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五代宋辽夏金.ppt_第1页
中国古代史-五代宋辽夏金.ppt_第2页
中国古代史-五代宋辽夏金.ppt_第3页
中国古代史-五代宋辽夏金.ppt_第4页
中国古代史-五代宋辽夏金.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古代史,第十二章 五代宋辽夏金时期各族联系的加强和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第一节 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史提要:907年唐朝宣武节度使朱全忠废唐建梁,至960年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代周建宋,是五代十国时期,共五十三年。这个时期是分裂割据时期,中原地区先后出现了五个朝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史称“五代”。在南方和河东地区先后出现了十个割据政权,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荆南、北汉,合称“十国”。,五代十国是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发展,北方地区由于战争频繁,社会经济遭到了较大破坏;南方相对安定,社会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后周统治时期,周世宗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国势强盛起来,出现了统

2、一的趋势,为以后北宋的统一打下了基础。 在五代十国时期,契丹在东北和内蒙古地区崛起,916年建立了契丹国家,947年改称辽。辽朝是北方大国,民族关系复杂。辽朝前期奴隶制和封建制的生产方式并存,政治制度有许多特点。五代十国结束后,辽朝与北宋、西夏继续并立。,五代十国史讲授提纲: 一、五代更替与周世宗改革 二、十国的兴亡 三、五代十国的社会经济,一、五代更替与周世宗改革: (一)、五代更替: 1、分裂局面的开始和形成: “时中尉韩全海及北司,与(李)茂贞相善;宰相崔胤,与朱全忠相善;四人各为表里。全忠欲迁都洛阳,茂贞欲迎驾凤翔,各有挟天子令诸侯之意。” (旧唐书昭宗纪),天复三年(903),朱全忠

3、打败李茂贞,李茂贞杀宦官韩全海等七十余人,与朱全忠和解,并将昭宗交给了朱全忠。回长安后,朱全忠杀宦官数百人,宦官集团在这次事变中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次年,朱全忠杀崔胤等数十名朝官,南衙北司同归于尽。随后,朱全忠逼迫昭宗到洛阳,结果,唐朝皇帝为朱全忠所控制。,朱全忠,原名朱温,宋州砀山人(今安徽境内),“幼年家贫,既长,不事生业”。黄巢起义爆发后,朱温前往参加,最后成为黄巢手下的一员重要将领。后叛变起义军,投降唐朝,唐朝赐名全忠。朱全忠转而镇压起义军,以后进封为宣武节度使。消灭了农民起义军后,朱全忠又想方设法扩充自己的势力,消灭了一些小藩镇,最终朱全忠成为关东地区最强大的一个藩镇。,904年九月

4、,朱全忠派人杀死唐昭宗,立昭宗十三岁的儿子李柷为皇帝。这实际上是朱全忠夺取帝位前的一个过渡性的傀儡。907年,朱全忠废李柷,自立为帝,改名朱晃,这就是后梁太祖。后梁以宣武节度使的治所开封为都城,唐朝至此灭亡,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分裂局面形成的原因: 早在安史之乱以后,藩镇割据的情况就非常严重。黄巢起义时,各藩镇利用镇压起义的机会,纷纷扩充自己的势力。结果,农民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了,但唐朝的权力却进一步落到了藩镇的手中。由于历史上已存在着藩镇割据,再加上镇压起义的过程中一些领兵作战的将领权力不断扩大,于是又出现了许多新的藩镇。旧藩镇加上新藩镇,唐朝境内已经是四分五裂了。所有这些割据

5、势力,并不满足于占据一个镇,他们还要相互吞并,以图称王称霸。等到朱全忠自立为帝后,这些藩镇也纷纷称王称帝,于是形成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所以,这种分裂局面的形成,实际上是唐末藩镇割据的继续和进一步发展。,2、五代更替: 所谓的五代十国,五代是指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这五个相继占据中原一带的王朝。虽然是五代,但却是八个姓,更换了十四个皇帝,共经历了五十三年。十国指的是围绕在五代周围的十个小国,还有一些割据政权没有计算在内。五代十国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大分裂时期,这种局面由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发展而来,是藩镇割据进一步发展的结果。,五代简表,从后梁到后周的政权,都是由封建军阀所建立,统治

6、时间短,统治手段非常残暴,其中以石敬瑭勾结契丹出卖幽云十六州对当时造成的危害最大。这一时期的皇帝,多半是由节度使起兵夺位而来,例如,梁太祖朱晃由宣武节度使夺取帝位;唐庄宗李存勖继承了他父亲河东节度使李克用的职位,灭后梁而当上了皇帝;唐明宗李嗣源本是后唐镇州节度使,在带兵镇压兵变时,和叛军联合起来夺取了帝位;唐末帝王从珂是由凤翔节度使起兵夺位而来;晋高祖石敬瑭本是后唐太原节度使;后汉高祖刘知远为原后晋河东节度使;周太祖郭威是由后汉天雄节度使、邺都留守起兵夺位。,既然皇帝都是由节度使而起家的,所以,当时的节度使都有当皇帝的愿望。后晋的成德节度使安重荣就曾毫不掩饰地对这种事发表了他自己的看法,安重荣

7、自己就是由普通士兵一直做到节度使的,他看到后唐、后晋的皇帝都是由“藩侯”而得天下,就对别人讲:“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一句话道破了天机。,(二)、周世宗的统一事业: 郭威夺取政权以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这对北方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郭威死后,他的养子柴荣即位,是为周世宗。周世宗即位之初就坚决打退了北汉和契丹的联合进攻,随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改革,巩固了他的封建政权。 在政治方面的改革,主要是注意选拔地主阶级的人才;整顿科举;严惩贪官污吏;整顿军队,严肃军纪。,在周世宗抗击北汉与契丹的联合进攻的高平之战中,大将樊爱能、何徽沿习过去骄兵悍将的坏习气,临阵脱逃,差点使整个战役失败。此

