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辨证法(廖伟)课件 第一讲自然观(1)古代学习资料_第1页
自然辨证法(廖伟)课件 第一讲自然观(1)古代学习资料_第2页
自然辨证法(廖伟)课件 第一讲自然观(1)古代学习资料_第3页
自然辨证法(廖伟)课件 第一讲自然观(1)古代学习资料_第4页
自然辨证法(廖伟)课件 第一讲自然观(1)古代学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讲自然观

自然观是人们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它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本体论基础和方法论前提。一、古希腊时期的自然观二、近代西方的自然观三、19世纪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一、古希腊时期的自然观

1、古希腊神话体现的自然观

“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的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

——马克思

4/15/20254一、古希腊的地图希腊神话的起源

希腊神话和传说是原始氏族社会的精神产物,是古希腊人集体创造的民间口头文学,是欧洲最早的文学形式,大约产生于公元前8世纪以前。它在希腊原始初民长期口口相传的基础上形成基本规模,后在荷马的两部著名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和赫西俄德《神谱》;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奥维德的《变形记》中及其它古希腊的诗歌、戏剧、历史、哲学等著作中记录下来,经后人整理并丰富成现在的古希腊神话故事。希腊神话产生和反映的地理位置是西起希腊半岛,东至小亚细亚半岛,南到克里特岛的广大爱琴海地区。

混沌之神卡俄斯(Chaos)在希腊神话中,一切皆从混沌卡俄斯开始,卡俄斯是混沌的英文Chaos的音译,卡俄斯并不是创世神,他就是混沌。那时宇宙万物尚未形成,世界处于天地未成的混沌时期,宇宙间的元素处于杂乱无章的状态,它的形状不可描述;是一个无边无际、一无所有的空间。随后卡俄斯依靠无性繁殖从自身内部诞生了大地之神盖亚(Gaia)、地狱深渊神塔耳塔洛斯(Tartarus)、黑暗之神俄瑞玻斯(Erebus)、黑夜女神尼克斯(Nyx)和爱神厄洛斯(Eros)五大创世神,世界由此开始。混沌神卡俄斯大地女神盖亚地狱深渊神塔耳塔洛斯黑夜女神尼克斯黑暗神厄瑞波斯爱神厄洛斯首任天神乌拉诺斯二任天神克拉诺斯瑞亚海洋之神俄刻阿洛斯智力之神科俄斯生长之神克利俄斯伊阿珀托斯福柏海神特提斯正义女神忒弥斯许珀里翁记忆女神莫涅莫绪涅光照女神忒伊亚酒神狄奥尼索斯十二泰坦巨神|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三任天神宙斯海王波塞冬农业女神德墨特尔战神阿瑞斯智慧女神雅典娜太阳神阿波罗月神阿尔忒弥斯冥王哈底斯火神赫斐斯托斯

天后赫拉爱神阿佛洛狄忒神谱|大地之母盖亚(Gaea)大地之神盖亚(Gaea),又称大地之母,是众神之母,所有神灵中德高望重的显赫之神,亦是希腊神话中最早出现的神。在开天辟地时,盖亚由混沌之神(Chaos)所生。盖娅生了天空-即天神乌拉诺斯(Uranus);海洋-即海神彭透斯(Pontus);山脉-即山神乌瑞亚(Ourea)。接着盖娅她又和两位儿子天空、海洋结合诞生了许多神:和天神生了十二位(六男六女)泰坦巨神(Titans),分别代表世界最初的些事物(日、月、天、时间、正义、记忆等),三个独眼巨神和三个百臂巨神。和海神生了五个孩子,分别代表不同的海洋。

盖亚是世界的开始,而所有天神都是她的子孙后代。地狱深渊神塔耳塔洛斯(Tartarus)塔耳塔洛斯(Tartarus)是地狱深渊神,他是混沌神卡俄斯的儿子,五大创世神之一。塔耳塔洛斯既是地狱冥土的创造者,也是地狱深渊的本体。塔耳塔洛斯出生在地母盖亚之后,后来和该亚结合,生了该亚最小的儿子,即怪物提丰(Typhon)。塔耳塔洛斯是一个无形的深渊,位于世界的最底端。后来他成了关押妖魔怪物和一些叛逆神袛的地方。一些提坦神就被宙斯关押在这里。

爱神厄洛斯(Eros)爱神厄洛斯(Eros)是混沌神卡俄斯(chaos)之子,五大创世神之一。他诞生在大地神盖亚和地狱神塔耳塔洛斯之后,黑暗神厄瑞玻斯和黑夜神倪克斯之前。

厄洛斯的诞生促生了众神的生育相爱,是一切爱欲和性欲化身(包括同性、异性);是宇宙最初诞生新生命的原动力和自然力创造本原的化身。黑夜女神尼克斯(Nyx)黑夜女神尼克斯(Nyx)是混沌神卡俄斯(Khaos)之女。五大创世神之一。黑暗神厄瑞波斯(Erebus)诞生以后,在大地母神该亚(Gaea)之上诞生了黑夜女神尼克斯。她是黑夜的化身和本体。尼克斯是一位古老而强大的神袛,她和他的孪生哥哥厄瑞玻斯生下上面提到的三位神祗外,还独自孕育了一大批神灵,包括命运三女神、死神睡神等,我们会在稍后详细介绍。而她的子女中一部分成为天神,如命运三女神等,一部分成为冥神,如死神睡神兄弟等。黑夜女神尼克斯的“无性生殖”,反映古代人对当代人的“克隆(clone)”技术,早有所感觉。黑暗神厄瑞波斯(Erebus)黑暗神厄瑞波斯(Erebus)是混沌神卡俄斯之子,五大创世神之一。地狱深渊神塔耳塔洛斯诞生之后,在塔耳塔洛斯以上,大地母神该亚以下诞生了黑暗神。他是黑暗的化身与本体,位于大地神与冥土之间。厄瑞波斯和妹妹黑夜女神尼克斯结合,生了三位古老的神袛:太空之神埃忒耳(Aether)、白昼之神赫莫拉(Hemera)和冥河的渡神卡戎(Charon)。厄瑞波斯代表着大地和冥界之间的黑暗,古希腊人认为人死后,灵魂便由尘世穿过黑暗,到达冥府,成为死亡国度的子民。天神乌拉诺斯(Uranus)天神乌拉诺斯(Uranus)是地神该亚所生,后来又与该亚结合生下十二泰坦巨神。他是第一个统治宇宙的天神,后来被他和该亚所生的最小儿子克洛诺斯所推翻。乌拉诺斯因为害怕自己巨大的儿子篡夺王位,把泰坦们都赶到地上,也即赶到该亚的腹内。这引起了母亲(也是妻子、祖母)该亚的怨恨,在她的挑唆下,最小的泰坦儿子克洛诺斯(Kronus),用一把从母亲得到的大镰刀攻击父亲,并使之受伤,从而推翻了乌拉诺斯的统治,成为新的天神。而被阉割的乌拉诺斯的精液溅到该亚身上,使她受孕,生下了复仇之神。泰坦巨神(Titans)泰坦巨神主要是指地神盖亚和天神乌拉诺斯所生的六男六女,共十二个巨神。这些巨神彼此互相结合,生出最早的赫利俄斯(Helios日)、塞勒涅(Selene月)、厄俄斯(Eos黎明)、阿斯特赖俄斯(Astraea星辰)等许多神。泰坦神族曾统治世界,但后来被宙斯家族战胜他们,取而代之,并把他们囚禁在地狱的最底层。十二主神

