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枣强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本试卷共6页,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道家思想的核心是无为,主张顺自然、因物性,而儒家思想的核心是有为,强调制名(礼)教、规范人性。这两种类型思想的不同和对立是显而易见的,而两者在历史上相互补充、相互吸收,共同构成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中国民族的主要精神,同样也是显而易见的。诚如班固所说:“其言虽殊,辟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相反而皆相成也”。人们经常把道家的无为理解为一种消极逃避,什么都不去做。其实,这很不全面,也不准确。应当指出,在道家内部存在着消极无为和积极无为两种不同的学说,他们对于无为思想精神的理解是很不相同的。道家的庄子学派总的说来比较偏向于消极的无为,他们追求一种“堕肢体,黜聪明”的“坐忘”(《庄子·大宗师》)和“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的“吾丧我”(《庄子·齐物论》)的自我陶醉的精神境界。而道家的老子学派所说的无为就不完全是消极的了。老子所谓的无为,主要是“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老子》六十四章)。他强调的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老子》五十章)和“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老子》二十二章),即不自作聪明、不自以为是、不自居功劳、不自我夸耀。所以,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也不为,而是主张为而不恃,是要以退为进、以曲求全、以柔胜刚。荀子在批评庄、老二家学说时,一则说“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荀子·解蔽》),一则说“老子有见于诎(曲),无见于信(伸)”《荀子·天论》),对于两者思想精神的不同之处,抓得相当准确,点得十分明白。韩非在吸收老子无为思想时,强调的只是君道的无为,而臣道是应当有为的。韩非认为,君主的任务主要是把握原则、任用百官,如果事必躬亲,不仅忙不过来,也做不好,而更严重的是,它将极大地妨碍和打击臣下百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君道的无为可以更好地发挥臣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汉初黄老之学所强调的无为而治,又进一步表彰臣道的无为。汉初的主要政治经济政策是与民休养生息,强调尽可能少地去扰民,充分调动和发挥百姓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利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复苏,汉初黄老之学同时表彰臣道无为,正是出于这样的背景。今存《淮南子》一书中,保存了不少汉初黄老的学说,其中论及无为思想处,有许多积极的方面。如其说:“无为者,非谓其凝滞而不动也,以其言莫从已出也。”(《主术训》总而言之,“所谓无为者,不先物为也;所谓无不为者,因物之所为也。所谓无治者,不易自然也;所谓无不治者,因物之相然也。”(《原道训》)这里所讲的无为,都具有相当积极的含义,是很值得我们注意的。由此可见,道家的无为思想并不是与有为截然不相容的,而从其积极精神方面讲,道家的无为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有为,乃至于无不为。同样,儒家的有为思想也不是截然排斥无为的,儒家主要经典《论语》,也记载有孔子称颂天道自然无为的言论,如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阳货》)同时,他也赞扬效法天道无为的尧与舜,如说:“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泰伯》)又说:“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卫灵公》)儒家对于自然界的法则也是极为尊重的,强调人类在生产活动中定要按自然界的法则去行动。如荀子说:“养长时则六畜育,杀生时则草木殖。”