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复习课.ppt_第1页
第六单元复习课.ppt_第2页
第六单元复习课.ppt_第3页
第六单元复习课.ppt_第4页
第六单元复习课.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单元复习课,碳和碳的氧化物,碳单质,一、“碳”与“炭”的区别:“碳”指碳元素,不是具体指某物质;“炭”指具体的、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如木炭、活性炭等。 二、金刚石、石墨、C60三种不同碳单质的比较,C,C60,无色透明,深灰色、有金属光泽、不透明,无色透明,细磷片状,足球状,天然最硬,最软物质之一,较硬,无,优良,超导,优良,良好,良好,无,良好,无,高,划玻璃、切割金属、钻探机钻头、装饰品等,电极、铅笔芯、润滑剂等,超导、医学、材料等,正八面体,三、从上表可以看出:同为碳单质,由于它们的_不同,因而它们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所以我们可得出物质的结构决定着物质的_。 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

2、为金刚石,此变化属于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四、木炭、活性炭、焦炭、炭黑中具有吸附性的是_,因为它们具有_ 结构。焦炭常用作_,炭黑是由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产生的。(物质燃烧产生的黑烟中常含有_。,碳原子排列方式,性质,木炭、活性炭,疏松多孔,冶炼金属,炭黑,化学,思考: 1、CO与CO2的化学性质差异很大的原因是 _。 2、经测定,某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关于该物质的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 ) A、一定是纯净物 B、一定是单质 C、一定是混合物 D、一定不是化合物 五、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1、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但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分子构成(或分子结构)不同,D,思考: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石墨作电极 B.金刚石划玻璃 C.活性炭用于冰箱除臭 D.用碳素墨水笔签署重要协议 纳米管材料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直径为几个纳米(1nm=10-9)的空心管,下列说法肯定错误的是( ) A.纳米管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B.纳米管材料如果完全燃烧,生成物是二氧化碳 C.纳米管材料管多,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D.纳米管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2、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较稳定。 其原因是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既不容易得到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所以常温下碳单质化学性质较稳定。,D,A,3.碳单质在点燃(或高温)时,能在氧气或空气中燃烧(即具有可燃烧性)

4、碳在空气中充分燃烧时,生成_,写出化学方程式_;碳在空气中不充分燃烧时,生成_,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思考:将3g碳与5g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完全燃烧后,得到的气体是( ) A.CO2 B.CO C.CO和CO2 D.无法判断 4.碳单质在高温条件下还具有_性,依据此性质,碳单质可用于_。 完成化学方程式:C + CuO = _+_,C,C + Fe2O3 = _+_。此反应中,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是_,因此还原剂是_,具有氧化性的物质是_,因此氧化剂是_。 六.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见教科书 实验现象: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黑色粉末逐渐变_。 注意:反应开始的标志是_ 在酒精灯上加网

5、罩的目的是_ 配制混合粉末时,木炭粉应稍过量的目的是_。 实验完毕先熄灭酒精灯的后果是_ 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加热的目的是维持反应所需的温度。,C,C,CuO,CuO,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使火焰集中,提高温度,防止被还原出的热铜被空气中氧气氧化,石灰水倒吸,使试管炸裂,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性质、用途等比较,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固体干冰,易升华吸热,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通常情况下,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能和碳单质反应,生成CO能参与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可燃性 还原性 毒性,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通过灼热的

6、氧化铜粉末,黑色粉末变红,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O中有少量CO2,通过澄清石灰水,CO2中有少量CO,通过灼热的CuO粉末。,灭火,制汽水、人工降雨,作气体肥料等,做燃料、冶炼金属等,完成CO2与CO化学性质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 + H2O = _ CO2 + Ca(OH)2 =_+_ CO2 + NaOH = _+_ CO2 + C = _ CO + O2 = _ CO + CuO = _+_ CO + Fe2O3 = _+_,其中还原剂H2、CO、C与金属氧化物反应中,只有两个反应的条件是加热,其他的都是高温。 H2+CuO Cu+H2O CO+CuO Cu+CO2,课本中关于C

