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2025届高三三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1页
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2025届高三三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2页
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2025届高三三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3页
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2025届高三三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4页
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2025届高三三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2025届高三三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阅读(70分)(一)阅读Ⅰ(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春节是中华民族的第一大节,中国人过年,过的是辞旧迎新的“时间之年”,更是情意深厚的“文化之年”。以春节为代表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其一,春节是民族精神与情感的聚合。岁末年尾,我们回归故里,在与亲人春节团圆、新年拜贺中获得情感滋养,在回望中体味国与家的发展与进步,让家国情怀在春节文化中得到更牢固的培植。其二,春节文化深刻地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伦理价值。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人们通过春节民俗活动与迎春仪式激发生命的活力。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春节以其蕴含的丰富生态伦理内涵,深度契合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使尊重自然、善待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深入人心。其三,春节是凝聚全球华人情感信念的重要时机,是全球华人共同的文化符号。随着海外华人数量的增多及其社会影响的扩大,在世界各地凡是有华人聚居的地方,春节都会成为当地中华文化传承和展示的重要时节。春节为遍布全球的中华儿女创造了培植根脉意识的“时间之窗”,让我们对“四海一家”的感受更为深刻与生动。其四,春节走向世界,世界拥抱春节。随着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增强,春节正在成为世界性的节日符号、跨越地理和文化边界的全球性庆典。(摘编自萧放《春节的历史与文化》,《光明日报》)材料二:“年味淡了”是近年来许多人发出的感慨,表达的是他们对“年味不足”的感受。何为“年味”?顾名思义,就是年的传统味道。具体来说,就是指过年的氛围和过年的内心体验。过年的氛围主要由过年活动和年节环境营造。到年底,人们就在忙碌着准备过年,赶集买年货等;年节之中,祭祖、拜年、逛庙会等。这些活动及其效果造就了人们身边的年节环境。亲身参与这些活动,处身于年节环境之中,人们就能体验到过年的氛围,获得“有年味”的感觉。从人体的各种感觉来说,过年氛围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形象作用于人的意识,产生“年味”的感觉。其中视觉形象是最主要的,如人们的“忙年”场景、祭祀仪式、夜空中的绚丽烟花等。过年的内心体验指人们对自己实际经历的年节生活的内涵、意义和效果的感受与评价。如果用简单明了的话来概括,可以说它是一种“过年的幸福感”。这种幸福感是建立在中国人对自己所在社群年俗的文化认同基础上的,它包括两方面:一是出于文化认同的满足感,二是从年俗中荻得身心享受的满足感。