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药学考试题型_第1页
核药学考试题型_第2页
核药学考试题型_第3页
核药学考试题型_第4页
核药学考试题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核药学考试题型: 名词解释(记特有名词) ,选择,填空,解答题(答要点) ,翻译 题,计算题 绪论: 放射性发现: 伦琴X 射线; 贝克勒尔铀射线; 居里夫人钍、 钋镭,首次提出放射性 原子核的结构: 原子(10-10m) ,原子核(-15m) ,电子,基态,激发态,泡利不 相容,洪特规则,最低能量规则,退激,电离 原子核:质子,中子(统称为核子) 一般来说,在质子数少的稳定核中,中子数差不多等于质子数或 者约多余,只有 1H 核 3 除外;在质子数大的稳定核中,中子数 要比质子数多; 在质子数很大时, 中子数要比质子数多50%左右; 比率失调时,核会不稳定。 核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库伦力(静

2、电排斥力) ;核力(引力) (核力大,力程短,大致相 等,饱和性,交换性) 核素():质子数、中子数、能态都相同的一类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一类原子,或者质子数, 中子数都相等,但核的能级不同的一类原子 同质异能素():质子数、中子数相同,能态不同的核素 (同位 素的特例) 原 子 质 量 单 位 (,) : 1=12C静 止 质 量 的 1/12=1.660531024g 质能关系式E=2 1=931.478光子能量:4.14*10-15 结合能(): 质量亏损()中间的比结合能比较 高,所谓的何核能的释放,就是使比结合能低的核转变成比结合 能高的核有裂变反应()聚变反应

3、()若以单位质量的物质 释放的能量比较,则聚变能远大于裂变能。 原子核转变: 稳定原子核, 不稳定原子核 (放射性原子核) 自发发生核衰变(变 成其他的原子核或核能级发生改变),半衰期小于 10 亿年,发生 原因: 核内p与n的比例失调; 核内核子数过多, 原子序数82 放射性衰变方式: 衰变() 衰变方式产生 公式 原因 特点衰 变 纲 图 衰核子放能,衰 变能按质变(数过 ) 衰变( 多 Z82 N 过 m 多 =(+m+ 量比分配 于核和粒 子,单一 能量,可 能会便随 着 射 线 m-) 连 续 能 谱,衰变 能按质量 比率分配 到 , 上(原子 核质量太 大,能量 很少) , 计 算

4、时, 质 量 很 N 过m 少 m 0 =(+m+ 小,可以 不 计 质 量 。 1/3 的 的概率 最大,平 均为 40; 有时便随 着 射线, 能量应 减去该部 分;为平 衡,应从 环境中吸 收一个电 子, 则 ( 0) m+) 连 续 能 谱,能量 分布;其 中 2 质量 +衰变 电子俘获() N 过 一般是俘获K少 层电子, 又称mm22 K 层电子 俘获后, 外层电子 跃迁入, 形成 X 射 线(一种 次 级 辐 射,原子 退激) , 或 俄歇电子 ( 能 量 低,以为 衰变激发 态回 复基 态 单位;能 量 是 定 值,非连 续 性 ; 3.能量 随被俘获 e 和跃迁 e 所处层

5、不同而不 同; 4.X 线 能 量 略 俄歇 e) 核自身变 化 发 射 射线(核 退激)和 内转换电 子是核从 激发态跃 迁到较低 能级或基 态的两种 基 本 方 式;内转 换 发 生 后,由于 内层电子 位发生空 隙,外层 电子会跃 迁入,形 成 X 射线 或俄歇 e 人工核反应的类型: 中子引发: (n,)如(3,6) ;带点粒子引发: (,n)如(4, 9) ;射线引发: (,n)如(4,9) ;裂变反应: ()U(92,235) 人工核反应的意义:获得新核素,制备放射性核素,获得原子能 放射性核素衰变规律及放射性活度 原子核衰变发生两个方面的变化:发射 ,等射线,原子 核本身变成另一

