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上册戊戌变法学案 旧人教版_第1页
高一历史上册戊戌变法学案 旧人教版_第2页
高一历史上册戊戌变法学案 旧人教版_第3页
高一历史上册戊戌变法学案 旧人教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戊戌变法-学案【考试目标】一、戊戌变法的背景1、社会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 ,中华民族出现 。2、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1)外因:帝国主义侵略加剧, 。(2)内因:清政府 。(3)初步发展的时间: 。(4)影响: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 。3、阶级基础:19世纪末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4、思想基础:维新思想(1)早期的维新思想:时间 ,代表人物 、 、 。原因:西方 的传入和中国 的产生。主张:经济上主张 ;文化上主张 ;政治上主张 。实质:反映了 的利益和要求。(2)康梁的维新思想:时间 ,康有为维新思想特点: 。代表作: 和 。意义:冲击了 ,奠定了 的理

2、论基础。梁启超代表作 阐述 的道理。二、维新运动的经过1、兴起:1895年“公车上书”,使 发展成为 。2、发展:(1)设立学会、学堂、报馆:创办 杂志,宣传西学鼓吹变法;成立政治团体 ;使维新变法运动在全国开展起来。(2)展开论战:时间 ;论战双方 同 派。主要内容:要不要 (前提);要不要 (核心);要不要 (途径)。性质: 。意义:使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摆脱 束缚,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3、高潮:百日维新(1)准备:1898年初,康有为呈递了 它实际上是 ;同年4月,康有为在北京组织 ,以“ ”为宗旨,具有 的性质。使维新浪潮激荡全国。(2)开始的标志:光绪帝颁布 (3)人物: ;时间:

3、 。(4)变法的内容:政治 (有利于资产阶级参与政权);经济 (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军事 (有利于挽救民族危亡);文教 (有利于西学传播)。(5)变法的评价:积极性:有利于 的发展(经济上)和 的传播(文化教育),有利于 ,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 (政治上)。受到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地主的拥护,得到爱国知识分子的支持。局限性:没有涉及 等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4、失败:戊戌政变(1)原因: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破坏:慈禧太后 ;地方巡抚(除湖南巡抚 外)各省官员 ;袁世凯 。(2)经过:慈禧太后于9月21日宣布“ ”,囚禁光绪于 ;逮捕维新人士,戊戌六君子被杀。其他倾向变法和参与新政的官员被陆续监禁

4、、罢官和贬遣戍边。(3)结果:新政中除 保留外,其余全部被废除。三、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1、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实行有利于 政策,逐步变 制度为 制度,在当时是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势的,具有进步意义。2、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指出其首要目的是 ,从而激发了 ,起了重要作用。3、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派提倡 ,主张 ,对封建的思想文化进行了抨击,在社会上起了 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四、变法失败原因和教训1、失败原因: 。2、教训: 。【题型示例】例1 下列关于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B民间资

5、本大量投资铁路C.清政府调整经济政策 D早期维新派“商战”思想的促进解前思考首先认清本题是否定项选择,结合教材关于十九世纪末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分析,本题在解题中还必须要有开阔的思路。解析本题是2002年春季高考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原因的掌握情况。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是在19世纪末,由于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同时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民间办厂的限制。因此,A、C项正确。在19世纪60-70年代洋务运动中分化出来的早期维新派主张和外国进行商战,也激发了一些爱国资本家兴办近代企业,D项也正确(教材

6、上无直接表述,需靠合理推理)。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投资修建铁路的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而这一时期的民族工业的投资方向还是以轻工业为主。答案B解后归纳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从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十九世纪末初步发展到一战期间经历了一个短暂发展的春天,都是我们教与学的重点,资本主义三个阶段的发展,对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不仅要掌握其发生发展的原因,更要了解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例2 19世纪末康梁维新派救亡图存思想的核心是A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B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C由君主专制变为民主共和是“进化之公理” D今日之民智

7、待革命以开之解前思考掌握晚清三个重要政治派别(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及其重要主张是解本题的关键。解析 本题是2003年辽宁省高考题,康梁维新思想的核心是用改革的手段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实行君主立宪。其中A项中“以伦常名教为原本”明显是洋务派的观点;C项中追求“民主共和”D项中“革命”明显是革命派的思想主张。本题难度不大。答案B解后归纳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三派主张的比较是经常要被命题的知识点。比较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阶级立场对清政府的态度;学习西方的重点、目标等。我们应该结合课本知识,加强理解。例3 一部英文著作中译本有一句话误译为:“康熙帝曾经阅读郑观应的著作“。经核对,原文为:“E

8、mperor Kuang Hsu had the works of Cheng Kuang Ying”问题出在Kuang Hsu帝是谁。问题:(1)请写出Kuang Hsu帝的正确译名,并运用历史知识说明理由。(2)这是一部研究中国近现代化的专著,它为什么会谈到郑观应?解前思考解题关键是从材料中抓住“郑观应这位关键的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另外在题干中已经明确提到的“译本有一句话误译为”已经点明误译,就要在这句话上仔细推敲。解析本题为2002年上海高考题,旨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考证历史问题的能力,立意新颖,具有一定难度。郑观应生手1841年,卒于1920年,曾到各国考察政治利弊得失,是19

9、世纪60年代以后的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主张在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利用本国的经济力量和外国资本主义在市场上进行竞争,政治上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度。而康熙帝生于1662年,卒于1723年,整整比郑观应早了一百多年,所以,他们俩不是同一时代的人,而光绪帝则与郑观应是同一时代的人,译者将“光绪”误译为“康熙”了。至于这部研究中国近现代化的专著提及郑观应的原因,从上述有关郑观应的主要活动及其主张中,不难得出答案了。答案(1)“光绪”。郑观应与康熙帝处于不同时代(或与光绪帝处于同一时代)。 (2)郑观应是(甲午战争前)早期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维新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阶段,他宣传变

10、法,主张发展民族资本主义(或实行君主立宪制,或兴西学),是早期资本家等。解后归纳从解答本题中可以得出的经验是,阅读题干要细心,抓住关键信息,顺藤摸瓜,问题就可迎刃而解。例4 康有为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提出A制定宪法 B召开国会 C开制度局 D废除科举解前思考解本题应与应诏统筹全局折提出的背景,以及与百日维新内容和评价相联系。解析本题为2002年全国高考题,考查再认、再现历史事实的能力。“兴民权,设议院”本来是维新派的基本政治主张,但1898年1月光绪皇帝令总理衙门传见康有为后,谕令他可以随时递送条陈,提出变法建议,康有为的思想主张因此发生变化。此后直至“百日维新”期间,他不再提出开国会、定宪法问

11、题,而主张为法应依靠光绪皇帝自上而下进行,即所谓“以君权雷厉风行”。此外,维新派主张废八股,改试策论,但不主张根本废除科举制度,在应诏统筹全局折中,康有为提出开制度局,以之作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答案C解后归纳本题初看考查某一知识点,但如果对相关知识没有深刻理解,要想解答正确有相当的难度。提醒同学复习时不能一叶障目,对常考知识点要多视角去思考。例5 戊戌变法运动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A.挽救民族危亡 B推动政治改革 C发展社会经济 D促进思想启蒙解前思考解读题意,“突出的历史功绩”就是最主要的历史促进作用,解题的关键是把戊戌变法的目的和历史意义区别开,并把戊戌变法的历史作用加以分析,从而得出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解析本题是1998年全国高考题,旨在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事实和分析、比较、判断能力。由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而进行的戊戌变法运动最终失败,可见A、C项是变法的目的而非功绩。改良运动虽对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