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讲讲义——高考复习文言文断句1.ppt_第1页
评讲讲义——高考复习文言文断句1.ppt_第2页
评讲讲义——高考复习文言文断句1.ppt_第3页
评讲讲义——高考复习文言文断句1.ppt_第4页
评讲讲义——高考复习文言文断句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例1、 匡 衡 勤 学 而 无 烛 邻 舍 有 烛 而 不 逮 衡 乃 穿 壁 引 其 光 以 书 映 光 而 读 之。,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凿壁偷光),参考译文:匡衡很勤学,但没有蜡烛,邻居有蜡烛却照不到(他的房间)。匡衡于是就在墙上打了一个洞用来引进烛光,用书映着光来读书。,练习1 刻 削 之 道 鼻 莫 如 大 目 莫 如 小 鼻 大 可 小 小 不 可 大 也 目 小 可 大 大 不 可 小 也 举 事 亦 然 为 其 后 可 复 者 也 则 事 寡 败 矣,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

2、/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参考译文: 刻削的方法是,鼻子没有什么比得上大的,眼睛没有什么比得上小的。(因为)鼻子大了可以变小,小了就不能变大了。眼睛小了可以刻大,大了就不能改小了。做事情也(应该)这样,如果(很多)事情可以重来,那么事情就很少会失败了。,例2: 夫 五 人 之 死 去 今 之 墓 而 葬 焉 其 为 时 止 十 有 一 月 尔 夫 十 有 一 月 之 中 凡 富 贵 之 子 慷 慨 得 志 之 徒 其 疾 病 而 死 死 而 湮 没 不 足 道 者 亦 已 众 矣 况 草 野 之 无 闻 者 欤 独 五 人 之 皦 皦 何 也,夫 五 人 之 死 /去 今 之 墓 而 葬

3、 焉/ 其 为 时 止 十 有 一 月 尔 /夫 十 有 一 月 之 中 /凡 富 贵 之 子 /慷 慨 得 志 之 徒 /其 疾 病 而 死/ 死 而 湮 没 不 足 道 者 /亦 已 众 矣 /况 草 野 之 无 闻 者 欤/ 独 五 人 之 皦 皦/ 何 也,练习2 天 下 事 有 难 易 乎 为 之 则 难 者 亦 易 矣 不 为 则 易 者 亦 难 矣 人 之 为 学 有 难 易 乎 为 之 则 难 者 亦 易 矣 不 为 则 易 者 亦 难 矣,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参考译文:天下的事情有

4、难和易的区别吗?(其实是没有的,)(你)去做了,那么(即使)再难的事情也很容易。不去做,再易的事情也会很难。人们从事学习,有难和易的区别吗?(其实也是没有的,)(你)去学了,那么再难的学问也很容易;不去学习,那么再易的学问也会很难。,例3: 项 王 至 阴 陵 迷 失 道 问 一 田 父 田 父 绐 曰 左 左 乃 陷 大 泽 中。,练习3 上 常 从 容 与 信 言 诸 将 能 不 各 有 差 上 问 曰 如 我 能 将 几 何 信 曰 陛 下 不 过 能 将 十 万 上 曰 于 君 何 如 曰 臣 多 多 而 益 善 耳 笑 曰 多 多 益 善 何 为 为 我 禽 信 曰 陛 下 不 能

5、将 兵 而 善 将 将 此 乃 信 之 所 以 为 陛 下 禽 也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 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皇上经常从容地和韩信议论将军们的高下,认为各有长短。皇上问韩信:像我的才能能统率多少兵马?韩信说:陛下不过能统率十万。皇上说:你怎么样?回答说:我是越多越好。皇上笑着说:您越多越好,为什么还被我俘虏了?韩信说:陛下不能带兵,却善于驾驭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俘虏的原因。,例4: 汝 心 之 固 / 固 不 可 彻 / 曾不 若

6、 孀 妻 弱 子 / 虽 我 之 死 有 子 存 焉 子 又 生 孙 孙 又 生 子 子 又 有 子 子 又 有 孙 子 子 孙 孙 无 穷 匮 也。,练习4 积 善 多 者 虽 有 一 恶 是 为 过 失 未 足 以 亡 积 恶 多 者 虽 有 一 善 是 为 误 中 未 足 以 存 人 君 闻 此 可 以 悚 惧 布 衣 闻 此 可 以 改 容。,参考译文:善事如果做得多,偶尔做了一件坏事,也只能算是失误,不足以导致灭亡。而坏事做多了,偶尔做了一件善事,也只能算是不小心做的,不足以求得生存。君主听到这些,就会害怕。百姓听到这些,就会改变脸色。,例6:向 为 身 死 而 不 受 今 为 宫

