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_第1页
登革热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_第2页
登革热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_第3页
登革热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_第4页
登革热的预防与控制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登革热的预防与控制,福清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主要内容,概述 流行病学 监测与报告 预防控制,.,3,一、概述,.,4,1.1 疫情态势,全球登革热主要分布于热带与亚热带地区,约有100多个国家25亿人口受到登革热感染的威胁。尤其东南亚国家如泰国、菲律宾、印尼、缅甸、越南、印度等。 全球每年发生登革热感染者超过5千万人,其中有50万人为登革热出血热或登革休克综合征,造成2.5万人死亡。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本病主要在广东流行,多为小规模流行或散发。1999 年、2004 年和2007年因输入性病例导致福州和莆田发生暴发流行,其它省区近年来也常有输入性病例的发生。2014年广

2、东发生较大疫情 ,共报告3万多疫例。我省南平建瓯县、莆田市均暴发小范围疫情。,.,5,2015年疫情概况,1、世界传统疫区仍在流行如巴西、东南亚国家 2、台湾省截止9月15日有11006例 3、广东省截止9月21日有791例,以潮州市为主714例。 4、我省疫情情况:以输入性病例为主(43),但已有本地病例发生,鼓楼、台江已发生本地病例。 5、我市今年只有输入性病例均为境外输入,.,6,1.2 登革热,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由登革病毒主要经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登革病毒有4个血清型。流行特点为传播迅速,发病率高。临床以突然发热,全身肌肉、骨骼及关节酸痛,皮疹,淋巴结

3、肿大及白细胞、血小板减少为特征。 登革热是法定乙类传染病,已成为全球性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7,1.3 登革热传播机制,.,8,.,9,1.4 疫点、警戒区、疫区,疫点 以病家或工作场所为中心的半径200米之内区域为疫点,主要是依据伊蚊活动距离划定 警戒区 疫点以外半径400 米范围内区域为警戒区 疫区 农村一般以疫点周围自然村、屯,或以乡、镇划为疫区 城市一般以疫点周围若干街巷、居委会或街道划为疫区,.,10,1.5 输入性病例,(1)发病前15 天内到过有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有蚊虫叮咬史的病例; (2)急性期血清的阳性PCR 产物或分离到的病毒经序列测定,序列与到过的国家或地区的相

4、同序列高度同源的病例。患者血清特异性IgM 抗体阳性或抗原NS1阳性。,.,11,1.6暴发疫情,一个最长潜伏期(15 天)内,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地点(例如一个社区、居委会、学校、村庄等),发生3 例或以上登革热病例的。 暴发疫情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首发病例明确为输入性病例所引起的暴发疫情; 一种是首发病例明确为本地感染病例,或不能明确其感染来源的病例引起的暴发疫情。,.,12,二、流行病学,.,13,2.1 流行环节,(1)传染源 患者是登革热主要传染源。在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5天内为病毒血症期,传染性强;轻型患者不易被发现,数量大,具有更重要传染源作用。 隐性感染者:感染登革热病毒后,有部分不发

5、病,但可产生病毒血症,起到传染源作用。 带病毒动物:有实验证明,非人灵长类等动物能携带登革热病毒,有可能成为人类登革热的传染源。,.,14,2.1 流行环节,(2)传播途径 登革热在我国的主要传播媒介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伊蚊雌蚊吸血感染病毒后,观察不到任何病变,但病毒在蚊体内繁殖,至少可存活30天甚至终生,再经蚊叮咬传染给人。 埃及伊蚊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台湾、海南、广东、广西部分地区。白蚊伊蚊在我国分布较广,于长江以南省区有广泛分布,在辽宁南部、陕西东部等地区也有分布。,.,15,登革热传播媒介埃及伊蚊,.,16,登革热传播媒介白纹伊蚊,.,17,伊蚊:黑色有白色花斑。可多次吸血,吸血活动 1

6、.全天均可吸血活动,多数白天,少数夜间。 吸血高峰 2.1 日出前后(约6.00-7.00时)。 2.2 下午(约17.00-18.00时)。 下午高峰大于上午高峰。,.,18,(3)人群易感性及免疫性 人类对登革热不分种族、年龄、性别普遍易感,但感染后仅有部分人发病。 人初次感染登革病毒后对同型病毒有较巩固的免疫力,可持续数年,但对异型登革病毒免疫力只能维持很短时间。 由于登革热病毒有4种分型。现阶段没有预防登革热疫苗。,.,19,2.2 时间分布,周期性 一个地区发生流行后,随后35年有发生登革出血热的危险,可能与二次感染引起免疫增强反应有关 缺乏免疫力的地区可发生来历不明的暴发,地方性流