8、后,为严肃军纪,樊爱能、何徽等七十多个将校被依法处死。以前,骄兵悍将,无人敢碰,他们也自以为了不起。经过这次严厉整顿,军队的纪律大为好转,战斗力也有所提高。,周世宗这次整顿禁军,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首先,士兵经过挑选后,编成了一支勇猛强壮的禁军,战斗力因而大为加强,有所谓“甲兵之盛,近代无比”之称。其次,裁撤了老弱残兵,为封建政府节省了大量的财政开支;第三,各地的勇猛之士被选为禁军,加强了封建中央的武装力量,使封建中央政府有足够的力量来控制地方,从此开始扭转了藩镇兵强、中央力弱的局面。,显德元年(954),北汉和契丹联合起来,大举进攻后周,周世宗坚决主张反击,在高平之战中取得了胜利。此后,后周

9、不断出击,先后夺取秦(天水)、凤(陕西风县东)、成(甘肃成县)、阶(甘肃武都)四州,以及淮南地区的十四个州。这些胜利,特别是夺取了农业发达的淮南十四州,对后周人力物力的增强有着很大的作用。,在人力物力充足的条件下,显德六年(959),周世宗开始了向契丹收复失地的斗争。这次军事行动一开始就非常顺利,很快就收复了宁州、莫州、瀛洲(均在河北)三个州以及瓦桥、益津、淤口这三个重要关口,形势对后周非常有利。但很不幸,周世宗得了病,只好撤兵。周世宗一病不起,不久死去。他的儿子柴宗训只有七岁,即位当了皇帝。第二年,即960年,禁军统帅赵匡胤发动了兵变,夺取了政权,建立了北宋,五代的最后一个政权后周就此灭亡。

10、,二、十国的兴亡: 十国中只有北汉在北方,其它都在中国的南方。这些割据政权,绝大多数是由唐末因镇压农民起义而起家的节度使发展而来,此外也有一些是五代政权的节度使割据称王。,十国简表,除上述五代十国外,在边疆地区,北方有辽(契丹),西南有大理等少数民族所建立的政权。这是就全国范围而言的,因为中国本身是一个范围极大的地理概念。,三、五代十国的社会经济: 唐末藩镇割据以来,北方战乱不止。到五代时更是连年战火不息,加上统治者的残暴和契丹贵族的侵扰,使中原地区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和这种情况相反,同期的中国南方,受到的战乱祸害比较小,而且,安史之乱以后,中国南方的社会经济一直处于上升状态之中。因此,这一时期

11、南方经济的发展超过了北方。但是,北方地区自后周以来,也进行了一些经济恢复工作,社会局面逐步趋于安定,生产逐渐恢复,这就为北宋建立以后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一)、中原地区社会经济的被破坏: 五代政权所占据的地区,主要是在中国北方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早在唐朝末年,这一地区就饱受战祸之苦。到了五代时期,这里的战乱依然如故。在后周政权建立以前,就这一地区总的趋势而言,是破坏多而建设少。一些统治者为缓和阶级矛盾,巩固封建统治,进行了一些经济恢复工作,但这种恢复工作只是局部的和间断的,相反,对中原地区经济的破坏却是大规模的和经常发生的。,1、军阀混战的直接祸害。 幽州军阀刘仁恭,“部内男子无贵贱,并黥其面

12、,文曰定霸都;士人黥其臂,文曰一心事主”。 “王峻谕军曰:我得公(郭威)处分,俟平定京城,许尔等旬日剽掠,众皆踊跃。帝(郭威)回车自迎春门入,诸军大掠,烟火四发。翌日,王殷、郭崇言曰:若不止剽掠,比夜化为空城尔”。,2、苛重的赋税剥削。 李存勖灭掉后梁以后,任用孔谦为租庸吏,孔谦这个人很又一套办法。为收取租税,孔谦采取了这样一些办法,第一,诏命放免的租税,他照收不误。第二,制造量田用的竿尺,把小块土地丈量地多出来,然后加税。第三,障塞天下小路,禁止行人,以便在要道关口设关卡收税。在李存勖统治末年,孔谦还预借河南人民的夏秋两税,逼得人民无法生活。就连李存勖自己军队的士兵,也被迫“卖儿帖妇”,终于

13、引发了兵变。,后晋末年的宋州节度使赵在礼,横征暴敛,残害人民,等他调职的时候,“百姓忻然相贺曰:此人若去,可为眼中拔钉子,何快哉!”结果赵在礼又请求留任一年,居然向宋州人民征收“拔钉钱”,每户一千文,当年得钱百万,据为私有。,3、残酷的刑法。 五代时的封建统治者,为了保证统治地位的稳固,往往采取严酷的刑法来镇压人民的反抗,常用的有“族诛”,满门抄斩,甚至全村抄斩,这必然会严重地破坏农业生产。,4、钱币紊乱。 一陌钱应该是一百文,但唐末以来却以八十文为一陌,再往后,一陌钱连八十文都不到。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首先是封建剥削严重,人民手中没钱,同时,唐末以来,奸商熔销铜钱铸造铜器牟取暴利,政府多次明

14、令禁止也不起作用。再加上当时钱币质量很差,铜钱里往往有许多杂质,一般人有了好铜钱,都收藏起来,结果钱币非常缺乏。,5、契丹族的侵扰。 唐末以来,契丹族经常南下抢劫。五代时,这种扰乱更为猛烈,由于后唐时曾经几次打败契丹,所以危害还不算太深。后唐末年石敬瑭为当皇帝而出卖了幽云十六州,从此以后,契丹族的祸害一天比一天严重。,(二)、后周恢复社会经济的努力: 郭威所采取的改革措施,主要有: 第一,严惩贪官污吏。第二,为增加国家收入,把在庄田里劳动的佃农解放出来,分给他们土地,使他们成为封建国家的正式编户。这条措施采取以后,不仅使国家增加了三万多个纳税户,而且也有利于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第三,减免税收,去

15、除一些苛捐杂税。这些措施执行以后,收到了一定效果,对恢复社会经济有所帮助。,郭威以后,柴荣在郭威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实行改革,收到了更大的效果。柴荣改革,最重要的措施有:第一,保护边民生产。第二,打击寺院的经济势力。第三,均定田租。第四,兴修水利,整顿漕运。 柴荣所进行的改革,在安定中原社会、恢复中原经济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在整顿经济的基础上,他又开始了统一事业,为以后北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从这些方面可以看出,柴荣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三)、南方经济的发展: 五代十国时期,南方经济之所以比北方发达,主要原因是:第一,唐代南方的经济是一直在向前发展的,而且安史之乱后,南方经济还在

