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2025届初三联考化学试题(联考)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据报道,上海某医院正在研究用放射性碘治疗肿瘤.这种碘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3,相对原子质量为1.下列关于这种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中子数为72B.质子数为72C.电子数为53D.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12.工业上用甲和乙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X,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参加反应的甲、乙与丙的质量比为23:17:1。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甲、丙均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B.物质X化学式为NaNH2C.乙与丙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D.该反应类型属于置换反应3.居里夫人在1898年从几吨的含铀废料中提炼出0.3g镭。已知镭元素的核电荷数为88,相对原子质量为226,则镭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A.226 B.88 C.138 D.314.、当前,食品安全备受人们关注,下列做法会严重危及人体健康的是:A.蒸馒头加适量小苏打B.长期饮用白开水C.食品袋里充入氮气延长食品的保质期D.用甲醛保鲜白菜5.根据物质的用途体现物质的性质这一关系,下列用途体现了该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A.金刚石可以刻划玻璃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一氧化碳可用于工业炼铁D.活性炭可用于防毒面具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C.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中子数不同 D.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7.正确使用化学用语是重要的化学学科素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2O、H2O2、H2SO4中均含有氢分子B.KCl、KClO、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相同C.、、表示的粒子都是阳离子D.CO、CO2、H2CO3都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8.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其三态变化实现的B.物质的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C.凡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D.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核是不变的,发生改变的只是原子核外的电子9.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除去b中混有的少量aB.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C.t3℃时,a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50%D.将t3℃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b>a=c10.下列除杂质的实验所选试剂及操作都正确的是(括号内为杂质)A.MnO2(KCl)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B.BaSO4(BaCO3)加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C.CuO(Cu)加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D.KCl(K2CO3)加适量稀硫酸、蒸发、结晶11.下列各组物质中,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且反应后溶液总质量减小的是A.铁和硫酸铜溶液B.氧化铜和稀盐酸C.碳酸钠溶液和硝酸钾溶液D.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钠溶液12.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C.将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能恢复原状﹣﹣分子间间隔变大D.空气是混合物﹣﹣空气由不同种分子构成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化学—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1)“化学使天更蓝,水更清。”汽车尾气处理装置能使某些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2NO+2CON2+2CO2。该反应涉及的物质中,_____在空气中含量最高,_____是光合作用的原料,能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是_____。椰子壳可加工成活性炭,用于净化空气,利用活性炭的_____性。(2)“化学为人类提供动力。”矿物能源有煤、_____和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CH4),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3)“化学为生命提供能量”。葡萄糖(C6H12O6)是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葡萄糖由_____种元素组成,碳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6.02×1024个葡萄糖分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mol。14.有A、B、C、D四种元素,A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且第3电子层上的电子数比第2电子层的电子数少1;B元素的某氧化物分子组成为BO3,其中B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3,且B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已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等于质子数加上中子数);C﹣和D2+的电子层结构与氖原子相同.(1)写出下列微粒的符号:C﹣_____、D2+_____已知①通常电子层数越多,微粒半径越大;②核电荷数越大,对核外电子吸引力越强,微粒半径越小.试比较以上两种离子半径的大小_____(2)B元素形成常见单核离子的化学符号:_____,写出BO3与水反应的方程式_____(3)已知:活泼的非金属单质能把相对不活泼的非金属单质从它的化合物中置换出来.已知A的单质比I2活泼,写出A的单质与KI反应的方程式_____.15.实验小组用传感器探究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和pH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所示。(1)根据图像判断,该实验是将_____(填“稀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2)30s时,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3)从能量的角度看,该反应属于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16.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_____相等。t2℃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加水溶解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甲_____乙(填“>”、“=”或“<”)。把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下同)A.溶剂质量一定变小B.溶质质量一定变大C.溶液浓度可能变大D.溶液质量可能不变现有同时含甲、乙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若要从该溶液中提取纯净的乙物质,具体的操作是_____。