6、种原子核 子核为稳定核素的衰变规律: :衰变常数(单位时间内每一个 核的衰变几率) 单位:时间1,如s1、1半衰期又称为物 理半衰期 生物半衰期() ,有效半衰期() 子核为放射性核素的连续衰变: 相差约四个数量级 t67 个子体 T1/2, t 增大时, 长期平衡,或久期平衡 t67 个子体 T1/2, 在一定时间内,子体的衰变速率与母体的衰变速率成 一定的比率关系,体系达到平衡,但由于1 不是很小,一定时 间后,母体衰变完,故称此为暂时平衡;在暂时平衡期间,子体 的放 射性大于母体的放射性 经过一段时间后,母体全部变成子体,按照子体的衰变方式规律 衰变 放射性活度 (A) 及其单位:物理意

7、义: 放射性物质的衰变速率, 以每秒衰变的次数衡量,国际单位: () , 旧专用单位: (居里) ,13.71010N 理论比活度:一个分子上只标记一个放射性原子时,每毫摩尔物 质所具有的放射性 放射性活度和脉冲计数率:I=EA,E 测量效率(校正系 数)脉冲数/分(计算时先化成分,再计算) 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人工衰变: 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俄歇电子以及内转 换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1.电离和激发() 电离: 带电粒子与物质原子核外的“束缚”电子间相互作用的结 果(变现为排斥力) ;初级电离:由带电粒子直接引发,次级电 离:由初级电离产生的带电粒子引发;在空气

8、中产生一对离子所 需的平均能量约为34.2,平均电离功;电离密度:单位路径 上所产生的离子对数;自由电子和离子合成为离子对() ;粒 子 速 度 小 , 电 荷 大 , 介 质 密 度 大 , 则 电 离 密 度 大 , 作 用:abg 电离和激发是一些探测器工作的物质基础, 并导致被作用 的物质产生一些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效应。 2.散射() 带电粒子在物质中因受到原子核库仑力作用而改变方向; 3.轫致辐射() 高速电子或其他的带电粒子经过原子核附近时, 受到原子核库仑 电场作用而急剧减速,一部分动能以光子的形式辐射出去。与物 质质量的平方成反比,与粒子所带的能量成正比,与介质原子序 数平方成

9、正比 4.契伦科夫辐射() 高能电通过折射率较大的透明介质时,如果电子的速度足够大, 在电子经过之处, 将沿一定方向发射出接近紫外线波长范围的可 见光。 5.吸收和射程() 吸收作用与物质的厚度,密度以及粒子本身的性质和能量有关。 粒子:射程单一,在射程范围内,电离密度随 粒子能量的 减少速度的减慢而逐渐加大,其射程大多为直线 粒子:主要取决于其能量,射程比 射线大得多,一般指最 大射程;散射明显;变成 自由电子;发生湮没辐 射 和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皆是电磁波必须和 物质发生直接的碰撞才能引起电离 1.光电效应()能量稍低的射线与原子中的 电子相互作用把全部的能量交给电子,电子获得能量后

10、,称为高 能电子而脱离原子核的束缚。其一部分能量消耗在电离上,另一 部分作为电子的动能,动能接近于光子的能量。一般说来,原子 中束缚越紧的电子发生光电效应的概率越高(一般为 K 层电子, 单能) 。光电效应发生的概率与光子的能量和介质的原子序数 Z 有关,光子的能量小,介质的 Z 大,概率越高。 2.康谱顿效应()中等能量的 光子(一般指 0.52)与物质作用时,光电效应发生的概率减少,入射的更 多的与外层电子发生相互作用,并把部分能量传给电子,光子 本身波长增大,且改变了运动方向,而获得能量的电子则以一定 的角度逸出。连续能谱,发生概率与原子序数成正比 3.电子对生成效应()当能量较高的 光

