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摘 要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下面简称“营改增”)是继我国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改革的又一重大突破与发展,是新时期我国财税体制深化改革的象征。它标志着我国税收体系正在朝税种单一化、税收结构合理化以及税收体系国际化方向发展。随着增值税改革的逐步完善,“营改增”后,增值税征税范围将扩大到如今营业税的征税行业,最终覆盖生产和服务的全部环节,重复征税的税制安排将成为历史。截止2014年4月1日,“营改增”已经进入部分行业在全国推行的阶段,按照规划预计,2015年“营改增”有可能得到全面落实。笔者在此先行对房地产行业执行“营改增”后的情况进行预测分析,首先是对相关理论和假设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将税务理论
2、知识与企业涉税实际结合起来,以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科”)2013年年报为主要数据源,通过模拟及假设万科在转让房地产后缴纳的是增值税,而非业已执行的营业税,以此为基础进行比较合理的模拟性数据分析,制作了万科“营改增”后的2013年模拟利润表,以测算万科在“营改增”前后的总税负及利润的变动情况。在对结果进行认真分析后,据此对相关部门在执行房地产行业“营改增”的税率及过程中所需要注意的问题,提供参考意见。对房地产企业自身来说,未雨绸缪,可以帮助其在新一轮税改中稳步过渡甚至把握先机更快发展,同时,也有助于整个房地产行业朝着健康快速的方向发展,对“营改增”的继续推进和整个财税体制的深入沿革
3、,也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关键词:“营改增”;税负;房地产行业abstractreform of business tax to value added tax (hereinafter called business tax to vat) is another major breakthrough and development, after production-type vat o to consumption-type vat reform, it is a symbol that the new era of deepening the reform of chinas tax sys
4、tem. it is a symbol that chinas tax system is moving in tax simplification, rationalization of tax structure and tax system of international direction. with the gradual improvement of the vat reform, after the business tax to vat, vat will be extended to business tax levy industry, eventually coveri
5、ng all aspects of production and services, taxation arrangements for double taxation will become a thing of the past. as of april 1, 2014, some industries business tax to vat has entered the stage of implementation in china, according to the plan is expected in 2015, business tax to vat may have bee
6、n fully implemented. the author forecast the real estate industry has implementation the business tax to vat and do the prediction analysis, the first is to define the relevant theories and assumptions, on this basis, combine actual tax theory knowledge and regulations, with china vanke co., ltd. (h
7、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vanke) 2013 annual report as the main data source, through simulation and assume that vanke in transfer of real estate, after the payment of vat is not already perform the consumption tax, based on reasonable analysis of the data simulation, made after vanke perform bus
8、iness tax to vat instead of 2013 simulated the income statement, to measure the changes about the total tax burden and profit after vanke perform business tax to vat. through carefully analysis on the results, on the basis of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in carrying out business tax to vat the rate of r
9、eal estate industry and the problems need attention in the process,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real estate enterprise itself, save for a rainy day, can help the transition in a new round of tax reform steadily even faster development, grasp the advantage at the same time, also help the whole real
