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中历史课下能力提升十六大众传媒的变迁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2024高中历史课下能力提升十六大众传媒的变迁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2024高中历史课下能力提升十六大众传媒的变迁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2024高中历史课下能力提升十六大众传媒的变迁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5课下实力提升(十六)大众传媒的变迁(满分:50分时间:2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下面是1895~1898年创办的中文报刊统计表。对表中信息的正确叙述有()年份当年创刊总数中国人自办报刊总数所占百分比18957342.9%1898473983%①中国人自办的报刊日益成为报业的主体②维新变法推动了报业发展③言论自由的局面已经出现④报刊成为新思想传播的载体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如图是20世纪初某报截图,它不能作为干脆史料来说明()A.出版业的发展B.广告业的进步C.婚姻礼俗之变迁D.世界文明之演进3.民国时期,报头含“民”字的报纸在新闻界中有“竖三民”“横三民”之称。“竖三民”是说“一脉相承”,指《民呼》《民吁》《民立》三报;“横三民”是说“齐头并起”,指《民权》《国民新闻》《中华民报》三报。当时报头含“民”字的报纸兴起的主要缘由是()A.深受三民主义的影响B.为了发动民众的力气进行民主革命C.为了推动报刊业的快速发展D.为了得到政府的支持4.近代中国一则广告宣称:“凡各国山川、人物、草木、鸟兽、胜景、奇事、斗争、玩耍,无不完备,且活动如生。”“看看看,真极!看看看,奇极!”这则广告宣扬的是()A.修筑铁路B.创办报刊C.放映电影D.开通电话5.20世纪20年头,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在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忱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6.“消逝的旧时间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邻居小弄堂……”这是歌曲《上海1943》中的一段歌词,下列状况在1943年的上海不行能出现的是()A.曹先生与徐小姐在剧院看电影B.张小姐基本上是乘坐电车上班C.谭先生主动收集全国各地的战况D.夏太太在家收看上海电视台的节目7.互联网技术的飞速进步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网络语言的出现就是一个缩影。像“喜爱”叫作“稀饭”,“不吃饱哪有力气减肥啊?”甚者更是直呼新文化运动又来了。下面对此有关评价错误的是()A.网络语言在肯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生活方式和质量的变更B.网络语言极大地便利了人们语言沟通,必将是文学领域的重大变革C.网络变更着人们的生活、学习方式D.对于网络语言,我们最好坚持“网络语言有风险,运用需谨慎”的看法8.互联网在变更人们政治生活的同时,也在构筑新型的家庭经济生活,表现在()①网上购物②家庭办公③网上炒股④网银结算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③④二、非选择题(共18分)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以来,外报传入中国后,一些学问分子主动投身报界,引进“西学”,自办报刊。中国人自己办报刊,在国内始于19世纪70年头。具有代表性的有艾小梅创办的汉口《昭文新报》、王韬主编的香港《环球日报》、容闳等创办的上海《汇报》以及广州的《述报》等。这些报刊对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广收博览,学习汲取,洋为中用,以求自身发展。其版式、体例和印刷技术,都仿效外国报纸。材料二维新变法迎来了中国国人办报的一次高潮,据不完全统计,在1895~1898年间,全国新出版的中国报刊约120种,其中80%左右为中国人自办。同时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领袖人物起先了办报活动。在北京创办的《中外纪闻》、在上海创办的《强学报》《时务报》、湖南维新派创办的《湘学新报》《湘学报》等,宣扬变法图存。这些活动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变法的实现。——姚福中《中国编辑史》(1)依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70年头中国办报者的主体是哪些人?报刊的基本内容有哪些?结合所学学问简要说明当时出现国人自办报刊的缘由。(10分)(2)材料二所述报刊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这些报刊的创办有什么特点?(6分)(3)综合以上材料分析,国人自办的近代报刊在当时有着怎样的意义?(2分)课下实力提升(十六)1.选B留意题干中的时间,此时还是清政府统治晚期,言论自由局面还未出现,故③说法错误,解除含有③的选项A、C、D,答案选B项。2.选D结合图片信息“世界最文明之求婚广告”“出书”等和设问信息“不能作为干脆史料”可推断D项符合题意。3.选A留意材料中“民国时期”这一时间,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所以民国建立后的报纸报头大多含“民”字。B、C、D三项说法均不符合史实。4.选C材料信息“活动如生”“真极”“奇极”具体地介绍了播放影片的内容与特点,充分表明白中国人对电影特点的感受。故选C项。5.选C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精确理解材料原意。材料不涉及中外电影制作水平,解除A项;仅从外国片与国产片的放映比例,无法推断出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的看法和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解除B、D两项。6.选D材料中供应的信息是1943年的上海,上海电视台此时还没有出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电视业才得到发展,故选D项。7.选B依据所学学问可知A、C、D三项均符合史实;B项说法太片面、太肯定,符合题意。8.选A本题主要考查对互联网功能的正确理解。解答时既须要对教材学问进行记忆,同时还须要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理解,这样才能精确地把握问题。9.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报刊业的发展和意义。第(1)问,第一、二小问依据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回答;第三小问要结合19世纪70年头的社会背景,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角度考虑。第(2)问,第一小问从报刊的宣扬内容可总结;其次小问要依据材料二中的“报刊约120种”“80%左右为中国人自办”“在北京……上海……湖南……”“推动……促进……”等信息总结。第(3)问,须要留意限制词“自办”“当时”;要求依据上述材料,而不是回答报刊对社会的全部角度的影响。答案:(1)主体:中国学问分子。基本内容:宣扬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缘由:政治方面,列强侵略,民族觉醒,探究救亡道路;经济方面,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发展,为报刊业供应了物质条件;文化方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