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案 川教版_第1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案 川教版_第2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案 川教版_第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案 川教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三国鼎立教学案例设计教材分析 本课是“政权分立”中的一个代表课,通过学习该课,使学生认识到和平发展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史的发展脉络。该课重点是三国鼎立的形成和两大战役,难点是对战争胜负因素的分析。 设计理念在教学中,我们所要做的是如何贯彻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如何对知识进行科学、合理的重组,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所得经验,实现开放性教学。 教学目标1、识记与理解记住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和战争的结果;知道魏蜀吴三国的建立者、建立时间、国号和都城。 理解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特点及其对历史发展的影响,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和影响,诸葛亮的外交政策。2、能力与方法通过对曹

2、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着重要历史作用。通过对曹操等历史人物的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重点和难点 重点: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难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H的主要原因、影响及三国的关系。教学过程:创设音影教学情境,设置问题,导入新课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曲, 把学生带入情境,而后提问:这是哪个电视剧的片头曲呢? 学生响亮齐答:三国演

3、义继续设疑: 同学们看过三国演义吗?你能说出生活在三国时期有影响的人物吗?(选择题)下列人物中不是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 )A曹操 B刘备 C孙权 D诸葛亮让学生选择,四个选项学生都有选,意见肯定不一致。设计悬念!引发学生兴趣。曹操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三国演义是一部有许多虚构成分的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其实并没有称帝建国,他是东汉后期而不是三国时期的人物,那么曹操与三国到底是怎样的关系呢?学习本课以后,大家就会有所了解。本课介绍了跟曹操有关的两场重要的战役。过渡到本课第一个知识点官渡之战。探究新课:一、从官渡之战到赤壁之战(一)官渡之战1、背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幻灯显示: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4、形势图教师简要介绍当时的军阀混战局面,让学生找到当时在北方有哪些主要的军阀(曹操、袁绍),教师强调袁绍的势力最大,曹操经过发展,实力也在不断的壮大,让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曹操实力壮大的原因。学生回答后加以鼓励并归纳: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经济上,招募流亡农民垦荒,组织兵士耕田。这是曹操能战胜袁绍并统一北方的物质基础,在当时的混战局面中,曹操能这样做就表明他有过人的政治眼光。2、官渡之战课件显示官渡之战形势图,用箭头显示袁军、曹军的行军路线,之后让学生自己描述官渡之战的经过,教师强调:在这里我们要注意的是心理素质,战争之前,袁绍拥兵十万,曹操却只有三四万,袁绍在兵力上占有绝对的优势。但他却因

5、此产生骄傲轻敌的情绪,拒绝采纳谋士的正确建议。谋士许攸看出袁绍必然要失败,投奔了曹操。曹操虽然兵力处于劣势,但他善于用人,不仅屈尊出迎许攸,而且采纳了许攸的计策,派兵袭击袁军的囤粮处,烧掉其全部粮草。袁军没了粮草,军心动摇。曹军乘机发动进攻,袁绍只能自食其果,败逃河北了。曹操在基本统一北方后,并没有满足,他还要统一全国,在他著名的龟虽寿中就这样说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为实现统一全国的目标,他举兵南下。(二)、赤壁之战1、孙权、刘备势力的扩张课件显示长江上中下游三州地图,让学生找出南方主要的割据军阀。教师讲解:孙权割据江东,统治比较稳固;刘备当时依附于荆州的刘表,但后来

6、他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势力逐渐强大起来。显示三顾茅庐,让学生看图说话,讲述三顾茅庐的故事。2、赤壁之战刘备接受了这位年仅27岁的诸葛亮为他设计的战略思想占据荆州、益州,联吴抗曹。208年,孙刘联军在长江边的赤壁与曹操对垒,这就是著名的赤壁之战。显示 赤壁之战形势图,之后让学生自己描述赤壁之战的经过,显示“分析讨论: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而赤壁之战曹操又以多败于少。你认为原因何在呢?”学生归纳:曹操骄傲轻敌,麻痹大意。曹操的士兵是北方人,他们不习惯水战。他的士兵到了南方后,不服水土,得了传染病。(显示学生归纳的原因)在这一战中居于优势的曹操失败的最主要的原因是骄傲。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仅隔八年,而曹操

