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文化》课件-中国旅游文化课件_第1页
《中国旅游文化》课件-中国旅游文化课件_第2页
《中国旅游文化》课件-中国旅游文化课件_第3页
《中国旅游文化》课件-中国旅游文化课件_第4页
《中国旅游文化》课件-中国旅游文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章中国聚落文化3.1乡村乡村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们生活居住的地方和进行各种生产活动、社会活动的场所。乡村聚落按经济活动可分为农业聚落、林业聚落、牧村、渔村等。而我国乡村聚落中的古村落不仅以独特的建筑风格、天然的生态环境和各具特色的民俗风情吸引着人们,还以“天、地、人、和”协调统一在一起,令人心旷神怡。3.1.1古村落的文化内涵我国古村落都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在选址与布局上带有强烈的宗族文化和农耕文化色彩,生动地反映了我国几千年的农业文化精髓,同时也浓缩了我国本土文化的经典遗存。我国古村落的形成无不渗透着人们的聪明才智。人们不仅要求村落与自己的生活相适应,能够体现实用性,而且对村落的布局还具有自己的审美情趣。

3.1.2中国古村落的分布3.1.2.1东部地区(1)福建省的古村落分布在闽南地区,是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它以历史悠久、种类繁多、规模宏大、结构奇巧、功能齐全、内涵丰富著称,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被誉为“东方古城堡”、“世界建筑奇葩”,“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建筑模式”,是客家文化的生动展现。福建土楼

福建土楼群(2)安徽省是我国古村落最为集中和最具特色的省份之一,其古村落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区,被誉为皖南古村落。皖南古村落民居在基本定式的基础上,以有限空间里最大程度的体现其构思的精巧和工艺的高超,人们采用不同的装饰手法,建小庭院,开凿水池,安置漏窗,巧设盆景,雕梁画栋,名匾额,创造优雅的生活环境,均体现了当地居民极高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这些都令人叹为观止。安徽的宏村

(3)江西省的古村落以婺源周边最具特色。婺源地处偏远山区,鳞次栉比的古民居,粉墙黛瓦,飞檐翘角,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有着世外桃源般的意境,被誉为“中国最美丽的乡村”。

江西婺源(4)浙江省的古村落大多依山傍水,古民居装饰古朴典雅,布局清新多变,其构建轻巧别致,大都建有寨门、书院、牌坊、宗祠等,融入了自然和人文景观之中。

郭洞村何氏宗祠3.1.2.2中部地区(1)湖北省的古村落是以土家族民居为特色。

鱼木寨(2)湖南省的古村落主要集中在湘西和湘南一些偏远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张谷英村风景3.1.2.3西南部地区(1)云南省因处在我国西南边陲,是少数民族相对集中的省份。其古村落民居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和民族风情特色。

云南白雾村夜幕景色(2)贵州省是一多民族省份,其古村落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其建筑都以当地特有的民族文化为基础,建筑风格多变,给人们以赏心悦目之感。

侗族鼓楼布依族山寨土家族吊脚楼苗家村寨贵州镇山村3.1.2.4北部地区(1)山西省是我国北方古村落分布最为集中的省份之一,其古村落主要集中在沁河、汾河和黄河流域,其中一些比较典型的古村落是西湾村、李家山村、张壁村、乔家堡村、尉迟村、娘子关村等。山西西湾村(2)北京的古村落主要分布在京西门头沟山区,古村落民居大多依山而建,以山地四合院为主,青砖灰瓦、错落有致、布局合理、装饰华美,门楼、影壁、石阶一应俱全。古村落把传统庭院与蜿蜒的山脉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把原始的民居风貌、古朴的山地四合院、丰富的历史遗存、优美的自然和人文景观集为一体,堪称我国明清山村建筑史和乡村文化的典范。四合院平面图3.1.3中国著名的村落3.1.3.1西递村西递村被称为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它是一个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商业力量支撑起来的聚族而居的村落。西递村3.1.3.2宏村宏村又名弘村,古取宏广发达之意,位于黟县东北部,距黟县县城11公里,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

