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论】第3讲 俄国形式主义与布拉格学派学习资料_第1页
【西方文论】第3讲 俄国形式主义与布拉格学派学习资料_第2页
【西方文论】第3讲 俄国形式主义与布拉格学派学习资料_第3页
【西方文论】第3讲 俄国形式主义与布拉格学派学习资料_第4页
【西方文论】第3讲 俄国形式主义与布拉格学派学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讲

俄国形式主义与布拉格学派一、俄国形式主义

1914年至1930年在俄罗斯出现的一种文学批评流派,对后来的布拉格学派和60年代出现的法国结构主义都产生深远的影响,开启了西方诗学由研究作者向研究作品本身的转移。(一)诞生背景: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俄罗斯“白银时代”的全面辉煌尼采“重估一切价值”思想在俄国大学生中的普遍传播学派界定:

1915年至1930年在俄国盛行的一股文学批评思潮,其组织形式有以雅克布森为首的“莫斯科语言学学会”和以什克洛夫斯基为首的“彼得堡诗歌语言研究会”,其成员多为莫斯科大学和彼得堡大学的学生。(二)主要代表“莫斯科语言小组”(1914-1915成立):罗曼·雅各布森、格里戈里·维诺库尔、布里克、托马舍夫斯基等;“彼得堡小组”(1914-1915,1916年起改称“诗歌语言研究会”):维克托·什克洛夫斯基、鲍里斯·艾亨鲍姆、雅库宾斯基、鲍里瓦诺夫、维克托·日尔蒙斯基、维诺格拉多夫等。

两个小组的不同:研究视角各异莫斯科小组认为诗歌是具有审美功能的语言,注重从韵律入手研究诗歌;彼得堡-诗语会认为诗歌的主旨不仅仅在于呈现语言材料;莫斯科小组认为各种艺术形式的发展均有其社会基础;彼得堡-诗语会则坚持艺术形式的完全自主性。两个小组的共同关注点1、文学科学的研究对象——“文学性”

2、文学的本质及其与其他事物的差异3、文学语言的陌生化4、文学发展的内在机制

(三)俄国形式主义的历史背景1、产生于一战时期,社会混乱,知识分子躲进象牙塔,处于矛盾阶段,倾向进行纯文学研究。2、西方多种文学思潮的涌现为其提供了新视野。如日内瓦语言学派、胡塞尔现象学、象征主义、未来主义和立体主义等。3、1916年,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的出版,为其提供了直接的研究启迪。(四)俄国形式主义的发展概况俄国形式主义始于1915年《词语的复活》,终于1930年《给科学的错误立个纪念碑》。1930年代中期,因为遭到斯大林的压迫而停止了在俄罗斯的发展。形式主义并没有结束自己的生命,借布拉格学派继续发展并扩大自己的影响,对后来结构主义与符号学、英美新批评派的形成,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五)俄国形式主义的总体特点1、研究文学文本,不考虑文本之外的因素;2、基本上都从语言学进入文本,包括传统语言学和现代语言学。代表:《作为艺术的技巧》俄国形式主义者反对俄国革命前处理叙述材料的传统方式,从文学作品本身出发,转而重视艺术语言形式的重要性,认为文学评论者应当去探寻文学自身的特性与规律。基本概念:语言和言语

语言:符号和声音组成的一种社会系统,具有一致性。

言语:语言在交流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个体性。外部语言学和内部语言学外部语言学:研究语言同文化、政治等因素的联系;

内部语言学:研究语言系统自身固有的秩序,主要研究文学内部的东西。(六)主要理论观点第一,文学作品是“意识之外的现实”,是自给自足的整体,作品就是“一种构造与游戏”(极端化例子:符号诗)第二,文学创作的根本宗旨不是审美目的,而在于审美过程,好的文学作品应该采取“陌生化”手法,尽可能延长人们审美感知的过程(“三顾茅庐”)第三,文学研究者应该研究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的决定性因素,即“文学性”(literariness),也就是着重研究艺术形式,以语言为中心深入文学系统内部研究文学的形式和结构。(吴世昌《诗与语音》)《采莲曲》“江南可采莲”段THISISJUSTTOSAY

WilliamCarlosWilliams

Ihaveeatentheplumsthatwereintheiceboxandwhichyouwereprobablysavingforbreakfastforgivemetheyweredelicioussosweetsocold

