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的生物安全防护.ppt_第1页
检验科的生物安全防护.ppt_第2页
检验科的生物安全防护.ppt_第3页
检验科的生物安全防护.ppt_第4页
检验科的生物安全防护.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实验室生物安全与防护、BIOHAZARD生物危害标志、严重生物安全事故案例, 2003年9月新加坡实验室的人感染了SARS病毒2003年9月台湾实验室的人感染了SARS病毒2004年4月中国CDC的SARS实验室的研究生感染了SARS病毒而感染了人, 生物安全事件1999年广州中医药大学博士张某从事“九五”国家攻略课题“补肾法治疗老年性痴呆”实验时,接触大鼠3个月后感染流行性出血热,2003年被诊断为肾功能衰竭,2006年进行肾移植手术,2002年, 湖北省药检学校毕业生在一家制药厂接触到了从事动物实验的具有出血热病毒的实验动物,所以感染流行性出血热而没有死亡,生物安全,1实验室的生物污染的原

2、因和种类的临床实验室的生物污染是由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多种病原因子引起的。 1.1对空气的污染1.1.1气溶胶:是浮游在气体介质中的粒径一般为0.001m-100m的固体或液态微粒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分散体系。 1.1.2气溶胶不安全有效地限定在一定范围内时,将成为引起实验室内空气污染的重要原因。 1.1.3可以说,通过下述操作有可能产生气溶胶:a )使用涡旋振荡器b )强制地进行干燥反应板c )超声波处理d )试管开关e )冰箱和离心分离机f )抛弃离心后的上清液时g )清洗注射器,即使调整液量也不会产生气溶胶h 试管振动也会产生气溶胶,1.2对水的污染1.2对水的污染实验中产生的污水未经

3、处理就用于河、池或直接灌溉,严重污染环境和水源。 人们接触和吃被病原因子污染的水和食物,就有可能引起人的病原和传染病的流行。 1.3人体感染1.3.1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实验中因实验室生物污染而产生的感染称为实验室感染。 1.3.2如果实验人员没有特异性免疫力,特别是妊娠和免疫功能下降,人体对疾病的敏感性就会增加,容易发生实验室感染。 1.4物体表面的污染感染性物质溢出和洒落后的处理不当,实验室内的定期清洁和擦拭工作、穿着被污染的工作服和鞋子等可能引起实验室物体表面的污染。 人的皮肤、粘膜和鞋底经常是实验室内地面和其他物体表面污染的原因。 对从临床实验室、人体中提取的各种标本进行生物学、微生物学、

4、免疫学、化学、血液免疫学、血液学、生物物理学、细胞学等检查,为临床提供医学检查服务的实验室。 适用于二级(含一级)生物安全防护水平的病原体检查,不适用于三级生物安全防护水平的病原体检查。 保证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保证临床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条件和状态不低于允许水平,避免实验室人员、来访者、社区和环境无法接受的损害,符合相关法规、标准等保证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责任的要求,法律法规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 GB 194689-2008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WSS-2017,对危害程度进行了分级,将生物因子对个体和群体的危害程度分为

5、4个等级。 1.1危害等级I (低个体危害,低集体危害)不是导致健康员工和动物病原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因子。 1.2危害等级(中等个体危害,有限群体危害)能引起人和动物的发病,但一般不对健康员工、群体、家畜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病原体。 实验室感染不会引起严重疾病,具备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措施,且传播风险有限。 1.3危害等级(高个体危害,低集体危害)可以引起人类和动物的严重疾病,也可以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但通常通过偶然接触在个体间传播,不能用抗生素、抗寄生虫药物治疗。1.4危害等级(高个体危害,高集体危害)可引起人类和动物的非常严重的病,一般不能治愈,容易与人和人,或动物和人,或动物和

6、动物之间传染的病原体直接或间接接接触。 临床实验室的生物污染是由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多种病原因子引起的。 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集团的危害程度,将病原微生物分为4类: a )第一类病原微生物是指引起人或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在我国未发现或消失的微生物;b )第二类病原微生物是指, c )第三类病原微生物可以引起人和动物的严重疾病,容易在人和人、动物和人、动物和动物之间直接或间接传播;c )第三类病原微生物可以引起人和动物的疾病,但一般不严重危害人和动物和环境,传播风险有限, 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疾病,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d )第四类病原微生物,通常是

