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师资格《科学》历年考试真题试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1页
初中教师资格《科学》历年考试真题试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2页
初中教师资格《科学》历年考试真题试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3页
初中教师资格《科学》历年考试真题试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4页
初中教师资格《科学》历年考试真题试题库(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教师资格《科学》历年考试真题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单选题

1.如图所示为双缝干涉实验原理图。用氨冗激光器发出的红光照射单缝S,在光

屏P上观察到干涉条纹,若要在该实验中得到相邻条纹间距更大的干涉图样,可

S】

色P

以采用()。单缝屏双缝屏光屏

A、增大S与S的间距

B、增大双缝屏到光屏P的距离

C、利用氮离子激光器发出的蓝色光照射单缝S

D、减小单缝屏到双缝屏间的距离

答案:B

解析:双缝干涉:由同一光源发出的光经双缝后形成两束振动情况总是相同的相

干光波。屏上某点到双缝的路程差是波长整数倍处出现亮纹,是半波长的奇数倍

处出现暗纹,相邻的两条明条纹(或暗条纹)之间的距离与波长入、双缝间

Ax=-A.

距d及屏到双缝距离L的关系为o因此要想在该实验中得到相邻条

纹间距更大的干涉图样,可以增大波长入、增大屏到双缝距离L、缩短双缝间距

d,又因为蓝光波长比红光短,故ACD错误,B正确。故本题选B。

2.随着科技的发展,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的污染物越来越多。为了减少汽车尾气

的污染,小明设计了某装置,利用活性炭来消耗碳氮氧化物。

C+cmolNO4-CO2+N2如何

高氮氧化物的转化率0。

A、增大管内温度

B、增大管进口的宽度

C、增大管的长度

D、增大排气速度

答案:C

解析: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左移,不利于提高氮氧化物的转化

率;BD.增大管进口的宽度与增大排气速度,增大排气速度;C.增大管的长度,

从而增大接触面积,提高氮氧化物的转化率。故本题选C。

3.将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进行离体培养,并进行紫外线照射处理,发现有些上皮细

胞对甘氨酸的吸收能力丧失,其分裂形成的细胞仍无吸收甘氨酸的能力。下列推

论合理的是()。

A、甘氨酸是该上皮细胞分裂的必需氨基酸

B、细胞膜上接受外界刺激信号的糖蛋白失活

C、紫外辐射改变了细胞中ATP合成酶的结构

D、紫外辐射使细胞膜上甘氨酸载体蛋白的合成基因发生突变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遗传与变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甘氨酸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过程,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需要消耗能量;离体培养的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经紫外线诱变处理后,可能导致控制合成运输甘氨酸的载体的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对甘氨酸的吸收功能丧失。A选项:甘氨酸是一种非必需氨基酸,说法错误。B

选项:细胞膜表面上的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紫外线照射后,对甘氨酸的吸收功

能丧失,但是仍可接受刺激,说法错误。C选项:紫外线照射后,细胞仍能进行

细胞分裂等耗能过程,因此细胞中催化ATP合成的相关酶系没有被破坏,说法错

误,故本题选D。

4.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非氯高效消毒剂。在饮用水的处理

过程中,高铁酸钾集氧化、吸附、凝聚、消毒、脱色、除臭等于一体,已成为

绿色环保、高效无毒的功能水处理剂。在①蛋白质盐析②蛋白质变性③氧化还

原反应④加成反应⑤盐类水解⑥胶体聚沉等变化中,涉及高铁酸钾水处理的变

化组合正确的是。。

A、

B、®@®6)

C、

D、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高铁酸钾的性质及反应原理。高铁酸钾具有强氧化性,可使蛋白

质发生氧化而变性,则不涉及蛋白质的盐析。高铁酸钾被还原为三价铁离子,三

价铁离子水解生成具有吸附性的氢氧化铁而达到净水的作用,涉及蛋白质变性、

胶体聚沉、盐类水解、氧化还原反应,即②③⑤⑥。故本题选C。

5.关于大肠杆菌、HIV、人体肿瘤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含有DNA

B、都属于原核生物

C、都含有线粒体

D、都具有增殖能力

答案:D

解析:HIV属于病毒,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中的细菌,人体肿瘤细胞属于真核

生物。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被的典型的细

胞核,它们的共同点是均具有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和遗传物质DNA。A.HIV

病毒含有RNA,不含DNA,故A错误;B.HIV病毒,是不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不是原核生物,人的肿瘤细胞属于人体异常分化的细胞,不是生物,故B错误;

C.HIV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含线粒体,故C错误;D.HIV病毒和大肠杆菌都具

有能繁殖产生后代的基本生命特征,人体肿瘤细胞能进行分裂增殖,故D正确。

故本题选D。

6.苏丹红是一系列人工合成染料的俗称,常用作工业染料。近来有人非法将其用

作食用色素,影响食品安全。图4为“苏丹红4号”的结构式,下列有关“苏丹

红4号”说法不正确的是。。

A、属于甲苯同系物

B、能发生加成反应

C、属于芳香煌衍生物

D、可以使酸性高镒酸钾溶液褪色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有机官能团。D.苏丹红中不含可以使酸性高镒酸钾溶液褪色的官