宙斯:(罗马又称朱庇特)Zeus,天神

赫拉:(罗马又称朱诺)Hera,宙斯的姐姐与妻子。波塞冬:(罗马又称尼普东)Poseidon,海王。

德墨特尔:(罗马又称赛尔斯)Demeter,农业女神。

哈底斯:(罗马又称普鲁通)Hades,冥王。

雅典娜:(罗马又称密涅瓦)Athena,智慧女神。

阿波罗:(罗马也称阿波罗)Apollo,太阳神。

阿尔忒弥斯:(罗马又称狄安娜)Artemis,月神。

狄奥尼索斯(罗马又称巴克斯):Dionysus,酒神。

阿佛洛狄忒(罗马又称维纳斯):Aphrodite,爱神。

奥林匹斯十二主神宙斯赫拉波塞冬得墨忒尔赫斯提阿瑞斯赫菲斯托斯赫尔墨斯阿芙罗狄蒂阿尔忒尼斯阿波罗雅典娜宙斯与他的兄弟姊妹合力战胜了泰坦巨神(天神乌拉诺斯和地神盖亚的子女),赢得诸神间的超然地位,取得世界的统治权。以宙斯为首的第三代神灵在奥林匹斯山上管理天下大事,共有十二位主神,因而称为奥林匹斯十二主神。

在奥林匹斯主神中,宙斯与他的兄弟姊妹:赫拉、波塞冬、得墨忒耳、赫斯提亚及哈迪斯六位占了一半;而其余大多数是宙斯与其他女神所生的子女,其中从宙斯脑袋里生长的雅典娜及赫拉独自生的赫斐斯托斯,但也是他们二人的子女。4/15/202519

第二任天神克洛诺斯(Cronus)克洛诺斯(Cronus)是泰坦巨神(Titans)之一,为地母盖亚和天神乌拉诺斯所生,十二个泰坦神儿女中最小的儿子。他后来推翻了父亲天神乌拉诺斯,成为第二个统治全宇宙的天神。克洛诺斯与姐姐泰坦巨神瑞亚(Rhea)结合,生下三男三女,即第一代奥林波斯诸神。其中最小的是宙斯(Zeus)。

为了确保自身的安全,克拉诺斯在他的孩子们出生的时候吞掉了孩子。后来,瑞亚因失去孩子而悲伤,她用一块石头代替宙斯给他吞下。当宙斯长大后,他反抗克拉诺斯和其余的提坦巨神,战胜他们,并把他们囚禁在地狱的最底层。

第三任天神宙斯(Zeus)宙斯(罗马称朱庇特)Zeus是希腊奥林匹斯

(Olympus)山上十二位主神之一,是第二任天神克洛诺斯与时光女神瑞亚所生。宙斯掌管天界,是雨神、雷电之神,成为第三任神王。在奥林珀斯山上,他是至高无上的众神之王,具有最大权威,能够使用雷电惩罚神与人,他知道神和人的一切事情,能预知未来。宙斯与赫拉结婚,却贪花好色到处留情,因诸多风流韵事而闻名。他经常惩罚那些违背誓言的人。他是代表公正和怜悯之神,弱者的保护神,恶棍的行刑人。因而,在希腊神话中,与他有关的故事多数都是描写他的情史或执法史。

天后赫拉(Hera)赫拉(罗马称朱诺)Hera是神圣的婚姻女神,掌管婚姻,是妇女的保护神,奥林珀斯十二主神之一,气质高雅,容颜美丽,香气四溢,头戴花环,是美丽天后。她是宙斯的姐姐,在宙斯取得统治权后成为宙斯妻子,与宙斯生下战神阿瑞斯,火神赫淮斯托斯,青春女神赫拍。

赫拉代表女性的美德和尊严。她在奥林匹斯山的地位仅次于她的丈夫——宙斯,就连高傲的智慧和战争女神雅典娜也要服从赫拉的旨意。其系象征物为美丽的孔雀。赫拉不仅有着神的圣洁的一面,同时她也有着强烈的妒忌和报复的心理缺陷。她常和宙斯发生激烈争吵,利用各种手段打击丈夫的情妇和私生子。她甚至把感情纠纷升级为率众起义,失败后被宙斯吊在天空。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是最有智慧的提坦巨神。他是伊阿佩托斯之子,被称为“先知者”,他还有预言未来的能力。他是创造人类和造福人类的伟大天神。当宙斯反抗克拉诺斯的时候,普罗米修斯背叛了其余的提坦巨神,站在宙斯这边战斗。他被宙斯委派去创造人类,在他弟弟厄庇米修斯的帮助下,按照神的形象用泥和水创造出人类,并赋予人以生命。他又违抗宙斯的禁令,偷窃天火到人间,还把各种技艺、知识传播给人类,使人类得到文明。因而触怒宙斯,被牢牢地钉在高加索山顶的峭壁上,受折磨达三万年之久,他忍受一切痛苦,始终没有屈服,后来被赫拉克勒斯所救。海神波塞冬(Poseidon)海神波塞冬(罗马称尼普东)Poseidon九大行星中的海王星。波塞冬是希腊奥林珀斯十二主神之一,宙斯的兄长,地位仅次于宙斯。波塞冬与宙斯一同战胜了父亲克洛诺斯之后,两人分割世界,他负责掌管海洋,以三叉戟主宰水域,在水上拥有无上的权威。他脾气暴躁、贪婪,是大地的动摇者,他能呼唤或平息暴风雨,轻易地令任何船只粉碎。波塞冬曾经与雅典娜争夺雅典,但最后还是败给雅典娜,一怒之下,用洪水淹没雅典。在争夺雅典时,波塞冬变出了世界上第一匹马,所以他也是马匹的保护神。

农神德墨忒耳(Demeter)德墨忒耳(罗马称赛尔斯)Demeter是希腊奥林珀斯十二主神之一。她是第二天神克洛诺斯和泰坦女神瑞亚的女儿,掌管丰产和农林的女神。农神给予大地生机,教授人类耕种,她也是正义女神。得墨忒耳是第三天神宙斯的二姐,又是第四位妻子。她与宙斯生下女儿珀耳塞福涅,珀耳塞福涅(Persephone)后来被得墨忒耳的哥哥、冥王哈得斯(亦即珀耳塞福涅的舅舅)抢去做了冥后。因为失去女儿,得墨忒耳无心过问耕耘,令大地失去生机,直至宙斯出面,令她们母女可以重逢,大地才得以重生。每年的冬天就是她与女儿团聚的日子,她放下工作陪伴女儿,所以,世界在这段时间不宜耕作。

哈底斯(罗马称普鲁通)

Hades是宙斯和波塞冬的哥哥,系冥王,主管冥界。八大行星之外的矮行星--冥王星。他和波塞冬、宙斯抓阄瓜分世界的时候,他的运气最不好,仅仅得到了地下王国,也就是冥界的统治权,统治亡灵。哈底斯力量很强,俊美英挺、性格平和,是众神中最神秘的神。但他贪婪,还是财富之神,地下的宝藏都归他。他可以隐身,很少离开冥界。缺乏怜悯之心,令人生畏,但是并不喜怒无常。冥王哈底斯(Hades)

雅典娜(罗马称密涅瓦)

