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台州市04高一年级期末质量评估试题
地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
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位于贵州省大山深处的“中国天眼”FAST已发现多颗脉冲星(大质量恒星死亡后的“遗骸”,因其不
断地发出电磁脉冲信号而得名),其中FAST首次发现的编号为J1931-01的脉冲星,距离地球约4100光年。
完成下面小题。
L脉冲星J1931-01所在的天体系统是()
A.银河系B.太阳系C.地月系D.河外星系
2.选择在当地建设FAST的原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交通发达,基础设施完善B.海拔较低,信号传输快捷
C.人口稀少,电磁环境优异D.科技先进,研发实力较强
【答案】LA2.C
【解析】
【1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编号为J1931-01的脉冲星,距离地球约4100光年。结合所学知识,银河系的直径约为10万
至20万光年,说明脉冲星J1931-01所在的天体系统是银河系,A正确,D错误;太阳系的半径远小于4100
光年,因此距离地球约4100光年的脉冲星J1931-01所在的天体系统是不可能是太阳系和地月系,BC错误。
故选Ao
【2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FAST位于贵州省大山深处,交通不便,A错误;云高高原,大山深处,海拔较高,B错误;大
山深处,基础设施不便利,居住条件较差,人口稀少,电磁环境优异,C正确;当地科技较落后,研发实力
水平低,D错误。故选C。
【点睛】天体系统是指宇宙间的天体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绕转而形成的系统。这些系统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天体组成,通过万有引力相互维系。天体系统的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
北京时间2024年05月100,太阳风又吹到了地球。完成下面小题。
3.太阳风主要来自太阳外部圈层的()
第1页/共17页
A.光球层B.色球层C.日珥层D.日冕层
4.下列现象产生和太阳风有关的是()
①极光②耀斑③磁暴④黑子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答案】3.D4.B
【解析】
【3题详解】
太阳外部圈层从里到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黑子出现在光球层,耀斑和日珥出现在色球层,
太阳风是从太阳上层大气射出的超声速等离子体带电粒子流,主要来自日冕层;没有日珥层。综上所述,D
正确,排除ABC。故选D。
【4题详解】
极光是由于太阳带电粒子流(太阳风)进入地球磁场,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高空,出现的灿烂美丽
的光辉,太阳风带来的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①③符合题意;耀斑是色球层中局部
区域突然增亮的现象,黑子是光球层上温度相对较低的区域,都与太阳风无关,②④不符合题意。综上
所述,B正确,排除ACD。故选B。
【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地球气候:地球气候变化与太阳活动有明显的相关性。②干扰电
离层,影响短波通信。③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④在两极地区出现极光。
5.2024年10月21日(农历十九),天空中上演了一次木星合月,可以看到木星与月球近距离的接触。完成
观测木星合月的时间和月球亮面朝向()
A.傍晚亮面朝东B.傍晚亮面朝西C.凌晨亮面朝东D.凌晨亮面朝西
【答案】C
【解析】
【详解】在农历十九前后,月亮在太阳落山后两三个小时才会从东方升起,AB错误;第二天早上9点左右
从西方落下,故清晨亮面朝向东方,C正确,D错误。故选C。
【点睛】月相观察规律: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即上半月上半夜上弦月出现在西边天空,月面朝西;
下半月下半夜下弦月出现在东边天空,月面朝东。
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因传播介质不同,传播的速度会发生改变。下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
播与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第2页/共17页
速度/(km•s-*
6.乙波在①圈层内向下传播时()
A.速度逐渐变慢B.速度逐渐变快C.速度先变快后变慢D.速度先变慢后变快
7.有关①②③圈层说法正确的是()
A.①圈层分硅镁层和硅铝层B.②圈层可能是地球磁场产生的原因
C.③圈层的物质状态为液态D.地震波穿过②圈层时速度突然加快
【答案】6.B7.B
【解析】
【6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①圈层两波都能通过,②圈层甲波能过乙波不能过,根据所学知识判定甲波是纵波乙波
是横波,①圈层包含地壳和地幔,②圈层是外核,③圈层是内核。图中显示,乙波在①圈层(深度0至2900km)
向下传播时,速度是逐渐增加的,B正确,ACD错误。故选B。
【7题详解】
硅镁层和硅铝层的划分通常是指地壳的组成,而不是整个①圈层,A错误;②圈层是外核,主要由液态金
属(主要是铁和银)组成,地球的磁场被认为是由外核中液态金属的运动产生的,B正确;③圈层是内核,
主要由固态金属组成,C错误;图中显示地震波穿过②圈层时,乙波消失,甲波波速下降,D错误。故选B。
【点睛】地球内部圈层由地壳、地幔和地核构成。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
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平均厚度约17千米。地幔介于地壳与地核之间,上地幔上部存在软流层,
被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下地幔压力、温度和密度均增大。
地核以古登堡面与地幔分界,分为内核和外核,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为固态,地核物质密度极大,
压力和温度极高。
2024年11月29日,内蒙古自治区宣布发现一新属种恐龙——“百年鸳鸯龙”。经研究,“百年鸳鸯龙”
是两具较完整且紧邻的恐龙骨架化石。完成下面小题.