10、 estate industry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healthy and rapid development, its benefit for business tax to vat continue to push and the further evolution to the whole fiscal and taxation system, it is also has great significance.key words: business tax to vat;tax burden; real estate industry目录第1章 导论11.
1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11.1.1 研究背景11.1.2 研究意义11.2 文献综述21.2.1 国外文献综述21.2.2 国内文献综述31.3 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51.3.1 研究框架51.3.2 研究方法6第2章 研究相关的理论72.1 “营改增”的内涵72.1.1 增值税的相关概念72.1.2 营业税的相关概念82.1.3 所得税相关概念界定82.1.4 “营改增”前两税对比92.1.5 “营改增”的含义92.2 “营改增”的原因102.2.1 现行增值税和营业税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102.2.2 经济结构的调整需要“营改增”102.2.3 财税体制的改革需要“营改增”112.2.4 “营
12、改增”可有效避免重复性征税122.2.5 “营改增”可有效减少部分行业存在的避税空间122.3 “营改增”情况简述132.3.1 “营改增”的基本原则132.3.2 “营改增”的总体部署132.3.3 “营改增”的税制设计142.3.4 “营改增”的进程安排14第3章 “营改增”对房地产行业的相关影响163.1 “营改增”对流转税税负的影响163.2 “营改增”对所得税税负的影响163.3 “营改增”对会计核算的影响173.4 “营改增”对企业管理的影响183.5 “营改增”对房地产产业链的影响183.5.1 房地产行业的情况183.5.2 房地产行业上下游的税负转嫁分析22第4章 “营改增”
13、后的税负测算分析以万科为例254.1 万科的基本情况254.2 万科税负分析过程264.2.1 万科的涉税情况介绍264.2.2 万科“营改增”前后适用税率对比264.2.3 税负测算模型274.2.4 税负的具体测算过程274.2.5 具体税负计算294.2.6 “营改增”前后税负对比334.2.7 “营改增”后的利润变动分析344.3 “营改增”对房地产企业的影响分析374.3.1 可抵扣成本的分析374.3.2 存货过多分析374.3.3 地方财政收缩问题37第5章 结论及建议395.1 结论395.2 “营改增”后针对房地产企业的若干建议395.2.1 针对房地产企业成本可抵扣项目的建
14、议395.2.2 针对房地产企业收入项目优化的建议405.2.3 “营改增”在房地产行业推进过程的建议40参考文献42致谢44声明45个人简历46 第1章 导论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1.1.1 研究背景根据国务院的政策,从2012年1月开始,“营改增”率先于上海拉开序幕,具体是针对交通运输及部分现代服务业,最先开展本轮的税制改革。随着上海及其他几个省市的“营改增”的推行,相关的理论和实际经验已经成熟,由点及面,国务院决定,将“营改增”改革推广至全国,自2013年8月1日开始,对全国范围内的各省市,全面执行已经试点过的交通运输及部分现代服务业,以避免税收政策的洼地效应,同时,可以保证增值税抵
15、扣链条的完整性。2013年12月,国务院又下达文件指示,决定自2014年1月1日开始,将铁路运输和邮政业纳入“营改增”范围,且直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试点工作。在“营改增”这一政策将于2015年逐步完成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房地产行业也终将迎来增值税的具体实施,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税务环境面临着重大的变化。“营改增”是我国税制改革中的又一重大事件,它是针对货物劳务在税收方面的改革,有助于消除重复性征收税款,本轮税改是一次结构性的减税方案,有助于我国税收制度的进一步推进与优化。本轮税制改革,将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转变为节约型,由“大而全”及“小而全”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有重大的推动作用,促使我国
16、经济结构在倒逼中更进一步的优化发展。但是,目前已经试点的地区里个别行业中有部分企业反映,在本次“营改增”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他们的税负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增加了,这类企业集中于前期对固定资产投入了较大金额,而眼下无需更换大量设备的行业,如交通运输业中港口类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也正是这类企业的典型代表,尤其是目前有大量的存量房及投资性房地产企业更是如此。1.1.2 研究意义未雨绸缪,房地产行业执行“营改增”情况的预测分析,不仅可以帮助房地产企业自身在新一轮税改中稳步过渡甚至把握先机更快发展,同时对整个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进一步来说,有助于本轮税制改革的顺利推进与深入沿革。“营改增