“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鳝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污池、渊沼、川译谨其时禁,故鱼鳖优多,而百姓有余用也;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荀子·王制》)这些防止人类有为活动的随意干预,积极尊重自然法则的无为思想,是儒、道两家一致认同的。(摘编自楼宇烈《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材料二:孔子世界观中的怀疑论因素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知其不可而为之”等等),一方面终于发展为荀子、《易传》的乐观进取的无神论(“制天命而用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另一方面则演化为庄周的泛神论。孔子对氏族成员个体人格的尊重(“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一方面发展为孟子的伟大人格理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另一方面也演化为庄子的遗世绝俗的独立人格理想(“仿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表面看来,儒、道是离异而对立的,一个入世,一个出世;一个乐观进取,一个消极退避;但实际上它们刚好相互补充而协调。不但“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经常是后世士大夫的互补人生路途,而且悲歌慷慨与愤世嫉俗,“身在江湖”而“心存魏阙”,也成为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常规心理以及其艺术意念。但是,儒、道又毕竟是离异的。如果说荀子强调的是“性无伪则不能自美”;那么庄子强调的却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前者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后者突出的是自然,即美和艺术的独立。如果前者由于以其狭隘实用的功利框架,经常造成对艺术和审美的束缚、损害和破坏;那么,后者则恰恰给予这种框架和束缚以强有力的冲击、解脱和否定。浪漫不羁的形象想象,热烈奔放的情感抒发。独特个性的追求表达,它们从内容到形式不断给中国艺术发展提供新鲜的动力。所以说,老庄道家是孔学儒家的对立的补充者。(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历史上,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虽存在不同与对立,但相互补充、相互吸收,都是显而易见的。B.把道家的无为理解为一种消极逃避,什么都不去做,这很不全面,也不准确,其中老子学派所说的无为就完全是积极的。C.韩非和黄老之学都吸收了老子的无为思想,但与有为并不是截然不相容,都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有为。D.荀子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庄子则强调美和艺术的独立,二者既对立又协调,促进中国艺术不断发展。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班固论述儒、道两家思想时说:“其言虽殊,譬犹水火,相灭亦相生也”,最早指出了儒、道两家的核心思想不是绝对不可调和或相互统摄的。B.在我国古代的各个历史时期,道家的无为可以充分地调动和发挥百姓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经济的复苏。C.对艺术和审美的束缚、损害和破坏,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淡化美和艺术的独立造成的。D.儒、道表面看来离异而对立,但实际上刚好相互补充而协调,因为它们都是由孔子的世界观发展演化而来。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儒家的有为思想也不是截然排斥无为的”这一观点的一项是()A.唯天为大,唯尧则之。(孔子)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C.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5.“‘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经常是后世士大夫的互补人生路途”,请结合材料,从陶渊明、李白、苏轼三人中任选一人谈谈你对此的理解。【答案】1.B2.C3.D4.材料一按总一分的论证思路展开论述。