7、室 之 美 为 之 向 为 身 死 而 不 受 今 为 妻 妾 之 奉 为 之 向 为 身 死 而 不 受 今 为 所 识 穷 乏 者 得 我 而 为 之 是 亦 不 可 以 已 乎 此 之 谓失 其 本 心,参考译文: 过去宁可送命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为了妻妾的侍奉却去做这种事;过去宁可送命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为了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自己却去做这种事:这种不符合礼义的做法不是可以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他的本性。,例7:故 知 胜 有 五 知 可 以 战 与 不 可 以 战 者 胜 识 众 寡 之 用 者 胜 上 下 同 欲 者 胜 以 虞 待 不 虞 者 胜 将 能 而 君 不 御

8、 者 胜。,答案: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参考译文: 所以,能预见胜利的情况有五种:懂得(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打和(在什么情况下)不能打的会胜利;懂得兵多兵少的不同战法的会胜利;官兵同心同德的会胜利;用自己的有准备来对待敌人的无准备的会胜利;将帅有指挥才能而君主不加干涉的会胜利。,老 而 无 妻 曰 鳏 老 而 无 夫 曰 寡 老 而 无 子 曰 独 幼 而 无 父 曰 孤 此 四 者 天 下 之 穷 而 无 告 者 也。,练习5:,答案: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而无告者

9、也。 参考译文:年老无妻叫鳏,年老无夫叫寡,年老无子叫独,年幼无父叫孤。这四种人是天下最困难而又无所依靠的人。,子 路 从 而 后 遇 丈 人 以 杖 荷 蓧 dio 子 路 问 曰 子 见 夫 子 乎 丈 人 曰 四 体 不 勤 五 谷 不 分 孰 为 夫 子 植 其 杖 而 芸 子 路 拱 而 立 止 子 路 宿 杀 鸡 为 黍 而 食 之 见 其 二 子 焉 明 日 子 路 行 以 告 子 曰 隐 者 也 使 子 路 反 见 之 至 则 行 矣 子 路 曰 不 仕 无 义 长 幼 之 节 不 可 废 也 君 臣 之 义 如 之 何 其 废 之?,参考译文:子路跟随孔子出行,落在了后面,遇

10、到一个老丈,用拐杖挑着除草的工具。子路问道:你看到我的老师吗?老丈说:我手脚不停地劳作,五谷还来不及播种,哪里顾得上你的老师是谁?说完,便扶着拐杖去除草。子路拱着手恭敬地站在一旁。老丈留子路到他家住宿,杀了鸡,做了小米饭给他吃,又叫两个儿子出来与子路见面。第二天,子路赶上孔子,把这件事向他作了报告。孔子说:这是个隐士啊。叫子路回去再看看他。子路到了那里,老丈已经走了。子路说:不做官是不对的。长幼间的关系是不可能废弃的;君臣间的关系怎么能废弃呢?,子 贡 曰 管 仲 非 仁 者 与 桓 公 杀 公 子 纠 不 能 死 又 相之 子 曰 管 仲 相 桓 公 霸 诸侯 一 匡 天 下 民 到 于 今

11、 受其 赐 微 管 仲 吾 其 被 发 左衽rn矣 岂 匹 夫 匹 妇 之 为 谅也 自 经 于 沟 渎 而 莫 之 知也,子贡问:“管仲不能算是仁人吧?齐桓公杀了管仲的主人公子纠,管仲不仅没有自杀,反而去辅佐齐桓公。”孔子说:“管仲辅佐齐桓公,使齐国在诸侯中称霸,并使天下走上正道,老百姓到了今天还享受他的恩惠。如果没有管仲,恐怕我们也要披着头发,衣襟向左开,被少数民族统治和奴役了。难道管仲这样的人也要像一般老百姓那样恪守小节,在小山沟中自杀也没有人知道吗?”,孟 子 去 齐 充 虞 路 问 曰 夫 子 若 有 不 豫 色 然 前 日 虞 闻 诸 夫 子 曰 君 子 不 怨 天 不 尤 人 曰