17、”对服务业的发展有着不言而喻的作用,在我国税制改革中,先是在实体经济中开展“营改增”改革,目前虚拟经济正逐步纳入试点改革。在总的财税改革大方向下,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结合并适用增值税改革将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向。1.2 文献综述1.2.1 国外文献综述在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在实施增值税的改革过程中,都会结合本国国情,寻找符合本国发展的对策,并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增值税的改革,同时,这些政策都已经在很久之前业已结束,因此有关增值税的改革方面的文献,现阶段国外的研究还比较少,大多数文献也多侧重在研究增值税的理论知识以及对增值税开展后的实践经验总结方面。kranssand bird(1971)通过研究
18、指出,增值税作为流转税的一个重要税种,其在交易的简洁性方面很有优势,且适宜的范围很广泛,但是,由于增值税适宜条款及计算的复杂性,带来征管和缴税的不便,在经济效率上,优势并不明显。r.a.musgrvae(1973)认为,在世界各国,尤其是广大发展中的国家,有很多企业零售规模很小但是数量却很多的情况,在税制的执行过程中,零售税相对来说,管理上难度比较大,然而,增值税却可以在购入商品和劳务的时候,扣除该部分的进项税,同时,发票抵扣使得增值税有其独特的税制特点,使得它在世界范围内风靡,相比较一般零售税,增值税的优势更加明显。burgess.r和n.setni(1993)通过分析研究认为,增值税由于只
19、对增值部分征收税款,其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对企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这是由于增值税具有税收中性的特点,企业不会因为额外的生产而付出超额的税款,对于生产者和下游企业来说,其链条抵扣的效应,不会对企业的生产决策产生负面的影响。渥太华税收框架条件(1998)中对增值税政策方面的制定给与以下五条基本原则性建议:一是税收中性原则,税收应当寻求在不同的商务形式间、有着类似交易和条件的不同企业间、国内外企业间以及国际和国内贸易间保持中性和公平;二是效率原则,这体现在,一方面税收政策的制定需要使得纳税人的税收遵从成本降低,另一方面税务机关的征收成本也相应减少;三是确定和简便原则,税收规则应当清晰、简单易
20、懂,从而使纳税人可以预知交易所产生的税收结果;四是有效和公平原则,各国应在正确的时间征收正确数额的税款,应将避税和逃税的可能性降至最低,并对存在的风险有相应的控制措施;五是灵活性原则,指的是具体的税收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应当能针对不同的情况都有相关的规定,在一定的范围内,比较灵活,以确保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各项经济活动和行为均有法可依。oecd国际增值税/商品与服务税指引(2013)中指出,增值税的核心设计特点是阶段性征收,增值税是对产品各阶段“增值”部分的征税。从这方面来看,增值税与零售销售税(rst)即营业税不同,后者理论上只在销售的最后阶段对消费征税。增值税的中心特征是企业不必承担税负,
21、发票抵扣的机制能减轻企业在取得商品、服务或者无形资产过程中承担的增值税纳税义务,目前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在采用增值税制度的时候,相应都会搭配实行增值税的发票抵扣制度。通常而言,采用增值税制度的oecd成员国对于经济交易过程中的所有环节都要缴税,并允许除了最终消费环节以外的交易所征的税款进行抵扣,这种特征赋予了增值税在国内贸易中的基本经济特性,即税收中性。该指引旨在解决国际贸易中由于税务申报不一致所引起的税收的不确定性以及双重征收和非故意的税收征漏风险。1.2.2 国内文献综述(1)对征收增值税优势的研究。安体富(1995)认为:由于增值税其独特的税收中性特性,使得在商品的交易和流通过程中,企业不
22、会额外的多缴纳税款,避免承担额外的税收负担,对市场机制的效应无影响,同时,征收增值税有助于促进企业间平等竞争,有助于在不同企业间、国内外企业间以及国际和国内贸易间保持中性和公平。严才明在(2007)认为,目前非中性的流转税制度,会影响到经济的正常发展。由于两税并存中,存在重复性征税的问题,会导致经济发展的扭曲,不利于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给企业缴税和税务机关征税都带来大量的困扰,不符合税收效率的原则,对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营造也是一种制约,只有消除两种税种并存的局面,仅保留增值税才会避免该劣势。平新乔等人(2009)指出,营业税对价格的影响程度较增值税更大,这是根据其建立的相应效应模型测算得出的
23、结论,同时,也认为对于消费者来说,增值税相比较营业税来说,增值税的福利优势更高。根据计算结果,他们推算出:服务业企业,当前所缴纳的营业税如果折算成增值税的话,其税率高于18.12 % ,要多于我国目前增值税的标准税率,即17 %。杨兰慧(2009)通过分析2009年消费型增值税改革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变化及财务报表的变化,认为消费性增值税的改革,能够促进企业技术设备的更新换代,提高企业的长期资本营运效率,在长远方面,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竞争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契机,给企业更高水平的经营效益带来可能性。马昕(2011)认为,高新技术企业在增值税改革后,因为研发支出的变化,其在增值税改革后,降低
24、了企业的实际税负,从而提高了企业的利润,使企业盈利能力有了提升,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有助于我国经济结构的升级优化。(2)对征收营业税劣势的研究黄晓朝(2009)通过理论研究认为:现阶段第三产业由于征收的是营业税,其缴纳的营业税税款不能抵扣,税收负担较第二产业明显偏重,重复征税的劣势很突出,这对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服务业来说,是非常不利的。现行营业税由于实行的是5%至20%的差别税率,针对不同行业所适用的税率明显不同,这从根本上导致税负不公平。兰州商学院的张欣(2010)研究了营业税税负不公对于具体的第三产业的影响,通过借鉴新西兰的税改方案,对比分析了目前“营改增”在交通运输行业实施
