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檄夜赴邓州幕府赏析_第1页
被檄夜赴邓州幕府赏析_第2页
被檄夜赴邓州幕府赏析_第3页
被檄夜赴邓州幕府赏析_第4页
被檄夜赴邓州幕府赏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被檄夜赴邓州幕府赏析幕府文书鸟羽轻,敝裘赢马月三更。未能免俗私自笑,岂不怀归官有程。十里陂塘春鸭闹,一川桑柘晚烟平。此生只合田间老,谁遣春官识姓名?背景:正大五年(1228)十月,元好问母亲逝世,按当时礼俗,元好问从河南内乡县令的任上,辞官服丧,家居内乡白鹿原,当时三十九岁。这种闲居生活一直过了一年半,到正大七年(1230)春天,金国北面的蒙古军加紧迸逼。地处南北交通孔道的邓州(治所在今河南邓县),也受到南宋的不断袭扰。为了加强防务,邓州守将移刺瑗聘请他出来担任幕职。元好问有感于家国之难,接到文书后,星夜兼程,向邓州进发。邓州在内乡南面,路途并不远,大约朝发可以夕至,本诗即作于赴邓途中。,这首

2、诗的明显特点,是在结构上的深折顿挫,开合变化,而又文气跌宕,流转自然。首句“幕府文书鸟羽轻”,单刀直入,叙述赴邓原因,起势极为迅捷。“幕府”,古时军队出征,使用帐幕,因而把军政大吏的府署称为幕府,这里是指邓州州府。“鸟羽轻”,意义双关:一指征召文书上插有鸟羽,类似后来的“鸡毛信”,表示紧急;二是指传送之快,如同飞鸟一般的迅疾。这三个字,把征召的紧急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已经暗含不得不急赴之意。第二句即紧承首句,扣紧题目中的“夜赴”,具体描写了连夜赶赴邓州的情景。“敝裘赢马月三更”,诗人穿着破皮袄,骑着瘦马,半夜里在月光下赶路。这一句用了三个名词性的词组,而不用关联词,巧妙地构成了一幅清冷

3、而略带凄凉的画图,不仅明白表现了赶路之早,而且隐含着国家时局的艰难和个人心境的伤感。诗句中的自然意象和人事意象,显然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它们的自然融合,展现了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接着,作者把笔锋收回,第二联进行内心的自我省察:“未能免俗私自笑,岂不怀归官有程。”“未能免俗”,是借用古人成语。据世说新语任诞载,阮成家贫,七月七日,富人在庭中晒衣,皆纱罗锦绮,阮咸以竿挂大布犊鼻裤于中庭,人或怪之,答日:“未能免俗,聊复尔耳。”这里,诗人用此,有自我解嘲之意。全句意思是说:我未能免俗,所以应聘出来做官;但是,自己对此也感到可笑啊。“岂不怀归”,是用诗经小雅出车中的诗句:“岂不怀归,畏此简书。”十分

4、贴切。全句意思是说:我并不是不想家啊,但因为官府征召有期限,不得不这样急急忙忙赶路。看来,当时元好问之应聘到邓州,从个人角度说,是并不很情愿的,但由于官府催得很紧,国家又有急难,不得不立即动身,这表现了他以国事为重的可贵精神。为了表现这种复杂的内心世界,两旬中各自有一次转折,而出句与对句之间,又用“未能”、“岂不”两对虚词作为转接,使人如行山中,路转峰回,景象无穷,极尽曲折变化之妙。,第三联写景,“十里陂塘春鸭闹,一川桑柘晚烟平”。十里池塘中,一群群鸭子正在拍水嬉戏,高声鸣叫,一片热闹景象。整个川原中种植的桑树和柘树,平展在晚烟之中,仍然是一派美好景色。这当中,一方面表现出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5、,但另一方面,在行进中不知不觉薄暮来临,看到田间的农夫已纷纷归家,而自己还fl,fb道途,也流露出了对田园生活的留恋之情。,这样,从第三联的意思中,就自然而然地引出了最后一联:“此生只合田间老,谁遣春官识姓名?”意谓,我此生只应终老田间,是谁叫朝廷的春官识得我的姓名呢?春官,周丰盼:“春官宗伯。”春官为礼官,掌典礼,后世因以春官为礼部的通称。礼部掌贡举之职,故诗云“春官识姓名”,即谓有人举荐自己。这最后一联与前面相呼应,补足了第二联的意思,明白地道出了自己希望终老田园,不愿出来做官的想法。然而,作者又在马不停蹄地向前赶路,并非真的要息隐田园,他的以国家为念的思想,其实是战胜了个人意愿的,只是有

6、些矛盾罢了。全诗围绕这种矛盾的复杂心情,层层推进,步步加深,虽转折变化而又一气流转,把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陈浊斋先生在元好问诗选中说:这首“诗歌的风格颇似北宋之作”。极为中肯。元好问的诗主要是学杜甫,但受北宋苏轼、黄庭坚的影响也较深。宋诗不仅继承唐诗传统,并且自出机杼,有所发展。首先在谋篇布局的法度上,更为严密。本诗的曲折变化,已如前所述。另外,第一、三联叙事写景,是实写,第二、四联是说理抒情,是虚写,虚实相生,疏密有致,波澜层出,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其次,宋诗在用典、对偶、炼字等方面,更趋于精严。本诗用了不少典故,而且都用得不着痕迹,十分自然,收到了言简意丰、含蕴深厚、耐人寻思的艺术效果。其中第二联,诚如陈浊斋先生所说:“两句多用虚字,乍看来不似对句,而其实则字字精切,这种散文化的句法,极见作者的功力。须仔细寻味,不可轻轻放过。”诗中一些形容词、动词的使用,也都经过了精心锤炼,如“轻”、“闹”、“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