16、继续发展。无论是安史之乱,还是五代时军阀的混战,主要战场都在北方,南方战乱的次数和规模,均远远低于北方。南方也没有遭到契丹贵族的烧杀抢掠,因此,南方受到的破坏很少。第二,十国中的西蜀、吴越、南汉、南唐等政权,都能保持二三十年乃至四五十年不打仗,这在当时北方是没有的。正是这种和平的环境,维持了经济的发展。第三,由于北方战乱,大量人口南迁,交流了北方的生产技术和经验,增加了南方的劳动人口,这成为南方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第二节 北宋与辽西夏 北宋与辽西夏史提要: 公元十世纪六十年代至十二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先后出现了宋、辽对峙和宋、辽、夏三国并立的局面。在西南和西北边疆还有大理、高昌等政权,后期又有

17、金的崛起。 北宋建立于960年,亡于1127年,共167年。 宋太祖和宋太宗统治时期是北宋初期。北宋建国后统一了中原和南方地区,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在政治和军事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力求加强封建中央集权统治。,宋真宗至宋英宗统治时期是北宋中期,国内社会阶级矛盾加深,边疆受辽、夏的威胁严重,北宋统治者为了挽救危机,出现了庆历年间的改革,但很快失败。从神宗至钦宗时期是北宋的晚期,有中衰走向灭亡。 这个时期社会矛盾进一步尖锐,宋神宗为了挽救危机,支持王安石进行变法,最后也遭失败。北宋末年,统治腐败,发生了方腊和宋江分别领导的农民起义,打击了北宋的统治。1127年北方新兴的金灭亡了北宋。北宋

18、时期社会经济有重大发展,科学技术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在中国封建社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辽朝(契丹)建立于916年,亡于1125年,共209年,与北宋对至165年。从辽太祖至辽景宗时期是辽朝的初期,辽太祖和辽太宗时期,扩展疆土,确立了统治制度,是契丹族奴隶社会的繁荣阶段,构成了辽朝初期的前段;世宗以后至景宗时期,契丹社会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构成了辽朝初期的后段。辽圣宗至辽兴宗时期是辽朝中期,辽圣宗完成了封建化改革,契丹进入辽封建社会,社会经济有较大发展,国势达到了极盛。,1004年与北宋订立了“澶渊之盟”,确立了宋辽南北对峙的局面。辽兴宗时继续保持了辽的强盛。辽道宗和天祚帝时期是辽朝后期,统

19、治腐朽,社会矛盾激化,辽朝走向衰落,1125年在金与北宋的夹击下灭亡。在辽朝灭亡前夕,耶律大石率部西迁,建立西辽,到1218年为蒙古所灭,历94年。两辽共存在300年以上,对开发我国东北、北部、西北地区,发展多民族统一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西夏是党项族建立的国家,从1038年夏景宗建国到1227年被蒙古灭亡,共189年。夏与北宋、辽三国并立八十七年。夏景宗建立的是奴隶制国家,至夏仁宗时进行封建化改革,西夏进入封建社会。西夏建国初期依附辽朝,对北宋开战;庆历议和后,宋夏基本上维持和平关系。西夏对开发西北地区做出了巨大贡献。,北宋与辽夏金史讲授提纲: 一、北宋前期的政治 二、北宋的社会阶级结构和赋

20、役制度 三、北宋与辽夏的关系 四、北宋中期的政治 五、北宋后期的政治 六、北宋时期的社会经济 七、金的建立与辽、北宋灭亡 八、北宋、辽、西夏的文化与科技,一、北宋前期的政治: (一)、北宋的建立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北宋的建立与割据势力的消灭: 959年,周世宗柴荣病死,七岁的儿子柴宗训即位。当时,统帅禁军的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兼任宋州归德军节度使,防守京师(开封)。他和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结义兄弟,在军队中握有实权。 建隆元年(960)元旦,镇州、定州(均在河北)传来谎报,说契丹和北汉发兵南下,于是赵匡胤奉命率军北上抵抗。当时京城里已传播着“点检做天子”的舆论。,赵匡胤率军来到京城

21、以北二十里的陈桥镇(今河南封丘东南)后,赵匡胤的弟弟赵匡义(即宋太宗赵炅)和归德军掌书记赵普授意将士把皇帝的黄袍加在赵匡胤的身上,拥立他位皇帝。正月初四,赵匡胤回师开封,殿前都指挥使石守信等人做内应,结果赵匡胤轻而易举地夺取了政权。,赵匡胤,宋太宗赵炅,由于赵匡胤原任宋州归德军节度使,所以新建立的王朝,号为宋,建都开封。习惯上称之为北宋,以后政权南迁杭州,称南宋。,宋朝建立的时候,在北方有强大的辽以及辽控制下的北汉政权。在南方有吴越、南唐、荆南(南平)、南汉、后蜀等割据政权。同时,北宋自身的统治并不稳固。960年四月以后,相继发生昭义节度使李筠和淮南节度使李重进的叛乱。到了年底,叛兵才被镇压下

22、去,宋朝终于巩固了在原后周境内的统治。,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空前加强: 自从安史之乱以来,藩镇之所以能够和中央政府相对抗,主要是他们“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掌握并控制了地方上的各种权力。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宋太祖采取了如下措施: 第一、削夺其权 第二、制其钱谷 第三、收其精兵,“凡其材力技艺有过人者,皆收补禁军,聚之京师,以备宿卫。” “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 “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之权悉归于监司(路一级的行政机构),收监司之权悉归于朝廷,” “以大系小,丝牵绳连,总合于上” “无腹心之患”,(二)、对军队及官僚机构控