第3页/共17页
8.百年鸳鸯龙繁盛时期最可能是()
A.古生代晚期B.中生代晚期C.新生代晚期D.寒武纪前期
9.百年鸳鸯龙出现时期是()
A.铁矿形成的重要时代B.原始鱼类出现的时期C.重要的造煤时期之一D.地球上最近一次冰期
【答案】8.B9.C
【解析】
8题详解】
联系己学可知,恐龙繁盛于在中生代,中生代被称为“爬行动物的时代”,故百年鸳鸯龙繁盛时期最可能是中
生代晚期,B正确;寒武纪属于古生代,古生代是鱼类和两栖类等生物发展时期,AD错误;恐龙在中生代
末期已经灭绝,新生代是“哺乳动物时代”,C错误。故选B。
【9题详解】
由上一题分析可知,百年鸳鸯龙出现的时期是为中生代,中生代是重要的造煤时期之一,C正确;前寒武
纪是铁矿形成的重要时代,原始鱼类出现在古生代,地球上最近一次冰期是在新生代的第四纪,ABD错误。
故选C。
【点睛】地球演化史中,动物界发展阶段:元古宙为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古生代寒武纪、
奥陶纪、志留纪为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古生代泥盆纪为鱼类时代;古生代石炭纪和二叠纪为两栖动物时
代;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为爬行动物时代;新生代第三纪为哺乳动物时代;新生代第四纪为人
类时代。
土林地貌是碎屑沉积物经过外力作用形成的林柱状、墙状及沟谷等一系列地貌的统称。一般由半松散
-半固结状的河湖相沉积物组成。下图为土林地貌景观。完成下面小题。
第4页/共17页
—
10.形成图示土林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流水侵蚀B.风力沉积C.冰川侵蚀D.流水沉积
11.与土林地貌物质组成相似的是()
A.雅丹地貌B.冰川地貌C.喀斯特地貌D,熔岩地貌
【答案】10.A11.A
【解析】
【10题详解】
读图可知,土林地貌呈现出林柱状、墙状及沟谷等形态。流水侵蚀作用会对河湖相沉积物进行冲刷、切割,
从而形成这种沟谷纵横、柱状林立地貌形态,A正确;风力沉积形成的地貌多为沙丘等堆积地貌,冰川
侵蚀形成的地貌多为U形谷、角峰、刃脊等,流水沉积形成的是平原、三角洲等堆积地貌,都与图示信息
不符,BCD错误。故选A。
【11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土林地貌由半松散-半固结状的河湖相沉积物组成。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其物
质基础也是河湖相沉积物,在风力侵蚀等作用下形成,与土林地貌物质组成相似,A正确;冰川地貌是由
冰川作用塑造的地貌,其物质组成与冰川携带的冰磺物等有关,喀斯特地貌是可溶性岩石受流水溶蚀等作
用形成的,其物质基础是可溶性岩石,熔岩地貌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其物质是岩浆,均与土林地
貌的河湖相沉积物完全不同,BCD错误。故选A。
【点睛】外力作用又叫外营力作用,主要是指地球表面受重力和太阳能的影响所产生的作用,包括物理、
化学和生物的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风力作用,波浪及海流作用等。
读世界局部区域示意图,①、②表示洋流。完成下面小题。
第5页/共17页
12.关于①、②洋流判读正确的是()
A.①自南向北流暖流B.①自南向北流寒流C.②自南向北流暖流D.②自南向北流寒流
13.图示海域表层海水平均密度自南向北()
A.先变大再变小B.一直变小C.先变小再变大D,一直变大
【答案】12.D13.C
【解析】
【12题详解】
根据海陆轮廓可判断该区域位于南美洲东部和非洲西部的大西洋海域。对于①洋流,它位于南美洲东岸,
是巴西暖流,其流向是自北向南流,A选项“自南向北流暖流”和B选项“自南向北流寒流”错误。对于②洋流,
它位于非洲西岸,是本格拉寒流,其流向是自南向北流,且寒流是从水温低的海域流向水温高的海域,C
选项“自南向北流暖流”错误,D选项“自南向北流寒流”正确。故选D。
【13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到,该海域南部纬度较高,水温较低,海水密度较大;向北逐渐接近赤道,纬度降低,水温
升高,海水密度变小;当接近赤道附近后,水温变化相对较小,再往北,海水温度又会有一定下降趋势(相
对赤道附近),海水密度又会变大。所以图示海域表层海水平均密度自南向北先变小再变大,C正确,A选
项“先变大再变小”、B选项“一直变小”和D选项“一直变大”均错误。故选Co
【点睛】海水的密度:指单位体积内海水的质量,与温度、盐度和深度(压力)有关。一般温度高,密度
