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压轴训练《光的反射与折射》_第1页
初中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压轴训练《光的反射与折射》_第2页
初中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压轴训练《光的反射与折射》_第3页
初中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压轴训练《光的反射与折射》_第4页
初中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压轴训练《光的反射与折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4《光的反射与折射》压轴培优题型训练一.反射角与入射角的计算(共3小题)二.光的反射现象(共5小题)三.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共7小题)四.利用光的反射作图(共5小题)五.镜面反射(共4小题)六.光的折射现象(共3小题)七.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共4小题)八.光折射规律的应用(共4小题)九.光折射的光路图(共3小题)十.光学实验设计与探究(共5小题)一.反射角与入射角的计算(共3小题)1.如图所示,一束光与平面镜成30°角从O点射入,则反射角为点顺时针转动30角;接着平面镜绕O点逆时针转动60°角,反射光线一共转过;当光线AO绕O夹2入射光线的夹角为°,若入射光线垂直射向镜面,则反射角是°。320光线的夹角为二.光的反射现象(共5小题)4A.人迎着月光走时,亮处是水,暗处是地面.人背着月光走时,亮处是水,暗处是地面.人迎着月光走时,暗处是水,亮处是地面D.人背着月光走时,亮处是地面,暗处是水)15S与光屏在同一水平面上,从光源S发出的一束方向不变、与水平面成°角的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P点处形成一个光斑,光斑的位置随水位的变化而变化。光屏在水中所形成的像是P向左移动了2.4mm。6.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自行车的尾灯在夜间发出的红光,能有效地提示后面的车辆,避免了交通意外事故的发生,保障了我们的安全。但是,自行车尾灯是靠什么发出红光的呢?自行车的尾灯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发出红光的。在夜间,路灯、探照灯、霓虹灯…以及各种车辆的灯光入射到自行车尾灯上,就发生反射现象,从而我们就看到了光,并以为光好像是从尾灯内发出的。又因为尾灯自身的颜色是红的,有色的不透明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所以,无论外界有多少种颜色的光射到尾灯上,它只反射红光,我们看到的光就是红色的了。4s1530m/s。1)根据材料一回答:尾灯内自行车尾灯是靠发出红光的;请你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2)根据材料二回答:利用超声波的反射。被测量处海洋的深度是多少?7.图1是利用激光测转的原理示意图,图中圆盘可绕固定轴转动,盘边缘侧面上有一小段涂有很薄的反光材料。当盘转到某一位置时,接收器可以接收到反光涂层所反射的激光束,并将所收到的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在示波器显示屏上显示出来(如图221255.00×﹣s的转速为转/s。210.20cmcm3三.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共7小题)9.如图所示,房间内一墙角处相邻两墙面挂了两个平面镜,两平面镜相互垂直,在该墙角紧靠镜面处放有一个脸盆,盆内有水。某同学通过镜面和水面最多能看到自己像的个数)A3个B7个C9个D.无穷40平面镜放在跟水平方向成(A20°B70°C40°D60°为平面镜,cd是从同一点光源发出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若ac=20cm,则光源的位置在平面镜上方应同一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ab向cm处;若将平面镜向下平移3cm,则对。化为电信号进行处理)上来显示液面高度。如图所示,与液面夹角为45°的光束经液面3反射后在光屏上形成光点S,一段时间后光点由S移到S时,且SS的距离为4cm,11212则该液面cm。13.如图为研究光的反射的实验,实验中光屏的作用是;实验时,若将半平面E向前.小明同学在研究光的反射实验时,得到下列表格中的有关数据,请回答:实验次数1002345入射角(度)反射角(度)151530304545601)表中的空格处,应该填的数据是。分析上述数据,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2)通过研究,你还能发现那些规律?(至少两条).下面是小明在研究光的反射规律时的主要步骤:1)请你帮他完成实验步骤,并按正确的操作顺序将序号排列出来:A.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再重做一次。换另一种颜色的笔,记录光的径迹.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ON两侧的∠i和∠r,并记入表中ON垂4直于镜面(如图)D.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角度入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2)下表是正确实验所应测得的数据,请你将表中应有的数据填上。实验次数第一次ir°第二次°3)光的反射有何实际应用?又有什么危害?应用:危害:4法帮他将阳光引到室内,照亮书桌。5现象。四.利用光的反射作图(共5小题).在图中的方框内填入合适的光学元件,并完成光路图.在图中画出人看到球的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作图题。1O11中画出它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位置及大小。2L22中画出平面53A处安装平面镜,于是广场中心B3A处添加平面镜并完成光路PS路图,并将能看到的地面上的那一部分,改成实线).1画出反射光线及标出反射角大小;图2画出入射光线及标出入射角大小;图3AB的像;图4画出平面镜;图5两条入射光线,找出发光点S及像点,并完成光路图。五.镜面反射(共4小题)照射,如下图所示。此时,从侧面看去白纸比较,因为光在白纸表面发生;如果眼睛挨着手电筒正对着桌面往下看,则比较亮。6反射。教室里某位置上的同学看不清黑板上某处的粉笔字,感觉该处比较亮。黑板反光是由于光在该处发生的人会看到积水比路面要.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建筑“不用空调的楼房”2010室内安装空调可以调节室温消暑,然而,安装空调既消耗电能,又会造成环境污染,她受到某些世博场馆和先进建筑理念的启示,开动脑筋,想象出了一种不用空调也能降温2026℃范围内凝固和熔化。若把这种材料掺在水泥中制作成地板或墙壁,就可以起到调节室温的作用,夏天在这样的楼房里就用不着再开空调了。1)请你说出其中的道理。2)在生活和学习中你一定也有许多奇思妙想,请简要写出一种想象及其理论依据。2008年4月26最近,位于镇江市丹阳人民广场东北角的皂荚古树部分树叶变得有些枯萎,市民经过细心观察发现,部分树叶枯萎的地方正是距离皂荚树5米多远一住宅楼幕墙玻璃反射太阳光的位置。是不是幕墙玻璃反射的光照射在树叶上破坏了树木的生长呢?热心市民遂向相关部门反馈了这一情况。