7、指不引起人和动物疾病的微生物。 注1 :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统称为高病原性性病原微生物。 根据实验室对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按照实验室生物安全国家标准的规定,将实验室分为一级(BiosafetyLevel1,BSL-1 )、二级(BSL-2 )、三级(BSL-3 )、四级(BSL-4 )。 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一级的实验室,适合在通常情况下操作不引起人和动物疾病的微生物。 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二级的实验室能引起人和动物的病,一般对人、动物和环境没有严重危害,传播风险有限,实验室感染后很少引起严重的病,是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的微生物。 根据实验室是否配备机械通风系统,将BSL-2实验室分为

8、普通型BSL-2实验室、增强型BSL-2实验室。 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为三级的实验室,可引起人和动物的严重疾病,适合操作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之间直接或间接传播的微生物。 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四级的实验室,适合操作引起人类和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第一类病原微生物级风险级生物因子第二类病原微生物级风险级生物因子第三类病原微生物级风险级生物因子第四类病原微生物级风险级生物因子, P3(BSL3)、P2(BSL2)、P1(BSL1)、对应关系、化学物质危害火和电的辐射危害(放射性核素)、传染性危害、我国法定传染性疾病有三种: a类: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小儿麻痹

9、、人感染高病原性禽流感病毒、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b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白喉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c类: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出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痢疾。 传染病报告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在检查过程中,发现a级传染病和b级传染病中的肺结核、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的病原性禽流感、小儿麻痹症患者、病原携带者或模拟患者,应立即向感染管理科报告(最晚不得超过2小时) 发

10、现b级传染病、c级传染病和其他规定报告的传染病,应在24小时内向感染管理科报告。同时,立即与请求医生或所属科联系,制作相关记录。 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基本原则,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内容包括安全设备(生物安全盘、紫外线灯、高压灭菌器等)、个体防护装置和措施(一级屏障)在内的实验室特殊设计和建设(区划、单向气流)要求(二级屏障)严格管理制度和标准化操作程序和规程(三级屏障), 每个特定实验室应把立案、从建设到维护使用全过程的生物安全防护综合措施内容纳入各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手册。 应设置专业生物安全负责人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根据微生物和防护要求分为四个生物安全防护水平,本科属于二级生物实验室。 管理制

11、度、实验室的设置和进入不得在主实验室内合理地将清洁区域、半污染区域和污染区域的非实验相关人员和物品进入实验室。 外部合作者、研修和学习者在进入实验室及其工作场所前必须通过实验室的认可、个人保护用品、实验室保护手套呼吸保护鞋面部和身体保护紧急保护装置(洗眼装置、紧急淋浴装置)的生物安全盘Biologicalsafetycabinets,BSCs, 生物安全盘分为三级级:设计简单, 现在仍为保护操作者和环境而广泛使用的不保护操作对象的PS级:保护操作者和操作对象的操作危险度2级和3级微生物可以穿着正压防护服处理危险度的4级微生物PS级:对操作者的防护最好的保护操作危险度的4级微生物适用于3级和4级

12、生物安全水平的实验室, 一级生物安全盘气流形式、二级生物安全盘气流形式、三级生物安全盘气流形式、实验室职员资格和训练实验室职员必须是受过专业教育的技术人员。 在独立工作之前,在中高级实验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高级训练,如果不达到合格标准,无法开始工作的员工必须通知实验室工作的潜在危险,接受实验室的安全教育。 自愿从事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遵守实验室的所有制度、规定和操作规程。 使用生物安全柜、使用生物安全柜时,必须注意以下事项。 4.1.2在使用生物安全柜时不能打开玻璃观察快门。 4.1.3在安全柜内尽量装入器材和样品,不得影响后部压力排气系统的气流循环。 4.1.4如果在安全机柜内不使用酒精灯,燃

13、烧产生的热量可能妨碍气流,损坏过滤器。 允许使用微型电加热器。 4.1.5所有工作都必须在桌面的中后部进行,通过玻璃可以看到百叶窗。 生物安全柜的使用,4.1.6尽量减少操作者身后的人员活动。 4.1.7作业人员不得反复出入手臂,以免阻碍气流。 4.1.8请不要让实验记录本、移液管及其他物品隔断空气栅。 因为这妨碍了气体的流动,引起物品的潜在污染和操作者的暴露。 4.1.9工作结束后,且每天工作结束前,必须根据要求消毒生物安全柜。 4.1.10安全机柜内的作业开始前和结束后,安全机柜的风机至少要运行5分钟。 4.1.11在生物安全柜内操作时,不能进行文字工作。 在生物安全柜的消毒顺序、4.2.