11、子通 过物质时, 在核及库伦力的作用下可转化为一对具有能量的电子。 光子的能量必须大于两个电子静止质量,即大于 1.022,生成与 介质的原子序数成正比 射线的吸收与射程:半值厚度:将 射线吸收一半所需的介 质厚度;其与能量和原子序数有关 放射性测量: 放射性测量包括:放射性活度(强度) 射线的种类射线的 能量电离密度放射性粒子的质量、 径迹与物质的相互 作用等。 探测器: 气体电离探测器电离室 () 正比计数器 () 盖 革计数器() 气体电离现象: 气体电离探测器是根据射线能使气体分子电离 这一现象测量样品的活度或射线的能量。对于确定的射线,其能 量越高,其电离生成的离子对越多。在一般情况

12、下,由于静电作 用,生成的电子与正离子相互吸引,很快复合,重新形成气体分 子。如果其在直流电场中,生成的电子汇很快向正级移动,形成 电流;正电子会缓慢的向阴极移动,最后被阴极捕获而重新形成 气体分子而离开阴极, 直流电场的强度会影响形成的电流的大小。 收集电荷与外加电压的关系: 重新复合区(少用) ,电离室区(此时,电场的强度足以防止粒 子在中途复合,在一定时间内,收集到的电荷不随电场强度的增 加而增加,而只与射线能量有关,阳极收集到的电荷量近似等于 设想产生的离子对)正比率计数区(,以用于X 射线天文学,电 压足够大,电子获得足够的能量,在向正级移动的过程中,引起 次级电离, 形成气体放大作

13、用, 放大倍数与电压值成正比率关系, 一般放大倍数为 1045) ,有限正比区(气体放大继续,达1057 但形成的正离子足够多, 在空间形成空间电场, 即空间电荷效应, 抵消外加电场的增加) 盖革-缪勒区 (空间电荷的影响达到极限, 即空间电场接近于外加电场,有一个分子被电离,则就会有很多 的分子发生次级电离,此时与引起电离的入射射线的能量无关) 盖革计数器: 又称管: 分类 (有机管、 卤素管封闭式、 流气式) 工作气体(, , , ) ,淬灭气体(丁烷、戊烷、乙醇等或卤素 2、 2) 减少在正离子在阴极打出继发电子 (正离子从阴极打出电子, 电子向阳极移动时又产生电离,周而复始,形成连续放

14、电) ,减 少连续放电现象, 淬灭气体的电离电位低于工作气体的电离电位。 特点:1.在气体电离探测器中测量效率最高(1057 倍),2. 只可测量射线的活度 ,不能测量射线的能谱 .3.分辨时间长 (100s200s),在测量放射性活度较大的样品时,会 出现漏计,须作死时间校正。 形成死时间原因:电子移动快速,而正离子缓慢向阴极移动,造 成每次放电后的一个短时期内,管内充满正离子,中和随后射线 产生的电子。使之不能形成第二个脉冲。 盖革计数器的坪长越长,坪斜越小越好。 固体闪烁计数器() :由闪烁体,光导,光电倍增管组成 特点: 1.探测效率高 ,特别对射线的探测效率比管高一个数 量极以上;2

15、.分辨时间短(10-810-9 秒)无须做 死时间校正; 3.既可用于射线活度测量, 又可用于射线能谱测量; 4.对电压的要求较高 闪烁体: (磷光体,荧光体)分为:无机晶体:()晶体探测 射线;()晶体探测射线;()晶体探测射线;()晶体探 测中子。掺入其他金属是建立中间的鼓励能级,使退激时的光 子可以透过晶体。有机晶体:三联苯(),蒽,二苯乙烯,不易加 工成形。塑料有机闪烁体:由苯乙烯,二甲基苯乙烯等塑料单体 一定量加有机晶体聚合而成,一般用于测量射线 光导作用:增大临界角,减少全反射,使更多的荧光光子进入光 电倍增管。 半导体探测器:半导体是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质。最常用 的物质是硅