12、 彼 一 时 此 一 时 也 五 百 年 必 有 王 者 兴 其 间 必 有 名 世 者 由 周 而 来 七 百 有 余 岁 矣 以 其 数 则 过 矣 以 其 时 考 之 则 可 矣 夫 天 未 欲 平 治 天 下 也 如 欲 平 治 天 下 当 今 之 世 舍 我 其 谁 吾 何 为 不 豫 哉,孟子离开齐国,充虞在路上问(他)说:“看样子您好象有些不痛快。以前我曾经听到您讲过,君子不该抱怨天,不该责怪人。” (孟子)说:“当时是当时,现在是现在。(历史上)每过五百年,必定有圣君兴起,其中还必定有声望很高的辅佐者。从周(武王)至今,已有七百多年了。算年头,已经超过(五百年了);按时势(需要

13、)而论,也该是可以有作为之时。(只是)老天还不想让天下太平,如果要使天下太平,面临今天这样的形势,除开我以外,还会有谁?我为什么不痛快呢?” ),崔 杼 既 弑 庄 公 而 立 景 公 杼 与 庆 封 相 之 劫 诸 将 军 大 夫 及 显 士 庶 人 于 太 宫 之 坎 上 令 无 得 不 盟 者 为 坛 三 仞 坎其 下 以 甲 千 列 环 其 内 外 盟 者 皆 脱 剑 而 入,崔杼杀死了庄公,立景公为王。和庆封一起把每一位将军、大夫一起名气大一点的士、庶要挟到太宫的门坎边。下令全部要结盟。盟誓的坛有三仞高,坎之下站立着千名甲士,把太宫团团围住。结盟的人都要脱剑而入。,然 病 情 万 状

14、 各 有 所 宜 当 攻 不 攻 与 当 补 不 补 厥 弊 惟 均 偏 执 其 法 固 非 竟 斥 其 法 亦 非 也,但病情有千差万别的情况,各自都有适宜的治法。应当使用攻法却不用攻法和应当使用补法却不用补法,二者的弊病完全相同。片面地坚持他的方法固然是错误的,彻底地批驳他的方法也是错误的。,有 妇 人 昼 日 置 二 小 儿 沙 上 而 浣 衣 于 水 者 虎 自 山 上 驰 来 妇 人 仓 皇 沉 水 避 之 二 小 儿 戏 沙 上 自 若 虎 熟 视 久之 至 以 首 抵 触 庶 几 其 一 惧 而 儿 痴 竟 不 知 怪 虎 亦 卒 去 意 虎 之 食 人 必 先 被 之 以 威

15、而 不 惧 之 人 威 亦 无 所 施 欤,有个妇人白天将两个小孩留在沙滩上自己到水里去洗衣服。老 虎从山上跑来,那妇人慌忙潜入水里躲避老虎,两个小孩(仍然)在沙滩上自在嬉戏。老虎盯着他们看了很久,甚至用头触碰他们呢,期许他们会有些害怕,但是小孩无知,竟然不觉得有什么奇怪的,老虎最后也就离开了。估计老虎吃人必是先向人显示其威风,但是对于不怕它的人,它的威风就无法显示啦!,国 初 有 乔 山 人 者 善 弹 琴 精 于 指 法 尝 得 异 人 传 授 每 于 断 林 荒 楚 间 一 再 鼓 之 凄 禽 寒 鹘 相 和 悲 鸣 后 游 郢 楚 于 旅 中 独 奏 洞 庭 之 曲 邻 媪 闻 之 咨

16、 嗟 惋 叹 既 阕 曰 吾 抱 此 半 生 不 谓 遇 知 音 于 此 地 款 扉 扣 之 媪 曰 吾 夫 存 日 以 弹 絮 为 业 今 客 鼓 此 酷 类 其 声 耳,国初,有乔山人者善弹琴。精于指法,尝得异人传授。每于断林荒荆间,一再鼓之,凄禽寒鹘,相和悲鸣。后游郢楚,于旅中独奏洞庭之曲。邻媪闻之,咨嗟惋叹。既阕,曰:“吾抱此半生,不谓遇知音于此地。”款扉扣之。媪曰:“吾夫存日,以弹絮为业。今客鼓此,酷类其声耳。”鹘(g):一种凶猛的鸟。 郢楚:即楚郢,古地名,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都城。 媪(o):老妇人。 阕:止息,终了。 款扉:款,敲;扉,门 扣:问,询问 鼓:弹琴,在开国的时候,有