有关部门接到市民反映后及时介入,并在园林专家的勘察下相同颜色的铝塑板对住宅楼进行了技术遮挡,不仅保留住了住户的采光位置,幕墙玻璃也无法再反射出耀眼的强光。昨日,记者现场看到,枯叶已经开始复绿。1)皂荚古树部分树叶变得枯萎的原因是:;2)幕墙玻璃对光的反射属7(3)上文中的幕墙玻璃是否造成光污染?如何预防光污染,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六.光的折射现象(共3小题).为了研究光的传播规律,小明在水槽底部安装了一微型光源SS发出一束光照在右侧壁上形成一光斑,小明在光斑处固定了一小块橡皮泥水至水面上升到a位置,期间小红在左上方观察,看到右壁上一直有光斑。在加水过程中,小红观察到光斑的移动情况正确的是()AP处缓慢下移到某一位置后再缓慢上移到与橡皮泥PP处缓慢下移到某一位置后再缓慢上移到橡皮泥P上方某一位置P处迅速下移到某一位置后再缓慢上移到与橡皮泥PDP处迅速下移到某一位置后再缓慢上移到橡皮泥P上方某一位置不变,慢慢向杯里倒水,随着水面的升高将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像在晃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小雨根据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火炉上方的空气被加热后,其疏密程度在不断发生变化,光进入这种不均匀的热空气会发生折射,传播回到家后,小雨利用一支激光笔、一个装有酒精的浅盘及火柴,进行了如下的探究。1)如图所示,将激光笔固定在小桌上沿水平方向照射,用喷壶向激光笔的前方喷水,看到激光笔发出的一束红光射向墙面,墙面上有一个红色光点保持不动,这说明光在均匀的空气中是传播的。2)如果要让这束红光穿过不均匀的空气,接下来小雨的做法应该是:。3)如果小雨的分析是正确的,他观察到的现象应该是:。8七.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共4小题)28.如图甲所示,小明在探究光折射现象时,将一束入射角为50°的光线斜射入杯中,在杯底形成光斑,然后逐渐往杯中加水,观察杯底光斑的位置变化。他对实验中光偏折程度的差异产生了兴趣。为了定量反映这种差异,他将“折射角与入射角的比值”定义为1:与液体深度有关;2:与液体种类有关;3:与入射光的颜色有关;1)图甲实验中,测得折射角为35°,则此时的“偏折比”为底光斑将向,加水过程中,杯(2)实验中通过观察分析认为猜想1光的“偏折比”比水对光的“偏折比”3)为了探究猜想3,小明用图甲装置先后入射红、蓝色激光,杯底光斑位置如图丙所示,则光的“偏折比”大;40.8,则光在下表面折射时的“偏折比”为。位置,某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1A.把一个防水小灯泡a放在水中某处,观察灯泡所成像的位置。.将另一个相同的小灯泡b放在水面上方,调整其位置,使它的像与重合。.用刻度尺测量灯泡b到水面的距离即为a的像到水面的距离。2)测量时,把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准灯泡,水面处对应的刻度如右图所示,则灯泡b到水面的距离为cm。3)灯泡a的像到水面的距离与灯泡b到水面的距离一定相等,依据是。94)测量时,如果直接将刻度尺竖直插入水中,使看到的零刻度线与灯泡a的像重合,则刻度尺在水面处的示数表示aa5aa到水面的距离u和灯泡a的像到水面的距离v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30.023.060.045.090.067.0120.090.0150.0180.0134.0根据表中数据,请在图乙坐标系中描点作出vu的关系图线。由图线可知,v和u量关系是v=0.75u。6)根据上面的实验结果,看起来1.2m深的水坑,其实际深度可达m来不太深的水也不能贸然下去,以免危险!.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测得如下表所示的两组数据:表一: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123入射角°204060折射角r/°152540表二: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入射角/°40123◆15折射角°6040201据应该是:,你判断的依据是:。(2)如果小明在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特点时,完成了第4次实验,入射角是°,折射角可能是A.10°B.20°C.25°D.45°。10图所示的现象:1)请在图中分别做出入射角(用字母i表示)和折射角(用字母r2填“A”或“CA.只测量图中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分析并得出结论.改变入射角,进行多次试验,测量每次试验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分析并得出结论3眼睛刚好看不到它。另一位同学慢慢往碗中倒水时,小明在该处又看到硬币。这种现象可以用下列哪个光路图来解释?B八.光折射规律的应用(共4小题).如图所示,小华同学用激光笔照射水面,在水槽壁上出现两个红点A和B。1OA点下移至A绕着点O沿(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同时观察到另一亮点B点会移动到点(选填“B”或“B122B点下移至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眼镜的秘密据相关调查,我国中学生近视率已高达60%以上,厚重的眼镜让人感到不适。形状相同的镜片中心与边缘的厚度差跟近视度数、镜片的折射率有关。度数越大、折射率越小的镜片厚度差越大。折射率为光在真空(因为在空气中与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差不多,所以一般用在空气的传播速度)中的速度与光在该材料中的速度之比。材料的折射率越高,使入射光发生折射的能力越强,光的传播方向改变就越大。当光从折射率小的物质进入折射率大的物质时,折射光线会偏向法线。1)如图1所示,甲、乙两种物质中折射率较大的是2)如图2所示,如果丙物质折射率小于丁物质,则下列光路正确的是3)不同材料的折射率与该材料中的光速(成不成)正比;43;;是;5.如图所示,在用光具盘和激光来进行研究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中。。1小时,折射角逐渐2)分析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可以归纳出: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32中的入射角大小等于实验1的折射现象中。。。12A和B,如图所示,现保持入射点O的位置不变,欲使光点A下移至A′处,应使入射光线绕着点O沿O的位置不变,欲使光点B下移至绕着点O九.光折射的光路图(共3小题)SE处看到路灯的像为′.请画出:1)水下E处的人看到路灯S的入射光线;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路灯S通过水面所成的像A。OAB意图,以辅助说明)13[注:如果需要,可在水面处横截面的俯视图(乙图)上画示意图,以辅助说明。O是圆心]。十.光学实验设计与探究(共5小题)实验器材有:用发光二极管做成的物体、有小孔的方纸板、用半透明塑料膜做成的屏、直尺。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1)该实验应该在较(亮/暗)的环境下进行;2)小明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探究结论是:。