7、却一胜一败,这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骄兵必败)我们在学习上也要吸取这个教训。不能以为某一次取得好成绩就洋洋得意。赤壁之战后,曹败归北方,不敢南下。孙刘也没有北上,三方相对稳定下来,并分别建立了自己的政权,并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二、魏、蜀、吴的建立显示三国鼎立的示意图并对照图讲解魏、蜀、吴的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之后由学生完成表格。教师强调:魏、蜀、吴三个政权就象一个鼎的三个足分布在中国大地上,三国鼎立的意图就是三个政权三分天下,并使这种局面相对的稳定下来。相对东汉末年混乱的军阀割据局面,它的形成是实现了几个大范围的局部统一,是历史的一大进步。赤壁之战是它形成的关键。三、魏蜀、吴三国的关系

8、 1、蜀吴关系:赤壁之战前 结盟;赤壁之战后 破裂;诸葛亮治蜀以后 重新结盟。 2、蜀、吴与魏的关系:赤壁之战前: 敌对;赤壁之战后 吴与魏靠拢,蜀被孤立; 诸葛亮治蜀以后 蜀吴重新结盟,与魏对立。 互相牵制,因势调整评价历史人物:课件显示曹操像并提问:如何评价曹操?我们先说曹操。说起曹操,“很容易就联想起戏曲舞台上那一位花面的奸臣,但这不是观察曹操的真正方法。其实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依你之见呢?A:曹操能谋善断,很有眼光。 B:“治世之英雄,乱世之奸贼”C: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D:曹操戎马一生,兼并群雄,统一北方,发展生产,功劳不可低估。 教师肯定学生们的评价

9、,曹操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戎马一生,兼并群雄,统一北方,发展生产,功劳不可低估。但是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的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呢?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应该看他是否推动了历史的进步。内容小结:200年官渡战,曹统一北方基础奠;208年赤壁战,孙刘抗曹鼎局现。三国鼎立魏蜀吴,曹丕刘备孙权建;相互利用又牵制,鼎立局面暂不变。闯关练习:课外实践活动:1、游览三国名胜古迹隆中、赤壁,寻觅历史足迹,开发三国历史文化。2、小组合作设计三国鼎立示意图。3、举办三国历史故事会。教学反思:附1.板书设计(采用图示法,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2.学生活动:历史剧场(再现官渡之战中曹操、袁绍的心态)(袁

10、绍、袁绍的一个谋士、许攸、曹操)(划线为旁白部分)两军交战,相持不下,袁绍的一个谋士劝袁绍说:“袁将军,乌巢乃屯粮重地,不可不用心提防。我劝将军派一支部队驻扎在屯粮处外侧,以防曹军偷袭。”袁绍傲慢地说:“我筹策已定,你休操心!”这时,另一谋士许攸拿着搜获来的曹操催粮书信,径直来见袁绍说:“袁将军,曹操主力屯兵官渡,与我相持已久,后方必定空虚。现在,若分一军,星夜偷袭许昌,不但可把许昌连根拔起,而且还可生擒曹操。如今,曹操粮草已尽,正可乘此机会,两路击之。”袁绍说:“曹操诡计极多,此书乃诱敌之计也。”许攸气愤地出来,恨恨地说:“忠言逆耳,竖子不足与谋!”许攸见袁绍骄傲轻敌,注定失败,就去投奔曹操。曹操听说许攸来了,高兴得连鞋都来不及穿,就光着脚跑出来迎接,还拍着手笑道:“您远道而来,我的大事一定可以成功了。请先生教我破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