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_第1页
2023年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_第2页
2023年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_第3页
2023年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_第4页
2023年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阶段学业质量监测试卷九年级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8页,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答案一律用黑色墨水笔写在答题卷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3.选择题除标注“多选”的题目外,均是单选题。一、(26分)1.阅读语段,完成题目太阳依着连绵起伏的群山缓缓下沉,大地渐暗,暮色已起。金晖映照中的黄河,波光粼粼,晶莹碧透,奔赴大海。如果想要遍lǎn千里风光,感受天地的广袤浩渺,那就请再登上一层楼吧!(1)给加点字注音:()(2)看拼音写汉字:1ǎn()(3)这段文字改写自王之涣《登鹳雀楼》,默写这首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另写两句含有“楼”字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画线句所呈现的内容与原诗不太相符,请你修改。学校文学社拟出版一期毕业纪念专刊,身为编辑的你精心策划并积极参与。2.以下四个专刊封面,你觉得()好。()A. B. C. D.3.“纪念画册”栏目选取了下图,并配了解说。你觉得比赛过程描述得不够细致,进行了扩写。时间:2020年11月项目:年级拔河比赛过程:选手们拼尽全力,啦啦队员们呐喊欢呼。扩写:选手们(1)____________,啦啦队员们(2)_______________。4.同学小梅打算向“纪念文章”栏目投稿,请你帮她推敲一下写作提纲。你看完后,编了一则短信回复她。征稿要求“纪念文章”栏目以“写给曾经”为主题,诚邀你抒写对初中生活的感怀。文章字数千字左右,文体自定,题目自拟。稿件请发送至电子邮箱xxwxs@xx,com,截稿日期为2023年5月30日XX文学社社刊编辑部2023年4月18日提纲:短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文学社拟随刊赠送一枚精美书签,你觉得样稿缺乏创意,而且“毕业纪念”的元素不足,于是重新做了设计,样稿:(1)形状:长方形寓意:方方正正做人。(2)画面:上方画一弯明月,下方画一座高山,均有云雾缭绕。(3)题词: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新设计:(1)形状: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寓意: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题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40分)(一)文言文阅读(8分)治庖①〔清〕钱泳古人著作,汗牛充栋,善于读书者只得其要领,不善读书者但取其糟粕。庖人之治庖亦然。欲作文必需先读书,欲治庖必需先买办,未有不读书而作文,不买办而治庖者也。譬诸鱼鸭鸡猪为《十三经》,山珍海错②为《廿二史》,葱菜姜蒜酒醋油盐一切香料为诸子百家,缺一不可。治庖时宁可不用,不可不备。用之得当,不特③有味,可以咀嚼;用之不得当不特无味惟有呕吐而已。随园先生④谓治菜如作诗文,各有天分。天分高,则随手煎炒,便是嘉肴;天分不高,虽极意烹庖,不堪下箸。仆人上菜亦有法焉,要使浓淡相间,时候得宜。譬如盐菜,至贱之物也,上之于酒肴之前,有何意味;上之于酒肴之后,便是美品。此是文章关键,不可不知。(节选自《履园丛话》卷十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10月版)(注)①治庖:下厨烹煮食物。②海错:指各种海味。③不特:不但。④随园先生:指袁枚,清代文学家。6.给画线句加标点,正确的一项是()A.用之不得,当不特无,味惟有呕吐而已B.用之不得当,不特无,味惟有呕吐而已C.用之不得当,不特无味,惟有呕吐而已D.用之不得当不,特无味,惟有呕吐而已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仆人上菜亦有法焉,要使浓淡相间,时候得宜。8.文中关于治庖的心得体会,对你的写作有什么启示?