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课后达标知能提升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2025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课后达标知能提升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2025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课后达标知能提升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2025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课后达标知能提升新人教版必修4_第4页
2025版高考政治大一轮复习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课后达标知能提升新人教版必修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其次课百舸争流的思想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哲学的基本问题又称哲学的根本问题、哲学的最高问题。这一问题包括()①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②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③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③解析:选B。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②③入选。2.面对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回答是不同的。二者的根本区分就在于()A.对物质与意识的相互关系问题作出了说明B.对物质与意识何者是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C.对物质的特别性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D.对人的意识的说明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解析:选B。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分,就在于对物质与意识何者是本原问题作出了不同的回答,这也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B正确。3.目前,我国空间科学系列首发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已圆满完成在轨测试任务,已完成全天区的扫描,共探测粒子约16亿个。由此可知()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③思维和存在相互依靠④思维能够正确相识存在A.①③ B.①④C.②④ D.②③解析:选B。“我国空间科学系列首发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已圆满完成在轨测试任务”“共探测粒子约16亿个”说明思维能够正确相识存在,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①④正确。②错误,只有正确的思维才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③错误,存在不依靠于思维。4.“二月春分八月秋分昼夜不长不短;三年一闰五年再闰阴阳无差无错。”这副对联从一个侧面反映了()①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②相识与自然的吻合具有必定性③相识以实证和揣测为基础④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建性A.①③ B.②④C.①④ D.②③解析:选C。材料反映人们可以相识和把握自然界的运动规律,表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也说明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建性,①④符合题意。相识与自然的吻合不具有必定性,②错误。实践是相识的基础,③错误。5.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探讨所“上海光源国家重大科学工程”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上海光源是我国第一个进入国际领先行列的大型多学科探讨平台,大幅提升了我国在蛋白质结构、材料和催化剂等方面的试验探讨实力。这说明()A.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B.哲学探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C.思维和存在是相互确定的D.存在是世界的本原解析:选A。材料中涉及重大科技进步,说明思维能够正确相识存在,即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故A入选。B在材料中未体现。存在确定思维,思维不能确定存在,C错误。D与题意不符。6.漫画《尝甘蔗》表明的哲理是()①世界观确定实践的结果②世界观确定方法论③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④同一冲突在不同阶段特点不同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选D。人们在不同位置尝甘蔗发觉味道不同,一方面说明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另一方面也说明同一冲突在不同阶段特点不同,③④符合题意。①夸大了意识的重要性。②与题意不符。7.“阴阳二气充溢太虚,此外更无他物,亦无间隙。天之象,地之形,皆其范围也。”下列选项中与王夫之的这段话所蕴含的哲理相一样的是()A.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B.攻其一点,不及其余C.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凹凸各不同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解析:选A。王夫之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气,属于古代朴实唯物主义观点,“凡象皆气”属于古代朴实唯物主义观点,A项符合题意;B项意思是说对于人或事不从全面看,只是抓住一点就攻击,属于形而上学观点,不符合题意;C项表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人们对事物的相识不同,不符合题意;D项体现发展的观点,不符合题意。8.“宇宙创建过程中,上帝没有位置……没有必要借助上帝来为宇宙按下启动键”,这是斯蒂芬·霍金在他的《大设计》一书中提出的观点。从世界观上看,下列说法与该观点一样的是()①康德:人是万物的尺度②赫拉克利特: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③泰勒斯:世界由水构成④黑格尔:密涅瓦的猫头鹰在黄昏起飞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选C。霍金认为世界不是神创的,这是唯物主义观点,②③世界观与之相同。①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④体现思维的机械性,均与题意不符。9.