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2025年九年级学业水平模拟测评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本试卷共8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60分钟。3.开卷考试,可查阅参考资料,但应独立答题,禁止交流资料。4.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1.根据下面材料可以判断出的史实是()《尚书·尧典》记载“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意为尧命令羲氏与和氏,遵循上天的规律和日月星辰的运行情况制定历法)陶寺观象台遗址复原图A.陶寺遗址被认定为尧的都城 B.史前时期已有对天象的观测C.陶寺时期最先出现原始农业 D.长江流域最早出现天文历法2.下图为亚(xù)方尊,它是商代晚期亚族献给商王的青铜器,其口内侧铸有“亚者㚸(sī)以大子尊彝”的铭文,其意为“亚族祭祀诸位王后和太子的宝器”。据此可知,亚方尊()A.是商王日常宴饮用的典型器具 B.是贵族身份等级的象征C.代表了青铜器铸造的最高水平 D.是体现商王王权的礼器3.据《汉书》记载,西汉初年,“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到了文景时期,则“流民既归,户口亦息”。与这一变化密切相关政策是()A.休养生息 B.“推恩令” C.尊崇儒术 D.盐铁专卖4.辽宁北票县西官营子北燕宰相冯素弗墓葬出土的大镂孔高圈足铜锅,既有胡族的提梁盖锅形制,又有由立耳改为附耳并附加螭首纹带的汉族色彩。这反映出当时()A.中外往来频繁 B.北方地区完全“汉化”C.南北趋向统一 D.出现民族交融的情况5.隋唐时期的中外交往,从商贸活动到文化交流,形成了由内向外——隋唐向周边,由外向内——周边向隋唐的互动、辐射的多元格局。这体现出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的特点是()A.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B.文化的发展与演变C.双向交流,兼收并蓄 D.社会的繁荣与开放6.《东京梦华录》记载,“街市酒店,彩楼相对,绣旆相招,掩翳天日”,“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这一景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科技水平的提高 B.商品经济的繁荣C.市民阶层的扩大 D.文化交流的频繁7.清朝统治者以立法形式确立的《理藩院则例》《蒙古律例》《西宁青海番夷成例》《回疆则例》《西藏通制》等民族边疆政策,共同体现了()A.边疆少数民族的汉化 B.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的奠定C.清朝君主专制的加强 D.中央政府对西南地区的管辖8.《本草纲目》不仅记载了1800多种药物与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如下图),还建立了结构严谨、条理清晰药物纲目体系,使我国中药学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据此可知,《本草纲目》的特点是()A.实用性、科学性 B.文学性、艺术性C.理论性、绝对性 D.总结性、灵活性9.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吾所谓新法者,皆非西人所故有,而实为西人所改造。改而施之西方与改而施之东方,其情形不殊,盖无疑矣。”据此可知,梁启超力主推行的“新法”是()A.学习西方科技,实现富国强兵 B.君主立宪制,以变法救国C.“扶清灭洋”,维护清朝统治 D.民主共和制,推翻清王朝10.1919年6月,全国学联和上海各界人士,召开了拒签和约的万人大会。7月,上海工界代表提出:“救国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就是要推翻卖国政府”。这说明五四运动()A.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 B.是彻底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C.推动国民大革命的兴起 D.是联合社会各阶级力量的革命运动11.1926—1927年之间,中国革命形势发生极大变化,工农运动和武装斗争进入历史上空前的高潮时期,沉寂多年的中国大地出现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与这一革命局面的出现密切相关的是()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北洋军阀的覆灭 C.革命根据地的创立 D.国共合作的建立12.在长达14年的斗争中,东北义勇军和东北抗联伤亡33万余人。其中,有写下“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赵一曼烈士,也有“不惜捐躯为革命,但愿失土早归回”的“十二烈士”。他们共同展现出了()A.舍生忘死爱国主义精神 B.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C.英勇奋战的抗美援朝精神 D.不怕艰险的长征精神13.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总理在某次会议上指出“我们应该承认……是存在有不同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该会议()A.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使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合作 D.使新中国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承认14.下表反映了我国四个经济特区地区生产总值变化情况(单位:亿元)。这说明()年份深圳珠海汕头厦门1980年2.702.6110.796.41992年284.96103.1714.478.912008年7806.54992.06974.781560.022020年27670.003481.942730.586384.00A.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B.