(二)文学作品阅读(11分)遥远,又在耳畔王尧①在最炎热的日子里,当皮肤晒红并且脱皮时,我想到了蝉的羽翼,薄薄的。②夜间从稻田的田埂上走过时,此起彼伏的蛙声不仅不让你烦躁,你还会因此安静下来。这个时候,你去体会月光如洗,你甚至会看到从水渠跳到田埂上的青蛙的眼睛。只有在蛙声响起时,你才知道之前是如何的寂静,寂静到你听到月光摩擦稻叶的声音。如果蛙声停了,水渠潺潺的流水声呼应着你的呼吸。③许多年后,我才想起,我在那个夜晚,应该摘一片栀子花的叶子放进水渠,看它载着月色缓缓逝去——毫无例外,我可能美化曾经的田园风光了。这种记忆中的场景,在与自己越来越远时,有时候未必是当年的写真,或许更多的是自己对人与土地关系的重新理解。④蝉鸣和蛙声在田野里是敞开的。但是被捕的蝉动弹的空间小了,被拘禁的声音不是孤独,而是单薄,单薄到有些凄凉。稻田里的青蛙被养在水盆里,上面用网罩着。青蛙在水盆里时间长了,不仅瘦下来,甚至也不鸣叫了,这让我有点悲哀。⑤对声音的关注会随着时代而变化。在田野上,我开始为手扶拖拉机的轰鸣声而兴奋。拖拉机的轰鸣声中似乎飘散着柴油的味道,这是我最初的农业现代化梦想的展开。随后,各种机器声代替了传统农具碰撞的声音。在稻床上摔打稻谷的声音没有了,打谷场上是脱粒机咔嚓咔嚓的声响。⑥河里摇橹的声音几乎成了绝响。我可以坐公共汽车去镇上或县城了。一些声音开始在另一些声音中消失。铁匠铺关门了,那通红的炉火已经冰冷,老铁匠坐在门槛上抽水烟。滋滋的水烟声也逐渐消失了。无论是在乡间还是街道,我甚至觉得婴儿的哭声也不一样了,没有人会唱奶奶和外婆唱过的摇篮曲了。我没有为消失的声音失落和伤感。在这里消失了,在别处还有声响。一种声音,是一种生活方式,甚至是一种看世界的方式。⑦在此起彼伏的声音中,我听到了自己的声音变得苍老,但我并不慌张。我在意的是自己对外部的声音是否还那么敏感,在意的是我的嗓音虽然不时沙哑但还能不能发出自己的声音。⑧在宁静的夜间,一个人在书房里抽烟喝茶读书写作太惬意了。我会打开窗户,看窗台外的月季花,但我从未听到花开花落的声音。读书是听另一种无声的声音,写作是在纸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如果哪个夜晚,我的书房烟雾缭绕,一定是我没有想好更没有写好纸上的声音。⑨写作是树枝上的蝉鸣,是池塘里的蛙声。⑩我在一个午后去拜访一位长者,那是我最初学习写作散文的时候。我问他,好的散文是什么?他沉吟片刻说,字里行间应该有作者自己的声音。接着他又说,可以用假嗓子唱歌,但不能假唱。至今,他说话时的腔调仍时常在我的字里行间回响。(选自《散文选刊》2022年第2期,有删改)9.以下分析和文章内容相符的有()(多选)A.田野里的蝉鸣蛙声此起彼伏,我并不烦躁,反而心绪宁静。B.拖拉机的轰隆声、脱粒机的咔嚓咔嚓声,令我感到兴奋和喜悦。C.摇橹声几乎成了绝响,水烟声逐渐消失,我为此失落和伤感。D.我的声音变得苍老,但我并不慌张,因为我还能发出自己的声音。10.赏析语言。只有在蛙声响起时,你才知道之前是如何的寂静,寂静到你听到月光摩擦稻叶的声音。11.联系全文,说说你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写作是树枝上的蝉鸣,是池塘里的蛙声。(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3分)【材料一】你聪明吗?【材料二】你可以变得更聪明吗?名称内容影响因素发展趋势智力的分类流体智力信息加工、问题解决的能力。(知觉、记忆、运算速度、推理能力等)先天禀赋先升后降,20岁前迅速上升,30岁后开始下降。晶体智力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智力。(学会的技能、语言文字能力、判断力、联想力等)后天学习一直上升,25岁前上升快速,25岁后上升缓慢。【材料三】益“智”小贴士(以上内容根据《了不起的大脑》和《万物》等资料编写)12.下列说法符合上述材料的选项是()(多选)A.学校要求老师在课堂上多多暗示学生“你很聪明,一定可以学得好”。B.奶奶觉得智力主要靠食补,鱼吃得越多越聪明,经常给孙子烧鱼吃。C.爷爷是厂里的技术骨干,退休后,厂里有时还会请他去解决技术难题。D.阿姨生了个大头围的宝宝,非常高兴,逢人就说头大的孩子更聪慧。13.邻居王奶奶今年退休了,想重拾年轻时的爱好——弹钢琴,但又担心年纪大了学不好,根据材料二,你安慰并鼓励她。14.周六,家人外出,小梅为自己安排好了一天的生活。请你根据上述材料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指出下面计划的优点和不足,并给出参考建议。(1)优点: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足: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建议: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名著阅读(8分)15.