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理学-rape.ppt_第1页
植物病理学-rape.ppt_第2页
植物病理学-rape.ppt_第3页
植物病理学-rape.ppt_第4页
植物病理学-rape.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我国的油料作物主要有油菜、大豆、花生、芝麻、向日葵等,我国大多数省份均有广泛种植。 油料作物病害种类很多,20世纪80年代初 我国已有报道的大豆病害30种,油菜病害14种,花生病害31种。 油菜菌核病、病毒病和霜霉病被称为油菜三大病害,对油菜的生产影响极大.。,第五章 油料作物病害,第一节 油菜菌核病 Rape sclerotiniose,十字花科菌核病在我国分布十分广泛,是油菜、白菜、甘蓝植物的主要病害。 在长江流域,冬油菜发病率约为10-30,严重时达80以上,对产量和出油率有严重影响。造成十字花科蔬菜烂根、烂窖。,一、症状: 1、发病部位:叶、茎、花、荚都会发病,但以茎杆发病为害最重。

2、2、发病时期:苗至成株期均可发病,但以终花期至成熟前期发病最重。,3、病状和病症: 、花:病花黄褐色,易脱落,上面会长出白色菌丝,是田间再侵染的桥梁; 、叶:病花落在叶上,以病花为中心形成园、椭圆或半圆形的的病斑,中部黄褐色,外围暗绿色,高湿时病斑长出白色菌丝,中部腐烂穿孔;,、茎杆:多数由病叶柄、病叶、或病花传病,初呈水渍状或黄褐色圆形斑,后扩展成梭形斑或绕茎大斑,中部凹陷,呈灰白色,边缘褐色;病部皮层纤维组织破坏,髓部蚀空,内生很多菌丝和黑色菌核,发病早的,全株死亡; 、荚果:变灰白色,种子瘦庇,内生小的菌核;,油菜菌核病,叶片: 下部叶片先发病,初暗青色水渍状斑块,圆或不规则形大斑。病斑

3、中部黄褐,外缘有黄色晕圈。,杆部:初水渍状椭圆斑-扩展成长条形或环茎扩展大斑,病斑略丝,灰白色-腐烂。,花瓣: 患病花瓣变色,易脱落,白色菌丝体。 角果: 不规则白色病斑,内外可形成菌核,种子患病后,表面粗糙,灰白色,无光泽,或成秕粒。,油菜菌核病,病茎基部及其内的菌核,病荚及其上的菌丝体和菌核,二、病原:子囊菌亚门、柔膜菌目核盘菌属 Scleritinia sclerotiorum 1、菌核:由菌丝缠结而成,在干燥条件下,可存活一年,长期淹水下,一月左右腐烂; 2、菌核萌发子囊柄,顶端形成子囊盘,褐色,表面为子实层,由子囊和侧丝组成,子囊棒状,内生8个子囊孢子,成熟后能自动发射; 3、寄主范

4、围:可侵染41科204种植物,我国已报道有31科171种;,菌核及其产生的子囊盘,三、病害循环:,1、初侵染源: 菌核萌发 菌丝或子囊孢子,一个菌核可持续8-15天发放孢子;5-30,75的湿度,20-25天,菌核萌发;10-25为菌核萌发最适温; 湖北有两次发病高峰 10-11月,油菜苗发病;3-4月,成株发病高峰; 入侵:子囊孢子 菌丝 穿透表皮或从自然孔口和伤口入侵;,2、田间再侵染: 病花是田间病菌再侵染的重要桥梁,花瓣带菌率一般为80-90; 3、越夏: 病种、病残、病肥、病土;,四、发病条件: 1、菌核数量高,发病重; 2、气候条件: 温暖潮湿、花期降雨大于常年,特别是初花期花瓣带

5、菌率达60以上,植株长势郁闭,病害可能流行; 3、施肥:使用未腐熟的渣肥、偏施氮肥;,4、品种: 白菜型油菜最感病,芥菜型油菜最抗病,甘蓝型油菜居中; 5、生育期: 一般讲盛花期为叶病始期;终花期为茎病始期;成熟期前为茎杆发病高峰;,五.防治方法(Control methods) (一)农业防治: 1、减少或消灭菌源: 种子除菌:1的盐水淘种,除去上浮的秕子和菌核; 水旱轮作:减少病菌越冬的基数; 中耕松土:油菜抽薹至开花期,1-2次,铲除和掩埋子囊盘; 2、适时播种,合理施肥: 重施基、苗肥、早施蕾薹肥、N、P、K、配合适用,促进油菜花期集中,植株健壮;,3、改善田间小气候: 深沟窄厢,做到