实验次数u/cmh/cmv/cmh/cm1234564.02.08.04.112.06.016.08.020.09.924.012.032用不透明的材料制成,左端开有小孔;内筒的筒壁用不透明的材料制成,左端用半透明14塑料膜做屏,并可以在外筒中自由地拉出或推入,其他器材不变。和小明使用的装置相比较,请说出该同学装置做实验的好处和不足;不足。释了小孔成像的原理。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小霞同学将圆筒插入易拉罐1对象,同时需要将光屏放在仪时,用半透明塑料薄膜制成的光屏应放在圆筒的(选填“A”或“(2)实验中,物体通过小孔所成的像是(选3)实验中蜡烛燃烧不断变短,导致屏上的像向4)用制成的小孔成像观察仪观察物体时,保持物体和小孔间的距离不变,移动圆筒,使光屏远离小孔,则光屏上像的大小将2008年10月15有一位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对“立竿见影”的现象进行了研究。(1)首先,老师请小明同学在图1和2中画出清晨7点和上午10点,同一根竹竿同一L2明了日晷,并以此来粗略测量。3如图3实验:在水平地面上竖直固定一根长杆,长杆上装有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点光源15A,再在地面上竖立一根短木条(短木条始终低于点光源AA据如下表:点光源的高度H/cm影子长度L/cm203030154010506067.5分析上述实验数据可以发现:在点光源逐渐上移过程中,若点光源高度的增加量相同,则影子长度L的减少的量图3中SL与点光源到短木条的S的关系,应如何操作?答:应当保持短木条的长度不变以及录,分析数据并得出规律。不变,改变,测量相应的影子长度L并记图所示,光斑的形状与什么要素有关呢?光斑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对此他们马上进行了探究,他们猜想光斑的形状:.与树叶形状有关,光斑是树叶的影子.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有关;.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有关。1)根据所学知识,可确定猜想a是(2)为了进行探究,他们制作了图1、2、3、4四个带孔的卡片,如图所示,其中甲、乙卡片中小孔的尺寸均为3mm,甲、丙、丁卡片中的大孔的尺寸均为2cm让太阳光通过卡片上的孔,观察纸面上出现的光斑形状。若让你在甲、乙、丙、丁四张卡片中选择一张卡片用来验证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无关,你选用卡片;在探究光斑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是否有关时,小明选用甲卡片进行实验探究,发现白纸上得到四个圆形光斑,由此得出光斑的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无关的结论,这结论线框内画出孔的形状。3)通过探究,他们得到了以下结论,其中错误的是。16A.通过小孔形成的圆形光斑是像,通过大孔形成的光斑不是像;.小孔形成的光斑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大孔形成的光斑与大孔的形状有关;.小孔和大孔所形成的光斑,其大小均与孔到地面的距离有关;D.不管光斑是不是像,它们都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会有这么多人近视呢?他对此产生了疑问。于是,他和几名同学一起,在校内外对近视眼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得到了如下的一些信息:1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正常人眼的晶状体厚度可以改变,对光的偏折能力随之改变,使得近处和远处物体射来的光都能够会聚在视网膜上,所以正常人眼睛既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又能看清远处的物体。2)青少年近视眼的发生因素很多,主要有:视距近:青少年由于眼的调节力很强,所以对近距离甚至眼前的字、物都能看清楚,这样他们就不自觉地经常处于近距离工作状态,使眼睛持续高度调节,促成近视的形成。连续用眼时间过长:眼睛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而形成近视。学习环境不良:如,看书光线过强或过弱,致使眼的调节负担加重,导致近视。看电视方法不当:看电视没有节制,距电视过近,室内光线明暗不均,这些都可加重眼遗传因素:近视具有一定遗传倾向。有遗传因素者,近视发病率较早,常在进入青春期以前就开始近视了。3)眼睛近视危害严重:近视眼严重制约了青少年个人特长爱好的发展,影响青少年的前途,连上学填报考志愿都受制约。近视眼比正常人的眼更容易出现疲劳,经常出现眼干、眼涩、眼痒、眼胀、视力模糊等症状。近视眼会引起许多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多数是致盲的,近视度数越高引起并发症可能性越大。这些并发症有:1视网膜脱离、2白内障、3黄斑变性和黄斑出血、4玻璃体液化5青光眼、6斜视弱视等。4)初一级部近视眼人数的比例为43%,初二级部为49.6%,初三级部为53.9%,并且17还在迅速增长。5)小明他们从书中知道眼镜度数的计算方法是:用透镜焦距的倒数乘以100即可。请你根据以前所学的物理知识和以上的信息,回答问题:点的光会聚在之前,所以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弱眼睛本身折光能力,使图象聚焦在人眼的上,以便看清远处的物体。、现有一度数为200度的眼镜,它的焦距应该为。实验器材、装置和实验步骤。实验器材:装置:;;实验步骤:。2)。你能想办法帮小明解决这个问题吗?说出你的办法和理由。办法:理由:;。6些什么建议?请你写出218一.反射角与入射角的计算(共3小题)1°角从O60°AO绕O点顺时针转动°角时,反射光线逆时针转动°角,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60°夹角;接着平面镜绕O点逆时针转动60°角,反射光线一共转过150°【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因为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是30°,所以入射角为°﹣3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也为°;当光线AO绕O点顺时针转动30线靠近303060°﹣°30°,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也为°,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30+30°=60°,此时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60接着平面镜绕O点逆时针转动60O点逆时针转动60°,法线也跟着逆时针转过60°,则入射角改变60°,反射角也改变60°,所以反射光线改变了120°,所以反射光线一共转过120°+30°=150故答案是:60°;逆时针;°;60°;15027510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30°,若入射光线垂直射向镜面,则反射角是【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0此时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90°﹣°=75射角,所以入射角也为75当入射角减小10°﹣10°=于入射角与反射角之和,即65+65°=130°。