前者如拜年,在大家都认真遵守拜年礼俗、自己也参与其中时,就能从中荻得从属于这个群体的出于文化认同的满足感。后一种幸福感即获得身心享受的满足感,比如通过“吃、穿、玩、乐”荻得由年俗而来的身心享受的满足感。为什么人们现在感到“年味淡了"?年味的农炎,主观体验特别重要,“味“本来就是一种感觉。在现代社会,人们平时的吃穿很好,就不能从年俗而来的吃好穿好获得满足感,由此也会感到年味不足,转而更多地需要获得完成文化认同的满足感,这就是体验、参与、观赏传统文化活动的满足感。如何寻找到浓厚的年味呢?可以有多种方式。比如,春节庙会就是能让人感受到浓厚年味的传统习俗,也是春节文化传承的良好方式。(摘编自黄涛、白思敏《年味:春节文化传承的重要指标》,《钱江晚报》)材料三:春节乡愁的核心是基于身体感知的阖家团圆,归乡是国人表达春节乡愁的集体行动。春节乡愁之旅是个人情感的升华之旅,也是集体情绪的宣泄之旅,更是文化情结的认同之旅。长期以来,春节乡愁彰显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农耕文明生活方式的智慧结晶和价值追求。流传了三千多年的春节民俗,是围绕农民生活、农业生产、农村生态建立起来的一套节事活动。随着现代社会的历史演进,春节民俗的保护、活化、弘扬、创化就成为传统节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议题。现代都市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的改变,正在不断拓展、转化、调适人们乡愁的情感节奏和表现方式。产业现代化、生活现代化、都市现代化都是指向未来美好生活的想象,而乡愁却是指向过去的。春节乡愁的当代呈现表现出内在矛盾的两种生命时态:物质发展的未来时态和文化乡愁的过去时态。传统的春节习俗,只有不断地推陈出新、不断融入人们的现代生活才有生命力,既要保持传统春节阖家团圆、邻里和谐、四海同心的价值意涵,又要在春节民俗的具体实践中不断融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将春节的符号元素、仪式行为和价值观念充分的时尚化、现代化与国际化,将春节打造为具有浓郁地方味、中国潮和国际范的潮流文化景观。如今,传统的春节文化景观正通过电子红包、网络拜年等媒介朵道,融合文字、图像、影音等媒介形式,突破传统意义上注重身体感的仪式表达,为人们带来多维度、多样化、多层次和疏离化的春节乡愁体验,这一方面扩大了春节乡愁的社会效应,另一方面也弱化了春节乡愁的传统价值。人们在度过春节习俗中所展现出来的行为方式,正是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叙事在个体生活上的日常显现,是具体而真实的生动体现。(摘编自向勇《春节乡愁的文化体验与经济价值》,光明网)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大的节日,它不仅具有辞旧迎新的时间意义,更具有内涵丰富的文化意义。B.春节在国际社会有广泛传播和显著影响,其原因有海外华人的社会影响和春节文化蕴蓄着的现代价值。C.物质富足之后,过年的幸福感就更需要从传统文化活动中寻找,从而获得完成文化认同的满足感。D.传统的春节文化景观注重身体感的仪式表达,如今的春节乡愁体验则通过网络渠道和媒介形式实现。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春节是民族精神与情感的聚合,这一点从当代每年亿万人流动的春运中可见一斑。B.只要亲身参与过年活动,处身于年节环境之中,人们就能获得身心享受的满足感。C.现代社会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的改变正导致春节乡愁逐渐消亡。D.从材料一和材料三可以看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基础源自春节的历史文化传统。3.下列选项不属于对材料二中过年氛围的感受的一项是(3分)A.人们用手接触年节物品的感觉,小孩子拿到压岁钱的触觉。B.家家户户吃团年饭的热闹声音,年三十晚放鞭炮的火药味。C.人们利用春节假期到外地旅游,感受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D.过年之前沐浴理发,洒扫除尘,贴春联和年画等活动情景。4.材料二多处使用了设问句,请简要概括其表达效果。(4分)5.