先提出观点,指出儒、道两家在历史上相互补充、相互吸收,共同构成中国文化的基本格局与中华民族的主要精神;然后重点论述道家的无为不是与儒家的有为截然不相容,是为了达到更好的有为,乃至于无不为,简单论述儒家的有为思想也不是截然排斥无为的。5.“兼济天下”是儒家的有为,“独善其身”是道家的无为,二者看似矛盾,实际上是相互补充、相互吸收的,可以统一在同一个人身上,表现为不同时期,不同境遇追求的侧重点不同。示例:苏轼一生经历了大起大落,但始终未泯灭“兼济天下”的有为思想,他停留过的每一站都留下了斐然的政绩。另一方面他又透过无限的时空来思考人生,关照自然,齐物逍遥,物我两忘,表现为独善其身的“无为”。(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桥边的老人海明威一个戴钢丝边眼镜的老人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在涌过桥去。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在帮着推动轮辐。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开远了,把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踯躅着。但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他太累,走不动了。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完成任务后,我又从桥上回到原处。这时车辆已经不多了,行人也稀稀落落,可是那个老人还在原处。“你从哪儿来?”我问他。“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那时我在看管动物。”他对我解释。“噢,”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唔。”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他看上去既不像牧羊的,也不像管牛的。我瞧着他满是灰尘的黑衣服、尽是尘土的灰色面孔,以及那副钢丝边眼镜,问道:“什么动物?”“各种各样。”他摇着头说,“唉,只得把它们撇下了。”我凝视着浮桥,眺望充满非洲色彩的埃布罗河三角洲地区,寻思究竟要过多久才能看到敌人,同时一直倾听着,期待第一阵响声。它将是一个信号,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即将爆发,而老人始终坐在那里。“什么动物?”我又问道。“一共三种,”他说,“两只山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你只得撇下它们了?”我问。“是啊。怕那些大炮呀。那个上尉叫我走,他说炮火不饶人哪。”“你没家?”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没家,”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猫,当然不要紧。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你的政治态度怎样?”我问。“政治跟我不相干,”他说,“我七十六岁了。我已经走了十二公里,再也走不动了。”“这儿可不是久留之地,”我说,“如果你勉强还走得动,那边通向托尔托萨的岔路上有卡车。”“我要待一会,然后再走,”他说,“卡车往哪儿开?”“巴塞罗那。”我告诉他。“那边我没有熟人,”他说,“不过我还是非常感谢你。”他疲惫不堪地茫然瞅着我,过了一会又开口,为了要别人分担他的忧虑,“猫是不要紧的,我拿得稳。不用为它担心。可是,另外几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噢,它们大概挨得过的。”“你这样想吗?”“当然。”我边说边注视着远处的河岸,那里已经看不见大车了。“可是在炮火下它们怎么办呢?人家叫我走,就是因为要开炮了。”“鸽笼没锁上吧?”我问。“没有。”“那它们会飞出去的。”“嗯,当然会飞。可是山羊呢?唉,不想也罢。”他说。“要是你歇够了,我得走了。”我催他,“站起来,走走看。”“谢谢你。”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我只是在照看动物。”对他毫无办法。那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挺进。可是天色阴沉,乌云密布,法西斯飞机没能起飞。这一点,再加上猫会照顾自己,或许就是这位老人仅有的幸运吧。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描写车和人“涌过桥去”的情景,既表现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又反衬了老人对故乡的依恋。B.“唉,只得把它们撇下了。”中“只得”表现了老人内心的无奈和怨愤,作者对战争的控诉也由此可见。