25、的影响,对“营改增”的改革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分析了两税合并的迫切性,并对具体实施提出了政策性建议。甘启裕(2011)通过对交通运输企业的数据分析,认为:交通运输行业虽然征收的是3%的营业税税率,但是由于其不能抵扣购进的商品及劳务的进行税额,其实际的营业税税负为10.67%,若是征收增值税,将会明显降低企业的实际税负。贾康(2011)认为:目前营业税的税制结构对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调整有阻碍作用,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化发展非常不利。中国的市场经济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需要财税体制的进一步支持,但是,现行的税制中,营业税的劣势越来越突出,对市场经济行为造成扭曲效应。这是由于营业税的深层次原因造成的
26、,由于其在交易各个阶段均要全额缴税,很对企业更加倾向于那种“大而全”及“小而全”的模式,这对社会化专业分工有着极大的阻碍作用,不利于市场经济的深层次优化发展。(3)对“营改增”可行性的研究我国税收管理体制的改革研究课题组(2009)指出“营改增”对税收管理权限调整方面的可行性问题。如果营业税取消改为增值税,那么地税部门的管理职能将大大被削弱,甚至地税部门存在的必要性都存在疑问。但从保证地方税收征管权利的角度来讲,即使营业税取消,地税部门仍有存在的必要。但是国地税部门需要配合中央和地方的财税分权体制的完善进行组织分权改革。龚辉文(2010)对“营改增”后,怎样协调国税与地税的征管范围及征管比例进
27、行了分析,他主要运用的方法是:假设目前营业税所征收的九个科目,已经完全转换为增值税的征收对象,并纳入增值税的征收范围,对其中各个项目的税率及如何征收等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分析。赵丽萍(2010)分析了我国“营改增”试点的推进过程,指出先从金融保险业和交通运输业下手,更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也考虑了,现行增值税由于税率的局限性,建议对扩围后新纳入的征收增值税的行业采取差别的增值税税率,平衡其税负,在过渡期间可以给予适当的政策优惠,保证税改的平稳过渡。孙钢(2011)通过模拟分析“营改增”对不同行业的影响,认为:如果建筑业进行“营改增”试点的话,其税负可能增加,而房地产企业实行“营改增
28、”试点,则其税负下降的比例将会超过一半。对于交通运输业,由于购进的设备价值高,有些年份会导致无税可征的现象,但有些年份会大比率的缴税。对于大多数服务类企业而言,由于人力成本占的比重较大,无法抵扣的成本比重高,抵扣有限,会造成税负的增加。杜欢(2012)通过假设营业税转增值税,对上市公司行业流转税额、营业利润、净利润和财务指标的分析,得出结论:“营改增”对建筑业、房地产业和交通运输业而言,会降低其税负。建筑安装业在“营改增”改革后,其税负将大幅下降,净利润也明显提高,使得建筑安装类企业成为享受税改福利的最大收获者。与此同时,交通运输业和房地产企业在“营改增”后的净利润水平也有所提高,盈利能力和收
29、益率都有明显提升。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后认为,“营改增”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都是利大于弊的。罗春(2012)分析了“营改增”对交通运输行业的影响,通过对目前在上海已经开展“营改增”试点的东方航空公司的分析,认为:“营改增”对增值税抵扣链条进一步优化,以及避免重复性征税都有明显的作用,在试点地区已经取得很大的进展,是财税体制改革的又一重大突破。文章通过深入的数据调查分析,以模拟分析方法,将测算的数据与实际数据相比,发现东航的流转税税负下降幅度明显,明显提高了东航的净利润。“营改增”后,积极应对税务环境的变化,为试点地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契机。但是由于“营改增”的相关政策仍不够详细,在具体落实方面
30、仍然存在不小的问题,对于航空运输类企业来说,还需要“营改增”配套政策的落地。1.3 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1.3.1 研究框架 第一部分作为导论,通过介绍“营改增”执行的政策背景,结合相关文献综述和法律法规,来进一步阐明对房地产行业的“营改增”施行政策进行研究的必要性及重要性;第二部分主要对“营改增”中涉及的税种进行系统的分析,从理论层面对具体税种进行剖析,分析“营改增”的必要性及意义,同时也对目前“营改增”的执行情况和部署做了基本的介绍;第三部分从房地产行业与税收的相关性角度进行分析,从税种、税负和本次税制改革方面分析“营改增”对房地产企业的综合影响,并对其影响程度也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同时也分析
31、了“营改增”对房地产行业产业链的税负影响,着重分析上游下游企业在执行“营改增”后对房地产行业的税负影响和转嫁情况;第四部分主要是根据万科2013年报中公布的财务数据,测算 “营改增”后万科的税负及利润变动情况,通过分析对比,以具有很高代表性的企业分析为例,尝试总结“营改增”对整个房地产企业的共性方面的影响;第五部分,通过前文的综合分析,总结笔者的观点,提出“营改增”进程中房地产行业面对税务环境变化应采取措施的建议,同时对“营改增”在房地产行业的执行与推进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给予了一定的建议。1.3.2 研究方法在研究过程中,本文主要通过查询文献资料以及证券交易所上相关资料为前提,运用定性与定