小梅在进行复习的时候,用比较阅读的方式梳理已学名著,以下是她的部分整理笔记。(1)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和《西游记》(2)角度:表现手法(3)相同:均运用对比手法来刻画人物《红星照耀中国》中,国民党将领豪华的府邸和共产党领导简陋的住所形成巨大反差,体现出共产党领导廉洁奉公的品质:《西游记》中,“四圣试禅心”一回,唐僧坚决拒绝诱惑与八戒贪财好色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唐僧一心向佛、信念坚定的形象。(4)不同:《红星照耀中国》是纪实文学,记录了作者探访红色中国所见所闻;《西游记》是小说,以虚构为主,写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你觉得很好,也从初中语文教科书重点推荐12部名著中选择了2部,进行比较阅读。(1)名著:《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2)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64分)16.在《治庖》中,袁枚认为写作靠天分,你认同吗?写出你的理由。要求:①观点明确,思路清晰,有理有据:②120字左右。17.请欣赏丰子恺的《种瓜得瓜》画面内容,从以下两个任务中任选一个进行写作。(1)这幅画可能引起了你的生活记忆,也可能引发了你的联想和想象。请写出来,与同学们分享。(2)“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幅画趣味盎然,而又寓意深刻。请结合你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定;②字数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套写、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阶段学业质量监测试卷九年级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8页,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答案一律用黑色墨水笔写在答题卷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3.选择题除标注“多选”的题目外,均是单选题。一、(26分)1.阅读语段,完成题目。太阳依着连绵起伏的群山缓缓下沉,大地渐暗,暮色已起。金晖映照中的黄河,波光粼粼,晶莹碧透,奔赴大海。如果想要遍lǎn千里风光,感受天地的广袤浩渺,那就请再登上一层楼吧!(1)给加点字注音:()(2)看拼音写汉字:1ǎn()(3)这段文字改写自王之涣《登鹳雀楼》,默写这首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另写两句含有“楼”字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画线句所呈现的内容与原诗不太相符,请你修改。【答案】(1)bēn(2)览(3)①.白日依山尽②.黄河入海流③.欲穷千里目④.更上一层楼(4)①.示例:此地空余黄鹤楼②.多少楼台烟雨中/云生结海楼(5)示例:余晖映照,滔滔黄河水浩浩荡荡地奔赴无边大海。【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注音。奔赴,bēnfù,很快地跑到。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遍览,biànlǎn,意思是普遍阅读;或到处游观。【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古诗默写。默写作答时,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注意“依”“流”“欲”“目”等字的正确书写。【小问4详解】本题考查名句积累。开放性试题,默写两句含有“楼”字的诗句即可。示例:楼船夜雪瓜洲渡;小楼一夜听春雨;危楼高百尺;山雨欲来风满楼;等等【小问5详解】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根据原诗中“白日依山尽”可知应是黄昏时分,此时的日光不应是“金晖”,据此描述“黄河入海流”的画面即可。示例:落日的余晖映照在黄河之上,随着奔腾而去的河水雄壮地朝着大海流去。学校文学社拟出版一期毕业纪念专刊,身为编辑的你精心策划并积极参与。2.以下四个专刊封面,你觉得()好。()A. B. C. D.3.“纪念画册”栏目选取了下图,并配了解说。