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风的中医保健,金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什么是中风?,中风是中医学的一个病名。 中风病即西医的急性脑血管病(即脑卒中),包括脑出血及脑梗死,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中国老年人最重要的致死、致残原因。,中风的危害,“四高、一多” 高患病率 (疾病谱第一、二位) 高死亡率 高致残率 高复发率 并发症多,患者 痛苦 家庭 负担 社会 负担,我国中风病发生率和复发率全球最高,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显示,中风病是世界范围内第三位死亡原因,中国是中风病高发国家。每年新发中风病病例约250万例,平均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卒中。 中风病患者在7天内复发的风险为812,90天内的复发风险则高达20。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形
2、成性卒中患者30天的复发率最高为18.5%。,我国中风病发生率和复发率全球最高,中国是全球脑卒中发生率和复发率最高的国家。 据专家们分析,这主要是预防措施缺失,中风先兆的常见症状,偏身瘫痪,偏身麻木,口舌歪斜。 语言不利。 眩晕,复视,吞咽困难,共济失调。 偏盲,目偏不瞬,瞳孔变化。 单眼或双眼的一过性失明或视觉障碍。 历时短暂,一般常为520分钟。 常反复发作。,如何预防中风病的发生?一级预防,中风病的危险因素分为可干预与不可干预两种。 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年龄和性别。55岁以后每10年卒中的危险性增加1倍。卒中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1.11.51。 可干预的一些主要危险因素:高
3、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吸烟、酗酒、血脂异常、颈动脉狭窄等。,中医预防中风病的方法,情志调摄 时间(四季等) 饮食 体质 运动 其他:针、灸、推拿、气功调摄,未病先防,(一)、调畅情志: 情志的变化既可以改变人的行为活动方式,又可以改变人的脏腑机能状态,从而导致人体生理病理变化。 例:长期性格暴躁,精神紧张,“怒则气上”,可使血压波动升高; 例:“思则气结”,情绪抑郁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抵抗力下降,外邪易于侵犯,诱发中风。 (二)、顺应四时 (四季)原则 四季气候变化对中风病的发生和发展有推波助澜作用。 冬季寒邪当令,寒邪袭人使气血运行不畅,易引发中风病; 春季风木当令,肝木盛易生风邪,且春有
4、余寒,也易发病。 所以起居要顺应季节气候变化,避风寒,使邪不能入袭。,四季养生原则 1、“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冬令进补” 2、“春捂秋冻” 春天阴寒末尽,阳气渐生。故早春宜保暖,衣服不可顿减,以助阳气生发。 秋天少着衣使身逐渐适应寒冷气候,增强人体御寒能力。,(三)、饮食调护(食疗为助): 合理饮食,首先要戒烟、酒。 饮食习惯不佳,喜好烟、酒,喜食荤腥、饥饱无度 ,可致脾失健运,聚湿生痰,以致肝风挟痰,横窜经络, 诱发中风。,(三)、饮食调护(食疗为助):饮食上应当谨
5、和五味,辨证施食。,五脏 -五味 肝(木)-酸- -脾 心(火)-苦- -肺 脾(土)-甘- -肾 肺(金)-辛- -肝 肾(水)-咸- -心 五味不可偏嗜!,食补注意事项,“五忌” 一忌无病进补。平和体质无需进补。 二忌慕名进补。认为价格越高的药物越能补益身体,有从众心理。 三忌虚实不分。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有阴虚、阳虚、气虚、气血虚之分。药不对症会适得其反;如滥服人参对于阴虚阳亢者,会导致过度兴奋、烦躁激动、血压升高及鼻孔流血; 四忌多多益善。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五味过量物极必反 五忌以药代食。重药物、轻食物是不科学的。药补不如食补。,(四)、适劳逸、慎起居,适宜运动: “虚邪贼
6、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例:生活不规律、长期疲劳、工作紧张都容易导致中风,注意劳逸结合非常必要。 例:血压过高或有过中风病史者,应用坐便器,切忌排便时用力过猛或过久。,(四)、适劳逸、慎起居,适宜运动:,从发病时间来看,中风发病与人体的阴气盛衰有着直接的关系,半夜、凌晨阴气偏盛为发病的高峰期。提示我们提前进行干预性治疗以降低发病率。 如不要熬夜、睡前适当饮水、冬天夜间注意保暖等。,一、未病先防,(五)、不同体质的养生: 体质差异的形成原因 1 、先天禀赋 “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灵枢寿夭刚顺 2、 后天因素 三高饮食导致湿热、痰湿体
