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带和风带_第1页
气压带和风带_第2页
气压带和风带_第3页
气压带和风带_第4页
气压带和风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气压带和风带1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移动

1.大气环流的概念、成因及意义(1)概念: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称为大气环流,它反映了大气运动长时期的平均状态。(2)成因:高低纬度间因太阳辐射的不同而产生的热量差异。(3)意义:输送热量和水汽,影响天气和气候。2

2.三圈环流的形成(1)前提条件和形成因素前提条件: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形成因素: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2)形成过程(以北半球为例,结合图)34①低纬环流(赤道一南北纬30°):热力环流。②中纬环流(南北纬30°一南北纬60°):以动力环流为主。③高纬环流(南北纬60°一南北纬90°):热力环流。南半球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左偏,所以环流方向与北半球不同。53.气压带、风带及其移动(1)全球共形成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①七个气压带的比较67②六个风带的比较8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910(2)气压带的成因判定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引起大气的膨胀上升或收缩下沉运动,从而导致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区或高气压区的原因,称之为热力原因。在水平方向上,由于气流运动造成的空气在一定区域内聚集辐合或辐散,导致气压发生变化的原因,称之为动力原因。在近地面,气流辐合上升,气压降低.气流辐散下沉,气压升高。(3)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1112知识拓展:

大气环流的基本规律:(1)气流方向与冷暖性质:气流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则性质暖湿(例如:中纬西风性质暖湿,受其影响,大陆西岸气候温和湿润);气流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性质一般较干(例如:极地东风冷干,低纬信风热干。但在大陆东岸,由于是迎风海岸,会带来降水)。(2)低压带上降水多,高压带上降水较少。(3)赤道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是热力气压带,稳定;副热带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是动力气压带,不稳定。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夏季大陆上形成的热力低压中心切断了副热带高压带;冬季大陆上形成的热力高压中心切断了副极地低压带。13(4)季风影响的范围内,季风取代了原有的风带。(5)7月份气压带、风带向北移,1月份气压带、风带向南移。14(改编题)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5(1)图示环流中,分别属于三圈环流中的哪两个环流?左侧属于

环流。右侧属于

环流。(2)甲、丁两地同为高气压,甲地高气压是由形的,丁地高气压是由

形成的。(3)乙、丙两种气流中,属于干冷气流的是,属于暖湿气流的是

。(4)若该图表示北半球,乙地气流的运动方向为。16【解析】(1)从气流方向判断图中是中、高纬度环流,而极锋又总是向冷气流一侧倾抖。所以可判断出左侧为中纬环流圈,右侧为高纬环流圈(2)由(1)可进一步推出甲为副热带高气压带,而丁为极地高气压带,由所学知识可知甲为动力作用形成的高压,而丁为热力作用(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形成的(3)乙、丙两股气流分别是从副热带和极地流出的气流。相比之下.从极地高压流出的丙气流是干冷的,而从副热带高压流出的乙气流为暖湿的。(4)由图可知乙为西风带,在北半球是西南方向。17【答案】(1)中纬高纬(2)动力热力(3)丙乙(4)西南【失误防患】本题重点考查三圈环流,错误概率较大的是(2)、(4),(2)错是由于对气压带的成因性质不能全面了解,尤其是动力作用形成的高压与低压;(4)少数错在定位。181.改编题)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点位于90°N附近B.乙点位于30°NC.①是冷性气流D.②盛行极地东北风19【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对大气环流中中纬和高纬环流形成过程的理解,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图中的60°和锋面两侧气流的性质,锋面的上气流应为来自30°的暖湿气流,而锋面的下气流为来自极地的冷气流,甲处为30°N,乙处为90°N,故D项符合要求。【答案】D20亚洲季风——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1.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1)成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2)分布——气压带被分裂成块状分布。2122(3)高低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对我国天气和气候的影响①冬季,风由西伯利亚高压吹向阿留申低压和赤道低压,带来寒冷干燥的气流,影响我国冬季天气。②夏季,风由夏威夷高压西部边缘吹向我国东部,带来温暖湿润的气流,影响我国夏季天气。23读“北半球1月份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24(1)图中A、B气压中心的名称是:A

