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尔资本协议(I-II).ppt_第1页
巴塞尔资本协议(I-II).ppt_第2页
巴塞尔资本协议(I-II).ppt_第3页
巴塞尔资本协议(I-II).ppt_第4页
巴塞尔资本协议(I-II).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巴塞尔协议(,),从1975年9月第一个巴塞尔协议到1999年6月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人称“新巴塞尔协议”)第一个征求意见稿的出台,再到2005年新协议的正式实施(协议2),时间跨度长达30年。几十年来,巴塞尔协议的内容不断丰富,所体现的监管思想也不断深化。,20世纪70年代开始,经济学家将管制理论运用到银行领域,并逐步取得了共识。追逐论、社会利益论及管制新论三种最有影响的管制理论.,监管理论,“追逐论”(The Capture Theory)将管制者与被管制者视为搏弈中的猫与鼠,最终是管制对被管制者有利,因而主张放弃管制。这种理论显然忽视了社会公众能从管制中受益的事实.,监管理论,“管制新论

2、”(The New Economic Theory of Regulation)则将管制视为管制集团与被管制集团间锱铢必较的政治程序,是被管制集团提出要求、管制集团满足这种要求并从中获利的一种商品。由于管制这一商品供求双方的数量函数难以确定,因而降低了这一理论的实践价值;,监管理论,“社会利益论”(The Public Interest Theory)最具理论和实践意义。该理论将管制视为消除或减少市场破产成本进而保护公众利益的手段,市场破产成本根源于自然垄断、外部效应及信息的不对称。与前两种理论明显不同的是,这种理论既找到了管制的依据,也明确了管制的意义和努力方向。,监管理论,银行最有必要引入

3、管制的原因在其外部效应和信息的不对称。 从外部效应和信息的不对称来看,银行业务的特性决定了银行是一个高风险行业。其外部负效应不仅体现为债权债务链条的断裂,从而给工商企业和社会公众带来巨大损失。而且这些又反过来造成银行体系的混乱,并殃及社会的稳定;,监管理论,信息的不对称对银行而言则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掩盖银行储备不足和资产质量低下的窘迫,也可能因公信力的丧失而破产倒闭。,监管理论,银行困境的解脫取决于清偿能力尤其是流动性的大小。解决这一问题的传统做法一是资产变现,二是市场借入,它们的劣势非常明显,除了要损失大量的交易费用之外,还要受到市场资金可供量的严格制约,从而产生巨大的市场风险。,监管理

4、论,因此,各国中央银行一方面充当最终贷款人,在商业银行面临流动性危机时对其施以援手,另一方面则推出存款保险制度,对受损公众进行补偿。这类亡羊补牢式的举措都是立足于银行的外围,沒有对银行的经营过程提出根本性要求,因而不仅未能有效地遏止银行的倒闭,反而增大了银行破产的风险,故而遭到经济学家的批评。,监管理论,由于最终贷款人的存在(最终贷款人通常以低于市场的利率放贷)以及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商业银行一方面有通过增加高风险投资转嫁保险成本、获取高额利润的欲望,另一方面也有扩大债务依存度的冲动和便利,破产风险因此不断累积。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吉蒂认为,这些举措“增加了每个银行冒险的积极性”;,监管理论,巴塞

5、尔协议的出台起源于前联邦德国赫尔斯塔银行(Herstatt Bank)和美国的富兰克林国民银行(Franklin National Bank)的倒闭。这是两家著名的国际性银行,它们的倒闭使监管机构在惊愕之余开始全面审视拥有广泛国际业务的银行监管问题。,1975年巴塞尔协议,1975年9月,第一个巴塞尔协议出台。这个协议极为简单,核心内容就是针对国际性银行监管主体缺位的现实,突出强调了两点:1、任何银行的国外机构都不能逃避监管;2、母国和东道国应共同承担的职责。,1975年巴塞尔协议,1983年5月,修改后的巴塞尔协议推出,这个协议基本上是前一个协议的具体化和明细化,比如明确了母国和东道国的监管

