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编排说明
专题二
古代诗歌阅读
高考对古代诗歌阅读的考查,从2017年起,一改过去沿循多年的两个主观题的考查形
式,变为一个客观题(五选二)和一个主观题。对广大考生而言,这一变化无疑是一个重大“利
好”,因为考点的覆盖面扩大,而整体难度相对降低。
不管考查形式如何变化,古代诗歌阅读的考查点没有变化,把诗读懂仍然是古代诗歌阅读的
基础和关键,因为读懂诗才能答好题。基于此,本专题先以总启课的形式教给考生读诗的方
法,再以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四大考点和选择题、比较鉴赏题两大特色题型为
突破口,提升考生解题的技巧和能力。
阁值语从读懂诗歌开始——一判一审读文准
一、熟知8大题材,初步判断诗歌情感
古代诗歌虽说浩如烟海,但从题材角度看,总有一些题材相同、情感相近、手法相似。
我们阅读诗歌,完全可以从题材入手,“读一首诗,知一类诗”。根据题材分类,中国古
诗大致有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羁旅思乡诗、送别怀人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
爱情闺怨诗、政治讽喻诗等八种。
(一)咏史怀古诗一一历览古今通得失,观景知人论兴衰
/对接教材:《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题材特征内容情感常用技法
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等为题
内内(1)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材。借咏叹史实、描写古迹来抒发诗人的借怀古叹今叹个人命运的坎坷。
涵容(2)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败、
兴衰之感,以寄托哀思、借古讽今。
荒凉的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
兴盛形成鲜明的对比。
①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
(3)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
的观点或看法。
标标题中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有情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
②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类比
志怀”“古迹”“古人名”等。感(4)衬托,诗人往往临古迹而
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
抒怀,以悲景衬悲情。
③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
[针对训练I
1.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回答问题。
[双调I折桂令•宣城怀古
阮]卢挚
对江山吟断高斋,想甲第©名园,棠棣花开。晚梦歌钟,高城草木,废沼荒台。快吹尽
陵峰暮霭,等麻姑②空军飞来。渺渺予怀,天淡云闲,万事浮埃。
[注]①甲第:豪门贵族的宅第。②麻姑:据《神仙传》记载,她貌似十八九岁,而自
谓“已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
这首元曲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结合全曲简要分析。
答:.......................................................................
解析:要扣住“情感”二字,须从''景色”着手;最好逐句考虑,才不会有所遗漏,
回答得全面细致。凄凉之景与优美之景的对比,盛衰无常的感慨与超脱闲逸的情怀,这二
者都比较鲜明,容易把握。重点在于答题时表述的清晰与完整。
答案:①诗人首先描写昔日甲第名园、高城沼台业已荒芜、草木丛生的凄凉景象,抒
发了盛衰无常的感慨;②进而想象空翠飞来、天淡云闲的优美画面,直抒胸臆,表达了超
脱闲逸的情怀。
(二)咏物言志诗——绘尽天下万物态,寄寓世间感慨情
对接教材:《咏柳乂贺知章)、《卜算子•咏梅》(陆游),《石灰吟》(于谦)、《塑岳》(杜甫)
题材特征内容情感常用技法
内借助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诗人的内单纯咏物、托物言志(寓意)、托物喻理、托
(1)从具体描写的方
涵思想感情。容物讽世。
法看,主要是正面描
写(绘形绘色)与侧
①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
①从对象上来看,咏物诗的对象是单纯的面烘托。
想,或报效国家。
某个物。着重对所咏之物的特征、功能进(2)从修辞手法看,
②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
标行刻画,或者着重对所咏之物的某一内情主要是比喻、象征、
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
志韵、精神进行吟咏。感拟人和对比。
灭的哀愁。
②从题目上来看,或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或(3)从抒情方式看,
③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
以“咏某物”“题某物”“某物吟”等为题目。主要是托物言志。
愤世嫉俗,或针磋时弊,或冷嘲热讽。
[针对训练I
2.(2016•邯郸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
落梅
刘克庄团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
乱点莓苔多英数,偶粘衣袖久犹香。
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注]刘克庄(1187—1269),南宋诗人,在诗词中曾有“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
畔泪”“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等豪壮之句。
落梅一诗,因其言近旨远而成为宋代屈指可数的咏梅佳作。请结合尾联分析诗中包含
的讽喻之意。
答:..........................................................................