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写出仪器名称①_____②_____③_____④_____实验室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制取装置为_____氧气能用E装置收集的原因_____,二氧化锰在该反应中的作用是_____作用.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如何检验该气体为氧气_____.用B装置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实验过程要控制反应的速率,应对装置如何改进_____常温下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可以制取氢气,已知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则发生装置为_____,收集装置为_____.如果用F装置收集氢气,气体应从_____端通入.18.实验室部分仪器或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若要组装一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和收集装置,可选择图中______填仪器或装置的标号,实验室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你认为还需要增加的玻璃仪器是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6分)实验室用34g过氧化氢溶液和适量的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生成氧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g。实验所用的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为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B【解析】A、中子数=1﹣53=72,故正确.B、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所以质子数是53,故错误.C、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等于电子数,故电子数是53,故正确.D、质子数是53,中子数是72,两者之和是1,故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以新信息为载体来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学生应学会对新信息的选择使用;同时应熟记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2、A【解析】
根据图示可知,甲是Na,乙是NH3,丙是H2。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设该反应方程式中,甲的化学计量数为x,乙的化学计量数为y,丙的化学计量数为z。参加反应的甲、乙与丙的质量比为23:17:1,则(23×x):(17×y):(2×z)=23:17:1,解得x:y:z=2:2:1。则该反应的方程式为:。置换反应: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详解】A、甲是钠,是由钠原子构成的物质。丙是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物质。A错误;B、根据分析可知,X是NaNH2。B正确;C、根据分析可知,乙和丙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C正确;D、根据分析可知,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D正确。故选A。3、C【解析】试题分析:在同一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考点: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与核电荷数4、D【解析】试题分析:蒸馒头加适量小苏打,可以让馒头松软可口;长期饮用白开水,防止水的硬度过大,引起疾病;食品袋里充入氮气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利用氮气的无毒害和化学性质的稳定性;不能用甲醛保鲜白菜,因为甲醛有毒。故选D.考点:化学与生活5、C【解析】
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因此可用于刻划玻璃,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因为干冰升华吸热,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C、一氧化碳用于工业炼铁,是因为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利用的是其化学性质,符合题意;D、活性炭用于防毒面具,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利用的是其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故选C。6、A【解析】A.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故A正确。B.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故B错误。C.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故C错误。D.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物质。故D错误。7、D【解析】
A.H2O、H2O2、H2SO4中均含有原子,故说法错误;B.KCl、K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显+1价,化合价相同。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显+5价。故说法错误;C.表示的是原子,故错误;D.CO、CO2、H2CO3都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说法正确。故选D。8、C【解析】
A、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其三态变化实现的,该选项说法正确;B、物质的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例如不同的绿色植物适宜生长在不同酸碱性土壤中,人类体液酸碱性失衡会影响身体健康等,该选项说法正确;C、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是中和反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核是不变的,发生改变的只是原子核外的电子,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水的天然循环中,水蒸气、水和冰雪不断发生改变,实现了水的天然循环。9、A【解析】
A、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除去b中混有的少量a;故选项正确;B、c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故选项错误;C、t3℃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50g,则a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故选项错误;D、将t3℃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a>b>c;将a、b、c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a和比的溶解度都减小,但b大于a,c物质的溶解度变大,但质量分数不变,则a、c、b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b>a>c;故选项错误;故选:A。10、B【解析】
A、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得到二氧化锰,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B、BaCO3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钡、水和二氧化碳,硫酸钡不与稀盐酸反应,再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C、CuO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K2CO3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水和二氧化碳,引入新的杂质,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B。除杂质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11、D【解析】
