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卷01(原卷版)_第1页
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卷01(原卷版)_第2页
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卷01(原卷版)_第3页
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卷01(原卷版)_第4页
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卷01(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检测卷01(范围: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10课)一、选择题(25道,每题2分,共50分)1.如下图所示的远古人类摆脱了“茹毛饮血”的生活方式,开始吃熟食,在夜间也能照明,扩大活动的范围。发生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会使用火 B.会使用磨制石器C.会交换生活用品 D.有爱美意识2.在河南,可看到六十万年前猿人打制的石器(陕县)、五十万年前猿人的牙齿化石和打制的石器(南召县)、二万年前人类居住的洞穴(安阳小南海)。可知探索河南古代文明有助于(

)A.追寻祖先渊源 B.弘扬传统美德C.追思先贤事迹 D.感悟民俗文化3.据河姆渡遗址考古人员回忆:“当发掘到第四层时,发现一小层一小层像夹心饼干似的夹层,总厚度四五十厘米。”轻轻揭起“它们原来是稻叶、稻谷、谷壳、焦谷、稻秆等水稻的遗物”。考古发现可印证河姆渡居民(

)A.已经从事农业生产 B.会使用火并保存火种C.饮食生活精致、考究 D.使用磨制石器进行生产4.农耕发明之后,原始先民慢慢地向适宜耕作的山前、低地迁移。他们告别了原先的洞穴,开始营建住所,集聚而居,形成了最初的聚落。这说明聚落形成是由于(

)A.磨制石器的出现 B.家畜饲养的出现C.谋生方式的变化 D.定居生活的出现5.有学者认为,尧舜禹和“尧舜禹时代”是两个既有联系又不相同的概念。尧舜禹或许不一定可以一一据实,但以尧舜禹为代表的这个“时代”是肯定存在的,因为在考古学上,明显就存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一般称之为“龙山时代”,甚至还存在更早一些的“仰韶时代”。这说明(

)A.我国有文字可考历史从商朝开始 B.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C.历史传说具有一定的考古学意义 D.世袭制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6.中国古代有女娲制作笙簧,伏羲发明渔网,黄帝缝制衣裳,燧人钻木取火,伯益发明捕兽的陷阱,舜作箫,少昊之子发明弓和箭等神话性质的传说。这些传说(

)A.缺乏历史研究的价值 B.蕴含了先民的劳动精神C.奠定考古研究的基础 D.证实三皇五帝真实存在7.夏启即位后,在钧台大宴各地首领,以期对他的地位予以确认。有扈氏对这种破坏禅让制度的做法十分不满,拒不出席钧台之享。夏启发兵对有扈氏进行征伐,有扈氏战败被灭。“破坏禅让制度的做法”指的是(

)A.王位世袭,家天下取代公天下 B.禹建立起中国第一个王朝C.夏朝建立军队,制定了刑法 D.与民争利激化了社会矛盾8.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分给宗亲和功臣,封他们为诸侯,并承担相应的义务,形成了西周的社会等级制度。下列关于分封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受封诸侯不得再次分封 B.实现了周朝皇权高度集中C.诸侯必须从事农业生产 D.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9.在出土的商朝甲骨文中,可以看到王对下属用“呼”字。“呼”是很强硬的语气。还有甲骨卜辞记载商王武丁要呼妇好来,让她去视察多妇。妇好是武丁的配偶。这反映出商代(

)A.造字方法的成熟 B.祭祀典礼的风貌C.王权的至高无上 D.控制范围的拓展10.我国古代文明高度发达。下列图片所示商周时期的文物制作材料是(

)A.木器 B.铁器 C.青铜器 D.石器11.“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遗址考古发现,其青铜铸造技术和礼器制度广泛吸收了黄河流域夏商的文明成果,而用玉传统和纹样审美则来自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这反映出(

)A.古蜀文明领先中原 B.夏商直接管理古蜀C.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D.中华文化呈现大一统倾向12.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推动了“炎黄、东夷、苗蛮”三大族群的同化,这也成为秦汉间所谓“中国人”的三个主要来源,中国至此进入了华夏时代,华夏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便逐渐确立了。材料反映春秋争霸战争的影响是(

)A.战争有利于国家统一 B.战争能促进民族交融C.战争是华夏族形成的主要原因 D.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13.战国时期,铁制工具的使用进一步推广,使大量荒地得到开垦。开垦者缴纳赋税,田地所有权就可以得到国家承认,新兴地主阶级逐渐壮大。同时,铁制工具在开挖河渠中的使用成就了大型水利工程。以上材料说明(

)A.生产工具的进步推动社会发展B.铁制工具完全取代了木石工具C.各国变法带来生产工具的改进D.水利工程为国家统一创造条件14.根据已发表的考古报告,在江苏地区共发现春秋时期铁器3件,包括农具用铲1件,杂用器具丸1件、条1件;发现战国时期铁器6件,包括农具铁锸1件、锣2件、镰刀2件,日用器具鼎1件。据此推断当时(