当入射光线垂直射向镜面时,入射角为0°,则反射角也为°,故答案为:75130;0。320光线的夹角为160【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根据光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此时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90°﹣°=60也等于°。如图所示:当入射角增大°°=80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变为80°,所以这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80°+80°160°。如图所示:19故答案为:160。二.光的反射现象(共5小题)4A.人迎着月光走时,亮处是水,暗处是地面.人背着月光走时,亮处是水,暗处是地面.人迎着月光走时,暗处是水,亮处是地面D.人背着月光走时,亮处是地面,暗处是水【答案】AD)1)当迎着月光走时,因为迎着月光走,月光射到水面上时,水面发生的是镜面反射,反射光几乎全部射入人的眼睛,而地面发生的漫反射,只有很少的光进入人的眼睛,所以此时水面亮,人应走暗处。2到人的后背,几乎没光射入人的眼睛;而地面是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不同的方向,故有光线射入人的眼睛,故此时地面较亮,所以地上暗处部分是水,人应走亮处。故选:AD。5S与光屏在同一水平面上,从光源S发出的一束方向不变、与水平面成°角的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P点处形成一个光斑,光斑的位置随水位的变化而变化。光屏在水中所形成的像是P向左移动了2.4mm。1.2【答案】虚像;1.2。【解答】解: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等距、像物等大、虚像;故光屏在水中所形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先通过水面作出发光点S的对称点S′,连接S′P交平面镜于点O,为入射光线,OP为反射光线,如下图所示:若光斑P向左移动到A点,如下图所示,则说明水位上升了。由题知CO2.4m,因为从S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角,则△为等腰直角三角形,EF=CO=2.4m1.2m,即水位升高了1.2m。故答案为:虚像;1.2。6.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自行车的尾灯在夜间发出的红光,能有效地提示后面的车辆,避免了交通意外事故的发生,保障了我们的安全。但是,自行车尾灯是靠什么发出红光的呢?自行车的尾灯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发出红光的。在夜间,路灯、探照灯、霓虹灯…以及各种车辆的灯光入射到自行车尾灯上,就发生反射现象,从而我们就看到了光,并以为光好像是从尾灯内发出的。又因为尾灯自身的颜色是红的,有色的不透明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20光,所以,无论外界有多少种颜色的光射到尾灯上,它只反射红光,我们看到的光就是红色的了。4s1530m/s。1)根据材料一回答:尾灯内自行车尾灯是靠反射红光发出红光的;请你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2)根据材料二回答:利用超声波的反射空不能传声真。被测量处海洋的深度是多少?【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1尾灯内没有灯泡,利用光的反射将射来的光按照原来的方向再次反射回去,进入自行车后面人的眼睛;因为自行车的尾灯是由相互垂直的红色平面镜组合而成的,因此自行车尾灯是靠反射红光发出红光的;过入射点作法线,根据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当平面镜互相垂直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平行,如右图所示:2)①人耳的听觉范围在20~20000Hz之间,超声波指频率在20000Hz以上的声音,因为超出了人的听觉上限,所以人耳不能听到超声波。太空中是真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所以不能利用超声波的反射进行太空测距;超声波从发出传到海底的时间=×=2s,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v1530m/s,由v=可得,被测量处海洋的深度:s==1530m/s×2s3060m。1没有;反射红光;③见上图;2不能;不能;真空不能传声;被测量处海洋的深度是3060m。7.图1是利用激光测转的原理示意图,图中圆盘可绕固定轴转动,盘边缘侧面上有一小段涂有很薄的反光材料。当盘转到某一位置时,接收器可以接收到反光涂层所反射的激光束,并将所收到的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在示波器显示屏上显示出来(如图2211255.00×﹣s的转速为转/s。5210.20cm1.60cm留3【答案】;1.60。2显示圆盘转动一周在横轴上显示201.0010﹣s,所以圆盘转动的周期为:T0.2s,则转速为5r/s;22周长的,故圆盘上反光涂层的长度为=1.60cm;故答案为:51.60。8请你解释为什么?【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答:通过水面看圆圆的月亮,必须是稳定的水面,这样才能形成平面镜反射,而海水运动比较剧烈,不能形成稳定的镜面,所以在海水中看不到圆圆的月亮。三.光的反射定律的应用(共7小题)9.如图所示,房间内一墙角处相邻两墙面挂了两个平面镜,两平面镜相互垂直,在该墙角紧靠镜面处放有一个脸盆,盆内有水。某同学通过镜面和水面最多能看到自己像的个数)A3个B7个C9个D.无穷【答案】B我们令左边的镜子是12311中成的虚像又在2和3中各成一个像,已有3个像;再考虑在2中成像,2中成的虚像在1和3中又成像,故已有6个像,最后在3中成像,所以一共是7个像,如图所示:22故选:B。40平面镜放在跟水平方向成(A20°C40°B70°D60°【答案】AB【解答】解:太阳光与水平面成40°角,反射光线沿水平方向传播,所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40°或140°.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相等,做出法线,根据法线与镜面垂直做出镜面。如图所示。或所以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是90×°=70°﹣×140°=20故选:。为平面镜,cd是从同一点光源发出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若=20cm8.66cm3cm对应同一条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ab向左3.46cm。【答案】8.66;左;3.46。