我吃了放在冰箱里的梅子它们大概是你留着早餐吃的请原谅它们太可口了那么甜又那么凉第四,共时性的语言学研究方法是文学科学化研究的理想方法。(内部研究与外部研究)(七)主要术语1、历时性(diachronic):索绪尔提出的语言学概念。对语言的历时性研究,是侧重语言的历史发展、积累及其变化。文论中的“历时性阅读”,主要是强调读者与文本之间的历史间隔。2、共时性(synchronic):索绪尔提出的语言学概念,又译“同时性”,与“历时性”相对应。对语言的共时性研究,是注重语言的结构系统、音义关系、即相对稳定的深层特质。文论中的“共时性”意识,后来在20世纪的形式批评中得到了集中体现。3、文学性(literariness):俄国形式主义的术语,指文学本身的本质或规则。与英美新批评相似,俄国形式主义力图在历史、哲学、传记、心理学等等研究之外,为文学批评建立独立的规则。4、陌生化(defamiliarization):又作singularization

。什克洛夫斯基认为,对象多次被感知之后,便会产生“感知的自动化”(automization),使读者习以为常。陌生化就是要摆脱这种“感知的自动化”。(“光阴似箭,日月如梭”;鲜花的比喻)(八)主要代表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什克洛夫斯基(1893-1984),彼得堡诗歌语言研究会的创始人之一,被誉为奥波亚兹的领袖人物,俄国形式主义的主要代表之一。

1914年完成的第一本著作《词语的复活》,被视为俄国形式主义诞生的宣言。主要理论观点:·艺术是独立存在的世界

(1)前提:文学自主性(文学有其自身的本质和内部规律)(2)对“文学寓于形象的思维”的批判1、文艺的自主性:“艺术永远是独立于生活的,它的颜色从不反映飘扬在城堡上空的旗帜的颜色。”2、坚持“文学性”,主张“陌生化”:文学和非文学的区别在于语言。语言可以分为两种:文学语言与实用语言。实用语言简练经济,采用形象往往是为了达到长话短说的效果;文学语言拒绝简化,以达到一种“陌生化”的效果,使得感知的过程得以延长和加强。

“艺术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就是使人感受事物,使石头显出石头的质感。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艺术是体验对象的艺术构成的一种方式;而对象本身并不重要。”“我们可以把诗歌确定为受阻碍的、扭曲的语言。”“陌生化”产生的心理机制即通过结构布局、语言技巧、修辞手法等形式因素的颠倒、重叠、浓缩、扭曲、强化、延缓,使文学语言对日常语言产生疏远和变异,从而使人从麻痹、迟钝的状态中惊醒过来,产生耳目一新的感受。

“我个人认为,凡是有风格的地方,几乎都存在陌生化手法。”“陌生化”的具体操作描写一事物时,不用指称、识别的方法,而采用一种非指称、非识别的,仿佛是第一次见到这事物而不得不进行描写的方法。

强调在内容和形式上违反人们习见的常情、常理、常事,同时在艺术上超越常境。

基本原则:对日常语言进行有组织的“暴力”行为

《战争与和平》称“点缀”为“一小块绘彩纸版”,称“圣餐”为“一小片面包”。普希金为贵族小姐起一个农村妇女化的名字。这样,就使读者对已熟悉的事物产生陌生感。陌生化效果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主要发生在语言的三个层次:语音层语义层(村上“羊男”)词语层(莫言“土匪种”)还可以发生在其他层面,如视角等。(《喧哗与骚动》)语言的陌生化

VS自动化语言

自动化语言:那些过分熟悉而不能引起人们注意的、失去功效的语言。自动化语言:“弹指间”、“光阴似箭”;

陌生化语言:“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在烟雾中,太阳在断崖的上空出现了,太阳的光线把葛利高里的光头上浓密的白发,照得发光了,又沿着苍白的、可怕的和一动不动的脸上滑着。他仿佛从一个苦闷的梦中醒来,抬起了头,看见了自己头顶上的黑色的天空和太阳的、耀眼的黑色圆盘。

——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蛙声在故乡的水田里/长势良好。”(黎云智《蛙声》)“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洲》)“方鸿渐看唐小姐不笑的时候,脸上还依恋着笑意,像音乐停止后袅袅空中的余音。”(《围城》)

