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章 外界因素对操纵的影响基本要求对船舶航行时受风、受流、受限水域、船间效应的可能影响进行正确、全面的评估。基本内容和知识点一、 风对操船的影响1 风动力与风动力转船力矩(118)1) 风动力计算公式2) 风动力系数的表达方式:列表法、曲线法、近似计算法3) 风动力系数与风舷角之间的关系4) 风动力作用中心与风舷角之间的关系5) 风动力角与风舷角之间的关系6) 风动力矩的表达方式7) 船舶受风面积的估算2 水动力与水动力转船力矩(1937)1) 水动力计算公式2) 水动力系数的表达方式:列表法、曲线法、近似计算法3) 水动力系数与漂角之间的关系4) 水动力作用中心与漂角之间的关系5) 水动力
2、角与漂角之间的关系6) 风动力矩的表达方式3 风致偏转和漂移的规律(3883)1) 风中偏转分析方法(1) 重心、风动力中心和水动力中心的确定(2) 合力矩方向的确定2) 船舶静止中受风偏转规律:正横前来风、正横后来风、偏转规律结论3) 船舶前进中受风偏转规律:正横前来风、正横后来风、偏转规律结论4) 船舶后退中受风偏转规律:正横前来风、正横后来风、偏转规律结论4 强风中操船的保向界限(8493)二、 流对操船的影响1 流对航速、冲程的影响(9497)2 流对旋回、舵效的影响(98109)三、 受限水域对操船的影响1 浅水对船速、船体下沉和纵倾变化、船舶操纵性的影响(110149)2 岸壁、航
3、道宽度、富裕水深对操船的影响(150187)岸吸岸推的概念、岸吸力与岸推力矩3 狭水道中船舶保向操纵(188193)四、 船间效应1 船间效应的产生的现象波荡、转头、吸引与排斥2 影响船间效应的因素船速、船间横向距离、同向与反向、船型大小。3 预防船吸、浪损的方法及其措施第三章单项选择题1. 船舶所受风力的大小A. 与风舷角有关,与相对风速无关;B. 与风舷角有关,与相对风速有关;C. 与风舷角无关,与相对风速无关;D. 与风舷角无关,与相对风速有关。2. 船舶所受风力的大小A. 与风舷角有关,与船体水上面积无关;B. 与风舷角无关,与船体水上面积无关;C. 与风舷角有关,与船体水上面积有关;
4、D. 与风舷角无关,与船体水上面积有关。3. 在风速一定的情况下,船舶所受风力的大小A. 与船舶水下船体形状和漂角有关;B. 与船舶水下船体形状和风舷角有关;C. 与船舶水上面积大小和漂角有关;D. 与船舶水上面积大小和风舷角有关。4. 计算船舶所受风力时,所用的风力系数a的值与风舷角的关系为:A. 当风舷角为0或180时,该值最小;B. 当风舷角为0或180时,该值最大;C. 当风舷角为90时,该值最小;D. 当风舷角为90时,该值最大。5. 计算船舶所受风力时,风舷角为何范围时,风力系数a极大值?A. 3040或80100;B. 3040或140160;C. 1020或140160;D.
5、1020或80100。6. 计算船舶所受风力时,风舷角为何范围时,风力系数a极小值?A. 0或180;B. 30或40;C. 80或90;D. 140或160。7. 船舶所受风力作用中心的位置主要取决于A. 船舶水下船体形状及面积分布情况和风舷角;B. 船舶水下船体形状及面积分布情况和漂角;C. 船舶上层建筑形状及面积分布情况和风舷角;D. 船舶上层建筑形状及面积分布情况和漂角。8. 船舶所受风力中心距船首的距离a和风力角与风舷角的关系为:A. 风力角随风舷角的增大而减小;a随风舷角的增大而减小;B. 风力角随风舷角的增大而增大;a随风舷角的增大而减小;C. 风力角随风舷角的增大而减小;a随风
6、舷角的增大而增大;D. 风力角随风舷角的增大而减小;a随风舷角的增大而增大。9. 船舶风力转船力矩系数与风舷角有关,一般情况下A. 当风舷角为0、90或180时,风力矩系数接近于零;B. 当风舷角为0、90或180时,风力矩系数达到最大值;C. 当风舷角为45或135附近时,风力矩系数接近于零;D. 当风舷角为15或165附近时,风力矩系数达到最大值。10. 船舶风力转船力矩系数与风舷角有关,一般情况下A. 当风舷角为0或180时,风力矩系数达到最大值;B. 当风舷角为65或175时,风力矩系数达到最大值;C. 当风舷角为45或135附近时,风力矩系数达到最大值;D. 当风舷角为15或165附
7、近时,风力矩系数达到最大值。11. 可根据船舶实际吃水估算船舶的正面受风面积a和侧面受风面积a,其A. 正面受风面积a与船长L的平方成正比;B. 正面受风面积a与船宽B的平方成正比;C. 正面受风面积a与船长L的平方成反比;D. 正面受风面积a与船宽B的平方成反比。12. 可根据船舶实际吃水估算船舶的正面受风面积a和侧面受风面积a,其A. 侧面受风面积a与船长L的平方成正比;B. 侧面受风面积a与船宽B的平方成正比;C. 侧面受风面积a与船长L的平方成反比;D. 侧面受风面积a与船宽B的平方成反比。13. 一般来说,船舶空载时所受34级风的影响约相当于A. 半载时受56级风的影响,满载时受78