1)先将两条反射光线abcd反向延长交于一点′,再通过平面镜作出′的对称点,即为发光点的位置,并连接、画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caS是入射角的余角,∠baM是反射角的余角,所以,∠caS=∠baM=°,同理,∠Sca=∠dcN30所以在Δ中,∠aSc=°,根据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关于镜面的对称可知:在Δ′c中,∠′=°,∠acS′=°,根据几何知识可知:aS=×20cm10cm,SS'MN,在ΔaOS′中∠aOS′=°,∠′=60°,∠OS′=°,23=aS'=×10cm=,222由勾股定理知:SO=Sa﹣aO,S′O=5cm8.66cm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OSOS'5=Sa'10cmcm8.66cm;若将平面镜向下平移3cm,如图:OO'3cmSO'=(5+3);在Δ和ΔaOS中,aO∥a'O';所以Δa'O'S∽ΔaOS,=,所以:=;解得:Sa'=cm13.46cm;aa'=Sa'Sa13.46cm﹣10cm3.46cm在ΔPaa'中,∠aPa'=°,∠Paa'60所以ΔPaa'是等边三角形,所以:=aa'=3.46cm;即反射光线ab向左平移了3.46cm。故答案为:8.66;左;3.46。化为电信号进行处理)上来显示液面高度。如图所示,与液面夹角为45°的光束经液面反射后在光屏上形成光点S,一段时间后光点由S移到S时,且SS的距离为4cm,11212则该液面2。【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由于入射光线是不变的,且光在水面上发生的是镜面反射,所以,当水面发生变化时,反射光线的方向与原来的反射光线是平行的,如图所示,反射到光电屏上的光点从S点移向S点,则说明该液面是下降的;12根据平行四边形的知识可知OB=SS=4cm,1224由于入射光线与液面的夹角始终为45°,则反射角=入射角=45°,所以∠OO′B=°,可知ΔO′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过O′作AB=O′=OB=4cm2cm下降的高度为2cm。故答案为:下降;。显示光的传播路径将半平面E向前折或向后折,还能否看到反射光线,不能。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光屏在实验中的主要作用是显示光的传播路径;实验时,若将半平面E向前折或向后折,则不能在纸板E上看到反射光线,这是因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此时,虽然无法在纸板E上观察到反射光线,但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仍在同一平面内。故答案为:显示光的传播路径;不能;在。.小明同学在研究光的反射实验时,得到下列表格中的有关数据,请回答:实验次数1002345入射角(度)反射角(度)15153030454560160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2)通过研究,你还能发现那些规律?(至少两条)【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1)根据表格中的反射角和对应的入射角的大小关系,可以发现反射角始终等于入射角,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当入射角为°时,由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其对应的反射角也是°。(2)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和观察实验现象,还可得出的结论有:①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160;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①时光路是可逆的。.下面是小明在研究光的反射规律时的主要步骤:1)请你帮他完成实验步骤,并按正确的操作顺序将序号排列出来:A.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再重做一次。换另一种颜色的笔,记录光的径迹.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ON两侧的∠i和∠r,并记入表中ON垂25直于镜面(如图)D.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角度入射到O点,经平面镜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2)下表是正确实验所应测得的数据,请你将表中应有的数据填上。实验次数第一次ir°第二次°3)光的反射有何实际应用?又有什么危害?应用:做成穿衣镜,潜望镜危害:光污染,黑板反光4法帮他将阳光引到室内,照亮书桌。5现象。【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然后改变入射角再做出第二组,最后取下纸板获得数据,并将数据填入表中进行分析。故答案为:2)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填入数据。故答案为:实验次数第一次ir°°°°第二次3)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利用平面镜我们可以制成穿衣镜、潜望镜;同样由于光的反射,会造成黑板反光,看不清字,楼面的玻璃外墙反光造成光污染等。故答案为:做成穿衣镜,潜望镜;光污染,黑板反光4垂直法线作出平面镜,如图:5故答案为:将一块玻璃竖直立在桌面上,在它的前面放置一个棋子,找到这个棋子在玻璃中的像。再取另外一个完全相同的棋子,将它放在像所在的位置上,发现像和棋子完全重合,这说明了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四.利用光的反射作图(共5小题).在图中的方框内填入合适的光学元件,并完成光路图26【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在图中画出人看到球的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先根据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做出球的像A′,连接像A′、眼睛B和平面镜交于OA和入射点O得到入射光线AOO和眼睛B得到反射光线OB,如图所示:.作图题。1O11中画出它的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的位置及大小。2L22中画出平面3A处安装平面镜,于是广场中心B3A处添加平面镜并完成光路【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1)先过入射点垂直平面镜作出法线,再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的右侧画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90°﹣°=60故反射角也为60°.如图所示:227分线,然后再过入射点作这个角平分线的垂线即可。如图:3)连接AB,即反射光线;然后画出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角平分线,最后根据平面镜与法线垂直画出平面镜,如下图所示:PS路图,并将能看到的地面上的那一部分,改成实线)【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SAS点在平面镜中的像S′,连接交于F,连接S′F交地面于H;连接S′B交于E,交地面于G,连接SE,标上箭头,光线传播方向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为HFGE;反射光线为FSESGH所围区域就是眼睛位于S点从平面镜中所能看到障碍物后方地面的范围。.1画出反射光线及标出反射角大小;图2画出入射光线及标出入射角大小;图3AB的像;图4画出平面镜;图5两条入射光线,找出发光点S及像点,并完成光路图。