C.“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说明老人已经陷入绝望,似乎想以尽快中断谈话的方式谢绝“我”的好意。D.老人提到他的故乡,“便高兴起来,微笑了。”这一处神态描写表现了老人对战争胜利后重回故乡充满信心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的构思独具匠心,内容仅由一幅画面,一段对话构成,但却以小见大,深刻揭示了战争的残忍、罪恶这一宏大的主题。B.小说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带给我们一种“亲历”的感觉,仿佛这是一篇来自战场的报道,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感。C.小说的人物除了对话很少有对话描写,这些对话简单高效,蕴含了所有该有的生动情节,反映了人物的心理,推动情节的发展。D.小说一直渲染敌人的飞机即将轰炸的紧张气氛,而结尾写“法西斯飞机没能起飞”,暗示着法西斯必然失败,老人也将逃脱劫难。8.小说主体部分的对话始终围绕着“动物”展开,请简要分析“动物”的作用。9.海明威将文学作品中人物思想情感的表现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举例说明你对“冰山”理论的理解。【答案】6.D7.D8.①暗示了人物心理,老人在垂老之年,只有几只动物与他相依为命,表现了老人孤独、悲凉的心境。②表现了小说主题,老人在战火中失去了家园,现在又要失去对人类仇恨一无所知的几只动物,战争的野蛮和罪恶可见一斑。9.海明威的“冰山理论”是指文章的语言要简洁凝练,人物思想感情、动作语言等八分之七的内容应该隐藏起来,让读者通过想象加以连接和弥补。如小说结尾处老人木然的说:“我只是在照看动物。”一个“只”字写尽了人物内心的怨恨,他仿佛在控诉:“我招惹谁啦,你们要逼我背井离乡。”强烈的控诉了战争的罪恶。(其他的例子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三、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房玄龄,临淄人。开皇中,皆谓隋祚方永,玄龄密白父曰:“上无功德妄诛杀攘神器有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竞侈僭相倾阋终当内相诛夷”年十八,举进士。吏部侍郎高孝基名知人,曰:“仆观人多矣,未有如此郎者,当为国器。”太宗以燉煌公徇渭北,杖策上谒军门,一见如旧。公为秦王,征伐未尝不从,众争取怪珍,玄龄独收人物致幕府,与诸将密相申结,人人愿尽死力。居府出入十年,军符府檄,或驻马即办,文约理尽,初不著藁。高祖曰:“若人机识,是宜委任。每为吾儿陈事,千里外犹对面语。”太子将有变,王召以方士服入,夜计事,平,第功班赏,功第一,食邑千三百户。淮安王神通曰:“义师起,臣兵最先至,今玄龄以刀笔吏居第一,臣所未喻。”帝曰:“叔父兵诚先至,然未尝躬行阵劳。今玄龄有决胜帷幄、定社稷功,此萧何所以先诸将也。”居宰相积十五年,自以权宠隆极,累表辞位,诏不听。帝遣使谓曰:“让,诚美德也。一日去良弼,如亡左右手,毋多让!”会伐辽,留守京师。诏曰:“公当萧何之任,展无西顾忧矣。”玄龄数上书劝帝,愿毋轻敌,久事外夷。晚节多病,玄龄顾诸子曰:“今天下事无不得,惟讨高丽未止,上含怒意决,群臣莫敢谏,吾而不言,抱愧没地矣!”遂上疏,帝得疏,曰:“是已危惙,尚能忧吾国事乎!”玄龄当国,夙夜勤强,任公竭节,不欲一物失所。无媢忌,闻人善,若已有之。明达吏治,议法处令,务为宽平。不以己长望人,取人不求备,虽卑贱皆得尽所能。”治家有法度,常恐诸子骄侈,乃集古今家诫,书为屏风,令各取一具,曰:“留意于此,足以保躬矣!汉袁氏累叶忠节,吾心所尚,尔宜师之。”(节选自《新唐书·房玄龄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上无功/德妄诛杀/攘神器有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竞侈僭/相倾阅/终当内相诛夷/B.上无功德/妄诛杀/攘神器有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竞侈僭/相倾阅/终当内相诛夷/C.上无功/德安诛杀/攘神器有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竟侈僭/相倾阅/终当内相诛夷/D.上无功德/妄诛杀/攘神器有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竞侈僭/相倾阅/终当内相诛夷/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考试的人,即殿试及第者。B.幕府,古代君王或军中将帅在外临时设置作为府署的营帐,也泛指官署。C.刀笔吏,在本文中指掌管文案的官吏。因为古代读书人常刀笔并用修改文字,故名。