8、级风的影响;B. 半载时受78级风的影响,满载时受56级风的影响;C. 半载时受23级风的影响,满载时受34级风的影响;D. 半载时受34级风的影响,满载时受23级风的影响。14. 风对船舶作用力的方向A. 与风向一致;B. 较风向更偏于船舶正横方向;C. 较风向更偏于船舶首尾方向;D. 取决于风级的大小。15. 风力角与风舷角比较,下列哪项正确?A. 船舶正横前来风,风力角与风舷角相等;B. 船舶正横前来风,风力角大于风舷角;C. 船舶正横后来风,风力角小于风舷角;D. 船舶正横后来风,风力角与风舷角相等;16. 船舶受风时,其风力作用中心随风舷角变化(0180)情况如下:A. 由前向后,线
9、性变化B. 由前向后,非线性变化C. 由后向前,线性变化D. 由后向前,非线性变化17. 同一条船舶空船或压载时,其风力中心位置比满载要;A. 明显后移B. 稍有后移C. 明显靠前D. 稍微靠前18. 风压力角随风舷角增大而增大。40140之间时,大体在A. 3040之间B. 6070之间C. 80100之间D. 140160之间19. 船舶水动力的大小A. 与漂角有关,与相对流速无关;B. 与漂角有关,与相对流速有关;C. 与漂角无关,与相对流速无关;D. 与漂角无关,与相对流速有关。20. 船舶水动力的大小A. 与漂角有关,与船体水下面积无关;B. 与漂角无关,与船体水下面积无关;C. 与
10、漂角有关,与船体水下面积有关;D. 与漂角无关,与船体水下面积有关。21. 在相对流速一定的深水情况下,船舶水动力的大小A. 与船舶水下船体形状和漂角有关;B. 与船舶水下船体形状和风舷角有关;C. 与船舶水上面积大小和漂角有关;D. 与船舶水上面积大小和风舷角有关。22. 船对水有相对运动时,在船型一定时,船舶水动力系数w的值取决于A. 船与水的相对运动速度和水下侧面积的大小;B. 船与水的相对运动速度和漂角的大小;C. 水下侧面积和水深与吃水之比Hd的大小;D. 漂角和水深与吃水之比Hd的大小。23. 船舶水动力系数w与漂角的关系为:A. 漂角越大,水动力系数w越大;B. 漂角越小,水动力
11、系数w越大;C. 漂角=0或180时,水动力系数w最小;D. 漂角=0或180时,水动力系数w最大。24. 水动力系数w与水深与吃水之比Hd的关系为:A. 相同漂角下,水深与吃水之比Hd越小,水动力系数w越小;B. 相同漂角下,水深与吃水之比Hd越小,水动力系数w越大;C. 不相同漂角下,水深与吃水之比Hd越小,水动力系数w越小;D. 不相同漂角下,水深与吃水之比Hd越小,水动力系数w越大。25. 船舶水动力系数Cw与漂角、水深的关系为:A. 水深越小水动力系数越小B. 漂角为零时水动力系数最大C. 水深越小水动力系数越大D. 漂角为零90时水动力系数最小26. 船舶水动力系数Cw与漂角的关系
12、为:A. 在090之间,漂角越大,水动力系数越大;B. 在090之间,漂角越大,水动力系数越小;C. 在90180之间,漂角越大,水动力系数越大;D. 漂角为零90时水动力系数最小27. 水动力系数Cw在漂角为多少时达最大值?A. 30左右B. 50左右C. 90左右D. 140左右28. 水动力系数Cw在漂角为最小值?A. 0或180B. 50或70C. 80或100D. 140或16029. 水深与吃水比Hd越小A. 相同漂角时的水动力系数Cw越小B. 相同漂角时的水动力系数Cw越大C. A与B两种情况均存在D. A与B两种情况均不存在30. 船舶水动力作用中心的位置主要取决于A. 船舶水
13、下船体形状及面积分布情况和风舷角;B. 船舶水下船体形状及面积分布情况和漂角;C. 船舶上层建筑形状及面积分布情况和风舷角;D. 船舶上层建筑形状及面积分布情况和漂角。31. 船舶水动力中心距船首的距离a和水动力角与漂角的关系为:A. 水动力角随风舷角的增大而减小;a随漂角的增大而减小;B. 水动力角随风舷角的增大而增大;a随漂角的增大而减小;C. 水动力角随风舷角的增大而减小;a随漂角的增大而增大;D. 水动力角随风舷角的增大而减小;a随漂角的增大而增大。32. 船舶水动力矩系数与漂角有关,一般情况下A. 当漂角为0、90或180时,水动力矩系数接近于零;B. 当漂角为0、90或180时,水
14、动力矩系数达到最大值;C. 当漂角为45或135附近时,水动力矩系数接近于零;D. 当漂角为15或165附近时,水动力矩系数达到最大值。33. 船舶水动力矩系数与漂角有关,一般情况下A. 当漂角为0或180时,水动力矩系数达到最大值;B. 当漂角为90附近时,水动力矩系数达到最大值;C. 当漂角为45或135附近时,水动力矩系数达到最大值;D. 当漂角为15或165附近时,水动力矩系数达到最大值。34. 相对水流对船舶作用力的方向A. 与相对水流一致;B. 较相对水流方向更偏于船舶正横方向;C. 较相对水流方向更偏于船舶首尾方向;D. 取决于相对水流流速的大小。35. 水动力角与漂角比较,下列