28【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1)因为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60°,所以入射角为90°﹣60°=°.先过入射点画出法线,再在法线左侧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2)因为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30°,所以反射角为90°﹣30°=°.先过入射点画出法线,再在法线左侧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入射光线,如图所示:3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A′即为物体AB的像,如图所示:45SS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两条反射光线,如图所示:五.镜面反射(共4小题)照射,如下图所示。此时,从侧面看去白纸比较亮,因为光在白纸表面发生平面镜比较亮。漫;如果眼睛挨着手电筒正对着桌面往下看,则29【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1)手电筒的光是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因为平面镜发生的是镜面反射,所以所有的反射光都垂直镜面竖直向上。因为人是从侧面看白纸的,所以镜面反射的光几乎没有进入眼睛,故看到镜子是暗的;而入射到白纸上的光会发生漫反射,会向四面八方反射,即使人站在侧面看,也会有反射光线进入人眼,所以人看到白纸是亮的。2镜子是明亮的很刺眼;故答案为:亮;漫反射;平面镜。.在电影院里,各座位上的人都能看清银幕上的画面,这是因为光在银幕上发生了漫反射。教室里某位置上的同学看不清黑板上某处的粉笔字,感觉该处比较亮。黑板反光是由于光在该处发生月光走的人会看到积水比路面要【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亮【解答】解:银幕是凹凸不平的,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银幕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教室里某位置上的同学看不清黑板上某处的粉笔字,这是黑板“反光”现象,是因为黑如图,迎着月光走,月光经水面发生镜面反射,进入人的眼睛反射光线多,人感觉积水故答案为:漫;镜面;亮。.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建筑“不用空调的楼房”2010室内安装空调可以调节室温消暑,然而,安装空调既消耗电能,又会造成环境污染,她受到某些世博场馆和先进建筑理念的启示,开动脑筋,想象出了一种不用空调也能降温2026℃范围内凝固和熔化。若把这种材料掺在水泥中制作成地板或墙壁,就可以起到调节室温的作用,夏天在这样的楼房里就用不着再开空调了。1)请你说出其中的道理。2)在生活和学习中你一定也有许多奇思妙想,请简要写出一种想象及其理论依据。【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1)当室内温度升高时,这种材料在夏天温度达到接近26℃时,该物质从室内吸热熔化,室内温度降低;当室内温度降低时,该物质凝固向室内放热,室内温度升高。所以室内能保持恒温。2)常温下制成超导体。依据是超导材料与温度有关。让黑夜亮如白昼。依据:在天空中装上平面镜,根据光的反射规律,让太阳光达不到的302008年4月26最近,位于镇江市丹阳人民广场东北角的皂荚古树部分树叶变得有些枯萎,市民经过细心观察发现,部分树叶枯萎的地方正是距离皂荚树5米多远一住宅楼幕墙玻璃反射太阳光的位置。是不是幕墙玻璃反射的光照射在树叶上破坏了树木的生长呢?热心市民遂向相关部门反馈了这一情况。有关部门接到市民反映后及时介入,并在园林专家的勘察下相同颜色的铝塑板对住宅楼进行了技术遮挡,不仅保留住了住户的采光位置,幕墙玻璃也无法再反射出耀眼的强光。昨日,记者现场看到,枯叶已经开始复绿。1幕墙玻璃反射的光照射在树叶上破坏了树木的生长;2)幕墙玻璃对光的反射属镜面反射3是光污染合理化建议:尽量减少幕墙玻璃的使用等【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1)太阳光线照射到玻璃幕墙表面发生反射,大厦玻璃幕墙反射的光照射在树叶上破坏了树木的生长;2射光线仍然是平行的,称为镜面反射;3到物体上会给人们的生活工作等造成很大的不便,这就是光污染。为了有效地预防光污染,建议:尽量减少幕墙玻璃的使用等;强烈的阳光下,戴太阳镜。1)幕墙玻璃反射的光照射在树叶上破坏了树木的生长;2)镜面反射;3)是光污染;尽量减少幕墙玻璃的使用等。六.光的折射现象(共3小题).为了研究光的传播规律,小明在水槽底部安装了一微型光源SS发出一束光照在右侧壁上形成一光斑,小明在光斑处固定了一小块橡皮泥水至水面上升到a位置,期间小红在左上方观察,看到右壁上一直有光斑。在加水过程中,小红观察到光斑的移动情况正确的是()AP处缓慢下移到某一位置后再缓慢上移到与橡皮泥PP处缓慢下移到某一位置后再缓慢上移到橡皮泥P上方某一位置P处迅速下移到某一位置后再缓慢上移到与橡皮泥PDP处迅速下移到某一位置后再缓慢上移到橡皮泥P上方某一位置【答案】C1)往池内注水,水面升至P点以下的b位置时,发生折射,根据折射定律,光斑位置在S′,如下图所示:312P点以上的a定律和折射定律,光斑位置在S″,如下图所示:通过画图可知:在加水过程中,由于开始的水很少,光斑会迅速下移到P点以下的某一位置,然后随着水的增多光斑再缓慢上移,由于人眼看水中的橡皮泥也是虚像,虚像的位置也在S″处,所以当水面升到橡皮泥处后,光斑始终和橡皮泥重合的,故C符合题意。故选:C。不变,慢慢向杯里倒水,随着水面的升高将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答:当水倒到一定高度后,看到了硬币。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由于从硬币发出的漫反射光经水面折射,折射光线进入眼睛的缘故。像在晃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小雨根据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火炉上方的空气被加热后,其疏密程度在不断发生变化,光进入这种不均匀的热空气会发生折射,传播回到家后,小雨利用一支激光笔、一个装有酒精的浅盘及火柴,进行了如下的探究。1)如图所示,将激光笔固定在小桌上沿水平方向照射,用喷壶向激光笔的前方喷水,看到激光笔发出的一束红光射向墙面,墙面上有一个红色光点保持不动,这说明光在均匀的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点燃浅盘中的酒精,让激光笔发出的红光在燃烧的酒精上方照射。3)如果小雨的分析是正确的,他观察到的现象应该是:墙面上的光点在晃动。【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1)因为光在喷出的水雾中传播时,介质仍然是均匀的,故光是沿直线传2匀,因此点燃浅盘中的酒精,让激光笔发出的红光在燃烧的酒精上方照射;3故墙面上的光点在晃动。23)墙面上的光点在晃动。32七.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共4小题)28.如图甲所示,小明在探究光折射现象时,将一束入射角为50°的光线斜射入杯中,在杯底形成光斑,然后逐渐往杯中加水,观察杯底光斑的位置变化。他对实验中光偏折程度的差异产生了兴趣。为了定量反映这种差异,他将“折射角与入射角的比值”定义为1:与液体深度有关;2:与液体种类有关;3:与入射光的颜色有关;1)图甲实验中,测得折射角为35°,则此时的“偏折比”为0.7,加水过程中,杯底光斑将向右(2)实验中通过观察分析认为猜想1光的“偏折比”比水对光的“偏折比”3)为了探究猜想3,小明用图甲装置先后入射红、蓝色激光,杯底光斑位置如图丙所示,则光的“偏折比”大;40.8,则光在下表面折射时的“偏折比”为1.25小红。