英国政治家、哲学家霍布斯曾经写道:“运动就是失掉一个位置而获得另一个位置。”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拉美特利更干脆地宣布:“人是机器。”认为人归根结底是一些在地面上直立着爬行的机器而已。对上述观点相识正确的是()①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②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等局限性③只是一种珍贵的揣测,没有科学依据④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①③解析:选A。题干中“运动就是失掉一个位置而获得另一个位置”“认为人归根结底是一些在地面上直立着爬行的机器而已”等,属于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等局限性,①②正确;③④观点不符合题意,不选。10.孔子认为:“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孟子认为:“万物皆备于我。”这两种观点的主要区分在于()A.前者强调客观条件,后者强调主观条件B.前者是客观唯心主义,后者是主观唯心主义C.前者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后者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D.前者是封建迷信,后者强调意识反映物质解析:选B。孔子观点中的“命”“天”支配人的一切,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孟子把相识世界离不开感觉,夸大为世界的存在依靠于人的感觉,属于主观唯心主义,故选B项。另外,留意题干强调的是“主要区分”。11.北齐宰相萧子良笃信佛教,信任佛家的因果循环,曾与范缜辩论。萧子良质问范缜:“君不信因果,世间何得有富贵,何得有贫贱?”范缜回答说:“人之生譬如一树花,同发一枝,俱开一蒂,随风而堕,自有拂帘幌坠于茵席之上,自有关篱墙落于粪溷之侧。坠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粪溷者,下官是也。贵贱虽复殊途,因果竟在何处。”两人辩论的实质是()①有神论和无神论的斗争②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斗争③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斗争④形而上学和唯物辩证法的斗争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选C。北齐宰相萧子良笃信佛教,其观点属于唯心主义,范缜是坚决的唯物主义者,两人的辩论其实就是有神论和无神论、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之间的斗争,①③符合题意。材料中范缜说的话的大致意思是,人生在世,就像同一棵树上开的花,风吹过后,有的落在富贵人家的垫子上,有的落在粪坑里。虽然贵贱不同,却无因果报应。12.东汉思想家王充认为:“人死而血脉竭,竭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朽而成灰土,何用为鬼?”下列与该观点蕴含哲理一样的是()①五行之气,天与人相交 ②美的东西是美使它美的③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 ④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A.①③ B.②④C.①④ D.②③解析:选C。题干材料中王充的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观点,②③属于唯心主义观点,不选;①④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13.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唯心主义者、不行知论者康德说:“没有科学史的科学哲学是空洞的,没有科学哲学的科学史是盲目的。”他认为,不是事物在影响人,而是人在影响事物,人在构造现实世界,并由此提出闻名的观点:“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康德承认自由之物的存在,但是又认为我们其实根本不行能相识到事物的真性,我们只能相识事物的表象。(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康德是唯心主义者和不行知论者?(16分)(2)如何理解康德所说的哲学与详细科学的关系?(10分)解析:(1)第一小问,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其次小问,康德认为人在构造现实世界,“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认为思维确定存在,属于唯心主义观点。他认为“我们只能相识事物的表象”,否认相识世界的可能性,属于不行知论的观点。(2)康德的观点正确说明白哲学与详细科学的关系,结合材料回答即可。答案:(1)①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相识存在的问题。(8分)②康德认为人在构造现实世界,“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认为思维确定存在,属于唯心主义观点。康德认为我们只能相识事物的表象,否认相识世界的可能性,属于不行知论的观点。(8分)(2)哲学和详细科学亲密联系。详细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没有科学史的科学哲学是空洞的”体现了这一点。(5分)哲学为详细科学探讨供应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没有科学哲学的科学史是盲目的”体现了这一点。(5分)14.材料一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事物是由人的各种感觉构成的。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肯定观念”的“外化”和产物。材料二我国北宋哲学家张载提出了以“气”为核心的宇宙结构说。他认为世界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看得见的万物,一部分是看不见的,而这两部分都是由“气”组成的。(1)材料一中两位哲学家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观点?二者有什么共同点?(14分)(2)材料二集中体现了什么观点?这一观点有何局限性?(12分)解析:本题考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1)审读材料一可知,贝克莱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第一性的东西,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黑格尔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二人同属于唯心主义派别,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即是二者的共同点。(2)解答的关键在于明确唯物主义的三种发展形态及其各自的优缺点。张载把“气”这种详细的物质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实唯物主义观点,然后再依据教材答出古代朴实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即可。答案:(1)①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