解析:题干问的是“请结合尾联分析诗中包含的讽喻之意”,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
本诗前三联重在写景,景中寓情。尾联在此基础上展开议论,是全篇的点睛之笔。“东风
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这两句看似指“东风”不怜香惜玉,实际上,“东风”
指控的是执掌权柄者,诗人用暗讽的笔触把矛头指向当权者。
答案:尾联看似指责“东风”胡乱使用对百花生杀予夺的权力,嫉恨梅花孤高,实际
上是用比喻手法,把“东风”比作历史上和现实中的执掌权柄者,把矛头指向历史和现实
中的一切嫉贤妒能、打击人才的当权者,寄托自己仕途不遇的强烈的感慨和不满。
(三)羁旅思乡诗一一他乡村树似吾乡,愁煞天涯断肠人
对接教材:《登高》〈杜甫)、《次北固山下M王湾)、《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题材特征内容情感常用技法
诗人因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
借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1)借景抒情(寓情
内泊异地等,对所见所闻有所感,借此抒内
叹,表达思亲怀乡之情。主题有潦倒失意、于景)、情景交融。
涵发对家乡、亲人的无尽思念和人生感容
漂泊哀伤、思念亲人等。(2)乐景衬哀情(以
叹、漂泊愁苦。
乐写哀)。
(3)侧面落笔。诗人
①天涯漂泊羁旅愁。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在表现怀远、思归之
①诗题中多含有“客舍”“登高”“望月”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情时,不是直接抒发
“忆”“寄”“行”“思”等词语以及元宵、中②望尽天涯怀人愁。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思念之情,而是从对
标秋、重阳、除夕等节日名。情亲人的思念。方着笔,想象对方思
志②常见意象: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感③羁旅他乡的幽怨之情。或表达人生感叹,念自己之深,借以烘
啼、沙鸥、孤雁、浮云、梧桐叶落、西楼、流露年华易逝的苦闷;或抒发独居他乡、怀托诗人的别恨离情。
高楼、危楼、危栏等。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4)因梦寄情,虚实
之情。结合。
[针对训练I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九日登梓州城闺
杜甫
客心惊暮序,宾雁下襄洲。
共赏重阳节,言寻戏马游。
湖风秋戍柳,江雨暗山楼。
且酌东篱酒,聊祛南国忧。
[注]诗题一作“九日巴丘登高”,作者一作“张均”。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结合全诗分析。
答:..........................................................................
解析:分析情感,一要注意联系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二要抓住诗中关键词句,
如本题的“客心”“宾雁”“共赏重阳节”“且酌东篱酒,聊祛南国忧”等。
答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借酒浇愁、忧国忧民的爱国之情以及思乡之情。第一联“客
心”“宾雁”言游子远行;第二联“共赏重阳节”则写与家人(朋友)登高望远之情,表达游
子思乡之情;第四联则直抒胸臆、借典表达诗人“聊祛南国忧”的忧国忧民的情感。
(四)送别怀人诗——多情自古伤离别,一种分别多样情
对接教材:《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雨霖铃》(柳永)、《送杜少府之任蜀州M王勃)
题材特征内容情感常用技法
古人常常因事不得不与家人、情人或(1)寓情于景,以景衬情,
内亲朋好友离别,送别之际,人们往往内君臣官场赠别,市井朋友相别,亲人情人情景交融。
涵设酒饯别,折柳相送,吟诗赠别,表达容送别。(2)烘托:不直接写人的
依依不舍之情。离情别绪,而是通过写眼
中物有伤离之意来烘托
人的伤离之深。
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②离别后的思
(3)以乐景衬哀情(也叫
①标题中往往有“送”“别”“赠”“酬工念与牵挂;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④借
以乐写哀或反衬)。
标②常见意象:“柳”“酒”“月”“水情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志;⑤抒发对人生
(4)想象(也叫虚拟或虚
志(“长亭”“短亭”“阳关”“舟”“满桥”等感的感慨。要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
实结合)。送别诗常借助
意象也常在送别怀人诗中出现)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感交杂在一起的
想象表达自己对朋友的
集合体,它丰富复杂却不杂乱无章。
留恋和关切。
[针对训练]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哭李远
卢尚书
昨日舟还浙水湄®,今朝丹族②欲何为。
才收北浦一竿钓,未了西斋半局棋。
洛下已传平子赋®,临川争写谢公诗。
不堪旧里经行处,风木萧萧邻笛悲久
[注]①湄:岸边。②丹旋任R,):旧时出丧时为棺柩引路的旗子,俗称招魂幡。③平
子赋:张衡的《西京赋》。④邻笛悲:魏晋时,向秀与嵇康、吕安友善,嵇、吕后被司马昭
杀害,过嵇旧居山阳,听邻人笛声,怀亡友感旧音而叹,向秀作《思旧赋》。
这首诗的尾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答:..........................................................................