小;盐度高,密度大;深度增加,密度增大。表层海水密度主要受温度影响,由赤道向两极增大。
我国西北地区某地荒漠按植被由多到少可分为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和荒漠等,土壤中粒径大小差异
明显。下图示意0-20cm深度土壤颗粒体积分数。完成下面小题。
第6页/共17页
中砂
细砂
极细砂
粉砂
独粒
14.甲、乙、丙三处土壤剖面分别对应()
A.荒漠、草原化荒漠、荒漠草原B.荒漠草原、荒漠、草原化荒漠
C.草原化荒漠、荒漠、荒漠草原D.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荒漠
15.影响该地荒漠土壤粒径大小的直接因素是(
A.生物B.人类活动地形D.成土母质
【答案】14.A15.D
【解析】
【14题详解】
一般来说,植被覆盖越好,土壤受风力侵蚀等作用相对较弱,土壤中较粗的颗粒含量较低,反之则粗粒含
量高。由材料可知,我国西北地区某地荒漠按植被由多到少可分为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和荒漠。读图,
甲处有中砂、细砂占比最高,乙、丙没有中砂,细砂占比乙其次、丙最少,说明植被覆盖甲最少、为荒漠,
乙其次、为草原化荒漠,丙最多、为荒漠草原。故甲、乙、丙三处土壤剖面分别对应荒漠、草原化荒漠、
荒漠草原,A正确,排除BCD。故选A。
【15题详解】
荒漠土壤的生物数量极少,对土壤粒径大小的影响较小,A错误;人类活动对土壤粒径的影响往往是间接
的,B错误;地形主要通过影响水热条件、侵蚀和沉积作用等间接影响土壤粒径,不是直接作用于土壤粒
径,C错误;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的原始物质基础,直接影响了荒漠土壤粒径的大小,D正确。故选D。
【点睛】土壤形成过程中,成土母质和地形是比较稳定的影响因素,气候和生物是比较活跃的影响因素,
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演变而不断变化。高温湿润环境,利于风化壳发育。由低纬度向高纬度,
气温降低,风化壳逐渐变薄。
国庆期间,陈老师乘坐飞机从台州到广州旅游。飞行结束后,他在某手机app上查询了此次航班的飞
第7页/共17页
行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16.此次飞机飞行时位于()
A.对流层B.平流层C.臭氧层D.电离层
17.飞行期间,飞机舱外气温()
A.先升后降B.先降后升C.一直降低D,一直升高
【答案】16.A17.B
【解析】
【16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在低纬度地区,对流层的平均高度为17-18千米;在中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10-12千米;
在高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8-9千米。据图可知,飞机飞行时的高度小于9000米,且从台州到广州位于中
低纬度,说明此次飞机飞行时位于对流层,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7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对流层的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飞行期间,飞机的高度先升高后降低,故飞机舱外
气温先降后升,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对流层高度因纬度而不同,在低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17~18千米,在中纬度地区平均为10~12千
米,高纬度地区平均为8~9千米;对流层厚度规律大致是从低纬度向高纬度减小。
帕米尔高原受“山体效应”影响,其内部气温高于外部同海拔自由大气温度(TDT2)。每年开春播种
灌溉时,高原上的人们先在结冰的河面上撒黑土,加快冰层的融化,再进行破冰引水。下图为山体效应原
理与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第8页/共17页
18.“山体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山体内部
A.②强④强B.①弱⑤强C.③弱④强D.②强⑤强
19.冰面上撒黑土,加快冰层融化的原理是()