Athena是丰产女神、和平劳动的庇护神、智慧女神。她是理性、智慧、艺术和文学之神。雅典娜是宙斯的女儿。她全副武装地从宙斯的前额跳出来,这就是雅典娜的诞生,因此,她没有母亲。她头戴战盔,身披胄甲,手持长矛和盾牌。她的喊声能传到遥远的天空,震动山林,她的眼睛蔚蓝如海,充满着智慧的火焰,她全身放射着令人惊叹的美。在战争中,雅典娜凶悍而且勇敢,不过,她只参与那些保卫家园抵抗外来侵略者的战斗。她也是司管城市、工艺和农业的女神。她是宙斯最挚爱的孩子,甚至可以使用父亲的武器,包括“雷霆”。她最喜爱的城市是雅典。智慧女神雅典娜(Athena)阿波罗(罗马也称阿波罗)Apollo是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他是宙斯的儿子。他希腊和罗马名字相同。他的典型形象是右手拿七弦琴,左手拿象征太阳的金球。每天架天马拉乘的的黄金车巡游天上一周。

阿波罗是音乐之神,弹奏金色的竖琴,他还是出色的弓箭手,有一只银色的弓,射程很远。是音乐家、诗人和射手的保护神。他教会人们用医药治愈疾病。他还是预言之神,代表光明和诚实的神,他不会说谎。太阳神阿波罗(Apollo)阿尔忒弥斯(罗马称狄安娜)

Artemis是代表贞节的处女之神,狩猎女神,月神,自然环境之神,野生动物的保护神。她是宙斯和雷托的女儿,阿波罗的孪生妹妹。阿尔忒弥斯有冰清玉洁的身份和超凡脱俗的美丽,她着白色长衣,手持火炬。又兼非凡的射箭本领,她为众神捕猎,打猎时,身挂银色的弓箭,驾着一辆由红雌鹿拉动的金车,一群猎狗呼啸开路。她还保护生育,她出生的时候没有给她妈妈带来任何痛苦。但她生性冷酷无情。月神阿尔忒弥斯(Artemis)酒神狄奥尼索斯(罗马称巴克斯)Dionysus,传说中他是宙斯与塞墨勒之子,又有说是宙斯与普赛芬妮之子。他还是农业之神,丰收之神,古希腊戏剧的庇护神。狄奥尼索斯不仅握有葡萄酒醉人的力量,还以布施欢乐与慈爱在当时成为极有感召力的神。他推动了古代社会的文明并确立了法则,维护着世界的和平。此外,他还护佑着希腊的农业与戏剧文化。他代表神秘宗教的种种非凡特点,比如迷狂,他总是诱导人们通过迷狂的方式从日常生活的状态中解放平日被压抑的个性,他还和种种神秘的宗教仪式有关。古希腊人对酒神的祭祀是秘密宗教仪式之一,类似对于德米特尔与普赛芬妮的艾琉西斯秘密仪式。在仪式中,他身着狐狸皮,据说是象征新生。而专属酒神的狄奥尼索斯狂欢仪式是最秘密的宗教仪式。酒神狄奥尼索(

Dionysus

)阿弗洛狄特(罗马称维纳斯Venus)Aphrodite,是爱神、美神、欲望之神。她的诞生很有意思,当克拉诺斯阉割其父乌拉诺斯之后,就把后者的生殖器扔进了大海,海面升起了泡沫,从泡沫中诞生了美丽的维纳斯。宙斯害怕众神因为迷恋她而拜倒在她的裙下联合起来和自己为敌,就把她嫁给工匠神赫怀斯托斯,他是个丑陋的瘸子。神和英雄都不能抗拒维纳斯的魅力,她有许多的情人。阿弗洛狄特的忠实随从小爱神爱罗斯Eros(罗马称丘比特)手持弓箭,被其金箭射中者即与随后见到的第一个人坠入情网,而被其铅箭射中者会对另一个人产生莫名的仇恨。

爱神阿佛洛狄忒(Aphrodite)

火神赫斐斯托斯(Hephaestus)赫淮斯托斯(罗马又称乌尔肯)Hephaestus,宙斯之子,系火神。其温和、爱好和平的神,是铁匠和木匠的保护神。因瘸腿而被母亲抛弃到海边,由海中神女忒提斯抚养长大。其虽又丑又残,却很温柔,热爱和平,是天庭人间都很受欢迎。并有一位美貌的妻子阿芙洛狄忒。

在雅典,人们对他和雅典娜十分崇拜,因为他们共是劳动者的庇护神,以致这里有两位神祗合祀的神庙及共同的节日。战神阿瑞斯(Ares)阿瑞斯(罗马称玛尔斯)Ares宙斯与赫拉之子。战神,被视为尚武精神的化身。阿瑞斯强健迅猛、狂暴多情,酷爱战争,被称为“嗜血成性的杀人魔王以及有防卫的城堡的征服者”,职业战神。他头盔插着羽毛,身穿铠甲,壁上有牛皮护腕,手持铜矛,英姿勃勃,他嗜血、好战、凶残,是血腥战斗的化身,但武艺不很高强。拉动他战车的四匹马:闪光、呼啸、火焰和惊人。命运主题:俄底浦斯王西西弗的神话命运三女神普罗米修斯潘多拉的盒子beautifulevilEurope4/15/202534神人同形同性理性精神命运我们追求的是岁月静好。4/15/2025352、古希腊哲学中的自然观BeginningElementPrincipleForm4/15/202536

“哲学”的词源

phileinsophiaphilosophia(y)哲,知也。——《说文》

哲,智也。——《尔雅》

哲学产生的条件:1、惊异:哲学家对普通人习以为常的事情感到诧异,在人们熟视无睹的地方发现问题;他们提出和解决这些问题,并不是是为了达到什么实用的目的,而只是获得心灵的满足。2、闲暇3、自由一般意义而言“智慧”也就是“哲学”,可以把哲学看成是关于最初本原和原因的知识。哲学只是最高的智慧。哲学具有三个特征或条件其一,因好奇(thaumazo)而生。其二,因闲暇而生。其三,为自由而生。哲学仅仅是为了知而追求知识,而不是以实用为目的。“正如我们把一个为自己、并不为他人而存在的人称为自由人一样,在各门知识中,唯有这门知识才是自由的,只有它才仅是为了自己而存在。”哲学“神圣只有两层含义:或者它为最大的神所有;或者对某种神圣东西的知识”,一切知识都比它更为必要,但却没一种比它更加高贵。school:有闲人呆的地方

School这个词是从希腊语schole一词来的,意思是“闲暇”。在古希腊人看来,那些从事战争和搞政治的人是辛苦的,而只有“闲暇”的人才有时间读书学习。后来,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给青年讲课的地方就被称作schole,这个词以后转成拉丁语词school,后又被英语借用。

和school密切相关的还有一个词:scholar(学者),是指那些有“闲暇”时间读书、研究,构思以及进行学术讨论的人。4/15/202541

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自然哲学古代哲学诞生的年代,自然科学刚刚萌芽,还没有形成独立的、系统的分门别类的知识体系,一切有关自然的知识差不多都包含于统一的哲学之中。古代自然哲学作为从整体上对自然界进行思辨研究的学说,实际上是关于普遍命题的哲学知识和关于自然事物的具体知识的、浑然一体的一种知识形态。在这种知识形态中,自然科学与哲学是融合在一起的,它既包括哲学的探索,又包括自然科学的研究。直至亚里士多德时代,自然科学与自然哲学仍然是一回事,并且是以脱离实用技艺、从事纯理论的探索为目的的。2025/4/15万物的本原古代自然哲学家都认为本原是物质性的元素。泰勒斯——万物的本原是“水”;阿那克西米尼——万物产生于“气”;阿那克西曼德——“阿派朗”(无限定,英文:apeiron或Boundless,希腊文:ἄπειρον)赫拉克利特——是“火”;恩培多克勒——“四元素”为万物本原;阿那克萨哥拉——“种子”为万物本原;留基伯和德谟克利特——万物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也包括了一元论与多元论)2016/4/743古希腊早期四大学派公元前7世纪至前6世纪,哲学家重视宇宙本原的研究。这个阶段的哲学被称为早期限四大学派,它们是:米利都学派(伊奥尼亚