解析:作答时,要注意结合文题、注释概括出情感,再分析表现这种感情的手法。
答案:①尾联曲婉深挚地表达了诗人路经友人李远故居时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悲伤情
怀。②用典,作者用向秀路经其友人山阳故居,闻邻人笛声,感怀故人,作《思旧赋》的
典故表达感伤哀悼之情。③反衬手法,以有声衬无声,用风吹落木的萧萧之声和悲凉的笛
声反衬友人逝去后故居的冷落凄凉,表现诗人内心的沉痛悲伤。
(五)边塞征战诗一一金戈铁马征战事,大漠秋风慷慨情
对接教材“出塞”王昌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燕歌行》(高适)
题材特征内容情感常用技法
多表现从军出塞•保家卫国,民族交往,塞(1)修辞:主要
内内
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上风情;或抒报国壮志,或发反战呼声,或有夸张、对比、
涵容
记现实战事。互文、用典等。
(2)人物形象的塑
①标题往往有“行”“军”“征人”“塞”“戍”等与军①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造:常用侧面烘
旅有关的字。②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托、肖像描写、动
②常见意象:自然景物类(黄沙、秋月、大漠、孤城、边③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作(细节)描写等
标关、雨雪、风沙等)、地理区域类(塞外、雁门关、玉门情④征人思乡、闺妇盼归的两地情愁。手法。
志关、黄河、阴山、楼兰、蓟北等)、战事器具类(金鼓、旌感⑤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3)意境的营
旗、烽火、羌笛、隹苞、战马等)、乐曲类(《梅花落M折战思考。造:常用景物烘
杨柳河关山月河阳关三叠M渭城曲》等)、人物类(戍⑥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托、虚实结合等
卒、将帅、胡人、单于等)民族往来的向往。手法。
[针对训练]
5.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水调歌头•题剑阁
崔与之①
万里云间成,立马剑门关。乱山极目无际,直北是长安。人苦百年涂炭,鬼哭三边锋
铺,天道久应还。手写留屯②奏,炯炯寸心丹。对青灯,搔白首,漏声残。老来勋业未
就,劫却一身闲。蒲涧®清泉白石,梅岭绿阴青子,怪我旧盟④寒。烽火平安夜,归梦绕家
山。
[注]①崔与之:广州增城人,南宋名臣,时任成都安抚使,组织抗金。②留屯:驻军
屯田。③蒲涧:在广州白云山。④旧盟:作者功成身退,回乡归隐的旧约。
全词表达了丰富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其中四个方面。
答:..........................................................................
解析:注意结合词后的注释和作者身份以及写作背景加以分析。这首词上片以词人立
马剑门、遥望中原开篇,写了怀念沦陷的中原,痛心于战争惨烈与百姓苦难,深信失地终
将收复,决心戍边抗敌,为国尽忠等思想感情。下片三句中,重点放在“搔白首”三字上;
由此而引出''老来勋业未就,妨却一身闲”的慨叹,由于“老来勋业未就”,因此作者原
来打算功成身退,归老林泉的愿望便落空了。末尾两句“烽火平安夜,归梦绕家山”,对
上述意思再加深一层,意思是说:请不要责备我负约吧,在“逆胡未灭”、烽烟未息之时,
我又怎能归去?其实我时时刻刻都在想念故乡,思家情深,报国意切。以此收束全词,使
人回味无穷。
答案:①对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的深切同情;②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③人生易老的
感叹;④壮志未酬的慨叹;⑤归愿难遂的伤痛。
(六)山水田园诗——山光水色养性灵,登山观海总溢情
对接教材:《过故人庄》(盂浩然)、《山居秋暝王维)、《妇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题材特征内容情感常用技法
以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歌咏
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题材。山(D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
内水田园诗分为山水诗与田园诗。内修辞手法的运用。
自然山川与田园风物。
涵山水诗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田园容(2)写景的表现手法有:①白
诗指主要以农村自然景物、田园生描与工笔;②观察角度高、低、
活为吟咏对象的诗。俯、仰的变化与远近高低的顺
序;③光、影、色彩的渲染,视
①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觉、听觉、嗅觉、触觉的运用;
②借凄风苦雨,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及厌④虚实结合(眼前之景与想象
常见意象:溪水、山石、松林、野老、倦官场的超脱之情。之景);⑤动静结合(以动衬好、
标情
柴门、桑麻、南亩、五柳、明月、渔③憎恶黑暗,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化动为替与化捋为动)。
志感
歌等。④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幽,表达闲适(3)抒情方法:①借景抒情,融
淡泊、悠然自得之情。情人景;②乐景写哀情(反衬)。
⑤对现实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针对训练]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初见嵩山
张耒闵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样的心情?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全诗简析。
答:..........................................................................