宏村一角3.1.3.4川底下村位于北京门头沟区斋堂西北狭谷中部,全村依山而建,依势而就,高低错落,以村后龙头为圆心,南北为轴线呈扇面形展于两侧。川底下村3.1.3.3张壁村已具有千年历史的张壁古堡是我国现有比较完好的一座融军事、居住、生产、宗教活动为一体的,罕见的古代袖珍“城堡”,它集中了夏商古文化遗址、隋唐地道、金代墓葬、元代戏台、明清民居等许多文物古迹,特别是隋唐地道、刘武周庙、琉璃碑等为全国罕见,令世人叹为观止。张壁村3.2城镇镇是介入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过渡性聚落。它的出现时社会分工发展的结果,其文化形成是以商贸为核心的。悠久的历史和自然风光,营造了古镇浓郁的文化氛围。而古镇作为一种聚落形式,也蕴涵了丰富的文化遗存,代表了人类历史的缩影和文明的结晶。3.2.1中国古镇的分布3.2.1.1东部地区东部地区是我国江南水乡风貌最具代表性特征的地区,以深邃的历史文化底蕴、清丽婉约的水乡古镇风貌、古朴的吴侬软语民俗风情,在世界上独树一帜,驰名中外。而最为典型、集中的水乡古镇要数江浙一带。3.2.1.2中部地区(1)湖北省的代表性名镇有监利县周老嘴镇和红安县七里坪镇,均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湖南省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就是楚文化的腹地,其代表性古镇有芙蓉镇、滩头镇、里耶镇等。3.2.1.3西南部地区(1)云南省的古镇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地域特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丽江古城,另外还有一些特色古镇,如沙溪镇、黑井镇等。(2)四川省的古镇可谓数量众多,异彩纷呈,主要有平乐镇、安仁镇、黄龙溪镇、柳江镇等。3.2.1.4北部地区(1)河南省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被称为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摇篮;其代表性的名镇有禹州市神垕镇和淅川县荆紫关镇,都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山西省独具特色的古民居以雍容华贵、气势宏大、文化底蕴深厚为特色,主要的古镇有静升镇、碛口镇、润城镇等。3.2.2中国著名的古镇3.2.2.1南方名镇“小桥流水人家”的规划格局和建筑艺术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的人居环境。周庄、同里、甪直、西塘、南浔、乌镇六大古镇是我国江南水乡风貌最具代表性特征的地区,都以其深邃的历史文化底蕴、清丽婉约的水乡古镇风貌、古朴的吴侬软语民俗风情驰名中外。(1)周庄有“江南第一古镇之称”的周庄位于江苏省昆山市境内西南。周庄镇历经900多年的风雨沧桑,因江湖阻隔,交通闭塞,使近百座元明清时代的民宅庭院、60多座砖雕门楼和10多座石拱桥与楼桥得以完好地保存下来。众多的古代建筑赋予周庄宁静、古朴、典雅的韵味,其诗情画意、旖旎的水乡风光、特有的人文景观、传统的建筑格局、纯朴的民间风情,更使许多传奇故事和民情风俗流传于后人。这些濒水而居的明清建筑古朴典雅,水、桥、街、房屋、店铺布局精巧,全镇桥街相连,深宅大院,重脊高檐,河埠廊坊,过街骑楼,穿竹石栏,临河水阁,一派古朴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被国内外公认为“中国第一水乡”。周庄一角(2)同里同里位于江苏省吴江市东北,地处太湖之滨,京杭大运河之畔。