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的药物治疗.ppt_第1页
疼痛的药物治疗.ppt_第2页
疼痛的药物治疗.ppt_第3页
疼痛的药物治疗.ppt_第4页
疼痛的药物治疗.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章 疼痛的药物治疗 夏 峰 第二临床学院麻醉学教研室,1.药物治疗是疼痛治疗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 2.常用药物分类: a.麻醉性镇痛药 b.非麻醉性镇痛药 c.抗抑郁药 d.抗惊厥药 e.神经安定药 f.糖皮质激素类药 g.局部麻醉药 h.其他,第一节 麻醉性镇痛药,概 述 1.概念:又称阿片类镇痛药,是中枢性镇痛药,能解除或减轻疼痛并改变病人对疼痛的情绪反应,剂量增大时可产生镇静和嗜睡。 2.分类:按药物与阿片受体作用的关系分 阿片受体激动药 阿片受体激动拮抗药 阿片受体拮抗药 3.药理共性: 通过与阿片受体结合发挥作用 具有镇痛效应 具有耐受、依赖、成瘾、呼吸抑制等副作用,一. 吗

2、啡,1.药理特性: a. 作用部位:脊髓、延髓、中脑、丘脑的阿片受体,提高痛阈 b. 对躯体痛和内脏痛都有效 c. 对持续性钝痛优于间断性锐痛 d. 疼痛出现前应用效果更佳(超前镇痛作用) e. 作用于边缘系统,改变情绪反应 f. 起效时间15-30min,45-90min达到最大效应,持续时间4-6h,2.临床应用及特点: a. 主要用于急性疼痛:术后镇痛、严重创伤、心梗疼痛、慢性顽固性疼痛、癌痛 b. 对不同部位、不同类型(性质)的疼痛效果不同 c. 个体差异大 d. 用药途径多:静脉、肌注、口服、椎管内、经皮、经鼻、经直肠 e. 副作用多: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嗜睡、眩晕、便秘、排尿困难

3、、胆绞痛、耐受、成瘾 f. 禁忌使用:婴幼儿、孕产妇、哺乳期妇女、肝功能不全 肺心病、慢阻肺、支气管哮喘 未确诊的急腹症、脑外伤、颅内占位 3.常用的吗啡剂型: 片剂、针剂、胶囊、口服液、控释片,二、羟考酮(羟二氢可待因),1.羟考酮的药理特性: a.中效阿片类镇痛、止咳药,镇痛作用无封顶效应 b.具有抗焦虑和镇静作用 c.口服吸收快,120min达血药浓度高峰,半衰期23h d.口服用药其镇痛、止咳效应为注射用药的50 e.肝脏代谢,经肾排泄。无蓄积 f. 不良反应:头晕、嗜睡、恶心;肝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低下、前列腺肥大、尿道狭窄病人慎用 2.临床应用 a.羟考酮常与对乙酰氨基酚复合用药

4、b.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奥施康定),三、可待因(甲基吗啡),1.阿片中的天然成分 2.在体内脱甲基转变为吗啡而产生镇痛效应 3.单一用药效果不佳 4.封顶效应 5.成瘾性,与吗啡交叉耐受 四、美沙酮 1.起效慢,作用时间长 2.蓄积现象 3.成瘾性、依耐性 4.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疼痛效果优于吗啡,五、芬太尼及其衍生物,1.人工合成、苯基哌啶类麻醉性镇痛药 2.起效快、作用时间短 3.无体内蓄积 4.疼痛治疗主要用于PCA(病人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nalgesia) 5.封顶效应 6.副作用:眩晕、恶心呕吐、嗜睡、呼吸抑制、弱成瘾性 胸壁肌强直、锥体外系症状 7.支气管

5、哮喘、呼吸抑制、重症肌无力者禁用;孕妇、心律失常者慎用,六、哌替啶(度冷丁),1.人工合成、苯基哌啶类麻醉性镇痛药 2.作用机制同吗啡 3.镇痛作用为吗啡1/10 4.主要用于急性剧烈疼痛;可以通过椎管内给药 5.不良反应:眩晕、恶心、呕吐、欣快感(依耐性、成瘾性) 6.(代谢产物)神经毒性:颤栗、震颤、抽搐、肌痉挛、癫痫大发作 正性心率作用、负性肌力作用影响循环 7.临床不主张应用:作用时间短、毒性代谢产物半衰期长、易蓄积不主张使用,七、丁丙诺非(叔丁非),1.镇痛作用是吗啡的30倍 2.起效慢,作用时间长 3.主要用于中度至重度疼痛 4.常见不良反应:头晕、嗜睡、恶心、呕吐、依耐性和成瘾性

6、、戒断症状(颅脑损伤、呼吸抑制、老年体弱者慎用),第二节、非甾体类抗炎药,1.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抑制体内环氧化酶(COX) 2.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共同特征: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 3.作用机制:抑制体内环氧化酶(COX),减少体内前列腺素(PG)合成 4.具有中度的镇痛效应:对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关节痛、炎性疼痛、术后疼痛、癌性疼痛都有较好效果 5.无耐受性、无成瘾性 6.根据对环氧化酶(COX)作用的选择性,可分为非选择性COX抑制剂、选择性COX2抑制剂,一.非选择性COX抑制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布洛芬、双氯芬酸钠(双氯灭痛)、酮洛酸、炎痛昔康 1.非选