解析:题目为“初见篇山”,一个“初”字可谓“题眼”,暗含了“惊喜”与“期待”
之情。展开描写时,先写鞍马劳顿中青山对我的开解,又写日暮时风雨天气,最后才让数
峰露面,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将铺垫手法用到极致。
答案:初见嵩山,作者的心情惊喜而又亲切。这种心情是铺垫出来的:①作者奔走风
尘,全靠青山开阔情怀,所以嵩山未露面就给作者一种期待感。②接着作者运用迂回之笔,
一道雨幕被拉开,最后嵩山从云层中耸现,惊喜和亲切之感扑面而来。
(七)爱情闺怨诗心有灵犀情无限,明月孤灯梦难圆
对接教材:《无题》(李商隐)、《涉江采芙蓉》(佚名)、《一剪梅》(李清照)
题材特征内容情感常用技法
①表现诗人对妻子的真挚感情的作(D比兴(托物起兴)。先从自然之
内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内品,主要包括赠内诗和悼亡诗两类。物写起,然后用比喻、象征等手法
涵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苦。容②从妇女角度写的闺怨诗,包括宫引出所要表达的事情或情感,物的
怨诗、离妇诗、弃妇诗、别离相思诗。描写起烘托感情、渲染气氛的
作用。
①标题中多含“怨”“怀”“思”“别”①表现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的深厚(2)衬托(正衬和反衬)。寒月孤灯、
“忆”“里夫”“妇叹”“闺怨”“幽恨”感情。冷衾泪枕、月落星稀、凄风苦雨、漏声
或直接用“无题,②孤苦幽寂的命运之悲。此类情感雁影等凄凉之景往往衬托主人公的
标②常见意象:“眉锁”“翠楼”“碧纱”情主要体现在宫怨诗中。孤寂与幽怨,青青杨柳、斜燕双飞、春
志“白发”“秋风”“夜雨”“寒月”“寒衣”感③思妇空闺、思念亲人、盼夫早归、风浩荡等充满活力生机之景更能反
“残梦”“泪如雨”“春风杨柳”“雁声月渴望团聚的哀伤之情。衬闺中思妇的悲伤与幽怨。
明”“红妆对镜”“喜鹊报枝”“雨燕双④情梦难圆的遗憾与怅惘之情。(3)抑扬结合(先扬后抑和欲扬
飞”“临笺泪长”等。⑤阴阳两隔的悼亡之痛。先抑)。
[针对训练]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闺怨①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②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⑥夫婿觅封侯。
[注]①这是一首闺怨诗,描写了上流贵族妇女赏春时心理的变化。②凝妆:盛妆。③
悔教:悔使。
诗中如何描写少妇的心理变化?为什么“陌头杨柳色”会勾起少妇幽怨的情怀?
答:..........................................................................