15、哪项正确?A. 船舶向正横前运动,水动力角与漂角相等;B. 船舶向正横前运动,水动力角大于漂角;C. 船舶向正横后运动,水动力角小于漂角;D. 船舶向正横后运动,水动力角与漂角相等;36. 船舶空载或压载的水动力中心至船首的距离比满载时A. 明显前移B. 明显后移C. 稍稍前移D. 稍稍后移37. 船舶后退时,水动力中心A. 在重心附近B. 在重心之前C. 在重心之后D. 在转心附近38. 前进中的船舶正横前来风,对船舶运动产生的作用包括:A. 船速提高,不产生横移速度B. 船速降低,不产生横移速度C. 船速提高,产生横移速度D. 船速降低,产生横移速度39. 前进中的船舶正横前来风,对船舶运
16、动产生的作用包括:A. 船速提高,不产生偏转运动B. 船速降低,不产生偏转运动C. 船速提高,产生偏转运动D. 船速降低,产生偏转运动40. 船舶前进中,正横前来风,A. 风力中心在重心之前,水动力中心在重心之后;B. 风力中心在重心之前,水动力中心在重心之前;C. 风力中心在重心之后,水动力中心在重心之后;D. 风力中心在重心之后,水动力中心在重心之前。41. 船舶前进中,正横后来风,A. 风力中心在重心之前,水动力中心在重心之后;B. 风力中心在重心之前,水动力中心在重心之前;C. 风力中心在重心之后,水动力中心在重心之后;D. 风力中心在重心之后,水动力中心在重心之前。42. 船舶后退中
17、,正横前来风,A. 风力中心在重心之前,水动力中心在重心之后;B. 风力中心在重心之前,水动力中心在重心之前;C. 风力中心在重心之后,水动力中心在重心之后;D. 风力中心在重心之后,水动力中心在重心之前。43. 船舶后退中,正横后来风,A. 风力中心在重心之前,水动力中心在重心之后;B. 风力中心在重心之前,水动力中心在重心之前;C. 风力中心在重心之后,水动力中心在重心之后;D. 风力中心在重心之后,水动力中心在重心之前。44. 定性说明船舶在风中偏转规律时,船舶偏转方向与风力中心和船舶重心相对位置A. 无关,与船舶重心和水动力中心相对位置无关;B. 无关,与船舶重心和水动力中心相对位置有
18、关;C. 有关,与船舶重心和水动力中心相对位置有关;D. 有关,与船舶重心和水动力中心相对位置无关。45. 定性说明船舶在风中偏转规律时,船舶偏转方向与风力中心、船舶重心和水动力中心相对位置无关,与船舶进退动态无关;与风力中心、船舶重心和水动力中心相对位置有关,与船舶进退动态有关;与风力中心、船舶重心和水动力中心相对位置无关,与船舶进退动态有关;与风力中心、船舶重心和水动力中心相对位置有关,与船舶进退动态无关。46. 船舶在风中的偏转规律与下列那些因素有关?A. 水动力中心、风压力中心和船舶重心B. 舵力中心、风压力中心和船舶重心C. 水动力中心、推力中心和船舶重心D. 水动力中心、风压力中心
19、和推力中心47. 船在风中航行,决定船舶偏转方向的是:A. 风力矩和舵力矩B. 风力矩和拖力矩C. 风力矩和水动力矩D. 水动力矩和舵力矩48. 静止中的船舶,正横前来风,该船偏转的情况是A. 船首向下风偏转,直至船舶处于横风状态B. 船首向上风偏转,直至船舶处于顶风状态C. 船首向下风偏转,直至船舶处于顺风状态D. 船首向上风偏转,直至船舶处于横风状态49. 静止中的船舶,右正横前来风,该船偏转的情况是A. 船首向右偏转,直至船舶处于右正横受风状态B. 船首向左偏转,直至船舶处于左正横受风状态C. 船首向右偏转,直至船舶处于左正横受风状态D. 船首向左偏转,直至船舶处于右正横受风状态50.
20、静止中的船舶,左正横前来风,该船偏转的情况是A. 船首向右偏转,直至船舶处于右正横受风状态B. 船首向左偏转,直至船舶处于左正横受风状态C. 船首向右偏转,直至船舶处于左正横受风状态D. 船首向左偏转,直至船舶处于右正横受风状态51. 静止中的船舶,正横后来风,该船偏转的情况是A. 船首向下风偏转,直至船舶处于横风状态B. 船首向上风偏转,直至船舶处于顶风状态C. 船首向下风偏转,直至船舶处于顺风状态D. 船首向上风偏转,直至船舶处于横风状态52. 静止中的船舶,右正横后来风,该船偏转的情况是A. 船首向右偏转,直至船舶处于右正横受风状态B. 船首向左偏转,直至船舶处于左正横受风状态C. 船首
21、向右偏转,直至船舶处于左正横受风状态D. 船首向左偏转,直至船舶处于右正横受风状态53. 静止中的船舶,左正横后来风,该船偏转的情况是A. 船首向右偏转,直至船舶处于右正横受风状态B. 船首向左偏转,直至船舶处于左正横受风状态C. 船首向右偏转,直至船舶处于左正横受风状态D. 船首向左偏转,直至船舶处于右正横受风状态54. 一般货船,尾吃水较深,船首受风面积较大,当其在静止中右正横前受风时,通常最终将保持_来风的位置上。A. 右正横B. 左正横C. 右正横略前D. 右正横略后55. 船舶静止中受风时船舶的偏转规律是:A. 正横前来风时船首向上风偏转最终转向正横受风;B. 正横前来风时船首向上风
22、偏转最终转向船首受风;C. 正横前来风时船首向下风偏转最终转向船尾受风;D. 正横前来风时船首向下风偏转最终转向正横受风。56. 船舶前进中正横前来风船舶的偏转规律是:A. 满载、船尾受风面积大时,船首向上风偏转B. 满载、船尾受风面积大时,船尾向上风偏转C. 空载、船首受风面积大时,船首向上风偏转D. 空载、船首受风面积大时,船尾向下风偏转57. 船舶前进中正横前来风船舶的偏转规律是:A. 满载、船尾受风面积大时,船尾向上风偏转B. 满载、船尾受风面积大时,船首向下风偏转C. 空载、船首受风面积大时,船首向下风偏转D. 空载、船首受风面积大时,船尾向下风偏转58. 船舶满载、船尾受风面积大时
