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 动能定理.ppt_第1页
第3讲 动能定理.ppt_第2页
第3讲 动能定理.ppt_第3页
第3讲 动能定理.ppt_第4页
第3讲 动能定理.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讲 动能定理,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 W = E,=EK =EG =E弹 =E机 =E内 =E电,一个最基本的观点:,W?,重力功? 弹力的功? 摩擦力的功? 动摩擦、静摩擦 电场力的功 安培力的功? 核力的功? 图象F-s 图象v-t,合力的功?,单力的功?,我们都学过哪些力的功呢?,动能定理是最重要的物理规律,应该对其应用熟练掌握!,F,f,f,t,F,一个熟悉的情景:,描述:牛顿定律:,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F,运动学公式:,动能定理:,动能定理描述总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关系,解题要点:,1. 对

2、象关注单体,选定研究的过程,2. 受力关注所有力的功(正、负)确定 总功,3. 状态关注所选过程初末态动能,4. 方程 ,如图所示,物体在离斜面底端4米处由静止滑下,若动摩擦因数均为0.5,斜面倾角为370,斜面与平面间由一小段圆弧连接,求物体能在水平面上滑行多远?,S平=1.6m,对象:物体,方程:,结合几何关系可得:,过程:从开始下滑到停止,受力:,状态:初末态动能为0,解:,质量为m的跳水运动员从高为H的跳台上以速率v1 起跳,落水时的速率为v2 ,运动中遇有空气阻力,那么运动员起跳后在空中运动克服空气阻力所做的功是多少?,解:,对象运动员,过程-从起跳到落水,受力分析-如图示,由动能定

3、理列方程:,从误区说起: 误区一: 单力功与合力功不分,有些同学总是认为动力功量度动能的变化量。,一质量为1kg的物体被人用手由静止向上提升1m,这时物体的速度2 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手对物体做功 12J B合外力对物体做功 12J C合外力对物体做功 2J D物体克服重力做功 10 J,-单力功,-单力功(重力功),ACD,-合力功,在奥运比赛项目中,高台跳水是我国运动员的强项。质量为m的跳水运动员进入水中后受到水的阻力而做减速运动,设水对他的阻力大小恒为F,那么在他减速下降高度为h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g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 A.他的动能减少了Fh B.他的重

4、力势能增加了mgh C.他的机械能减少了(Fmg)h D.他的机械能减少了Fh,合外力的功,重力的负功 (单力功),阻力的功(单力功),D,高考摸拟题:,阻力的功(单力功),水平恒力F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力的方向移动s距离,恒力做功为 ,物体获得的动能为 若该恒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移动相同距离S,恒力做功为 ,物体获得的动能为 则( ) A B C D,C,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最简单的情景只受一力“单力即合力”,误区一小结:,合力的瞬时效果?,合力的功?,类比,物体产生加速度,物体动能变化,考题:已知m=1kg,静止在=0.1的水平面上,现用水平外力F=2

5、N拉其运动1m后撤去外力,问它还能走多远?,F,f,f,=0,=0,F,从误区说起 误区二:认为W总一定是合外力的功,1m,误区二小结: 总功可以是几个力在同一段位移中的功,也可以是一个力在几段位移中的功,还可以是几个力在几段位移中的功,求总功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先求出合外力 WFS cos ,另一种是 WW1 +W2+W3+,从误区中发现:使用动能定理解题时,应优选长过程使用,给解题带来方便,一个熟悉的例题:铅球从1米高处掉入沙坑,已知铅球在下陷过程中受到沙子的平均阻力为铅球重力的20倍,则铅球在沙中下陷深度为多少米?,解法一 分段,自由下落:,进入沙坑:,解法二 全程,约0.05m,如图所

6、示,ABCD是一个盆式容器,盆内 侧壁与盆底BC的连接处都是一段与BC相切的圆弧,BC为水平的,其距离d=0.5米,盆边缘的高度h=0.3米,在A处放一个质量为m的的小物块并让其从静止出发下滑,已知盆内侧壁是光滑的,而BC面与小物块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小物块在盆内来回滑动,最后停下来,则停的地点到B的距离为( ),A、0.5米,B、0.25米,C、0.10米,D、0,D,解:对m:A-停,如图所示,AB与CD为两个对称斜面,其上部足够长,下部分别与一个光滑的圆弧面的两端相切,圆弧圆心角为1200,半径R为2.0米,一个物体在离弧底E高度为h=3.0米处,以初速4.0米/秒沿斜面向下运动,