属太湖水网平原中的湖荡平原,周边大小湖荡星罗棋布,河港浜密如蛛网。同里古镇风景优美,镇外四面环水,古镇镶嵌于同里、九里、叶泽、南星、庞山五湖之中。清丽古朴的同里小镇,水田肥沃,物丰富庶,人杰地灵,素有“东方小威尼斯”之誉。古镇沿岸“屋宇丛密,街巷逶迤”。镇内自成水网,民用水河桥比比皆是,悠悠绿水,水活水清,“家家临水,户户通舟”。形成“水巷小桥多,人家尽枕河”,柳桥通水市,河港入湖田”的独特景观,是江南典型的水乡古镇。同里(3)甪直甪直位于江苏省吴县甪直镇苏州城东南,距今20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神州水乡第一镇”。该镇周围有吴淞江、清小江、界浦江、东大江环绕,又邻近澄湖、独墅湖、金鸡湖、淀山湖、阳澄湖等湖群,故素有“五湖之厅”与“六泽之冲”之称。水多、桥多是甪直镇的另一个特色。甪直历来享有江南“桥都”的美称,1平方公里的古镇区原有宋、元、明、清时代的石拱桥72座,现存41座,造型各异、各具特色,古色古香。有多孔的大石桥、独孔的小石桥、宽敞的拱形桥、狭窄的平顶桥,也有装饰性很强的双桥、左右相邻的姊妹桥和方便镇民的平桥,其中两桥相连成直角的双桥有5处。很多有识之士都感慨的说,看了甪直,实际就等于参观了一个古代桥梁的博物馆,其桥梁的密度,远超过意大利的水城——威尼斯。甪直(4)西塘西塘古镇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距嘉善县城11公里,西塘是一座已有千年历史文化的古镇。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是吴越两国的相交之地,故有“吴根越角”和“越角人家”之称。到元代初步形成市集。西塘与其它水乡古镇最大的不同在于古镇中临河的街道都有廊棚,总长近千米,就像颐和园的长廊一样。西塘占地面积1平方公里,古镇区9条河道纵横交织,将古镇分为8个区块,在其中有27座古桥将市镇连通,而临水而筑的明清建筑鳞次栉比与纵横交错的河流相映成趣,并以桥多、弄多、廊棚多而闻名。古镇在春夏秋冬、晴阴雨雪的长久年代里,始终呈现着一幅“人家在水中,水上架小桥,桥上行人走,小舟行桥下,桥头立商铺,水中有倒影”的不断变幻的水乡风情画。由于西塘是个平民化的小镇,所有一切都如此朴素,既没有周庄的繁华,也没有南浔的富甲之态,没有浓厚的商业氛围,但西塘的独特魅力令留宿旅者陶醉。西塘(5)南浔南浔地处杭嘉湖平原北部,南浔地处苏南、浙北黄金要地,是浙江接轨上海的前沿,素有“中国名人第一镇”的美誉。南浔被誉为中国江南的封面,“江浙雄镇”南浔镇名胜古迹众多,人文景观与自然风光相互辉映,既充满着浓郁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灵气,又洋溢着江南水乡古镇诗画一般的神韵。著名的名园小莲庄、嘉业堂藏书楼、张石铭旧宅、张静江故居和双林三桥、含山笔塔与蚕花圣地、狄港渔等构成了江南旅游胜地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南浔区素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文化之帮”之称。有名甲天下的“辑里湖丝”(造就了巨富之镇),技艺精湛被誉为文房四宝的“善琏湖笔”(文房四宝之首),“朝如轻丝、薄似蝉羽”工艺之花的双林菱娟等传统名特产品。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水乡古镇风貌、别具一格的江南园林、中西合璧的精美建筑造就了南浔在我国名镇中的地位。南浔一角(6)乌镇乌镇位于浙江省桐乡市,虽历经2000多年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梁、柱、门、窗上的木雕和石雕工艺精湛。