陌生化理论除了运用在语言技巧方面,还可以用在表现手法、体裁、选材立意、布局构思等方面。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诗歌语言的陌生化程度高,处于文学语言的最高层次之上;日常语言是文学语言的直接来源,文学语言是日常语言基础上的一种升华。陌生化是二者的中介;文学语言丧失了语言的社会功能,只有“诗学功能”(“能指功能”),而日常语言具有“能指功能”和“所指功能”。3、反对“内容与形式”的二分法,代之以材料和手法(程序)的概念,认为文学是材料与手法的一种结合。独特的艺术形式观:(1)以“材料”和“形式”的二分法代替“内容”和“形式”的传统二分法;(2)“材料”指的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理念、意象、甚至是词;(3)“形式”不仅指对“材料”进行的布局和安排,还指“材料”被安置后形成的存在形态;(4)对“本事”与“情节”的区分“本事”:主要内容,未经处理的素材;“情节”:经过艺术处理的故事。本事与故事无关轻重,重在其艺术形式、情节;针对小说提出梯形结构与环形结构的组合概念(“文学作品是纯形式”)4、艺术即程序:“艺术程序”即“对现成一切旨在引起一定审美效果的艺术安排”。“艺术就是程序的总和。”艾亨鲍姆的科学实证主义文论

艾亨鲍姆(1886-1959):彼得堡诗歌语言研究会的主要成员之一,也是俄国形式主义运动的一位著名代表,主要著作有《杰尔查文的诗学》、《卡拉姆辛》等。

宣言:《“形式方法的理论”》“我们和象征派发生了冲突,目的是要从他们手中夺回诗学,使诗学摆脱他们的美学和哲学主观主义理论,使诗学重新回到科学地研究事实的道路上来。……由此产生标志形式主义者特点的科学实证主义。”

波德莱尔《腐尸》爱人,想想我们曾经见过的东西,

在凉夏的美丽的早晨:

在小路拐弯处,一具丑恶的腐尸

在铺石子的床上横陈,

两腿翘得很高,像个淫荡的女子,

冒着热腾腾的毒气,

显出随随便便、恬不知耻的样子,

敞开充满恶臭的肚皮。

太阳照射着这具腐败的尸身,

好像要把它烧得熟烂,

要把自然结合在一起的养分

百倍归还伟大的自然。

天空对着这壮丽的尸体凝望,

好像一朵开放的花苞,

臭气是那样强烈,你在草地之上

好像被熏得快要昏倒。苍蝇嗡嗡地聚在腐败的肚子上,

黑压压的一大群蛆虫

从肚子里钻出来,沿着臭皮囊,

像粘稠的脓一样流动。

这些像潮水般汹涌起伏的蛆子

哗啦哗啦地乱撞乱爬,

好像这个被微风吹得膨胀的身体

还在度着繁殖的生涯。

这个世界奏出一种奇怪的音乐,

像水在流,像风在鸣响,

又像簸谷者作出有节奏的动作,

用他的簸箕簸谷一样。

形象已经消失,只留下梦影依稀,

就像对着遗忘的画布,

一位画家单单凭着他的记忆,

慢慢描绘出一幅草图。躲在岩石后面、露出愤怒的眼光

望着我们的焦急的狗,

它在等待机会,要从尸骸的身上

再攫取一块剩下的肉。

——可是将来,你也要像这臭货一样,

像这令人恐怖的腐尸,

我的眼睛的明星,我的心性的太阳,

你、我的激情,我的天使!

是的!优美之女王,你也难以避免,

在领过临终圣事之后,

当你前去那野草繁花之下长眠,

在白骨之间归于腐朽。

那时,我的美人,请你告诉它们,

那些吻你吃你的蛆子,

旧爱虽已分解,可是,我已保存

爱的形姿和爱的神髓!理论主张:形式主义者研究的中心并不是所谓的形式方法,也不谋求建立一种独特的方法论体系,而是要探索一些理论原则,根据这些原则去研究文学艺术作品的特征。科学的特殊性和具体化便是这些原则中最重要一个。

科学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文学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他们把文学研究的对象(文学性)作为科学考察的对象。注重事实,强调对文学进行科学的具体分析。用语言学的方法来分析文学现象。艾亨鲍姆:

不要把形式主义看成是一个静止不动的理论体系。形式主义的原则是相当自由的,是可以根据科学的要求加以深化和修改的。词语的复活不仅应当理解为摆脱词的一切着重强调的意义和任何象征意义,而且——特别是在早期,应当彻底取消词语的意识形态意义本身。《文学与电影》:艾亨鲍姆首先分析了艺术的生物学基础,然后指出,艺术实际上是游戏性的,并不与固定的“意义”相联系。“无意义”与“语言”之间经常不断的不一致——这就是支配艺术演变的内在的辩证法。通常的有意义的词语,不能够充分表达出词语自身物质的、物的现存性。而无意义词语则完全与其本身相一致,它不可能超越自身的范围。形式主义者认为,文学史的发展具有其自身的必然规律性,存在着一条从作品到作品、从风格到风格、从派别到派别、从一个主要结构成分到另一个主要结构成分的发展道路。自身的发展总是按照其不可动摇的内在规律、从本身的一个环节走向另一个环节。文学内部发展的规律完全不要求发明新的艺术形式,而只是发现形式。艾亨鲍姆竭力排斥作家的创作个性、作家个人命运的特殊性及其偶然性,以便更清楚地见出文学史的发展进程和规律,努力清除社会意识形态和现实生活对文学素材的影响,以保证纯艺术形式的探讨。他在文学史的研究过程中,不是用历史事实来检验诗学,而是从历史中选择材料来证明和具体阐释诗学。(理论先行)理论家兼批评家:日尔蒙斯基维克托尔·马克西莫维奇·日尔蒙斯基(1891-1971)。苏联著名的文艺理论家,苏联科学院院士(1966)。通晓多种语言,写有研究普通语言学、日尔曼和突厥语言学、方言学的著作。他在文艺理方面造诣很深,有多种文学理论和文学史方面的论著,特别是在诗学、民间文学、东西方文学比较研究方面有丰硕的成果,是苏联比较文艺学的创始人之一。著名案例:

日尔蒙斯基对普希金诗歌的形式主义分析普希金:《为回到遥远祖国的岸》为回到遥远祖国的岸你告别异国的土地;在那难忘的时刻,悲伤的时刻,我久久地对你哭泣。我那冰冷的双手,企图把你阻挡;我的呻吟在乞求,不要打断这离别的哀伤。而你移开自己的唇打断这苦涩的吻;唤我奔向他洲,不再做悲惨放逐的人。你说:当我们重逢的时候,天空是永远的蓝,在橄榄树荫里,我的朋友,再接起爱的吻。可在那里啊,在那里!天穹泛着蔚蓝的光,你永远地睡去,伴着礁石在浪里。你的痛苦,你的美丽,一齐被埋葬——连同那重逢热吻的希望······而我在等,等着吻你!日尔蒙斯基的分析:1、诗歌的整体结构方式:(1)诗歌的分行分节:·3大节+每大节8行+每大节中的每4句又为一小节;·每大节为一个主题,换节即转换主题(2)押韵方式:诗歌每两行为一个“圆周句”,圆周句中偶数音节带韵律重音,用交叉韵;每个诗行都包含句法上的独立词汇组,且每个圆周句都是独立的句子,两个圆周句在句法上相互衔接。2、诗歌语言分析:(1)倒序——语言结构的改变“为回到遥远祖国的岸,你告别……”,“在那难忘的时刻,悲伤的时刻,我久久地……”,“我的呻吟在乞求不要打断……”——状语从句放在主句之前,形成有规律的语言倒序,产生了诗歌结构的建构中独具特色的排偶现象(parallelismandantithesis),也点明了全诗的主题:我们眼前浮现的是遥远的彼岸,那便是诗人的情人(叙述者)要返回的国度。(2)反衬在名词与其修饰语的组合中,使用对比的反衬,形成语言上和情感上的张力。“遥远的祖国”——“异国的土地”(心理情感上的亲近,空间距离的遥远,衬托出情人归心似箭回归祖国的迫切心情。普希金原稿“遥远的异邦”)“苦涩的吻”:情人之间的吻本来是甜蜜的,而此刻,诗人却用了“苦涩”一词,表达了情人惜别时依依难舍的痛苦场景。全诗的基本主题也是反衬性的:离别与欢聚,爱与死。(3)换喻性代用语“祖国的岸”,“岸”借指国家,以部分代替整体,用具体的局部代替抽象的整体,使读者产生对远岸的视觉的印象。这里的“岸”与口语中的实用意义不同。在实用语中,我们不会说“回到祖国的岸”,而只会说“回到祖国”或“回到国家”。从语言学的角度看,这就是诗人对“岸”一词的变形、扭曲,即陌生化,使“岸”的本意扩大。类似的用法还有“你告别异国的土地”、“唤我奔向他洲”等。用“土地”、“他洲”指代“国家”,使读者有了具体的对国家的感受性。“我那冰冷的双手,企图把你阻拦”也是换喻性的指代。在日常语言中我们说“我企图把你阻拦”。诗歌却用“冰冷的双手”,将一种抽象的情感转化为具体的形象,诗人仿佛看见情人伸出双手揪住准备离去的情人的衣裳,不放对方走的情形。类似的用法有:“我的呻吟在乞求,不要打断这离别的哀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只说“我乞求……”,“呻吟”二字体现了痛苦地哀求的情形,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延长了读者的感受性。“可在那里啊,在那里!天穹泛着蔚蓝的光,你永远地睡去,伴着礁石在浪里。”诗句是对“死”的陌生化。“你的痛苦、你的美丽,一齐被埋葬”,是对“埋入坟墓”的陌生化。(4)暗喻的使用:“而你移开自己的唇,打断这苦涩的吻。”这两行诗句存在着不同诗歌程序中的复杂关系。“移开自己的唇”是暗喻,指代情人间不得不分离的行为;“苦涩的吻”,则暗指分离时的苦痛。普希金在使用这一暗喻时,并没有追求过分的词藻的新奇,譬如我们可能在其他一些浪漫主义诗人那里读到的句子“你话语的甜蜜在我是那样的苦涩!”(勃洛克),诗人用“移开”、“打断”这两个短暂性动词与“唇”“苦涩的吻”这样指代绵绵深情的词搭配,表达了情人在分别的痛苦面前毅然决然,更凸显了这种离别之情的强度与深度。(5)反复“在那难忘的时刻,悲伤的时刻……”,在追求言简意赅的日常语言中,我们会说“在那难忘和悲伤的时刻”,而这里的反复是对情感起伏的强调,是对被反复的词的情感意义的加强。“你的痛苦,你的美丽”;“可在那里啊,在那里”;“而我在等,等着吻你”大都起着强调情感意义的作用。(6)修饰语的抽象化用抽象名词代替形容词:“不要打断这离别的哀伤”——“哀伤的离别”(日常)

