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7题;共18分)1. (2分) 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吞二周而亡诸侯却匈奴七百余里于是废先王之道,以愚黔首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A . /B . /C . /D . /2. (2分) (2020高一上哈尔滨期中)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是人之过也 臣请入,与之同命B . 以乱易整,不武 而乃以手共搏之C .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子亦有不利焉D .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2、3. (2分)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反身而诚,乐莫大焉B . 若火之始然C . 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D . 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4. (2分) 下列词语中“济”字的意义和“朝济而夕设版焉”中的“济”相同的一项是( )A . 同舟共济B . 济世安民C . 赈灾济贫D . 无济于事5. (2分) 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A .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B .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C . 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现乎D . 验之以事,合契若神6. (2分) 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 爸爸的花儿落了是
3、一篇感人的散文,文中的“我”就是林海音自己,文章重点写爸爸对自己的深情和盼望自己长大、懂事的情感,写得深沉,含而不露。B . 未选择的路作者重点刻画的是自己选择走的那条路,诗中作者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人生之路的思考,哲理丰富,耐人寻味。C .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一文好像一出舞台剧,作者各有侧重地描写了四位作家在肖像、行动和语言的特点,很好地突出了他们的性格特点。D . 社戏选自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以幼年看社戏的往事表现美好童年生活的回忆。7. (6分) (2019高一上江门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交通耗能是我国社会主要能源消耗之一,其石油消耗总量占全社会石油消耗总量的30%以上
4、,并且汽车尾气已成为大中城市温室气体的首要来源。一辆中耗油轿车每年少开1200公里,将节省120升石油,减少碳排放294公斤;一个人每年少搭乘飞机5000公里,将节省200升石油,可减少碳排放695公斤。文明出行,防止交通堵塞,也是为绿色出行做贡献。相关部门倡导:短途出行,请尽量步行或乘坐公交,省钱省力;开车时避免汽车发动机空转,停留时间超过1分钟应熄火;长途旅行请尽量坐火车,减少乘飞机的次数;安全驾驶、文明礼让,保证交通顺畅。(1) 请简要概括这则材料的主要内容(30字以内) (2) 请结合材料内容,设计一条公益宣传标语。 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8. (6分) (2019高一
5、下吉林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唐至宋代,也被国际学界视为丝路主干线自欧亚大陆陆路逐渐向海上转移的结点:唐代中后期,“安史之乱”造成唐代国力的急剧衰落,吐蕃趁机北上,占据了河西陇右,逐渐强大的回鹘亦南下阿尔泰山一带,陆上丝绸之路逐渐梗阻。然而陆上丝路逐渐被海上丝路所替代,原因不仅在于西域至中亚民族政治版图的更迭与动荡,更多原因则是中国经济重心已经逐渐南移,丝绸、茶叶、瓷器等大宗出口商品的产地靡集在东南一带,再以陆上丝路运输,转运繁复,劳民伤财;反之,随着造船和航海技术的成熟,中国东南地区海岸线长、不冻港数量众多的优势逐渐凸显,运价低廉可靠。不仅如此,中唐之后,随着大食(阿拉伯帝国)定