当地的居民至今仍住在这些老房子里。全镇以河成街,桥街相连,依河筑屋,深宅大院,重脊高檐,河埠廊坊,过街骑楼,穿竹石栏,临河水阁,古色古香。水镇一体,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石板小路,古旧木屋,还有清清湖水的气息,体现了中国民居“以和为美”的人文思想,以其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和谐相处的整体美,呈现江南水乡古镇的空间魅力。乌镇自古繁华,民风淳朴;其桐乡船拳、花鼓戏、香市等独特的民俗风情、原汁原味的水乡风貌和千年积淀的文化底蕴,更使得其声名远扬。乌镇钟灵毓秀,文人荟萃,人才辈出。自宋至清出过64名进士,161名举人。这里名人辈出:现代文学巨匠茅盾、政治活动家沈泽民、银行家卢学博等名人更是为小镇增添了几分显赫,正因为他们才有了乌镇浓厚的文化底蕴,才有了乌镇在江南水乡古镇中的地位。乌镇3.2.2.2北方名镇(1)静升镇静升镇位于山西省灵石县城东北,坐落在风景秀美的绵山脚下,依山傍水,一条大街横贯东西,“九沟八堡十八巷”散布于北山麓。这里的王家大院、红庙和文笔塔等古建筑群,是静升镇悠久历史文化的见证,展现了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和浓郁的人文景观风貌。这里的王家大院、红庙和文笔塔等古建筑群,是静升镇悠久历史文化的见证,展现了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和浓郁的人文景观风貌。其主体建筑王家大院,先后历经了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几个时期的修建。静升王氏家族,历经元明清三朝,由农及商,人丁渐旺,继而读书入仕,遂“以商贾兴,以官宦显”,成为当地一大望族。王氏家族鼎盛于康熙、雍正、乾隆、嘉兴年间,当时除大兴土木营造豪宅、开设店铺外,还在当地做了像赈灾、修渠等许多善举。王家辉煌时期入宦者五品至二品的官员,包括授、封、赠在内的各种士大夫达101人,家族显赫,威震三晋。王家大院是山西最大和保存最完好的建筑群,被称之为“三晋第一宅”。王家大院是中国清代民居建筑的杰出代表,积淀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被国内外许多专家誉为“中国民间故宫”、“华夏民居第一宅”和“山西的紫禁城”。实际上王家大院的整体建筑就是一件巧夺天工的艺术魅宝,它体现出东方文化的精髓。鸟瞰乔家大院图(2)碛口镇碛口镇位于山西省临县城南48公里处的黄河边,因黄河第二大碛——大同碛而得名。古镇的形成很有些渊源,一是地理环境造就,二是有创造了商业和金融奇迹的晋商作为其发展背景,使得小镇最繁华时发展到三千多个店铺商号,名噪一时。碛口镇3.3城市城市是聚落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它脱胎于乡村,城市的出现和发展是城市与乡村差异不断拉大的过程。城市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物质财富、精神财富最为集中之地,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3.3.1中国著名的古城3.3.1.1北京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给北京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迹和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北京宫殿、园林、朝坛和宗教建筑遍布,文物古迹荟萃,集中国文化之大成。