中国与世界经济全方位接轨C国家重视和优先发展重工业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15.公元前2世纪,罗马贵族吸收了希腊文化,并创造了具有自我风格的希腊化文化。下列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十二铜表法》 B.帕特农神庙C.罗马大竞技场 D.《掷铁饼者》16.“我……效忠我的主人。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这体现了封君与封臣()A.缔约的关系受法律保护 B.是绝对的隶属关系C.权利与义务的相互交织 D.有严格的等级界限17.观察示意图,这反映出当时西欧()A.租地农场的兴起 B.手工业行会的发展C.工厂制度的形成 D.生产的资本主义化18.“(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明确肯定了资本主义的私有制,保障私有制神圣不可侵犯……还根据法律上人人平等的原则,确定了一切法国公民所享有的法律权利。”材料所述法典()A.最先体现三权分立原则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C.成为其他国家民法蓝本 D.是第一个人权宣言19.“他”巧妙地利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去补充国家这只“看得见的手”,两只手共同运作,缓解了危机,巩固工农联盟。“他”实行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罗斯福新政 D.对外开放20.当今世界并不安宁稳定,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依然不足,南北差距和贫富分化日益严重;恐怖主义、地区冲突等问题此起彼伏;全球范围内生态环境恶化,日益成为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这反映了()A.全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B.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危害性C.经济全球化与政治多极化的发展 D.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发生了裂变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生产工具的进步是人类社会演进的强大动力。战国时期的材料二在同一块耕地上连续耕作,重视水利灌溉、粪肥使用及田间管理,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特征。先秦出现的连作制在两汉发展成熟。魏晋南北朝时期冬小麦种植的推广,为豆类作物与大、小麦的轮作提供了条件,唐代北方麦豆两熟制普及。宋代南方水稻育秧、插秧技术得到推广与提升,普遍实行稻麦轮作,同时圩田、梯田等大量出现。明清时期,随着美洲作物的传入、双季稻的推广,轮作物种更为丰富,山地、丘陵等得到进一步利用。——摘编自《中国经济通史》(1)观察材料一中的四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农耕工具的变化对我国农业发展的作用。(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促进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3)综上所述,谈谈在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劳动人民展现出的智慧。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40—1911年7个主要近代工业部门统计表1840—1900年1901—1911年家数资本额(万元)家数资本额(万元)纺织业261331.7821332.1面粉业11109.453786.8火柴业936.128130水电业210603813.8机器业933.120352.1矿业722525.2732272.9——摘编自张海鹏、李细珠《中国近代通史·第五卷新政、立宪与辛亥革命:1901——1912》材料二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工业企业的产生,催生了新的阶级力量。它将在中国未来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出与传统中国不同的声音,它的存在与发展,将预示着中国新的未来,是决定近代中国“上升”因素的物质基础。——摘编自张海鹏、翟金懿《简明中国近代史读本》(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新的阶级”是什么?以及这一阶级的力量能够迅速发展的背景。(3)综上所述,请你谈谈近代民族工业带给当今我国工业发展的启示。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六七十年代,普通人家出行一般是自带干粮,但由于火车运行速度慢,一趟旅程常常是以天为计量单位,因此在火车上也常常挨饿。当然,那个年代的火车也有餐车,但以当时的物价,几毛钱一份的饭菜,是大部分人心中的美好奢望。到了80年代,随着人们出行的需求提升,火车的乘坐条件开始变好,也能看到站台上叫卖食品的商贩。——摘编自《火车上的饮食变迁》材料二2017年,铁路12306互联网订餐平台上线,受到广大旅客的欢迎。高铁列车扫码点餐系统仅需在开通扫码点餐业务的高铁列车上粘贴一张开店码标签,并在每个座位扶手上粘贴一张点餐码标签。旅客在乘车途中有购物需求时,用手机扫一扫扶手上的点餐码,即可进行点餐、购物。餐服人员收到订单通知后,会在30分钟内把商品送到旅客手中。——摘编自费汉明《基于铁路12306互联网订餐平台的高铁列车扫码点餐系统设计与实现》(1)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60—80年代人们乘坐火车解决吃饭问题方式不同的原因。(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2306订餐系统能够实现的条件。(3)请你对火车餐饮的进一步发展提一条合理化建议。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规模生产催生了大量工人聚集的城市,蒸汽机为铁路和工厂提供了动力,使得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同时,欧洲移民潮也促进了城市的发展,许多来自欧洲的人口涌入纽的、波士顿和旧金山等城市。