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6)_第1页
课题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6)_第2页
课题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6)_第3页
课题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6)_第4页
课题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6)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2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课题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1、简述纤维素酶的组成及作用。说出刚果红染色法及其原理(重点) 2、从土壤中分离出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方法。(重、难点),纤维素,一种由葡萄糖首尾相连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是地球上含量最丰富的多糖类物质。,植物的根、茎、叶等器官都含有大量的纤维素。但被人类利用的机会少、效率低。,课题背景,植物每年产生的纤维素超过70亿吨,其中40%-60%能被土壤中某些微生物分解利用,这是因为它们能够产生纤维素酶。,对这些微生物的研究与应用,使人类能够利用秸秆等废弃物生产酒精,用纤维素酶处理服装面料等。,如何分离土壤中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呢?,纤维素与

2、纤维素酶,1.纤维素:,多糖(高分子化合物)基本单位:葡萄糖,一、基础知识,土壤中某些微生物能够产生纤维素酶,把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然后再利用。,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C1酶(外切酶)、CX酶(内切酶)和葡萄糖苷酶,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第三种酶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2.纤维素酶,(1)组成:,(2)作用:,一种复合酶: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取二支20mL的试管。,实验:纤维素酶分解纤维素的实验,各加入一张1cm6cm的滤纸条。,各加入pH4.8,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的醋酸醋酸钠缓冲液11ml和10ml。,甲 乙,在乙试管中加入1mL

3、纤维素酶。,两支试管固定在锥形瓶中,放在 140r/min的摇床上振荡1h。,结果:乙试管的滤纸条消失。,讨论:自变量? 因变量? 无关变量?乙试管的滤纸条为什么会消失? 甲试管的作用是什么?,自变量:纤维素酶的有无 自变量的控制: 乙试管-1mL纤维素酶溶液 甲试管-等量的缓冲液 (不能加蒸馏水,会影响溶液的pH)。,刚果红染色法,(二)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2、原理:,1、方法:,即:可根据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刚果红能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而与水解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不发生这种反应。,红色复合物,红色消失,出现透明圈,四种纤维素分解菌在刚果红培养基上形成的透明圈,(选择培养

4、基中通过颜色反应直接对微生物进行筛选),思考:纤维素菌在A区域还是在B区域?,降解圈的物质主要是?,透明圈的大小可以表示什么?,三种菌落的纤维素菌,谁分解纤维素的能力强?,二、实验设计,实验流程,思考实验流程中“选择培养” 的目的是什么?,其目的是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以确保能够从样品中分离到所需要的微生物。,三、操作提示,土壤取样,30ml选择培养基适宜温度振荡1-2天 直至变混浊,5ml,适量,梯度稀释,涂布,30倒置培养,挑选,纯化培养,研学问题1:本实验的流程与课题2中的实验流程有哪些异同?,课题2:,土壤取样,选择培养基,直接分离,菌落 (分解尿素的细菌),(尿素为唯一氮源),选择

5、培养,稀释涂布平板法,课题3:,土壤取样,选择 培养基,(纤维素分解菌),(纤维素为主要碳源),稀释涂布平板法,鉴别 培养基,透明圈,挑选 菌落,(刚果红染色法),研学问题2:取样中,为什么要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找纤维素分解菌?,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纤维素分解菌的含量相对提高,研学问题3:将滤纸埋在土壤中有什么作用?你认为滤纸应该埋进土壤多深?,人工设置纤维素分解菌生存的适宜环境,使纤维素分解菌相对聚集。将纸埋于深约10cm的腐殖土壤中。,【资料一】土壤取样,1、纤维素分解菌选择培养基属于_(固体、液体)培养基,原因是_。,【资料二】选择培养,阅读资料二“选择培养基”,回答以下几个问题:,液体

6、,没有添加琼脂成分,2、该培养基对微生物_(具有,不具有)选择作用。如果具有,其选择机制是 _。,以纤维素粉为唯一碳源,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可以大量繁殖,具有,液体培养基目的是_。,使纤维素分解菌增殖、含量增多,若设置一个对照实验说明选择培养的作用,应控制的变量是将_改为_。,3、你能否设计一个对照实验,说明选择培养基的作用?,葡萄糖,纤维素粉,方法一: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 反应,方法二:在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资料三】刚果红染色法(阅读书本),颜色反应基本上是纤维素分解菌的作用,操作繁琐 刚果红会使菌落之间发生混杂,操作简便 不存在菌落混杂问题,产生淀粉酶的微生物也产生模糊透

7、明圈, 有些微生物能降解色素,形成明显的透明圈。,研学问题4这两种方法各有哪些优点与不足?,研学问题5:为什么选择培养能够“浓缩”所需的微生物? 在选择培养的条件下,可以使那些能够适应这种营养条件的微生物得到迅速繁殖,而那些不适应这种营养条件的微生物的繁殖被抑制,因此可以起到“浓缩”的作用。,指微生物的种类少了,而某些微生物的数量多了,1.选择哪种实验样品?取样的环境有哪些特点?选择的理由? 腐殖土,纤维素含量高。因为纤维素菌多。 2.培养基中有杂菌吗?你分离得到的是分解纤维素菌吗? 由于在土壤中细菌的数量远远高于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因此最容易分离得到的是细菌。但由于所取土样的环境不同,不同同

8、学也可能得到真菌和放线菌等不同的分离结果。 如果观察到产生透明圈的菌落,则说明可能获得了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 3.如何判断实验成功? 产生透明圈,四、结果分析与评价,为了确定分离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_ _实验,纤维素酶的发酵方法有_ 发酵和_ 发酵。纤维素酶测定方法是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所产生的_ 含量进行定量测定。,发酵产纤维素酶,液体,固体,葡萄糖,五、课题延伸,双缩脲试剂,婓林试剂/碘液,苏丹(),健那绿,甲基绿、吡罗红,溴麝香粉草蓝,重鉻酸钾溶液,龙胆紫,刚果红,紫色,砖红色沉淀/蓝色,橘黄色/红色,蓝绿色,DNA绿色/RNA红色,由蓝变绿再变黄,橙色变灰绿色,紫色,

9、红色,先加双A再加双B,婓林试剂要现配现用,还要水浴加热,显微镜观察,显微镜观察,甲基绿、吡罗红混合使用,漂洗充分,纤维素,纤维二糖,葡萄糖,C1酶 Cx酶,葡萄糖苷酶,一、纤维素与纤维素酶,1、方法_。该方法可以通过_反应直接筛选。通过是否产生 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刚果红染色法,颜色,二、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3、培养基:以 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纤维素粉,2、原理,透明圈,练一练:,1.下列关于纤维素酶的说法,错误的是,A. 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至少包括三种 B. 纤维素酶可把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 C. 纤维素酶可用于去掉植物的细胞壁 D. 葡萄糖苷酶可把纤维素分解成葡萄糖,2.利用刚果红染色法可以筛选出纤维素分解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刚果红能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 B. 刚果红能与纤维二糖形成红色复合物 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