23、制的加强: 1、对军队控制的强化: “杯酒释兵权” 殿前都点检、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司 殿前都指挥使司、侍卫马军都指挥使司、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司-即“三衙”(“三司” ) 禁军的领兵权从而一分为三,此后的格局是:“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京师之兵,总于三帅,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北宋的国都开封是一个无险可守的四战之地,为了实现“强干弱枝”、“由中制外”的政策方针,就只能把重兵屯守在京城。于是“举天下之兵宿卫京师”,“以兵为险”就成为北宋的基本原则。,兵将分离政策: 利用更戍法,把屯驻开封的军队轮流调动倒各地去戍守,定期更换,名义上,这是为了使士兵“习山川劳苦、远妻孥

24、(儿女)怀土之恋”,实际上是借着士兵们的经常换防,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兵无常帅,帅无常兵,即兵与将的分离。将领因此不能固定地长期统帅一支军队,无法形成势力,于是避免了将领拥兵对皇权形成威胁。,内外相制政策: 宋太祖时开始,把全部军队分成两半,一半驻守京城,一半戍守各地。宋神宗赵顼对这种做法进行了解释:“艺祖养兵止二十二万,京师十万余,诸道十万余,使京师之兵足以制诸道,则无外乱;合诸道之兵足以当京师,则无内变。内外相制,无偏重之患。”实际上,这种“内外相制”的原则,不仅体现于京师与诸道之间,而且也体现于皇城内外、开封以及各府各县的兵力平衡上。在这种政策的作用下,重视的不是军事能力的充分发挥,

25、结果军队的作战能力被大大削弱。,守内虚外政策: 宋朝初年的统治者,对五代时期内部多变的情况有着深刻的印象,结果他们产生了这样的想法:“内患”比“外忧”更为可怕。宋太宗本人就曾说过:“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唯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因此,他们总把注意力放在国内,不注意边境,于是面对着辽朝强大的军事压力,北宋王朝没有采取认真有效的对策。,2、对官僚机构控制的强化: 以前历朝历代宰相居于中央政府首位,具有“事物不统”的大权。宋太祖唯恐宰相权力过大,不利于皇帝专制,因而想方设法削弱宰相权力。 军政大权由枢密院掌握,财政大权由三司使(三司:盐铁、户部、度支)掌握。于是,

26、宰相权力仅限于民政方面。在军权、财权、民政三权分立之中,枢密使(西府)与宰相(东府)“对掌大权”,“号为二府”,皇帝利用他们互相牵制,自己发号施令,独断专行。,宋朝初年,不仅以三权分立来削弱宰相的职权,而且还设立参知政事、枢密副使、三司副使这些副职,用来制约三个部门的长官,以削弱各部门长官的权力。 同时,宋朝又提高了御史台、谏院等台谏官的权力地位,允许他们可以根据传闻来检举官员,特别是高级官员,使台谏官员成为皇帝的耳目,以利于皇帝的统治。但这样一来,这些台谏官员的气焰日益嚣张,宋仁宗时,大臣的去留往往取决于台谏官员,因而不少做宰相的不得不屈从于台谏的意向,宰相的权势因此更加削弱。,宋太祖、宋太

27、宗的改革,大大加强了北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造成了统一的政治局面,从而为经济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但是,由于“以防弊之政,作立国之法”,一些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政策措施,转化到了它的对立面,“冗兵”、“冗官”、“冗费”与日俱增,使这个封建国家深陷于积贫积弱的局势之中。,二、北宋的社会阶级结构和赋役制度: (一)、北宋的社会阶级结构: 北宋建立以后,把全国居民分成主户和客户两大类。在乡村,主客户的差别,主要以土地资产的有无来划分。,主户,客户,第一等户(大地主),第二等户,第三等户,第四等户(自耕农),第五等户(半自耕农),上户,下户(贫下户),中小地主,佃农(占总户数的35%左右),工商业

28、者,地主占有土地,剥削客户的主要手段是收取地租,租佃关系成为宋代的主要剥削形态。 宋初比较通行的是分成租制,地租一般都占收获量的五成以上,少数客户自己有耕牛,耕种所得一般和地主平分,大多数客户没有耕牛农具,只好向地主租赁,一般要把收成的六成以上交给地主。 另有一种定额租制,由地主规定地租数额,采用这种方式的地主,不需要直接指挥并监督佃户进行生产,佃户因此对生产有了比较多的支配权,但地主可以随时增加租额。 分成租和定额租,只是形式有所不同,地主对佃户的地租剥削,总是十分残酷而又沉重的。,宋代,社会上逐渐改变了轻视商人的传统观念。商人成为封建国家的“四民”(士农工商)之一,取得了“齐民”的资格。国

29、家允许商人中的“奇才异行者”参加科举,也准许商人的子弟参加科举。商人还可以通过接受国家的招募为国家管理税收,在出使外国的使团中,商人可以充当随行人员。商人甚至可以通过与宗室权贵联姻的办法来使自己获得一官半职。 总之,宋代商人的地位大为提高,致富以后,商人还购买土地,把部分商业资本转化为田产,使自己变为地主或商人兼地主。,(二)、北宋的赋役制度: 1、赋税制度: 北宋的田赋主要是征收夏秋两税,大致按照每亩一斗的定额来征收。各地的历史情况不同,因而税额也有一定的差别。而且,关于夏秋两税的税额,只是收税的规定,在实际征收的过程中,宋朝还有所谓的“支移”、“折变”,这些极大地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 宋朝

30、的赋税是相当沉重的,南宋时朱熹说:“古者刻剥之法,本朝皆备。”,2、徭役制度: 北宋的徭役,分为差役(职役)和夫役。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制度,差役是地主对封建国家的职役,夫役是农民被国家征发服劳役。 差役又称职役。现任文武官员和州县办事小官吏、豪强大族被称为“形势户”,官员家属及其后代,称为“官户”。形势户和官户享有免役的特权,于是职役就由主户中的一、二、三等户来负担。这样,通过职役制度,官府就把统治农民的职权给予大大小小的乡村地主,地主士绅从而成为宋朝封建统治的基础。,具体来说,第一等户可以负责主管运送官物、看管府库等重要任务。里正、户长、乡书手负责督催官府赋税,里正由第一等户轮流担任,里