7、质 体质有差异养生方法也不同,未病先防,(五)、不同体质的养生: 九种体质(王琦) 平和质 痰湿质 瘀血质 阴虚质 气郁质 气虚质 阳虚质 湿热质 特禀质,例:痰湿体质,形体特征: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 常见表现: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胸闷,痰多,口黏腻或甜,鼾声如雷,喜食肥甘甜黏之物;苔腻,脉滑。 心理特征:性格偏温和、稳重,多善于忍耐。 发病倾向:易患中风、消渴、胸痹等病。,例:痰湿体质,调整原则:化痰利湿 中药调整:王琦教授的化痰利湿方:生黄芪、苍术、茯苓、橘红,荷叶、冬瓜皮。 饮食调整: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多食冬瓜、白萝卜等,不宜饮酒。 运动调整:经常进行搓热手心、摩腹运动;因体
8、形肥胖,易于困倦,应坚持适量散步。 情志调整:淡化苦恼,树立起调体质、能减肥的信念。,例:瘀 血 质,形体特征:胖瘦均见。 常见表现:皮肤较粗糙,肤色晦黯,有色素沉着,容易出现瘀斑,口唇黯淡,牙龈易出血,舌黯或有瘀点,舌下络脉紫黯或增粗,脉涩。 心理特征:平日易烦躁,健忘,易失眠。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能耐受寒邪。,例:瘀 血 质,调整原则:活血化瘀 中药调整:血府逐瘀汤(清:王清任)。 饮食调整:山楂、木耳等;适量葡萄酒。 运动调整:可参加各种舞蹈、步行、徒手健身操等。 情志养生:放松心情,享受快乐。 其它养生:刮痧,在脊柱两边的膀胱经脉上面,由下向上地刮痧,可改善血液循环。,一、未病先防
9、,(六)、中医特色手段预防: 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认为通过针刺“耳前动脉”和“风府”穴可以防治中风。 有中风先兆者可每日针刺;无先兆但属高危人群者,可在季节更替之时进行针刺预防。 艾灸预防中风的内容较针刺更为丰富。 孙思邈千金翼方卷十七中风下中谈到先艾灸百会、次灸风池、次灸大椎、次灸肩井、次灸曲池、次灸间使,各三壮,次灸三里五壮。其炷如苍耳子大,必须大实作之,其艾又须大熟。还强调要重视先兆症状,坚持施灸,人稍觉心神不快,就灸此诸穴各三壮,可以明显缓解。 清代吴亦鼎神灸经纶有中风先兆时可依次灸合谷、风市、昆仑、手三里、关元、丹田等穴。,二、既病防变 (二级预防),(一)、及早识别中风先兆:
10、中风发作前往往有某些先兆症状出现。素问调经论将中风先兆证称为“微风”,表现多为 偏身瘫痪,偏身麻木,口舌歪斜。 语言不利。 眩晕,复视,吞咽困难,共济失调。 偏盲,目偏不瞬,瞳孔变化。 单眼或双眼的一过性失明或视觉障碍。 历时短暂,一般常为520分钟。 常反复发作。 等。当出现以上这些现象之一者,要及早检查和治疗。,二、既病防变 (二级预防),(二)、治病求本,辨证施治。 中风发病后一定要根据不同的症型,进行活血、化痰、平肝熄风、健脾补肾等治疗。不同症型用药也不一样。 中风病分中经络和中脏腑两大类。 中经络主要治法为祛风养血通络或滋阴潜阳,熄风通络。 中脏腑主要治法为清肝熄风,辛凉开窍或豁痰熄
11、风,辛温开窍或者益气回阳,救阴固脱。 注意:中成药也有不同的种类,不仅仅是活血化瘀,也应该辩证施治,三、病后防复发 -(三级预防),中风病之后,脏腑虚损,功能失调,病邪稽留日久,正气必定耗损,容易复发。 经过大量临床验证,补气活血的补阳还五汤仍是本病首选方剂。现代多数治疗中风的中成药是由此方作为基础。 现代研究也证实,针刺、艾灸风池、风府穴对脑血管有扩张作用,结合推拿疗法如上肢按肩井、曲池、手三里、合谷等穴,捻揉十指并拔伸指间关节,最后摇肩、肘、腕关节,并轻柔地作上肢屈伸动作数次都十分有利于康复,防止复发。,如何预防中风病的复发?,针对缺血性卒中的预防,专家们在中国卒中日(11月20日)提出:
12、强化抗血小板治疗,是预防卒中复发的重中之重。,卧床中风患者的日常护理措施,中风患者常有忧郁、沮丧、烦躁、易怒、悲观失望等情绪反应,患者家属应该多安慰、鼓励患者,使其尽快从心理的痛苦中走出来。患者家属还要加强日常护理,避免感染、褥疮、肌肉萎缩、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 1、每日定时翻身、拍背 卧床的中风患者家属需要帮助其翻身拍背,每天46次,每次拍背10分钟左右。一旦发现患者有发热、咳黄痰、气促、口唇青紫等症状,应立即请医生诊治。,2、保护骨骼突出部位 长期卧床的患者,枕骨粗隆、肩胛部、髋部、骶尾部、足跟部等骨骼突出的部位易发生褥疮。应用软枕或海绵垫将局部垫起;保持床铺的干燥清洁;每天用温水擦浴,并坚持做肢体按摩,以增进血液循环,改善营养状况。 3、四肢向心性按摩 向心性按摩即自肢体的远端向心脏的方向按摩,坚持每天按摩1015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