答案:先写少妇兴致勃勃,梳妆打扮后上楼观景;转而写她看见路边的杨柳,勾起了
对丈夫的思念,心情由高兴变为懊悔。因为杨柳是古人临别时的赠物,少妇看见杨柳,自
然就想起与丈夫分别的情景,后悔之情也就油然而生。
(八)政治讽喻诗一欲开壅蔽达人情,先向歌诗求美刺
对接教材「:卖炭翁》(白居易)、石壕吏》(杜甫)
题材特征内容情感常用技法
①恶政:赋税福役过重.官吏欺压百姓.(1)叙议结合.卒章显志,
内内
以反映国事民生为题材权贵骄纵豪奢:以叙事为主.穿插议论.表
涵容
②民情:百姓艰辛的劳动和凄惨的生活,明作者立场,
⑵以“赋”为主•描与生动,
0标题:直接显示底层民众.如“寡工揭露黑暗政治.批评朝政得失.劝谏统运用筒练的外貌、动作和心
妇、民、田夫”等。治者,理描写.塑造各种人物
标情
②主要人物有官与民、贵与峻之别e②反映民生疾苦.表达同情人民,形象。
志感
支意象:多与征敛、生计、豪奢淫逸等③表达对不公平社会现实的怨愤和对国(3)常用对比、比喻、象征等
有关,家民族命运的担忧,手法.突出主题,暗含批评,
[针对训练]
8.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山中寡妇
杜荀鹤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芭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祈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谣。
诗人在诗中给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田园图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
解析:颔联、颈联集中写田园的荒芜:桑林被砍尽了,田园里连杂草都没有,山上能
砍的树都砍了,一片萧条的景象。
答案:田园里一片荒芜,桑林伐尽了,野菜也被挖完了,一派萧条的景象。表达了诗
人无限同情百姓的情感和对统治者的深刻批判。
二、审读5大关键点,准确定位诗歌情感
对于考生而言,读懂诗歌是理解、领悟诗歌内容、情感乃至表达技巧的关键。因此,
复习备考中,既要避免轻读诗、重做题的错误,又要讲究正确的读诗方法。
[技法点拨]
1.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
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进而明了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
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
如2015年四川高考《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夏日”,交代时间;“游山家”,交
代事件;“同夏少府”,交代人物。据此可推测出诗歌借景抒情,表达对自然景色的热爱。
2.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
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
处的时代特点,以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
3.关注注释隐含意
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
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旨;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
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如“此诗作于贬官或流放之际”之类注释,一般与诗人仕途失意,对现实不满,或报
国无门、壮志难酬、愤懑孤寂有关。
4.关注意象寄托意
意象是诗人思想情感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习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情感。
例如:以“月亮”表达思乡之意,以“鸿雁”表达羁旅伤感和思乡怀亲之情,以''杜
鹃”表达哀怨、思归之意和凄凉、哀伤的情感。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在阅读鉴赏古诗时,
可以抓住其中很鲜明的意象,透过意象破解诗歌所蕴含的情感与意义。
5.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
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
如“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中的“独”“闲”,揭示出诗人的孤独、无聊之感。
抓住这些关键词,也就找到了诗歌的点睛之笔,就把握了诗人应表之意与应抒之情。
[读文示范]
(2016•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金陵望汉江
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汽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
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
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
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读诗角度获取信息
标题中“金陵”“汉江”可以看出地点。“金陵望汉江”告诉我们:这是作者
标题信息
在金陵时写的一首诗。写作者眺望长江远去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联系作者生活年代及写作时间,可知此诗写于盛唐之时,抒发的是对盛唐的赞
作者信息
美,同时也能透露出作者英雄无用武之地之感。
注释信息对时代(如“六帝”“三吴”)、地理(如“派”)、疑难句子作了介绍,为理解诗
歌内容扫清了障碍。尤其是注释④诠释了任公子的典故的含意。
主要意象“汉江”,其实指长江。
“回万里”写长江之远长,“九龙盘”写长江之曲折,“迅湍”写长江之气势,
关键词句“沦亡”“不足观”衬托唐之兴盛;“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则暗示自己
无用武之地。
[答案]①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
颂;②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
之地的失落。
[针对训练]
1.(2015•全国卷I)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发临洪将赴北庭留别®
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洪: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
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
读诗角度获取信息
标题中的“发”“将赴”“留别”透露出诗作的内容应与“离别”“羁
标题信息
旅”“塞外”有关。
唐代边塞诗人,长于七言歌行。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少数民族的文化
作者信息
风俗有亲切的感受,故其边塞诗尤多佳作。
注释信息交代了地点,即诗人的行进路线,暗示环境。
①“飞雪”意在衬托苦寒的恶劣环境;②“春风不到”“汉使稀”“白
主要意象
草”“青山”等植被稀疏也是在映衬环境恶劣。
“闻说”告诉我们描写的对象是听说的,是侧面的;“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
关键词句
归“点明羁旅乡愁、思念家人,但却能以国家大事为重。
答案:(1)表现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2)使得诗中的
思乡之情不至流于感伤,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南征
杜甫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