31、正的助手户长由第二等户轮流担任,帮助里正办理文书的乡书手由第三等户轮流担任,还有弓手、壮丁之类,要由第三等户来负担。 夫役也叫杂徭,是自耕农、佃农负担的无偿劳役,主要是修浚河道、土木建筑工程以及运送官府的粮草、盐、茶等等,是非常繁重的徭役。,三、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 (一)、契丹崛起与辽的建立: 1、契丹崛起与辽的建立: 契丹族是由秦汉时期的东胡族发展而来,原居住在辽河上游潢水(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流域,过着游牧和渔猎生活。 916年,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诸部,废除了推选和轮换制度,自立为帝,是为辽太祖。国号大契丹,建元神册,都城临潢府(今内蒙巴林左旗南)。926年,耶律阿保机死,其次子耶律德

32、光即位,是为辽太宗。,辽太宗时期,辽的疆域进一步扩大,“东至于海,西至金山(阿尔泰山),北至胪朐河(克鲁伦河),南至白沟(河北雄县北白沟河),幅员万里”。,2、辽朝的政治制度和阶级关系: 辽朝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国内民族就其生活方式而言,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统治民族契丹和奚、室韦等少数族,以畜牧为主,一类是汉人和渤海人,过的是农耕生活。辽太宗从这个现实出发,采取“因俗而治”的方针,“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于是在中央统治机构中,设置了北面官和南面官两个系统。北面官掌治宫帐、契丹部族及属国政令,因办事衙署(牙帐)设在皇帝宫帐之北,故称北面官。北面朝官有契丹北、南枢密院,是辽最高行政机关。南

33、面官掌治汉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办事衙署设在皇帝宫帐之南,故称南面官。南面朝官有汉人枢密院。北面官均由契丹人充任,南面官杂用汉人和契丹人,南面官权力不及北面官大。,辽在地方上实行胡汉分治,契丹和各少数民族实行部族制,汉人居地仿唐朝实行州县制。此外又有一种特殊的头下军州。辽统治者把征战中俘获的汉人和渤海人,分给宗室、外戚、功臣和部族首领,他们建立寨堡,强迫分得的人口从事农业或手工业生产,这种寨堡称为头下或投下,头下建制根据人口多少,分州、军、县、城、堡五种,总称为头下军州。头下军州的贵族首领称头下主,州城官吏由头下主任免,被统治的汉人和渤海人称头下户,处于奴隶地位。辽圣宗时,对头下军州的税制进行

34、了改革,投下户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五京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巴林左旗南)、东京辽阳府(林辽宁辽阳)、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宁城大明城)、南京析津府(今北京)、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 耶律阿保机称帝以后,创制文字,制定法律,其法律有蕃汉之分,汉人地区仍旧使用唐朝法律。 辽统治下各族发展水平不一,国内多种生产方式并存,契丹和各少数民族的主体生产方式是奴隶制,汉族的生产方式是封建制。因此国内的阶级关系比较复杂。,(二)、北宋对辽的妥协: 1、“澶渊之盟”: 1004年润九月,辽兵大举南下,威胁东京,宋朝一片慌乱,新任宰相寇准极力主战,宋真宗勉强率军前往澶州。半路上听到辽兵被打败的消息,到澶州后,十二月双

35、方议和,宋辽约为兄弟之国,宋真宗为兄,辽圣宗为弟,宋真宗尊承天太后为叔母;宋朝每年给辽银十万辆,绢二十万匹,称为岁币;双方罢战撤兵,仍以白沟河为界。因澶州为古澶渊郡,所以这次议和称为“澶渊之盟”。,2、辽朝社会经济的发展: 这一时期,随着畜牧业和农业的发展,辽朝的手工业和商业贸易也发展起来。辽宋之间一直存在着经济联系,主要形式是官办的榷场。所谓榷场,就是辽宋双方在沿边地区设置贸易场,管理贸易。宋太宗初年就在北边设置榷场,与辽贸易。但由于宋辽政治关系紧张,榷场时开时禁。“澶渊之盟”以后,双方的榷场贸易才得以正常发展。由于榷场贸易受双方官府控制,要征收榷税,所以在榷场以外,民间的走私贸易非常兴盛。

36、,(三)、西夏的建立与宋夏和战: 1、西夏的建立: 党项族是古代羌族的一支,南北朝时,居住在今青海东南部,过着游牧生活。唐初仍处于氏族社会末期,分为若干部落,各部之间互不统属,但已出现了私有制和阶级分化。唐末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党项族首领拓跋思恭率众参加镇压起义,被唐僖宗赐姓李,封夏州定难军节度使,晋爵夏国公,统领夏(今陕西靖边)、银(今陕西米脂西北)、绥(今陕西绥德)、宥(今陕西靖边东)四州之地。五代时其势力得到进一步发展,成为以夏州为中心的一方割据势力。,北宋建立后,党项臣服于宋。宋太宗时,李继捧任定难军节度使,因无力解决族属内部矛盾,便献地降宋。李继捧的族弟李继迁抗宋自立,不久向辽称臣请

37、婚,辽圣宗嫁其以公主,并授李继迁为定难军节度使,封为夏国王。此后,李继迁在辽朝的支持下,连年侵扰北宋西北边境,扩充自己的实力。李继迁死后,子德明即位,一方面向辽称臣,同时又向宋纳贡请和,结果北宋封德明为定难军节度使、西平王,辽封他为大夏国王。德明逶迤于宋辽之间,得以向西发展。宋仁宗天圣九年(1031),德明死,子元昊继位,进一步扩张势力,控制了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临萧关(今甘肃环县北)、北抵大漠的广大地区。 西夏天授礼法延祚元年(1038),元昊正式称帝建国,都城兴庆府(今银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元昊即夏景宗。,2、宋夏和战: 由于在军事上无法取得胜利,从1042年开始,宋朝和西夏进行了

