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ppt_第1页
第5章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ppt_第2页
第5章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ppt_第3页
第5章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ppt_第4页
第5章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广州博研图书发展有限公司制作,必修三 生物,2009年名师面对面同步课堂系列丛书,严禁转载 违者必究,(人教版),第3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物质循环的概念,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基本元素在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循环运动。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其中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这种物质循环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反复出现,循环流动,不会消失,生物可反复利用。(物质守恒定律),2、物质循环的特点,水循环: 水是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约占体 重的6095,体内进行一切生化反应 都离不开水。地球上水通过蒸发

2、、降雨、 植物的蒸腾、吸收等过程反复循环。,氮循环: 氮是组成蛋白质和核酸的主要成 分。氮占大气成分的79,必须经过 生物固氮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 用等才能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反 复循环。,碳循环: 碳元素约占生物体干重的49,碳 是有机化合物的“骨架”,没有碳就没有 生命。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是 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的。,物质循环的主要特点: 物质循环是带有全球性的,生物群落 和无机环境之间的物质可以反复出现反复 利用,周而复始进行循环,不会消失。,碳循环,(1)碳循环的形式: (2)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3)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 (4)碳进入生物体的途径: (5)碳

3、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 (6)碳进入大气的途径:,CO2;,CO2和碳酸盐;,含碳有机物;,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食物链;,生物的呼吸作用 分解者有分解作用 化石燃料的燃烧,碳循环,碳的作用: 糖、脂肪、蛋白质、核酸都是构成生 物体的基本物质,在它们的分子中都含有 碳元素。碳元素大约占生物体干重的49 ,是有机化合物的“骨架”,没有碳就没有 生命。,碳在无机自然环境中存在的形式即以CO2和碳酸盐(石灰岩、珊瑚礁)的形式存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碳进入生物群落 碳出入生物 把CO2合成有机物 群落的途径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碳出生物群落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燃烧,物质循环是带有全球性的,生物群

4、落和无机 环境之间的物质可以反复出现反复利用,周而复 始进行循环,不会消失。,即全球性往复循环,物质循环的主要特点:,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因果关系 生态系统的存在是靠物质循环和能量 流动来维持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 质循环都是通过食物键和食物网的渠道实 现的,二者相互伴随进行,又相辅相承, 密不可分的统一整体。,但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又有本质 上的区别: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 时是逐级递减,而且运动是单向的、不是 循环的,最终在环境中消失。物质循环是 带有全球性的,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 物质可以反复出现,反复利用,循环运动 ,不会消失。,能力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二者同时进行,彼此

5、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能量的固定、转移、储存、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物质是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的载体。 能量是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反复循环的动力。 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正是由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才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联系,反复出现,循环流动,全球性,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特点,生物圈,生态系统各营养级,范围,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间反复循环,沿食物链(网)单向流动,过程,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有机物,形式,物质循环,能量流动,项目,总结,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及特点 碳循环 碳在循环过程中的主要形式:CO2 碳循环的范围:生物圈 碳循环的过程: 温室效应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巩固练习,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特点不包括下列的: ( ) 带有全球性 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在群落的各营养级之间循环往复 在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C,巩固练习,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关系密切的两种细胞器是: ( ) 线粒体和染色体 叶绿体和线粒体 叶绿体和核糖体 线粒体和内质网,B,巩固练习,下列关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叙述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