摩天大楼的出现和电梯的发明进一步提高了城市的建筑密度和工作效率。二战后,随着交通道路、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改善,家庭汽车拥有量的增加,城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城市周边的中小城市(镇)发展,小城镇与大城市实现了同城化。——摘编自王旭《美国城市发展模式:从城市化到大都市区化》材料二美国硅谷实际上是一个由众多中小城镇构成的城镇群区域。作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之一,硅谷聚集了16600多家高科技公司,拥有百万名以上的各类科技人才,形成了微电子、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医学等四大主导产业集群。——摘编自石忆邵等《美国硅谷城镇群的发展经验与挑战及对中国创新城市建设的启示》(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美国城市化发展的因素。(2)据材料二,总结硅谷能够兴起的原因及对我国城市发展的启示。25.请阅读下面材料,围绕其中的观点,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材料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地区冲突频繁发生,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针对人类社会面临的各种挑战,国际社会必须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通过对话协商探讨解决之道。——摘编自人民网
绝密★启用前2025年九年级学业水平模拟测评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本试卷共8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60分钟。3.开卷考试,可查阅参考资料,但应独立答题,禁止交流资料。4.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1.根据下面材料可以判断出的史实是()《尚书·尧典》记载“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意为尧命令羲氏与和氏,遵循上天的规律和日月星辰的运行情况制定历法)陶寺观象台遗址复原图A.陶寺遗址被认定为尧的都城 B.史前时期已有对天象的观测C.陶寺时期最先出现原始农业 D.长江流域最早出现天文历法【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尧命令羲氏与和氏,遵循上天的规律和日月星辰的运行情况制定历法”结合所学可知,陶寺古城遗址位于山西襄汾,距今约4300—4000年,其出现了观象台,体现了史前时期已经出现了对天象的观测,B项正确;“认定”说法错误,陶寺遗址属于尧的都城仅仅属于一种猜测,排除A项;材料信息并未直观体现农业发展,且并未出现对比信息,不能体现“最先”,该说法错误,排除C项;陶寺遗址位于北方地区,不体现长江流域的情况,排除D项。故选B项。2.下图为亚(xù)方尊,它是商代晚期亚族献给商王的青铜器,其口内侧铸有“亚者㚸(sī)以大子尊彝”的铭文,其意为“亚族祭祀诸位王后和太子的宝器”。据此可知,亚方尊()A.是商王日常宴饮用的典型器具 B.是贵族身份等级的象征C.代表了青铜器铸造的最高水平 D.是体现商王王权的礼器【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以大子尊彝”“祭祀诸位王后和太子的宝器”并结合所学可知,商代青铜器主要用于祭祀、礼仪等政治活动,而非日常实用,礼器通过象征性仪式强化等级秩序,材料中的方尊作为献给商王的祭器,本质是商王权力合法性的物质载体,D项正确;商王日常宴饮多用陶器或简朴青铜器,礼器主要用于仪式,非日常实用,排除A项;青铜器确为贵族身份象征,但题干强调其是“献给商王”的祭器,更直接指向王权而非一般贵族等级,排除B项;题干未提及其铸造工艺水平,仅强调用途与象征意义,无法得出“最高水平”结论,排除C项。故选D项。3.据《汉书》记载,西汉初年,“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到了文景时期,则“流民既归,户口亦息”。与这一变化密切相关的政策是()A.休养生息 B.“推恩令” C.尊崇儒术 D.盐铁专卖【答案】A【解析】【详解】根题干“‘汉兴……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到了文景时期,‘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畜积岁增,户口寝息(人口逐渐增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文景帝继续实施休养生息政策,最终西汉初期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A项正确;汉武帝时期颁布了“推恩令”,削弱了王国势力,巩固了统一,排除B项;尊崇儒术是汉武帝时期加强思想大一统的措施,题干反映的是文景之治不符,排除B项;盐铁专卖是汉武帝加强大一统经济上的举措,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故选A项。4.辽宁北票县西官营子北燕宰相冯素弗墓葬出土的大镂孔高圈足铜锅,既有胡族的提梁盖锅形制,又有由立耳改为附耳并附加螭首纹带的汉族色彩。这反映出当时()A.中外往来频繁 B.北方地区完全“汉化”C.南北趋向统一 D.出现民族交融的情况【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既有胡族的提梁盖锅形制,又有由立耳改为附耳并附加螭首纹带的汉族色彩”可知,铜锅的形制(胡族提梁盖锅)与装饰(汉族螭首纹带)体现了两种文化的结合,表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北燕)与汉族在文化上的相互影响,结合所学可知,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族长期并存,既有冲突也有交流。北燕作为鲜卑慕容部政权,其统治阶层主动吸收汉族文化以巩固统治,而汉族文化也受胡族影响,形成双向交融,D项正确;中外交流多指中外贸易或外交,题干反映的是国内民族关系,与“中外”关联较弱,排除A项;“完全汉化”表述绝对化,且题干强调胡汉文化共存,非单方面汉化,排除B项;南北统一趋势在北魏后期(如孝文帝改革)更显著,北燕时期北方仍处分裂状态,与题干直接关联性不足,排除C项。