你觉得比赛过程描述得不够细致,进行了扩写。时间:2020年11月项目:年级拔河比赛过程:选手们拼尽全力,啦啦队员们呐喊欢呼。扩写:选手们(1)____________,啦啦队员们(2)_______________。4.同学小梅打算向“纪念文章”栏目投稿,请你帮她推敲一下写作提纲。你看完后,编了一则短信回复她。征稿要求“纪念文章”栏目以“写给曾经”为主题,诚邀你抒写对初中生活的感怀。文章字数千字左右,文体自定,题目自拟。稿件请发送至电子邮箱xxwxs@xx,com,截稿日期为2023年5月30日XX文学社社刊编辑部2023年4月18日提纲:短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文学社拟随刊赠送一枚精美书签,你觉得样稿缺乏创意,而且“毕业纪念”的元素不足,于是重新做了设计,样稿:(1)形状:长方形寓意:方方正正做人。(2)画面:上方画一弯明月,下方画一座高山,均有云雾缭绕。(3)题词: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新设计:(1)形状: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寓意: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题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2.BC3.①.紧紧抓住绳子,眼睛瞪得大大的,身子使劲向后倾斜:②.挥手跺脚,大声高呼“加油,加油”。4.示例:小梅,你好,感谢你投稿。我们本次征稿的主题是“写给曾经”,所以需要围绕“初中生活”来写作。建议将标题换成《曾经走过的路》,删去有关畅想高中、大学生活的内容,详写与老师、同学的交往。5.①.形状:夏季校服上衣样式②.寓意:不忘初心,奋勇前进。③.画面:整体是浅绿色的夏季校服上衣,左上角有浅色的校徽图案,中下部分是连绵的山脉和汪洋大海。④.题词:保持热爱,奔赴山海。【解析】【2题详解】本题考查毕业封面的设计。A.“无极限”多用来指人生追求等没有尽头,不会结束,这与“毕业纪念专刊”所表现出来的结束之意不符合;B.“恰同学少年”比喻青春热情活力四射,暗含青春风华正茂,大干一场事业的好时候,可以作为封面寄寓对未来的美好憧憬;C.“匆匆那年”可表现对学校时光的珍视与怀念,流露出毕业的不舍,适合作为封面;D.“豆蔻年华”本指少女十三四岁,这明显与“毕业纪念专刊”的主题不符合;故选B、C。【3题详解】本题考查语句的扩写。开放性试题,运用形象的语言,抓住细节刻画好不同人群的特点,语言流畅即可。示例:选手们:全都双手紧握绳索,身体一律向后倾斜,几乎与地面组成了45度角。最后的那位同学干脆把绳索放到肩上,回转身子,左腿伸直,右膝呈直角状。拉拉队员们:呐喊欢呼的声音直冲云霄,最左边的同学显然是队长,你看,他双手高举,大口张开,正带领大家喊出响亮的口号:“加油!加油!加油!”【4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学生需根据征稿要求,分析提纲内容,中肯地提出不当之处和修改建议;还要注意表达得体。根据征稿要求“以写给曾经为主题,诚邀你抒写对初中生活的感怀。文章字数千字左右,文体自定,题目自拟”,分析提纲内容可知,标题“未选择的路”不当,它表现的是未曾经过的选择,与文章主题回顾初中生活不一致;中间部分的“畅想高中生活”“畅想大学生活”不是写作的重点,应略写或不写。示例:小梅,你好!首先感谢你的信任!我认为标题表现的是未曾经过的选择,与文章回顾初中生活的主题不一致,建议改为《那曾经的选择》。本次征文要求写初中生活,“畅想高中生活”“畅想大学生活”不是写作的重点,应略写或不写。两点不成熟的建议,仅供参考。祝你此次征文获得成功。【5题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表达能力。根据提示“样稿缺乏创意,而且‘毕业纪念的元素不足”可知,学生需在设计时突出“毕业纪念”的主题,还要富有创意。所以,学生需在形状、画面等方面有所创造。如设计为船帆形状,画面以天海相连、浪花朵朵为主,题词为“青春为帆,乘风向前”。示例:形状:整体为船帆形状,右边框直线代表桅杆,左上方为依次向上的三道圆弧式样,代表船帆。寓意:初中三年一步一个台阶,扬帆远航,未来更加辉煌!画面:以蓝色为主色调,下面是如意式样的三朵浪花,一个高过一个,与左上角的三道圆弧呼应。题词:青春为帆,乘风向前。二(40分)(一)文言文阅读(8分)治庖①〔清〕钱泳古人著作,汗牛充栋,善于读书者只得其要领,不善读书者但取其糟粕。庖人之治庖亦然。欲作文必需先读书,欲治庖必需先买办,未有不读书而作文,不买办而治庖者也。譬诸鱼鸭鸡猪为《十三经》,山珍海错②为《廿二史》,葱菜姜蒜酒醋油盐一切香料为诸子百家,缺一不可。治庖时宁可不用,不可不备。用之得当,不特③有味,可以咀嚼;用之不得当不特无味惟有呕吐而已。随园先生④谓治菜如作诗文,各有天分。