17、个乔山人善于弹琴。他曾经得到过杰出的琴师传授,弹琴的指法很精湛。每当他在山野林间弹琴时,一遍又一遍,连飞鸟和凶猛的鹘都为之悲鸣。一次他游历到楚郢,在旅店弹奏洞庭曲。隔壁的一位老妇人听了琴音,非常感动,不禁感叹惋惜。曲子弹奏完了,乔山人叹息道:“我弹琴大半辈子,终于在这里遇见了知音!”一会有人敲门,老妇人进来说道:“我的老伴活着的时候,是弹棉花的。今天听见你在这里弹琴,太像我老伴弹棉花的声音了!,太 祖 少 机 警 有 权 数 而 任侠 放 荡 不 治 行 业 故 世 人未 之 奇 也 惟 梁 国 桥 玄 南阳 何 雍 异 焉 玄 谓 太 祖 曰天 下 将 乱 非 命 世 之 才 不能 济 也

18、能 安 之 者 其 在 君乎,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一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曹操)小的时候聪敏机警,有谋略(懂权术),好打抱不平(见义勇为,扶助弱小),为人放荡不羁,他不从事正当的职业,因此世上没有人认为他不同寻常。只有梁国乔玄、南阳何雍认为他与众不同。乔玄对太祖说:“天下将乱,不是闻名于世的人不能挽救局势啊!能使天下安定的人,大概只有您了!”,晋 平 公 与 群 臣 饮 饮 酣 乃 喟 然 叹 曰 莫 乐 为 人 君 惟 其 言 而 莫 之 违 师 旷 侍 坐 于 前 援 琴 撞 之

19、 公 披 衽 而 避 琴 坏 于 壁 公 曰 太 师 谁 撞 师 旷 曰 今 者 有 小 人 言 侧 者 故 撞 之 公 曰 寡 人 也 师 旷 曰 哑 是 非 君 人 者 之 言 也 左 右 请 除 之 公 曰 释 之 以 为 寡 人 戒,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晋平公和臣子们在一起喝酒。酒兴正浓时、他得意地说:“哈哈!没有谁比做国君的更快乐了!他的话没有

20、谁敢违背!”著名音乐师师旷正在旁边陪坐,听了这话,便拿起琴朝他撞去。晋平公连忙收起衣襟躲让。 琴在墙壁上撞坏了。 晋平公说:“太师, 您撞谁呀?” 师旷故意答道:“刚才有个小人在胡说八道,因此我气得要撞他。” 晋平公说:“说话的是我嘛。” 师旷说:“哟!这可不是做国王的人应说的话啊!” 左右臣子认为师旷犯上,都要求惩办他。晋平公说:“放了他吧,把他作为我的鉴戒。”,9、 中 山 君 飨 都 士 大 夫 司 马子 期 在 焉 羊 羹 不 遍 司 马子 期 怒 而 走 于 楚 说 楚 王伐 中 山 中 山 君 亡 有 二 人挈 戈 而 随 其 后 者 中 山 君顾 谓 二 人 子 奚 为 者 也

21、二人 对 曰,中山君飨都士大夫司马子期在焉羊羹不遍司马子期怒而走于楚说楚王伐中山中山君亡有二人挈戈而随其后者中山君顾谓二人子奚为者也二人对曰:“臣有父,尝饿且死,君下壶飧饵之。臣父且死,曰:中山有事,汝必死之!故来死君也。”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得士二人。”,中山君设宴款待国都的士人,大夫司马子期在座,羊羹没有分给司马子期,他一气之下,说服楚王攻打中山,中山君逃跑了,有两个人提着戈随在中山君的后面,中山君回头对二人说:“你们是干什么的?”二人回答说:“我家老父,饿得快死了,君王曾经赐了一壶熟食给我们父亲吃。父亲临死时说:中山一

22、旦有难,你们一定要为中山效死。所以我们来为君王效死报恩。中山君感慨地仰天长叹说:“施与不在多少,而在于处在他遭受困厄的时候;怨恨不在深浅,而在于是否伤了人的心。我以一杯羊羹亡国,而以一壶熟食得到两位为国效死的义士。”,骠 骑 将 军 为 人 少 言 不 泄 有 气 敢 任 天 子 尝 欲 教 之 孙 吴 兵 法 对 曰 顾 方 略 何 如 耳 不 至 学 古 兵 法 天 子为 治 第 令 骠 骑 视 之 对 曰匈 奴 未 灭 无 以 为 家 也 由此 上 益 重 爱 之。,骠骑将军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 。天子尝欲教之孙、吴兵法,对曰:“顾(只是)方略 如何耳(罢了),不至学古兵法。”天子为