故选D项。5.隋唐时期的中外交往,从商贸活动到文化交流,形成了由内向外——隋唐向周边,由外向内——周边向隋唐的互动、辐射的多元格局。这体现出隋唐时期对外交往的特点是()A.中外文化,交流频繁 B.文化的发展与演变C.双向交流,兼收并蓄 D.社会的繁荣与开放【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形成了由内向外——隋唐向周边,由外向内——周边向隋唐的互动、辐射的多元格局”可知,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是双向的,既有隋唐文化向周边地区的传播,也有周边文化向隋唐的传入,体现了“双向交流,兼收并蓄”的特点,C项正确;题干描述的是隋唐时期文化的“双向交流,兼收并蓄”,“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表述对材料内容的总结概括不够明确,排除A项;虽然题干中涉及到了文化,但更多的是文化的交流和兼收并蓄,而不是其发展与演变,排除B项;社会的繁荣与开放是隋唐时期的时代特征,与题干强调的文化的双向交流和兼收并蓄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6.《东京梦华录》记载,“街市酒店,彩楼相对,绣旆相招,掩翳天日”,“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这一景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科技水平的提高 B.商品经济的繁荣C.市民阶层的扩大 D.文化交流的频繁【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街市酒店,彩楼相对,绣旆相招,掩翳天日””“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可知,北宋商业繁荣,交易的规模大,这反映了宋代商业的繁盛,B项正确;宋代科技的发展主要涉及活字印刷术等,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商业的发展,市民阶层扩大主要强调市民数量增加,影响力扩大,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文化交流强调中外文化交流学习,与材料不相符,排除D项。故选B项。7.清朝统治者以立法形式确立的《理藩院则例》《蒙古律例》《西宁青海番夷成例》《回疆则例》《西藏通制》等民族边疆政策,共同体现了()A.边疆少数民族的汉化 B.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的奠定C.清朝君主专制的加强 D.中央政府对西南地区的管辖【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清朝统治者以立法形式……民族边疆政策”可知,《理藩院则例》《蒙古律例》等文件是清朝针对边疆民族地区制定的专门法规,体现“因俗而治”的特点,这些政策既尊重当地传统(如保留蒙古盟旗制、西藏政教合一),又强化中央权威(如驻藏大臣、伊犁将军的设置),旨在将边疆纳入国家统一管理体系,清朝通过系统立法,将蒙古、新疆、西藏、青海等边疆地区纳入中央直接管辖,结束了此前历代王朝对边疆“松散羁縻”的状态,这种法理与行政结合的管理方式,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奠定了近代中国疆域的基础,B项正确;题干政策强调“因俗而治”,非强制汉化,且“汉化”与清朝边疆治理的多元性不符,排除A项;君主专制加强是中央集权的结果,但题干政策更直接体现边疆整合,而非单纯权力集中,排除C项;西南地区仅是边疆的一部分,题干涵盖蒙古、新疆等西北和北方地区,表述片面,排除D项。故选B项。8.《本草纲目》不仅记载了1800多种药物与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如下图),还建立了结构严谨、条理清晰的药物纲目体系,使我国中药学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据此可知,《本草纲目》的特点是()A.实用性、科学性 B.文学性、艺术性C.理论性、绝对性 D.总结性、灵活性【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分析可知,《本草纲目》记载了1800多种药物与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并有绘图,体现了实用性特点,而“还建立了结构严谨、条理清晰的药物纲目体系”则体现了科学性,A项正确;《本草纲目》是药物学著作,与文学性、艺术性无关,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本草纲目》的实用性,理论性与题意不相符,绝对性错误,排除C项;《本草纲目》是对古代药学成就的总结,但是“灵活性”无从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9.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吾所谓新法者,皆非西人所故有,而实为西人所改造。改而施之西方与改而施之东方,其情形不殊,盖无疑矣。”据此可知,梁启超力主推行的“新法”是()A.学习西方科技,实现富国强兵 B.君主立宪制,以变法救国C.“扶清灭洋”,维护清朝统治 D.民主共和制,推翻清王朝【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作为维新派领袖,梁启超主张通过政治制度改革救亡图存,而非单纯学习西方技术,他认为中国需效仿西方“改造”后的制度,即结合中国实际的君主立宪制,“非西人所故有,而实为西人所改造”强调新法是西方自身改革后的产物(如英国君主立宪制),而非照搬原有制度,“改而施之东方”主张将西方改良后的制度引入中国,结合国情进行改革,体现了其主张进行改革,B项正确;学习西方科技,实现富国强兵的是洋务派,排除A项;主张“扶清灭洋”的是义和团,与梁启超无关,排除C项;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推翻清王朝的是革命派,梁启超属于维新派,排除D项。故选B项。10.1919年6月,全国学联和上海各界人士,召开了拒签和约的万人大会。7月,上海工界代表提出:“救国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就是要推翻卖国政府”。