23、,高速前进中右正横前来风的偏转规律是:A. 船首向右偏转,操右舵纠正;B. 船首向右偏转,操左舵纠正;C. 船首向左偏转,操右舵纠正;D. 船首向左偏转,操左舵纠正。59. 船舶空载、船首受风面积大时,低速前进中右正横前来风的偏转规律是:A. 船首向右偏转,操右舵纠正;B. 船首向右偏转,操左舵纠正;C. 船首向左偏转,操右舵纠正;D. 船首向左偏转,操左舵纠正。60. 船舶满载、船尾受风面积大时,高速前进中左正横前来风的偏转规律是:A. 船首向右偏转,操右舵纠正;B. 船首向右偏转,操左舵纠正;C. 船首向左偏转,操右舵纠正;D. 船首向左偏转,操左舵纠正。61. 船舶空载、船首受风面积大时
24、,低速前进中左正横前来风的偏转规律是:A. 船首向右偏转,操右舵纠正;B. 船首向右偏转,操左舵纠正;C. 船首向左偏转,操右舵纠正;D. 船首向左偏转,操左舵纠正。62. 船舶前进中受正横后来风的偏转规律是:A. 左舷来风,船首右偏;右舷来风,船首右偏;B. 左舷来风,船首左偏;右舷来风,船首左偏。C. 左舷来风,船首右偏;右舷来风,船首左偏。D. 左舷来风,船首左偏;右舷来风,船首右偏。63. 船舶前进中受正横以前来风,出现船首下风偏转的主要条件是:A. 空载、航速较低;B. 空载、航速较高;C. 满载、航速较低;D. 满载、航速较高。64. 船舶前进中受正横以前来风,出现船首上风偏转的主
25、要条件是:A. 空载、航速较低;B. 空载、航速较高;C. 满载、航速较低;D. 满载、航速较高。65. 船舶前进中受正横以前来风,出现船首上风偏转的条件包括:A. 尾倾、船尾受风面积大;B. 尾倾、船首受风面积大;C. 首倾、船首受风面积大;D. 首倾、船尾受风面积大。66. 船舶前进中受正横以前来风,出现船首下风偏转的条件包括:A. 尾倾、船尾受风面积大;B. 尾倾、船首受风面积大;C. 首倾、船首受风面积大;D. 首倾、船尾受风面积大。67. 船舶常速前进中受风时,A. 风来自正横前易于保向;B. 风来自正横后易于保向;C. 风来自正横易于保向;D. 上层建筑面积越大越易于保向。68.
26、船舶在海上全速航行中,遇强横风时为保向通常A. 应压上风舵;B. 应压下风舵;C. 应操正舵;D. 不必操舵。69. 船舶倒车并有较高退速时,受风时的偏转趋势及舵的控制情况为A. 最终转向尾迎风,服从舵的控制;B. 最终转向首顶风,服从舵的控制;C. 最终转向首顶风,不服从舵的控制;D. 最终转向尾迎风,不服从舵的控制。70. 右旋式单车船后退中倒车,尾迎风明显的情况是:A. 右舷正横后来风B. 左舷正横后来风C. 右舷正横来风D. 左舷正横来风71. 船舶在静止中受横风,其漂移速度与风速和船舶侧面受风面积的关系为:A. 与风速成正比、与侧面受风面积的平方根成反比B. 与风速成正比、与侧面受风
27、面积的平方根成正比C. 与风速成反比、与侧面受风面积的平方根成正比D. 与风速成反比、与侧面受风面积的平方根成反比72. 在深水中,静止中的船舶,正横附近受横风时,空载状态,水上侧面积与船长吃水之比aLd1.5时(a为相对风速),A. 其匀速下风漂移速度Vy3%a;B. 其匀速下风漂移速度Vy5%a;C. 其匀速下风漂移速度Vy7%a;D. 其匀速下风漂移速度Vy9%a。73. 在深水中,静止中的船舶,正横附近受横风时,满载状态,水上侧面积与船长吃水之比aLd1.0时(a为相对风速),A. 其匀速下风漂移速度Vy4%a;B. 其匀速下风漂移速度Vy6%a;C. 其匀速下风漂移速度Vy8%a;D
28、. 其匀速下风漂移速度Vy10%a;74. 船长L=150m,吃水d=8m,侧面受风面积a=1000m2的船舶在深水中,静止中受正横附近风速a=30kn的风的作用下,其匀速下风漂移速度Vy_kn?A. 0.1B. 1.1C. 1.5D. 1.975. 船长L=150m,吃水d=8m,侧面受风面积a=1000m2的船舶在深水中,静止中受正横附近风速a=40kn的风的作用下,其匀速下风漂移速度Vy_kn?A. 0.1B. 1.1C. 1.5D. 1.976. 船长L=150m,吃水d=6m,侧面受风面积a=1200m2的船舶在深水中,静止中受正横附近风速a=30kn的风的作用下,其匀速下风漂移速度
29、Vy_kn?A. 1.4B. 1.8C. 2.2D. 2.677. 船长L=150m,吃水d=6m,侧面受风面积a=1200m2的船舶在深水中,静止中受正横附近风速a=40kn的风的作用下,其匀速下风漂移速度Vy_kn?A. 1.3B. 1.6C. 1.9D. 2.278. 以船速Vx航于深水的船舶受横风的作用,其横向漂移速度y与Vx和相对风速a的关系为:A. 船速Vx越高、相对风速a越大,横向漂移速度y越大;B. 船速Vx越高、相对风速a越小,横向漂移速度y越大;C. 船速Vx越低、相对风速a越大,横向漂移速度y越大;D. 船速Vx越低、相对风速a越小,横向漂移速度y越大。79. 高速运动的