→诗歌语言特色的总结:诗歌的语言极为朴素,没有华丽词藻的修饰,也没有奇异独特的暗喻,甚至没有背离习惯用语的朴素性和准确性,而诗人在词的选择和搭配上却独具匠心。3、诗歌的整体风格分析

日尔蒙斯基还将普希金的这首抒情诗与诗人的其他抒情诗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并将之与18世纪浪漫主义抒情诗进行比较研究,试图阐释普希金抒情诗写作的特点。认为普希金的诗是整个俄罗斯诗歌传统中的有机环节,人们对诗歌传统中的重要环节进行诗学研究,就能找到有关诗歌的程序。(九)总结:优点与缺点俄国形式主义的地位与影响俄国形式主义是20世纪最有影响、最富活力的理论流派,它是20世纪西方现代派文学批评的源头。俄国形式主义理论是德国接受美学的先驱,因为他们把形式概念扩大到审美感知范畴,把艺术作品解释为作品“设计”的总和,把注意力转向作品本身;在文学史问题上,提出“文学演变”的概念。(流变:莫斯科到巴黎的结构主义,从形式主义者到现代德国理论家)优点:将文学本身的特质问题推向了前台,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过去将文学当作认识论工具的偏颇(建国后全民写诗运动;中学生诗词创作运动)1、确立了一种崭新的文学观念(文学自足性的信奉,具有独特的文学形式观念,强化了文学研究的本体意识);2、提出或更新了许多文学范畴(如“文学性”、“诗性功能”、“手法”、“陌生化”、“故事”、“情节”等等);3、在一些具体的理论问题上,有独特的见解(如对于“故事”和“情节”所做的区分)。缺点:理论脱离实践;片面性(形式不可能完全脱离内容,如上例《便条》)1、“泛形式主义”倾向严重。以形式来规定文艺本质,认为形式在文艺作品中是惟一的决定因素,是文艺作品的价值之所在;2、“泛语言学主义”倾向明显。认为文学是一门语言的艺术、但又不仅仅是语言的艺术,语言不过是文学的“征候”而已。3、缺少对文学作品的价值评判。二、布拉格学派