)A.农业生产水平有所提升 B.铁器逐步取代了青铜器C.冶铁技术得到普及 D.铁农具的体系齐全15.战国时期,面对政治的变动和新的时代发展形势,各国纷纷进行了变法,进行制度上的革新。这些变法运动旨在(

)A.增强华夏认同 B.确立土地私有C.推动百家争鸣 D.实现富国强兵16.云梦睡虎地秦简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案例:秦人士伍(无爵者)乙有一件绸面棉衣被盗,盗贼是通过打通侧室北面的墙行窃的;该棉衣用帛做里,装有棉絮5斤,用缪缯(指丝绸)5尺镶边。这一案例从侧面反映出(

)A.社会治安形势严峻 B.家庭手工纺织的发展C.秦国士兵待遇较高 D.丝织品使用较为普遍17.夏商西周时期,水利工程兴修较少,少有山林开发;春秋战国时期,大量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兴修水利工程。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 B.诸侯国势力此消彼长C.铁制生产工具的使用 D.新政治经济秩序确立18.孟子认为,“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墨子强调,“古者明王圣人,所以王天下、正诸侯者,彼其爱民谨忠,利民谨厚”。这反映二者(

)A.都具有民本思想 B.都注重社会和谐C.都强调民贵君轻 D.都主张实行仁政19.《庄子·天下》中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后来被儒家吸收接纳,并发展成为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主张。这说明(

)A.儒家政治体系建立的基础是道家 B.儒道两家实为一体C.一定程度上儒家继承创新了道家 D.儒道相互补充渗透20.战国时代,诸子百家异常活跃,极富创造力,被公认为中国思想文化史上辉煌灿烂的时代。有一学派认为:“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该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21.历史课上,李明同学展示了他创作的历史漫画(如下)。据此推断,他正在学习的是(

)A.汉初休养生息 B.秦国商鞅变法 C.秦朝巩固统一 D.汉武帝大一统22.“……秦并吞六国之后,决计不再行封建,‘父兄有天下,而子弟为匹夫’。”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提到的这种制度是(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 C.皇帝制 D.郡县制23.为了显示这个王朝的史无前例,他把传说时代三皇、五帝尊号中的“皇”与“帝”结合起来,自称“皇帝”,以示大一统帝国的统治者至高无上的地位。下列制度与他有关的是(

)A.实行分封制 B.创立中央集权制度 C.实施“推恩令” D.在地方设置行省24.秦统一后,“始皇广其宫,规恢三百余里”,耗费无数。据统计,仅修建皇陵和阿房宫就动用了七十余万人,其间,因劳役而死的百姓更是不计其数。这反映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

)A.灾害不断 B.战争频繁 C.统治残暴 D.权臣篡位25.丞相李斯认为搞“私学”的人“不师今而学古”,“以古非今者”应灭族。秦始皇为了统一舆论,维护中央集权,接受了此建议而采取的措施是(

)A.尊崇儒术 B.焚书坑儒 C.八股取士 D.崇文抑武二、综合题(共50分,其中26题16分;27题15分;28题19分)26.(16分)中国古代先进技术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杰出贡献,是人类的共同财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图1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图2河姆遗址出图的骨耜(1)据材料一,写出图1的工具的制作方法。请写出图2使用的原始行业。(4分)材料二图3四羊方尊图4司母戊鼎(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判断两幅图片所属的朝代和它们的价值。(8分)(3)综合以上材料,概括我们研究和了解真实历史的可靠来源以及上述材料体现的共同主题。(4分)27.(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战国时代,士已成为巨大的文化阶层,专门研究学问的“学士”地位最高。其中,以墨家、儒家、道家和法家为佼佼者。他们竞相表现,各逞其智,造成了学术的空前繁荣,产生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摘编自曾宪东《战国百家争鸣考》材料二孔子认为固邦的根本在于安民,安民则需要富民、教民;孟子则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指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发生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道家、儒家和法家在治国理念上的差异。(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儒家诸子思想的共同点。(3分)28.(1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商鞅制定了许多优惠激励措施,如增产粟帛的农民可以免除徭役,有余粮上交者可以得到官爵等等……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制的土地制度,开阡陌,肯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合法性;打破了奴隶主世袭贵族的特权,确定了封建等级制度。材料二直到秦统一,“中国”二字才有具体的表现,它代表着一个具有明确政治制度的庞大帝国和明确地理区域的广大国土和民众。这个划时代的变革,不但结束了列国的局部战争,废除了列国间重重的关隘和限制,而且更重要的是“大一统”的观念从此深入人心,促使中国人产生融合智慧、发展共同文化的伟大理想。——摘编自邹纪万《秦汉史》等材料三秦朝建立之后,正式在中央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