7、若物体与两斜面的动摩擦因数为0.2,则物体在两斜面上(不包括圆弧部分)一共能走多长路程?(取g=10米/秒2),S=28m,解:对小物体:从A到B,如图所示,DO是水平面,AB是斜面,初速为v0的物体从D点出发沿DBA滑动到顶点A时速度刚好为零,如果斜面改为AC,让该物体从D点出发沿DCA滑动到A点且速度刚好为零,则物体具有的初速度( )。(已知物体与路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且 不为零) A、大于v0 B、等于v0 C、小于v0 D、取决于斜面的倾角,B,分析:,例如:,从误区说起 误区三: 认为速度可分解,动能也可分解, 认为动能定理有分量式,误区三小结: 动能定理中的位移及速度,一般都

8、是相对地面而言的 速度是矢量,但动能是标量,与速度方向无关,不可分解。即动能定理没有分量式。,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以4m/s的速度在光滑水平面上向左滑行,从某时刻起在物体上作用一个水平向右的力,经过一段时间,物体的速度方向变为向右,大小仍是4m/s在这段时间内水平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为( ) A0 B3J C16J D32J,A,误区四:分不清恒力功与变力功,认为动能定理只适用于恒力做功的情况,一人用力踢质量为1千克的皮球,使球由静止以10米/秒的速度飞出,假定人踢球瞬间对球平均作用力是200N,球在水平方向运动了20米停止,那么人对球所做的功为( ),A.500J,B.50J,C.4000J

9、,D.无法确定,如果球以10m/s迎面飞来,踢出速度仍为10m/s,则运动员对球做的功为多少?,B,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块与转台之间能出现的最大静摩擦力为物块重力的k倍,它与转台转轴OO相距R,物块随转台由静止开始转动,当转速增加到一定值时,物块即将在转台上滑动,在物块由静止到相对转台开始滑动前的这一过程中,转台对物块做的功为 ( ) A0 B大于kmgR/2 C等于kmgR/2 D小于kmgR/2,解:,对m:静摩擦力的分力提供向心力,从静止到刚要相对运动,由动能定理:,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块与转台之间能出现的最大静摩擦力为物块重力的k倍,它与转台转轴OO相距R,物块随转台由静止开始转动

10、,当转速增加到一定值时,物块即将在转台上滑动,在物块由静止到相对转台开始滑动前的这一过程中,转台对物块做的功为 ( ) A0 B大于kmgR/2 C等于kmgR/2 D小于kmgR/2,D,误区四小结:,动能定理适用于物体做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并且是一种求变力做功的很好的方法。,水平面上有质量相等的a、b两个物体,水平推力F1、 F2分别作用在a、b上。一段时间后撤去推力,物体继续运动一段距离后停下。两物体的v - t图线如图所示,图中ABCD。则整个过程中 AF1的功等于F2的功 BF1的功小于F2的功 C撤去推力后摩擦力对a 物体的功等于摩擦力对b

11、物 体的功 D外力对a物体的总功等于外力对b物体的总功,误区五:不会阅读图像,从中看出功能关系,AF1的功等于F2的功 BF1的功小于F2的功 C撤去推力后摩擦力对a物体的功 等于摩擦力对b物体的功 D外力对a物体的总功 等于外力对b物体的总功,BCD,误区五小结:,在F-s图象 ,v-t图象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有用的信息,这些信息对我们分析物体的动能、力做功非常有帮助,为解决问题带来很大的方便。要学会和习惯利用图像这一工具进行物理描述与分析。,总结动能定理的优点:,1、动能定理既适用于物体的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力可以是各种性质的力,既可以同时作用,也可以分段作用;研究过程既可以是单一过程,也可以是多个过程组成的全过程。,2、应用动能定理解题的特点:跟过程的细节无关.即解题时不涉及物体运动的方向、加速度和时间,且与中间变化过程无关,所以应用时非常方便。,多过程问题 总质量为M的列车沿水平直线轨道匀速前进,其末节车厢质量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