30、船舶,不论进、退均呈现运动方向端的找风特性,这是由于A. 船舶所受水动力中心距重心远,水动力矩大于风力矩;B. 船舶所受水动力中心距重心近,水动力矩大于风力矩;C. 船舶所受水动力中心距重心远,水动力矩小于风力矩;D. 船舶所受水动力中心距重心近,水动力矩小于风力矩。80. 停船后的船舶受风时,最终将转向A. 船首顶风;B. 船尾迎风;C. 正横附近对风;D. 右舷30附近对风。81. 高速前进中的船舶风向来自正横后,其偏转趋势及保向性为A. 船尾转向下风,使船首转向上风,容易保向;B. 船尾转向上风,使船尾转向下风,容易保向;C. 船尾转向下风,使船首转向上风,不易保向;D. 船尾转向上风,
31、使船尾转向下风,不易保向。82. 全速航进的船舶斜顶风较斜顺风易于保向的原因是A. 风力矩与水动力矩方向相反,用小舵角产生的舵力矩即可克服偏转;B. 风力矩与水动力矩方向相同,用小舵角产生的舵力矩即可克服偏转;C. 风力矩与水动力矩方向相反,用大舵角产生的舵力矩即可克服偏转;D. 风力矩与水动力矩方向相同,用大舵角产生的舵力矩即可克服偏转。83. 航行中的船舶,正横后右舷受风,保向的合力矩为(Na为风力矩,Nw为水动力矩,N为舵力矩)A. NaNwNB. NaNwNC. NaNwND. NaNwN84. 船舶在航行中受强风的作用,在风舷角一定时,A. 舵角越大,保向界限越小;B. 舵角越大,保
32、向界限越大;C. 保向界限与舵角的大小无关D. A、C正确。85. 船舶在风中航行,有关保向的叙述,下列何者正确?A. 正横附近来风比正横前来风易于保向,正横前来风比正横后来风易于保向;B. 正横附近来风比正横前来风易于保向,正横后来风比正横前来风易于保向;C. 正横前来风比正横附近来风易于保向,正横前来风比正横后来风易于保向;D. 正横前来风比正横附近来风易于保向,正横后来风比正横前来风易于保向。86. 船舶在风中航行,有关保向的叙述,下列何者正确?A. 风速与船速之比越大越易于保向B. 正横后来风比正横前来风易于保向C. 正横附近来风比正横前来风易于保向D. A、B、C均不正确87. 船舶
33、在风中航行,有关保向的叙述,下列何者正确?A. 风速与船速之比越大越不易于保向B. 正横后来风比正横前来风易于保向C. 正横附近来风比正横前来风易于保向D. A、B、C均不正确88. 船舶在风中航行,有关保向的叙述,下列何者正确?A. 风速与船速之比越大越易于保向B. 正横前来风比正横后来风易于保向C. 正横附近来风比正横前来风易于保向D. A、B、C均不正确89. 船舶在风中航行,有关保向的叙述,下列何者正确?A. 风速与船速之比越大越易于保向B. 正横后来风比正横前来风易于保向C. 正横前来风比正横附近来风易于保向D. A、B、C均不正确90. 强风中船舶的保向界限,一般来说:A. 随风速
34、的降低而增大B. 随船速的提高而增大C. 随舵角的增大而增大D. A、B、C均正确91. 强风中船舶的保向界限,一般来说:A. 随风速的降低而增大B. 随船速的提高而减小C. 随舵角的增大而减小D. A、B、C均不正确92. 强风中船舶的保向界限,一般来说:A. 随风速的降低而减小B. 随船速的提高而增大C. 随舵角的增大而减小D. A、B、C均不正确93. 强风中船舶的保向界限,一般来说:A. 随风速的降低而减小B. 随船速的提高而减小C. 随舵角的增大而增大D. A、B、C均不正确94. 在船舶与水的相对运动速度不变的情况下,流对航速的影响是:A. 顺流航速比顶流航速大一倍流速B. 顺流航
35、速比顶流航速大二倍流速C. 顶流航速比顺流航速大一倍流速D. 顶流航速比顺流航速大二倍流速95. 在船舶与水的相对运动速度不变的情况下,流对航速的影响是:A. 顺流航速比顶流航速小一倍流速B. 顺流航速比顶流航速小二倍流速C. 顶流航速比顺流航速小一倍流速D. 顶流航速比顺流航速小二倍流速96. 在船舶与水的相对运动速度(船速)不变的情况下,流对航速的影响是:A. 顺流时,航速等于船速与流速之差;顶流时,航速等于船速与流速之差;B. 顺流时,航速等于船速与流速之和;顶流时,航速等于船速与流速之差;C. 顺流时,航速等于船速与流速之差;顶流时,航速等于船速与流速之和;D. 顺流时,航速等于船速与
36、流速之和;顶流时,航速等于船速与流速之和。97. 在船舶与水的相对运动速度(船速)不变的情况下,流对航速的影响是:A. 船速与流速的几何和等于航速B. 航速与流速的几何和等于船速C. 航速与船速的几何和等于流速D. A、B、C均正确98. 船舶在有水流的水域航行,在相对水的运动速度不变时,舵角相同的条件下,则:A. 顺流舵效比顶流舵效差B. 顺流舵力比顶流舵力小C. A、B均正确D. A、B均不正确99. 船舶在有水流的水域航行,在相对水的运动速度不变时,舵角相同的条件下,A. 顶流舵力小,顺流舵力大B. 顶流舵力大,顺流舵力小C. 顺流舵效好,顶流舵效差D. 顺流舵效差,顶流舵效好100.