6、责任和监督权力,分行、子行和合资银行的清偿能力、流动性、外汇活动及其头寸各由哪方负责等,由此体现“监督必须充分”的监督原则。,1975年巴塞尔协议,两个巴塞尔协议因此也就沒有实质性差异:总体思路都是“股权原则为主,市场原则为辅;母国综合监督为主,东道国个别监督为辅”;对清偿能力等监管内容都只提出了抽象的监管原则和职责分配,未能提出具体可行的监管标准。各国对国际银行业的监管都是各自为战、自成体系,充分监管的原则也就无从体现。,1975年巴塞尔协议,1988年7月,西方12国中央银行行长在巴塞尔签署通过了关于统一国际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的协议,即巴塞尔协议,制定该协议的最重要的目的有两个:,1988

7、年巴塞尔协议,一是通过制定银行的资本与风险资产的比率,规定出计算方法和计算标准,以保障国际银行体系健康而稳定地运行。 二是制定统一的标准,以消除国际金融市场上各国银行之间的不平等竞争。巴塞尔协议的发表,是商业银行国际监管史上的里程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不仅对签约国具有约束力,对非签约国的银行业监管也有重大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1992年正式实施。,1988年巴塞尔协议,该报告主要有四部分内容:,体现协议核心思想的是前两项,即: 资本的分类。也就是将银行的资本划分为核心资本行附属资本两类,各类资本有明确的界限和各自不同的特点; 还有就是风险权重的计算标准。报告根据资产类别、性质以及债务主体的不同

8、,将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表内和表外项目划分为0、20、50和100四个风险档次。,1988年巴塞尔协议,1988年巴塞尔协议,第一类资本(核心资本)(tier 1 capital, core capital):为银行股本、永久性优先股、合并 的附属公司权益之和减去无形资产(例如商誉)。1永久性股本金(已发行并全额实缴的普通股和永久性非累计优先股。 2公开储备(以公开的形式保留的税后留存收益或其它盈余,如股票发行溢价,留存利润、普通准备金或法定准备金增值而产生的新储备,它会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资本组成极其限制:,第二类资本(补充资本)(tier 2 capital, supplementary c

9、apital):1未公开储备(也称隐形储备,该项目只包括尚未公开但已经反映在损益表上,并为银行监管机构所接受的储备。2重估储备(主要是固定资产重估)3普通储备金(是用于防备将来可能出现的亏损而设立的。但为已经确认的损失或某项资产价值明显下降而设立的准备金,不能用于防备未确定的损失,不应包括在第二类资本中。4混合型债务资本工具5次级定期债务,资本组成极其限制:,资本组成极其限制:,对各类资本的规定:,将表内资产按照信用风险的大小等级确定风险权重。(0%,20%。50%。100%) 表内资产的风险调整值为:,资产负债表内资产风险的衡量,对于表外科目(担保类和承诺类)。首先将名义本金额乘以信用风险转

10、换系数得出信用等值额(credit equivalent), 然后用信用等值额乘以事先由监管部门确定的风险权重。,资产负债表表外项目风险的衡量,例如, 一家银行对私营公司的长期有约束力的信贷承诺为20,000元,该表外业务的信用风险转换系数为0.5,风险权重为1。 该项目的风险加权资产为:20,000 x0.5x1=10,000元,资产负债表表外项目风险的衡量,对于金融衍生产品表外业务,银行会面临交易对手风险(counterparty risk),即当面临实际或潜在的巨大交易亏损时,交易对手(即合约的另一方)有可能违约的风险。 交易所交易的金融衍生品和场外交易的金融衍生品在交易对手风险上存在重

11、大差别。,资产负债表表外项目风险的衡量,计算表外衍生品加权风险资产的方法 第一,将表外衍生品名义金额转换成信用等值额,即信用等值额=潜在风险+现有风险 潜在风险(potential exposure)部分反映了合约交易对手未来违约的信用风险。违约风险的发生概率取决于利率(利率合约)和汇率(货币合约)的未来波动性。 潜在风险=合约面值(名义金额)x潜在的市场风险转换系数,资产负债表表外项目风险的衡量,现有风险(current exposure),反映交易对手目前违约进行合约替换的成本。 银行计算此类替换成本或现有风险的方法是,以同类合约现有的价格(利率或汇率)取代初始合约中的价格,并按现有价格重