天分高,则随手煎炒,便是嘉肴;天分不高,虽极意烹庖,不堪下箸。仆人上菜亦有法焉,要使浓淡相间,时候得宜。譬如盐菜,至贱之物也,上之于酒肴之前,有何意味;上之于酒肴之后,便是美品。此是文章关键,不可不知。(节选自《履园丛话》卷十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10月版)(注)①治庖:下厨烹煮食物。②海错:指各种海味。③不特:不但。④随园先生:指袁枚,清代文学家。6.给画线句加标点,正确的一项是()A.用之不得,当不特无,味惟有呕吐而已B.用之不得当,不特无,味惟有呕吐而已C.用之不得当,不特无味,惟有呕吐而已D.用之不得当不,特无味,惟有呕吐而已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仆人上菜亦有法焉,要使浓淡相间,时候得宜。8.文中关于治庖的心得体会,对你的写作有什么启示?【答案】6.C7.仆人上菜也应得法,要让味道浓的和味道淡的菜交替着上,时机要恰当。8.广泛阅读积累素材;选择合适的材料;注意作品结构的安排,详细得当。【解析】【6题详解】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也可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语句“用之不得当不特无味惟有呕吐而已”的意思是:如果用得不恰当,不但不能提升口味,反而会令人作呕罢了。根据句意,正确的句读是:用之不得当/不特无味/惟有呕吐而已。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翻译语句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亦(也)、法(方法)、时候(时机)、宜(适宜,恰当)”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8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分析。根据“欲作文必需先读书”“譬诸鱼鸭鸡猪为《十三经》,山珍海错②为《廿二史》,葱菜姜蒜酒醋油盐一切香料为诸子百家,缺一不可”“仆人上菜亦有法焉,要使浓淡相间,时候得宜”等语句可知,作者以写作为例子来讲做菜的道理,从写作的角度看,写作和读书有着相同的道理。启发人们:写作要广泛阅读,积累广博的素材;要讲究作文的技法,文章结构安排要合理,顺序要得当,详略安排要精当等。言之有理即可。【点睛】参考译文:古人编著的书籍,浩如烟海,善于读书的.人能领会其要旨,不善读书的人只能得到书中的不足之处。厨师做菜也是这个道理。想要写文章一定要先读书,想要做菜先要采买原料,没有不读书就能写文章,不买原料就能备办酒宴。我认为鱼鸭鸡猪就像《十三经》,山珍海味道好似《廿二史》,葱菜姜蒜酒醋油盐等调料就像诸子百家,缺一不可。做菜时可以不用,但不可以不准备。用得恰当,不但提升口味,增加口感;如果用得不恰当,不但不能提升口味,反而会令人作呕罢了。随园先生认为做菜和作诗文一样,各有各的天分。天分高的人,即使随手煎炒,也是美味;天分不高的人,即使全力烹饪,也味道粗劣,没法下咽。仆人上菜的时候也是有讲究的,要使菜品的浓淡相间,次序得当。就如小咸菜,很不值钱的,在美酒佳肴之前摆上桌子,谁会喜欢呢?如果在客人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再摆上来,便是别有风味的小菜。这和写文章一样,这个道理不可以不知道啊。(二)文学作品阅读(11分)遥远,又在耳畔王尧①在最炎热的日子里,当皮肤晒红并且脱皮时,我想到了蝉的羽翼,薄薄的。②夜间从稻田的田埂上走过时,此起彼伏的蛙声不仅不让你烦躁,你还会因此安静下来。这个时候,你去体会月光如洗,你甚至会看到从水渠跳到田埂上的青蛙的眼睛。只有在蛙声响起时,你才知道之前是如何的寂静,寂静到你听到月光摩擦稻叶的声音。如果蛙声停了,水渠潺潺的流水声呼应着你的呼吸。③许多年后,我才想起,我在那个夜晚,应该摘一片栀子花的叶子放进水渠,看它载着月色缓缓逝去——毫无例外,我可能美化曾经的田园风光了。这种记忆中的场景,在与自己越来越远时,有时候未必是当年的写真,或许更多的是自己对人与土地关系的重新理解。④蝉鸣和蛙声在田野里是敞开的。但是被捕的蝉动弹的空间小了,被拘禁的声音不是孤独,而是单薄,单薄到有些凄凉。稻田里的青蛙被养在水盆里,上面用网罩着。青蛙在水盆里时间长了,不仅瘦下来,甚至也不鸣叫了,这让我有点悲哀。⑤对声音的关注会随着时代而变化。在田野上,我开始为手扶拖拉机的轰鸣声而兴奋。拖拉机的轰鸣声中似乎飘散着柴油的味道,这是我最初的农业现代化梦想的展开。随后,各种机器声代替了传统农具碰撞的声音。在稻床上摔打稻谷的声音没有了,打谷场上是脱粒机咔嚓咔嚓的声响。⑥河里摇橹的声音几乎成了绝响。我可以坐公共汽车去镇上或县城了。一些声音开始在另一些声音中消失。铁匠铺关门了,那通红的炉火已经冰冷,老铁匠坐在门槛上抽水烟。