能团,不能使酸性高镒酸钾溶液褪色。故本题选D。

7.锂铁电池是一种放电稳定、储存寿命长,安全性能优良的一次性电池,其结构

如图5所示,其中电解质L】PF6溶于(叫)zSO溶剂,该电池的反

原理:4Li+FeS2=Fe+2Li2S下列有关该电池表述正确的是()。

A、可以用水代替(CH3)2SO做

溶剂B、外电路的电流方向是由a极流向b

C、Li+通过电解质迁移入RS2极,生成〃S

D、Li发生氧化反应:Li-e-Li+,a极为阳极

答案:c

解析:A.负极材料锂与水反应,所以不可以用水代替IM%so做溶剂,

故A错误;B.原电池中电子从负极沿外电路流向正极,原电池中a为负极,所以

电子是由a极流向b极,则电流的方向是由b极至如极,故B错误;C.该原电池

中,b是正极,正极反应式为

FeS2+4Li++4e-=Fe+2Li2S,故C正确;D.该原电池中,

Li易失电子作负极,所以a是负极、b是正极,负极反应式为L'-e-二Li+,

发生氧化反应,故D错误。故本题选C。

8.石墨、金刚石、足球烯是我们常见的碳单质,其结构图如下:

金刚石石墨足球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墨是混合晶体

B、金刚石、足球烯是原子晶体

C、金刚石、石墨、足球烯是同分异构体

D、足球烯的C原子是sp,杂化

答案:A

解析:A.混合型晶体(又称过渡型晶体),晶体内可能同时存在着若干种不同的

作用力,具有若干种晶体的结构和性质,这类晶体称为混合型晶体.石墨晶体就

是一种典型的混合型晶体。石墨晶体内既有共价键,又有类似金属键那样的非定

域键(成键电子并不定域于两个原子之间)和分子间力在共同起作用,可称为混

合键型的晶体。故A选项正确。B.金刚石是原子晶体,足球烯是分子晶体,故B

选项错误。C.同分异构体是指具有相同分子式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金刚石(C)、

石箜(C)、足球烯(C60)是单质,他们属于同素异形体。故C选项错误。D.

足球烯的C原子是卬2杂化。故D选项错误。故本题选A。

9.如图所示为凸透镜和放在凸透镜焦平面上的平面镜组成的光具组。物体放在焦

点和二倍焦距之间。所成的像和物在透镜同侧。所成的像为0。

物焦点

透镜

平面镜

A、放大的虚像,在2倍焦距之外

B、等大的实像,在1倍焦距之内

C、放大的实像,在1倍焦距之外,2倍焦距之内

D、等大的虚像,在2倍焦距之内、1倍焦距之外

答案:B

故本题选B。

10.科学与生产、生活、技术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碳酸钢可作为检查肠胃的内服药剂

B、高纯度的二氧化硅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

C、葡萄酒中常添加微量二氧化硫抑制细菌生长

D、纯碱在造纸、玻璃、食品等工业中有重要的应用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常见的物质。A选项,碳酸钢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钢溶液,不可

用于医疗上检查肠胃的内服剂,应选择难溶于水和酸的硫酸钢,故本题选A。

11.地貌地的名称及主要成因不正确的是()O

A、雅丹地貌:风蚀作用

B、岩溶地貌:流水侵蚀作用

C、丹霞地貌:

D、三角洲地貌:流水沉积作用

彼C

解析:丹霞地貌主要是由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而形成,并非冰川

作用。雅丹地貌是在干旱地区,由风蚀作用形成。岩溶地貌是在湿润地区,通过

流水侵蚀作用产生。三角洲地貌通常是在河流入海口处,由流水携带的泥沙沉积

作用形成。综上所述,答案选C。

12.甲、乙两种蛾幼虫都啃食烟草叶片,烟草叶片受到甲种蛾幼虫的啃食刺激,

会释放出某种挥发性的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白天会引来甲种蛾幼虫的天敌,

夜间能驱赶乙种蛾幼虫,使乙种蛾不能在烟草叶片上产卵(如图所示),对上述

物种之间关系描述不合理的是()。

­9编蛾幼虫的天敌

吸引天敌

白天

潘k甲淳种蛾幼虫--.............W

••ULL

乙种蛾

烟草;驱赶乙种蛾

A、烟草与乙种蛾之间是共生关系

B、甲种蛾与烟草之间是捕食关系

C、甲种蛾与乙种蛾之间是竞争关系

D、烟草、甲种蛾和天敌可形成一条食物链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种间关系。根据题干的描述,甲、乙两种蛾都以烟草为食物,属

于竞争关系。烟草与甲或乙之间构成捕食关系。在共生关系中,一方为另一方提

供有利于生存的帮助,同时也获得对方的帮助。乙种蛾在烟草叶片表面进行产卵,

没有为烟草的生存提供帮助,不属于共生关系。食物链表示的捕食或者被捕食的

关系,并且以绿色植物开始。故本题选A。

1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0。

A、洒落在地面上的少量金属汞可用硫磺粉进行处理

B、区分葡萄糖和蔗糖可用新制的悬浊液

C、除去硬脂酸钠溶液中所含甘油的方法是加入食盐并过滤

D、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先将绿豆大小金属钠放入烧杯中,再加少量水

答案:D

解析:A选项,汞与硫磺粉反应生成硫化汞,可处理洒落的少量汞,表述正确。

B选项,葡萄糖含醛基能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蔗糖不含醛基不能反应,

可区分,表述正确。C选项,硬脂酸钠溶液中加入食盐,发生盐析,使硬脂酸钠

析出,过滤可除去甘油,表述正确。D选项,做钠与水反应实验时,应先加较多

水,再放入钠,防止钠与空气反应且防止反应剧烈造成危险,该表述不正确。综

上,答案选D。

14.某人出现了呕吐、腹泻、高热等症状,其血常规和大便检验显示,白细胞数

为1.6*10个/mL.,痢疾杆菌检验反应为阳性,医生诊断为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

性肠炎,要用抗生素治疗,并嘱咐要对家里的餐具、日常用具等进行严格消毒,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呕吐、腹泻、高热等症状是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反应的表现

B、对餐具、日常用具等进行严格消毒是为了控制传染源

C、判新此人得炎症的主要依据是痢疾杆菌检验反应呈阳性

D、静脉注射的抗生素经血液循环达心脏时首先进入左心房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传人体的免疫系统和血液循环。B.传染病的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