32、量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与研究“营改增”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主要有:(1)文献研究法。为了更好的完成本次论文写作,笔者从数据库、图书馆、互联网等各种渠道,搜集了从“营改增”在上海的首次试点到目前铁路运输业、邮政业在全国开展试点这一期间的大量关于“营改增”的信息,具体内容包括具体法律法规、期刊以及硕士博士论文研究资料,系统的了解“营改增”方面已经取得的成就,针对其中有益的因素,积极的借鉴,比较科学合理的分析“营改增”对房地产行业的综合影响,为最终高质量完成本次论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对比分析法。笔者试通过空间范围与时间长度的不同,对比分析“营改增”对房地产行业的特定影响,重点是对“营改增”前后企
33、业的税负对比变动情况,以及其他与房地产存在共性的行业(如港口行业,执行“营改增”前均有大额资产无法抵扣)与房地产行业在同时执行营改增情况下的税负对比,通过对比分析,为房地产行业执行“营改增”提出相契合的对策,为“营改增”政策的稳步执行提供一定的保障。第2章 研究相关的理论2.1 “营改增”的内涵2.1.1 增值税的相关概念总的来说,增值税是指对我国境内单位和个人出售商品和提供应税劳务的增值额所征收的一种税,它可以抵扣前期为了商品销售或者为了提供该劳务而购进的其他商品或者服务而发生的增值税进项税税额。增值税是针对在实际的社会生产销售过程中,大多数货物或者服务并不是最终消费,而是要继续转移到下游企
34、业进行后续加工而设立的特定税种。如果在商品每个流转环节都全额征收的话,无疑会产生大量的重复性征税,同时,这也有悖于税收公平原则,会让加工环节的且处于链条末端的企业税负越来越重,这样也很不利于社会专业分工化,也是对“小而全”模式的一直变相鼓励。对于企业来说,商品的增值额是指企业作为社会商品生产者,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付出了大量的各种各样的成本,并在最终生产出商品,这些商品在对客户销售后,会在发生的成本基础上,有一个成本溢价,高于成本的部分,称为商品的增值额,增值税就是对该增值额征收的一种税。现阶段,我国的流转税税制中最大的税种就是增值税,在2009年后,我国取消了生产性增值税,开始对企业外购的固
35、定资产也可以一次性全额抵扣,实行的是消费性增值税。这是我国增值税不断优化发展的体现。作为流转税中第一大税种,增值税实行的是价外税的制度,它很好体现了税负的转嫁性,税收最终都由消费者承担,这同时也为增值税实行税款抵扣制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我国,目前企业增值税的计算方法都是国际上普遍采用的购进抵税法,它是先计算出当期销售所产生的销项税额,再计算当期生产购进的进项税额,这二者的差额,即为增值税的应纳税额。如果当期为了生产经营活动所购进的商品及服务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大于当期因商品销售和提供劳务所产生的增值税销项税额,其差额还可以顺延于下期继续抵扣。其计算公式为:当期增值税应纳税额=当期增值税的不含税
36、销售额*商品或者劳务适用的增值税适用税率-当期购进商品或劳务的增值税进项税额。2.1.2 营业税的相关概念简单来说,营业税是指在我国境内的单位和个人,对其提供营业税应税劳务、转让所拥有的不动产及无形资产,就其所取得的收入而征收的一种税。1984年工商税制全面改革时,将营业税从工商税中分离出来,使其成为一个独立的税种,至如今,它也是流转税税制下的仅次于增值税的税种。营业税具有征税范围广,税源普遍以及按行业设计税目税率等特点。按照现行的营业税相关法条,其共有九个税目 根据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政策的不断推行,截止2014年4月1日,交通运输业、邮政业及部分现代服务业已经开始在全国征收增值税,不再属于营业
37、税课税项目。:包括建筑业、服务业、销售不动产等九项应征收营业税的科目。本论文所沿用的主要涉及到上述所述的三类税目,除了建筑业适用3%的营业税税率外,其余两个适用的营业税税率均为5%。营业税是针对部分行业及特定行为而设置的一种税种,对其发生的销售收入征收营业税,并且其所发生的成本不可以抵扣。营业税税款的计算简单。房地产企业销售房地产和提供其他应税服务,其计算公式为:应交营业税=营业额*营业税税率。2.1.3 所得税相关概念界定企业所得税是国家凭借其特定身份,从法律上规定可参与企业因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获取的利润进行分配的一种税,它是对所得额征收的一种税,我国现行采取的为分期预缴企业所得税办法,
38、多退少补。若是当年发生亏损,实际上是可以不缴纳企业所得税的。而且该亏损可以递延至以后五个年度内,抵减以后年度的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我国企业所得税的特点主要是:计税较为复杂;征税以“量能负担”为原则;实行“按年计征、分期预缴”的征管办法等。企业所得税的基本税率为25%。对于非居民纳税人实际征税时适用10%的税率。企业所得税的征收依据是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而应纳税所得额,可以通过两种方法取得:第一是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通过调整税法与会计的差异,调减和调增部分科目,如应付职工薪酬、广告费等科目,间接得出应纳税所得额;第二是由企业本年所取得的收入总额,扣除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不征税收入(如财政给
39、予企业的拨款)、免税收入(如购买国债所取得的利息收入)、各项可以扣除的费用和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这二者的差额即为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企业所得税采用的原则是权责发生制原则,以业务发生的实质为确认应纳税所得额的前提。通过间接法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等于企业会计利润的总额加上或者减去缴纳企业所得税时予以调整的项目的金额。应纳企业所得税为应纳企业所得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税率,一般为25%,再扣除减免和可以抵免的税额。2.1.4 “营改增”前两税对比“营改增”实施前,营业税是针对部分行业及特定行为而设置的一种税种,对其发生的销售收入征收营业税,并且其所发生的成本不可以抵扣。