12、新计算出当期以及未来的现金流。,资产负债表表外项目风险的衡量,例如,一份两年期远期外汇合约在2006年1月按1英镑兑换1.55美元的汇率签订。2007年1月,还剩1年期限时,银行对合约的信用风险评估,银行会以目前1年远期合约的汇率(1英镑兑换1.65美元)来替换原来达成的1英镑兑换1.55美元的远期汇率,然后银行必须重新计算出按此价格替换合约时的净收益或净亏损,这一计算结果就是现有风险。,第二,确定表外信用等值额的风险类别。即用信用等值额乘以风险权重,计算出加权风险资产。,风险权重的划分目的是为衡量资本标准服务,有了风险权重,报告所确定的资本对风险资产8(其中核心资本对风险资产的比重不低于4)

13、的目标标准比率才具有实实在在的意义。可见,巴塞尔报告的核心内容是资本的分类。也正因为如此,许多人直接就将巴塞尔报告称为规定资本充足率的报告。,1988年巴塞尔协议,巴塞尔报告反映出报告制定者监管思想的根本转变。,1988年巴塞尔协议,首先是监管视角从银行体外转向银行体内。此前的协议都注重如何为银行的稳定经营创造良好的国内、国际环境,强调政府的督促作用以及政府间的分工协作,对银行体本身尤其是对银行防范风险屏障的资本没有作出任何有实际意义和可行标准的要求。而巴塞尔报告则直指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从资本标准及资产风险两个方面对银行提出明确要求,从而解脫了监管当局劳而无获或收获甚微的尴尬,1988

14、年巴塞尔协议,其次,监管重心从母国与东道国监管责权的分配转移到对银行资本充足性的监控。巴塞尔报告规定银行必须同时满足总资本和核心资本两个比例要求,总资本和核心资本都必须按明确给定的标准计量和补充。这既是对以往经验尤其是教训的深刻总结,也表明报告真正抓住了事物的本质。,1988年巴塞尔协议,第三,注重资本金监管机制的建设。资本金监管的生命力在于它突破了单纯追求资本金数量规模的限制,建立了资本与风险两位一体的资本充足率监管机制。这表明报告的制定者真正认识到资本是防范风险、弥补风险损失的防线,因而必须将其与风险的载体(即资产)有机相联。而资产的风险程度又与资产的性质相关。,1988年巴塞尔协议,第四

15、,过渡期及各国当局自由度的安排表明,报告真正认识到国际银行体系健全和稳定的重要,各国银行的监管标准必须统一。而这种安排则充分考虑到了银行的国别差异,以防止国际银行间的不公平竞争。,1988年巴塞尔协议,巴塞尔报告的推出意味着资产负债管理时代向风险管理时代过渡。由于监管思想的深刻、监管理念的新颖、考虑范围的全面以及制定手段和方法的科学合理,这个报告成了影响最大、最具代表性的监管准则,此后围绕银行监管产生的核心原则或补充规定等,都是在报告总体框架下对报告的补充和完善。尽管巴塞尔委员会并不是一个超越成员国政府的监管机构,发布的文件也不具备法律效力,但各国的监管当局都愿意以报告的原则来约束本国的商业银

16、行。,1988年巴塞尔协议,表内外资产的风险权重不能准确反映该资产项目的实际风险。导致一项资产的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不一致。 仅仅考虑信用风险。,1988年巴塞尔协议不足,思考题,巴塞尔委员会对报告进行了长时期、大面积的修改与补充,第一,准备金。 在认识到准备金对银行经营的重要性及其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质差异后,1991年11月,重新详细定义了可计入银行资本用以计算资本充足率的普通准备金与坏帐准备金,以确保用于弥补未来不确定损失的准备金计入附属资本,而将那些用于弥补已确认损失的准备金排除在外。,1988年巴塞尔协议修正,第二, OECD成员国与非成员国风险权重问题。 初步认识到除OECD成员国与非成

17、员国之间存在国别风险之外,OECD成员国之间同样也存在国别风险,因而一改巴塞尔报告中对所有经合组织成员国均确定零主权风险权重这一极其简单化的衡量方法,于1994年6月重新规定对OECD成员国资产的风险权重,并调低了墨西哥、土耳其、韩国等国家的信用等级。,1988年巴塞尔协议修正,第三, 作为金融快速国际化的反映,开始提升对市场风险的认识。,1988年巴塞尔协议修正,1996年资本协议关于市场风险的补充规定,巴林银行倒闭。该银行的资本充足率1993年底时远远超过8,1995年1月还被认为是安全的,但到2月末,这家老牌银行便宣告破产。 巴塞尔委员会认识到,尽管巴塞尔报告的执行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