38、和谈,经过两年交涉,1044年十月达成结果,宋朝册封元昊为夏国主,夏名义上对宋称臣。宋每年“赐”西夏绢十三万匹,银五万两,茶叶两万斤,称岁赐。在节日和元昊生日宋朝要另“赐”银两万两,银器两千两,茶叶一万斤,绢、帛、衣著等两万三千匹。,3、宋、辽、夏并立: 西夏建国以来,与宋、辽都进行过战争,并在军事上占据优势地位,宋、辽都没有力量消灭西夏。西夏在形式上分别对宋、辽称臣,实际上保持了独立的地位,由此形成辽宋、辽、夏三国并立的局面,共八十七年。 宋、辽、夏三国并立期间,西夏的经济得以继续发展,并与宋、辽保持着贸易往来。除官办的榷场贸易以外,民间的走私交易也非常兴盛。,四、北宋中期的政治: (一)、

39、北宋前中期阶级矛盾的激化: 1、农民与士兵起义: 王小波、李顺起义 2、北宋中期庞大的军队和官僚机构: 开宝年间(968-976),禁军十九万三千人 宋仁宗时(1023-1063),禁军人数猛增至八十余万 皇佑元年(1049)禁军达到一百四十多万人。,在陕西驻防的骑兵,不能骑马上阵,从南方调来的禁军,自称不会打仗,见到敌人就怕的要死。在河北驻防的禁军,“卒骄将惰,粮馈器朽,”领兵的将领不是“绮纨少年”,便是“罢职老校”,训练更是有名无实。守边的士兵平时坐食军粮,万一有敌情,则是“手不能按弦,目不能辨帜”,再加上将帅更换频繁,兵将互不相识,结果作战时往往指挥失灵。宋真宗、宋仁宗还亲自制定阵图,交

40、给将帅临阵按图指挥战斗,结果当然是屡战屡败。,3、财政危机: 冗兵、冗官,再加上最高统治集团的大肆挥霍,使北宋王朝的开支逐年增加。 据宋史食货志记载,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全国收入15085万贯,支出12677万贯;皇佑元年(1049)收入12625万贯,“而所出无余”,基本上收支平衡。到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财政出现赤字,当年全国财政总收入是11613万贯多,支出12034万贯,再加上其它开支1152万贯,总共有1500万贯的赤字。此后,随着财政上的不断亏空,北宋王朝的财政危机在不断加深。,(二)、从庆历新政到王安石变法: 1、改革变法运动的背景: 宋真宗初年,扬州知州王禹称提出建

41、议,要朝廷对辽河西夏采取“谨边防、通盟好”的政策,减少冗兵冗官,以解决“国用不足”的问题。这直接针对着当时的财政问题而提出了解决办法。随后,又有许多人提出了裁减官兵、节省经费的办法。,2、庆历新政: 庆历三年(1043),宋仁宗任用范仲淹为参知政事,富弼、韩琦为枢密副使,责成他们条列当世急务,以“兴致太平”。范仲淹、富弼在答手诏条陈十事奏折中,认为当时的中心问题是整顿吏治。他们提出,内外官吏过于冗滥,其中的老弱、病患、贪污、无能的人应一律予以淘汰。宋仁宗采纳了这些建议,连续颁布几道诏令,进行一些改革,主要内容包括整顿吏治、培养人才、发展生产等。这些改革措施,在当年(1043)和第二年上半年陆续

42、推行全国,号称 “庆历新政”。,3、王安石变法: 嘉佑四年(1059),王安石向宋仁宗上言事书,要求培植人才,以便改革现行制度。他指出,国家财力困穷,风俗败坏,主要是因为没有合乎先王之政的法度。然而,要“改易变革天下之事,合乎先王之意”,却又缺乏人才,人才成为当务之急。他指出,汉、唐、五代之所以乱亡,都是因为人才不足。当时宋朝出现财政困难,决不是由于官员冗滥和官员俸禄过多,关键在于理财不得其道。假若能理财得其道,因世之宜而通其变,那么即就是增加官吏俸禄,也不会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所以,王安石主张“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言事书得到了士大夫们的广泛赞扬,但宋仁宗并没

43、有采纳他的意见。,治平四年(1067)正月,宋神宗即位,他本人改革的决心很大。熙宁元年(1068)四月,宋神宗召王安石进京,第二年二月任命他为参知政事。宋神宗一心想依靠王安石来变法立制,富国强兵,改变积贫积弱的现状。在当时,王安石已成为众望所归的人物,士大夫们都以为只要王安石上台执政,“太平可立致,生民咸被其泽”。,王安石主张,为了改变国贫的局面,必须采取“民不加赋而国用饶”的理财方针。一方面“催制兼并”,把大商人、大地主、官僚的部分剥削收入收归朝廷,另一方面扶植“农民”(地主阶级中的下层及自耕农),减轻差役,兴修农田水利,以发展生产,防止农民起义。熙宁二年,王安石建立了一个指导变法的新机构制

44、置三司条例司(后撤销,由司农寺主持变法工作),正式开始变法。在吕惠卿、曾布等人的参与下,王安石制定了一系列的新法,由各路设立的提举常平官督促州县实施,史称“熙宁变法”。次年,王安石升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富国强兵,振兴北宋的统治。变法的内容分理财、整军和育才三方面,其中理财是变法的重点。,理财诸法: 均输法: 责成东南六路发运使在为朝廷采办物资时,必须先了解六路各地的出产情况和朝廷对物资的需求情况,有计划地在路程较近的出产地采购,转运京城,以节省价款和转运的劳费,保证朝廷的需求。从而改变过去采办的物资不全需要,并且多求于不产之地,重费运输的情况,以体现“民不加赋而国用

45、饶”的富国方针。,青苗法: 每年在正月和五月青黄不接时,分两次由州县政府,按户等高下定额,贷钱给民户,分别随同交纳夏税和秋税时归还,加利息二分。农民有此贷款,可免受高利贷剥削,富户也要按定额借贷、纳息。此举旨在增加官府收入,以备荒年赈济贫弱。 农田水利法: 鼓励各地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私人兴修水利工程,官府可贷款资助,治水有功的官吏给以奖赏。,募役法: 把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官府差役的办法,改为由官府出钱雇人服役。原来负担差役的民户,依户等高下纳“免役钱”;原来享有免役特权的官户、女户、僧道,要纳“助役钱”。正数之外,多收二分,称“免役宽剩钱”,以备灾荒年募役之用,至灾荒年不再征“免役钱”。