14、1每天的工作事前和工作结束后,至少启动生物安全柜5分钟,将污染的空气排出到生物安全柜中。 4.2.2每次使用前后,照射30min紫外线,用75%的酒精擦拭桌面消毒。 4.2.3每天工作后,照射30min紫外线,用75%酒精擦拭桌面、周围及玻璃内外并消毒。 4.2.4生物安全库内使用的物品在出生物安全库前用75%酒精去除表面污染,实验室的消毒措施,检查科的工作场所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 清洁区包括办公室、休息室、会议室、资料室;半污染区是更衣室;污染区包括样品接收区、样品处理区、样品保管区、样品检验区。4.1周使用含有有效氯的500mg/L消毒剂(地板消毒浓度必须加倍)一次消毒桌、椅子、

15、门、窗和地板。 所有清洁消毒器具(抹布、拖把、容器)不得与污染区和半污染区混合。 4.2半污染区4.2.1空气、桌子、椅子、门、窗户、地面消毒和污染区。 4.2.2工作服每周洗一次工作服有明显的病原菌污染,或从事强感染菌样品检查后,必须随时更换,用含氯2000mg/L的消毒剂,用1小时或压力蒸汽灭菌消毒,结核病专科检查室工作人员,每次都要连续戴口罩4.3污染区4.3.1空气消毒通常是紫外线灯的照射消毒,照射时间一般必须在30min以上。 4.3.2门、窗、桌子、贵重机器表面等物体表面的消毒通常用500mg/L的有效氯擦拭一次。 地面用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剂消毒一次。 明显污染的情况下,

16、如果传染性的样品或培养物溢出、洒出、容器破裂、洒出的情况下,立即用消毒液消毒,用有效氯2000mg/L的消毒剂洒在污染表面,将消毒液浸在污染表面,保持30分钟以上,再擦拭、抹布和手消毒、4.4.1洗手和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 a )手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污染时,用肥皂(肥皂液)和流水洗手。 b )如果用肉眼看不到污染,用快速消毒剂代替洗手消毒双手。 4.4.2以下时,医务人员应根据4.4.1原则选择洗手或使用快速消毒剂: a )在直接接触各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污染部位转移到清洁部位。 b )接触患者粘膜、伤害皮肤和伤口前后,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后。 c )穿

17、隔离服前后,摘下手套后。 d )接触患者周围的环境和物品后。 需要注意,4.4.4.3认真揉双手,清洗双手皮肤,包括手指背、指尖、手指间隙。 具体的揉搓顺序是,a )手掌相对,手指一起揉在一起,参照图A.1。 内b )手掌相对,双手交叉手指之间咬合,交换,参照图A.2。 外c )手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之间咬合,参见图A.3。 夹子d )弯曲手指,用另一只手掌旋转关节,更换,参见图A.4。 弓e )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试着旋转,换下来,参见图A.5。 大f )把5根指尖合起来转动到另一只手掌的心,交换进行,参照图A.6。 立g )搓洗腕部。 手臂、高压灭菌、灭菌是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极其重要的

18、一环。 高压灭菌器,医疗废弃物,针和锐利的器具的预防,针刺伤的处理,2.1伤口的局部紧急处理措施发生针刺伤时,立即用流水清洗伤口,轻轻按压伤口并尽量挤出伤口的血液,反复将伤口用70%酒精或0.5%碘螺栓等浸泡,或2.2通过风险评估和医学观察确定暴露水平,对暴露源展开针刺伤后对HBV、HCV、HIV等经血感染症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根据患者的检查报告情况实施防治措施和跟踪检查。 例如注射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或进行艾滋病职业暴露处理。 2.3反馈制度发生针刺伤后,启用针刺伤应急处理程序,分阶段向有关部门报告,由控制科进行现场调查、登记、风险评估、指导和援助,在怀疑是HIV感染时与当地的CDC联系。 处理洒出的区域,4.3.1整理工具和物品,根据洒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