18、银行的信用风险,但以金融衍生工具为主的市场风险却经常发生。这说明仅靠资本充足率已不足以充分防范金融风险。,1996年资本协议关于市场风险的补充规定,鉴于这些情况,巴塞尔委员会在1995年4月对银行某些表外业务的风险权重进行了调整,并在1996年1月推出资本协议关于市场风险的补充规定。 该协议增加市场风险下的资本配置,并在1998年1月正式实施。,1996年资本协议关于市场风险的补充规定,计算市场风险下资本配置的方法由两种,标准计量法是将市场风险分解为利率风险、股票风险、外汇风险、商品风险和期权的价格风险,然后对各类风险分别进行计算并加总。 分块法 (building-block approac

19、h) 使用该方法计算中的风险资本配置偏高。,标准化法,内部模型法,内部模型法使用的条件,1997年7月全面爆发的东南亚金融风暴更是引发了巴塞尔委员会对金融风险的全面而深入的思考。从巴林银行、大和银行的倒闭到东南亚的金融危机,人们看到,金融业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信用风险或市场风险等单一风险的问题,而是由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外加操作风险互相交织、共同作用造成的。,1988年巴塞尔协议修正,1997年9月推出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表明巴塞尔委员会已经确立了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该文件共提出涉及到银行监管7个方面的25条核心原则。,1988年巴塞尔协议修正,尽管这个文件主要解决监管原则问题,未能提出更具操

20、作性的监管办法和完整的计量模型,但它为此后巴塞尔协议的完善提供了一个具有实质性意义的监管框架,为新协议的全面深化留下了宽广的空间。新协议所重头推出并赋予开创性新内容和新方法的三大支柱:最低资本要求、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及市场约束,都在核心原则中形成了雏形。,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从发展历程来看,巴塞尔协议经历了一个内容不断更新、方法不断改进、思想 不断成熟的深化过程。该协议实际上没有一个明确的新旧分界点。学术界一般将1988年的巴塞尔报告称为旧巴塞尔协议,将1999年6月公布的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征求意见稿(第一稿)称为新巴塞尔协议。,1988年巴塞尔协议修正,1988年以来,协议已经有过几次修订

21、: 1996年巴塞尔委员会对资本协议作了补充,将市场风险纳入资本监管范围; 1998年,巴塞尔委员会决定全面修改协议; 2001年,2003年发布征求意见稿; 2004年6月,资本计量好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即巴塞尔协议II公布。 决定2006年底在成员国开始实施。,巴塞尔协议II,巴塞尔协议II的三大支柱,从新协议的名称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可以看出,巴塞尔委员会继承了旧巴塞尔协议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监管思路,将资本金要求视为最重要的支柱。当然,新协议的资本要求已经发生了极为重大的变化,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最低资本要求,(1) 风险范畴的拓展 在当前的金融格局下,尽管信用风险仍

22、然是银行经营中面临的主要风险,但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影响及其产生的破坏力却在进一步加大。因此,新协议在银行最低资本要求的公式中,分母由原来单纯反映信用风险的加权资本加上了反映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内容。,1、 最低资本要求,(2) 计量方法的改进与创新 信用风险采用标准法或基于内部评级法确定(基于内部评级法又有基本法和高级法的区别,三种方法的复杂程度依次递增)。 新协议允许银行根据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和业务的复杂程度灵活运用,并建议业务相对简单、管理相对薄弱的银行使用旧协议提出的标准法。这种方法是在外部信用评级机构对交易对手的主权风险、公司风险等项目评级的基础上确定风险权重。,1、 最低资本要求(

23、信用风险),由于外部信用评级机构信息的不充分以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其评级结果的客观、公正、准确难以保证,因此,新协议要求银行尤其是实力较强的银行采用基于内部的评级方法。基于内部的评级方法比较复杂,要全面考虑构成风险的各种因素,并以此建立计算风险权重资产的风险权重函数,然后测算必须满足的最低资本量;,1、 最低资本要求(信用风险),包括利率风险、股票风险、外汇风险、商品风险和期权价格风险在内的市场风险存在较大的量化难度,因此,新协议建议各国监管当局在补充规定所提处理方法的基础上提足最低资本量,并对市场风险加以特别关注;,1、 最低资本要求(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是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