40、同时,营业税是根据不同的行为和行业,分别设置了有差别的税率,其税率主要为3%和5%,服务业大多数属于20%的营业税税率。然而增值税则是对我国境内的单位和个人,就其提供应缴纳增值税的服务和出售商品货物所取得的收入,对其已经实现的增值额予以征收增值税。同时,从国外进口货物和取得服务等,也需要缴纳增值税。试点前按照内销和进口或加工修理修配的经营方式,对其涉及的不同货物和劳务设计了基本税率17%,低税率13%。流转税制下这两个主要税种的区别在于:营业税因为其特性,它是一种价内税,存在着重复征收税款的问题,这也变相的增加了企业的实际税负。同时,由于企业支付的营业税税款也会计入利润表中营业税金及附加项目,
41、这会摊薄利润。而增值税由于其独特的抵扣链条制度,它是一种价外税,对销售货物和提供劳务也并不存在重复征收税款的问题。除了随同增值税一起征收的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外,缴纳增值税并不会影响企业的利润,它并不进入利润表中。当增值税的纳税义务人碰到的供应商为营业税纳税义务人时,其取得的成本则无法抵扣,增值税的抵扣链条也即断裂。因此,为了更好的促进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构,对产业结构进行升级改造,推动第三产业中主要的服务业发展,政府有必要,进行“营改增”的改革,这是我国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解决的问题。2.1.5 “营改增”的含义“营改增”的实质是在商品和劳务的流转过程中,对全行业的整个
42、流通全过程均征收一种增值税,实现全面的增值税抵扣制度,打破现有的两税并存,按照行业类别与销售货物、提供劳务而区分开的征税制度。现阶段,经济的发展需要“营改增”,同时“营改增”也倒逼税制体制的改革,在整个社会以及全行业都实行增值税税制的基础上,会减少重复性的征税,有益于社会化专业分工,避免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模式,会引导企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营改增”是政府扩大第三产业在gdp中比例,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就业率的可行之路,也有益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2.2 “营改增”的原因2.2.1 现行增值税和营业税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1994年,我国在财税领域又进项了一次深入改革,当时针
43、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刚起步的国情,综合的考虑到社会各阶层以及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尤其是政府财政收入不足等因素,故而区分了营业税与增值税的征收范围,确定增值税在三大产业中的征收范围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中除了建筑业以外的所有行业、第三产业中只对商品在批发零售环节和劳务中的加工及修理修配征收增值税,剩余的其他第三产业范围均为营业税所征收的范围。另一方面,为了有效的平衡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减小当时推进税制改革的阻力,政府将增值税的税收收入确定为中央与地方按比例分享,而营业税的税收收入则全归属于地方。这在当时对社会的稳定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也是有着很大积极作用的。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
44、济发展迅速,两税并存的局面所凸显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在现行的流转税制构成中,增值税和营业税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二者有各自的征收范围,但二者在征管时,也存在模糊的难以区分边界的事项。首先,两税并存破坏了增值税应有的抵扣链条制度,不利于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导致增值税税收中性的特点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其次,营业税的征收范围使得绝大多数的第三产业,分离与增值税抵扣链条,重复的征税,有碍于服务业的发展。最后,在国际范围内,增值税取代营业税,也是各国采取的惯例,符合税制发展的方向。2.2.2 经济结构的调整需要“营改增” 发展第三产业是我国目前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一项重大课题,其中发展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
45、更是重中之重。然而,这些服务行业的“营业税”的税务制度严重阻碍了其有效的发展。“营改增”完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发展理念,是“十二五”规划中对财税体制改革深化沿革的具体体现,征收增值税可以促进增值税抵扣链条的完善,避免重复性征收税款给企业带来的负担,利于我国税收体制的不断完善;也有助于第三产业的融合与发展,利于社会专业化分工;同时,这也对企业的发展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助于企业通过综合的税务管理来降低企业的实际的成本;对我国目前拉动gdp发展的三驾马车中,三者结构的调整有促进作用,从而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快速的向前发展。在目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试图有效地平衡国家的税收收入与企