6、雨住田干;盛花期摘除中下部老叶,使通风透光; 4、选育抗病的良种: 花期短、分枝高而紧凑的品种,一般较抗病;,(二)药剂防治: 估产100kg/亩以上的田块,盛花至终花期各施一次药;或盛花期后叶病株率10以上、茎病株率在1以下时开始用药; 40的菌核净可湿粉剂10001500倍; 50多菌灵可湿粉剂500倍; 70甲基托布津可湿粉剂10001200倍; 40灭病威悬浮液150ml/亩,配70kg药液喷雾; 5、生物防治:可用木霉菌、盾壳霉、黏帚霉进行生防等;,第二节 油菜霜霉病与白锈病,油菜霜霉病是长江流域冬油菜区极为广泛的病害,常与白锈病并发,为害叶、花轴、角果。损失通常达10-30%,严重

7、时可达50%以上。 此二病发病条件、危害部位十分相似,通常混合发生。,油菜霜霉病,1.发病花轴 2.病叶,油菜霜霉病,油菜白锈病,1.病叶 2.发病花轴,油菜白锈病,油菜霜霉病病菌,油菜白锈病病菌,1.突破寄主表皮的的孢子囊堆 2.孢子囊及其萌发 3.游动孢子 4.休止孢子及其萌发 5.卵孢子 6.卵孢子萌发,三、侵染循环:,四、发病条件: 1、气候条件: 温度决定病害早迟:7-15孢子囊形成、萌发,16-20有利于侵染; 雨量决定发病轻重:连续阴雨150-200毫米/月雨量,昼夜温差大,在利发病; 2、耕作栽培: 连作田重;田间渍水;N过多,有利发 3、品种和生育期: 抽苔开花期最易惑病;

8、甘蓝型油菜较白菜型油菜抗病;,五、防治:参考菌核病。,第三节 油菜病毒病 Rape virus diseases,油菜病毒病是油菜上极为常见的病害,特别是白菜型油菜更易惑病,流行年份,重病区一般减产20-30%,重者达70%。,一、症状:不同品种,可呈现不同的症状 (一)甘兰型油菜: 1、叶片上可呈现3种病状: 花叶型:叶上叶绿素分布不均,呈黄绿相间状,有时叶片皱缩; 黄斑型:病斑黄褐色,1-5mm,园形或不规则,中央为黑色枯斑; 枯斑型:病斑褐色,正反面组织坏死,病斑周围呈油渍状;,2、茎杆: 病斑呈梭形或长条形,紫黑褐色,重病株的茎杆病斑常纵裂; 3、株型: 早期惑病,植株明显矮化,果轴和

9、角果弯曲畸形,上生黑色斑点;,(二)白菜型油菜和芥菜型油菜: 花叶状、皱缩、明脉; 苗期感病,植株矮化,叶片丛集,黄化皱缩,果轴和角果弯曲;,油菜病毒病,油菜病毒病,二、病原物(Pathogen),三、侵染循环(Disease cycle ),病毒越冬:十字花科蔬菜、杂草上; 传播:菜缢管蚜(十字花科上90%以的病毒的传播者)桃蚜; 传播方式:蚜虫吸食病株吸食健株; 再侵染:带毒蚜虫迁移(成虫蚜迁飞);,四、发病条件: 1、传毒蚜虫:9-10月蚜虫从夏作转向秋作,这时正是油菜子叶开盘期;油菜这时惑病率多,会导致病毒病流行,是最应该注意防治的时期; 2、品种生育期:子叶4片真叶期,若旬平均温度1

10、6-19,降雨量偏少(35毫米以下),有利于蚜虫迁飞和繁殖,苗期发发病率会升高,成株病害将流行;,3、品种及播期: 甘兰型油菜抗病,白菜型油菜最惑病; 早播较晚播的发病重;,五、防治: 1、苗床治蚜: 油菜苗期病毒病的发生迟早、程度,完全决定于带毒的迁飞蚜出现的时间早迟和数量大小,以及苗床后期及本田期蚜虫的数量和它的扩展; 选择远离毒源的地作苗床; 播种前铲除杂草,彻底治蚜; 天气干旱时,子叶期应喷药,间隔期5-7天,防治2-3次,移栽前再喷药一次;,药剂: 40%乐果乳油1000倍; 50%灭蚜净4000倍; 2.5%敌杀死乳油2500倍; 2、选用抗病品种,注意品种复壮; 3、适时播种和移