,B

。(2)A气压中心因

而形成,被切断的气压带是

。(3)受A气压中心的影响,图中C点盛行

风,D点盛行

风,我国的天气以

为主要特征。25【解析】解题时首先把握两个条件:一个是“1月份”代表的是北半球的冬季,另一个是图中所示A在亚洲,B在太平洋,反映了A、B两点的海陆位置。1月份,亚欧大陆上气压中心是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北太平洋气压中心是阿留申低压。1月份亚欧大陆迅速降温,蒙古、西伯利亚一带成为北半球的寒冷中心,大气冷却收缩下沉,形成强烈冷高压,将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图中C点位于东亚,吹西北风;D点位于南亚,吹东北风。在寒冷干燥的冬季风影响下,我国天气以寒冷干燥为主要特征。26【答案】(1)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低压(2)大陆气温低副极地低气压带(3)西北东北寒冷干燥【失误防患】错误多表现在(1)、(3)小题,原因之一对亚洲冬季气压分布形势“一脊两槽”不能理解记忆,原因之二不能较好区分东亚、南亚冬季风的差异。必须加强季风的比较分析。272.亚洲季风的形成亚洲季风主要包括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可用下图表示:2829(1)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比较30(2)季风对我国的影响由于我国广大地区盛行季风气候,因此,夏季从大洋来的暖湿气流在我国产生丰沛的降水,形成森林、草原景观,农业生产也生机勃勃。例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降水丰沛,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一年四季大地呈现出一派绿色,水网密布;而纬度位置大致相同的非洲撤哈拉地区,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降水稀少,干早严重,因而形成荒漠景观。受季风影响,我国降水量大小与雨期长短存在明显的差异,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的趋势,因而对农业生产也产生重大影响。31在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地区,由于高温多雨,因而农作物以水稻为主,一年2~3熟。而华北、东北及西北东部地区,降水较少,以早地农业为主,农作物以小麦为主,兼有玉米、谷子、高粱、大豆等。3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图表示的是

月季风图。E为

季风,F为

季风。(2)A、B,C三地中,气压低的是

。(3)E季风的成◎因是

,F季风的主要成因是

。33【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亚洲夏季风的风向和成因。分析风向应明确各地在气压场中的位置,根据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风向的特点即可得出结论。东亚季风的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南亚季风的咸因除了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外,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也是主要因素。【答案】(1)7东南西南(2)A、B(3)梅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失误防患】本题难度不大,错误主要集中于(3),原因在于不能准确分析东亚与南亚季风的异同,尤其是南亚夏季风的成因中除海陆热力差异之外还有气压带风带北移的影响。342.(改编题)如果用相同的气球在不同的纬度进行释放,升空最快的释放地区是()A.赤道地区B.副热带地区C.副极地地区D.极地地区【解析】赤道地区终年受热,空气对流旺盛,盛行上升气流,气球升空最快。【答案】A35世界主意气候类型、成因、特点与分布

1.气压带和风带与气候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形成起直接的控制作用,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大气环流调整着全球的水热分布,另一方面,大气环流本身也是一种气候现象,在不同的环流形势下气候类型不同。以北半球为例:气压带和风带与气候类型形成和分布的关系3637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判断38394041知识拓展:西太平洋副高对我国气候的影响西太平洋副高(副热带高气压的简称)是夏季影响我国最大的天气系统。它的位置、强度、变动,对我国的旱涝、凉热和台风路径等都有很大的影响。锋面雨带的移动,五月,雨带徘徊在南岭一带;六月,雨带移到长江流域,在江淮之间摆动一个月左右(梅雨);七月上旬,雨带开始向北向西推移;七、八月份到达华北、东北等地,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伏旱天气(六、七、八月西南、两广地区还受西南季风影响);九月份,雨带南移;十月份,雨季结束42

读A、B两地的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列问题:43(1)A、B两地的气候资料中水热配合较好的是

,理由是

。(2)当B降水量多的时候,正是我国一年中热量资源比较

的时期。(3)A、B两地位于南半球的是

地。44【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根据气候资料分析气候类型及其特点,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答案】(1)B雨热同期(2)贫乏(3)B【失误防患】地中海式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历来是考查重点,错误多见于(2)、(3),错误的原因是对南北半球的气温曲线不能很好区别(南北半球时间相同季节相反气温高低相反)。453.下图为经度20°线上某大洲地形剖面图及高空大气环流形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46(1)该洲的名称是

,它在地形上以

为主,赤道穿过的主要地形区有

。(2)下面四幅气候类型的“降水和气温月份分配图”中,该洲缺少的是

(填代号),表示上图B地所属气候类

4748(3)图示为

月前后大气环流状况,此时,下列现象可信的是()A.尼罗河水量大增.阿斯旺水电站的发电量进入高峰期B.图中C地树木落叶.草类枯黄,动物大规模向南迁徙C.开普敦天气多雨,好望角附近风急浪高D.黄河下游出现凌汛(4)A地降水的主要类型是

,它与我国夏季午后雷阵雨的降水类型

(“相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