这说明五四运动()A.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 B.是彻底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C.推动国民大革命的兴起 D.是联合社会各阶级力量的革命运动【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1919年6月,全国学联和上海各界人士,召开了拒签和约的万人大会”可知,全国学联与上海“各界人士”联合召开拒签和约大会,体现学生、市民、工人等多元群体参与,上海工界代表提出“推翻卖国政府”,表明工人阶级明确将斗争矛头指向北洋政府,运动具有政治革命色彩,因此材料明确显示学生、工人、各界联合斗争,且工界提出推翻政府的政治诉求,直接体现各阶级联合的革命性,D项正确;思想解放是五四运动的影响之一(如马克思主义传播),但题干强调行动上的阶级联合,非思想层面,排除A项;五四运动虽具反帝反封建性质,但其领导权逐渐转向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题干中工界的主张更体现革命彻底性,但“资产阶级革命”定性不符历史阶段划分,排除B项;国民大革命(1924—1927)是后续事件,题干未涉及对大革命的推动,排除C项。故选D项。11.1926—1927年之间,中国革命形势发生极大变化,工农运动和武装斗争进入历史上空前的高潮时期,沉寂多年的中国大地出现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与这一革命局面的出现密切相关的是()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北洋军阀的覆灭 C.革命根据地的创立 D.国共合作的建立【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1926—1927年之间”及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北伐战争,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上被推翻,B项正确;俄国十月革命后,尤其是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排除A项;1927年中国共产党创立了第一块革命根据地,排除C项;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实现,排除D项。故选B项。12.在长达14年的斗争中,东北义勇军和东北抗联伤亡33万余人。其中,有写下“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赵一曼烈士,也有“不惜捐躯为革命,但愿失土早归回”的“十二烈士”。他们共同展现出了()A.舍生忘死的爱国主义精神 B.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C.英勇奋战的抗美援朝精神 D.不怕艰险的长征精神【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在长达14年的斗争中,东北义勇军……‘十二烈士’”可知,东北义勇军和东北抗联的斗争集中于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抗战胜利的14年间,核心任务是抵抗日本侵略、收复东北失地。题干中“伤亡33万余人”及烈士遗言均体现其抗争的牺牲性与民族性,赵一曼“甘将热血沃中华”与“十二烈士”“但愿失土早归回”的遗言,直接表达为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牺牲的决心,是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A项正确;团结精神虽在抗战中重要,但题干更强调个体牺牲而非集体协作,与材料侧重点不符,排除B项;抗美援朝(1950—1953)时间线与题干(1931—1945)冲突,排除C项;长征精神(1934—1936)虽与抗战部分重叠,但长征主体为红军西进,与东北抗联的地域和斗争性质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3.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总理在某次会议上指出“我们应该承认……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该会议()A.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使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合作 D.使新中国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承认【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并结合所学可知,“求同和团结”的表述指向1955年印尼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万隆会议),会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呼吁亚非国家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差异,共同维护反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诉求,C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次提出于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与万隆会议无关,排除A项;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是1971年第26届联大,时间不符,排除B项;新中国在50年代仅得到部分社会主义国家承认,西方国家普遍未承认,排除D项。故选C项。14.下表反映了我国四个经济特区地区生产总值变化情况(单位:亿元)。这说明()年份深圳珠海汕头厦门1980年2.702.6110.796.41992年284.96103.1714.478.912008年7806.54992.06974.781560.022020年27670.003481.942730.586384.00A.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B.中国与世界经济全方位接轨C.