北京天安门广场3.3.1.2平遥古城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与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鸟瞰平遥古城3.3.1.3丽江古城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的丽江市,又名大研镇,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据说是因为丽江世袭统治者姓木,筑城势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丽江古城一角凤凰古城3.3.2中国现代名城3.3.2.1上海上海地处我国长江入海口,是我国的四个中央直辖市之一。上海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被誉为“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作为素有“东方巴黎”之称的国际化大都市,上海拥有鳞次栉比的摩天楼宇,它们象征着上海的繁华与发达。

上海大都市夜景3.3.2.2深圳深圳市,又称为“鹏城”,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东岸,是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经国务院批准于1980年8月26日正式设立。经过29年的建设和发展在短短的30年里,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创造了世界城市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奇迹,同时也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深圳第4章中国建筑文化概述

建筑被誉为“人类历史文化”的纪念牌。不朽的建筑传承着历史,铭刻着人类文明和文化的发展轨迹,蕴涵着厚重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中国的建筑历史延续了上千年,其艺术是繁茂的中华文明大树上极为美丽的一枝,它与欧洲建筑和伊斯兰建筑并称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其中又以中国建筑和欧洲建筑历史最久、范围最广、成就最为辉煌。而具有东方风格的中国古代建筑,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众多海内外的爱好者。

4.1中国建筑文化概述4.1.1中国古代建筑历程4.1.1.1原始社会

原始社会是我国古代建筑萌芽阶段,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西安半坡遗址及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等可以看到人类聚居点最初简单成形的建筑形式。原始社会的建筑4.1.1.2奴隶社会

奴隶社会是我国古代建筑的形成阶段。商代早期的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是我国已知最早的宫殿遗址,其布局反映了我国早期封闭廊院的面貌。到了西周时期,建筑就出现了严格的规模等级。陕西歧山凤雏遗址是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瓦是西周建筑的突出成就,从陶器发展而来的制瓦技术使建筑脱离了“茅茨土阶”的简陋阶段。而春秋时期,出现了建在高大夯土台上的诸侯宫室,以宫室为中心的城市格局也初具雏形,夯土筑城成为当时一项重要的防御工程。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图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复原图陕西歧山凤雏遗址模型图4.1.1.3封建社会从战国时期开始,我国就进入了封建社会,建筑也进入了成熟发展阶段。其中以巨大华美的宫殿建筑最为典型,如“汉三宫”(未央宫、建章宫、长乐宫)、“唐三宫”(大明宫、兴庆宫、太极宫)和明清时期的北京故宫为代表。4.1.2中国古代建筑特点4.1.2.1地域性4.1.2.2民族性4.1.2.3中轴对称性4.1.2.4重装饰性装饰彩画中分三种:和玺彩画、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和玺彩画一般限于宫殿建筑,以勾龙画风和大量使用沥粉贴金为特点。和玺彩画旋子彩画一般为豪宅、庙宇使用,以蓝绿基调上绘旋子花为特色,色彩端庄素朴、清冷静谧。旋子彩画苏式彩画,在园林和民居中应用普遍,色彩鲜艳明丽,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活泼灵活;从神话、小说到花鸟鱼虫无所不有,民间情趣十分浓厚。

苏式彩画4.2中国建筑文化类型4.2.1中国古代宫殿建筑文化宫殿在秦朝以前是建筑的通用名,殿指高大房屋。秦汉以后,宫殿成为帝王行使政权和生活的专门场所。特点:规模大、豪华。宫殿那宏大的规模、严谨的规划、均衡的布局、庄重的形体、富丽的装饰色彩,不仅集中体现了当时的成就和流行文化的内涵。4.2.1.1北京故宫

北京故宫又称紫禁城,曾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今天人们称它为故宫,意为过去的皇宫。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距今约有600年的历史。故宫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共有殿宇9999.5间。故宫四周有高10多米的长方形宫墙,城死角均有精巧玲珑的角楼,所谓“九梁十八柱”,城外环绕着宽52米的护城河。故宫整个建筑布局均称平整,主体建筑均坐落在中轴线上。北京故宫4.2.1.2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始建于公元1625年,是清朝入关前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创建的皇宫,又称盛京皇宫,清朝入主中原后改为陪都宫殿和皇帝东巡行宫。沈阳老城内的大街呈“井”字形,故宫就设在“井”字形大街的中心,占地约6万平方米,现有古建筑114座。沈阳故宫按照建筑布局和建造先后,可分为三个部分:东路为努尔哈赤时期建造的大政殿与十王亭;中路为清太宗时期续建的大中阙,包括大清门、崇政殿、凤凰楼以及清宁宫、关睢宫、衍庆宫、启福宫等;西路则是乾隆时期增建的文溯阁等。整座皇宫楼阁林立,殿宇巍峨,雕梁画栋,富丽堂皇。沈阳故宫4.2.1.3布达拉宫壮丽辉煌的布达拉宫,位于拉萨古城之西的布达拉山上,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宫堡式建筑群。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是雪域高原的标志性建筑。布达拉,又译作普陀,梵语意为“佛教圣地”。布达拉宫是公元7世纪初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建,后经整修为历代达赖的冬宫,是历代达赖喇嘛的驻地和处理政教事务的中心场所。布达拉宫群楼高耸,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全宫依山垒筑,由宫殿、城堡和林卡三个部分组成。宫体主楼分红宫、白宫,共13层,高达178米,东西长约400米,南北宽约300米,房舍总计近万间。其中以8座达赖灵塔最为华贵精美。被称作“世界一饰”的五世达赖灵塔外裹金衣,遍镶珠宝,所用黄金竟达3700公斤之巨。两旁衬以8座银质佛塔。十三世达赖喇嘛灵塔高14米,珠玉生辉、光彩照人,灵塔前的珍珠塔用20万颗天然珍珠串缀而成,为举世罕见的艺术精品。