①增加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②增加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
③减少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④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18.A19.B
【解析】
【18题详解】
①为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为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④为地面辐射,⑤为大
气逆辐射。山体效应是指山体内部气温高于外部同海拔自由大气温度。因为山体内部面积大、体积大,接
受的太阳辐射多,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强(多),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多,从而地面辐射④强,向大
气输送的热量多,气温就高,所以“山体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山体内部②强④强,A正确。①为大气削弱
的太阳辐射,其强弱与山体效应关系不大,⑤大气逆辐射强是地面辐射强的结果,不是山体效应产生的主
要原因,B错误。③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弱,说明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多,但这不是山体效应产生的关键,
C错误。山体海拔较高,大气稀薄,大气逆辐射较弱,⑤强说法错误,D错误。故选A。
【19题详解】
冰面上撒黑土,黑土颜色深,相比于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强,能够增加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使地面获得更多的热量,①正确。冰面上撒黑土主要影响的是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环节,对大气吸收地
面辐射影响较小,②错误。黑土能减少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让更多的太阳辐射被地面吸收,从而使地
面升温,加快冰层融化,③正确。冰面上撒黑土并没有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
弱主要与云层、大气成分等有关,④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太阳辐射到达地球,部分被大气削弱后到达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升温,产生地面辐射。地面
辐射被大气吸收,大气升温后产生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热量损失,还有部分地面辐射射向宇宙空间,此
第9页/共17页
为大气受热基本过程。
我国太阳能并网发电超过风电及水电装机规模,已经成为我国第二大电源。其中,江苏连云港中核田
湾滩涂光伏示范项目是我国最大的海上光伏项目,青海省海南州太阳能生态发电园区是目前全球装机容量
最大的光伏发电园区。完成下面小题。
20.中核田湾光伏示范项目主要利用海洋的()
A.矿产资源B.生物资源C.空间资源D.化学资源
21.与江苏省相比,青海省太阳能丰富的原因有()
①纬度低,太阳辐射强②晴天多,日照时间长③海拔高,大气削弱少④空气好,大气温度高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答案】20.C21.D
【解析】
【20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中核田湾光伏示范项目是海上光伏项目,利用的是海洋上面的空间来安装光伏发电设备,所
以主要利用的是海洋的空间资源,C正确;海洋矿产资源主要指的是海底的石油、天然气等;海洋生物资
源是海洋中的各种生物;海洋化学资源是指从海水中提取的各种化学物质等,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BD。
故选C。
【21题详解】
联系已学可知,青海省大部分地区的纬度比江苏高,①错误;青海省地处内陆,气候干旱,晴天多,日照
时间长,②正确;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