个环节: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

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

病的人群);传染病流行的时候,只要切断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中的任何一个

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因此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

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大力消灭苍蝇,不吃腐败变质食物,公共餐具严格消毒

等措施都是为了切断传播途径。说法错误。C判新此人得炎症的主要依据是白细

胞数目高于正常值,说法错误。D.静脉注射的抗生素经血液循环达心脏时首先进

入右心房。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

15.菊花通常在秋季开花,若要使菊花提前开放,应该采取的措施是0。

A、提高空气

B、喷施生长激素

C、勤浇水,多施肥

D、遮光处理,雌日照

答案:D

解析:菊花是短日照植物,因此避光使光照时间逐渐缩短,可以促进开花,故本

题选D。

16.升降机内桌面上固定有一斜面,斜面上放一物体(如图3),开始时,升降

机做匀速向上运动,物块相对于斜面匀速下滑。当升降机加速上升时,物块相对

于斜面的运动状态正确的是()。

A、匀速下滑

B、加速下滑

C、减速下滑

D、静止不动

答案:A

解析:升降机匀速运动时,支持力*滑动摩擦力F和重力C平衡,

F=gN,即tane=f7N=|i,支持力和摩

擦力的合力在竖直方向上且大小始终保持固定的比例;当升降梯加速上升时,以

惯性参考系为参考系,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合力增大为G+ma,方向竖直向上,物

块与斜面间的正压力和摩擦力同时成比例增大,所以tane=f7N=P始终成立,

即物体所受沿斜面向下的合力始终等于摩擦力,物块仍然可以相对于斜面匀速下

滑,故A正确,BCD错误,故本题选A。

17.月球描述正确的是。。

A、在月球表面可以用经纬网来确定位置

B、月球表面气温日较差比地球表面气温日较差小

C、月球表面环形山都是由早期火山喷发形成

D、月球表面的亮区被称为月海

答案:A

解析:A.为了能精确定位,因为月球也是一个椭球体,故可以采用经纬网进行定

位,故A正确;B.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层,白天温度很高,夜间温度下降很快,昼

夜温差很大,故B错误;C月球表面的环形山也有陨石撞击形成的,故C错误;

D.月球表面明暗相间,亮区被称为月海,亮区被称为月陆,故D错误。故本题选

A.

18.用音叉做声波在空气和水中传播的实验,某时刻该音叉发出的声波在水和空

气中传播的波形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声波在水中波长较大,b是水中声波的波形曲线

B、声波在空气中波长较大,b是空气中声波的波形曲线

C、水中质点振动频率较高,a是水中声波的波形曲线

【)、空气中质点振动频率较高,a是空气中声波的波形曲线

答案:A

解析:同一音叉发出的声波,声源相同,频率f相同、周期T相同,故C、D错

误;又因为声波在水中传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速度大,根据波长入=vT

可知声波在水中波长较大;由图波形曲线可知b比a的波长长,故b是水中声波

的波形曲线,a是空气中声波的波形曲线,故A正确,B错误。故本题选A。

19.图中为地球大气温度垂直分布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0。

A、因为两极地区的对流强烈,其对流层比赤道的要厚

B、平流层是风、云、雨、电等天气变化最激烈的大气层

C、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吸收太阳光紫外线

D、对流层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因而气温随高度升高而下降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大气圈层。A.对流层在两极比较薄,赤道比较厚,说法错误。B.

对流层是风、云、雨、电等天气变化最激烈的大气层,说法错误。C.在大气的平

流层中有一臭氧层,其作月是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说法正

确。D.对流层的气温,主要是靠大气逆辐射和大地辐射将地球反射的太阳光中的

热和地球自身产生的热反射到地面或对流层中,高度上升时,接受到的大气逆辐

射和大地辐射减少,从而导致接受到的热减少,气温降低,说法错误。故本题选

20.某一食物网如图4所示,“绿色植物T蚱蠕T蜥蜴一蛇T鹰”是该食物网中

营养级最多的一条食物链。该食物链能稳定维持五个营养级的主要原因是()。

A、所有食物链中,植食性动物蚱蠕的个体数量最多

B、鹰捕食蛇比捕食兔更容易,使得该食物链更易稳定存在

C、蜥蜴和蛇的捕食对象比较单一,须通过多个营养级有能维持生存

D、各种变温动物组成的食物链能量传递效率比只有恒温动物组成的高

答案:D

解析:变温动物能量转化效率比恒温动物高得多,因为变温动物呼吸消耗的能量

少,把更多的能量转化为动物有机产品。例如,蝗虫吃50千克植物可以长6.85

千克肉(包括构成身体的各组织)o田鼠每吃50千克植物只能长0.7千克肉(包

括各种组织)。故本题选D。

21.一个板的问题,画了一个摆,然后摆上有两个摆,A摆是M克/,/然后B是3M

克。把A放于某一个高点静止下落,AB发生弹性碰撞,则()。ocb

A、第一次碰撞和第二次碰撞的高度相同

B、第一次碰撞的瞬间,A、B动量不相等

C、碰撞后,A、B能达到的最大摆角相同

D、第一次碰撞后,A获得的速度比B大

答案:A

解析:两球在碰撞前后,水平方向不受外力,故水平方向两球组成的系统动量守

恒,由动量守卜靛律有:nw31Vz两球碘i:曷单酹),

121232

xm%=Tmvi+xm也

故机械能守恒,即:222解两式得:

也=一曳也=x

2:2可见第一次碰撞后的瞬间,两球的速度大小

相等。A.由单摆的周期公式T=2nV”上可知,两球摆动周g期相同,经半个

周期后,两球在平衡位置处发生第二次碰撞,故A正确。B.因两球质量不相等,

故两球碰后的动量大小不相等,方向相反,故B错误;C.两球碰后上摆过程,机

2mv2=mgh上可知,两球

械能守恒,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摆动周g期相同,经半个周期后,两球在平衡位置处发生第二次碰撞,故A正确。

