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1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B卷_第1页
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1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B卷_第2页
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1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B卷_第3页
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1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B卷_第4页
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1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B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1课醉翁亭记同步练习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共8题;共21分)1. (2分)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 阴晦(hu)潮汛(xn)巾帼(u)茶卤(l)B . 茅塞(s)慷慨(kn) 招徕(li)热衷(zhn)C . 颧骨(qun)哆嗦(du)鄙夷(b)掺杂(chn)D . 贿赂(l)愕然()撩逗(lio)恣睢(su)2. (2分) (2013淄博)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文言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 叶徒相似,其实(果实)味不同(晏子使楚)B . 渔人甚异(认为奇异)之(桃花源记)C . 近塞之人有善术者,马

2、无故亡(丢失)入胡(塞翁失马)D . 所以动心忍性,曾(通“增”)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 (2分) (2017八下滦南月考) 下列划线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A . 既加冠 /宋既成列B . 益慕圣贤之道/杀数人,胡虏益解C . 足肤皲裂而不知/久而乃和D . 卒获有所闻/ 士卒不尽饮4. (2分) 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若毒之乎(痛恨、怨恨)B .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毒害)C .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像)D . 更若役(你们)5. (2分) 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B .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3、C .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D .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6. (2分) 下列对课文幼时记趣理解分析的一项是( )A . 这是一篇追忆作者童年生活的极有情趣的散文。课文围绕“记趣”这一中心,选择了三个典型事例进行记叙。B . 课文第2段描写了观蚊如鹤的两个画面。这里作者不是单凭眼观法接触画面,而是心有所向,凭借主观想像来感受画面,从而进入一种观察自如的、神奇的、美妙的境界。C . 本文语言简朴、自然、生动。例如“夏蚊成雷”,写出了蚊虫之多,轰鸣之响,并隐合拟人的修辞手法。D . 课文第3段写神游山林的乐趣,这里不仅有前面所述的观蚊如鹤的逼真感,更突出视小为大、胸有丘壑的“神游”之乐。7. (

4、2分) 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 A . 醉翁之意(情趣)觥筹交错(酒筹)B . 树林阴翳(遮盖)宴酣之乐(尽兴地喝酒)C . 云归而岩穴暝(昏暗)伛偻提携(腰背弯曲)D . 山肴野蔌(菜蔬)野芳发而幽香(芳香)8. (7分) (2018义乌) 鸟影蹁跹,入诗入文,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入相应的句子。 (1) 蝉噪林逾静,_。(王籍入若耶溪) (2) _,蝉鸣黄叶汉宫秋。(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 (3) 塞下秋来风景异,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4) 晓雾将歇,_。(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5) 晏殊浣溪沙中惋惜与欣慰交织,又深含理趣的句子是:_,_。 (6) 杜甫春望一诗中,“_,_。”两句

5、移情于物,因时伤怀,表达了诗人深切的爱国情怀。 (7) 在美丽的义乌乡村,浅山婀娜,暮色氤氲,群鸟纷纷归巢,再现了陶渊明笔下“_,_。”的田园美景。(饮酒其五) 二、 文言文阅读 (共3题;共45分)9. (9分) 阅读课外选文,回答后面的问题。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

6、自醉翁亭记)欧阳修谪滁州,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遂退于颍州,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日:“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日:“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日:“子欲逃名乎?”居士日:“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节选自诗人玉屑)【注释】三代:指夏、商、周三代。金石:指钟鼎文及碑文。逃名:逃避名声,不求名声。志:记述。(1) 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名之者谁_欧阳修谪滁州_(2) 根据上面语段内容,分别写出欧阳修自号“

7、醉翁”和“六一居士”的原因。 (3) 在不同时期,欧阳修分别以什么为乐?请根据上面语段内容加以概括。在滁州时:_在颍州时:_10. (13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 2 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 3 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聿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 6 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注释】修之未此:指欧阳修被贬滁州,来到西南的丰山。斯泉:这泉水,指欧阳修来到滁州,在丰山上发现的一泉水

8、。掇:摘取。刻露清秀:秋冬树叶尽落,山石突兀,故说“刻露”;春夏百花开放,草木茂盛,故说“清秀”。丰成:丰收成熟。本:推求,指文章前半部分描绘的滁州从五代时的战乱到北宋统治的和平的变迁。刺史:宋时的知州相当于汉唐时的刺史,故用为代称。(1) 解释下面划线的字。仰而望山_俯而听泉_幽芳_(2) 本文中写出的丰乐亭附近春夏秋冬四季的特点分别用了哪些具体词语? (3) 作者在醉翁亭记文中抒写的政治理想,在这篇丰乐亭记中曾作为一种职责加以提出,找出这一句,略加分析。11. (23分) (2019九下弥勒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醉翁亭记(宋)欧阳修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

9、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

10、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_伛偻提携_(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3) 选文第段在总写滁州山景后,由远及近依次写了“西南诸峰”“_”“_”“醉翁亭”等景物。 (4) 文中极力渲染了一个“乐”字,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 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