46、业和个人的税收负担,需要通过合理的优化税制结构来达到这一要求。这样才能够在保证政府财政收入不会大幅变动的前提下,发挥政府这一有形的手对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提高第三产业在我国gdp中的比重,保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平稳的向前发展。而税收体制是政府发挥其功能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税收优惠等政策,可以引导调节市场资源的分配,鼓励企业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将资金等投入需要倡导的行业和中;对于限制类的行业,也可以通过税收政策,去调节市场对其的资源分配额度。现行税收体系内,在企业所得税法中,针对企业的研发费用支出等可加计扣除的优惠规定,就是一个很好的政策导向例子,它可以引导企业向高技术
47、方向发展,鼓励其进行科技研发,能够促进经济技术升级,有效的推动我国企业在新技术研发方面的发展。2.2.3 财税体制的改革需要“营改增”1994年我国进行过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当时是为了配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刚刚起步这一历史背景而制定的,并在当时形成了两税并存的流转税制度。在当时有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有效的保证了财政收入。当时保留了传统的营业税,主要是考虑服务业规模比较小,而税制改革难度非常大,非常复杂,为解决主要矛盾和主要问题而做出的选择。因此,1994年税制改革对流转税而言是过渡性的安排,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这一制度逐渐体现出诸多不足,有必要进一步深化改革。一是增加
48、税收风险。一方面销售货物和提供劳务日益融合,企业难以分开核算,两套税制增大了征收和纳税成本;另一方面各行业的融合发展,也带来国税与地税征管边界不够清晰,国地税、税企间争议增多,税收风险增加等问题。二是制约了服务业的发展。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国民经济各个行业不断分化融合,业态发生重大变化,行业边界愈加宽泛和模糊,增值税与营业税并存造成的税收累积效应和额外征纳成本,抑制了企业间分工协作的深化,无形中制约了服务业的发展,不利于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三是制约了财政体制改革。增值税和营业税并存客观上造成税制不统一,不利于增值税法的制定,也不利于税制结构的优化和财政体制的改革。目前针对
49、财税体制的深化改革,主要是集中于对流转税制度的改革,体现在逐步取消营业税,全行业的实行增值税制度,实现增值税为主体的流转税税收制度,符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现阶段,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几项基本原则是:第一要简化现有的税收制度;第二要放宽目前征收范围内的税基;第三适当降低税率;第四是加强税务局对税源的征管。现行所倡导和实行的是结构性减税,这也比全面性减税更科学,更符合目前我国的具体国情。一方面,它可以保证政府所需的财政收入不缺少;另一方面,通过调整税制结构,减轻企业和消费者的税收负担水平;最后,通过有增加有减少的税制结构调整,可以使得经济结构优化,有益于新时期政府改革的深化与推进。而“营改
50、增”正是政府在“十二五”期间对财税体制领域的重大改革,其结构性减税的措施是符合我国税制改革科学发展的理念。2.2.4 “营改增”可有效避免重复性征税在“十二五”期间,市场经济发展迅速,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向专业化方向发展,经济的业务形式也逐渐呈现多元化的状态,现代服务业虽缴纳营业税,却明显面临着行业间重复纳税的显性冲突。对1994年的税制改革其遗留的问题已经显现其弊端,这种两税并存的局面,一方面不利于企业缴纳税收,另一方面不利于税务机关征收税款,很多不合理因素也随着经济的发展日益突出。相较而言,分税制一方面阻碍了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范围内的竞争,对第三产业走出去不利,制约了服务业对第三方的外包
51、和我国劳务对外输出的进程,总体上不利于了我国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竞争,对我国企业长足的进步有限制作用;另一方面,这种制度也开始阻碍了市场经济体制更进一步的运行,对市场机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造成了一定的扭曲,对我国经济结构的升级改造非常不利。因此,“营改增”被提到议事日程势在必行,鉴于对我国各产业税务的实施经验,中央和地方的于现行征管体系将受到很大的挑战,其税收分配也将面临着很大的变动。2.2.5 “营改增”可有效减少部分行业存在的避税空间现行增值税的管理模式主要是金税工程下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开具与抵扣制度,在企业的购进与销售上,形成了一整套抵扣链条。然而,有些生产性的现代服务业,由于其是营