23、治第,令骠骑视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为家也!”由(从)此,上益(更加)重(器重)爱之。,骠骑将军为人寡言少语,不泄露别人说的话,有气魄,敢做敢为。武帝曾想教他孙子和吴起的兵法,他回答说:“战争只看方针策略如何就够了,不必学习古代兵法。”武帝为他修盖府第,让骠骑将军去看看,他回答说:“匈奴还没有消灭,无心考虑私家的事情。”从此以后,武帝更加重用和喜爱骠骑将军霍去病。,11、将下面文言文用斜线断句: 孟 子 曰 孔 子 登 东 山 而 小 鲁 登 泰 山 而 小 天 下 故 观 于 海者 难 为 水 游 于 圣 人 之 门 者难 为 言 观 水 有 术 必 观 其 澜日 月 有 明 容 光 必

24、 照 焉 流 水之 为 物 也 不 盈 科 不 行 君 子之 志 于 道 也 不 成 章 不 达。,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 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 也,不成章不达。”一方面,立志要高远,胸襟要开阔;另一方面,基础要扎实, 要循序渐进,逐步通达,译文:孟子说:“孔子上了东山,便觉得鲁国小了;上了泰山,便觉得天下也不大了;所以对于看过海洋的人,别的水便难于吸引他了;对于曾在圣人之门学习过的人,别的议论也就难于吸引他了。看水有方法,一定要看它的壮阔的波澜。太阳月亮都有光辉,一点儿缝

25、隙都一定照到。流水这个东西不把洼地流满,不再向前流;君子的有志于道,没有一定的成就,也就不能通达。”,12、将下面文言文用斜线断句 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

26、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译文:御孙说:“节俭(是各种好)品德的共(有特点);奢侈(是各种)罪恶中的大(罪)。”“共”(就是)“同”,(是)说有(好)品德的人都是由节俭而来的。(因为如果)节俭就少贪欲。有地位的人(如果)少贪欲,就不为外物所役使,不受外物的牵制,可以走正直的道路。没有地位的人(如果)少贪欲,就能约束自己,节约用度,避免犯罪,丰裕家室。所以说:“节俭(是各种好)品德的共(有特点)。”(如果)奢侈就会多贪欲。有地位的人(如果)多贪欲,就会贪图富贵,不走正路,(最后)招致祸患;没有地位的人(如果)多贪欲,就会多方营求,随意浪费,(最后)败家丧身:因此,作官的(如果奢

27、侈,就)必然贪赃受贿,在乡间(当老百姓的,如果奢侈就)必然盗窃他人财物。所以说:“奢侈(是各种)罪恶(中)的大罪。”,13、将下面文言文用斜线断句 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太宗曾罢朝,怒曰:“会须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得备数后宫,安敢不贺?”,译文:太宗有一次下朝后生气地说:“真该杀了这

28、个乡巴佬!”文德皇后问:“谁惹陛下生气了?”太宗说:“谁能比魏征更让我生气?每次朝会上都直言劝我,弄得我经常不自在。”皇后听了退下去穿上朝服站在庭院里。太宗震惊地说:“ 皇后为什么像这样呢?”皇后回答说:“我听说君主圣明臣子们就忠诚,现在陛下圣明,所以魏征能够直言劝告。我因能在您这圣明之君的后宫而感到庆幸,怎么能不向您祝贺呢?”,14、将下面文言文用斜线断句 臣 闻 齐 桓 公 之 郭 问 父 老曰 郭 何 故 亡 曰 以 其 善 善而 恶 恶 也 公 曰 若 子 之 言乃 贤 君 也 何 至 于 亡 父 老曰 不 然 郭 君 善 善 不 能 用恶 恶 不 能 去 所 以 亡。,齐桓公之郭,问

29、其父老曰: “郭何故亡?”父老曰: “以其善善而恶恶也。”桓公曰:“若子之言,乃贤君也,何至于亡?”父老曰:“不然,郭君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所以亡也。”,译文:齐桓公到郭国,问那里的父老说:郭国是什么原因灭亡的?父老说:因为他喜欢好人而厌恶坏人。桓公说:如果像您所说的那样,(郭君)那是贤明的君主,怎么到灭亡的地步呢?父老说:不是这样,郭君喜欢好人但是不能任用,厌恶坏人却又不能使他们离开,这是他灭亡的原因。,资 于 事 父 以 事 母 而 爱 同 资于 事 父 以 事 君 而 敬 同 故 母取 其 爱 而 君 取 其 敬 兼 之 者父 也 故 以 孝 事 君 则 忠 以 敬事 长 则 顺