国家重视和优先发展重工业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数据分析可知,材料中的四个经济特区设置以来,经济飞速发展,这说明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快速发展,A项正确;材料只涉及四个经济特区,“中国与世界经济全方位接轨”说法夸大其词,排除B项;国家重视和优先发展重工业是一五计划的特点,排除C项;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排除D项。故选A项。15.公元前2世纪,罗马贵族吸收了希腊文化,并创造了具有自我风格的希腊化文化。下列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十二铜表法》 B.帕特农神庙C.罗马大竞技场 D.《掷铁饼者》【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罗马大竞技场在建筑结构上结合了希腊柱式建筑和罗马拱门建筑,形成了高大宏伟、厚重坚固、雄浑粗犷的建筑特色,与材料相符合,C项正确;《十二铜表法》是公元前五世纪颁布的,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排除A项;帕特农神庙是古希腊的建筑,排除B项;《掷铁饼者》的作者是古希腊雕塑家米隆,排除D项。故选C项。16.“我……效忠我的主人。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这体现了封君与封臣()A.缔约的关系受法律保护 B.是绝对的隶属关系C.权利与义务的相互交织 D.有严格的等级界限【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可知,封臣效忠的条件是封君“践履协约”“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即双方需共同履行义务。封君提供保护与赐予(权利),封臣则以忠诚与服从(义务)作为回报,体现权利义务的双向性,C项正确;法律保护是封君封臣关系的制度保障,但题干未直接涉及法律条文,而是聚焦双方契约的互动关系,排除A项;“绝对隶属”不符合史实。封臣效忠以封君履行义务为前提,若封君违约,封臣可解除关系,排除B项;等级界限虽存在,但题干更强调契约关系中的互动,而非等级差异本身,排除D项。故选C项。17.观察示意图,这反映出当时西欧()A.租地农场的兴起 B.手工业行会的发展C.工厂制度的形成 D.生产的资本主义化【答案】D【解析】【详解】据图示信息可知,西欧出现了手工作坊,且涉及生产和销售等各个流程,还出现了雇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中世纪的西欧,出现了租地农场、集中的手工工场等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它们的特点均是雇佣人进行劳动,产品面向市场,因此体现了生产的资本主义化,D项正确;材料涉及手工工场,并非强调租地农场,排除A项;行会仅体现了雇佣其工人工作,并未体现其本身发展,也不能全面反映材料内容,排除B项;工厂制度出现在工业革命时期,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8.“(法典)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明确肯定了资本主义的私有制,保障私有制神圣不可侵犯……还根据法律上人人平等的原则,确定了一切法国公民所享有的法律权利。”材料所述法典()A.最先体现三权分立原则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C.成为其他国家民法蓝本 D.是第一个人权宣言【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确定了一切法国公民所享有的法律权利”及所学可知,材料中的文件是《拿破仑法典》,它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是资产阶级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典。它废除了贵族特权,确立了民事权利平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契约自由等资产阶级民法的基本原则,成为其他国家民法蓝本,C项正确;先体现三权分立原则的是美国1787年宪法,排除A项;《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排除B项;《人权宣言》是第一个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但是与“法典”等内容不相符,排除D项。故选C项。19.“他”巧妙地利用市场这只“看不见手”去补充国家这只“看得见的手”,两只手共同运作,缓解了危机,巩固工农联盟。“他”实行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罗斯福新政 D.对外开放【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通过减轻农民负担、恢复商品货币关系和利用外资,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与材料相符合,B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否定市场的作用,排除A项;罗斯福新政并不涉及巩固工农联盟,排除C项;中国的对外开放强调引进外资和技术等,与材料调节手段不相符,排除D项。故选B项。20.当今世界并不安宁稳定,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依然不足,南北差距和贫富分化日益严重;恐怖主义、地区冲突等问题此起彼伏;全球范围内生态环境恶化,日益成为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这反映了()A.全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B.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危害性C.经济全球化与政治多极化的发展 D.