D.夷,我国古代称东方的民族,也泛称周边的民族。东夷、西戎、南蛮,北狄统称蛮夷或四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房玄龄深得太宗信任。太宗巡行渭北时,房玄龄与太宗一见如故;后来凡有战事,房玄龄就一定跟随。B.房玄龄为国尽心竭力。他不爱奇珍异宝,一心广揽贤才,为国效力,即使病重,也不忘为国事上疏进言。C.房玄龄做事才能卓著。年轻时就被高孝基称赞“当为国器”,在秦王府任职达十年之久,展现了自己的才能。D.房玄龄注重家风建设。房玄龄注重自身修养,待人以宽,收集古今家诫警示子女。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若人机识,宜委任。每为吾儿陈事,千里外犹对面语。(2)留意于此,足以保躬矣!汉袁氏累叶忠节,吾心所尚,尔宜师之。14.文中唐太宗两次把房玄龄比作汉朝名相萧何,各有怎样的目的?【答案】10.B11.B12.A13.(1)这个人机敏有见识,是应当委以重任的。每次替我的儿子陈述事情,即使远在千里之外也好像是面对面说话一样。(2)(你们)对这些多加注意,就能够保全自身了!汉朝袁氏累世忠诚守节,我内心很推崇,你们应该效法他们。14.第一次是为了突出房玄龄的功绩,第二次是为了突出房玄龄的才能,由此可见唐太宗对房玄龄的器重和信任。译文:房玄龄是临淄人。开皇年间,人人都认为隋朝的国运将会长久,玄龄暗自告诉父亲说:“皇上没有功业和德行,胡乱诛杀,夺取帝位,不替子孙做长远的打算,混淆嫡庶之位,争相奢侈越礼,相互倾轧争斗,最终必会内部自相诛灭。”十八岁那年,考中进士科。吏部侍郎高孝基以善长了解人而知名,说:“我观察过的人很多了,没有见过像他这样的,他必定是具有治国才能的人。”唐太宗凭着燉煌公的身份巡行渭北,房玄龄骑马到军营门前拜见太宗,两人一见如故。太宗为秦王时,凡有征伐,房玄龄没有不跟随的,众人都争相获取奇珍异宝,房玄龄只招纳人才到帐中,和众位将军亲近中情结好,人人都愿意拼死效力。房玄龄在秦王府任职十年,下达军令发布文书,有时顷刻间便写成,文字简约道理详尽,一开始就不需要打草稿。高祖说:“这个人机敏有见识,是应当委以重任的。每次替我的儿子陈述事情,即使远在千里之外也好像是面对面说话一样。”太子将要发动叛乱时,秦王召见房玄龄,(房玄龄)装扮成方士进入王府,深夜谋划事情。事平之后,论功行赏,(房玄龄)功居第一,被赐予食邑一千三百户。淮安王李神通说:“义军初起时,臣领兵最先到达,如今玄龄凭着文书的职位功居第一,我不明白原因。”太宗说:“叔父兵马确实先到,但未曾亲自冲锋陷阵。如今玄龄有决胜于军帐中、安定国家之功,这是汉代萧何位居诸将之上的原因。”房玄龄居宰相之位达十五年之久,自认为权力恩宠到达极点,多次上表请求辞官,诏书不准。太宗派遣使者对他说:“谦让确实是美德。但国家一旦失去良佐,如同失去左右手,不要过多辞让了!”恰逢讨伐过,房玄龄留守京师。太宗下诏说:“有您担当萧何一样的责任,我就没有西顾之忧了。”玄龄多次上书劝谏太宗,希望(太宗)不要轻敌,长久地讨伐外族。晚年多病,玄龄对孩子们说:“当今天下之事没有不合适的,唯有讨伐高丽没有停止,皇上含怒决断,群臣无人敢直言规劝,我如果不说,就会抱憾九泉了!”便上疏,太宗看到表疏,说:“此人病危还在为我的国事担忧啊!”房玄龄执掌国政时,日夜勤恳操劳,尽心竭力为公,不想让一件事情有失误。他为人无嫉妒之心,听到别人的优点,好像自己也有这优点一样。明晰通达政务务,审议规定法令,务求宽容公平。不以己之所长来衡量别人,任用人才不求全责备,即使是卑贱之人也能尽其所能。房玄龄治家有法度,常常担心孩子们骄纵奢侈,因而收集古今圣贤家诚,书写于屏风之上,让孩子们各取一件,对他们说:“(你们)对这些多加注意,就能够保全自身了!汉朝袁氏累世忠诚守节,我内心很推崇,你们应该效法他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侯中丞流康州①刘长卿②长江极目带枫林,匹马孤云不可寻。迁播共知臣道枉,猜谗却为主恩深。辕门画角三军思,驿路青山万里心。北阙九重谁许屈,独看湘水泪沾襟。【注】①侯中丞,即侯令仪,浙西节度使。唐上元中刘展之乱江淮失守,江淮都统李峘归罪于侯令仪,令仪坐除名,长流岭南康州。②写作本诗时刘长卿谪居江浙。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抓住“长江”“枫林”“匹马”“孤云”等意象,渲染了送别时凄清孤寂的氛围,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怅惘。B.颈联上句想象侯中丞流放康州后,将凭借其才华在军营中一展身手,赢得军士爱戴,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期许。C.颈联下句写诗人对友人的牵挂之情会随着他流放之路而到万里之外,“青山”“万里”使全诗情怀更加深远。D.这首诗写景虚实相生,用典自然贴切,语言凝重有力,寄慨沉郁悲凉,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真挚深厚的情谊。16.