D.两球在碰撞前后,水平方向不受外力,故水平方向两球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vo=mv1+3mv2两球碰撞是弹性的,故

121232

z=-mvf+-mv/

械能守恒,即:222解两式得:

—V*]=—

2;2可见第一次碰撞后的瞬间,两球的速度大小

相等,故D正确;故本题选A。

22.“夜色一天比一天更且降临,白天也比夜晚要短了",这一现象描述了我国

A、-B

B,1C

C,TD

D、一A

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此时北半球应处于秋分过渡到冬至,太阳直射点从赤道移向南

回归线。故本题选B。

23.合成药物X的路线如下:

CH)

dC7H7NO2—。咋C7H7NO4

A

C7H7NO2B&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X的含氧基团是按基

B、A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

C、发生取代反应的只有①和⑤

D、②和③不能互换,是防止胺基被氧化

答案:D

解析:A.X的含氧基团是酯基;gCHN02的同分异构有2种

发生取代反应的有①④⑤;D.②③无法交换,因为

KMN04会氧化NH2流程:

8CHJCO

Fe/HCt

故本题选D。

24.圆环有一根粗细均匀的电阻丝制成,ABCD是该圆环上的四个等分点,保持电

源电压不变划片P由A经过B划至C的过程电流表的读数()。

A、始终不变

B、逐渐变小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答案:D

解析:由电路图可知,圆环被I)与P分成两段,这两段电阻并联,由并联电路特

点可知,在P由A经过B滑至C的过程中,电路总电阻先变大后变小,电源的电

动势和内阻不变,由闭合目路欧姆电路可知,电路中总电流先变小后变大,电流

表测电路中总电流,因此电流表示数先变小后变大。故本题选C。

25.地球物理学家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将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

三个圈层的主要依据是0。

A、不同层次放射性元素的组成及含量

B、宇宙地质中的陨石成分

C、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不连续性

D、火山喷发物中的物质成分差异

答案:C

解析: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根据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

速度的变化,一般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同心球层:地核、地幔和地壳。中心层是

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地壳与地幔之间由莫霍面界开,地幔与地核之

间由古登堡面界开。故本题选C。

26.某一物休从地面竖直上抛,空气阻力大小恒定。设该物体在地面时的重力势

能为零,E为该物体的机械能。H为该物体据地面的高度。从该物体被抛出到落

回原地的过程中,关于E与H的关系正确的是0。

答案:B

解析:答案解析:物体竖直上抛过程中,机械能守恒,但由于空气阻力存在,机

械能逐渐减小。物体上升时,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和克服空气阻力做功产生的热

能,机械能减小。下落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但由于空气阻力仍做功,机械

能继续减小。机械能E等于动能、重力势能和克服空气阻力消耗的能量之和。高

度H不断变化,机械能E随高度H的变化不是线性的,而是逐渐减小的曲线。所

以,选项B是正确的答案。

27.在相同温度与压强下,气体体积与分子数成正比。图为刻度均匀的容器,内

有一个理想活塞(无摩擦且密封良好),活塞开始在8cm刻度处,其左室为空气,

右室为CO和0的混合气体。常温下用电火花点燃右室气体,使右室混合气体充

分燃烧,活塞最终停在12cm刻度处,则原有CO和0的体积比可能是()。

活粤电火华

湿合气体

04.8I2x16202428cm

图3

A、2:3

B、1:4

C、7:3

D、5:3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活塞开始在8cm刻度处,充分反应后活塞最终停在12cm刻度

处,所以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比为5:4。设原有CO体积为X,原有O体积为y。

点燃

根据C0和。的化学方程式:2CO^2C可知。当O完全反应可列

1

出x+y:2y+x-2y=5:4,解得x:g:1,当全反应可歹lj出x+y:"v-,

二5:4,解得x:y=2:3。故A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28.应急移动立交桥主要由动力车和桥板组成,使用时动力展开桥板即刻搭建一

座临时立交桥其它车辆就能顺利从该立交桥面过,排除交通堵塞,一辆轿车匀速

通过弧形立交桥的过程中关于轿车表述正确的是()O

机动立交桥展开时的示意图

A、重力等于支持力

B、加速度等于零

C、受非平衡力

D、机械能不变

答案:C

解析:A.当汽车在桥上行驶时,会受到重力和桥对汽车的支持力的作用;同时在

其前进的方向还会受到汽车的牵引力,在其运动的反方向还会受到桥面对汽车的

摩擦力,故A错误;B汽车在桥上行驶受到指向圆心的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二定

律可知,加速度指向圆心,不为。,故R错误;C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都是平衡

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可能不受力,也可能受平衡力,所以该题可以据桥上

的汽车所处的状态判断汽车受非平衡力,故C正确;D.汽车匀速行驶,动能不变,

高度变化,重力势能改变,故机械能改变,故D错误。故本题选C。

29.图中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甲〜戊表示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箭头表示“碳流”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有4条食物链