30、 忠 顺 不 失 以 事 其上 然 后 能 保 其 禄 位 而 守 其祭 祀 盖 士 之 孝 也,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 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 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 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 盖士之孝也。,译文:用侍奉父亲的方式侍奉母亲,这种爱心是相同的,同样,用侍奉父亲的方式去侍奉君主,这种崇敬之心也是相同的。所以用爱心去侍奉母亲,用敬谨之意去侍奉君主,这都是与侍奉父亲之心相关联的;但只有侍奉父亲才兼备爱、敬两心。所以又说用孝道去侍奉君主则见其忠心,用尊敬之道去侍奉长者则见其顺从。既见其忠心,又显其顺从,这两方面都具

31、备了,并用它去侍奉国君,那么就能保住自己的俸禄与职位,也才能维存自己对祖先的祭祀。这才是士人的孝道。诗经上讲:“要起早赶黑地去做事,不要辜负了生你养你的父亲和母亲!”资:用金钱来对父母进行侍奉,16、将下面文言文用斜线断句 子 曰 孝 子 之 事 亲 也 居 则致 其 敬 养 则 致 其 乐 病 则致 其 忧 丧 则 致 其 衰 祭 则致 其 严 五 者 备 矣 然 后 能事 亲,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译文:孔子说:大凡有孝心的子女们,要孝敬他的父母,第一,要在平居无事的时候,当尽其敬谨之心,第二,对父母,要在

32、奉养的时候,当尽其和乐之心。第三,父母有病时,要尽其忧虑之情。第四,万一父母不幸的病故,极尽哀戚之情。第五,对于父母去世以后的祭祀方向,要庄严肃敬的祭奠,如在其左右的恭敬。以上五项孝道,行的时候,必定出于至诚。这样才能孝敬父母。,(2007年浙江卷) 夫 明 六 经 之 指 涉 百 家 之 书 纵 不 能 增 益 德 行 敦 厉 风 俗 犹 为 一 艺 得 以 自 资 父 兄 不 可 常 依 乡 国 不 可 常 保 一 旦 流 离 无 人 庇 荫 当 自 求 诸 身 耳 颜氏家训勉学,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 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 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 旦

33、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明晓六经的要旨,广泛涉略百家著作,即使不能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行,纯朴社会风俗,也能学到一技之长,得以帮助自己。父亲长兄是不能够长久依靠的,家乡也不是可以常保安定而不遭战乱的,将来有一天,漂流离散,就没有人来保护你了,要求助于自己。,( 2007北京卷) 太 宗 谓 太 子 少 师 萧 瑀y 曰 朕 少 好 弓 矢 得 良 弓 十 数 自 谓 无 以 加 近 以 示 弓 工 乃 曰 皆 非 良 材 朕 问 其 故 工 曰 木 心 不 直 则 脉 理 皆 邪 弓 虽 劲 而 发 矢 不 直。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

34、资治通鉴唐纪八,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动而发矢不直。朕始悟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译文】 唐太宗对太子少师萧瑀说:“我年轻时喜欢弓箭,得到好弓十多张,自以为没有比这些更好的。近日把它们给弓匠看,他们说:都不是好材料。我问其中的缘故,工匠说:如果木头的纹理不直,脉理就不正。弓虽有力而发出的箭不直。我才明白从前辨别弓箭好坏不够精通。我凭借弓箭平定四方,对其认识仍不透彻,何况天下事物,怎能一一知晓呢!”,1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06年北京卷考题) (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投赵。赵人乏食,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 赵 之 于 齐 楚 扦qin 蔽 也 犹 齿 之 有 唇 也 唇 亡 则 齿 寒 今 日 亡 赵 明 日 患 及 齐 楚 矣 且 救 赵 高 义 也 却 秦 师 显 名 也 不 务 为 此 而 爱 粟 为 国 计 者 过 矣。”,参考译文 齐国、楚国援救赵国。赵军缺乏粮食,向齐国请求接济,齐王不给。周子说:“赵国对于齐国、楚国来说,是一道屏障,就像牙齿外面的嘴唇,唇亡则齿寒。今天赵国灭亡了,明天灾祸就会降临齐国、楚国。何况援救赵国是高尚的道义;抵抗秦军,是显示威名的好事。不致力于此事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