狭义的布拉格学派是指20世纪20年代后半期以来,参加布拉格语言学会,以及在学术观点、学术活动上跟这个学会有密切联系的一批语言学家和文艺理论家。

广义的布拉格学派则包括参加捷克斯洛伐克语言学会等语言学团体、继承布拉格语言学会传统的当代语言学家。(一)学派的形成与发展1、1920年,“莫斯科语言学小组”的创始人雅各布森移居捷克2、1926年10月,雅氏与威廉·马捷齐乌斯等创建布拉格语言学会3、1929年,学会向第一次国际斯拉夫学者代表大会(在布拉格召开)提交一份《提纲》,全面阐述了自己的理论原则4、1930年,他们在布拉格召开的国际音系学代表会议上又详述了自己对语言(尤其是对语音结构)的观点,作为学派获得国际学界的承认。5、1929~1939年出版8卷《布拉格语言学会学报》;1935年起创办期刊《词与语文》。6、1939年3月德军占领捷克,布拉格语言学会成员流散,活动中断,至1948年恢复,此后学会的活动一直坚持到1952年。(二)主要成员雅各布森(在捷克);尼古拉·特鲁别兹科依(在维也纳);

S.O.卡尔采夫斯基(在日内瓦);威廉·马捷齐乌斯(在捷克)。(三)总体理论特征1、注重语言的功能研究。布拉格学派从剖析各种语言功能入手,指出文学语言的特点是最大限度的偏离日常生活实用语言的指称功能,而把表现功能放到首位。他们认为,文学创作和文学发展史中,存在着艺术的自主功能与交际功能的对立与统一。(符号学-结构主义)2、以类比方法为主要研究手段。通过对音位类比的研究,来区分词语和语法的意义,从而达到对语言体系结构,乃至文学作品结构的把握。(雅各布森《历史音位学》)3、共时性语言学研究与历时性语言学研究相结合,注重探讨共时性语言体系的历史发展过程。(历史性)4、重视读者,强调读者在审美活动中的特殊作用。(穆卡尔茹夫斯基:一部作品印刷成书,只具有潜在的审美价值。只有在读者阅读的审美活动中,这种价值才能得以实现。)(四)方法论继承并发扬索绪尔的二元分析方法索绪尔:语言学:内部语言学+外部语言学内部语言学:共时性语言学+历时性语言学共时性语言学:语言+言语布拉格学派:文学:内容+形式文学即形式的艺术1、内容不能决定形式2、形式具有独立自主性3、形式可以决定内容语言:诗歌语言(文学语言)+实用语言(生活语言)结构:情节结构(宏观)+叙述结构(微观)语言学:共时性语言体系+历时性语言演变(五)主要理论代表雅各布森(RomanJakobson,1896-1982)莫斯科语言小组的创始人之一,捷克布拉格学派和美国纽约语言学小组的发起人之一,结构主义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俄国形式主义的核心人物之一。《俄国现代诗歌》、《论捷克诗歌》等。把传统诗学与语言学结合起来,建立了影响深远的语言学诗学理论。雅各布森的主要理论观点1、文艺学研究的对象:文学性

文学性不存在于某一部文学作品之中,是同一类文学作品普遍运用的构造原则和表现手段。“文学科学的对象不是文学,而是‘文学性’,也就是使一部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东西。不过,直到现在我们还是可以把文学史家比作一名警察,他要逮捕某个人,可能凡是在房间里遇到的人,甚至从旁边街上经过的人都抓了起来。文学史家就是这样无所不用,诸如个人生活、心理学、政治哲学,无一例外,这样便凑成一堆雕虫小技,而不是文学科学,仿佛他们已经忘记,每一种对象都分别属于一门科学,如哲学史、文化史、心理学等等,而这些科学自然也可以使用文学现象作为不完善的二流材料。”

——雅各布森《最近的俄罗斯诗歌》

所谓文学性就是文学的性质和文学的趣味。文学性就在文学语言的联系与构造之中。

文学性不存在于某一部文学作品中,它是一种同类文学作品普遍运用的构造原则和表现手段。文艺学的任务就是需要集中研究文学的构造原则、手段、元素等等。文学研究者应该从具体的文学作品中,把他们抽象出来。宇文所安(StephenOwen):《韩愈与孟郊的诗歌》孟郊的诗歌中总是存在两个对立的世界,京城的世俗世界和隐逸风景的对立,诗人心灵和肉体的对立,愿望和行为的对立。《赠李观》中,他自己的失败和朋友的成功对立;《感兴》中,孟郊与自然的疏离、情感的孤独和朋友的欢聚与自然的合一相对。孟郊早期诗歌中的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