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GB/T 3687-1989 V带的层间粘合强度测定方法》与《GB 3687-1983》相比,在多个方面进行了修订和补充,以提高标准的适用性和准确性。首先,《GB/T 3687-1989》版本中对术语定义更加明确,比如对于“V带”、“层间粘合强度”等关键术语给出了更详细的说明,这有助于减少因理解差异而导致的操作偏差。

其次,在试验条件方面,《GB/T 3687-1989》细化了环境温度、湿度的要求,并且增加了关于试样准备的具体指导,如切割方向、尺寸精度等要求,这些变化旨在确保测试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此外,该版标准还调整了加载速度的规定,使之更适合于不同类型V带材料特性的考量。

再者,《GB/T 3687-1989》改进了数据处理方式,引入了统计分析方法来评估测试结果的有效性,包括计算平均值、标准差等内容,从而为评价V带产品质量提供了更为科学合理的依据。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废止转行标
  • 本标准已被废除、停止使用,转为行业标准
  • 1989-03-06 颁布
  • 1989-12-01 实施
©正版授权
HG/T3864-2006V带的层间粘合强度测定方法(GB3687-1989)_第1页
HG/T3864-2006V带的层间粘合强度测定方法(GB3687-1989)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HG/T3864-2006V带的层间粘合强度测定方法(GB3687-1989)-免费下载试读页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3687-89

V带的层间粘合强度测定方法

代替GB3687-83

V一belts-Determinationofplyadhesion

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SO36-1985《硫化橡胶与织物粘合强度的测定》。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剥离法测定V带抗拉层间粘合强度和包布层间粘合强度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C,D,E型及其他类似的帘布结构的V带

引用标准

GB2941橡胶试样停放和试验的标准温度、湿度及时间

3定义

a.b.

剥离力:在剥离试验中,将试样相邻两层剥离开所需要的力。

层间枯合强度:剥离力与试样宽度之比。

峰点:记录曲线上各极大值所处的位置。

完整曲线:记录曲线上从第一峰点到最末峰点之间的部分。

c.么

4试验原理

在拉力试验机上以一定速度在试样粘合层间进行一定长度的剥离,利用自动记录的剥离力曲线计

算层间粘合强度。

与试验仪器

本试验采用符合下列要求的拉力试验机:

.动夹持器的工作速度应为50土lomm/min,运动速度应基本恒定;

b带有自动记录剥离力的绘图装置;

c.测量误差不大于量程的1%;

d.测力部分应是非惯性的(如电子式的)。当使用惯性试验书明寸,被测力应在量程的15%-J85%

范围内。

6试样及其制备

6.1尺寸与数量

6.1.1试样应为矩形,宽度为1010.2mm,长度以能够提供不小于IOOmm的剥离长度为准。

6.1.2每个试验层间制取两个试样。四层及四层以下取一个试验层间的试样,五层以上取两个试验

层间的试样。

6.2制备

6.2.1在试验样品上按6.1.1条的长度要求切成段。

6.2.2将每段的顶胶及底胶割掉,但首末两层应附有相当于一层布厚度的胶层或包布。

6.2.3按6.1.1条的宽度要求切成矩形试样,三层的取首层,四层的取中间层,五层以上的分别取与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化学工业部1989一。3一。6批准1989-12-01实施

GB9887-89

首层层间及末层层间相邻的两个层间,以四层一组对中间层进行剥离。

6.2.4按6.1.1条的长度及宽度要求切取工作面包布试样。

6.2.5在试样一端的被试层间预先剥开长约30mm的口,此端作为夹持端头。

6.2.6若帘布层次错位位移量超过两根线或出现其他无法裁切的情况时,试样作废,应另取试样。

6.2.了在每个试样上标明布层序号,以靠近底胶的布层为最末层。

了试验条件

试样停放条件、试验温度及相对湿度按GB2941执行。

8试验程序

8.1将试样两个夹持端头分别夹在上下两夹持器内,上下两个端头的中心线应重合,且与力的方向一

致。

8.2起动试验机,对试样进行连续剥离,从而得到一段表示l00mm剥离长度上的剥离力曲线。

9试验结果

9.1结果计算

9.1.1乎均剥离力的确定

9.1.1.1A法

在记录曲线上标出9条与时间轴垂直的直线,它们把完整曲线在该轴上的投影(图1中AB线段)

分为10等份。标出分别与这9条直线最接近的9个峰点。根据峰点位置的高低,找出9个峰值的中值,

作为平均剥离力。

中值

只妞帝

当上述9条直线中某条附近的曲线较平坦,以至该直线到最近峰点的距离也大于相邻直线间距的

二分之一时,取该直线与曲线的交点对应的纵坐标就作为求中值的9个峰点之一(见图)。

9.1.1.2B法

在剥离力记录曲线图上划一条与时间轴乎行的直线,它与试样的剥离力曲线一起围成两个封闭曲

线,用目测方法使直线两侧的封闭曲线面积相差在10%之内,以该直线的纵坐标作为平均剥离力。

在仲裁、评比及鉴定时,应当采用A法进行计算。

,.1.2层间粘合强度计算

层间枯合强度按下式计算:

F

口-6

式中:o—层间粘合强度,N/mm;

GB8887-88

F—平均剥离力,N。

b—试样宽度,mm,

9.2结果表示

试验结果包括

a.试验层间的两个试样层间枯合强度的平均值。

卜.试验层间的两个试样层间枯合强度平均值的最低值。

10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包括下列内容:

二试验带的品种、规格、批号及制造厂名,

二试验室温度和相对湿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