6、都于巴格达,取代波斯成为中西贸易中最大的中继站,也迫切需要与中国产生商品经济交换与往来。唐代的对外开放性,在同时代全球性文明中,几乎无有可比拟者。根据唐大诏令集记载,唐代前往长安朝贡的“四夷之国”多达70余国,其中将近半数在隋唐前未见诸史册记载。751年怛罗斯之战,虽然使得唐代失去了在中亚的影响力,但被俘的中国工匠将造纸、金银镶雕、丝绸纺织与陶瓷绘画技术传入了阿拉伯世界。经行记的作者杜环,即在此役中被俘,后将其旅行见闻编纂为此书,翔实反映了当时中亚各国,以及阿拉伯、东罗马帝国等国的情况。唐代中后期,随着海路贸易的繁盛,阿拉伯和波斯的商贸船队从阿曼的苏哈尔或者波斯湾北岸的西拉夫起航,沿着印度西海
7、岸,绕过马来半岛,来到中国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扬州等港口。这条航路在唐代人贾耽撰写的广州通夷海道有详细的记述,并且在阿拉伯地理学家伊本胡尔达兹比赫的道里邦国志中得到了印证。随着航海技术的进步与航行范围的扩大,中国关于世界地理疆域的称谓与认知也在持续进步,曾经泛指北印度洋水域的“西海”也开始逐渐囊括地中海。隋书裴矩传描述自敦煌通西域之道时记载,经葱岭、吐火罗、北婆罗门,能够抵达西海,而杜环在经行记中描述佛林国,指出其与大食相邻,“西枕西海”。而大食帝国兴起后,能够沿着阿拉伯半岛海岸西进的中国海上贸易商人,根据其直接或者间接航行与考察经验,将以往泛泛而称的“大食海”具体划分为“东大食海”与“西大
8、食海”。宋人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称,东大食海在“天竺以西”“渡之则西为大食诸国”,而西大食海,周氏的记载则是“渡之而西则又木兰皮诸国凡千余”,更西则是太阳沉入地平线所在,“不得而闻”。(节选自朱步冲海上丝绸之路:古典全球化时代)(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安史之乱”和西域与中亚的社会动荡是丝路主干线自欧亚大陆陆路逐渐向海上转移的最根本原因。B . 中国东南地区具有海岸线绵长、不冻港众多等地理优势,为唐宋中后期经济重心南移提供了客观条件。C . 唐代的对外开放性已经超过同时代任何一个国家,唐大诏令集经行记等文献可以提供佐证。D . 唐代人贾耽撰写的广州通夷海道对包
9、括地中海在内的“海上丝路”航行路线进行了详细的记述。(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第一段从唐代国内外政治、军事、经济、地理等角度运用实例围绕丝路主干线迁移这一论题进行论证。B . 文章以前往长安朝贡的“四夷之国”中近半数未见诸隋唐前史册的史实,证明“海上丝路”发展的必要性。C . 文章第三段较为概括地说明了“海上丝路”的路线,并举例中外文献加以证明,极大地增强了文章说服力。D . “东大食国”和“西大食国”划分的说法,证明了古代中国对世界地理疆域的认识与称谓在不断进步。(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后来的贸易发展上看,即使没
10、有唐宋中后期陆上丝路的不畅,海上丝路也会逐渐形成,这是历史的必然。B . 阿拉伯帝国的强势发展及其对与中国贸易的强烈需求,促进了海陆贸易的繁盛,推动了“海上丝路”的建设。C . 杜环经行记“西枕西海”的提法表明曾用来泛指北印度洋水域的“西海”有了更明确的指代范围。D . “不得耳闻”的地方指的是“西大食国”以西的国家,由于条件所限,唐宋商人尚不能到达这些地方。9. (12分) (2017高二上兰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花草院落郑飞雪一年前去过那家小院,小院里花草的气息从不同的季节飘散出来。去往乡村的路途其实有些远,也坎坷,先穿越邻县的高速路,再盘旋到寿宁县高海跋的山路,一路翠竹
11、林立,云雾飘缈,很快就忘却了身后的红尘。车子到达乡村后,双脚像兔子着落到青草地,我感觉又回到了出发地家乡。朴实的村民从村街店铺里探出头,用与我家乡相仿的方言向朋友问候着,有一两句拗耳,只稍慢下语速重复着,也能捕捉出话里的大致意思。错把他乡当故乡,便是此情此景的感觉了。空气中飘送着稻草香,小院就坐落在青青的田野边,田边一条潺潺流水,像是专为客人引路的,沿着水流方向从东向西走小段路,到达宅院门口。那宅院,像临水的花,映照在涧边。寂寞,却有寂寞的言语。探头,可见院子里摇摆着各色花草,像微信里的图照一样春光灿烂,像主人一样熟悉亲切。当然,它们霸着这方水土,霸着这座院落,自然是院落里磊落的主人了。一群风
12、尘仆仆的远客闻着香,蜂蝶一样来寻访芳踪。很普通的一些花草装扮着空旷的院地,院子显出特别的乡村格调,好像在这里遇见儿时的伙伴,笑容从模糊的记忆里慢慢洇开,浮现出往昔熟悉的容颜,猛地,一眼就叫出它们的名字:葵花、丝瓜、辣椒、月季、茄子这些花,挨挨挤挤站满院子,像左邻右舍聚拢过来瞄一眼稀客。紫茄有些腼腆,见不得生人,静静挨着墙角羞怯着,吐出紫星星一样的花儿,这朦胧的花朵却如星光一样照亮城里人尘封的梦。一片菜花,一片开在院墙内的菜花,如紫云英一样勾起春天的梦幻,这是多么富足的分享。黄瓜很愉悦,纤巧的滕蔓沿着院墙攀升,像一首爱情歌谣,把明亮的心情传达远方。重重碧叶垂挂的瓜,是嫩黄的。这纯净的颜色,一下子