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了七种思维方式,包括“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等,这些思维方式在材料三的论述过程中均有体现。请结合材料三简要说明。(6分)(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四十八样冯骥才天津人灵,把药材弄到糖里,好吃又治病,这糖叫作药糖。药糖在清末民初时流行起来,传到北京,广受欢迎。买卖二字,一因一果,有人吃就有人做,有人买就有人卖。于是,津京两地冒出了不少能人干这事,一是想出法来把各种草药弄进糖里,各色各味好看好吃的药糖愈来愈多;一是在“卖”上边想尽花活,或用说功唱功,或使江湖杂艺,为的是招人迎人取悦于人,叫人高高兴兴掏钱把药糖撂到嘴里。天津是市井,百姓心里边就是生活——吃喝玩乐,好吃好喝好玩和有乐子的事都喜欢,还爱看绝活,这卖药糖的本事就五花八门了。①有说段子的,有说快板的,有变戏法的,有献演武功杂耍车技打弹弓子的,连吆喝起来都有腔有调一套一套的。鼓楼前有个卖药糖的叫俞六,宝坻县人,脑瓜好使,两只手特别能干。他和别人不一样,他的功夫不在“卖”上,都在“糖”里边。他在家门口摆摊卖药糖,不说不唱不吆喝,就在一个桌上摆几排长长的带木框的玻璃盒子,中间隔开,每格里边一种糖,你买哪样,他就掀开哪个盒盖,使镊子夹出几块,放进纸兜给你,没有花样,不会哄人高兴;可是他的糖好——色艳,味厚,有模有样,味道各异;不单有各种药材,还把好吃的蔬果也掺和进去。可是做买卖单靠真材实料不行,还得会卖。虽说他的药糖样儿最多,最全,总共四十八样,可是只摆在自家门口,这城里城外能有几个人知道?他的一个街坊刘二爷是位老到的人,读过书没当过官,做买卖赚点钱,早早收手在家坐享清福。一天他碰到俞六便说:“你会做糖却不会卖糖。你不能总守在家门口摆摊呀。”俞六说:“我也想走街串巷,可我嘴笨,说说唱唱全不会,也没别的功夫招人喜欢。”刘二爷说:②“人家有的,你未必再有,学人家就不是绝活了。你不是本地人不知道,天津人认绝活,服绝活。”俞六说:“可这绝活哪找去?”刘二爷说:“没处找。绝活一是琢磨出来的,一是练出来的。”“咋学咋练?”俞六还没全明白。刘二爷笑道;“要我说,琢磨——你就得琢磨使嘛新鲜玩意儿把你这四十八样亮出来;练——你就得琢磨使嘛法子招人来买。比方,你能不能不使镊子,天津卫卖药糖的手里全捏着这么个东西。”俞六不是木头疙瘩。这两句话点石成金。没多久,俞六把刘二爷请到家喝杯茶,吃几块药糖,然后领刘二爷到后院一看,刘二爷立马眼前一亮。院中间放一个挑儿,一根扁担,两个桶柜,柜子上是一圈放药糖的小方盒,每个盒里一种糖。盒上边有个盖儿,带合页,可以掀;这一圈小盒总共二十四个,两个桶柜正好四十八样。桶柜的捯饬前所未见。提梁上边各雕一个龙头,龙面相向,瞪眼龇牙,横梁正中一个锃亮的金珠,这叫二龙戏珠。龙头上还伸出两根弹簧,拴着红绒球,为的是挑起来一走,绒球就随着脚步一颠一颤。不知俞六从哪儿请来一位好漆工,把桶柜漆得油黑锃亮,上边使金漆写着“俞家药糖,四十八样”八个大字。每个糖盒的玻璃盖上还全用红漆写上糖名,玻璃盖下的药糖五颜六色。这样的药糖柜在街上一晃,保管全震!刘二爷看得高兴,③夸赞道:“好赛从宫里挑出来的。”跟着俞六演了一手“卖糖”把式。他左手拿个纸兜,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捏个小铜勺——他可真不用镊子了。上去,绕着两个桶柜各转一圈,顺手用右手的无名指一挑盒盖,小铜勺就从盒里舀出一块糖到纸兜里;挑盒盖麻利无比,舀药糖灵巧至极,比得上变戏法的“快手刘”的小碗扣球。单看这“卖法”,不吃糖,花点钱也值了。刘二爷从中看得出俞六的用心与练功之苦,高兴地说:“行了,你可以出山了,四十八样要成名了。”第二天,俞六挑这挑子走出家门。城里城外,河东水西,宫南宫北,九个租界一转,立时名满津门。他还制了一身好行头,青裤白褂,皂鞋净袜;他挑着这对天下独有的花桶,一走一颤行在街头,还有洋人拿照相盒子给他照相呢。可俞六没神气多久,就听说河东出现一个担挑卖药糖的,也用两个龙头漆桶,也叫“四十八样”,这一来,他的四十八样可就算不上独门绝技了。他心里发急,去找刘二爷请教。刘二爷说:“你不学人,可挡不住别人学你,你得叫人想学学不去,那才叫绝活。”三个月后俞六亮出一个新把式,叫走八字。原先他从桶柜取糖时,右手拿勺,人总往里怀转,不好看;现在他改成走八字,从一个桶左面绕过去,再从另一个桶右面绕回来,桶和人位置一变,两只手的家伙跟手就换。这一改,走八字,两手换“活儿”,把式出了花样,别忘了——还能吃到他俞六四十八样色鲜味正的药糖呢!这点钱谁不想花?可不久,听说又有人开始练这走八字的把式了。