37、船舶在有水流的水域航行,在相对水的运动速度不变时,舵角相同的条件下,A. 顺流时的舵力大于顶流时的舵力B. 顺流时的舵力小于顶流时的舵力C. 顺流时的舵力等于顶流时的舵力D. 顺流时的舵效好于顶流时的舵效101. 在流速和静水船速不变时,相同舵角下的舵力和舵效的情况如下:A. 顶流时,舵力比顺流时大,舵效好;B. 顶流时,舵力比顺流时大,舵效差;C. 顶流时,舵力与顺流时相同,舵效好;D. 顶流时,舵力与顺流时相同,舵效差。102. 船速、流速相同,在舵角相同时,下述说法何者正确?A. 顶流较顺流舵效好,舵力大;B. 顶流较顺流舵效好,舵力相同;C. 顶流较顺流舵效差,舵力大;D. 顶流较顺流
38、舵效差,舵力相同。103. 相同流速的水流和相同舵角对舵力、舵力转船力矩的影响是:A. 顶流舵力大、舵力转船力矩也大B. 顺流舵力大、舵力转船力矩也大C. 顶流和顺流舵力、舵力转船力矩一样大D. 顶流和顺流舵力、舵力转船力矩不一样大104. 船舶在均匀水流中顺流掉头的漂移距离为A. 流速掉头时间80;B. 流速掉头时间60;C. 流速掉头时间40;D. 流速掉头时间20。105. DW0.5万吨级船舶在流速Vc=3.0kn水域掉头,掉头时间t=3.0分钟,其漂移距Dd约为A. 122m;B. 178m;C. 278m;D. 222m。106. DW万吨级船舶在流速Vc=2.0kn水域掉头,掉头
39、时间t=3.5分钟,其漂移距Dd约A. 216m;B. 173m;C. 153m;D. 123m。107. DW5万吨级船舶在流速Vc=2.0kn水域掉头,掉头时间t=4.5分钟,其漂移距Dd约A. 222m;B. 278m;C. 322m;D. 378m。108. DW10万吨级船舶在流速Vc=2.0kn水域掉头,掉头时间t=5.5分钟,其漂移距Dd约A. 172m;B. 239m;C. 272m;D. 339m。109. 风流对船舶运动的影响不一致时,A. 不考虑本船载况,主要考虑流的影响;B. 不考虑本船载况,主要考虑风的影响;C. 考虑本船载况,考虑风、流影响较大者;D. 考虑本船载况
40、,按无风、流情况处理。110. 船舶由深水进入浅水水域航行时,其周围水压变化及沿船长的分布情况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密切关系:A. 纵倾B. 船型C. 吃水D. 横倾111. 关于船舶的附加质量的大小,下述正确的是A. 横向附加质量约为船舶质量的0.07倍;纵向附加质量约为船舶质量的0.75倍B. 横向附加质量约为船舶质量的0.75倍;纵向附加质量约为船舶质量的0.07倍C. 横向附加质量约为船舶质量的1.07倍;纵向附加质量约为船舶质量的1.75倍D. 横向附加质量约为船舶质量的1.75倍;纵向附加质量约为船舶质量的1.07倍112. 关于船舶的附加质量的大小,下述正确的是A. 随着水深的变浅,横
41、向附加质量增大,纵向附加质量减小B. 随着水深的变浅,横向附加质量减小,纵向附加质量减小C. 随着水深的变浅,横向附加质量增大,纵向附加质量增大D. 随着水深的变浅,横向附加质量减小,纵向附加质量增大113. 关于船舶的附加质量和附加惯性矩的大小,下述正确的是A. 随着水深的变浅,附加质量增大,附加惯性矩减小B. 随着水深的变浅,附加质量减小,附加惯性矩减小C. 随着水深的变浅,附加质量减小,附加惯性矩增大D. 随着水深的变浅,附加质量增大,附加惯性矩增大114. 船舶由深水进入浅水区,发生的现象下述哪项正确?A. 船体水动力减小,船体振动加剧B. 船体水动力增大,船体振动减轻C. 船体水动力