16、、锗,实际应用的半导体有二种:P 型和 N 型。特点 为能量的分辨率高,要在低温条件下工作保存,探测效率低 放射性测量及测量装 置 : 目的是了解物质的放射性活性。 影响测量效率因素: 几何因子 (越 远, 进入的射线越少,测量效率越低) ; 吸收()和自吸收() (对 和低能的射线影响较大) ;散射()和反散射()(射线的 反散射会增加计数, 能量越高, 所作用的原子序数越高, 越严重) ; 探测器效率;本底()(来自于太空的宇宙射线和周围的环境,探 测器本身材料,放射性污染,探测器本身产生的电子学噪声) 样品测量:绝对测量:4计数法符合电路;相对测量:在 相同的条件下测量各样品的计数率,

17、了解各样品之间放射性的相 对差异。注意影响因素(自吸收,几何位置,仪器的稳定性,活 度测量) 积分测量:使用一个甄别器取出低本底;微分测量:使用两个 甑别器,只允许一定能量的射线可通过,其特点是在抑制本底的 同时,让尽可能多的信号被记录,使仪器达到最佳的信噪比 测量能谱最普通的是单道分析器, 脉冲幅度通常正比于射线的能 量,分辨率 常用的放射性测量仪器:和低能 射线采用液体闪烁计数 器;高能 和 射线采用 计数器测量。 放性测量的统计误差: 统计规律:衰变速率正比于原子核的数目,每次计数不相同,但 围绕平均值形成泊松分布。按泊松分布原理, 计数率的标准差:n 标准误差反映各个样品测量值的离散程

18、度, 也即反映样品测量的 重复性。 总计数的相对标准误差: 计数率的相对标准误差: 相对误差反映放射性测量的精密度, 即重复测量的数值间相互接 近的程度。 两数相减:两数相加: 可计算测量时间 在规定的时间内可保证测量的误差最小: 影响相对误差的因素: 样品总计数 N越大,相对误差 E 越小;本底计数率越小,相 对误差 E 越小;样品测量时间越长, 或重复测量次数越多,相 对误差 E 越小;在规定总的测量时间,测量时间满足一定的条件 时,其误差最小。 液体闪烁测量: 闪烁体为液体,样品分散在闪烁体中,具有 4几何测量条件, 使其自吸收少,测量效率高,可用于射线,低能和中子的探 测以及化学发光,

19、生物发光的测量 原理:可分为能量传递,光电转化。 特点:探测软 射线效率高,3H探测效率可达 60%; 14C探测效率可达 90%;分辨时间短(5109S),不 作死时间校正;可进行能谱测量 影响的主要因素为 淬灭,分为化学淬灭(热量散失,发生在产生光子之前)自吸收 (相淬灭,主要发生在非均相测量中,样品被本身乳状液,支持 物所吸收, 发生在射线把能量传递给闪烁液之前) ; 颜色淬灭 (被 介质吸收,红黄色吸收最多,发生在产生光子之后)淬灭效应: 计数率下降,测量效率降低, 谱左移。 化学发光和磷光: 碱性物质或氧化剂等在闪烁液内发生化学反应 导致化学发光,减弱方法()加入还原剂;调小于或等于

20、 7;加 温加速化学反应或放置样品以衰减;加入抑制剂。磷光(闪烁液 受到光照后产生的发光现象)消除化学发光和磷光最有效的 手段是采用符合电路,因化学发光,磷光是单光子现象,可通过 仪器的符合电路消除。 闪烁液:由溶剂,闪烁剂组成 溶剂:把激发能传递给闪烁剂的能量转换效率要高。对闪烁剂和 其他成分的溶解度要 高蒸气压低 (或沸点高) 便宜有效溶剂:芳香族化合物,苯,甲苯,二甲苯等 第一闪烁剂: 吸收受激溶剂分子的能量致激, 退激时发射光子。 要求:发光效率高,淬灭耐受性好,较大的溶解度,光谱匹配 第二闪烁剂:用量为第一闪烁剂的 1/101/50波长转移(总 是向长波长方向移动) ,抗淬灭 一般情