俞六憋了几个晚上,再想出一招,就在每个桶中间加几个糖盒,里边全是半块的糖。他想在四十八样外再奉送半块,这半块由买主自选,人家要哪样,他就上去一掀一舀取出哪样。他拿着这个新主意去请教刘二爷。刘二爷听了笑哈哈,说道:“你这法子早晚还得给人学去。我送你一个法子吧。”说完,给他用纸写了几句词,递给俞六说:“你也不用唱,只要背下来,走着八字时把它踩着点儿念出来就行了。”俞六一看,是六句:“天津药糖家家好,四十八样数第一。一色一味块块香,再饶半块随您意。俞家能耐不传女,谁我儿子谁学艺。”④俞六不是天津人,不懂天津人这几句嘎话的厉害。刘二爷看了出来,说:“放心去用,不会再有人敢招你了。”俞六说:“您开头就帮我,已经多回了。这次成了,我管您一辈子药糖。”第二天俞六卖糖走八字时,便把刘二爷这六句念一遍,一回生,二回熟,熟能生巧,渐渐跟上步点,走起来挺好看,像徐策跑城。买糖的人围观的人听了都笑,有人说:“听你这几句,谁还敢再偷艺?”旁观的人都跟着笑。俞六才明白这一招把他的绝活立住了。自今而后,果然没再有人学他。俞六有妻无子,他的手艺绝活后继无人。可到他死后,刘二爷还活着,人说刘二爷长寿,就是因为长年吃俞六的药糖。(节选自《俗世奇人》)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俞六的“药糖”真材实料但生意不好,刘二爷凭借自己的经验给俞六指明了方向,从而推动了俞六的成长。B.小说详细介绍第一次设计的桶柜样式、卖糖把式,既照应俞六开始卖药糖的窘态,也为后文名满津门作铺垫。C.小说两次提到买俞六的药糖花钱值,这不仅突出了俞六药糖的物美价廉,也体现了天津人喜欢“绝活”的心理。D.小说结尾既有对手艺绝活无法传承的遗憾,也体现俞六的一诺千金和其药糖在百姓中的影响,耐人寻味。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子①运用列举,凸显了卖药糖绝活之多,展现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市井文化。B.句子②点出俞六生意不好的原因,这是刘二爷故弄玄虚,想让俞六向他请教如何卖药糖。C.句子③不仅突出了俞六桶柜的精致,也体现了读过书、做过买卖的刘二爷见多识广。D.句子④“嘎话的厉害”在于不仅宣传俞六药糖的好,还用打趣的方式堵住同行的模仿之路。8.俞六在卖药糖的过程中有“变”,也有“不变”,这体现了他怎样的品质?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9.本文选自《俗世奇人》,“俗雅融通、拈轻成重”是鲁迅文学奖评委对此书的评价。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这一评价。(6分)(三)阅读Ⅲ(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晁)错为人峭直刻深。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错尝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隙。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错父闻之,从颍川来,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别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晁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错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公归矣!”遂饮药而死,曰:“吾不忍见祸及吾身。”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节选自司马迁《史记》)材料二:昔者晁错尽忠为汉,谋弱山东之诸侯,山东诸侯并起,以诛错为名;而天子不以察,以错为之说。天下悲错之以忠而受祸,不知错有以取之也。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于成功。夫以七国之强,而骤削之,其为变,岂足怪哉?错不于此时捐其身,为天下当大难之冲,而制吴楚之命,乃为自全之计,欲使天子自将而己居守。且夫发七国之难者,谁乎?己欲求其名,安所逃其患?以自将之至危,与居守至安,己为难首,择其至安,而遣天子以其至危,此忠臣义士所以愤怨而不平者也。