46、过去的差役法,富户常把负担转给农民,实行募役法后,很多农户免除了差役,增加了从事生产的时间,富户出钱助役也是一种均平负担的做法。,市易法: 由官府在汴京设“市易务”,大量收储货物,调节市场,商人有滞销的货物,市易务可先行收购,各行商贩可向“市易务”赊销货物,年息二分。市易法后来推行于杭州、成都、长安等城市。市易法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调节了市场供求矛盾,政府也增加了收入。 方田均税法: 每年九月由官府丈量一次土地,东西南北各千步为一方。丈量后核定各户实际占有土地的数目,依照土地肥瘠程度分为五等,均摊税额。此法限制了官户大地主的隐田漏税,起到了均平负担和保证国家税收的作用。,整军诸法: 保甲

47、法: 凡农村居户,不分主客,相近的十家组成一保,设保长一人;五保为一大保,设大保长一人;十大保为一都保,设都保正和副都保正各一人。保长、大保长和保正、副都保正都选有能力和有财力的主户人家担任。凡家有两丁以上者,出一人为保丁,农闲时集中学习武艺,夜间轮流于大保内巡逻,替官府维持治安。实行保甲法的目的,一是为了使各地壮丁接受军事训练,与禁军相参为用,节省军费开支;二是为了把人民编制起来,加强控制。,设立军器监: 为了改变军器制造粗劣的情况,设立了专门管理军器制作的机构军器监。此后军器制造的质量得以改善,数量也大为增加。 保马法: 废除由官府牧马监养马的做法,在开封府和京东、京西、河东、河北、陕西五

48、路推行民户保甲代养官马,养马户免“折变”、“沿纳”钱。 将兵法: 为了解决更戍法造成的弊端,实行将兵法。在各路驻防的禁军中设置专门负责军队训练的将官,使“兵知其将,将练其士”,从而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育才诸法: 扩大太学和实行“太学三舍法”: 王安石对京师太学进行整顿,扩大学生名额。又创立“太学三舍法”,初入学的称为“外舍”;“外舍”毕业升入“内舍”;“内舍”毕业升入“上舍”;“上舍”学生中成绩优异者,可由学官推荐直接授官,而不经科举考试。从而使学校具有养士和取士两方面的职能,逐步达到以学校取代科举的目标。以后又设置了武学、律学和医学等科,培养各种专门人才。 改革教材: 王安石主持编纂了三经

49、新义,根据变法的需要对诗、书、周礼三书进行了新的解释,规定三经新义为太学的主要教材。王安石又委任变法派官员到太学任学官,把太学生培养为支持变法的人才。,改革科举制: 废除了靠死记硬背取士的明经科,只设进士科。进士科又罢诗赋之士,而以考经义策论为主。以三经新义为科举考试的依据,并测试考生对新法的态度,以选拔支持变法的人才。,新法本身以“富国强兵”为目标,因此,在西北边防线上对西夏展开了反击。元丰四年(1081)和元丰五年,北宋军队对西夏发动了两次进攻,第一次无功而返,第二次永乐城(今陕西米脂西北)之战,宋军大败,损失将士、民夫二十多万人。这两次进攻的失败,对变法派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使反对改革的人

50、抓住了改革派的把柄。,王安石变法的失败: 王安石变法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处境一直非常艰难。保守势力以“祖宗之法不可变”为由,群起攻击新法和王安石本人。熙宁七年(1074)四月,王安石被迫罢相。次年二月,宋神宗又复其旧职,但终因志不能伸请求罢职,熙宁九年十月获准出判江宁府,封舒国公,后改封荆国公。此后虽然仍是改革派人物当政,但已非王安石执政时可比。元丰八年(1085)三月,宋神宗死,宋哲宗即位,神宗之母高太后临朝,起用守旧派司马光为相,几个月间,废除了全部新法,同时罢黜了所有改革派官僚,史称“元祐更化”。王安石变法完全失败,一代改革家王安石也于元祐元年四月病死于江宁寓所。,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51、 第一,缺乏深厚的群众基础。 第二,守旧势力强大。 第三,改革派的动摇和分裂。,王安石变法的评价: 王安石变法,是在北宋中后期社会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非常尖锐的情况下出现的地主阶级改良运动。目的是为了富国强兵,以巩固封建统治。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王安石变法具有进步意义。王安石能够针对封建统治的积弊进行大胆的改革,敢于触动大官僚和大地主的特权利益,表现了超人的远见卓识和政治上极大的勇气。面对守旧派的围攻,他提出了“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主张,充分表现出他的果断进取、勇往直前的精神。,新法推行十几年,使农业生产发展,国家财政收入增加,国防力量增强,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条件有所改善,阶级

52、矛盾得到缓和,说明这次变法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王安石是一位地主阶级杰出的政治家,列宁称他为“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五、北宋后期的政治: (一)、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发展: 1、元祐更化: 元丰八年(1085)三月,宋神宗死去,十岁的儿子宋哲宗赵煦即位。他的祖母、宋英宗的高皇后以太皇太后的身份处理朝政,由于新法侵犯了皇亲国戚的利益,高皇后早就反对。她掌权以后,首先起用在守旧派中享有盛誉的司马光为宰相,由他主持废除新法。宋哲宗年号元祐,于是这场重大变动被称作“元祐更化”。,2、蜀洛朔党争: 司马光死后,八十一岁的守旧派文彦博继任左丞相。当时守旧派已牢固掌握朝政,便开始因人事的倾扎和政见、学术

53、主张的分歧而分化成几个不同的小集团。崇政殿说书程颐以师道自居,对宋哲宗正色训诫,主张一切都用古礼,中书舍人苏轼认为他不近人情,每每加以讽刺,于是程、苏二人尖锐对立。程颐及其门人贾易、朱光庭等人被称为“洛党”,苏轼、吕陶等人被称为“蜀党”,刘挚、梁焘、王岩叟、刘安世等一伙御史台官员结为“朔党”,三党展开了激烈混战。这种混战的表现是互相打击诬陷对方,党争的结果,使守旧势力控制下的政局越发混乱不堪。,3、“绍述”: 元祐八年(1093)九月,高太后病死,宋哲宗开始亲政。哲宗早就对高太后不满,并有志于继承宋神宗的新法。第二年三月,左丞相吕大防被免职,守旧派见宋哲宗准备任用变法派,纷纷上书劝阻,苏辙对哲