布达拉宫4.2.2中国坛庙建筑文化坛庙建筑通常分为四种类型:一是“左祖右社”之制,在皇城东西而建,是皇帝祭祀先祖和天地的场所。如现存于北京的皇城太庙。二是在都城近郊按“郊祭”而建的祭坛,是由皇帝主持祭祀天、地、日、月的场所。如北京的天坛。三是为纪念在我国历史上做出丰功伟绩的人物,如孔庙、关帝庙等。四是民间为祭祀先祖而修建的家庙和祠堂。4.2.2.1北京太庙太庙位于北京市天安门的广场东北侧。太庙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奠祖先的家庙,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占地200多亩,是根据中国古代“敬天法祖”的传统礼制建造的。太庙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475米,东西宽294米,共有三重围墙,由前、中、后三大殿构成三层封闭式庭园。大殿耸立于整个太庙建筑群的中心,面阔十一间,进深四间,建筑面积达2240平方米。太庙是重檐庑殿顶式建筑,三重汉白玉须弥座式台基,四周围石护栏。殿内的主要梁栋外包沉香木,别的建筑构件均为名贵的金丝楠木。天花板及廊柱皆贴赤金花,制作精细,装饰豪华。北京太庙4.2.2.2北京天坛天坛位于北京天安门的东南,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原名“天地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天地之神的地方,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在北京北郊另建祭祀地神的地坛,此处就专为祭祀上天和祈求丰收的场所,并改名为“天坛”。天坛的建筑设计十分考究,“圜丘”、“祈谷”两坛同建在一个园子内。圜丘坛在南部,是天神的地方。祈谷坛在北部,是祈求丰收的地方。依照古人的思想观念,认为天地的结构是“天圆地方”,因此天坛围墙平面南部为方形象征地象,北部为圆形象征天象,此墙俗称天地墙。天坛的主体建筑均集中在南北向的中轴线上,“圜丘”、“祈谷”两坛也在这条中轴线上,各个单体建筑之间用墙相隔,并由一座长360米,宽30米的石桥相连。北京天坛4.2.2.3孔庙

孔庙位于山东省曲阜市城区内,这里是历代祭祀孔子的地方。此庙始建于公元前478年。孔子去世后第二年,鲁哀公便将其生前居室改建为庙,“岁时奉祀”。其后代帝王不断的对其进行重修、扩建,在明、清两代形成了如今规模。孔庙内的圣迹殿、十三碑亭及大成殿东西两庑,陈列着大量碑碣石刻,特别是这里保存的汉碑,在全国是数量最多的,历代碑刻亦不乏珍品,其碑刻之多仅次西安碑林,所以它有我国第二碑林之称。孔庙建筑群仿皇宫之制,前后共有九进院落,中、东、西三路布局,以南北中轴线贯穿。共有殿、堂、阁、亭、楼、祠、庑等466间,碑刻2000多块,门坊54座,整个建筑布局严谨、奇丽、壮观。孔庙4.2.3中国古代陵墓建筑文化