42、增大,船体振动加剧D. 船体水动力减小,船体振动减轻115. 船舶在浅水区航行时,通常会出现_A. 船速上升、船体下沉和纵倾、舵效变差等现象。B. 船速下降、船体下沉和纵倾、舵效变差等现象。C. 船速下降、船体下沉和纵倾、舵效变好等现象。D. 船速上升、船体下沉和纵倾、舵效变好等现象。116. 船舶由深水进入浅水区,发生的现象下述哪项正确?A. 船体下沉减轻,船舶纵倾增大B. 船体下沉加剧,船舶纵倾增大C. 船体下沉减轻,船舶纵倾减小D. 船体下沉加剧,船舶纵倾减小117. 船舶由深水进入浅水区,发生的现象下述哪项正确?A. 舵力减小、航向稳定性提高;B. 舵力减小、航向稳定性下降;C. 舵力
43、增大、航向稳定性提高;D. 舵力增大、航向稳定性下降。118. 船舶由深水进入浅水区,发生的现象下述哪项正确?A. 船速下降、航向稳定性提高;B. 船速下降、航向稳定性下降;C. 船速提高、航向稳定性提高;D. 船速提高、航向稳定性下降。119. 船舶由深水进入浅水区,发生的现象下述哪项正确?A. 船速下降、冲程增大B. 船速下降、冲程减小C. 船速提高、冲程增大D. 船速提高、冲程减小120. 船舶由深水进入浅水区,发生的现象下述哪项正确?A. 舵效降低、航向稳定性提高;B. 舵效提高、航向稳定性下降;C. 舵效降低、航向稳定性提高;D. 舵效提高、航向稳定性下降。121. 船舶由深水进入浅
44、水区,发生的现象下述哪项正确?A. 舵效降低、旋回性提高;B. 舵效提高、旋回性下降;C. 舵效提高、旋回性提高;D. 舵效降低、旋回性下降。122. 船舶由深水进入浅水区,发生的现象下述哪项正确?A. 旋回性提高;航向稳定性提高B. 旋回性下降;航向稳定性下降C. 旋回性提高;航向稳定性下降D. 旋回性下降。航向稳定性提高123. 船舶从深水进入浅水时,下述说法正确的是:A. 航向稳定性提高B. 舵力增大C. 旋回性变好D. 冲程变大124. 船舶从浅水进入深水时,下述哪一项正确?A. 舵力降低B. 旋回性变差C. 航向稳定性提高D. 冲程增大125. 船舶由深水进入浅水其首尾兴波的变化情况
45、为:A. 首波增大,尾波减小B. 首波减小,尾波减小C. 首波减小,尾波增大D. 首波增大,尾波增大126. 当船舶由深水进入浅水水域时,船舶首尾兴波变化方向为:A. 首波向正横方向变化,尾波向首尾方向变化;B. 首波向正横方向变化,尾波向正横方向变化;C. 首波向首尾方向变化,尾波向首尾方向变化;D. 首波向首尾方向变化,尾波向正横方向变化。127. 一船在航速、载况和舵角相同情况下,浅水中较深水中A. 船舶转向惯性角变大,航向稳定性变好;B. 船舶转向惯性角变小,航向稳定性变好;C. 船舶转向惯性角变小,航向稳定性变差;D. 船舶转向惯性角变大,航向稳定性变差。128. 一船在航速、载况和
46、舵角相同情况下,浅水中较深水中A. 追随性变差,航向稳定性变好;B. 追随性变差,航向稳定性变差;C. 追随性变好,航向稳定性变好;D. 追随性变好,航向稳定性变差。129. 船舶由深水进入浅水,引起船速下降的原因包括:A. 船体下沉加剧、兴波增强B. 船体下沉加剧、兴波减弱C. 船体下沉减弱、兴波增强D. 船体下沉减弱、兴波减弱130. 船舶由深水进入浅水,引起船速下降的原因包括:A. 推进器附近伴流、涡流的增大使推进器效率提高B. 推进器附近伴流、涡流的减小使推进器效率提高C. 推进器附近伴流、涡流的增大使推进器效率下降D. 推进器附近伴流、涡流的减小使推进器效率下降131. 船舶由深水进
47、入浅水中,其操纵性指数K、T值的变化情况为:A. K变小,T变大B. K变小,T变小C. K变大,T变小D. K变大,T变大132. 船舶由浅水进入深水中,其操纵性指数K、T值的变化情况为:A. K变小,T变大B. K变小,T变小C. K变大,T变小D. K变大,T变大133. 根据船模试验,水深吃水_时,船体阻力受浅水的影响应引起重视。A. 710B. 68C. 45D. 23134. 船舶旋回初径随水深变浅而A. 渐渐变大,且当Hd2之后,将急剧变大;B. 渐渐变大,且当Hd7之后,将急剧变大;C. 渐渐变小,且当Hd2之后,将急剧变小;D. 渐渐变小,且当Hd7之后,将急剧变小。135.