52、业税纳税人,生产的产品最终销售时未纳入增值税抵扣这一大链条中,这类企业不仅给税务机关征收税款带来不便,其存在的避税方面漏洞,更是给征管方面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增加了税收征管成本与纳税遵从成本,有时也会导致本应入库的部分税源的流失。举例来说,对于综合性的建筑安装类企业,其不仅提供安装服务,同时在安装的过程中还配套的销售一些辅助的建筑类型材料,该类建筑企业通过将建筑材料的销售收入,将其写入建筑安装类合同,由于该比例未达到混合销售中,应该征收增值税的比例,只能按照规定征收营业税,以缴纳3%的营业税,代替应缴纳17%的增值税,企业通过对合同中业务的拆分,达到了偷逃税款的目的,无形中给征管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53、,造成政府税源的流失。“营改增”试点后,拟将建筑业采用11%的增值税税率,代替建筑业目前执行的营业税3%的税率。虽然这一比率低于一般产品销售17%的增值税税率,但由于建筑类企业的避税空间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建筑类企业避税的动机和采取避税的措施会相应减少,对于税务机关征税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另外,交通运输业作为已经开始“营改增”试点的行业,在这之前,它是比较特殊的,原来交通运输企业按照营业额征收3%税率的营业税,而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在取得交通运输企业开局的普通发票后可按照票面金额的7%来计算增值税进项税额,销项与进项这二者之间存在4%乘以营业额的差额,该差额是政府鼓励交通运输业发展的举措,可以刺激
54、其他行业的消费者购买交通运输业提供的运输服务,这个税收缺陷也一直延续至今。“营改增”试点后,交通运输业率先被纳入试点范围,且征收的是11%的增值税税率,针对交通运输企业提供的运输服务,无论是提供服务或者其他企业购买该服务,都适用该税率,自此上述的4%的差额漏洞也就不存在了。2.3 “营改增”情况简述 2.3.1 “营改增”的基本原则 引用自财税2011110号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的通知(1)统筹设计、分步实施。需要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这三者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高经济发展速度,根据现实国情,科学合理的设计税制改革方案,在实践过程中,稳打稳扎的将本轮税制改革推进与深化。(2)规范税制、
55、合理负担。在确保现行税制体系正常运行的前提下,根据政府财政承受能力的不同,结合各个行业发展的自身特点,合理的确定税率等基本要素,保证本轮税制改革中,企业的总体税负处于不增加或者略有下降的趋势,同时需要做到基本消除重复征收税款的弊端。(3)全面协调、平稳过渡。在具体执行“营改增”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这两种税种的衔接问题,同时还需要协调好试点地区的纳税人与非试点地区纳税的关系,避免税收洼地效应,确保建立完善的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税收管理体系,保证“营改增”工作能够全面有序顺利的开展。2.3.2 “营改增”的总体部署本轮“营改增”的税制改革涉及面广,遇到的诸多情况也比较复杂,所以本次改革采取部分行业及营
56、业税应税服务先从上海等部分省市开始试点,再择机将改革扩大至全国的办法,同时,根据改革进程中现代服务业情况,结合中央和地方财政承受能力等相关因素,对试点地区的范围和时间以及税制要素等都做了全面的安排,同时考虑到部分企业税负不降反而上升的情况,也给予了过渡性政策。本轮“营改增”的税制改革总体上分为以下三个阶段来推进: 首先,选择部分行业在个别地区先进行“营改增”试点。国务院已就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在上海等9个省市展开了试点活动,且已经顺利完成。由于此阶段合理把握了改革进程,分批分期有序推进试点,改革试点运行较为稳健,总体效果好于预期。其次,选择部分行业在全国开展“营改增”的试点,2013年8
57、月,已经就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试点工作,并且还扩大了2012年在上海试点时的部分现代服务业范围,目前已顺利完成。2014年1月1日起,铁路运输与邮电通信这两个行业也纳入了“营改增”的试点范围。最后,要在全国范围内,对本轮税制的改革进一步深化贯彻,并结合改革过程中的实际,妥善推进。从2014年开始,根据统筹设计,分布实施的原则,先行选择与生产流通联系紧密、征管基础条件好的生产性服务业实施“营改增”试点,所有行业最终都会纳入到“营改增”的改革中,并且争取在2015年完成本轮财税体制改革,最终彻底的解决增值税的征收广度和深度不够的问题。2.3.3 “营改增”的税制设计 (1)税率。“营改增”前,增值税有两档税率,基本税率17%和低税率13%,由于试点行业的特殊性,在此基础上又添加了两档税率,分别是11%和6%。“营改增”后,租赁有形动产服务执行17%的增值税税率,目前仅确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执行11%的既定税率,其他部分现代服务业均适用的是6%的增值税税率。(2)计税方式。目前执行营业税的行业内,除了金融保险及生活性服务业适用增值税简易征收办法计算税款外,其他的行业原则上均按照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征收17%的增值税税率计税方法。(3)计税依据。增值税纳税人计算增值税的依据是销售商品以及提供应税劳务所收取的全部收入。(4)服务贸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影视教师劳务合同
- 货物出口合同模板
- 夫妻离婚财产分割合同协议
- 撰写员工培训需求分析报告
- 工业机器人技术与应用模拟试题含参考答案
- 食品理化检验习题库+答案
- 国际服装贸易购销合同
- 基础化学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 编织包包美术课件
- 居民天然气供用合同
- 《冠心病的中医防治》课件
- 数据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税务筹划探析案例:以科大讯飞为例13000字(论文)】
- 口中有异味中医巧辨治
- 药品包装材料和容器变更研究及案例分析汇编
- 中国地理概况(疆域、行政区、人口、民族)课件
- 2023气管插管意外拔管的不良事件分析及改进措施
- 空调维修保养服务方案(技术方案)
- 木闸门施工方案
- 玻璃体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 DBJ41T 074-2013 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