)爱非斯学派(伊奥尼亚)毕达哥拉斯学派(意大利南部)爱利亚学派(意大利南部)1、米利都学派

米利都学派:认为世界万物由物质构成,并力图为世界多种多样的事物寻找一个共同的本原。

泰勒斯(约前624年-前547年)阿那克西曼德(前610年-前546年)

阿那克西美尼(前585至前525年)希腊文“本原”的原意是“开始”,指构成万物的根源、元素、始基或共同基础。泰勒斯:万物的本原是水。“大地浮在水上”;“宇宙充满了灵魂”。阿那克西曼德:万物的本原是“无限定”、“阿派朗”(

ἄπειρον,apeiron或Boundless)阿那克西美尼:万物的本原是气。2、爱非斯学派

爱非斯学派的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前540年—前470年):火本原说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体,它不是由任何神或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

——

赫拉克利特

万物皆变。他提出“万物皆流,万物皆变”,“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还认识到了物质运动变化的原因在于对立面的斗争,任何现象和事物都含有内在的矛盾。古代辩证法的创始人。第一次提出了逻各斯(Logos)概念,万物变化遵循逻各斯。

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3、毕达哥拉斯学派

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创始人是毕达哥拉斯(前580年到前500年)。1)灵魂转世说。

2)数本原说。他把“数”视为事物的原型,认为“数”构成宇宙的“秩序”,“凡物皆数”。

3)和谐说。4、爱利亚学派

爱利亚学派的先驱是克塞诺芬尼,提出了一个独一神的观念,主张希腊的多神是人所创造的,用不变的独一神取代多神,用不变取代变。代表人物是巴门尼德和芝诺(皆生于前6世纪-前5世纪之间)。

巴门尼德是克塞诺芬尼晚年的弟子,创立了关于存在与不存在的学说;关于真理与意见的学说。

1)确定了形而上学的研究对象。提出了存在的概念,但没有定义存在。存在的特点是:不生不灭;独一无二;不变不动;有边界,像一个被必然性锁链包围的球形。思想的抽象

非存在:处于变化中的万事万物。“存在”这个词高度抽象,是西方哲学的核心概念。“存在即存在;非存在即不存在”——巴门尼德“非存在既不能被述说,也不能被思想,只有存在才能被述说和思想”——巴门尼德

2)存在与思维的同一性。这一学派把千变万化的世界归之为虚幻的假象,认为惟一真实的是“存在”。存在是单一的、有限的、不变的、不可分割的。他们否定事物的发展变化。

3)在哲学史上开始了推理论证芝诺为了论证老师巴门尼德提出的存在是不动的,运动是虚假的,提出若干命题。

二分法、阿基里斯追龟、飞矢不动、运动场米利都学派、爱菲斯学派从物质形态上寻找万物的起源(beginning),物质本原、动力,可以称为自然哲学。侧重于质料因。毕达哥拉斯学派、爱利亚派寻找万物背后共同的本质规定,从形式(form)上寻找万物的本质规定性,可以称为形而上学。侧重于形式因。二、人文哲学时期古希腊哲学发展的第二阶段是所谓人文哲学时期,以智者(Sophist)开其先河,以“希腊三圣”(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人文哲学是关于“人的存在”的哲学。1、智者学派智者学派:公元前5世纪,在古希腊的雅典等地产生了一批以教授演讲的论辩术为业的思想家,有诡辩派之称。“人”成为他们研究的中心,智者的著名代表普罗泰戈拉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著名论题。他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事物存在的尺度,是不存在事物不存在的尺度”。“一切理论都有其对立的说法”。人—主观性。把哲学从天上拉到人间,起到了解构的作用。2、德谟克利特(前460-前370)这一时期的自然哲学,对世界本原的探讨从时间上的还原转向空间上的还原,即从追问事物的beginning转向追问事物的element。代表人物是德谟克利特

德谟克利特与原子论德谟克利特是古希腊杰出的唯物论哲学家和渊博的学者。对早期希腊哲学进行综合,提出了原子论:原子与虚空;原子内部无空隙;原子运动形成万物。

德谟克利特与原子论德谟克利特是古希腊杰出的唯物论哲学家和渊博的学者。对早期希腊哲学进行综合,提出了原子论:原子与虚空;原子内部无空隙;原子运动形成万物。

3、苏格拉底(469—399BC)苏格拉底是一位雕刻匠的儿子,母亲是助产婆。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喜欢在公共场所与人探讨各种问题。公元前399年,有三个人起诉他,罪名是毒害青年、不崇拜雅典的神而崇拜新的神。雅典公民大会进行审判,共500人参加了投票,以280:220判处苏格拉底有罪。复审是决定苏格拉底是否是死刑,结果民众被苏格拉底的辩护口才激怒,以360:140判处苏氏死刑。他在死前发表了著名的死亡演说,最后说:Thehourofdeparturehasarrived,andwegoourways--Itodieandyoutolive.Whichisthebetter,onlyGodknows.苏格拉底思想:

苏格拉底是西方思想史上的伟人,自己述而不作,他的思想和生平只能从柏拉图和色诺芬的著作中寻找。

(1)认识你自己。

苏格拉底认为自己一无所知,对知识的追求。他提倡写在德尔裴的阿波罗神庙中的一句名言,“认识你自己”,开始了西方哲学的转向,把哲学从天上拉到了人间。创建了道德哲学,关注道德的普遍本质。(2)美德即知识。开创了唯智主义伦理学。把美德与知识完全等同起来,一种行为之所以善,不在于这行为本身,而在于对这种行为的正确认识。

苏格拉底说:正义和所有其它的一切美德都是智慧。也就是说,正义之事及一切按美德而行的事物都是“美而好的”;知道美德之事的人不会有意去选择其他的事物,缺乏美德知识的人则没有能力去做,即使他尝试去做,也会失败。因此,智慧的人能做美而好的事情;而愚昧的人则不能做美而好的事情,尽管他们试着去做,也是注定要失败的。

(3)苏格拉底的反诘法:

辩证法4、柏拉图(427—347BC)

柏拉图,本名阿里斯托克勒,出身于名门望族,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富有才华,且体格健壮。20岁开始追随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对他影响很深。苏格拉底死后,柏拉图开始游历地中海沿岸各地。

公元前378年,在雅典城外一个叫Academus的运动场创办了柏拉图学园,试图通过学园培养一批哲学王。Academy

柏拉图年青时对政治抱有热情,曾经三次来到西西里岛的叙拉古城邦,致力于建立理想城邦。晚年在雅典世界享有崇高的声誉,亚里士多德说:“卑劣的人甚至连赞扬他的资格都没有。”柏拉图的30多篇对话集基本上都保留下来了,柏拉图作品中的对话主角是“苏格拉底”。