7、行区取决于流行强度的积累 季节性 主要流行季节与雨季、蚊媒密度相一致 我国病例多发生在311月份,79月达到高峰。福建广东为9-11月为流行高峰。,.,20,2.2 人群分布,年龄分布 在新疫区或输入性流行区,所有年龄均可发病,以青壮年为主 性别上无明显差别 职业分布 所有职业均可感染发病 暴发地区,医院可能成为集散地,.,21,2.3 影响因素,自然因素 登革热流行需要伊蚊达到一定的密度,当布雷指数20时可能发生流行,20时,提示存在登革热暴发高风险,建议辖区政府组织开展消除蚊媒孳生地和灭蚊工作。 4.首次发现埃及伊蚊时保存监测所获标本,立即将监测结果报告上级疾控机构,核实后提出处理意见。,

8、.,27,媒介监测 统计指标计算 布雷图指数(BI)=伊蚊幼虫或蛹阳性容器数/检查房屋数100 房屋指数(HI)=伊蚊幼虫或蛹阳性房屋数/检查房屋数100 容器指数(CI)=伊蚊幼虫或蛹阳性容器数/检查容器数100 千人指数=伊蚊幼虫或蛹阳性容器数/检查房屋内人数1000,.,28,媒介伊蚊孳生地类型,(一)主要孳生地: 饮水缸、储水池或缸、花瓶、花盆等有用的功能性积水容器,闲置的瓶、罐、缸等无用积水容器、竹筒、树洞、汽车轮胎、楼房反墚及雨水沟、地下室集水井等。,提示我们监测与控制时查看这类地方,.,29,储水容器积水:浇花、浇菜的水桶、水缸,垃圾桶等,.,30,观赏植物容器积水:各类闲置花盆

9、积水,景观水盆,荷花缸等,.,31,轮胎积水:各种废旧闲置轮胎或停车场、游乐场防撞轮胎内缘容易积水孳生蚊虫,.,32,常见的孳生地类型和种类模式图,.,33,应急控制,一、应急控制启动条件 二、爱国卫生运动及蚊虫的孳生地处理 三、登革热控制效果的评价,.,34,应急控制启动条件,1.有登革热病例出现,并且发生登革热病例的核心区布雷图指数5,警戒区10。 2.当布雷图指数大于20时,提示登革热暴发风险高。,.,35,蚊虫的孳生地处理,组织发动相关部门和群众,在专业人员技术指导下,清除各类蚊虫孳生地。 (一)孳生地主要类型和种类 (二)孳生地处理方法 (三)蚊幼虫控制效果的评估,.,36,成蚊杀灭

10、的一般原则:,核心区,警戒区,监控区,1.选择国家正式登记的卫生杀虫剂等快速杀灭成蚊,2.室外成蚊杀灭以超低容量喷雾为主要措施,配合对蚊虫栖息地(牲畜棚、绿化带等)的滞留喷洒。,3.室内成蚊杀灭以滞留喷洒为主要措施,重点场所在滞留喷洒的同时还需要进行超低容量喷雾。,4.处理应从警戒区到核心区, 由外到内按次序处理。,.,37,3.2 应急监测,时间:至9月30日 1.对于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史的病人 2.对于无流行病学史,但有典型临床症状的病人 3.对于无流行病学史,症状也不典型,但血常规显示白细胞计数、血小板有明显下降者 均可对其进行采样,送疾控中心检测,.,38,四、预防控制,.,39,4.2

11、 传染源管理,现患病人隔离治疗,一般病程超过5天 ,同时热退24小时以上可解除隔离 疫点、警戒区内入户搜索病人,建立医疗单位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做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就地治疗病人。 隔离室应有防蚊措施,并在隔离室周围200米范围内定期杀灭伊蚊成蚊和清除伊蚊孳生地。在病人较多的疫区,应就地设置临时隔离治疗点,减少传播机会。 对密切接触者要进行15天防蚊医学观察。对疫点、警戒内不明原因发热者做好病家访视,必要时进行隔离治疗或医学观察。 在流行季节对来自疫区的人员予以医学观察和检疫。须特别强调,对所有被隔离人员均应配备防蚊设备。,.,40,4.1 预防控制策略,原则:政府领导、部门协作、群众

12、参与 疫点与警戒区的确定与重点管理 以病例家庭或工作场所为中心,半径200m 范围内为疫点,入户搜索、建立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每3-5天调查一次蚊媒密度 疫点以外半径400 m 范围内区域为警戒区,建立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每15天调查一次蚊媒密度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翻盆倒罐”为主的灭蚊行动 开展专业培训与健康教育工作 建立督导检查与评估机制,.,41,4.3 切断传播途径,对疫点、疫区进行室内外的紧急杀灭成蚊,限期将疫区范围内纹幼布雷图指数降至5以下 要特别做好流行区内医院、学校、机关、建筑工地等范围内的灭蚊工作 消灭蚊虫孳生场所:翻盆、倒罐、填堵竹洞、树洞、消除一切形式的小积水。对孳生、繁衍的蚊幼虫的户内、外各种水缸、水盆、贮水池等倾倒、洗刷、换水、加盖等 药物灭蚊:采用灭虫剂杀灭成蚊,室内喷药前要关好窗,喷完药关门,经1小时后再打开门窗。室外环境对伊蚊栖息场所进行大面积喷洒 交通工具监督、灭蚊:在流行期内对进、出疫区的各类交通工具进行卫生监督,并予以预防性灭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