24、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最低资本要求(操作风险),操作风险也存在量化困难,新协议第一稿并未提出任何计量方法。在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后,在新协议修改稿中给出三种计量操作风险的方法:基本指数法,即以某种单一指数(如银行总收入的一个固定比例)来确定应对操作风险的必需资本量。标准法,即把银行业务按公司资产、项目融资、零售等类别加以区分,分别计算操作风险指数,再乘上某一固定比例得出所需资本量。,1、 最低资本要求(操作风险),操作风险也存在量化困难,新协议第一稿并未提出任何计量方法。在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后,在新协议修改稿中给出三种计量操作风险的方法:基本指数法,即以某种单一指数(如银行总收入的一个固

25、定比例)来确定应对操作风险的必需资本量。标准法,即把银行业务按公司资产、项目融资、零售等类别加以区分,分别计算操作风险指数,再乘上某一固定比例得出所需资本量。,1、 最低资本要求(操作风险),高级计量法 使用内部模型来计量操作风险。,最低资本要求(操作风险),巴塞尔委员会在新协议中根据银行业务错综复杂的现状,改造尤其是创新了一些计量风险和资本的方法,这些方法的推出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旧协议相关内容过于僵化、有失公允的遗留问题,而且使新协议更具指导意义和可操作性。,1、 最低资本要求,计量资产风险权重的标准法是在1988年的旧协议中提出来的,新协议仍以其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但在原方法的基础上作了重大

26、改进。,1、 最低资本要求(标准法),首先是OECD成员国的标准地位退居次要位置,主要是按外部信用评级的高低进行风险权重的计量,即使要对资产进行主权风险评定,也要求银行依靠自身的风险评估或是根据一些国际性评级机构的评定结果而定。这就基本上消除了风险权重上的国别歧视,有利于信用风险确定中信用标准的回归,也有利于纠正非OECD成员国(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融资市场上受到的不公平待遇;,1、 最低资本要求(标准法),其次是增加了风险级次,在原有风险权重的基础上,增加了50和150两个级次(对公司风险),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银行资产的风险敏感度,从而体现出资产实际上存在的多样性差别。,1、 最低资本

27、要求(标准法),鉴于标准法在信息充足性、时效性,方法的科学性以及信用评级的客观公正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巴塞尔委员会在新协议修改稿中更主张有条件的大银行提升自己的风险评估水平,打造更精细的风险评估体系,并创造性地提出了一整套精致的基于内部信用评级的资本金计算方法。为巴塞尔委员会提供决策支持的美国国际金融学院甚至认为,通过这套计算方法促进银行建立完善的内部风险评级体系,是新巴塞尔协议的一大核心内容。,1、 最低资本要求,(3) 资本约束范围的扩大,1、 最低资本要求,针对各界对旧协议的批评,新协议对诸如组织形式、交易工具等的变动提出了相应的资本约束对策。对于单笔超过银行资本规模经营15%的对非银行

28、机构的投资,或者这类投资的总规模超过银行资本的就要从银行资本中减除相同数额;对于以商业银行业务为主的金融控股公司以及证券化的资产,则重新制定了资本金要求,要求银行提全、提足各种类、各形式资产的最低资本金;此外,还充分考虑到了控股公司下不同机构的并表问题,并已着手推动与保险业监管机构的合作,拟制定新的相应规则来形成金融业联合监管的架构,以适应银行全能化发展的大趋势。,从新巴塞尔协议可以看出,巴塞尔委员会强化了各国金融监管当局的职责,提出了较为详尽的配套措施。,2、 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一是全面监管银行资本充足状况。银行可以分三个步骤进行。首先是判断银行是否达到充足率的要求,判断的依据主要有银行所处市场的性质、收益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以及以往的风险化解记录;其次是根据银行风险状况和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提出高于最低限度的资本金要求;最后在资本规模低于最低要求时,适当进行必要的干预。,二是培育银行的内部信用评估体系。前面提到巴塞尔委员会鼓励银行使用基于内部信用评级的风险计量方法,这种方法分为低级和高级两个层次。对每个银行来说,都有一个由基础法向高级法过渡的阶段,监管当局在这一阶段的内部信用评估体系培育职责就是给出四个主要输入参数LGD、EAD、PD以及M中的前三个,并促成这一阶段的尽早结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