7、择性抑制COX,抑制PG合成和从细胞中释放 2.不良反应较多且重:胃肠道反应(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消化道溃疡出血)、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害 3.临床应用受限 4.新型制剂: 精氨阿司匹林、赖氨阿司匹林(阿司匹林的复合剂型)、阿司匹林肠溶片 芬必得(布洛芬缓释制剂) 澳湿克(双氯芬酸钠肠溶改进剂型),二、选择性COX2抑制剂,1.美洛昔康 选择性抑制COX2,对COX1抑制弱,呈剂量依耐性 消化系不良反应少 2.塞来昔布 选择性抑制COX2,通过抑制COX2阻断花生四烯酸合成PG而发挥抗炎镇痛作用 胃肠道副作用少,安全性好,第三节、抗抑郁、抗癫痫、神经安定药,一、抗抑郁药 1.提高情绪、增强

8、活力 2.作用机制:主要通过改变中枢神经系统的递质功能抑制去甲肾上腺素(NA)重摄取、抑制5羟色胺(5HT)重摄取、抑制单胺氧化酶(MAO)活性 3.临床应用:主要用于慢性疼痛伴有抑郁症的病人 4.常见不良反应:抗胆碱效应口干、扩瞳、便秘、排尿困难等,多汗、无力、头晕、体位性低血压,二、抗癫痫药,抗癫痫药可用于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可单用于不能耐受抗抑郁药治疗的病人,也可用于阿片类药物治疗引起肌痉挛的病人。常用药物:卡马西平、拉莫三嗪、加巴喷丁 1.卡马西平: 作用机制可能与Ca2+通道调节有关 临床主要用于外周神经疼痛的治疗 不良反应多:视物模糊、复视、眼球震颤;头晕、乏力、恶心呕吐; 2.拉

9、莫三嗪: 作用机制:阻滞电压依耐性Na+并抑制谷氨酸释放 临床应用: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对三叉神经痛、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痛疗效较好 副作用:头晕、嗜睡、恶心、便秘 3.加巴喷丁:第二代抗惊厥药、目前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一线药物,三、神经安定药,1.包括吩噻嗪类、丁酰苯类、硫杂蒽类 2.对伴有幻觉、妄想、兴奋、失眠、焦虑等精神症状的急慢性疼痛有良好的镇痛作用 3.镇痛机制目前不清楚 4.不良反应:中枢抑制、M-受体戒断症状、椎体外系反应、皮疹、肝损害 5.常用神经安定药治疗剂量与副作用(见教材P37),第四节 糖皮质激素类药,药理作用广泛,具有抗炎、抗毒素、抗休克、免疫抑制,并影响代谢及各器官系统

10、功能。常用于慢性炎症性疼痛 1.地塞米松:长效糖皮质激素; 不良反应多: 2.甲泼尼松龙:人工合成的中效糖皮质激素类药;水盐代谢影响小 3.利美达松(地塞米松的缓释制剂):疗效强而持久、副作用少 4.得宝松:二丙酸倍他米松和倍他米松磷酸酯钠的混和制剂 5.强的松龙 6.曲安奈德(曲安缩松):超长效糖皮质激素类药;不良反应同Dexamethsone,第五节 局部麻醉药,在适当的浓度下局部应用于神经末梢或神经干可逆性阻断神经冲动产生和传导的药物。主要用于神经阻滞疗法 利多卡因 1.中效酰胺类局麻药 2.作用特点:起效快、弥散广、穿透性强、无明显血管扩张作用 3.毒性 布比卡因 1.长效酰胺类局麻药

11、 2.作用特点:起效慢、效能强、作用时间长 3.毒性:教利多卡强,有心脏毒性,可致心脏骤停且难以复苏,罗哌卡因 1.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麻药 2.作用特点:起效较布比卡因稍快,时效稍短,感觉运动阻滞分离较布比卡因强;有缩血管作用;不影响子宫胎盘血流 3.毒性:心脏毒性、中枢神经毒性低 左旋布比卡因 1.新开发的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麻药 2.作用特点:与布比卡因相仿 3.毒性:心脏毒性、中枢神经毒性小,安全范围广,第六节 其他药物,一、曲马多 1.人工合成的非阿片类中枢性镇痛药 2.作用机制: 弱阿片机制:与阿片受体结合 抑制神经元突触对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增加神经元外的5HT浓度 3.治疗剂量无呼吸、

12、循环抑制,不引起平滑肌痉挛,不引起便秘及排尿困难 4.不良反应:消化道不适、眩晕、倦怠感;可能有潜在的耐药性和成瘾性,二、可乐定 1.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药 2.作用机制:抑制脊髓P物质释放;激活脊髓突触2肾上腺素能受体并与胆碱能、嘌呤能、 5HT能疼痛系统相互作用,抑制脊髓背角水平的伤害性信息传导,明显降低伤害性神经元的兴奋性而产生镇痛 3.临床应用途径:神经鞘内、椎管内 4.不良反应:低血压、心动过缓 三、氯胺酮 1.非巴比妥类静脉全麻药 2.镇痛作用机制:拮抗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与阿片受体相互作用;与单胺受体作用;局部麻醉作用 3.副作用:边缘系统兴奋(精神症状);心血管系统反应;M胆碱能兴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