13、唤醒岁月深处单纯的记忆。它从母胚蒂结出来,就是以天然的肤色遗传命名。黄瓜,一个名附其实的乳名。而今市场菜摊上的黄瓜长满癞刺,裹着葫瓜丝瓜一样的绿衣裳,像赶潮的青年装扮星范,让人掂量时无从下手,也无法分辨内在的本质,锋芒毕露,完全改变了最初的基因。玫瑰躲在玉米棒下浅笑,鱼腥草簇拥着石榴花向墙角绵延,吊兰从假山的缝隙里冒出来,争着抢着在池水边摇头晃脑,生命依恋的情怀从缠绕的枝叶间蓬勃而出。让人感叹时光匆忙,也欣赏存在的实意和温暖。与世无争的闲适,正是生命的从容与尊贵。朋友建房时突发奇想,在院里开辟了一块地,不灌溉水泥,花卉、蔬菜、野草可以在泥土里混杂生长,错落有致、和谐生趣,让生活视野呈现出别样的
14、风情。我喜欢这草木群居的院子,像主人相邀南来北往的客,演奏着浪漫的音乐交响曲,提琴、簧管、快板、慢板、大调、小调或舒缓、或激扬、或沉郁、或热情、或优雅、或荒凉,花草们用执着的深情,伴着院落来来往往的身影。谈笑风生的声音,绽放成土地上坚定的生命。朋友说,这些花籽菜籽草籽,都是母亲随手撒下的。母亲年迈了,怕她走不上山坡,风雨里走不进田园,保留了这院内的土地,让她随性操持。一位母亲对生活的操持性情,就像蜜蜂在花粉丛中辛劳,像菜们草们执意要从土地里冒出来,没有人会阻遏这天性的执念。子女对母亲的了解如花草与泥土相通,泥土培育花草,草木感知土地深处的脉搏。母亲细碎的脚步日转星移,从东边撒下一粒籽,萌发一颗
15、芽;西边栽种一株苗,结出一个瓜。枝叶蓬勃成周边欢愉的生命,年迈的母亲就喜欢这样簇拥的生命,相互牵依,相互缠绕,寂寞滋生出许多热闹。一片瓜菜的季节延伸着一位母亲的时光,母亲的富足就是看着土地上的热闹。手抚过的花朵、瓜果,枝叶,盛开土地的温情,像母亲琐碎的叮咛,牵挂着远程的脚步。宽广的土地多像慈母,容纳远远近近性格迥异的孩子。(选自2017年第2期散文选刊下半月,有删节)(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第段具体交代前往乡村中途遥远、坎坷及路途所见的自然景色,为下文具体描写院落的情况作铺垫,同时流露出作者对小院的怀念之情。B . 本文写作者到达乡村后
16、,朴实的村民用方言和他交流,让作者感到亲切,由此“错把他乡当故乡”。C . 本文描写院落里的花卉、蔬菜、野草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生长,让人感受到了存在的实意和温暖,以及生命的从容与尊贵。D . 本文虽然不是以写人为主的文章,但通过多种修辞手法正面刻画了“母亲”的形象,从而突出了文章的主旨。(2) 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简要赏析第段文字。 (3) 本文主要描写花草院落的迷人景象,倒数第二段却交代了“母亲”劳作的情况,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10. (11分) (2019高二上北仑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故夫知效一官
17、,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二)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
18、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知效一官效:效力B . 未数数然也数数然:急迫用世、谋求名利的样子C . 终期于尽期:期望D . 不能喻之于怀喻:明白(2)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御风而行B .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覆杯水于坳堂之上C . 后之视今,亦犹今
19、之视昔不知老之将至D .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及其所之既倦(3)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庄子认为“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就像那蜩、学鸠一样,而宋荣子和列子就像那乘大风南飞的鹏鸟一样。B . 庄子认为宋荣子仍有不曾树立的东西,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游,但是列子乘风而行,才是达到了真正的逍遥游。C . “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从这两句可以看出,作者认为生死不能等量齐观,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D . “列叙时人,录其所述”交代了写作的经过,“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交代了写作的意义。(4) 翻译划线句。 彼且恶乎待哉! 向之所欣,俯