射能多,③正确;青海省海拔高,气温相对较低,且气温与太阳能无直接关系,④错误。综上所述,D正
确,排除ABC。故选D。
【点睛】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材料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一种技术,是太阳能发电的一种。漂浮式水
上光伏是指在水塘、湖泊、水库、蓄水池等水上建立的漂浮式光伏电站。
在水平大气分布均匀的甲、乙两地,各选取一个空气柱(如下图)。两地由于地面受热不均产生大气运
动,图中箭头指示其运动方向。在水平方向,气流从四周流向中心称为辐合,反之,则为辐散。完成下面
小题。
第10页/共17页
某高度
地面
22.假设空气柱内气流没有水平位移,则图中气压()
A.①升高B.②降低C.③升高D.④不变
23.实际情况下,大气在近地面和上空某高度产生辐合或辐散,图中气流在()
A.①处辐合B.②处辐合C.③处辐合D.④处辐散
【答案】22.D23.A
【解析】
【22题详解】
气流没有发生水平位移,则甲空气柱的重力和乙空气柱的重力没有发生变化,③④两地的气压没有发生变
化,D正确,C错误;根据图示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空气柱为下沉气流,①处气压变低,乙气压柱为
上升气流,②处气压变高,AB错误。故选D。
【23题详解】
实际情况下,①为高空低压,水平方向为辐合气流,A正确;②为高空高压,水平方向为辐散气流,B错误;
③为近地面高压,水平方向为辐散气流,C错误;④为近地面低压,水平方向为辐合气流,D错误。故选A。
【点睛】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高空形成高气压;受冷地区收缩下沉,高空形成低气压。高空形成水平
气压差,产生高空水平气流,高空水平气流产生之后,近地面出现气压差异,产生近地面空气的水平流动,
于是形成热力环流。
高山冰川区的温度一般低于附近空气温度,在高山冰川区与高山荒漠区会出现局地热力环流,对山谷
风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天山的北坡,这种现象比较明显。完成下面小题
24.下图能正确示意天山北坡大气运动的是()
第11页/共17页
25.随着该地冰川的完全退缩,该区局地环流的变化是()
A.白天下坡风减弱B.夜晚下坡风增强C.夜晚上坡风减弱D.白天上坡风增强
【答案】24.C25.D
【解析】
【24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高山冰川区的温度一般低于附近空气温度,故高山冰川区空气受冷收缩沿山坡下沉,AD错误;
白天,谷地水域升温慢,气流下沉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而山坡高山荒漠区升温快,温度高于附近空
气温度,形成低压,山坡与谷底间形成热力环流,近地面吹谷风,空气由谷底吹向山坡,C正确;夜晚,
山坡高山荒漠区降温快,近地面吹山风,气流由谷坡吹向谷底,B错误。故选C。
[25题详解】
由上题分析可知,冰川区气流下沉吹向高山荒漠区,白天与谷风方向相反,上坡风减弱;夜晚与山风方向
相同,下坡风加强。随着该地冰川完全退缩,冰川区气流下沉消失,白天谷风一上坡风增强,夜晚山风一
下坡风减弱,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冰川风是山谷风中的因下垫面差异造成的异常现象,该地大气运动的基础仍然是山谷风。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3小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海水的性质与运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洋流对流经海区的沿岸气候、生物分布、渔
业生产、航海等都有影响。
材料二:小明暑期跟随父亲体验航海生活,他们从宁波出发,航行到塞内加尔达喀尔港,途经马来西亚
第12页/共17页
民米里港时,在岛上拍摄了一张当地典型植被景观照片(下图所示)。
0,3O°E60*E90-EI2O*E
z
0
邮列
)河M
港
④口
航
线
二
洋
流
(1)图中洋流甲的性质是,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是一O
(2)与同纬度大西洋相比,地中海海水盐度较高,密度较—(填“大”或“小”),与大西洋存在海水
的交换,深层海水的流向是—
(3)小明在岛上拍摄到当地的典型植被是一(填植被类型),说出该类型植被的主要特点—o
(4)图中几个海区中,盐度最高的海区是—,简析该海区盐度高的原因—。
【答案】(1)①.寒流②.