B、戊在食物链中最高为第三营养级

C、碳在甲和丙之间以碳酸盐的形式流动

D、丁和戊的“碳流”经过乙后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向丙

答案:B

解析:本题考察食物链和碳循环。图中甲为生产者,乙、丁、戊为消费者、丙为

分解者。A.一共有3条食物链分别为:甲-丁-戊-乙,甲-乙,甲-戊-乙;说法错

误。B戊在食物链中最高为第三营养级,说法正确。C碳在甲和丙之间以二氧化

碳的形式流动,说法错误。D.丁和戊的“碳流”经过以有机物的形式流向丙,不

需要经过乙,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

30.如图表示某一山坡上优势种群马尾松的年龄结构,在无人干扰的情况下,该

种群所处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是0。

果实成熟阶段

20

960

一30

一级幼苗二级幼苗小树阶段中树阶段大树阶段

年龄段

A、系统积累的总能量逐渐减少

B、系统可以容纳更多的马尾松幼苗

C、系统内马尾松的个体数量逐渐下降

D、系统中的马尾松为起点的食物网逐渐简化

答案:A

解析:分析柱形图;一级幼苗、二级幼苗和小树年龄段的数量较少,而中龄阶段、

大龄阶段的马尾松较多,即幼年个体明显少于老年个体,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

衰退型,种群密度越来越小,因此该种群的总能量将减少、营养级能量降低,环

境阻力将变小。故本题选A。

31.地球内部结构由内向外可分为地核、地幔、地壳三层,形成地球内部圈层结

构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球自转

B、岩石结晶

C、重力作用使物质分异

D、内力作用使板块挤压

答案:C

解析:一般认为,从太阳星云分化出来的原始地球是均质的。后来由于放射性元

素蜕变、微星碰撞及地球本身物质压缩等因素,地球累积了大量热能,使原始均

质物质发生局部持续的熔融,从而导致了地球内部物质物理和化学的垂直分异与

调整。较轻的硅铝物质缓慢上升,较重的铁、镁硅酸盐物质及铁镁物质下沉,原

始地球乃逐渐形成了内部圈层结构。故本题选C。

32.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如图6所示,若A,B两部分面积相等,则该气体分

A、V0为最概然速率

B、V0平均速率

c、V0方均根速率

D、速率大于和小于V0的分子数各占一半

答案:D

dN

解析:由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V,/,的有

r.rdN△

/frvdv=/-dv=0,」

人人Nd"N,由题意A、B两部分

jfvdv=ffvdv

面积相等有J。J岫,说明

△NQT”=△=-N

故本题选D.

33.导致地球表面运动物体方向偏转的力叫科里奥利力。图为科里奥利力与地面

运动物体方向偏转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0。

北极

图4

A、科里奥利力是地球公转造成的

B、南半球反气旋呈逆时针方向转

C、北半球自然河流右岸与左岸的侵蚀度基本一致

D、东太平洋洋流不受科里奥利力影响

答案:B

解析:A.科里奥利力或地转偏向力是由地球自转造成的,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

左,故A错误;B.反气旋是高压中心,北半球顺时针向四周辐散,南半球逆时针

向四周辐散,故B正确;C.由于科里奥利力的存在,北半球自然河流右岸的侵蚀

度往往比左岸更严重一些,故C错误;D.在地球自转的作用下,洋流沿经度方向

的移动会受到科里奥利力的影响而发生向东或向西的偏转,故D错误。故本题选

34.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有一质量均勺、半径为r的半球壳,半球壳附近

空间存在竖直方向成Q夹角、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通过该半球壳的磁通

量大小为0。

A、7rr2Bcosa

B、7tr2Bsina

c、2冗产Bcosa

D>Zm^Bsina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磁通量的计算。半径为r的圆S,与半球面构成闭合曲面,根据

磁场的高斯定理,磁感线是闭合曲线,闭合曲面的磁通量为零,即穿进半球面S

的磁通量等于穿出圆面S'的磁通量①二B-S。故本题选A。

35.下列模型或符号表示正确的是0。

A、乙快分子球棍模型

©)))

B、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C、苯磺酸的结构简式

[:6:H]-

D、••羟基的电子式

答案:A

解析:答案A中,所展示的模型符合乙快分子的球棍模型特征,能够准确表示出

乙快分子中原子的相对位置和化学键的类型。B选项中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不正

确,应为得到两个电子后的状态。C选项苯磺酸的结构简式存在错误,不符合其

正确的化学结构组成。D选项羟基的电子式书写不符合其原子间的成键规律。综

上,正确答案是A。

36.有机物说法正确的是()。

A、DCH2CH2D2CIICH的系统命名是2一乙基丁烷

B、葡萄糖在不同的条件下可以发生取代、消去、氧化、还原脂化与水解反应。

C、丙烯酸和山梨酸DCH3cH:CHCHXHCOOHO不是

同系物,他们与氢气充分反应后产物也不是同系物

D.Imol某竣酸脂CisIkO完全水解可得到1mol竣酸和2moi乙醇,改竣酸的分

子式为CisHisO

答案:B

解析:A项中,该有机物的主链应为戊烷,从靠近支链的一端开始编号,故系统

命名应为3-甲基戊烷,而非2—乙基丁烷,故A项错误。B项中,葡萄糖为五羟

基醛,含有多个羟基和醛基,因此可发生取代、消去、氧化、还原等多种反应。

此外,葡萄糖在酸性条件下也可发生酯化反应(实质为取代反应的一种),而在

碱性条件下可发生水解反应(转化为果糖),故B项正确。C项中,丙烯酸与山

梨酸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若干个CH2原子团,故属于同系物。它们与氢气

充分反应后,分别生成丙醇和山梨醇,二者也属同系物,故C项错误。D项中,

酯水解得到粉酸和醇,根据酯和乙醇的分子式,可以推断出粉酸中应含有2个C

原子,而不是给出的分子式01gHlgO5,故【)项错误。综上所述,正确答案

为B。

37.云飘在空中而不降水时,常可以采用人工增雨的技术,“有云而无雨”的原

因可能是0。

A、空气中没有水汽

B、气温不够高

C、云中凝结的水珠不够大

D、云的上升速度太快

答案C

解析: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小水滴,聚集成云,当云中凝结的水珠足够大

时,形成降水,故C正确,ABD错误。故本题选C“

38.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属于不同周期的三种常见短周期元素,三种

元素相互之间可以形成1:1型的化合物M、N、R,常温下M、N为固体,R为液体。

M、N遇水都能产生气体,且产生的气体可以相互化合。下列表述正确的是0。

A、Z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B、M、N、R三种化合物都是离子晶体

C、少量MN分别与水作用,所得相溶液的溶质相同

D、三种元素形成的离子半径大小顺序与其相应的原子半径大小顺序相同

答案:C

解析: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属于不同周期的三种常见短周期元素,X

的原子序数最小,只能属于第一周期,且能和其它元素化合,所以X是H元素;