1)0.72341.25。1500.7;当容器内逐渐加水时,光的折射程度不变,但入射点逐渐抬高且向右移动,由光的折射规律作出的折射光线照射在容器底的光斑会逐渐向右移动;2斑位置重合,如图1由图1可知:在油中折射光线更靠近法线,即油中的折射角小于水中的折射角,由于入比水对光的“偏折比”小;3)光线的入射角和入射点不变,红、蓝色激光的折光线,如图2,33由图2可知:红色激光的折射角大于蓝色激光的折射角,由于入射角相同,则根据“偏折比”的定义可知:红光的“偏折比”大;4)将一束激光穿过如图丁所示的玻璃砖,若光在玻璃砖上表面折射时入射角为r,折射角为,如图,此时“偏折比”为0.8,即:0.8;当光在下表面折射时如图3rr′=∠i,∠′=∠r,所以,光在下表面折射时的“偏折比”为:====1.25。10.7)1.25。位置,某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1A.把一个防水小灯泡a放在水中某处,观察灯泡所成像的位置。b.用刻度尺测量灯泡b到水面的距离即为a的像到水面的距离。a重合。2)测量时,把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准灯泡,水面处对应的刻度如右图所示,则灯泡b到水面的距离为8.12。(3)灯泡a的像到水面的距离与灯泡b到水面的距离一定相等,依据是面距离相等像与物到镜。4)测量时,如果直接将刻度尺竖直插入水中,使看到的零刻度线与灯泡a的像重合,则刻度尺在水面处的示数表示a到水面的距离aa5aa到水面的距离u和灯泡a的像到水面的距离v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30.023.060.045.090.067.0120.090.0150.0180.0134.0根据表中数据,请在图乙坐标系中描点作出vu的关系图线。由图线可知,v和u量关系是v=0.75u。61.2m1.6m起来不太深的水也不能贸然下去,以免危险!【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1)为确定防水小灯泡a放在水中某处成像的位置,根据等效替代法,通34过观察灯泡b所成像的位置,与a的像重合;2)根据图甲可知,灯泡b到水面的距离为8.12cm;3所以灯泡a的像到水面的距离与灯泡b到水面的距离一定相等;4)测量时,如果直接将刻度尺竖直插入水中,使看到的零刻度线与灯泡a的像重合,考虑到光的折射,则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在灯泡a的位置,故刻度尺在水面处的示数表示a的深度,即a到水面的距离;5)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乙中描点,并用直线连接起来,如下图所示:6v=0.75uv1.2mu1.6m以免危险!1)a2)8.1234)a到水面的距离;5)1.6。.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测得如下表所示的两组数据:表一: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123入射角°204060折射角r/°152540表二: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入射角/°40123◆15折射角°6040201据应该是:°,你判断的依据是: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2)如果小明在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特点时,完成了第4次实验,入射角是°,折射角可能是。BA.10°B.20°C.25°D.45°。【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1)由表一中的数据知,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当入射角为4025°时,对应的入射角一定为°;2入射角为2015°时,对应的折射角小于2515°,故折射角只可能为°,选。1252)。35图所示的现象:1)请在图中分别做出入射角(用字母i表示)和折射角(用字母r2C填“A”或“CA.只测量图中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分析并得出结论.改变入射角,进行多次试验,测量每次试验的入射角和折射角,分析并得出结论3眼睛刚好看不到它。另一位同学慢慢往碗中倒水时,小明在该处又看到硬币。这种现象可以用下列哪个光路图来解释?B【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1线之间的夹角是折射角。如下图:;2A、只进行一次实验就得出结论,偶然性太强,客观性不够。此选项错误;此选项错误;规律,得到的结论是普遍的。此选项正确。3)当我们用眼睛看到水中的硬币,是因为硬币反射的光进入到了我们的眼睛的缘故;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且光线是从硬币上发出的,故B图正确。1)见上图;2)3)。八.光折射规律的应用(共4小题).如图所示,小华同学用激光笔照射水面,在水槽壁上出现两个红点A和B。1OA点下移至A绕着点O沿顺时针B点会移动到点B1(选填“B”或“B122B点下移至B小36【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1)当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同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如图所示:现保持入射点O的位置不变,欲使光点A下移至A1处,则反射光线偏离法线,反射角增大,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则入射角也需增大,故使入射光线绕着O点沿顺时针方B点会移动到点.如图所示。2B2OB使B点下移至,水面需上升。故答案为:顺时针;B;上升;不变。.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眼镜的秘密据相关调查,我国中学生近视率已高达60%以上,厚重的眼镜让人感到不适。形状相同的镜片中心与边缘的厚度差跟近视度数、镜片的折射率有关。度数越大、折射率越小的镜片厚度差越大。折射率为光在真空(因为在空气中与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差不多,所以一般用在空气的传播速度)中的速度与光在该材料中的速度之比。材料的折射率越高,使入射光发生折射的能力越强,光的传播方向改变就越大。当光从折射率小的物质进入折射率大的物质时,折射光线会偏向法线。371)如图1所示,甲、乙两种物质中折射率较大的是2)如图2所示,如果丙物质折射率小于丁物质,则下列光路正确的是3)不同材料的折射率与该材料中的光速(成不成)正比;43乙;C;是a;5b。【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1就越大;在图1中,光线以相同的入射角射入甲、乙中时,光线在乙中传播方向改变较大(偏折2)由题可知,当光从折射率小的物质进入折射率大的物质时,折射光线会靠近法线;如果丙物质折射率小于丁物质,则光从丙斜射入丁中时,折射光线更靠近法线,故C图正确;3;由于光在真空中的速度为定值,则折射率与材料中的光速成反比,不同材料的折射率与该材料中的光速不成正比;4)由题意可知,眼镜度数相同时,折射率越小的镜片厚度差越大;图3所示的a、b两眼镜的近视度数相同、中心厚度相同,a边缘与中心的厚度差小于b的厚度差,厚度差越小,折射率越大,故a的折射率大于b的折射率;5)由题意可知,中心厚度相同、材料相同时,厚度差越大的镜片度数越大;b的厚度差大于a的厚度差,故b眼镜的度数大。