滋滋的水烟声也逐渐消失了。无论是在乡间还是街道,我甚至觉得婴儿的哭声也不一样了,没有人会唱奶奶和外婆唱过的摇篮曲了。我没有为消失的声音失落和伤感。在这里消失了,在别处还有声响。一种声音,是一种生活方式,甚至是一种看世界的方式。⑦在此起彼伏的声音中,我听到了自己的声音变得苍老,但我并不慌张。我在意的是自己对外部的声音是否还那么敏感,在意的是我的嗓音虽然不时沙哑但还能不能发出自己的声音。⑧在宁静的夜间,一个人在书房里抽烟喝茶读书写作太惬意了。我会打开窗户,看窗台外的月季花,但我从未听到花开花落的声音。读书是听另一种无声的声音,写作是在纸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如果哪个夜晚,我的书房烟雾缭绕,一定是我没有想好更没有写好纸上的声音。⑨写作是树枝上的蝉鸣,是池塘里的蛙声。⑩我在一个午后去拜访一位长者,那是我最初学习写作散文的时候。我问他,好的散文是什么?他沉吟片刻说,字里行间应该有作者自己的声音。接着他又说,可以用假嗓子唱歌,但不能假唱。至今,他说话时的腔调仍时常在我的字里行间回响。(选自《散文选刊》2022年第2期,有删改)9.以下分析和文章内容相符的有()(多选)A.田野里的蝉鸣蛙声此起彼伏,我并不烦躁,反而心绪宁静。B.拖拉机的轰隆声、脱粒机的咔嚓咔嚓声,令我感到兴奋和喜悦。C.摇橹声几乎成了绝响,水烟声逐渐消失,我为此失落和伤感。D.我的声音变得苍老,但我并不慌张,因为我还能发出自己的声音。10.赏析语言。只有在蛙声响起时,你才知道之前是如何的寂静,寂静到你听到月光摩擦稻叶的声音。11.联系全文,说说你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写作是树枝上的蝉鸣,是池塘里的蛙声。【答案】9.ABD10.运用对比,用蛙声的喧嚣突出当前环境的寂静。以听觉写视觉,描写月色笼罩下田野的静谧与诗意,表现出作者内心的宁静与闲适。11.写作应像田野里的蝉鸣蛙声,是个体在敞开的状态下自由地写作,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状态;写作应抒发自己的心声,字里行间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看法;写作还应是自然的,可以运用技巧,但要有真情实感。【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C.根据第⑥段“河里摇橹的声音几乎成了绝响”“我没有为消失的声音失落和伤感。在这里消失了,在别处还有声响。一种声音,是一种生活方式,甚至是一种看世界的方式”可知,选项中“我为此失落和伤感”理解有误;故选ABD。【10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句中“蛙声响起”和“才知道之前是如何的寂静”运用对比,以动衬静,借蛙声的喧嚣来突出当前环境的寂静。“听到月光摩擦稻叶的声音”,月光照在稻叶上本是没有声音的,但作者以听觉写视觉,描写出了月色笼罩下田野的静谧与诗意,表现出作者内心的宁静与闲适。据此总结作答即可。【11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理解。这句话重在表现作者对于“写作”理解,联系文中内容分析作者在这句话中表现出的对写作的态度。根据第④段“蝉鸣和蛙声在田野里是敞开的。但是被捕的蝉动弹的空间小了,被拘禁的声音不是孤独,而是单薄,单薄到有些凄凉。”可知,作者认为蝉鸣蛙声只有在田野里才识自由的、敞开的,被拘禁的声音单薄到凄凉,作者在这句话中传达出写作也应当是在“敞开”的状态下自由地写作,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状态;根据第⑧段“读书是听另一种无声的声音,写作是在纸上发出自己的声音”及第⑩段“他沉吟片刻说,字里行间应该有作者自己的声音”可知,作者认为写作应抒发自己的心声,在纸上的字里行间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看法;根据第⑩段“接着他又说,可以用假嗓子唱歌,但不能假唱”可知,所谓“假嗓子”说明作者认为写作可以运用相应的技巧,而“不能假唱”表明作者认为写作应是自然的,要有真情实感。据此总结作答即可。(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3分)【材料一】你聪明吗?【材料二】你可以变得更聪明吗?名称内容影响因素发展趋势智力的分类流体智力信息加工、问题解决的能力。(知觉、记忆、运算速度、推理能力等)先天禀赋先升后降,20岁前迅速上升,30岁后开始下降。晶体智力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的智力。(学会的技能、语言文字能力、判断力、联想力等)后天学习一直上升,25岁前上升快速,25岁后上升缓慢。