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反应动力学-教学用_第1页
酶反应动力学-教学用_第2页
酶反应动力学-教学用_第3页
酶反应动力学-教学用_第4页
酶反应动力学-教学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酶促反应动力学,第 10 章,酶促反应动力学: 研究酶促反应的速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科学。为酶的机理研究提供实验证据,指导酶在生产中的应用。,(一) 酶促反应动力学的基本公式-米-曼氏方程(二) 米-曼氏方程所确定的图形是一直角双曲线(三) 米-曼氏动力学参数的意义(四) 米-曼氏方程的线性化作图求Km和Vmx值,二、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酶浓度、pH、温度等条件不变情况下, 研究底物浓度和反应速度的关系。 低底物浓度时, 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成正比,一级反应。底物浓度达到一定值后,几乎所有的酶都与底物结合,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值(Vmax),此时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度不再增加,零级反应。,教

2、学内容,1913,德化学家Michaelis L和Menten M 根据中间产物学快速平衡模型或平衡稳态模型,称为米-曼氏模型。,中间复合体学说:,Ks:解离平衡常数; Kcat:催化常数,(一) 酶促反应动力学的基本公式:米-曼氏方程,基于快速平衡模型或平衡稳态模型的米氏方程: 早年的米式方程 最初,Michaelis 和 Menten 根据“快速平衡假说”推出米式方程。 快速平衡假说:一些假设,米式方程的导出:,初始阶段,初始底物浓度S0E0 初始酶浓度,初始底物浓度之用去很小部分底物浓度S可看成是S0 。,限速步骤,K2 K-1 P的生成不足以破坏快速平衡,酶守恒公式:E+ES=Et =

3、E0,没被考虑: 要忽略之,P接近0。此米-曼氏方程只适用于初速率,k-1,游离的酶与底物形成ES的速度极快,而ES形成产物的速度极慢,ES分解成产物P对于ES浓度的动态平衡没有影响。 ES的生成速度:K1(Et - ES)S ES的分解速度:K-1ES K1(Et - ES)S = K-1ES,V max = Kcat Et,此模型不具有普遍性,steady-state theory:反应进行不长的一段时间内(几毫秒,前稳态),系统的ES浓度由0增加到一定数值,在一定时间内,尽管底物浓度不断变化,ES也在不断合成和分解,但是当反应系统中ES的生成和分解速率相等时,络合物ES的浓度保持不变,这

4、种状态称为稳态,1952,Briggs G E和Haldane J B S 的“稳态理论”及其对米式方程的发展:稳态模型或Briggs-Haldane氏模型,K-1 K-2,酶促反应过程中前稳态和稳态期间各种浓度变化(A)和速率变化(B),ES生成速度:K1(Et - ES)S ES分解速度:k2ES+k-1ES 稳态时:k1(Et - ES)S = k2ES+k-1ES,Vmax=kcat Et,K-1 K-2,Km 比Ks 更具普遍性。稳态下,当K2K-1时,则Km= K-1/K1 =Ks , 因此平衡态可以看成是稳态的一个特例,(二) 米-曼氏方程所确定的图形是一直角双曲线,以初始速率作

5、为初始底物浓度S的函数所做的底物饱和曲线,也称米-曼氏作图或米-曼氏曲线,将实验测定的米-曼氏曲线的坐标作平移,并用新坐标系 (x,y) 表示旧坐标系(v0,S),米-曼氏方程可以转变为 xy = -Km 其曲线为以坐标轴(x,y)为渐近线的直角或等轴或等边双曲线,从米-曼氏方程或其曲线可以看出三种情况:,(三) 米一曼氏动力学参数的意义,KM 的意义: 真实解离常数和表观解离常数 Kcat 的意义: 催化常数或转换数 Kact/KM 的意义: 催化效率指数或专一性常数,米氏常数KM是 v0=1/2 Vmax时的底物浓度。遵循米-曼氏动力学的酶,也称为米-曼型酶, 是指呈现v0对S的双曲线关系

6、的酶。 KM的真实意义决定于酶促反应机制的特定方面, 如反应步骤数目和各步的速率常数。对于简单的二步反应: KM=(K-1+K2)/K1,1. KM的意义: 真实解离常数和表观解离常数,当K2是限速步骤的速率常数时,即k2k-1 ,KM即Ks。此时, KM 的意义是真实解离常数,代表ES复合体中酶对底物的亲和力大小, 但是这种意义对大多数酶是不适用的。 当 k2、k-1 相当时,KM是三个速率常数的函数。,第一步是快速平衡,第二和第三步是慢速过程。应用稳态假设, 从上面模型可以导出胰凝乳蛋白酶催化水解的稳态速率,可见胰凝乳蛋白酶是遵守米-曼氏动力学的。,以胰凝乳蛋白酶催化酯和酰胺类水解为例:,

