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大气环境影响评价.ppt_第1页
第5章+大气环境影响评价.ppt_第2页
第5章+大气环境影响评价.ppt_第3页
第5章+大气环境影响评价.ppt_第4页
第5章+大气环境影响评价.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第五章大气环境影响评价、2、3、4、5、6、本章内容、5.1大气环境污染与大气扩散5.2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根据5.3开发行为的大气环境效应识别5.4大气环境影响评价、7 1大气污染源自然污染源:是指自然原因向环境排放的污染物的人为污染源:是由人类的生活活动和生产活动形成的污染源。 8、根据污染源的几何形状和污染的影响范围,分为点源:污染物集中于一点或相当于一点的狭小范围的污染源面源:相当大的面积范围内有大量污染物排放源的污染源:污染物集中于一条线上的线状排放源源: 3维度空间范围内有大量污染源造成的污染9、源强: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数量概念用源强或排放速度表示。 点源:单位时间排出的物质(t/

2、a、kg/h、g/s )或单位时间排出的污染物体积(m3/s )面源:单位时间排出的污染物的量g/(m2s )线源: g )燃料的污染排放系数:单位质量的燃料燃烧g,g/g ),10,2,分散在大气污染物、不同的存在状态、气溶胶传播污染物、气体污染物、气体介质中,具有胶体液体或固体微粒的性质,对光线有散射作用。不同的形成方式、一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11、种类(化学成分)、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卤代化合物放射物质与其他有毒物质、12、大气组成与空气污染物成分低层大气是由干清洁空气、水蒸气、浮游的固体微粒与液体微粒及人为排出的大气污染物组成的干清洁空气:水蒸气, 在除液体和固体杂质以外的整个混合气

3、体、主要成分N2、O2、Ar、CO2等干净空气成分中,N2、O2两个成分占99% CO2、O2,污染物在大气中的分布受大气的输送和扩散过程的影响。 大气层温度的纵排列决定着大气层的稳定状况,因此大气层湍流强度与大气层温度分布密切相关。 根据稳定度条件,大气具有不同的稀释扩散能力。 14、除了大气整体的水平运动外,还存在与主流方向不同的各种尺度的二次运动和涡流运动,这种极不规则的大气运动称为湍流。 1、湍流,15、对流层内气温垂直变化的总趋势,随高度增加而逐渐下降。 气温的垂直变化用气温垂直减少率()来表示。 干绝热减少率:干空气块或不饱和的湿空气块绝热上升或下降单位高度(通常为100m )的温

4、度下降或上升的数值用d表示。 d时,大气处于不稳定状态=d时,瓦斯气体层为中性d时,大气处于稳定状态。 2、大气稳定度和污染、16、17、逆温层、具有逆温的大气层是强稳定的大气层。 逆温层起到抑制污染物扩散的作用,与地面污染程度直接相关。 大气污染事故多发生在有逆温层和静风的条件下。 影响选择题、大气扩散能力的主要动力因素为() (a )风和大气的稳定度(b )大气的温度层结和大气的稳定度(c )乱流和大气的温度层结(d )风和乱流影响大气扩散能力的主要热因子是()(a )风和大气的稳定度;(b )大气的温度层结和大气的稳定度;(c )湍流和大气的温度层结;(d )风和湍流;(19 )风、3

5、)影响大气污染的其他因素云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 (21 )、21、(3)在控制天气状况低气压时,风速越大,大气呈中性或不稳定性状态越多,污染物扩散在高气压控制下越有利,容易形成逆温度(沉降逆温度和辐射逆温度),控制湍流的上升降水、雾等也影响大气污染状况22、23、5.2大气环境影响预测、预测任务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应利用数学模式和必要的仿真,估算或估计评价项目污染因子对评价区域内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 预测内容一次(30分钟)和24小时采样时间的最大地上浓度和位置。 在不利气候条件下,评价区域内的浓度分布图及其出现频率。 做评估地区季度(期)、年长期平均浓度分布图。24、一、以大气扩散基本修正公式