降温减湿(2)①.大②.从地中海流向大西洋
(3)①.热带雨林②.上层乔木树干高大;植物种类丰富;群落结构复杂;树基常有板状根;木
质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发达无明显的季相变化
(4)①.红海②.(纬度低、气温高)蒸发强;(副热带高气压控制)降水少;(无河流注入)淡
水稀释弱;(海域封闭)海水交换不畅
【解析】
【分析】本题以小明体验航海生活为背景材料设置4小问,涉及洋流、海水的性质、植被类型等知识点,
考查了学生阅读图文提取信息的能力,对学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素养要求较高。
【小问1详解】
图中洋流甲位于非洲大陆西岸,是加那利寒流,性质为寒流。寒流对沿岸气候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它会
使流经地区气温降低,空气水汽含量减少,降水也相应减少。
【小问2详解】
与同纬度大西洋相比,地中海海水盐度较高。盐度越高,海水密度越大,所以地中海海水密度较大。由于
地中海海水盐度高、密度大,海平面相对较低;大西洋海水盐度相对较低、密度小,海平面相对较高,在
密度差异作用下,深层海水则从密度大地中海流向密度小的大西洋。
第13页/共17页
【小问3详解】
小明途经马来西亚民米里港,该地位于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典型植被是热带雨林。热带雨林植
被的主要特点有:上层乔木树干高大,能充分获取阳光;植物种类丰富,生物多样性极高;群落结构复杂,
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树基常有板状根,以支撑高大的树干;木质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发达,无明显的季
相变化,一年四季都呈现出繁茂的景象。
【小问4详解】
图中几个海区中,盐度最高的海区是红海。红海盐度高的原因如下:纬度低、气温高,海水蒸发强,盐分
残留;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周边无河流注入,缺乏淡水稀释;海域封闭,与外
海海水交换不畅,盐分难以扩散出去。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图1为教材中的水循环模拟实验示意图,图2为某学校师生对教材中水循环模拟实验进行优化后的示
意图,据此完成问题。
图1图2
活动1:优化地理实验
(1)优化后的实验,新增水循环模拟的环节有一、一。观察发现,与铺设土壤相比,不透水板处的地
表径流汇集速度更—(填“快”或“慢”)。
(2)为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与图1相比,指出图2优化实验装置的具体改进措施及目的。
海洋收入和支出跟蒸发、降水等众多因素有关。
(3)通过实验观察发现,烧水壶蒸发出的水量大于流回烧水壶底部凹槽的水量,请简要说明原因。
活动2:应用地理原理
在学生充分讨论和思考后,某学生提出在坡面上放置底部有土壤层的草皮,可模拟植被涵养水源的功
能。
(4)从水循环角度说明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
【答案】(1)①.下渗②.地下径流(可互换)③.快
(2)烧水壶代替酒精灯,加大水汽蒸发量;增设风扇,加快水汽输送;托盘改成倾斜,增加径流速度
第14页/共17页
(3)水汽附在容器壁上水汽散失被土壤吸收(言之有理即可)
(4)拦截雨水;减缓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增加下渗
【解析】
【分析】本题以水循环试验创设问题情境,涉及水循环的环节、意义等必备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
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地理实践力的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对比图2和图1可知,优化试验后,新增了下渗和地下径流环节。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与铺设土壤相比,
不透水板处摩擦力更小,地表径流汇集速度更快。
【小问2详解】
对比图2和图1可知,与图1相比,图2用烧水壶代替酒精灯,提高了加热效率,从而加大了水汽的蒸发
量;增设了风扇,通过加快空气流动,进一步加速了水汽的输送过程;将托盘改成倾斜设计,这样做可以
使得形成的水流更快地流出,即增加了径流速度。这些改进措施使得实验现象更加明显,便于观察和记录。
【小问3详解】
读图,结合水循环过程分析,烧水壶蒸发的水量有一部分吸附在容器壁上,还有一部分被土壤吸收,无法
流回烧水壶底部。
【小问4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植被通过拦截雨水,减缓了雨水对地表的直接冲击,从而减少了地表径流的形成;植被的
根系和枯枝落叶层增加了土壤的孔隙度,促进了雨水的下渗,增加了地下径流的比例;这些过程使得植被
能够有效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减少水土流失,维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发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最终汇入东海。其干流流经青藏高原、横断
山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多个重要地形区。
材料二:某学校地理研学小组计划暑假开展“溯源长江”研学活动,小组成员借助地理信息技术绘制
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服务咨询协议书
- 2025年疝气中医护理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教师人文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制造业人才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级茶艺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国书画试题及答案高
- 2025年全国甲卷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上海大专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花卉专业面试题及答案
- 材质协议书范本
- 2025年公开招聘事业编制教师公共基础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4年新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全册课件(新版教材)
- 医院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程序文件SOP
- 作文-曼娜回忆录全文小说
- GB/T 14996-2010高温合金冷轧板
- MATLAB和Origin绘制发动机万有特性曲线程序及方法
-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汽油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 品质意识,品质基础知识培训
- 广东清远市妇幼保健院招考聘用模拟卷含答案
- 管理规约示范文本试行
- 大学实习证明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