7、这里,为了某些用途,KM可以作为表观解离常数来处理。例如溶液中游离酶的浓度E可以从下列关系式算得:,ES 所有形式的结合酶浓度的总和, 如上式为ES+EP 按式上式模型可以证明:,因此KM可看成是所有结合酶的整体解离常数,这就是KM作为表观解离常数的意义。,以胰凝乳蛋白酶催化酯和酰胺类水解为例:,特征常数: 一般只与酶的性质有关,与酶的浓度无关。KM值只是在固定的底物,一定的温度和pH条件下,一定的缓冲体系中测定的,不同条件下具有不同的KM值。 判断酶的专一性和天然底物:KM最小的底物为最适或天然底物。 判断酶与底物结合的难易:KM 是 ES分解速度(K-1+K2)与形成速度(K1)的比值,包

8、含ES解离趋势(K-1K1)和产物形成趋势(K2K1)。Ks称为底物常数,Ks=K-1K1,是ES的解离常数,反映ES解离趋势,1/Ks:酶与底物亲和力大小(ES形成趋势),底物亲和力大不一定反应速度大(产物形成趋势,K2K1 ),只有当K-1、K1 K2时,KM Ks,1/Km 近似地表示底物亲和力的大小。 生产上的实际应用: 已知V求S; 已知S求V 判断某一代谢反应的方向和途径,Km的应用,2. Kcat 的意义:催化常数或转换数,需要提出一个更通用的速率常数,催化常数,Kcat,用来描述任一酶促反应在饱和时的限制速率,如果一个多步骤的反应,其中一步明显是限速的,则该步骤的速率常数就是K

9、cat,K2和K3。 如果几个步骤都是部分限速的,Kcat 可以是几个速率常数的一个复杂函数,例如,Kcat 是k2、k3的函数,胰凝乳蛋白酶催化某些底物时k2k3,kcat= k3。 Kcat 一级反应速率常数,因此量纲是时间-1如min-1,s-1。 kcat有时也称为酶的转换数(turnover number, TN),它是酶的最大催化活力的量度,即在酶被底物饱和时每一酶分子或每一活性部位(对多亚基酶而言)在单位时间内被转变为产物的底物分子数。转换数也称为酶的分子活力(molecular activity)或催化中心活力。只要反应混合液中酶的总浓度Et为已知, kcat 即可从V max

10、 算出。,当E和S均为变量时,Kcat 是 E+SE+P 反应的表观二级速率常数(单位mol-1s-1L); Kcat/KM 可作为在远低于饱和量的底物浓度下酶的催化效率指数。此参数常用来比较不同酶的催化效率,特别是比较同一个酶对不同底物(竞争性底物)的催化效率,因此也称为专一性常数。 当酶与底物的相互碰撞是限速步骤时,Kcat/KM可代表真实的微观速率常数。当K2K-1时,KM=k2/k1, 而kcat=k2,,3. Kact/km的意义:催化效率指数或专一性常数,则:,根据:,在生理条件下,大多数酶并不被底物所饱和。 当SKm时,大多数酶处于游离形式E Et:,因此:,k1存在一个上限,取

11、决于酶与底物在水溶液中的碰撞频率。如果每次碰撞都能形成ES复合体,则根据扩散理论预言,k1将约为108 109mol-1s-1L,这是扩散控制的极限范围。酶的催化效率不能超过此极限范围。,直接按米-曼氏方程作图,通过渐近线求出Vmax,再从Vmax/2 求出相应的S,即KM。不准确,只能得到Vmax和KM的近似值,即使S足够大,v0也很难达到渐近线水平(Vmax)。,(四) 米一曼氏方程的线性化作图求KM和Vmax值,米-曼氐方程线性化: 最常见的变换形式是Lineweaver-Butk方程,双倒数(或Lineweaver-Burk)作图,Eadie-Hofstee作图,三、多底物的酶促反应,

12、酶促反应多是两个以上的底物参加的反应,其中双底物的反应最为重要,占50%;连接酶,三底物,占6%。,只有当A、B都达到使酶饱和时,测得的Vmax才是双底物反应的真正最大速率,双底物酶促反应有三种机理:,2.乒乓反应或双置换反应,随机顺序反应机理; 有序顺序反应机理(依次反应);,1.序列或单置换反应,1. 序列(sequential)或单置换(single-displacement)反应机制,该机制涉及非共价的三元复合体,如AEB和PEQ的形成。,E+A+BAEB PEQ E+P+Q,随机(random)单置换反应这种机制,糖原磷酸化酶,有序顺序反应机理(依次反应),乙醇脱氢酶,谷丙转氨酶,2

13、.乒乓反应或双置换反应,(一) pH对酶促反应的影响(二) 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三) 激活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四、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其他因素,(一) pH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最适 pH: 使酶促反应速度达到最大时的介质pH; 稳定性 pH: 在一定pH范围内,酶不会变性失活,此范围称酶的稳定性pH。,pH 过酸或过碱引起酶蛋白质的变性,使酶的活力丧失; PH 影响酶分子上侧链基团的解离状态。如果这些基团处在酶的活性中心,则直接影响酶与底物的结合和进一步的催化反应,若处在中心之外,则影响酶的三维结构,从而影响酶的活性; 影响底物的解离状态,或者是底物不能与酶结合,或者结合后不能生成产物。,植物和