A、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发生的是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A错误;B、氧化铜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溶液增加的质量为参加反应的氧化铜的质量。B错误;C、碳酸钠溶液和硝酸钾溶液不反应,溶液总质量保持不变。C错误;D、硝酸银和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发生的是复分解反应。氯化银沉淀析出,所以溶液的总质量减少。D正确。故选D。12、B【解析】
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正确;B、热胀冷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隔,错误;C、将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能恢复原状,说明分子间间隔变大,正确;D、空气中含有不同物质的分子,所以空气是混合物,正确。故选B。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N2CO2CO吸附石油CH4+2O2CO2+2H2O33:410【解析】
(1)汽车尾气处理装置能使某些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2NO+2CON2+2CO2。该反应涉及的物质中,N2占空气总体积的78%,在空气中含量最高,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CO有毒,能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是CO。椰子壳可加工成活性炭,用于净化空气,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2)煤、石油和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CH4),是三大矿物能源。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H4+2O2CO2+2H2O。(3)葡萄糖(C6H12O6)是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葡萄糖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碳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2×6):(16×6)=3:4,6.02×1024个葡萄糖分子的物质的量是:=10mol。14、F﹣Mg2+F﹣>Mg2+S2﹣【解析】
A元素的原子有三个电子层,第三层电子数比第二层少1,由于第二层容纳8个电子,故A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核电荷数=2+8+7=17,所以A为氯元素;根据B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B的相对原子质量:O的相对原子质量×3=2:3,B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48×2÷3=32,B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则B元素的质子数为32÷2=16,所以B为硫元素;C﹣和D2+的电子层结构与氖原子相同,氖的原子序数为10,C得到一个电子核外电子数为10,C的质子数为9,则C为氟元素,D失去两个电子核外电子数为10,D的质子数为12,则D为镁元素;【详解】(1)C为氟元素,D为镁元素,故C﹣:F-;D2+:Mg2+;F-和Mg2+的电子层数都是2,F-的核电荷数为9,Mg2+的核电荷数为12,核电荷数越大,微粒半径越小,故两种离子的半径大小为:F﹣>Mg2+;(2)硫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6,易得到两个电子,从而带上两个单位负电荷,故B元素形成常见单核离子的化学符号为S2﹣;BO3为SO3,SO3与水反应生成硫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A为氯元素,A的单质为氯气,已知活泼的非金属单质能把相对不活泼的非金属单质从它的化合物中置换出来,故氯气和碘化钾反应生成氯化钾和碘,化学方程式为:。15、氢氧化钠溶液HCl和NaCl放热【解析】
(1)图像中pH值的变化是从小于7增大到大于7,则原溶液显酸性,向其中加入碱性溶液,则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稀盐酸中。故答案为:氢氧化钠溶液;(2)30s时,溶液的pH<7,溶液显酸性,说明此时盐酸是过量的,则溶液中的溶质除了有反应生成的氯化钠,还有未反应的氯化氢。故答案为:HCl和NaCl;(3)根据温度变化图可知,反应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则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故答案为:放热。16、溶解度<CD升高温度、结晶、过滤、热水洗涤、干燥【解析】
(1)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可得知此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所以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加水溶解配制成饱和溶液,乙需要的水的质量大,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甲<乙;(3)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把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A、增加溶质,溶剂质量不变,故A错误;B、蒸发溶剂,溶质质量不变,故B错误;C、增加溶质,溶质质量分数会增大,故C正确;D、降低温度,溶液质量可能不变,故D正确。故选CD;(4)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升高溶液温度会析出晶体,洗涤时要用热水,减小乙物质的溶解量,所以具体的操作是:升高温度、结晶、过滤、热水洗涤、干燥。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试管酒精灯集气瓶水槽AC或AE氧气不易溶于水催化氯酸钾氯化钾+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说明该气体是氧气过氧化氢水+氧气把长颈漏斗换成分液漏斗BD或Eb【解析】
(1)图中仪器名称:①是试管,②是酒精灯,③是集气瓶,④是水槽;(2)用氯酸钾制氧气需要加热,故选发生装置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故收集装置是C或E;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在反应中起催化作用,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氯酸钾氯化钾+氧气;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检验该气体为氧气的方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江苏省江阴市高中生物 第五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 5.2 染色体变异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必修2
- 带你了解2025年证券从业资格试题及答案
- 小学数学七 美丽的街景-两位数乘两位数一等奖教案及反思
- 2025年股票市场技术分析方法试题及答案
- 2025至2031年中国排档线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毛里布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气动椭圆型卷边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股票投资趋势理论相关试题及答案
- 六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4 藏戏配套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让金融学习更轻松特许金融分析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学生宿舍带班领导及值班教师巡查登记表
- GB/T 15103-2008林用绞盘机
- 议论要有针对性 课件
- 11470国际劳务合作和海外就业第5章
- 奥本海姆《信号与系统(第二版)》习题参考答案
- 卵巢恶性肿瘤腹腔镜手术课件
- 市政道路检测专项方案
- 《思想道德与法治》 课件 第四章 明确价值要求 践行价值准则
- 沥青路面精细化施工质量控制及验收标准课件
- XX县“四好”农村公路提升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高考数学你真的掌握了吗(最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