21、况下,加入萘:提高探测效率和抗淬灭(能有效地将溶剂 退激出的能量传递给第一闪烁剂) 无毒闪烁液:X100 作为溶剂,特点:无毒,无味,不挥 发,与水混合,3H 测量效率为 17%,14C 测量效率70% 样品制备:均相测量和非均相测量 均相测量:以真溶液的形式测量直接溶解,采用増溶 ()技 术(消化法:借助酸碱试剂使难溶的生物组织或排泄物等 及许多生物大分子化合物经过某些化学变化, 成为溶于闪烁液的 分子进行测量,酸消化,碱消化) 非均相测量:测量样品放在非均相体系,如固液或不混溶的液 液相中的任一相进行测量。 1.固相法:非脂溶性样品吸附在滤纸或其他固体支持物上 , 干燥后浸入闪烁液中进行测

22、量。 2.乳浊液测量:乳浊液是由极小的水滴或胶态分子团均匀分 布在有机剂中组成。放射性样品在水相,闪烁剂在有机相。为了 得到稳定的乳浊液,须使用大量的表面活性剂 3.悬浮液测量:悬浮液指样品以非常细小的颗粒悬浮在闪烁 液中 燃烧技术:将样品彻底氧化。放射性核素转化成 142,3H2O, 352 等。考虑原因:样品在闪烁液中难溶,即使用消化剂也不能 解决;有严重的化学淬灭或颜色淬灭的样品;有严重的化学发光 和磷光的样品;某些双标记样品 淬灭校正方法:采用适当的方法求得每一样品的测量效率,从而 求出样品的放射性活度(目的) 内标准法:注意事项:1)标准源和被测样品原则上应该是同 一种核素2)标准源

23、应无淬灭作用3)加标准源后引起被测样 品体积的改变极小特点:1.如加样误差小,测量结果准 确可靠。 特点:1.如加样误差小,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3.样品无法重复测量 样品道比法:(,):淬灭不仅使计数效率降低,而 且使谱左移,淬灭越严重,左移也越甚 外标准道比法:(,)原理:射线产生的康普顿 谱与谱相似,康普顿电子遇到淬灭时,同样会使得测量效率 下降,康普顿谱左移。需要制作标准曲线。 H 数法:以康普顿谱前沿拐点的移动作为淬灭指示参数特点: 1.动态范围广,对严重淬灭的样品也能测量2.对非均相样品 的测量误差小于样品道比法和外标准道比法 3.不受样品体积变 化的影响适合于塑料闪烁杯 其他方法:

24、谱指数法 契伦柯夫计数() 契伦柯夫计数用于测量高能 射线(高能电子通过折射率较 大的透明介质时,若其速度大于光在该介质中的速度 ,在粒子 经过之处,将沿一定方向发射出接近紫外波长范围的可见光。 ) 产 生条件:带电粒子速度大于介质中光速 电离辐射剂量及放射卫生防护 电离辐射: 能够通过初级过程或次级过程引起电离的带电粒子或 不带电粒子组成的,或者它们二者混合组成的辐射。 电离辐射种类、中子、X射线 电离辐射来源放射性实践, 医疗照射, 宇宙 (包括电磁辐射) 射线,环境因素 初级电离:入射粒子与气体分子或原子直接碰撞而导致的;次级 电离: 直接电离所产生的电子或紫外光及 X 射线而导致的气体

25、电 离。 电离辐射剂量: 照射量(,X):代表了粒子的电离本领,定义为:光 子(X 光子或光子)在质量为的某一体积元的空气中释放出来 的全部次级电子被完全阻止于空气中时, 在空气中形成的同种符 号的离子总电荷的绝对值/是衡量辐射的指标和定量 依据,因此辐射剂量是防护的基础。国际制单位:库仑公 斤1(C1) 吸收剂量(,D)某体积元中物质的平均能量除以该体 积元中物质的量的商 国际制单位:戈瑞():11J1 f 因子与射线能量和组织有关 剂量当量(,H)衡量电离辐射对生物体危害程度的 一 个 物 理 量HD Q N国 际 单 位 : 希 沃 特 ()11J-1传能线密度对生物效应的影 响是通过线