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发生了裂变【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当今世界并不安宁稳定……日益成为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可知,问题涉及经济、安全、环境等多领域,均为全球性挑战,需跨国协作解决,例如,南北差距需国际资源分配机制调整,恐怖主义需情报共享与联合打击,生态恶化需全球减排协议,因此全球治理强调通过国际规则与多边合作应对跨国问题,可持续发展则要求平衡经济、社会与环境目标,题干中“共同挑战”直接呼应这一需求,是解决问题的根本路径,A项正确;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问题之一,但题干还包含安全、环境等非经济领域矛盾,B仅涵盖部分问题,不够全面,排除B项;经济全球化与政治多极化是现象描述,题干强调现象背后的治理需求,而非现象本身,排除C项;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题干问题未改变主题本质,而是凸显实现主题的障碍,故“裂变”表述不准确,排除D项。故选A项。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生产工具的进步是人类社会演进的强大动力。战国时期的材料二在同一块耕地上连续耕作,重视水利灌溉、粪肥使用及田间管理,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特征。先秦出现的连作制在两汉发展成熟。魏晋南北朝时期冬小麦种植的推广,为豆类作物与大、小麦的轮作提供了条件,唐代北方麦豆两熟制普及。宋代南方水稻育秧、插秧技术得到推广与提升,普遍实行稻麦轮作,同时圩田、梯田等大量出现。明清时期,随着美洲作物的传入、双季稻的推广,轮作物种更为丰富,山地、丘陵等得到进一步利用。——摘编自《中国经济通史》(1)观察材料一中的四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农耕工具的变化对我国农业发展的作用。(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促进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3)综上所述,谈谈在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劳动人民展现出的智慧。【答案】(1)作用:提高劳动效率,节省人力,促进农业的发展。(2)主要因素:水利工程的兴修;农业耕作技术的进步;优质高产的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和培育;土地面积的增加等。(3)智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注重总结经验,革新工具;勤劳质朴,精耕细作。【解析】【小问1详解】作用: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材料一涉及铁制农具、播种工具耧车、曲辕犁、秧马,这些工具的使用提高了劳动效率,节省人力,促进农业的发展。【小问2详解】主要因素:根据“同一块耕地上连续耕作,重视水利灌溉、”可知,水利工程的兴修;根据“粪肥使用及田间管理”“连作制”“轮作制”等可知,农业耕作技术的进步;根据“明清时期,随着美洲作物的传入、双季稻的推广”可知,优质高产的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和培育;根据“山地、丘陵等得到进一步利用”可知,土地面积的增加等。【小问3详解】智慧:开放性回答,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古代农业耕作技术不断进步,但是都注重尊重自然、顺应自然;根据不同地域不同气候条件差异下采取不同的处理办法、不同季节安排不同的生产活动可知,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根据古代农耕技术在前代经验基础上不断进步可知,注重总结经验;根据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发展可知,革新工具;结合古代劳动人民的品质可知,勤劳质朴,精耕细作。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40—1911年7个主要近代工业部门统计表1840—1900年1901—1911年家数资本额(万元)家数资本额(万元)纺织业261331.7821332.1面粉业11109.453786.8火柴业936.128130水电业210603813.8机器业933.120352.1矿业722525.2732272.9——摘编自张海鹏、李细珠《中国近代通史·第五卷新政、立宪与辛亥革命:1901——1912》材料二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工业企业的产生,催生了新的阶级力量。它将在中国未来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出与传统中国不同的声音,它的存在与发展,将预示着中国新的未来,是决定近代中国“上升”因素的物质基础。——摘编自张海鹏、翟金懿《简明中国近代史读本》(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新的阶级”是什么?以及这一阶级的力量能够迅速发展的背景。(3)综上所述,请你谈谈近代民族工业带给当今我国工业发展的启示。【答案】(1)特点:20世纪初我国民族工业发展速度快,增长幅度大;发展不平衡,主要集中在轻工业。(2)“新的阶级”:无产阶级。背景:近代资本主义工业企业的产生;西方列强的入侵,使得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3)启示:民族独立是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政治前提,经济发展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要大力发展经济,注重轻重工业比例协调发展等。【解析】【小问1详解】特点:根据材料一“1840—1911年7个主要近代工业部门统计表”可知,20世纪初我国的民族工业发展速度快,增长幅度大;根据材料一“纺织业、面粉业”等可知,发展不平衡,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故特点:20世纪初我国的民族工业发展速度快,增长幅度大;发展不平衡,主要集中在轻工业。【小问2详解】新的阶级:根据材料二“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工业企业的产生,催生了新的阶级力量”可知,“新的阶级力量”是指无产阶级,推动了近代中国的社会进步。