11、栽,尽量避开蚜虫迁飞盛期; 4、加强栽培管理、培育壮苗。,第四节 芝麻茎点枯病 Sessame stem wilt,主要发生在湖北、江西等芝麻种植区。幼苗至成株均可发病。一般发病率达10-20%,重者达90%,后期发病常使籽粒干秕,失去光泽,发油率下降412%. 又称茎腐病、炭腐病、立枯病、黑根疯、黑秆疯等。,一.症状(Symptom ) 主要为害芝麻幼嫩或衰老的组织,多在苗期和开花结果期发病。 苗期由下往上发,茎上产生许多小黑点,花期多从根部发病,叶片变黑枯死,根茎基部变褐。 严重时,病部以上茎秆枯死,蒴果呈黑褐色干枯,病种子上生有小黑点状菌核。,二.病原物(Pathogen) 1.分类地位

12、 病原物为菜豆球壳孢菌(Macrophomina phaseoli(Maubl.)Ashby)和芝麻茎点霉(phomasesami Saw.),半知菌亚门球壳孢属和芝麻茎点霉属。 2.形态特征 分生孢子器椭圆或球形,深褐色,有孔口,分生孢子圆筒形,无色,内有几个明显的油滴,后期形成小菌核。,四.防治方法(Control methods) 1. 选用抗病品种。 2. 种子消毒。 3. 轮作。 4. 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抗病力。,返回,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病残体和种子上越冬;在芝麻整个发育期,出现两个发病高峰:苗期和贮藏期后。本病和气候,芝麻品种,栽培管理关系密切。,三.侵染循环和发病条件,第五节

13、 大豆病毒病 Soybean virus diseases,病毒病是我国大豆生产危害最大的病害。主要种类有大豆花叶病,大豆芽枯病和大豆矮化病毒,较为常见的是花叶病,芽枯病(TRSV)。 大豆花叶病(Soybean mosaic virus) 大豆花叶病发生较为普遍,南方危害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患病品种受害重时结荚少或不结荚,褐斑粒多甚至籽粒畸形。,一、症状(Symptom ) 大豆花叶病的症状,根据表现可分三类: 1. 植株不矮缩,新叶表现轻微花叶症状,植株可正常结荚。 2. 植株不矮缩,新叶有明显花叶斑驳,老叶症状不明显,结荚减少。 3. 植株节间缩短,显著矮化新叶呈花叶斑驳和隆起病斑,结

14、荚少或不结荚。 症状轻的为第一类,蚜虫传毒早,症状重的为第二类,种子带毒的一般为第三类。,大豆花叶病,二、病原物(Pathogen) 病原物为大豆花叶病毒 (Soybean mosaic virus 简称SMV)。 病毒主要侵染大豆,人工接种可侵染芽豆,扁豆等豆科植物。,三. 侵染循环(Disease cycle ) 病毒主要在病种子内越冬,成为初侵染来源,带着种子,条件适宜时可发病,成为田间传播的毒源。病毒田间的传播主要经蚜虫吸食转移活动,传毒蚜虫有大豆蚜、桃蚜。蚕豆蚜等。病毒远距离传播靠带毒种子。,四. 流行规律(Epidemic factors) 气候条件是影响病害发生轻重的重要 因素之

15、一。 早期出现的毒源数量: 蚜虫的发生和田间病害的扩展蔓延关系密切。 影响蚜虫发生和迁飞的因素又受气候和耕作制度的影响。 此外,病害的发生同品种和栽培管理有关。,五、防治方法(Control methods) 对大豆花叶病的防治主要应以抗病品种为主,注意选留无病种子,加强肥水管理和治蚜防病的综合措施。 感染了花叶病的豆荚,荚上无毛,形成光荚,因此淘汰光荚也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措施。,返回,第六节 大豆菟丝子 Soybean dodder,菟丝子又名黄丝藤,无根草等.尾旋花科,菟丝子属.分为: 澳洲菟丝子(Cuscuta australvs) 中国菟丝子(C.chinensis Lamb.) 菟丝子属的各个种,多为农作物危害性的寄生植物.因此,国际上把菟丝子列为重要植物检疫对象.,一.症状(Symptom ) 两种菟丝子的共同形态: 茎:线条,黄色,光滑无毛,在寄主茎上向左缠绕。 叶:鳞片状,膜质。 花:黄白色,呈绣球状,花梗粗短或无。 蒴果:扁球形,外包萼片和花冠。 种子:近圆形,黄褐色,表面粗糙。,大豆菟丝子,二. 侵染循环 (Disease cycle ) 菟丝子主要靠种子传播。 (1)菟丝子种子落入土壤中; (2)混在种子中,是远距离的传播来源; (3)用混有菟丝子的种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