在我国传统的“视死如生、入土为安”的观念影响下,数千年来中国无论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对身后之事都非常看重。帝王由于其特殊的身份,其坟墓封土占地广,地势高,犹如山陵,因此帝王的坟墓称为帝陵、陵墓,它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一个重要类型。4.2.3.1黄帝陵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轩辕氏的陵墓,位于陕西黄陵县城北桥山。黄帝陵古称“桥陵”,为中国历代帝王和著名人士祭祀黄帝的场所。陵墓封土高3.6米,周长48米,环冢砌以青砖花墙,陵前有碑刻“桥山龙驭”,意为黄帝“驭龙升天”之处。在前为一祭亭,歇山顶,飞檐起翘,气宇轩昂。亭内立有郭沫若手书“黄帝陵”碑石。陵园区周围设置红墙围护,东南侧面为棂星门,两侧有仿制的汉代石阙。陵园区内地铺青砖,显得古朴典雅。黄帝陵4.2.3.2秦始皇陵秦始皇陵位于陕西省临潼县城东骊山脚下,巨大的封土堆下埋葬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陵南依骊山的层层叠嶂之中,山林葱郁,北临逶迤曲转、似银蛇横卧的渭水之滨。高大的封冢在巍巍峰峦环抱之中与骊山浑然一体,景色优美,环境独秀。整座陵区总面积为56.25平方公里。陵园以封土堆为中心,四周陪葬分布众多,内涵丰富、规模空前,除闻名遐迩的兵马俑陪葬坑、铜车马坑之外,又新发现了大型石质铠甲坑、百戏俑坑、文官俑坑以及陪葬墓等600余处。

秦始皇陵4.2.3.3汉代帝陵

汉承秦制,重视陵墓建造。西汉陵墓的规模巨大,除霸陵的以山为陵外,其余均用黄土夯筑成高大的坟丘,略呈方形,顶部平整,汉代人称为“方上”,现在人们则形象地称为“覆斗”。同时西汉开创的“陵邑”制度及“石像生”,把我国陵墓建筑文化推向一个高潮。西汉在陵墓前的神道两侧置石羊、石虎、石马、石人等,既壮声威,又能反映出墓主的生平事迹。如霍去病墓石雕最富盛名,墓前陈列着一系列大型石刻石人和石兽等,其中以“马踏匈奴”最为著名,它生动再现了霍去病这位征战匈奴、屡建战功的大将风采。马踏匈奴4.2.3.4唐乾陵乾陵是唐高宗李治与女皇武则天的合葬陵墓。它位于长安西北,属八卦中乾位,故称乾陵。乾陵是我国历史帝陵中唯一的两个皇帝合葬墓。始建于公元684前后修建了23年。它依山为陵,整体布局利用梁山主峰和其南面东西对峙的两个小山峰作为框架,因而格外显得气势雄伟,昭陵开创了唐陵“依山为陵”的先例。如今在陵园内仍可看到残存的众多的建筑基址,神道两侧高大的门阙残基,东西对称排列的许多巨石雕成的石刻。唐乾陵4.2.3.5明十三陵

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县天寿山南麓,群山环绕,是世界上保存较为完整和埋葬皇帝最多的墓葬群。群山之中,各陵均依山面水而建,形成了体系完整、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陵寝建筑群。明成祖朱棣的长陵是陵区第一陵,位于天寿山主峰前,一条神道通向此地。之后明朝营建的仁宗献陵、宣宗景陵、英宗裕陵、宪宗茂陵、孝宗泰陵、武宗康陵、世宗永陵、穆宗昭陵、神宗定陵、光宗庆陵、熹宗德陵、思宗思陵等陵分别坐落在长陵两侧山下。4.2.3.6清陵清朝在中原先后有两个陵区:东陵和西陵。东陵建在河北遵化县昌山脚下,四周有三重界柱,作为陵区标志。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