【材料三】益“智”小贴士(以上内容根据《了不起的大脑》和《万物》等资料编写)12.下列说法符合上述材料的选项是()(多选)A.学校要求老师在课堂上多多暗示学生“你很聪明,一定可以学得好”。B.奶奶觉得智力主要靠食补,鱼吃得越多越聪明,经常给孙子烧鱼吃。C.爷爷是厂里的技术骨干,退休后,厂里有时还会请他去解决技术难题。D.阿姨生了个大头围的宝宝,非常高兴,逢人就说头大的孩子更聪慧。13.邻居王奶奶今年退休了,想重拾年轻时的爱好——弹钢琴,但又担心年纪大了学不好,根据材料二,你安慰并鼓励她。14.周六,家人外出,小梅为自己安排好了一天的生活。请你根据上述材料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指出下面计划的优点和不足,并给出参考建议。(1)优点: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足: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建议: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2.AC13.示例:王奶奶,您是不是担心记不住谱子和老师教的内容啊?其实我们的记忆力,30岁以后就开始下降了,大家都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这很正常的。我们的各项技能主要依靠后天的学习,它可以一直提升。我相信,只要您开始学,您弹钢琴一定会越来越熟练,一定能弹奏出好听的曲子的!14.①.优点:安排了各门学科的学习②.参加运动/能够主动社交/睡眠充足③.不足:刷视频和玩游戏的时间太多④.复习时间和娱乐时间比例不当/饮食较随意⑤.建议:待定时间可以多看点书,促进智力发展⑥.合理统筹复习和娱乐时间/健康饮食,适当多吃点鱼类食物【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B.根据材料一可知,智力可以依靠“学习新技能”“吃鱼”来提升;根据材料二可知智力受先天禀赋和后天学习两方面的影响;根据材料三可知阅读、训练大脑、运动、健康饮食、社交等都可以益智。据此可知,食补只是提升智力的方式之一,选项中“智力主要靠食补,鱼吃得越多越聪明”理解有误;D.根据材料二可知,智力中的流体智力受先天禀赋影响大,与头围的大小并无关系,选项理解有误;故选A、C。【13题详解】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理解。根据材料二流体智力发展趋势中“20岁前迅速上升,30岁后开始下降”,可从人的先天禀赋在30岁后就已经开始下降的角度说明智力发展规律;再联系晶体智力发展趋势中“25岁前上升快速,25岁后上升缓慢”,从后天学习能够让晶体智力一直上升的角度劝说王奶奶开始学钢琴。注意采用劝说的基本格式,语言流畅,条理清晰即可。示例:王奶奶,您不用担心现在的自己学不好。我们的先天禀赋在30岁后就开始下降了,但是在这以后,我们依旧能够依靠后天学习掌握各种知识技能,并且随着我们的学习而不断提升。加油开始学吧,只要您认真学习,一定可以弹出美妙的音乐,我相信您!【14题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信息的筛选与概括。优点:根据材料一可知,学习新技能时会变得聪明,而小梅计划合理安排了各个学科的学习,保持了对大脑的锻炼;根据材料三可知,运动、社交、睡眠都有益于我们的大脑,小梅的计划中分别有一小时体育锻炼和主动社交,同时保障了九个半小时的充足睡眠;不足:根据材料一可知,多玩游戏不能让大脑更聪明;根据材料三可知,看视频时的大脑是不活跃的。因而小梅计划中安排的看视频和玩游戏各有一小时,时间过长;根据材料三可知,健康的饮食和经常锻炼对大脑有益,小梅的计划中复习时间安排了半个小时,娱乐时间远高于复习时间不合理,同时午餐“有啥吃啥”的饮食习惯过于随意。建议:根据材料三中“遵循健康饮食”和材料一中“吃鱼有益于你的大脑”可建议:健康饮食,多吃鱼类;根据材料三中阅读时大脑的活跃性可建议:多阅读书籍,促进智力发育;根据小梅作息中娱乐与复习所占时间比例的不恰当可建议:统筹安排好复习与娱乐时间。据此总结作答即可。(四)名著阅读(8分)15.小梅在进行复习的时候,用比较阅读的方式梳理已学名著,以下是她的部分整理笔记。(1)名著:《红星照耀中国》和《西游记》(2)角度:表现手法(3)相同:均运用对比手法来刻画人物。《红星照耀中国》中,国民党将领豪华的府邸和共产党领导简陋的住所形成巨大反差,体现出共产党领导廉洁奉公的品质:《西游记》中,“四圣试禅心”一回,唐僧坚决拒绝诱惑与八戒贪财好色形成鲜明对比,表现出唐僧一心向佛、信念坚定的形象。(4)不同:《红星照耀中国》是纪实文学,记录了作者探访红色中国的所见所闻;《西游记》是小说,以虚构为主,写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你觉得很好,也从初中语文教科书重点推荐的12部名著中选择了2部,进行比较阅读。