7、O2、CO性质验证实验 1.CO2物理性质及其探究验证实验 如图(1),将CO2气体慢慢倒入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实验结论_。,蜡烛由低往高依次熄灭,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CO2密度比空气大,如图(2)向一个收集满CO2 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 观察到的现象是_;实验结论_。 2. CO2与能水反应的性质验证实验 取4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进行如下图(3)所示的实验,思考并回答问题:,塑料瓶变瘪,CO2能溶于水,实验现象:第一朵小花变红;第二朵小花_;第三朵小花_;第四朵小花_。 将第四朵小花取出烧烤后,观察到小花_。原因是_ 二、三

8、两朵小花可以说明:_ 三、四两朵小花对比实验可以说明_ _。因此,CO2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但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由红色变为紫色,碳酸受热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气,水和二氧化碳均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二氧化碳与水能发生反应生成酸(或碳酸),才使石蕊变红,CO还原性验证实验: 实验操作先通入_,在加热前必须先检验_的纯度;点燃酒精灯给玻璃管内物质加热实验完毕,先熄灭_ 再通一会儿_直到试管冷却。 实验现象是_。 实验结论是_。,玻璃管内红色粉末逐渐变为黑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具有还原性,能使氧化铁还原为铁,同时产生CO2,注意事项: 检验CO气体纯度的目的是_ 一氧化碳“早来晚走”,酒精灯“迟到

9、早退” CO“早来”,酒精灯“迟到”的目的是 _; CO“晚走”,酒精灯“早退”的目的是 _; 由于_有毒,随意排放会造成_污染,所以必须进行尾气处理。处理尾气常用方法是_; 装置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_ _。,防止CO与空气混合,点火发生爆炸,排除管内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防止被还原出的灼热铁被空气氧化和石灰水被倒吸,检验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同时吸收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1.所选药品为_和_ 不用浓盐酸代替稀盐酸的原因是_; 不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的原因是_; 不用碳酸钠或粉末状碳酸钙代替大理石、石灰石的原因_; 2.化学反应原理_ 3.发生装置:同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 发生装

10、置。原因是_。,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浓盐酸比具有更强烈的挥发性,会使产生的CO2气中混入较多氯化氢气体,稀硫酸与CaCO3反应慢且生成的CaSO4会沉降覆盖在CaCO3表面,阻止反应 进行。,反应过快,收集气体操作困难,都是固体与液体反应,且反应不需加热,4.收集装置:常采用_法收集。其原因是_。 5.如右图所示,实验室制取 CO2时,选取的发生装置为 _(填序号,下同),选取 的收集装置为_,检验装置 的气密性方法是_。 6.检验CO2是否收集满的方法_; 7.验证是否为CO2 气的方法是_。 8.实验室制取的CO2气中常混有少量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可先将气体通过盛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瓶(

11、除去_气体),再通过盛_的洗气瓶。,二氧化碳的工业制取 工业上用煅烧石灰石的方法制取CO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同时此方法还能制得建筑上用的一种原料 _(写名称),碳及其化合物的关系如下 写出右图是各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 _ _ _ _ _ _ _,练习: 1.三氧化二碳(C2O3)是某星球大气的成分之一,其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下列关于三氧化二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有毒 B可以燃烧 C密度比空气的小 D能还原氧化铁 2.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分离出来并加以利用。某校科研小组的同学设计用氢氧化钠溶液来“捕捉”二氧化碳,其基本过程如下(部分条件及物质

12、未标出)。 (1)“捕捉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2)在整个“捕捉”过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C,NaOH、CaO,CO2 + 2NaOH = Na2CO3 + H2O,3.常温下块状大理石投入足量稀硫酸中,刚开始能产生气体,但很快就停止产生。而将大理石粉末逐步加人足量稀硫酸中却能持续产生气体。由此得出的结论或推理正确的是( ) A.物质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只和反应的条件有关 B反应物之间必须直接接触才会发生化学反应 C块状大理石与粉末状大理石的化学性质不同 D硫酸钡粉末也可和盐酸发生化学反应而溶解 4.将炭粉和铜粉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充分加热,反应完成后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与原混合物质量相等,则原混合物中炭粉与铜粉的质量比为_。 (相对原子质量:C-12 O-16 Cu-64),B,1:4,本单元重点题型 一.有关物质的推断 例1.下图是有关CO2等物质的转化关系,其中A和F均为碳酸盐,C是最常用的溶剂,则下列转化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有_ _。 写出D+FA+E的化学方 程式_,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Ca(OH)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