哲学思想

(1)本体论——理念论

柏拉图也曾受教于赫拉克利特的弟子克拉底鲁,克拉底鲁说:“人一次也不能跨进同一条河流。”感性事物无法把握、无法言说。又受巴门尼德不变世界的影响。苏格拉底对于概念的定义。柏拉图把普遍概念实体化、客观化,概念独立于事物,比具体事物更实在。

理念

美的理念可见世界可知世界(理念世界)4)理念是多种多样的,善是最高的理念。

理念的层面:(1)自然物。(2)人造物。(3)数学概念。(4)范畴,如存在、非存在;异、同;一、多。(5)道德与美的理念。(6)善。以善的理念为终极目标。善↑理念世界↑感觉世界

宇宙生成说:世界既然是可感的,所以就不能是永恒的,而一定是被神所创造出来的。而且神既是善的,所以他就按照永恒的理念(善)来造成世界;他既然不嫉妒,所以他就愿意使万物尽可能地象他自己。把理念赋予原始物质,巨匠理论。神把理智放在灵魂里,又把灵魂放在身体里。他把整个的世界造成为一个既有灵魂又有理智的活物。(2)认识论——回忆说

灵魂在进入肉体之前,曾经在理念世界居住过,灵魂本身已包含对理念的认识;但当灵魂进入肉体的时候,灵魂忘记了理念,肉体是引诱人堕落的元凶;学习就是回忆,通过学习(触媒)把忘记的理念回忆起来;通过不断回忆,对理念的回忆;回忆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上升的过程,灵魂试图挣脱肉体的束缚,不断实现自己的自由。

洞穴之喻4/15/202583拉斐尔在梵蒂冈教皇宫大厅留下的《雅典学派》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公元前384-322年)是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举世公认的历史上第一位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求学、游学与办学,构成了他单纯而平凡的履历,热爱智慧并播散知识,贯穿着他伟大辉煌的一生。更接近推理、思维缜密、分析详尽的科学家

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公元前384-322年)生平:亚里士多德生于北希腊色雷斯的斯塔吉拉城,父亲是马斯顿国王阿明达斯二世(腓力二世之父)的御医。父母早亡,由姐姐抚养。公元前367年,亚里士多德来到雅典,入柏拉图学园,凡20年,被誉为“学园精英”。柏拉图去世后,亚里士多德离开学园。公元前343年,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请亚里士多德担任年仅13岁的王子亚历山大的老师。

腓力被刺后,49岁的亚里士多德来到雅典,创办了吕克昂学园,“散步学派”——“逍遥学派”。他在此讲学、研究共13年。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暴死。雅典人宣布脱离马其顿独立,亚里士多德被迫逃离雅典,于次年在忧郁中去世。他的全部著作多达1000多卷,留传下来的有47篇(只占全部著作的1/5),内容广泛,涉及逻辑学、自然学、生物学、天文学、心理学、哲学、伦理学、政治学、语言学和文学等学科,几乎覆盖了当时所有的知识领域。中文译本的《亚里士多德全集》共计10卷(中国人民大学苗力田等译),300余万字。亚里士多德的主要著作有《工具论》、《物理学》、《论灵魂》、《形而上学》、《尼各马可伦理学》、《政治学》、《论诗》(亦译为《诗学》)等。它们大多关注的是问题之不同的解决方式而没有严密的统一体系,体现了希腊哲学爱智慧、尚思辨、学以致知的探索精神。历史性的辗转与漂泊: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回归最早在雅典兴起与发展,在亚历山大执政的马其顿帝国得到发扬,尤其在其所创立的吕克昂学院受到高度重视。亚历山大死后,学院停办,其思想也逐渐消失。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被其两代以后的弟子存放在一个地窖之中,长达一百余年。后来一个偶然机会被人所搜集并重新加以编纂,并最终被转移到了北非的亚历山大里亚。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回教)兴起,阿拉伯人西进并占领了北非,他们不仅全盘接收了藏在亚历山大里亚的亚里士多德著作,而且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阿拉伯世界掀起了一股研究注释亚里士多德的热潮,产生了一批阿拉伯世界的亚里士多德研究专家。随着伊斯兰势力向西南欧挺近,以及后来的十字军东征,开启了西方基督教世界和东方伊斯兰教世界之间的广泛交流,亚氏思想与著作开始源源不断地传回西欧世界。89科学知识的分类:在《论题》篇中,以知识的目的为依据,将所有知识分成三类:理论知识(theoretike):是为着自身而被追求的知识;如“物理学”、“数学”和“第一哲学”。实践知识(praktike):是为着行动而被追求的知识;如“伦理学”、“家政学”和“政治学”;创制知识(poietike):是为着创作和制造而被追求的知识。如“修辞学”、“诗学”和“辩证法”。4/15/20259091第一哲学的研究对象。对存在自身进行研究,即研究作为存在的存在,是其他学科无能为力的。对存在某一方面或部分的研究,是其他知识的事情(如数学就是研究存在的数量关系)形而上学Metaphysics

Metaphysics本义是物理学之后。亚里士多德的学生在整理他的遗稿时,将那些探求宇宙根本原理的部分置于物理学著作后。这种学问,亚里士多德把它称为“第一哲学”(firstphilosophy),有时也称为“存在的科学”(scienceofbeing)。

Metaphysics这个词的前缀“meta”是“之后”的意思,他认为“物理学之后”是对“物理学”的进一步的研究,也就是高于“物理学”的研究。

日本哲学家井上哲次郎借用《易传》中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将Metaphysics意译为形而上学。

17世纪,笛卡尔承继亚里士多德的传统,把物理学和形而上学完全分开,前者考察物质实体,后者则是对存在和认识的抽象研究,也就是思辨哲学。形而上学从古希腊发展到18世纪,在以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中完成了它的经典形态。

在19世纪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中,形而上学有了新的内涵,指的是:主要把事物当作一成不变的东西去研究的旧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但至今在西方文化中形而上学有时还指称哲学。

以上参阅潘道正、黄利荣:《从解释到改造—也论马克思恩格斯对形而上学的终结》,载《南京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返回哲学思想(1)对柏拉图思想的批判对在他之前自然哲学顶峰的德谟克利特思想和形而上学顶峰的柏拉图思想进行综合。首先对柏拉图思想进行批判,他说:“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认为自然界本来是客观存在的,是无可怀疑的,因此不需要另外寻找自然界存在的根据。认为:柏拉图的“理念世界”是多余的,理念只存在于个别事物之中,不能独立于外;设一个理念世界,对具体事物的认识,没有科学意义,反倒使问题复杂化。亚里士多德哲学具有十分浓厚的经验主义色彩。——事物的本质规定即“形式”