26、质系数 Q 来反映的, 剂量当量 H 只限于在辐射防护中 应用, 而且只有在剂量当量 H 小于个人剂量限值的情况下才能应 用 电离辐射的计算: 通常认为穿透性强的 X 和射线对人体的作用主要为外照射; 而 和低能主要为内照射 射线外照射计量的计算 1R2.58104 M:点状源的活度,单位R:源至被照物的距离,单位: 射线内照射吸收剂量的计算: 半衰期长: A:活度;E 为平均能量;W 体重以为单位时: 半衰期短: N原子核数目 其中半衰期以 h 计, 放射性的防护: 辐射生物效应:随机效应() 非随机效应()又称为确定性效应()非随机效应是由于 受照组织中大量细胞一齐被杀死或严重损伤, 出现

27、组织结构或功 能上的损伤。一般需要较大剂量的照射,存在剂量阈值 放射性防护的基本原则: 实践的正当性(利益大于代价) ,辐射防护的最优化(避免一切 不必要的照射, 任何必要的照射应保存在合理达到的最低水平) , 个人剂量限制(是不允许接受的剂量范围的下限,不是允许接受 的范围的上限,个人不超过 1,工作者不超过 20) 外照射防护: 1.实验室分区:控制区红色,监督区黄色,非限制区绿 色 2.基本措施:减少核用量,减少接触时间,增大距离,设置屏 蔽 3.射线的屏蔽:(纸皮肤) ;(减少韧致辐射,选用 低原子序数原子,有机玻璃,铝,低能射线一般不用专门防护) (混泥土,铅) 内照射防护: 防护原

28、则:防止或减少污染,切断放射性核素进入人体的各种途 径 1.放射性同位素实验室分级,放射性核素毒理分组(极毒 组210P,高毒组 I,中毒组,123I,低毒组 129I)最大日等操 作量 2.表面污染的清除:原则及早去除,去污方法的选择(机械 物理,化学去污) ,由低到高,防止扩散 3.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废物定义(含有放射性核素或被放射性 核素污染,其浓度(比活度)或总活度大于审管机构确定的清洁 解控水平,且预期无用的物质) 放射性核素标记化合物() : 定义:分子中含有一个或多个放射性原子的化合物 用途:分析试剂(测量微量物质) ,示踪试剂(示踪研究) 医用放射性核素来源:主要经人工核反应生

29、产(反应堆(中子流 照射,核燃料提取) ,加速器) 1.反应堆中子流照射生产,主要有: (n,),(),(n,),() 2.从核燃料中提取反应堆生产的核素品种多,活性大,成 本低,形成丰中子产物,-衰变 3H12.35Y;14C5730Y;32P14.3d;9967h; 125I60d;131I8.1d 3.加速器生产带点粒子轰击靶核生产,缺中子核素,+ 衰变 11C20.39;18F109.7 短半衰期元素,比活度高,价格贵 基本概念: 标记位置及命名 1.同位素标记和非同位素标记 2.定位标记S 表示(可省略)双标记和多标记均匀 标记(U)相同的概率被标记 3.全标记(G)所有的都可能被标

30、记,但不一定已标记 比活度() :每毫摩尔分子所含放射性活度,当某些复杂的化 合物其分子量不确定时,可用每单位重量所含的放射性活度表 示。半衰期短,比活度高,更有利于接近生理状态,灵敏度高 制备标记化合物的方法: 简单原料化合物H22等,微量技术,操作简单,时间短, 最后引入标记原子,辐射防护的安全措施。 同位素交换法()放射性核素与要标记的化合物中同一元素的 稳定同位素相互交换来制备放射性标记化合物 交换半值期()产物浓度等于反应达平衡时产物浓度的一半所 需的时间,可以反应反应条件特点:简单,快速,不需制备标 记前体;单键,分子边缘原子易交换,中心原子不易交换 化学合成法()特点:只能选择简