6、、通常高斯大气扩散公式为主高斯模式的4点是在假设污染物浓度在y、z轴上的分布符合正态概率分布的所有空间中风速均匀且稳定的源的强度连续均匀的扩散过程中污染物的质量得以保存。 25、1、连续点源烟流扩散式、c (x、y、z )下风向(x、y、z )点的空气污染物浓度、mg/m3 x、y、z下风向距离、横风向距离、横风向距离z水平、垂直方向的扩散残奥计He的有效排出高度,m适于连续排出扩散的物质根据以上的连续点源烟流扩散式,能够得到地上最大浓度max和距其烟道管的距离xmax y /z=常数、27、y /z常数的上部逆温层或稳定层底的高度称为混合高度,用h表示。 选择题:混合层的高度实际上是特征()

7、 (a )污染物的稳定性(b )在风速和大气稳定度的条件下污染物被扩散稀释的范围(c )污染物在垂直方向被热湍流稀释的范围(d )逆温的强弱、29、z 1.6h z 1.6h、30、夜间逆温层在日出后逐渐上升,到达烟流下缘时的某一点的浓度修正公式为30 yf=y He/8、p=(Zf-He)/z、3、熏烟扩散式、31、地上浓度修正式产生地上高浓度的距离,hf其浓度式是表示f -连续点的源浓度的函数,该f -连续点是指,Ql -射线源强、其单位是每单位时间的单位长度排出的物质量假定4、连续辐射源公式、33、辐射源与风向垂直、34、辐射源与风向平行且y=ax、z/y=b,则地面浓度公式为、35、3

8、6、选择题、1(a )倾斜运输理论;(b )湍流统一理论;(c )相似理论;(4)在源强、气象条件确定的条件下,对地面浓度的最大值及其出现位置有决定性影响的是。 (a )风速(b )烟有效高度(c )扩散残奥表(d )烟囱高度、38、面源扩散的处理方法主要有虚点源法和积分法。 由于虚拟点源法假定各面源友针织面料的污染物排出量集中于该友针织面料的核心,因此能够使用虚拟点源的浓度修正公式修正面源的浓度的面源友针织面料的下风向造成的污染能够置换为虚拟点源造成的同样的污染。 5、连续面源式、411、39、40、6、长期平均浓度式、41、42、y、z是表示大气紊流扩散能力的核心残奥仪表,为了估计这些个的

9、残奥仪表,目前主要有两种途径:稳定度分类法散射产水量确定法以下重点介绍7、扩散残奥仪表的选择和校正帕斯牛鼻子于1961年首先提出观测风速、云量、云状和日照等气象资料,将大气扩散稀释能力分为强不稳定a、不稳定b、弱不稳定c、中性d、弱稳定e、稳定f6级。 在确定等级时,首先从云量和太阳高度的角度检测日照等级数,从日照等级数和地面风速找到稳定度等级。 45、由云量、太阳高度角确定的辐射瑞贝尔数46、由辐射瑞贝尔数及地表风速确定的稳定度水平47、翻转扩散残奥仪表幂函数式数据(采样时间0.5h )、(1)有风时扩散残奥仪表y、z的确定48,说明:平原地辖区农村和城市城郊乡的扩散参数的选择方法c级的稳定

10、度直接由表5-6和表5-7计算,d、e、f级的稳定度向不稳定的方向上升半个等级后由表5-6和表5-7计算。 工业区或城市点源,其扩散残奥表的选择方法如下: a、b级不提,c级提b级,d、e、f级向不稳定方向提升一级,按照表5-6和表5-7进行调查。 在丘陵地农村和城市,扩散残奥表的选择方法和工业地带相同。 50、(2)小凤和静风时扩散残奥计y,z的确定,51,8,烟升式,烟流升高度是确定高架源的位置,正确判断大气污染扩散,推算地面污染浓度的重要残奥计之一。 由于污染物着地浓度的最大值与烟的有效高度的平方成反比,烟的升高可能达到烟囱自身高度的数倍,从而极大地降低了地面污染物的浓度。 有效高度He