背景:根据材料二“中国近代资本主义工业企业产生,催生了新的阶级力量”可得出近代资本主义工业企业的产生;再结合所学近代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可从列强侵华等角度进行分析,例如西方列强的入侵,使得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客观上促进了材料所述“新阶级”的产生。【小问3详解】启示:本题是开放性试题,根据上述材料反映的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可从国家独立、经济结构等角度进行分析,例如民族独立是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政治前提,经济发展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要大力发展经济,注重轻重工业比例协调发展等。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六七十年代,普通人家出行一般是自带干粮,但由于火车运行速度慢,一趟旅程常常是以天为计量单位,因此在火车上也常常挨饿。当然,那个年代的火车也有餐车,但以当时的物价,几毛钱一份的饭菜,是大部分人心中的美好奢望。到了80年代,随着人们出行的需求提升,火车的乘坐条件开始变好,也能看到站台上叫卖食品的商贩。——摘编自《火车上的饮食变迁》材料二2017年,铁路12306互联网订餐平台上线,受到广大旅客的欢迎。高铁列车扫码点餐系统仅需在开通扫码点餐业务的高铁列车上粘贴一张开店码标签,并在每个座位扶手上粘贴一张点餐码标签。旅客在乘车途中有购物需求时,用手机扫一扫扶手上的点餐码,即可进行点餐、购物。餐服人员收到订单通知后,会在30分钟内把商品送到旅客手中。——摘编自费汉明《基于铁路12306互联网订餐平台的高铁列车扫码点餐系统设计与实现》(1)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60—80年代人们乘坐火车解决吃饭问题方式不同的原因。(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2306订餐系统能够实现的条件。(3)请你对火车餐饮的进一步发展提一条合理化建议。【答案】(1)原因:火车速度提升,80年代火车运行时间缩短,减少了乘客长时间挨饿的困境,降低了对自带干粮的依赖;经济条件改善,随着经济发展,人们收入增加,购买力提升,更多人能负担餐车或站台食品;服务设施优化,80年代火车条件改善,餐车供应更充足,同时站台商贩增多,提供多样化选择;出行需求增长,客流增加促使铁路部门完善服务,市场化改革也推动了食品供应的便利化。(2)条件:技术支撑,移动互联网普及与二维码技术应用,使扫码点餐成为可能,移动支付技术成熟,保障交易便捷性,铁路信息化升级(如12306平台数据整合)支持订单处理与配送调度;基础设施完善,高铁网络快速发展,列车运行效率提升,缩短配送时间窗口;列车座位粘贴点餐码,实现服务场景全覆盖;需求驱动,高铁客流量增长催生对便捷服务的需求,乘客消费升级促使铁路部门拓展增值服务;政策与服务创新,铁路部门推动“互联网+”战略,优化服务流程,餐服人员与供应链协同,确保30分钟送达的标准化运营。(3)建议:结合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提供当地美食;优化供应链,确保餐品新鲜和及时送达;注意环保。【解析】小问1详解】原因:据材料一“由于火车运行速度慢”“火车的乘坐条件开始变好”可知,火车速度提升,80年代火车运行时间缩短,减少了乘客长时间挨饿的困境,降低了对自带干粮的依赖;结合所学改革开放的知识可知,经济条件改善,随着经济发展,人们收入增加,购买力提升,更多人能负担餐车或站台食品;据材料一“随着人们出行的需求提升,火车的乘坐条件开始变好,也能看到站台上叫卖食品的商贩”可知,服务设施优化,80年代火车条件改善,餐车供应更充足,同时站台商贩增多,提供多样化选择;据材料一“随着人们出行的需求提升”可知,出行需求增长,客流增加促使铁路部门完善服务,市场化改革也推动了食品供应的便利化。【小问2详解】条件:据材料二“2017年,铁路12306互联网订餐平台上线”可知,技术支撑,移动互联网普及与二维码技术应用,使扫码点餐成为可能,移动支付技术成熟,保障交易便捷性,铁路信息化升级(如12306平台数据整合)支持订单处理与配送调度;据材料二“高铁列车扫码点餐系统仅需在开通扫码点餐业务的高铁列车上粘贴一张开店码标签,并在每个座位扶手上粘贴一张点餐码标签”并结合所学高铁的发展的知识可知,基础设施完善,高铁网络快速发展,列车运行效率提升,缩短配送时间窗口,列车座位粘贴点餐码,实现服务场景全覆盖;据材料二“旅客在乘车途中有购物需求时,用手机扫一扫扶手上的点餐码,即可进行点餐、购物”可知,需求驱动,高铁客流量增长催生对便捷服务的需求,乘客消费升级促使铁路部门拓展增值服务;据材料二“餐服人员收到订单通知后,会在30分钟内把商品送到旅客手中”并结合所学可知,政策与服务创新,铁路部门推动“互联网+”战略,优化服务流程,餐服人员与供应链协同,确保30分钟送达的标准化运营。【小问3详解】建议:开放性试题,强调火车餐饮智能化的建议,也可以强调环保等,如结合不同地区的饮食文化,提供当地美食;优化供应链,确保餐品新鲜和及时送达;注意环保。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上海市住宅商品房预售合同示范文本
- 亚马逊云服务合同样本
- 个人结婚购房合同样本
- 公司道路施工合同样本
- 电机定制改造方案范本
- 改进货物接收流程的工作计划
- 传媒公司推广合同标准文本
- 公司协议收购合同标准文本
- 乐器出口合同样本
- 代售收取佣金合同样本
- 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数学期中分项评价试卷(含答案)
- 山东省德州市2024年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 肝淤血病理切片
- 2025年福建新华发行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教育强国背景下的“五育”新解与实践路径
- 2025年度退房房屋租赁终止协议书
- 年产10万吨聚丙烯聚合工段工艺设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资料
- 品管工具在护理质量中的应用
- 防晒服产品省级监督抽查实施细则
- 茶馆剧本台词
- 2024年03月江苏射阳农商银行春季校园招考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