Y处于第二周期、Z处于第三周期,三种元素相互之间可以形成1:1型的化合物

M、N、R,常温下M、N为固体,R为液体,贝l]R是IW,Y是0元素;Z属于第

三周期,Z能和H元素形成1:1型固体,和0元素能形成1:1型固体,且M、N

遇到水都能产生气体,而且产生的气体相互可以化合,则Z是Na元素。A.Z为N

a元素,而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氧元素,故A错误;B.三种化合物分别为

Na2()2、NaH、电()2,其中\a2O2、NaH为离子化合物”()为共价化合物,故B

错误;CM、N和水反应的方程式为:NaH+HzCMMaOH+H个、

2Na2Oz+2H20=4

NaOH+Oz个,所得溶液为NaOH溶液,故C正确;D.原子半径H{Na}M0A{2-},

故D错误。故本题选C。

39.如图是某地(北纬309,东经1209)地平天球示意图,在该地理纬度,春

分、夏至、秋分、冬至四天日出日落的方位是变化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地冬至日落方位比夏天要偏北

B.该地夏至日出方位比冬天要偏北

C、该地冬至,日落西南方,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小值

D、该地夏至,日出东北方,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大值

答案:A

解析:A.如图所示,该地冬至日落方位比夏天要偏南,故A错误;B.该地夏至日

出方位比冬天要偏北,故B正确;C.该地冬至,日落西南方,正午太阳高度达到

全年最小值,故C正确;D.该地夏至,日出东北方,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大

值,故D正确。故本题选A。

40.人工合成的某些化合物,其结构与某些昆虫的性外激素非常类似。因此,可

以用来防治农田害虫,这种防治手段从本质上而言是()。

A、降低害虫的出生率

B、改变害虫的繁殖周期

C、缩短害虫的可育年龄

D、延长害虫虫卵的孵期

答案:A

解析: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农业害虫的方法,目的是破坏该害虫种群的

性别比例,降低出生率,从而减少害虫数量来达到治虫目的。故本题选A。

41.在科学研究中,研究对象之间往往存在着关联,下面所表示的相互关系选项

中正确的是0。

A、若甲表示食物链中生物毒素流动的关系,I、II、III可分别代表分解者、消

费者、生产者

B、若甲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I、H、H1可分别表示乙醇、乙醛、乙酸

C、若乙表示地质循环关系,I、H、III可分别表示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

D、若乙表示物质三态变化关系,I、1【、HI可分别表示液态、固态、气

态答案:D

解析:A.食物链的组成成分中,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只反映生产者与消

费者之间由于捕食和被捕食而发生的联系,故A错误;B.乙醇与氧气反应生成乙

2CH3CH2OH+O2^CH3CHO+2H2O乙醛与

氧气反应生成乙酸:ZCHaCHO+O?"^2cH3COOH

CH3CHO+H2KCH3cH20H

乙醛与氧气反应生成乙醇:

乙醇不可直接生成乙酸,故B错误;C.

岩浆岩

沉积岩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故C错i吴;D.

固态

故D正确。故本题选D。

42.Vmol的理想气体在温度T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体积从V经准静态过程变化到

V2o在这一等温过程中,该理想气体从外畀吸收的热量为0。

rRTIu

A.

R.卜叫5

rR7hi上

C、li

3…I;

D.21.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想气体的性质。准静态等温过程理想气体做功

W-yYRTln9

%i%o理想气体对外做功等于该过程中吸收的热量。

故本题选c。

43.如图是植物的感应性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0。

A、该图中植物根的生长现象称为背地性

B、该图中植物茎的生长现象称为向地性

C、该图中C处生长素浓度增大,抑制A处生长从而使眼向地生长

D、该图中C、D处的生长素浓度较高,A、D处细胞生长较快

答案:D

解析:AB、向性运动是植物受单向外界因素的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是植物感

应性的一种表现形式。植物在单侧光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叫向光性。在重力的影

响下,植物的根会顺着重力方向生长的现象叫向地性,而茎具有背地性,故图中

植物根的生长现象称为向地性,植物茎的生长现象称为背地性。AB错误;CD、

由于重力的作用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较高,图中A、B、C、D四处,C、D两处属

于近地侧,故生长素浓度较高。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的生长素

会促进生长,而高浓度的生长素会抑制生长,且植物根对生长素比芽、茎敏感,

图中C处生长素浓度增大,那么C处的生长会受到抑制,A处的生长加快,使根

向地生长。C错误,D正确。故本题选D。

44.如图所示,两个表面积均为S的圆筒内装有水(水的密度为p),两圆筒放

置在同一水平面上,水面上的高度分别为h和hz,打开阀门直至两圆筒内水面

高度相等,这一过程中水的重力做功为()。

;PgS(h1-h2)

A、

B、pgS(hi-h2)2

;pgS(h\-h2)2

、4

2

D>pgSh2

答案:C

解析:解:现把连接两筒的阀门打开,使两筒中液体高度相等,此时液体的高度

h=M+"22s

为h,所以有:2因此从左边移到右边的液体体积为:

所以这个过程液体的重力势能变化量等于左边上部分的液体移到右侧里的重力

势能变化。即:

Wc=AEp=-pgS(h1一八2)2

重力对水做的功4o答:这个过程中重力

;pgS(61-/12)2

4

所做的功等于功

45.在充足的光照下,用大豆新鲜绿叶进行试验,关于B处和D处气体成分比较

的表述,正确的是。。

C______

空气笈"园+=%

日日一NaOH(氢氧化钠)

A、B处的0含量低于D处

B、都无CO

C、D处的CO2含量高于B处

D、0的含量相等

答案:D

解析:通入C内的气体经过氢氧化钠溶液时二氧化碳被吸收,因此C内新鲜的大

豆绿缺乏叶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还能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

碳,因此分析D处的气体成分,最可能发现二氧化碳量多于B处。故本题选D。

46.2017年1月1日是农历腊月初四。如果当天晚上天晴,可见得月相是()。

答案:A

解析:农历腊月初四的月相是蛾眉月,亮面朝西,且出现在傍晚西方天空。选项

A的月相符合蛾眉月的特征,亮面朝西,形状较窄。而其他选项的月相形状和亮

面方向与农历腊月初四的蛾眉月不符。所以,正确答案是A。

47.如图一所示,以水平速度平抛出一铅球A(不计空气阻力),A在地面的

A、匀速运动

B、减速运动

C、加速运动

D、不能确定

答案:A

解析:铅球在空中做的是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上的速度不变,而铅球的影子始

终在球的正下方,所以影子所做的运动为匀速运动。故本题选A。

48.太阳、定点在赤道上空的通讯卫星、地面卫星接收站三者大致排列在同一直

线上的现象(如图)有可能发生在()。

A、春分

B、夏至

C、立秋

D、冬至

答案:A

解析: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时处于春分或者秋分,故本题选A。

49.在充足的光照下,用大豆新鲜绿叶进行试验,关于B处和D处气体成分比较

的表述,正确的是0。

C

B0即\D.

三亚——NaOH(氢氧化钠)

A、B处的0含量低于D处

B、都无CO

C、D处的CO含■高于B处

D、O的含量相等

答案:D

解析:通入C内的气体经过氢氧化钠溶液时二氧化碳被吸收,因此C内新鲜的大

豆绿缺乏叶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还能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

碳,因此分析D处的气体成分,最可能发现二氧化碳量多于B处。故本题选D。

50.地一月系统存在如图所示的5个能使小天体运行稳定的“拉格朗日”平衡点

U-L5,“鹊桥”是嫦娥四号探月工程的中继卫星,它在其中一个“拉格朗

A、L2点

B、L3

点C、

Ls点D、

L点

答案:A

解析:拉格朗日点是相对地球和月球不动的位置,卫星在拉格朗日点与月球同步

绕地球做圆周运动,“鹊桥”是嫦娥四号的中继卫星,在L点开展工程任务实

验,故选A。

51.下到关于生物体内能量的转化及其对生命意义的描述,正确的是0。

A、纤毛摆动将化学能转化为渗透能,使纤毛虫产生运动

B、内耳可以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是人体形成听觉的前提

C、萤火虫发光器可以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便于其夜间飞行

D、在光反应过程中叶绿素将光能转化为电能,为三陵酸循环提供能量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生物体内能量的转化。A.纤毛摆动将化学能转化为动能,说法错

误。B.内耳的听觉细胞将机械能转变为电能,此电流经由听觉神经传入大脑,我

们就能感觉到外界的声音,但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

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

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

成了听觉,环环相扣,缺一不可。说法错误。C.萤火虫发光时所需的能量来自于

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故为ATP高能磷酸键断裂释放的化学能转化成的光能,说

法正确。D.叶绿素的作用:吸收光能(全部的叶绿素b和大部分的叶绿素a),

光能一电能(极少部分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收集光能,防止多余光照伤害

叶绿素,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52.下列天体系统尺度最大的是Oo

A、地月系

B>银河系

C、太阳系

D、昴星团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天体系统。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按从低到高的级®,依次为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昴星团位于金牛座天区明亮的疏散星团。

因此,最大的是银河系。故本题选B。

53.酵母菌的繁殖方式()0

A、分裂生殖

B、出芽生殖

C、胞子生殖

D、有性生殖

答案:B

解析:酵母菌主要是通过出芽的方式进行无性生殖。故本题选儿

54.“一闪一闪亮晶晶,漫天都是小星星,挂在天上放光明,好像许多小眼睛”。

该民谣中的“小星星”绝大多数属于()。

A、流星

B、1IS

C、^亍星

D、彗星

答案:B

解析:宇宙中的天体发光的大部分为与太阳一样的恒星,只因为它们离我们太远,

故看起来很小,故本题选

55.图5为某时刻阳光照射地球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0。

A、弧AQC是昏线

B、北极圈上的A点是早上6点

C、赤道上的B点夜长昼短

D、南回归线上的D点太阳高度角为43°08,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自转现象。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和太阳光的方向,可以看出阴

影区为黑夜,其余为白夜,所以AQC是从黑夜进入白天,为晨线,A错误。正东

日出的时间是6点,昼夜等长;那么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白昼长于黑夜,

必然使得日出早于6点,日落晚于18点。B错误。赤道上为昼夜等长,C错误。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南回归线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23.26*2=90-46.52=43.08,

D正确。故本题答案选D。

56.图2中的①②③④表示一组具有包含关系的概念,下列各组概念符合图2所

示关系的是。。

A、①细胞核②DNA③染色体④基因

B、①运动系统②手臂③结缔组织④肌细胞

C、①被子植物②花③薄壁组织④极核细胞

D、①种子植物②裸子植物③双子叶植物④单子叶植物

答案:C

解析:A.染色体存在于细胞的细胞核中,遗传物质主要是DNA,其次还有RNA.