54、宗说,不要“轻变”元祐之政,不要再任用变法派,要“深拒奸说” ,结果宋哲宗大怒,当时就免了苏辙门下侍郎的官。四月,章惇出任左相,哲宗又把元九年改为绍圣元年,表示要继承神宗,决心恢复新法。,以章惇为首的变法派再度掌握政权以后,对守旧派乃至中间派进行了打击。宋哲宗下令追贬死去的司马光、吕公著等著名的守旧派,活着的守旧派吕大防、刘挚、梁焘、苏辙、范纯仁等人被流放到岭南,韩维等三十多名守旧派被贬官,致仕官文彦博由太师贬为太子少保。中书舍人林希在撰写的对守旧派的贬官制词中,斥责高太后“老奸擅国”。,变法派一方面反击守旧派,恢复新法,另一方面内部也不断出现分裂。早在王安石变法时期,变法派曾布就攻击过市易法

55、,和吕惠卿等人有矛盾。绍圣初年,曾布复职后,对吕惠卿回朝任职大加阻挠,他还指责章惇引用小人,等等。章惇原来和蔡京、蔡卞兄弟政治见解一致,后来也发生了矛盾,蔡京、蔡卞兄弟的权势越来越重。变法派内部倾扎的加剧,不仅削弱了自己的势力,还使当时的政局更加混乱。,(二)、宋徽宗、蔡京集团的黑暗统治: 1、蔡京集团专权的开始: 元符三年(1100)正月,宋哲宗病死,年仅二十五岁。由于他没有儿子,宋神宗的向皇后提议立神宗第十一子赵佶为皇帝,征求意见时,章惇认为赵佶这个人“轻佻”,不稳重,“不可以君天下”。向皇后得到了曾布、蔡卞的支持,于是,由向皇后决断,立赵佶为帝,他就是宋徽宗,向皇后也参与朝政。向皇后本人

56、早就反对新法,当权以后,起用守旧派韩忠彦为左相,曾布也乘机排除异己,成为右相。这样,变法派章惇、蔡京、蔡卞等又先后被贬出朝。,崇宁元年(1102)正月,守旧派韩忠彦被罢官,蔡京和宦官相勾结,重返朝廷,很快就取代曾布为右相。从此以后,蔡京与童贯、王黻、梁师成、杨戬、朱勔、李彦、高俅八个人,在宋徽宗统治的二十多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掌握了全部军政大权,这一时期是北宋王朝极端腐朽、黑暗的时期。,蔡京首先把文彦博、吕公著、司马光、苏轼、苏哲、程颐等一百二十人定为元祐奸党,还把元符末年向太后执政时主张维持新法和恢复旧法的大臣分为正邪两类,把元祐奸党和划为邪的这一类人合为一籍,共三百零九人,在文德殿门口立一石

57、碑,上刻这些人的名字,并颁布全国,称为“元祐党籍碑”。在这三百零九名所谓的奸党中,还包括章惇、张商英、李清臣、陆佃等十名与蔡京意见不合的变法派。,2、北宋末年的黑暗统治: 宋徽宗酷爱奇花异石,最初,蔡京命朱勔从江浙一带运花石进奉给宋徽宗,后来,运花石的规模越来越大,一般要动用几十条大船运载,每十条船编为一“纲”,称“花石纲”。朱勔依仗权势,凡看中的奇花异石,都要运回京城,一块石头的运费就高达三十万贯。各路的官吏纷纷仿效朱勔,“凡尺寸之地,入口之味,莫不贡献”。花石所过,沿途甚至拆桥凿城,州县官府所存钱粮,为之一空。大批农民被征发为民夫,不能种地,这对社会经济是一个巨大的破坏。蔡京本人权势很重,

58、他过生日,各地都要奉献大宗礼物,称“生辰纲”,实际上,这也是对民财的一种搜刮。,(三)、北宋末年的农民起义: 北宋末年黑暗的统治,使社会生产遭到了严重破坏,日益众多的农民倾家荡产,“人不堪命,遂皆去而为盗”,农民起义的爆发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当时的农民起义主要有方腊起义、宋江起义、张迪起义、高托山起义(张迪、高托山均在河北发动起义),这些起义最终都被镇压下去。,六、北宋时期的社会经济: 由于北宋的统一,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局面,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宋初统治者为了稳定统治,实行奖励耕植的政策,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中租佃契约关系得到较大发展,手工业普遍实行雇值制度,劳动者的生

59、产积极性有了提高。经过广大生产者的辛勤劳动,使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远远超过了唐代,出现了新的繁荣。,(一)、农业生产的发展: 1、人口和垦田的增加: 宋太宗末年,全国主客户总数为3574257户,到宋真宗末年,增加到8677677户,宋仁宗末年,增加到11090112户,至宋徽宗大观四年(1110),全国有20882258户,按每户五口人计算,人口总数在一亿左右,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据官方统计,宋太宗至道二年(996),为312525125亩,到了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增长到524758432亩,二十五年间增长68%。同时,由于一些人为了偷税,隐瞒田地,结果宋神宗时田地亩数仅为461655557亩。根据宋神宗时人口的增长情况,以及宋代农户的生产能力来估计,北宋时垦田的实际亩数应该是在七亿至七亿五千万亩之间,超过了汉唐时的垦田数目。,2、农田水利的发展: 北宋时期,农民克服自然条件的限制,因地制宜地开垦荒地。在长江下游一带,圩田比以前大有增加。许多圩田,圩长数十里,围起来的田有成百上千顷。圩田能防旱抗涝,使收获得到保证,成为当时的稳产、高产田。宋神宗时王安石大搞农田水利建设,成就是巨大的。,3、农具的改进: 宋代农具的制作不仅数量大、质量好,而且品种极多。 主要的农具铁耙、镢头、铡刀、镰刀等在当时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