当此之时,虽无袁盎,错亦未免于祸。何者?己欲居守,而使人主自将。以情而言,天子固已难之矣,而重违其议。是以袁盎之说,得行于其间。使吴、楚反,错己身任其危,日夜淬砺,东向而待之,使不至于累其君,则天子将恃之以为无恐,虽有百盎,可得而间哉?嗟夫!使错自将而讨吴、楚,未必无功。惟其欲自固其身,而天子不悦,奸臣得以乘其隙。错之所以自全者,乃其所以自祸欤!(节选自苏轼《晁错论》)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共3分,涂对一处给1分)惟能前知A其当然B事至C不惧D而徐为之E图F是以得G至于成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难,诘难、责难,与《答司马谏议书》中“辟邪说,难壬人”中的“难”词义不同。B.疾,厌恶;憎恨,与《屈原列传》中“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中的“疾”词义相同。C.弱,削弱,与《过秦论》中“天下非小弱也”中的“弱”词义与用法不同。D.重,不轻易,与成语“安土重迁”中的“重”词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晁错升迁为御史大夫后,建议就诸侯的罪过削减其封地,收取他们的近旁诸郡,商议时遭到窦婴的反对,二人由此产生隔阂。B.晁错的父亲理解并支持晁错的行为,但他明白这一定会给刘家带来危险,不忍心灾祸殃及自身,于是饮药而死。C.吴、楚七国以诛杀晁错为名起兵造反,可是景帝没有洞察到他们的用心,下令诛杀晁错,让天下人为之悲叹。D.苏轼认为晁错削藩政策而导致七国造反并不值得奇怪,但如果假如晁错亲自率领军队讨伐吴、楚,也是有可能成功的。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错尝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2)使吴、楚反,错己身任其危,日夜淬砺,东向而待之。14.对于晁错建议并协助景帝削藩,晁错的父亲与苏轼的观点有何异同?请简要说明。(3分)(四)阅读Ⅳ(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和棋释宝昙①意适何曾较疾迟,战酣夜漏继朝晖。骊山信有无双手,野老宁知第一机②。静等鱼龙潜夜壑,迅如鹰隼击秋围。春风过尽花无数,我固无因③客亦非。[注]①释宝昙:南宋诗僧。②第一机:真正显露禅法、直指人心的机锋。③因:即“因缘”。佛教认为世界一切现象皆是因缘所生,但因缘刹那生灭,虚幻不实。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弈者沉浸于对弈,夜以继日,“战酣”二字写出了对弈的激烈酣畅。B.颔联意为骊山的确有棋道妙手,而村野凡人岂会理解真正显露禅法的机锋?C.颈联以动物为喻,突出弈者既有等待对手时的沉静,也有迅速出手时的决断。D.由尾联的“亦”字可见诗人与对手都具有超然物外的禅者风范,十分默契。16.本诗借弈棋表达了哪些人生体悟?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6分)(五)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1)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的“,”两句,写词人于萧条与冷落中,仍泛舟于浩渺的洞庭之上,心神不动,气魄不减。(2)《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申述“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其中“,”两句与“欲‘进’而不能”之意相照应。(3)古人云:“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我们在古诗词中也常常看到男儿因感伤国事而落泪,如“,”。二、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修辞上所讨论的有两方面,一是怎样使文章不坏,二是怎样使文章更加好。前者叫做消极的修辞,后者叫做积极的修辞。一切文章的毛病,除了文法上的缺点外,消极的修辞几乎都可医治;积极修辞的目的在于文章或谈话更合情境。同是一句话,____①______,例如“门前有一条小河”,可以说做“门临小河”“一条小河在门前流着”“一条小河横在门前”。