31、单的放射性原料,需要微量 合成装置及分离技术,预先进行冷实验;优点:定位标记,产品 纯度高,比活度高;缺点:步骤多,流程长,费时费力 生物合成法() :利用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生理代谢过程或酶 的生理活性, 将简单的放射性物质制备成具有生物活性的放射性 标记化合物。如放射性标记的激素、蛋白质、核苷酸、抗生素、 糖类等。 制备和操作简单, 产品具有内部活性, 但产物比活度低, 标记位置不确定 几种常见的核素标记化合物的制备: 14C化学合成:142143IK14生物合成 3H-18.4人工放射性核素中能量最低标记化 合物不稳定,易脱落 同位素标记:氚气曝射交换法:全标记,比活度不高,放化杂 质多

32、,可以加入催化剂 溶液中的催化交换:溶剂(不含活性 氢) ,必须有催化剂(酸性,碱性催化剂,重金属催化剂)产物 是全标记,非定位标记 化学合成法: 是获得定位标记化合物最准确可靠的方法不饱和 化合物催化加氚;卤化物的催化卤氚置换;金属氚化物的还原反 应(严格定位,只还原原子的双键) 放射性典标化合物制备: 123I13.0h;125I60d,商 品化,低能射线,无粒子,辐射分解少,标记化合物稳定, 适于科研,放免分析;131I8.04d,诊断治疗 同位素交换法: 蛋白质、多肽的碘标记技术(化学合成法) :一般同位素实验室 既可以操作,原理为:氧化剂使碘化物氧化为碘分子,碘原子在 0/1 价时能

33、直接取代肽链酪氨酸,组氨酸,色氨酸分子上的羟基 邻位的氢原子 氯胺 T法: 温和氧化剂氯胺 T柱层析分离提纯, 氯胺 T过 量 乳过氧化物酶法:过氧化物酶与双氧水结合,释放出活泼的氧, 去氧化碘离子形成分子,特点:环境温和,蛋白质损伤小,酶的 用量95%标记化合物最重要的参数 常用方法:层析法,电泳法,纸层析,薄层层析法 放射性比活度:测定产品每毫升的放射性活度()/测定标记产 品的化学浓度() 标记位置及定量分布测定: 质谱法、 红外光谱法, 核磁共振: 氚 核磁共振分析法 放射性标记化合物的稳定性与贮存: 分解机制: 一般化学分解:水解,氧化,聚合,光学异构 初级内分解,自然衰变 初级外分

34、解:射线直接引起化合物电离或化学键断裂,辐射 自分解()的主要原因 次 级 分 解 :射 线 先 作 用 于 溶 剂 分 子 产 生 自 由 基,如H ,2等。自由基再与标记分子反 应 辐射自分解的影响因素: 射线种类,射线能量,标记化合物的浓度和比活,标记化合物中 的杂质及贮存环境(杂质加速分解) 贮存: 1.降低放射性浓度和比活度(加入非标记化合物) , 2.自由基清除剂对标记物贮存的影响自由基清除剂并不是 对溶液中所有的标记物都有保护作用 3.降低温度(但逐步冷却,凝集局部比活度增加,分解加大) 一般,最好贮存温度是不引起溶液冰冻的可行的最低温度,也可 以使溶液在140下迅速冻结,此时溶

35、质分子仍保持原来的均 相分布状态 放射性药物():进入体内的,用于诊断或治疗的放射性核素及 其标记化合物 临床运用:放射性药物(治疗,诊断) (用于脏器显像,脏器功 能测定) ) 诊断药物: 1.用于脏器显像:放射性药物通过口服或注射进入体 内,所发出的 射线穿出体外,由显像仪器记录放射性在体内的 位置及分布图像,并测量各器官组织中放射性活度随时间的变化, 以诊断各种疾病。显像仪都是射线探测器:扫描仪,相机, 发射型计算机断层(,其又可分为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 ,和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11C18F15O; :99三维 立体图像,定位更准确,深层部位病变探测能力 示踪药物:葡 萄糖,氨基酸