11、: He=Hs H Hs烟囱几何高度h烟流(最大)有效高度He: He=Hs H Hs烟囱几何高度h烟流(最大)有效高度:距烟囱最上层的烟轴的距离,根据x而变化。 52、(1)有风时,中性和不稳定条件、热释放率Qh为2100 kJ/s以上、且烟温度和环境温度之差t为35K以上时,h用下式进行修正:Qh烟热释放率、KJ/s; Qv实际排烟率,m3/s; u烟道管出口处的平均风速(m/s )、53、(2)有风时中性和不稳定条件、热释放率Qh 1700 kJ/s或T35K时Vs烟道管出口处的烟的排出速度、m/s; d烟道管出口直径,m; u烟道管出口处的平均风速(m/s )、54、(3)有风时,中性

12、和不稳定条件,1700Qh2100 (kJ/s )时,Vs -在排气口出口处延迟输出速度,m/sd-。56、(5)静风和小风的条件,用下式修正烟的升高H(m )的值不要小于0.01K/m。、57、选择题、(a )风速增加、排气速度增加、烟温度降低的条件(b )风速增加、排气速度降低、烟温度增加、(c )风速降低、排气烟温度降低、(d )风速降低、排气速度降低、烟温度降低、(e )风速降低、排气速度增加、烟58、二、空气质量模式、空气质量模式是用数学方法定量描述大气污染物从源头到接收地的全过程的手段或工具,核心部分是大气扩散模式,主要描述了大气污染物的输送、扩散和稀释作用。 59、1、模式构成、

13、60、2、模式类别、理论路径、模拟区域范围、污染源形态、模式应用、统一理论模式k理论模式类似理论模式经验模式、微尺度模式局部尺度模式中远距离输送模式、点源模式线通常污染源和污染源类型污染物的性质,(62,(2)模拟的时空范围和极限分辨率模式区范围模拟的时间尺度要求的空间极限分辨率,(63,(3)模拟区的下垫面特征,(4)对模式性能的要求,(62 )应考虑的误差源: 使用气象和地形数据误差修正公式和残奥仪不匹配引起的误差浓度实测数据误差、65、模式合理性准确灵敏度、模式性能评价、66、一般同步排放源、气象和浓度监测数据验证模式修正计算值和实测值的适合度。 检查模式使用的资料要求排放源、气象和浓度

14、资料的并发性对要求的时间和空间极限分辨率具有代表性,与用于确立模式的独立数据不同的平均时间段与环境保护法律规范的规定一致,模式性能评价真实性,67,检查方法浓度差分析最大浓度比分析浓度比分析相关性分析浓度分布比较, 模态性能评价真实性,68、灵敏度分析的重要意义在于分析投入产出响应关系的合理性,为做评估控制大气污染的决策提供可靠度分析和环境效益分析,明确为改进模型提供依据的基础资料的相对重要性、精度和极限分辨率要求。 模式性能评价灵敏度分析,69,3,平原局地空气质量模式,平原局地:污染物输送距离小于20 km,均匀平平整整下垫面最大50 km以下。 1 .根据坐标系污染源的状况和应用的需要,局部空气质量模式可以采用风向坐标系或地理坐标系。 (1)风向坐标系:取x轴与平均风向一致,y轴为水平面且垂直于风向,z轴指向天顶的直角坐标系,坐标原点设置在污染源垂直于地面的心理投射点上。 随平均风向变化的坐标系。 (2)地理坐标系:固定在某地理位置的直角坐标系。 坐标原点通常设置在触摸区下垫面的西南端点,x轴指向东,y轴指向北,z轴指向天顶。 70、2小时平均浓度的修正算法(1)每小时的修正算法()分类修正算法按稳定度给出最大浓度和距离。 ()保证率修正方法以一定的保证率设定修正条件,使得实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