14、微生物来源的酶:pH 4.56.5 ; 动物来源的酶:pH 6.58.0之间。例外情况,胃蛋白酶 pH 1.9,胰蛋白酶 pH 8.1,肝精氨酸酶 pH 9.0; 酶的最适pH只在一定条件下才有意义。,酶的最适 pH 一般在4.08.0之间:,温度系数Q10: 温度升高10,反应速度与原来的反应速度(或是速率常数与原速率常数)之比,Q10一般为12。 最适温度范围: 温血动物的酶,35-40; 植物酶40-50; 细菌Taq DNA聚合酶,70。,(二)温度对酶反应速度的影响,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有两个方面:,提高温度,加快反应速度(040); 提高温度,酶变性失活(60 )。,(三)激活

15、剂对酶反应速度的影响,激活剂(activator): 凡是能提高酶活性的物质。,阴离子:Cl-、Br-、 I-、PO4- 氢离子,无机离子,还原剂:如,还原型谷胱甘肽等能激活某些活性中心含有-SH的酶。,小分子有机化合物,金属离子:K+ 、Na+、Mg2+ 、Zn2+、Fe2+ 、Ca2+,金属螯合剂:如,EDTA等,去重金属离子,解除抑制作,无机离子的激活作用具有选择性; 不同离子之间有拮抗作用,如Na+与K+、Mg2+与Ca2+,但Mg2+与Zn2+常可替代; 激活剂浓度要适中,150mM,过高往往有抑制作用; 许多金属离子是酶的辅助因子,有些金属离子可稳定酶分子的活性构象,有的金属离子通

16、过生成螯合物,在酶与底物结合中起桥梁作用。,要说明的几个问题:,使一些本来有活性的酶活性进一步提高,主要是离子或简单有机化合物; 激活酶原,无活性有活性,可能是离子或蛋白质。,激活剂作用包括两种情况:,五、酶的抑制作用,(一) 抑制作用的概念 (二) 抑制作用的类型 (三) 可逆抑制的动力学 (四) 酶抑制剂应用举例,抑制剂: 不引起酶蛋白变性,和酶分子上某些必需基团(活性中心上一些基团)结合,引起酶活性下降,甚至丧失。抑制剂有选择性。 抑制作用: 使反应速率减慢或完全停止(不可逆抑制、可逆抑制) 变性剂: 使酶蛋白变性而引起酶活力降低或丧失。无选择性,涉及整个三级结构。 抑制程度表示方法:

17、相对活力( a );抑制分数( i ),(一)抑制作用的概念,研究抑制剂对酶的作用的意义:,药物作用机理和抑制剂型药物的设计与开发:抗癌药; 阐述某些代谢途径,控制发酵; 研究酶的催化机制,是酶工程和化学修饰酶、酶工业的基础。,不可逆抑制作用 可逆抑制作用,(二)抑制作用的类型,抑制剂与酶的结合是非共价的、可逆的,可以用透析或超过滤等方法除去抑制剂,使酶活性恢复。 抑制剂 I 与游离酶 E 和 ES 之间存在平衡关系,抑制程度由酶对抑制剂的亲和力、抑制剂浓度和底物浓度三者所决定的。 这类抑制可用米-曼氏动力学方程进行分析。,1. 可逆抑制(reversible inhlbition),抑制剂(

18、大多数毒物)和酶的结合是共价的,不能用一般的物理方法解除抑制而使酶“复活”,必须通过特殊的化学处理才可能将抑制剂从酶分子上移去。 这类抑制不能米-曼氏动力学方程进行分析,2. 不可逆抑制(irreversible inhilItlon),1. 可逆抑制(reversible inhlbition):,竞争性抑制: 反竞争性抑制: 非竞争性抑制:,I 和 S 结构相似,竞争酶的活性部位,如,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抑制。 竞争性抑制可以借助增加底物浓度而解除。,竞争性抑制:,I 只能和ES结合,形成IES三元复合体。I 不影响酶与底物的结合,但它阻止IES生成产物。I 倾向于使ES复合体更加稳定。,反竞争性抑制:,I 与酶活性部位以外的地方结合,既能与游离酶E结合,也能与ES 结合,并且底物和抑制剂与酶的结合严格地互不干扰,有人称之为纯非竞争性抑制。 纯非竞争性抑制较少遇到,多数情况是E与I的结合和E与S的结合互有影响, 被称为混合型非竞争性抑制或混合型抑制。,非竞争性抑制:,(三)可逆抑制作用动力学,1.竞争性抑制,动力学特点:表观Vmax,表观KM,2.非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