(1)名著:《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2)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水浒传②.西游记③.小说情节④.相同:均运用了“三叠”式结构。《水浒传》宋江三打祝家庄。前两次都因情况不明、方法不对打了败仗。第三次改变方法,最终获胜。《西游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白骨精先后变幻为村姑、妇人、老夫,全被孙悟空识破,但第三次才被打死。⑤.不同:《水浒传》情节先分后合,四十回以前写单个英雄,逐步发展到英雄大聚义。《西游记》的情节主要围绕孙悟空展开,整部小说一线贯穿。【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对比阅读。开放性试题,根据例子,从初中语文教科书重点推荐的12部名著中选择2部,进行比较阅读即可。例如选择《朝花夕拾》和《简·爱》,选择一个角度分析他们的异同即可。例如从“个人成长”角度分析。相同点:《藤野先生》中的“我”和《简·爱》中的简爱都有“离去与归来”的情节,其中都表现了他们思想上的成熟与成长。不同的是,鲁迅由前往日本学习,意识到拯救国民精神的重要性,又返回国内教书、写作,用笔杆子启迪国民精神,这是他由个人到国家思想上的转变,体现了他的成长。《简·爱》中的简·爱发现罗切斯特有妻子后毅然离开,等到后来发现罗切斯特是他真正爱的人,又回到罗切斯特的身边,她的离去与归来反映了她追求平等、自由、真爱的性格。示例:《朝花夕拾》和《简·爱》角度:个人成长相同:都有“离去与归来”的情节,其中都表现了他们思想上的成熟与成长。不同:《藤野先生》中鲁迅的成长体现了“爱国”精神;《简·爱》中简·爱体现了女性追求独立自主、自尊自爱的性格。三(64分)16.在《治庖》中,袁枚认为写作靠天分,你认同吗?写出你的理由。要求:①观点明确,思路清晰,有理有据:②120字左右。【答案】示例:我认同。因为人的先天素质的确有差异,有的人对语言的敏感度高于常人,无论理解,还是表达方面都具有先天的优势,这也就是袁枚所说的天分;而有的人在这一方面明显不足。所以,同等的努力程度下,天赋异禀的人更容易成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只有认清自我,扬长避短,才能更容易取得成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开放性试题,结合袁枚在《治庖》中的观点,根据自己的理解表达认同或不认同,言之有理,论证充分有力即可。示例:我不认同。人的先天素质的确有差异,但是后天的学习努力可以变短为长。正如培根所说“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德摩斯梯尼天生口吃,但他通过超出常人的能力,最终成为一名伟大的演说家。足见后天努力至关重要。写作同样如此,只要热爱读书、勤于练笔,也会成功。17.请欣赏丰子恺的《种瓜得瓜》画面内容,从以下两个任务中任选一个进行写作。(1)这幅画可能引起了你的生活记忆,也可能引发了你的联想和想象。请写出来,与同学们分享。(2)“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幅画趣味盎然,而又寓意深刻。请结合你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定;②字数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套写、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答案】例文一:诚信可以得到回报“哥哥,快,我们出去玩呀!”表弟把我拖下床。“好了,好了,我就来了!你呀!只知道玩!”我点了点他鼻子,有些无奈地说道。而他却像没听见似的,一个劲儿地拉着我往外走。我们来到星际广场,在草地上追逐着,打闹着。“咚!”我的脚好像被什么东西撞了似的,好痛!我一看,一个大苹果!“老天一定知道我口渴了,特地送我一个大苹果。”我暗暗地高兴。“弟弟,你看!天上掉馅饼给我们了,来,我们一人一半!”我刚要作势掰开,表弟却一把夺过了苹果。我想:“他一定是要独自享用了。”可表弟拿着苹果,用袖子擦了擦,抬起头看着前方:一位老奶奶正背一筐苹果,慢慢地向前走着。“哥哥!这个苹果一定是那个老奶奶的,我们把苹果还给她吧!“唉!表弟你就是这么死心眼!这个苹果肯定不是老奶奶的,一定是老天知道我们口渴,才特地掉给我们的。如果我们不吃这个苹果,他一定会生气,说不定还要惩罚我们呢!”我为了能够吃上这个香甜的苹果,随口就杜撰了一个小故事来诓我的表弟。“哥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