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四者在概念上的大小关系如图所示:

(基因)DNA)株)细胞核)

故A错误;B.肌肉组织由肌细胞(或

称肌纤维)组成,故B错误;C.薄壁组织(又叫基本组织、营养组织),是植物

的几种主要组织之一。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中都含有大量的营养

组织。营养组织的细胞壁薄,液泡较大,有储藏营养物质的功能,C正确;D.双

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是并列关系,它们同属于被子植物,故D错误。故本题选

c

57.下列图示与实验要求不对应的是()o

溶液配制白

D、

答案:B

解析:答案解析:A选项的洗气装置,气体长进短出,符合洗气要求;C选项的

蒸储装置,温度计7k铺朝覆、冷凝管进出水方向等均正确;D®项的溶液S喇,

使用玻璃棒搅拌等操作符合规范。而B选项中加热蒸发时,应该用玻璃棒搅拌以

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体飞溅,但图中没有玻璃棒,不符合实验要求。所以,

答案是B选项。

58.图示能直观的表述一切物理意义,下列图示中所表示的物理意义不正确的是

Oo

A、甲、乙两灯并联

B、异名磁极间的磁感线B.异名磁极间的磁感线

C、动力F对应的力臂LQ动力EL

D.凹透镜对平行)t的折射作用

D、凹透镜对平行光的折射作用

答案:C

解析:答案C中,力臂是指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而图示中给出的并

非从支点到力E作用线的垂直距离,所以该图示表示的力臂是不正确的。A选

项甲、乙两灯并联的图示符合并联电路的特征。B选项异名磁极间的磁感线图示

符合磁场规律。D选项凹透镜对平行光的折射作用图示也符合凹透镜的光学特性。

综上,答案是C。

59.光具架上从左到右依次放置有光源、凸透镜、不透明的光屏、三者共轴,光

源发出“F”字样的光。若将凸透镜上半部分挡住,调节凸透镜、光屏的位置,

直至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则该像的字样为()。

A、L

CE

H

答案:D

解析:当凸透镜上半部分被挡住时,凸透镜下半部分仍能成像,但所成的像会比

完整凸透镜成像暗一些,像的形状不变。光源发出“F”字样的光,经过凸透镜

折射成像,像依然是“F”的形状。所以选项D是正确的。

60.2009年为国际天文年,其主题曲《巨人的肩膀(ShouldersofGiants)中的

一段歌词的大意为:那是1609年的夏天,当本用他的望远镜碰遥望星空时,观看

到了月亮上的环形山,还看到银河繁星万万千千,发现了木星旁边有四颗卫

星……,这里的“*”所说的科学家是()。

A、牛顿

B、第谷

C、伽利略

D、jFffla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地理学史。伽利略做好了他的望远镜,向天对准焦点,故本题选

Co

简答题

1.科学地理~~板块构造学说发展史。⑴板块学说的主要理论要点是什么?

⑵科学史在科学教育过程当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是什么?

答案:⑴板块构造认为:地壳的水平运动占主导地位,大陆和海洋的位置不是固

定不变的。基本论点有4个。①地球的上壳层按物理性质可分为:a.脆性和粘性

都较大的岩石圈(地壳和地幔的最上层)。b.脆性和粘性都较小的软流圈。②岩石

圈在侧向上分为若干个大的刚性板块,岩石圈和软流圈的界面经历着长期、缓慢、

规模巨大彼此相对的水平位移,板块在裂谷带拉开(海底扩张),洋壳在深海沟一

一岛弧带俯冲(消亡)。③板块水平位移的原因在于地幔中的热对流,拉开(扩张)

发生在上升流的地段之下,俯冲(消亡)则发生在下降流的地段上。④在全球范围

类,板块在扩张带的拉伸(离散)与在消亡带的挤压(汇聚)之间互相补偿,使地球

半径得以基本保持不变。⑵①科学史促使学生对科学本身及其相关因素有更全

面、深刻的认识。通过科学史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

关系。②建立正确的科学家形象,了解科学本质,增加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科学

史可以向学生展示正确的科学家形象,让学生了解科学家各种举动出现的原因,

让学生真正意识到科学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曲折,同时明白科学家并非可望而不可

即的,提高学生学习和将来从事科学研究的信心。③科学史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的依托。科学史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规律;有助于学生了解科学探

究的过程,掌握科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树立正确

的价值观。④有助于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优化教学设计。科

学史引入科学教育,有助于教师完善自己的专业素养,熟知科学发展史的全过程,

构建多元知识结构,促使科学课程的优化。

2.如图是初中科学某版本教科书“水的循环”示意图,说明水在不停的运动与转

化。简述“水的运动与转化”过程及其教学中如何体现科学课程的综合性。

海陆间循环

答案:水的运动和转化过程是指自然界的水在太阳能和大气运动的共同驱动下,

不断从江河湖海等水面、土壤、岩石等陆面和植物的茎,叶面等,通过蒸发或散

发,以水汽的形式进入大三圈,当大气圈中的水汽凝结的水滴大到重力大于空气

的浮力时,就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以降水的形式降落到地球表面。到达地球表面

的降水,一部分在重力的作用下,渗入地下。一部分则形成地面径流流入江河湖泊,

再汇入海洋;还有一部分通过蒸发或是散发到大气圈,或者以地下水形式流入江

河湖泊,再汇入海洋。这种始于水终于水,并且永无休止覆盖整个地球的循环运动。

水循环中涉及的过程与社会、自然、学生自身的各种类型的生活之中,因此,它是

科学课程与生活、自然现象紧密联系的表现。在教学中以水的运动与转化主题,

让学生联系日常生活中的水循环过程,在自己的经历中发现、体悟自然的力量,

其次引导学生感受水循环过程中每个环节的重要作用,在每个过程中,体会水的

运动和转化,感受植物、动物、人类活动等对于水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