。(柏拉图称之为“理念”的东西,他称之为“形式”。

)——“形式”与事物密不可分,它们就存在于事物之中。(2)四因说四因:任何事物的生成和存在都有四种缺一不可的根本原因:即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形式因、质料因他将以往关于“原因”的理论归结为四种原因〈四因说〉,然后将这四种原因又归结为形式与质料这两种原因,最后通过潜能与现实这一对概念来说明事物的运动、变化和生成。所谓“质料”,指“是所从出的东西”,即事物由之生成并继续存留于其中的东西。如雕像的青铜、酒杯的白银以及诸如此类东西的属。无论是具体的可感物还是抽象物,都由质料构成,如音节离不开字母,圆离不开弧,生命离不开躯体。所谓“形式”,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内在形式,eidos,它是事物的“是其所是”或“是所是的什么”,也就是事物之所以为该事物的本质,如雕像之为雕像,不在青铜,而在雕像的本质。这种形式,与柏拉图的理念(idea或eidos)同词源,是亚里士多德哲学中“形式”一词的主要含义和基本用法。二是指外在形式,即形状(morphe),是事物表现于外的那个样子。一般说来,内形式总要通过外形状表现出来,所以,形状也是事物的根本原因。“动力因”,即动变的本原,指让事物得以开始运动的那个初始的东西。离开了动因,就没有事物的存在和生成。如策划者是行为的原因,父亲是孩子的原因等。“所为因”(目的因):任何事物的存在和生成总有一定的目标目的。技术物目的因显而易见。自然而存在的事物其实也是有所为。无论自然物还是技术物,都要追求“好”,即“善”的结果。自然物和技术物的区别:技术物的所为是通过人的意识支配、理性选择并借助于物的中介来实现人自身的目的;自然物的所为则完全是自然而然的,没有谋划、不加思虑地进行,表现为自然整体各部分的自发和谐运动,从而呈现出井然有序的面貌。形式质料因:事物所是的东西是形式,目的因是形式因:所为的东西亦是形式(因为形式即是其所是,只有获得了形式才算达到了目的),动力因是形式因:使事物运动的真正动力还是形式(如房屋建筑的动力是建筑师,而建筑师之能建筑的原因在于他有建筑技术)三种原因合而为一统称为形式因质料因。四因就变成了二因。它不仅突出了形式的地位和作用,也为第一哲学讨论实体的问题奠定了基础。质料和形式作为事物的两个根本原因,在同一事物中是彼此对立不能转化的。相对于不同事物而言,高一层次的东西是形式,低一层次的则是质料,整个链条就是从质料到形式不断发展的系列。这个系列,也是潜能向实现转化的过程。它们又是相对的、可以转化的了。例如砖瓦对于房屋是质料,对于泥土则是形式。自然界是质料与形式构成从低到高的序列,用以规定运动的本原——动态的发展。(3)认识论力图把感觉经验与理性认识结合起来,把人的灵魂分为感性灵魂与理性灵魂。

认识的开始:蜡块说感性灵魂仅能对事物的现象进行认识而不能对事物的本质进行认识。对普遍知识的认识必须依赖理性灵魂。通过感觉刺激理性灵魂,形成关于普遍知识的认识。(4)逻辑学形式逻辑的奠基人,确定了形式逻辑的基本内容。概念、判断、推理古希腊科技史亚历山大时期:330BC—250BC欧几里德(EuclidofAlexandria,330BC-260BC)

代表作为《几何原本》

(Elements),共有13卷。这一著作对于几何学、数学和科学的未来发展,对于西方人的整个思维方法都有极大的影响。

古希腊科技史《几何原本》的主要对象是几何学,但它还处理了数论、无理数理论等其他课题。欧几里德使用了公理化的方法。这一方法后来成了建立任何知识体系的典范,在差不多2000年间,被奉为必须遵守的严密思维的范例。《几何原本》是古希腊数学发展的顶峰。《几何原本》直到19世纪之前,都是欧洲数学的基本教科书。欧几里德按照自己的构思,综合整理前人留下来的材料,发明了新的证明方法,写成此书。古希腊科技史

在西方历史上,也许只有《圣经》在抄本数和印刷数上可与之相比。据估计,《几何原本》被重版了上千次,被译成各国文字。我国明代杰出的科学家徐光启于1607年与传教士利马窦合作翻译了第六卷,是有史以来第一个中文译本。“几何”一词与“几何原本”这一书名,都是徐光启第一次创造出来的。古希腊科技史《几何原本》中文译本《几何原本》阿拉伯文手抄本《几何原本》拉丁文本古希腊科技史

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Euclid‘sElements)把前人的数学成果加以系统地整理和总结,以缜密的演绎逻辑把建立在一些公理之上的初等几何学知识构成为一个严密的体系。《几何原本》到2000多年后,即使是爱因斯坦也对他的严密的体系惊叹不已。爱因斯坦说:如果一个人童年看过《几何原本》而没有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他就是天生不适合搞科学的人。

《几何原本》只是古希腊在数学上辉煌成就的某一方面的总和,远远不是全部。古希腊科技史《几何原本》目录

第一卷几何基础;第十二卷立体的测量第二卷几何与代数;第十三卷建正多面体第三卷圆与角

第四卷圆与正多边形

第五卷比例

第六卷相似

第七卷数论(一)

第八卷数论(二)

第九卷数论(三)

第十卷无理量

第十一卷立体几何

古希腊科技史

阿基米德(Archimedes,287BC~212BC)

生于西西里岛上的叙拉古,

公元前212年,古罗马军队攻陷叙拉古,正在聚精会神研究科学问题的阿基米德,不幸被蛮横的罗马士兵杀死,终年75岁。阿基米德的遗体葬在西西里岛,墓碑上刻着一个圆柱内切球的图形,以纪念他在几何学上的卓越贡献。

古希腊科技史阿基米德浮力定律几何学方面贡献:

确定了抛物线弓形、螺线、圆形的面积以及椭球体、抛物面体等各种复杂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天文学方面贡献:认为地球是圆球状的,并围绕着太阳旋转。著述:传于世的数学著作有10余种,多为希腊文手稿。古希腊科技史

关于阿基米德的故事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移动地球。”

洗澡的故事。

爱国者阿基米德。

美国的E.T.贝尔在《数学人物》上是这样评价阿基米德的:任何一张开列有史以来三个最伟大的数学家的名单之中,必定会包括阿基米德,而另外两们通常是牛顿和高斯。不过以他们的宏伟业绩和所处的时代背景来比较,或拿他们影响当代和后世的深邃久远来比较,还应首推阿基米德。

牛顿(17世纪)高斯(19世纪)罗马时期:250BC—500AC

托勒密(ClandiusPtolemaeus,约90~168)

生活在罗马统治下的亚历山大城的著名天文学家、地理学家、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克洛蒂乌斯·托勒密是地心宇宙体系的创立者。相传他生于埃及一个希腊化城市赫勒热斯蒂克。古希腊科技史

如同欧几里得总结希腊古典时代的数学而写出著名的《几何原本》一样,托勒密系统总结了希腊天文学的优秀成果,写出了流传千古的《天文学大成》。托勒密认为在解释自然现象时,主要是寻找一种假说,它要尽可能简单明了,而又能说明各种事实。他的地心说是作为一种假说提出来的,他认为这种假说既简单又能说明当时观测到的各种天文现象。