20、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11. (7分) (2020柳州模拟)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夏日田园杂兴(其八)南宋范成大槐叶初匀日气凉,葱葱鼠耳翠成双。三公只得三株看,闲客清阴满北窗。注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历任知处州、知静江府兼广南西道经略安抚使、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职,晚年退居故乡石湖。三公:古代最高级的官吏,一般指太师、太傅、太保。周代宫廷有三株槐树,拜见天子时,三公立于三槐之下。鹧鸪天南宋辛弃疾游鹅湖,醉书酒家壁。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群鸦。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闲意态,细生涯。牛栏西畔有桑麻。青裙
21、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注辛弃疾(1140-1207):作此词时诗人被罢官而闲居在江西上饶,年仅42岁。女子出嫁后称娘家为外家。(1) 下列对这两首诗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一首诗前两句描写了槐叶像鼠耳一样对生,苍翠茂盛,遮住了炎炎夏日。B . 第二首词前两句描写了春入平原,荠菜花开、新耕雨后,群鸦觅食的乡野春色。C . 两首诗写作手法完全不同,范诗化用典故,运用对比;辛词则白描勾勒,借景抒情。D . 两首诗都着笔于眼前,描绘出一幅宁静恬淡而又充满生机的乡村风景画,笔调清新。(2) 两首诗均塑造了诗人“闲”的形象,其中情志是否相同?请结合诗句比较鉴赏。 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12. (3分) (2017高一上湖北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论语论述学习的三个层次的语句是:_,_。 (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内外分析亡国原因的句子是:_, _。 (3) 鱼我所欲也全篇的中心论点的句子:_。 六、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13. (5分) (2020襄阳模拟) 下面是某大学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胃溃疡护理查房
- 工业机器人技术与应用试题+参考答案
- 食材供应合同协议书
- 计算机一级复习题+参考答案
- 植物学考试模拟题含答案
- 肺气肿合并感染护理查房
- 装修工程合作协议合同范本
- 跨国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合同
- 船舶货物储存环境
- 能源建设项目劳务分包合同模板
- 会务活动质量保障措施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珠海市高三(上)第一次摸底考试物理试卷(含答案)
- 游轮产品相关项目实施方案
-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5单元语文要素解读
- 上海事业单位笔试真题2024
- 南京市联合体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 《全概率公式》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高中数学人教A版】
- 幼儿园小班社会课件:《小猴借玩具》
- DL-T5181-2017水电水利工程锚喷支护施工规范
- 【信息技术】组建无线局域网 课件 2023-2024学年人教-+中图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必修2
- 2023年全国护理技能大赛理论备考试题库(多选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