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质实习08 构造地质综合作业.ppt_第1页
构造地质实习08 构造地质综合作业.ppt_第2页
构造地质实习08 构造地质综合作业.ppt_第3页
构造地质实习08 构造地质综合作业.ppt_第4页
构造地质实习08 构造地质综合作业.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习08构造地质综合作业,张宏远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构造地质教研室,内容提要,实习08-1编制金山镇地区联合剖面实习08-2编制构造纲要图实习08-3地质报告编写提纲,对比地层,实习08-1编制金山镇地区联合剖面,对比断层,对比变质相,作图要求,总图名置顶:金山镇地区联合地质剖面三条剖面统一比例尺(数字+线条)至少作三条剖面地层充填标准花纹,对比断层作一组公共图例摆放合理责任表,实习08-2编制构造纲要图,1学会划分构造层的一般技术2学会构造形迹的分布和性质的构造表达3练习表达地层、岩浆岩产状,什么是构造纲要图?,一种以地质图为底图,借助不同线条、符号和色调来反映建造-改造规律性的图件。,构造

2、纲要图图例,编图步骤,地质图图框内构造层与亚构造层断层表达及编号褶皱表达火成岩产状标注图名、比例尺、图例,1构造层,(1)角度不整合界线与构造层(2)平行不整合界线与亚构造层,注意:构造层用合并地层单位代号,2断层表达及编号,正断层逆断层平移断层F1,F2,.Fn,3褶皱表达,以轴迹表示,以宽窄表示其核部位置及尖灭方向。背斜、向斜、倒转褶皱、隐伏褶皱,4火成岩,与地质图表达一致,注意流面、流线需要以代号表达。,5产状标注,区分原生面理构造与次生面理构造倒转翼产状以相应符号表示区分生长线理、a线理、b线理构造检查并标注断层倾角大小,6图名、比例尺、图例、责任表,图名:金山镇地区构造纲要图(主图框

3、正上方居中)比例尺:以线条比例尺表达(正上方图名与主图框之间)图例:置于主图框右侧责任表:置于右下角,注意:构造纲要图号编作II联合剖面号编作I,实习08-3,2009年6月,张宏远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构造地质学教研室,综合地质报告编写说明,地质报告的内涵,地质报告,即地质图件的说明书,是对某图区的地层、沉积岩和沉积作用、岩浆岩和岩浆作用、区域变质岩和变质作用、地质构造和地质发展史等地质工作成果的总结。,通过综合分析研究野外资料础、室内鉴定成果及有关地质文献,找出并用简练流畅的文字概括其内在规律性,以指导生产。,地质报告编写目的,班级_姓名_指导老师_,中国地质大学(北京)_年_月_日,金山镇

4、地区综合地质报告,目录,第一章引言第二章地层第三章岩浆岩及变质岩第四章地质构造第五章地质发展史第六章结束语参考文献附图I金山镇地区联合地质剖面图附图II金山镇地区构造纲要图,第一章引言(依次:图区地理位置、地势地貌特征、人文环境、资料介绍、报告完成人及工作量)(限250字),图区位于伏牛山东南麓金山镇地区,图区面积约()平方公里。图区最高峰为北部的渚岭主峰,海拔1800米;有名的山峰还有()、()、()、()等。从河流体系特点判断,地势为()高()低。图区人口.,村镇主要分布于.。所用资料为比例尺为()的()图,本报告主要由()等于20年月完成。工作主要包括。,第二章地层(限600字),主要发

5、育晚古生代以来地层,但缺失早三叠世(T1)、晚三叠世-晚侏罗世(T3-J3)和新近纪(N)等时代地层。2.1上古生界主要出露了中泥盆统(D2)、上泥盆统(D3)、石炭系(C)、二叠系(P)地层,其岩性及分布特点分述如下。中泥盆统(D2)砂岩、砾岩主要呈()状分布于图区()镇及()村东南部,出露面积约为2平方公里。上泥盆统(D3)岩主要呈()状分布于图区,出露面积约为平方公里。下石炭统(C1)岩主要呈()状分布于图区,出露面积约为平方公里。上二叠统(P3)岩主要呈()状分布于图区,出露面积约为平方公里。,2.2中生界主要出露了.统()、.统()及.统()地层,其岩性及分布特点分述如下。.统()岩

6、主要呈()状分布于图区,出露面积约为平方公里。2.3新生界主要出露了.系()地层。主要呈()状分布于图区,出露面积约为平方公里。,第三章岩浆岩及变质(限200字),图区岩浆岩类型主要包括()和()。前者主要位于()一带,面积约为()平方公里,表现为岩株,与围岩成()或()接触关系,侵位时间大约在()以后,()之前;后者以()形式发育,见于()、()附近,面积约为()平方公里,与围岩成()或()接触关系,侵位时间大约在()以后。图区没有变质岩显示,但可以推知在侵入岩体或岩脉附近存在小规模()变质现象。,4.1构造层划分(限200字)从上述地层一章可知,研究区缺失上三叠统(T1),使得上二叠统(P

7、3)及中三叠统(T2)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缺失上三叠统-上侏罗统(T3-J3),使得下白垩统(K1)与下伏地层之间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缺失新近系(N)及以上地层。因此,将构造层划分为D2-T2构造层、K1-E构造层,其中D2-T2构造层又划分为D2-P3亚构造层和T2亚构造层。,第四章地质构造(约1300字),f1河北村金山镇线性背斜褶皱组;f2孤峰陵庄复式向斜褶皱组;f3五里河诸岭背斜褶皱组;f4奇峰雨峰王庄背斜、向斜褶皱组,4.2褶皱(需要对褶皱进行编号)(限400字),褶皱总体组成及特点简述之,1褶皱名称:褶皱的地名+褶皱类型2分布地点及范围、延伸方向3核部及两翼地层、两翼产状及变化

8、4转折端形态5枢纽、轴面产状及位态分类6次级褶皱7与周围其它构造的关系以及褶皱形成时代,单个褶皱描述内容,断裂按运动方向可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和平移断层;根据断层与岩层关系可分为走向断层、倾向断层、斜向断层和顺层断层。,4.3断层(限500字),1。陵庄五里河逆冲断层(F1);2。五里河构造窗、安村与孤峰飞来峰;3。奇峰雨峰逆冲断层(F2);4。河北村正断层系(F3-F7);5。走滑断层系(F8-F11);,断层描述内容,1断层名称:地名+断层类型,或用断层编号2位置、通过的主要地点、延伸方向及程度3断层面产状4两盘出露地层及产状5地层重复、缺失及地质界线的错开特征6两盘相对位移方向、断距大小7

9、断层与周围其它构造的关系以及断层形成时代,逆冲推覆构造的扩展方式(据走滑断层与逆断层及褶皱变形特点),4.4断层与褶皱关系分析(限200字),第五章地质发展史(限400字),在地质历史时期,金山镇地区经历了多期地壳运动以致形成现今复杂的地质现象(附图II)。(展开:按时间先后顺序,结合不整合论述沉积海相、陆相建造的变化、构造改造事件的更替),第六章结束语(限250字),收获:(着重:课程对本专业领域的意义及本人对地质现象的认识)建议:(课程安排方面)鸣谢:对教师、对同学等,参考文献(基本格式)(1)文章作者.论文题目.刊物,年,卷(期):页码范围.(2)专著作者.专著名称.出版地:出版社名称,出版年,页码范围.,要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