[注]此诗是大历四年(769)春,杜甫由岳阳前往长沙途中所作。此时距他去世只有一年。
本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复杂心情?请简要分析。
读诗角度获取信息
标题信息“南征”透露出作者的“羁旅”“悲愁”。
作者信息联系杜甫颠沛流离的经历和思家怀归的情感。
注释信息交代写作时间、地点,暗示诗人的行进路线。
“春岸”“水”“云帆”“枫树”等意象给人以明朗欢快的感受,为下文做铺
主要意象
垫。
“偷生”表现了诗人长年颠沛流离的羁旅悲愁之苦,“老病”点明作者年老体
关键词句弱,“北望心”一句表现出诗人渴望报效朝廷的情怀,“自苦”表明作者缺少
知音。
答案:①羁旅悲愁:常年躲避战乱,漂泊偏远的地方,偷生落泪。②垂老多病之叹:
作者已近垂暮,疾病缠身,孤苦伶仃,满怀悲叹。③心系朝廷:内心不忘君恩,总是北望
长安。④苦无知音:多年自吟自叹,没有知音倾听理解。
第1讲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诗歌是抒情的艺术,而诗人的思想感情往往是借助诗中的形象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的。
因此,鉴赏古代诗歌,首先要把握形象。高考常常以“形象鉴赏”为切入点来考查鉴赏能
力,即把握形象特征,分析寓于形象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诗歌中的形象包
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考点一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形象和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两大类。抒情主人公
形象就是诗人自己的形象,是“诗化了的作者”;而对诗人塑造的人物形象则要分析其肖
像动作、神态、性格、情感、观点、处境等,从而把握个性特征。因为诗人往往借助笔下
塑造的人物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领悟,或者寄
托自己的理想。
1链教材•认知考点]
形象类型教材链接
傲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李白的《将进酒》
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的《示儿》、辛弃疾的《破阵子》
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
爱恨情长的形象柳永的《雨霖铃》
[研高考•突破考点]
(一)常见设问要明了
1.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2.简析这首诗中人物的特点。
3.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
(二)答题模板要用好
概括形■「不W而豪「荚而二证落工万万二而拓天二,
特征—1比如:为国杀敌的边关将士形象
O二二……二二二二二
分析形象:结合音戢而容真底火后而石而还向眩嘉:
特征:分点说明,切忌以译代析
O...........
明确形致:戢莪福嬴玉首次M苏蕨而康庭以京祀而
意义:或意义:
[例1](2014・山东高考)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②英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竦明月中。
[注]①居士: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4分)
答:..........................................................................
(一)读诗抓关键
1.审标题
“寻诗”,看出陈居士高雅的志趣。
2.看注释
注释①对“居士”的解释为“文人雅士”,据此可以概括“陈居士”具有“文雅”的
特点。
3.抓关键词句
“三日醉"'‘爱把山瓢”看出陈居士喜爱饮酒,行事不拘小节、洒脱,性格豪爽。“亭
角寻诗”和“推户寻诗”则可以看出“陈居士”热爱诗歌,情趣高雅,是一个十足的文人
雅士。
(二)答题重规范
1.审题要“准”
中心人物:陈居士。答题方向:形象特点。”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必须结合诗
中的具体句子。
2.答题有“范”
形象特点:①行为洒脱②情趣高雅(概括形象特征)
分析:①“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
脱的性格特点。
②“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
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分析形象特征)
[针对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好事近
杨万里
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不是诚斋无月,隔一林修竹。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未是秋光奇绝,看十五十六。
[注]“万花川谷”是杨万里书斋“诚斋”前花园的名字。
本词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
解析: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要注意把握诗歌描写的对象的特点。这首词描写了书斋、
修竹、月色、秋光等,从这些意象中可以看出词人是饱读诗书的人(书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华东政法大学《数据库基础与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县2025年五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 曲阜远东职业技术学院《篮、足、排教学与实践II》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凯里学院《外科学2》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省聊城茌平县联考2025年下学期初三5月段考试卷数学试题含解析
- 上海市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初三模拟测试(一)数学试题试卷含解析
- 南阳市镇平县2025届五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答案
- 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城市社会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学业水平考试英语试题模拟试卷含解析
-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土木工程防灾减灾》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15-2024年十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5 万有引力与航天(解析版)
- 案例:中建八局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绿色施工(76P)
- 水产养殖技术培训
- 《无人机测绘技术》项目2任务1无人机航测任务规划
- 2025年中小学生读书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2024-2025大学英语考试六级汉译英中英对照
- 《中国子宫颈癌筛查指南》解读课件
- 《安全阀培训》课件
- 6S组织架构及内容
- 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同步训练题(含答案)(部编版)
-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 课件 7.1 托幼园所的生活制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