古希腊科技史托勒密“地心说”模型哥白尼“日心说”模型古希腊科技史托勒密的地心说托勒密的宇宙体系示意图

托勒密体系的基本观点是错误的,但他的体系却能在天文学界流行将近15个世纪,而基本观点比他要正确的阿里斯塔克的“日心说”却几乎失传了呢?一是政治上的原因一是人类的认识水平。古希腊科技史托勒密的地心说起初教会反对托勒密体系,后来教会发现地心说对他们有用,又转而支持托勒密体系。对于一种自然科学理论,如果没有一点认识上的根据,而单靠社会政治力量的原因,是不会流传那么广、那么久的。托勒密地心体系对天文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要研究天体的运动,首先要有一个参考系,要建立某种几何学模型,托勒密正是在这条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古希腊科技史托勒密的地心说直到今天,人们在具体观测天象时,还要假想有一个天球,设想我们地球人类就是在这个天球的中心位置上来观察天象的,这样就可以用坐标的方法来表示天体的方位和视运动。长期以来,在一些科学史专家的眼里,托勒密成了谬误的化身,似乎他的出现除了为哥白尼提供批判的靶子以外,就完全是一种历史的误会。小结:水、气、火、阿派朗……原子论*毕达哥拉斯数本原说*柏拉图:理念论亚里士多德的科学与哲学思想欧几里得几何学4/15/2025123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指出:“在希腊哲学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中,差不多可以找到以后许多各种观点的胚胎、萌芽。因此,如果理论自然科学要追溯自己今天的一般原理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它也不得不回到希腊人那里去。”古希腊自然哲学家之所以能取得那样辉煌的成就,靠的是观察和理性思维,靠的是依据逻辑的思辨。4/15/2025124中世纪(MiddleAges)(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自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到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13世纪末至14世纪中叶)的这段时期。4/15/2025125基督教与犹太教——从关联到脱离。4/15/2025126经院哲学(scholasticism或scholasticphilosophy)经院哲学(士林哲学)——在教会学校和修道院里传授的以神学为背景的哲学。基本特征——以“经院”(教会或修道院办的学校)为生存环境;以“辩证法”(亚里士多德的论辩推理)为操作原则。思想基础——由柏拉图主义和新柏拉图主义逐渐转变为亚里士多德主义理性与信仰的基本关系——不再是简单地用信仰来贬抑理性或否定理性,而是力图用理性来论证信仰,为信仰服务。讨论的主要问题——关于共相的问题;理性与信仰的关系问题经院哲学逐渐走向鼎盛的学术背景大学的创立(和基本精神)修会的影响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回归大学的创立(和基本精神)查理曼大帝的“养士之风”教会学校的创立波爱修最早设计了“七艺”(文法、修辞、逻辑;几何、算术、音乐、天文)的基本学习科目,而拉丁文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语言工具。“大学”(Universitas)一词,源自Versus加上Unum,意即趋向一体,而这一体是以人为中心所考量的。根据圣经旧约创世纪的基本描述,一个综合性大学的学科分类应该是以有关人的科学来做出划分,即研究人自己(包括肉体和灵魂)是什么的人文科学(Humanities),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社会科学(Socialities),以及研究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自然科学(Science)。依照以上划分,最早的大学包括了神学院、哲学院(人文学院)、法学院(社会学院)和医学院(自然科学院)。大学的创立(和基本精神)大学最初的创立并非有固定的校舍和教学活动场所,大学之为大学最核心的标志就在于这个所谓的“大学校园”正是大师所聚集的地方,而这正是大学初创的核心本质与完美理想。这里所说的大师包含了过去的大师(图书馆)、现在的大师(大学教授)和未来的大师(受教育的学生)。大学应有其独立的社会地位和学术精神,在任何一个完善合理的社会结构中,宗教、学术和政治始终应该保持三足鼎立、相互制衡的基本关系。大学的创立正是西欧社会改革与发展最为成功的捷径,没有大学的创立就没有中世纪经院哲学的辉煌,也没有近代意义上的欧洲的诞生。12、13世纪以后,大学如雨后春笋般在西欧社会开始创立和发展,当时最著名的大学有巴黎大学、牛津大学等。修会的影响修道运动本来是一场基督教信仰的纯洁化运动。西方修道运动的创始者是公元3至4世纪的安东尼,在其20岁的时候有感于耶稣让财主变卖财产分给穷人的劝勉,离家来到尼罗河畔的旷野隐修,后来有大批的追随者效仿他进行禁欲和苦修活动。修道运动后经阿塔纳修介绍到西方。后来在530年的时候,本尼狄克创建了著名的蒙特·卡西诺修道院,并起草了基本教规“本尼狄克教规”。其中最核心的规定就是修士三大愿:守贞、守贫、顺服。中世纪两大最具影响的修会组织——多明我修会(Dominicans,多米尼克修会)和方济各修会(Franciscans,法兰西斯修会),它们不仅仅是修士隐修的教会组织,同时也是当时开展高水平学术研究的学术机构。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回归历史性的辗转与漂泊——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回归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再生——中世纪阿拉伯哲学与犹太哲学新时代的信仰诉求与古老思想传统的完美契合——亚里士多德主义的理论地位的重新确立历史性的辗转与漂泊: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回归最早在雅典兴起与发展,在亚历山大执政的马其顿帝国得到发扬,尤其在其所创立的吕克昂学院受到高度重视。亚历山大死后,学院停办,其思想也逐渐消失。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被其两代以后的弟子存放在一个地窖之中,长达一百余年。后来一个偶然机会被人所搜集并重新加以编纂,并最终被转移到了北非的亚历山大里亚。公元7世纪伊斯兰教(回教)兴起,阿拉伯人西进并占领了北非,他们不仅全盘接收了藏在亚历山大里亚的亚里士多德著作,而且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阿拉伯世界掀起了一股研究注释亚里士多德的热潮,产生了一批阿拉伯世界的亚里士多德研究专家。随着伊斯兰势力向西南欧挺近,以及后来的十字军东征,开启了西方基督教世界和东方伊斯兰教世界之间的广泛交流,亚氏思想与著作开始源源不断地传回西欧世界。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再生最主要的理论贡献:对亚里士多德著作全面的翻译和注释最主要代表人物:阿维森纳、阿威洛伊、迈蒙尼德主要讨论问题:(1)哲学与神学、理性与信仰之间的关系问题(2)主动理智与被动理智之间的关系问题(3)灵魂不朽的问题(4)存在与本质的区分问题(5)实体的形式与质料的关系问题

新时代的信仰诉求与古老思想传统的完美契合——亚里士多德主义的理论地位的重新确立

教父哲学时代为了维护和确立正统基督教信仰,所利用的是柏拉图主义和新柏拉图主义思想,为了引导人们信仰基督,强调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由“信”到“知”的思想进路。而在经院哲学开始和逐步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正统基督教信仰已经得到确立,整个社会(既包括社会精英阶层,也包括普通大众)都已经有了同一的信仰,整个社会业已将基督教信仰作为社会教育的基本素材,因此,一种自下而上、由浅入深的由“知”到“信”的教育模式和信仰进路就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需求。新时代的信仰诉求与古老思想传统的完美契合——亚里士多德主义的理论地位的重新确立相比于柏拉图主义和新柏拉图主义而言,亚里士多德哲学体系性强,很容易循着其著述顺序找到一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信仰教育模式,因而更加贴近和符合新时代的信仰诉求。在亚氏体系中,先考察逻辑,在考察人类知性认识能力和运作方式之后,进入到对客观事物(包括对生物、人类、天文、气象、宇宙现象)的观察和研究,然后从中获得原理,进入到形而上学领域,追问抽象的本质和本体,甚至走进神学领域,探讨彼岸的存在问题。除了理论部分由知识到本体的进路之外,在实践哲学中有从形而上学到伦理实践的进路。亚氏哲学总是体现出一种循循善诱的理论特征,而这一点正是中世纪经院哲学所格外看重和欣赏的。(1)柏拉图主义的唯实论。重视那个静止的、本质的、理性的、具有支配性的世界;数是认识的中介;重视演绎逻辑。(2)亚里士多德主义的唯名论。引导人们重视现实的、感性的世界;经验还原的认识方法;重视归纳逻辑。新柏拉图主义新柏拉图主义是晚期希腊哲学中最晚的一个盛行于罗马帝国后期的哲学派别主要代表人物:犹太哲学家斐洛(Philo)、普罗提诺(Plotinus)和波菲利(Porphyrios)新柏拉图主义的基本思想特征:以柏拉图哲学为思想基础,融合了希腊化时期来自东方的神秘主义,构成由希腊哲学向中世纪基督教哲学过渡的重要理论中介。4/15/20251394/15/20251404/15/2025141托马斯﹒阿奎那(1225—1274)思想来源:(1)对亚里士多德学说进行神学改造。