12C34))b。.如图所示,在用光具盘和激光来进行研究光的折射现象的实验中。1小时,折射角逐渐。382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32中的入射角大小等于实验1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据光的折射规律的特点分析可知,不管是从哪种介质斜射向哪种介质,折射角也会变小;2角大于入射角;32中的入射角大小等于实验1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2A和B,如图所示,现保持入射点O的位置不变,欲使光点A下移至A′处,应使入射光线绕着点O沿顺时针O的位置不变,欲使光点B下移至B′处,应使入射光线绕着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1)当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同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现保持入射点OA下移至A使入射光线绕着O(2)首先要知道B点是光的折射到达的点,根据光的折射定律,现保持入射点O的位置不变,欲使光点B下移至B’处,则入射光线由OM变为OC,折射光线由OB变为′,所以应使入射光线绕着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故答案为:顺时针;逆时针。39九.光折射的光路图(共3小题)SE处看到路灯的像为′.请画出:1)水下E处的人看到路灯S的入射光线;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路灯S通过水面所成的像A。【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1)路灯发出的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潜水爱好者在水下E处看到路灯的像为SES′与界面的交点即为入射点OOE就是折射光线;连接,就是入射光线;即可完成水下E处的人看到路灯S的光路(2)过界面作S点的对称点A,即为路灯S通过水面所成的像A.如下图所示:OAB意图,以辅助说明)【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答:如图所示,来自A点反向延长线过圆心的光线,出射光线方向不变。来自A点斜射向界面的光线,出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两条出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于A′A′是AB点成像于A′大于是鱼的放大的虚像。40[注:如果需要,可在水面处横截面的俯视图(乙图)上画示意图,以辅助说明。O是圆心]。【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解答】解:水面处铅笔横断面上某点是物,来自物点沿半径方向射出的光线,出射光线方向不变;来自物点斜着射出的一条光线,出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两条出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点在物点的右侧,即像点,所以会出现看起来铅笔在水面处“折断”的现象,如图所示:十.光学实验设计与探究(共5小题)实验器材有:用发光二极管做成的物体、有小孔的方纸板、用半透明塑料膜做成的屏、直尺。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1)该实验应该在较2在物距和物高一定时,物体经小孔所成像的高度和像距成正比暗(亮/暗)的环境下进行;。实验次数u/cmh/cmv/cmh/cm1234564.02.08.04.112.06.016.08.020.09.924.012.04132用不透明的材料制成,左端开有小孔;内筒的筒壁用不透明的材料制成,左端用半透明塑料膜做屏,并可以在外筒中自由地拉出或推入,其他器材不变。和小明使用的装置相比较,请说出该同学装置做实验的好处和不足方便改变像距;不足像高不方便测量【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1)本实验探究“物距和物高一定时,物体经小孔所成的像的高度和像距的关系”时,发光二极管是成像物体,在明亮的环境中,发光二极管和明亮环境的对比度降低,成像不太清晰,故该实验应该在较暗的环境下效果更好。2小孔距离的比值是一个定值,所以得出的探究结论是:在物距和物高一定时,物体经小孔所成像的高度和像距成正比。3推入,可以很方便的改变像距;外筒(足够长)用不透明的材料制成,不受外界实验环境亮暗的影响,便于观察所成的像;但是由于左端用半透明塑料膜做成的屏在外筒里面,不方便测量像高。13)方便改变像距;像高不方便测量。释了小孔成像的原理。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小霞同学将圆筒插入易拉罐1观察对象,同时需要将光屏放在较暗AA(2)实验中,物体通过小孔所成的像是倒立实像(选填“改变”34)用制成的小孔成像观察仪观察物体时,保持物体和小孔间的距离不变,移动圆筒,使光屏远离小孔,则光屏上像的大小将1)较亮;较暗;A234)变大。1)为了更清楚地观察像,通常选择较亮的物体作为观察对象,同时需要将光屏放在较暗的环境中,使像更清晰;为了成的像更清晰,便于观察,半透明的薄纸应该放在圆筒的前端即A2体的形状有关;小孔成像是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具体应用;发光物体的每一个点都可看作为点光源,每个点光源发出的光都会通过小孔照到屏幕的某个区域。A点发出的光线经小孔下边缘,到达光屏下部,B点发出的光线经小孔上边缘,到达光屏的上部,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如图:423缩短的相反方向移动,所以是向上移动;4)当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的距离时,光屏上的像将变大。1)较亮;较暗;A234)变大。2008年10月15有一位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对“立竿见影”的现象进行了研究。(1)首先,老师请小明同学在图1和2中画出清晨7点和上午10点,同一根竹竿同一L2太阳位置律创造发明了日晷,并以此来粗略测量。3如图3实验:在水平地面上竖直固定一根长杆,长杆上装有一个可以上下移动的点光源A,再在地面上竖立一根短木条(短木条始终低于点光源AA据如下表:点光源的高度H/cm影子长度L/cm203030154010506067.5分析上述实验数据可以发现:在点光源逐渐上移过程中,若点光源高度的增加量相同,则影子长度L的减少的量图3中SL与点光源到短木条的S的关系,应如何操作?答:应当保持短木条的长度不变以及点光源的高度不变,改变短木条的位置测量相应的影子长度L并记录,分析数据并得出规律。【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1)太阳光沿直线传播,过太阳与杆顶两点作直线,线与地面的交点与杆故答案为:如图所示。43(2)从图(1)可看出影子的长短与太阳的位置有关,古代的日晷就是以此来粗略测量时间的。故答案为:太阳位置,时间。3光源高度每增加10cm15cm5cm2.5cm1.5cm,所以点光源高度增加量相同时,则影子长度L的变化量减小;根据控制变量法知,要研究影子长度L与点光源到短木条的距离S的关系,应当保持短木条的长度和点光源的高度不变,改变短木条的位置。故本题答案为: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