这许多说法里面,哪一种最好?应该取哪一种?这完全要看情境(全文的旨趣、上下文的关系等)如何,不能一概而论。积极修辞的方式很多,归纳起来,有几个原则。一是调和。这是说要整齐、相应、谐和、自然。就句子讲,要上句与下句接合得毫不勉强。就全篇讲,要全体能统一,书信像书信,论说文像论说文。就用语讲,要与思想内容相应,如果引用成语的,那成语须不晦僻,而且要摆在适当的位置。总之,文章、谈话是以读者、听者为对手的,从一字一句到一段一篇,随处都顾到,不使对手起不协调的感想。二是具体。这是说要把空漠难解的无形的事情用具体的方法来表达。我们应付事物有两种机关:一是五官,一是心意。五官的对象是事物的具体的部分,____②___________。抽象的话也许使对手难解或不感趣味,所以常常要把它改成具体的话来表达,“生活困难”有时改说“没有饭吃”,这就是把抽象的话改成具体的话来表达的例子。三是增义。这是说要用有关系的材料附加在所说的话里面,使所说的话意义更丰富。例如把“形势危急”说做“形势危急如累卵”,把“年岁老迈”说做“年岁老迈如风烛”,“累卵”“风烛”都是附加上去的材料。因了“累卵”“风烛”,使对手想象到一种光景,可以增加许多本来没有的意义。18.下列句子中的“像”与文中加点的“像”,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美丽的彩虹像座七彩桥一样高挂在雨后的天空。B.新诗诞生已百余年,但它在大众眼里还不像诗。C.像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都可以表达人类的情感。D.我国的很多桥梁都不像苏州吴门桥这样气势非凡。19.请在文中画横线的两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3分)21.请根据选文内容,给“调和”下一个定义,不超过60个字。(4分)22.流行语普通的说法第一组躺平放弃努力第二组水灵灵地出现出现生活中有许多流行语符合积极修辞的原则,请结合上文分析下面表格中两个流行语的表达效果。(6分)三、作文(60分)2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文章。(60分)本试卷现代文阅读Ⅱ提到,俗世有奇人;也有人说,盛世应容凡人。对人生之“凡与奇”,你怎么看?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泄露作者信息,不得套作和抄袭;书写规范,字数不少于800字。三诊模拟考试参考答案1.D(曲解文意。“如今的春节乡愁体验”并非都通过网络渠道和媒介形式实现。)2.A(B张冠李戴。“人们就能获得身心享受的满足感”错,根据材料二,应是“人们就能体验到过年的氛围”。C于文无据。D于文无据。材料一意为春节历史文化深度契合中国式现代化的某些特征;材料三意为人们在度过春节习俗中所展现出来的行为方式是中国式现代化在个体生活上的日常显现。材料并未涉及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基础的出处。)3.C(ABD分别是人们通过触觉、听觉、嗅觉、视觉等多种感觉形象产生“年味”的实例。C不属于材料二所述的内容。)4.①设问句是文章提纲挈领处,凸显文章的主要内容。②以设问句层层推进,形成缜密的论述逻辑。③提起读者注意,引发读者思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前两点每点1分,第3点的“提起注意或引发思考”给1分,“增强感染力/说服力”给1分)5.①历史思维:在漫长的农耕文明历史中定位春节乡愁的价值,在现代社会的历史演进中明确传统节日的发展方向。②辩证思维:指出春节乡愁在当代呈现出的两种矛盾的生命时态(或对电子媒介时代的春节文化景观进行了一分为二的分析)。③创新思维:提倡传统的春节习俗要推陈出新,与现代生活融合,将春节的符号元素等时尚化、现代化和国际化。6.C(“突出了俞六药糖的物美价廉”错。)7.B(“这是刘二爷故弄玄虚,想让俞六向他请教如何卖药糖”错。)8.勇于创新:设计桶柜、卖糖把式和行头,亮出新把式,采取促销;坚守品质、重信誉:药糖真材实料,说话算话。9.①语言通俗与雅致并存。如“使嘛新鲜玩意儿”“使嘛法子”等方言的运用,展现出浓郁的天津市井风貌。如“龙面相向、瞪眼龇牙”“青裤白褂,皂鞋净袜”,语言典雅,凝练传神。②通过刻画社会底层劳动者的生活和天津的市井文化,以小见大地写出他们高贵的精神品质和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