诗的尾联提及屈原与湘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案】15.B16.①屈原精忠报国却蒙冤被流放湘江,以屈原类比侯中丞,表达对他忠而被放的理解与同情;②表达了对朝廷昏昧、无人仗义执言的不平;③隐含了同为逐臣仕途不顺的自伤。(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高适的《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一实一虚,既写出了战士们打仗的辛苦,又写出了家中妻子对远征战士的思念之情。(2)《滕王阁序》“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描写音乐响遏行云之魅力,《李凭箜篌引》中也有类似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3)《书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反问,用典明志,盛赞诸葛亮北上伐魏、恢复汉室之壮志,表明自己至死不渝的恢复中原之志,同时也把矛头指向南宋投降派,暗含批判和愤慨。【答案】①.铁衣远戍辛勤久②.玉箸应啼别离后③.吴丝蜀桐张高秋④.空山凝云颓不流⑤.出师一表真名世⑥.千载谁堪伯仲间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太阳光射到我们眼里,要在太空飞8分钟,但要远达冥王星,则几乎要飞6小时,这当然是指光速。太阳和冥王星的距离以光速言,只是算小时,但和其他恒星之间,就要计年了。最近的恒星叫人马座一号,离我们有4.29光年。在这难以体会的浩阔空间里,什么也没有,除了亘古的长夜里的簇簇星光。这样的大虚无里,什么戈壁,什么瀚海,都成了____________的笑话。人马座一号不过是太阳系的隔壁邻居,但已经___________。至于宇宙之大,从这头到那头,()。“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_?我们这寒门小族的太阳系,离银河的表面虽只有45光年,但是跟盘盘囷囷的银河涡心却相距大约2.6万光年。正如我们在边角上的座位看戏,只能是____________,哪里就觑得真切。至于“俯察品类之盛”,也有许多东西悖乎我们这个世界的“天经地义”。太阳永远从东边升起来吗?如果你住在金星上,就会看见太阳从西天升起,因为金星的自转是顺着时针方向的缘故。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微乎其微可望而不可即来之不易隔岸观火B.微不足道风马牛不相及来之不易隔岸观火C.微乎其微风马牛不相及谈何容易雾里看花D.微不足道可望而不可即谈何容易雾里看花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就算是光,也要奔波260亿年B.光奔波260亿年就能到达C.如果是光,要奔波260亿年D.只有260亿光年的距离20.文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工程合同无效后的工程款项结算探讨
- 2025年有偿使用办公楼合同书
- Unit 9 Section B 1a-1d 教案2023-2024学年八年级英语下册同步教学(人教版)
- 科技自立自强的路径与策略创新
- 海洋能大规模应用路径与行动计划
- 低空经济崛起与投资机遇解析
- 科技实践活动方案
- 第4节 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2024-2025学年新教材七年级下册生物同步教学设计(人教版2024)
- 品牌理念的落地实施计划
- 建设科学考核机制提升公平性计划
- 2025年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中考一模道德与法治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制造业自检自控流程优化计划
- 《人工智能的进展》课件
- 风湿免疫病患者结核病诊治及预防实践指南(2025版)解读课件
- 大建安-大连市建筑工程安全档案编制指南
- 上海2024-2025学年五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答案
- GB/T 45421-2025城市公共设施非物流用智能储物柜服务规范
- 北京市丰台区2025届高三一模试卷语文试题(含答案)
- 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数学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往年题考
- PE特种设备焊工理论复习题库(带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