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_第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篁竹(huáng)清冽(liè)为坻(dǐ)。B.翕忽(xī)幽邃(suì)寂寥(liáo)。C.差互(chā)佁然(yǐ)俶尔(chù)。D.悄怆(qiāo)摇缀(zhuì)龚古(gōng)。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3分)。A.壬戌篆章矫首椎髻。B.器皿箬蓬黍子糁之。C.倚之二黍多髯衣褶。D.弥勒视端船楫雕栏。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A.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不可久居(停留)。B.罔不因势象形(顺着、就着)神情与苏、黄不属(类似)。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挑选)钩画了了(清楚明白)。D.其两膝相比者(比较)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余数)。4.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能以径寸之木。B.箬篷覆之。C.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D.石青糁之。5.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小石潭记》中,作者通过描写小石潭的景色,表达了自己被贬后的孤寂、凄凉、忧伤的心境。B.《核舟记》按照空间顺序,依次介绍了核舟的船头、船尾、船背等部位,突出了王叔远雕刻技艺的高超。C.《桃花源记》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可分为“赋”“比”“兴”三个部分。6.默写。(7分)。《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中老人和小孩生活状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石潭记》中写潭中鱼游来游去,非常活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关雎》中表达文静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配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蒹葭》中展现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起笔就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的情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理解(45分)。(一)阅读《桃花源记》,完成7-10题。(15分)。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缘溪行()。便要还家()。无论魏晋()。处处志之()。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9.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请简要概括。(4分)。10.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千百年来让无数人心驰神往,为什么它具有这样永恒的魅力?(3分)。(二)阅读《小石潭记》,完成11-14题。(15分)。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水尤清冽()。潭中鱼可百许头()。佁然不动()。悄怆幽邃()。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斗折蛇行,明灭可见。13.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请简要概括。(4分)。14.作者在描写小石潭的景色时,融入了自己的情感。请结合相关语句分析作者情感的变化。(3分)。(三)阅读下文,完成15-18题。(15分)。中国竹,意无穷。青青翠竹,挺拔劲秀。竹,无华丽之姿,却有丹、青之貌;无脂粉之态,却有凌云之志。自古以来,竹在我国人民心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我国竹类资源丰富,素有“竹子王国”之称。据《中国植物志》记载,我国竹现有37属约500种,属数和种数约占世界的二分之一。云南是世界竹类植物的起源地之一,是世界上竹类植物最丰富的地区,现有28属220种,被誉为“世界竹类的故乡”。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④在日常生活中,竹密切地联系着衣、食、住、行、用五大方面。如穿有竹衣、竹鞋;食物有竹笋、竹米;住有竹楼、竹屋;行有竹车、竹筏;用有竹篮、竹筷。随着时代的发展,竹又有了一些富有创意的新用途,如用竹纤维制成的衣物,既环保又舒适;用竹炭制作的空气清新剂、床垫、鞋垫,能除湿、抗菌、除臭。可见,竹在人们生活中应用广泛。⑤从形态上看,竹的竿、叶、笋多姿多彩,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常常以竹为题材,如北宋文同的《墨竹图》,明代夏昶的《戛玉秋声图》,都是以竹为主题的佳作。竹制品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具有审美价值。如浙江嵊州的竹编,安徽舒城的舒席,无不以精美的工艺、独特的造型受人青睐。⑥竹在文化上也具有独特的价值。竹,秀逸有神韵,纤细柔美,长青不败,象征着青春永驻、生命力旺盛。竹中空外直,不偏不倚,又象征着正直、刚正不阿。竹有节而不弯,寓意着高[A](风、坚)亮节。竹[B](攀、慕)炎附势,不随波逐流,又体现了一种淡泊名利、超凡脱俗的品格。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竹是君子的象征。中国古代就有“不可居无竹”的说法,许多文人墨客都喜爱种竹、赏竹、咏竹,留下了大量竹诗词。⑦在世界文化中,竹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中国竹文化在与世界文化的交流中,传播到了世界各地。如中国的竹笛、竹箫等乐器,在东南亚、欧洲、美洲等地都深受欢迎。⑧中国竹,意无穷。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竹的价值,我们应该更好地传承和发展竹文化。15.从文中第⑥段的括号内分别选择恰当的字填在A、B处。(2分)。A处应填______;B处应填______16.请简要概括第④段的主要内容。(4分)。17.文章第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18.中国竹文化具有独特的价值。请结合全文概括中国竹文化的内涵。(5分)。三、写作(30分)。19.大自然是一幅美丽的画卷,让人流连忘返;大自然是一首优美的乐章,让人陶醉其中;大自然是一部神奇的书籍,让人受益无穷。请以“走进大自然”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要求: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答案与解析。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1.答案:B。解析:A项“为坻”的“坻”应读chí;C项“差互”的“差”应读cī;D项“悄怆”的“悄”应读qiǎo。2.答案:A。解析:B项“箬蓬”应为“箬篷”;C项“二黍”应为“二黍许”;D项“视端”应为“视端容寂”。3.答案:D。解析:“其两膝相比者”中“比”的意思是“靠近”。4.答案:A。解析:A项“之”是助词,可译为“的”;B、C、D三项中的“之”都是代词。5.答案:D。解析:《诗经》中的诗歌可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6.答案: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俶尔远逝往来翕忽。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二、阅读理解。(一)《桃花源记》。7.答案:沿着,顺着。同“邀”,邀请。不要说,更不必说。做记号。8.答案: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桃花源里的人告诉(渔人)说:“(这里的事)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9.答案:渔人进入桃花源后,桃花源人“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这些都体现了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10.答案:因为世外桃源寄托了人们对和平、安宁、幸福生活的向往;那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和睦相处;环境优美,资源丰富,是一个理想的社会境界。(二)《小石潭记》。11.答案:格外。大约。静止不动的样子。凄凉。12.答案: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13.答案:文章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来写。先写发现小石潭,再写潭中景物,接着写小溪源流,然后写潭中气氛,最后记录同游者。14.答案:作者刚开始“心乐之”,看到清澈的潭水、活泼的游鱼,心情愉悦;后来“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因为小石潭周围环境过于清冷寂静,勾起了作者被贬后的孤寂、凄凉之情,心情变得忧伤。(三)《中国竹,意无穷》。15.答案:A处应填“风”;B处应填“不慕”16.答案:主要介绍了竹在日常生活中与衣、食、住、行、用五大方面密切联系,且随着时代发展还有一些富有创意的新用途,说明竹在人们生活中应用广泛。17.答案: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列数字“37属约500种”“二分之一”,具体准确地说明了我国竹类资源丰富;作比较,将我国竹的属数和种数与世界的进行比较,突出强调了我国竹类资源丰富的特点。18.答案:竹象征着青春永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