48、 船舶在浅水中旋回时,与深水中的旋回要素比较,A. 漂角增大,旋回初径增大B. 漂角增大,旋回初径减小C. 漂角减小,旋回初径增大D. 漂角减小,旋回初径减小136. 船舶在浅水中旋回时,与深水中的旋回要素比较,A. 进距增大,进距减小B. 进距增大,横距增大C. 进距减小,进距增大D. 进距减小,进距减小137. 船舶在浅水中航行时,其附加质量和附加惯矩与水深吃水比Hd有关,较深水中的值有所A. 增加,当Hd2时,增加趋势比较明显;B. 增加,当Hd4时,增加趋势比较明显;C. 减小,当Hd2时,减小趋势比较明显;D. 减小,当Hd4时,减小趋势比较明显;138. 船舶在浅水中航行时,其附加
49、质量和附加惯矩与水深吃水比Hd有关,较深水中的值有所A. 增加,当Hd2.5时,则成倍增加;B. 增加,当Hd1.5时,则成倍增加;C. 减小,当Hd2.5时,则成倍减小;D. 减小,当Hd1.5时,则成倍减小。139. 静止中为平吃水的一般货船或油轮,航行中多为A. 尾倾,平均吃水增大;B. 首倾,平均吃水增大;C. 首倾,平均吃水减小;D. 尾倾,平均吃水减小。140. 在一般商船的船速范围内,静止中为平吃水的船舶航行中大多出现A. 船体下沉和首倾现象;B. 船体下沉和尾倾现象;C. 船体上浮和首倾现象;D. 船体上浮和尾倾现象。141. 一般商船在深水中航行中,其船体沉浮和纵倾的情况为A
50、. 低速时,船体下沉且尾倾;B. 高速时,船体上浮且首倾;C. 低速时,船体上浮且首倾;D. 高速时,船体下沉且尾倾。142. 高速船在深水中航行中,在低速时,其船体沉浮和纵倾的情况为A. 船体下沉且尾倾;B. 船体下沉且首倾;C. 船体上浮且首倾;D. 船体上浮且尾倾。143. 高速船在深水中航行中,在高速时,其船体沉浮和纵倾的情况为A. 船体下沉且尾倾;B. 船体下沉且首倾;C. 船体上浮且首倾;D. 船体上浮且尾倾。144. 一般船舶驶于浅水域时,其下沉量变化情况如下:A. 水深越浅,下沉量越小,且同船速下的下沉量比深水中大;B. 水深越浅,下沉量越大,且同船速下的下沉量比深水中小;C.
51、 水深越浅,下沉量越大,且同船速下的下沉量比深水中大;D. 水深越浅,下沉量越小,且同船速下的下沉量比深水中小。145. 一般船舶驶于浅水域时,低速时,其纵倾变化情况如下:A. 首倾,且同样首倾时,浅水中的航速比深水中的航速高;B. 首倾,且同样首倾时,浅水中的航速比深水中的航速低;C. 尾倾,且同样尾倾时,浅水中的航速比深水中的航速高;D. 尾倾,且同样尾倾时,浅水中的航速比深水中的航速低。146. 一般船舶驶于浅水域时,高速时,其纵倾变化情况如下:A. 首倾,且同样首倾时,浅水中的航速比深水中的航速高;B. 首倾,且同样首倾时,浅水中的航速比深水中的航速低;C. 尾倾,且同样尾倾时,浅水中
52、的航速比深水中的航速高;D. 尾倾,且同样尾倾时,浅水中的航速比深水中的航速低。147. 到达港口附近浅水域的VLCC船,为了平吃水进港,A. 须预先调整其纵倾情况,使之尾倾;B. 须预先调整其纵倾情况,使之首倾;C. 须预先调整其纵倾情况,使之平吃水;D. 不须预先调整其纵倾情况。148. 在浅水中,平均船体下沉量sA. 与船速(傅汝德数Fr)成正比,与方型系数CB和船舶吃水d成反比;B. 与船速(傅汝德数Fr)成反比,与方型系数CB和船舶吃水d成反比;C. 与船速(傅汝德数Fr)成正比,与方型系数CB和船舶吃水d成正比;D. 与船速(傅汝德数Fr)成反比,与方型系数CB和船舶吃水d成正比。
53、149. 在浅水中,平均船体下沉量sA. 与船舶长宽比LB成正比,水深H成反比;B. 与船舶长宽比LB成正比,水深H成正比;C. 与船舶长宽比LB成反比,水深H成正比;D. 与船舶长宽比LB成反比,水深H成反比。150. 船舶在航道中航行时,若接近航道一侧太近会发生_现象。A. 船尾碰撞岸壁,船首转向航道中央;B. 船尾碰撞岸壁,船首碰撞岸壁;C. 船尾转向航道中央,船首碰撞岸壁;D. 船尾转向航道中央,船首转向航道中央。151. 船舶在航道中航行发生岸壁效应是指:A. 船体与岸壁的吸引作用和船首与岸壁的排斥作用;B. 船体与岸壁的吸引作用和船首与岸壁的吸引作用;C. 船体与岸壁的排斥作用和船首与岸壁的吸引作用;D. 船体与岸壁的排斥作用和船首与岸壁的排斥作用。152. 在狭水道航行,离岸壁太近会出现:A. 船首岸推,船尾岸吸B. 船首岸推,船尾岸推C. 船首岸吸,船尾岸推D. 船首岸吸,船尾岸吸153. 船舶在航道中航行,“岸吸和岸推”是指:A. 岸吸力矩和岸推力矩B. 岸吸力和岸推力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防拐主题班会课件
- 山西旅游职业学院《庄子》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基础护理实践技能》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市政与轨道交通工程计量与计价》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物流基地管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服装学院《体内药物分析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大连理工大学《数据分析导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体育项目解说与评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永定县2025年数学五下期末调研试题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试卷含解析含解析
-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题(答案)
- 品管圈PDCA案例-提高成人术后疼痛评估与护理规范率医院品质管理成果汇报
- 我的家乡湖南岳阳
- 《QOHAB123-2023高端G系列冷镦钢用热轧盘条》
- 扬尘防治(治理)监理实施细则(范本)
- 华为智慧矿山解决方案
- 幼儿园办园行为督导评估指标体系表
- 房地产项目能源管理制度制定
- 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实践性作业设计探究
- DB11∕T 161-2012 融雪剂 地方标准
- 会务活动质量保障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