36、,水等与生命有关的物质,一种代谢功能的显像, 从分子水平显示人体是否存在生理或病理的变化,肿瘤、早老性 痴呆等疾病早期诊断,具有早发现早诊断的价值 显像方式:静态显像(给药后一定时间,显示放射性在脏器或组 织内的分布图象,用于检查器质性病变) ;动态显像(连续观察 一定时间范围内器官组织放射性的动态分布, 反映器官病变部位 大小和分布及器官组织的功能状态) 2.功能测定:病人注射、口服或吸入某种放射性药物,测定有 关脏器、或血、尿、粪中放射性的动态变化,以反映脏器的功 能。131 油酸131 三油酸甘油酯胰腺功能;131 邻碘马尿酸 或 99结合肾及膀胱区的放射性动态变化,可求出有效血流量 或

37、肾小球滤过率;静注 99心肌功能。 3.(X 射线计算机断层)是穿透式计算机断层,放射源是由体 外 X 射线管发出的 X 射线穿透人体后成像, 可以根据需要改变光 通量。的成像基础是不同密度的组织对 X 射线的吸收值不同,密 度大,对射线的吸收也多。 ,其图像显示了不同组织之间的密度 差,误差小于 0.5%,显示组织形态构造,图像清晰,分辨率高, 以毫米计。 ,缺点:不能作动态观察,无法反应机体的生理,生 化功能。 是注入体内的药物发出的射线 (只有极少部分用于成像) 传出人体成像,其反应的是药物在组织中的浓度差,分辨率低, 一般在 1 左右,但其可以进行动态显像。 治疗药物:放射性药物被病灶

38、组织选择性摄取或被放置在局 部。 利用核素放出的 粒子或 射线引起的电离辐射效 应, 抑制和破坏病变组织。优点: 粒子或 射线射程短,病变 组织受到较大剂量照射,周围组织损伤小,全身反应和并发症较 少或较轻 放射性药物对核素的要求: 1.具有合适的上限类型和能量 用于诊断的药物核素应发射 射线或正电子(+), 最好不发射 ,射线,以减少机体不必要的辐射损伤。能量最好在 100300;治疗的药物应发射-射线,并且发射 1015%的射 线,以利于定位。一般6,-95%) ,化学纯度(光谱法测定) ,和 离子强度(保证标记率和标记化合物的稳定性,理想情况下 为7.4) 生物鉴定:无菌检验和灭菌热源实

39、验毒性试验安全实 验50 实验内照射吸收剂量估算 放射免疫分析和其他免疫分析 竞争放射分析()是一组体外超微量放射分析技术的总称,其 工作的特点是利用标记物和待测物与某种特异结合试剂发生竞 争结合反应,从而对极微量的物质进行定量测定。 特点: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运用广泛 放射免疫分析() : 基本试剂:标准品(定量的依据,要求其与待测物具有相同的化 学结构,免疫活性,化学纯度,保存) , 特异抗体,质量鉴定 1.滴度(抗体在血清中的浓度,定量* 反应,达到平衡时,抗血清的稀释度,选择稀释度大)2.亲和 力(特定的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结合能力,以亲和力常数表示,单 位: , 测定方法: 作

40、图法) 3.特 异性, (交叉反应交叉反应待测物用量类似物用量 ) 标记物(高比活度,放化纯度,生物活性和免疫活性)鉴定方法 1.最大结合百分率: (少量抗原和过量的结合试剂,温浴后抗 原无损失则结合百分率无变化, 简单易行; ) 2.标准曲线法 (平 行右移,部分抗原丧失结合能力;斜率下降,结合能力下降)其 量与待测物保持相适应的水平 原理: 放射性核素标记的抗原与非标记的抗原同时与限量的特异 性抗体进行竞争结合反应。 需满足:1.抗原,抗体仅以一种化学形式存在 2.标记抗原 和非标记抗原具有相同的理化性质 3.反应复合符合一级质量 作用定理 4。 反应过程能达到平衡 5.标记抗原量约大于抗体 6.结合抗原和游离抗原完全分离,平衡不受影响 7。结合抗 原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