(2)古罗马天文学家托勒密(公元85年—168年)的地心说阿奎那的神学自然观:自然是一个由目的论制约的等级制的有序整体。在从上帝—天使—人—动物—植物—山川河流的实体等级体系中,每一等级都以趋向于上一等级作为自身完美的目的,而起始的原因和终极的目标就是上帝。自然界的一切运动和变化都适合造物主的目的。世界上的万物都是上帝按照一定的目的创造出来的。4/7/20161424/7/2016143托勒密Ptolemy

约100-170AD托马斯·阿奎那关于上帝存在的五种证明第一,从事物的运动变化来论证上帝的存在。第二,从事物的动力因来论证;第三,从可能性和必然性的关系来论证;第四,从事物的真实性等级来论证;第五,从世界的秩序来论证。

4/7/2016144

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观(14世纪—15世纪)泛灵论自然观:所有的物质都是有生命的,宇宙中存在着各种隐秘的灵魂力量,它是物体运动的原因。4/7/2016145基督教与科学宗教改革柏拉图哲学理念世界(六个层次:)感觉世界原始物质4/15/20251464/15/2025147二、近代西方的自然观

基督教自然观

基督教与科学

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理论准备:柏拉图的重新发现

数是最基本的理念,数学是进入哲学的阶梯,是认识理念世界的工具。

柏拉图主义(Platonism)再次流行起来,主张神在创造世界时已将数学规律放入其中。4/7/20161484/7/2016149阿卡德米学园门口立了块碑:“不懂几何者不准入内”。

1.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科学基础

(1)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哥白尼革命

近代:哥白尼—麦克斯韦(19C末)1543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中提出“日心地动说”:地球既不是一个静止不动的天体,也不是在宇宙的中心,它只是一颗普通的行星,既有自转的周日运动,又有和其他行星一样的周年运动,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天体的视运动实际上是地球和其他行星围绕太阳作复合运动的结果。

2025/4/15150

“日心地动说”的意义——科学史上划时代的事件它推翻了一千多年来占统治地位的托勒密的地心说,为近代天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从哲学上说,哥白尼学说摒弃了神创论的宇宙观。标志着自然科学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从根本上动摇了中世纪以来宗教神学的上帝创世说,实现了自然观念上的根本变革。“哥白尼用他那本不朽著作来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研究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恩格斯2025/4/15

(2)牛顿力学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687)标志着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实现了人类史上第一次自然科学的大综合。“在牛顿以前和以后,都还没有人能像他那样地决定着西方思想、研究和实践方向。”——爱因斯坦2025/4/15爱莎克·牛顿

牛顿力学是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

第一,惯性是物质的本质属性,物质自身没有改变状态的能力,物质要改变状态,只有依靠外力。——机械论者据此认为所有的运动变化的原因都在物质外部,提出了外因论。

第二,由于牛顿未给出力学的应用范围——导致人们把各种复杂的、高级的运动形式还原为受力学定律支配的机械运动。(牛顿力学在实践上获得了一系列光辉的确证,如预见哈雷彗星的回归、天王星的发现等等)第三,物体的运动只能改变物体的速度与位置,而不能改变其质量。——机械论者认为自然界只有量变而没有质变。2025/4/15

第四,存在“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空间和时间就成为脱离物质的独立实体第五,牛顿力学可以用严格的数学方程式来表示机械的因果性,可以精确预言运动结果。——机械论者据此认为这种机械的单义决定论是决定论的唯一形式

第六,物质微粒“可以无限地分割,而且是可以无限地把它分离开来的”。——机械论者也强调把自然界分解得尽可能小,尽可能简单;把问题分解为一系列或多或少理想化的小问题,进而寻求解答。(孤立化)2025/4/153、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主要内容(1)机械化的自然图景16世纪末,法国著名作家亨利·德芒纳蒂尔——世界是一部机器,它是最有意义的和最美妙的一部机械装置;17世纪,开普勒——把世界比作一座时钟;笛卡儿——“自然图景是一种受着精确的数学法则支配的完善的机器”,试图论证“动物是纯粹的机器”;霍布斯——生命是机器的运动。

伏尔泰——牛顿以万有引力定律论证了宇宙是一架巨大的机器;拉美特利——“人是机器”的论断。2025/4/15(2)严格的机械决定论思想拉普拉斯(Laplace,1749~1827)在《概率论的解析理论》(1812)中提出:——应该把宇宙的目前状态看做宇宙的过去状态的结果,同时又把它看做今后接着发生的事件的原因;——设想有这样一个“智神”(intelligence),他不仅知道一定时刻支配宇宙运动的所有作用力和组成宇宙的一切实体的位置,而且还具有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的巨大能力,那么无论是最大的天体运动还是最小的原子运动,都将包括在同一公式里。——对于这样的“智神”来说,没有什么事物是不确定的;未来和过去都会展现在他眼前。2025/4/15

4、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

重大贡献和局限性(1)重大贡献摒弃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直观性、思辨性和猜测性,对近代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有着历史性的贡献;强调自然的外在独立性,是对“上帝创世说”的否定,冲破了神学唯心主义的羁绊。反对抽象的思辨,强调经验的和实证的方法。

(方法论意义)

“把自然界分解为各个部分,把各种自然过程和自然对象分成一定的门类,对有机体的内部按其多种多样的解剖形态进行研究,这是最近400年来在认识自然界方面获得巨大进展的基本条件。”——恩格斯产生机械唯物主义的历史必然性。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巨大历史意义。2025/4/15(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局限性1)机械性以机械的观点去看待自然界和人,把自然界的各种运动形式都归结为机械运动形式。它用纯粹力学的观点来考察和解释自然界的一切现象,认为自然界是一部机器,人也是机器。

具体表现:——抹杀了物质运动形式的多样性和各种运动形式之间性质上的差别(有机界与无机界、人类社会与自然界)。

——它不把自然界理解为一个过程,而把自然界看做一台机器:它具有严整的秩序;不存在任何偶然性;运动只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其变化的原因在于物质的外部即外力的推动。“18世纪上半叶的自然科学在知识上,甚至在材料的整理上大大超过了希腊古代,但是在观念地掌握这些材料上,在一般的自然观上却大大低于希腊古代。”

——恩格斯2025/4/15160

2)形而上学性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而上学性,是与当时经验自然科学所运用的还原分析的方法密切相关。

还原分析方法:就是把复杂的事物和复杂的关系,还原为简单的事物(要素)和简单的关系,即把一个统一的整体分割为若干孤立的部分(要素),分别研究各个部分(要素)的属性、特征、结构和功能,然后再把这些部分合为一体。

思维过程中的理想化、简单化是必经的过程。2025/4/15161

具体表现:

——孤立地考察自然界的事物和过程,撇开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