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四章《三角形》单元测试卷(含答案)_第1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四章《三角形》单元测试卷(含答案)_第2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四章《三角形》单元测试卷(含答案)_第3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四章《三角形》单元测试卷(含答案)_第4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四章《三角形》单元测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三角形》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学校:班级:姓名:考号:

(A卷基础夯实)

【满分:12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现有两根木棒,它们的长分别是2cm和3cm,若要钉一个三角架,则下列四根木棒的长度应选

()

A.1cmB.3cmC.5cmD.7cm

2.三角形的三条高、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都分别相交于一点,且交点一定在三角形内部的是

()

A.角平分线、高B.中线、高

C.角平分线、中线D.以上都不对

3.在等腰三角形ABC中,若/A=70。,则的度数是()

A.40°B.550

C.70°D.40。或55。或70°

4.如图,ZXABC中=40°,ZC=30。,延长BA到点D,则ACAD的度数是()

A.50°B.70°C.80°D.110°

5.如图,小明在计算机上用“几何画板”画了一个RtZ\ABC,NC=90。,并画了两锐角的角平分线

AD,BE及其交点、£小明发现,无论怎样变动RtAABC的形状和大小,ZAFB的度数都是定值,则

这个定值为().

A.1350B.1500C.1200D.1100

第1页共17页

6.数学兴趣小组要利用所学知识,自己制作一个工具测量一个锥形瓶的内径.如图,用螺丝钉将两

根木棒的中点固定,利用全等三角形知识,测得CD的长就是锥形瓶内径的长.其中,

判定△498和△DOC全等的方法是()

A.SSSB.ASAC.SASD.AAS

7.如图,在四边形Q4PE中点D,B分别在边。上,/XAPZ注△3PE,下列结论不一定正确的

是()

A.PB=PAB.OB=PD

C.ZBPA=ZDPED.NOBP+NA=180°

8.如图是某机械加工厂加工的一种零件的示意图,其中AB//CD,D£,BC,NABC=70。,则

ZEOC等于()

C.300D.40°

9.如图,已知AE=AC,ZC=ZE,下列条件中,无法判定AABC必ADE的是()

第2页共17页

A

A.ZB=ZDB.BC=DEC.N1=N2D.AB=AD

10.如图,在△ABC中,NACB=90。,4。=5。,跖,。£于点E,AD,CE于点。,若AD=12,

CD=5,则ED的长度是()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1.如图5A。是/XABC的中线.若AABD的周长比△ACD的周长长6cm,则AB-AC=cm.

12.如图,AC=AD,请你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使得△ABCdABD.

13.如图,△ABC中,AB=18,5C=16,CE,AB于E,CE=12,点D在8C上移动,则的最小值

第3页共17页

14.如图,已知BCLAE,点D在线段上,84=班>,3。=郎,若/。=25。,则/应>石的度数是

15.在ZXABC中,AD为边5C上的高,ZABC=30°,ZCAD=20。,则ABAC是_________度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计60分,解答题应写出演算步骤或证明过程)

16.(8分)如图:(1)在4他。中石。边上的高是;

(2)在△AEC中,AE边上的高是;

⑶若AB=CD=2cm,AE=3cm,求/\AEC的面积及CE的长.

17.(8分)如图,在△ABC中,3C=4,AC=5,若边上的高AD=4,

(1)求AC边上的高3E的长.

(2)在括号里注明理由:

ZADC^ZBEC=90°

第4页共17页

ZACD+Z1=90°,ZBCE+Z2=90°().

.-.Z1=Z2().

⑶若ABAC=62。,则ZOCA=°.

18.(10分)如图,已知ZAO'以。为圆心,以任意长为半径作弧,分别交。4,03于凡E两点,再

分别以EF为圆心,大于-EF长为半径作圆弧,两条圆弧交于点P,作射线。尸,过点F作FD//OB

2

(1)若/。㈤=116。,求NO05的度数;

(2)若FN,OD,垂足为M求证:AFMg八FMD.

19.(10分)课余时间,某同学用橡皮垒了两面与桌面垂直的“墙”,“墙”的高度。石=14cm,

AC=6cm两面“墙”之间刚好可以放进一块等腰直角三角形木板ABD(如图),且ZABD=90。淇

中点3在CE上,点A,D分别与两面“墙”的顶端重合.

⑴求证:△ACB/ZXBED;

(2)求两面“墙”之间的距离EC.

20.(12分)某数学兴趣小组在活动时,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图,在△ABC中,AB=6,

AC=8,。是3C的中点,求边上的中线AD的取值范围.

小明在组内经过合作交流,得到了如下的解决方法:延长AD到E,使DE=AD,请补充完整证明

“△ABDZAECD”的推理过程.

第5页共17页

A

⑴求证:AABDmAECD

证明:延长AD到点E,使DE=AD

在AABD和△ECO中

AD=ED(已作)

ZADB^ZEDC()

CD=(中点定义)

AABD^AECD()

(2)由⑴的结论,根据AD与AE之间的关系,探究得出AD的取值范围是;

(3)【感悟】解题时,条件中若出现“中点”“中线”等字样,可以考虑延长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把分

散的已知条件和所求证的结论集合到同一个三角形中.

【问题解决】

如下图,△ABC中,/5=90。,筋=24。是△ABC的中线,。£,3。,。£=4,且/42汨=90。,求

AE的长.

21.(12分)中线是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之一,在利用中线解决几何问题时,常常采用“倍长中线

法”添加辅助线.

第6页共17页

⑴如图①,△ABC中,若AB=4,AC=6,求边上的中线AD的取值范围;

同学们经过合作交流,得到了如下的解决方法:延长AD至点E,使=连接6E.

请你根据同学们的方法解答下面的问题:

①根据题意,补全图形;

②由已知和作图能得到其依据是(用字母表示);

③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以求得的取值范围是(直接填空);

(2)如图②,在AABC和AADE中,AB=AC,AD=AE,NSAC+NZME=180。,连接BE,CD,若

AM为△AGO的中线,猜想AM与BE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得:

第三根木棒的长度应大于3-2=l(cm),而小于3+2=5(cm).

故选:B.

2.答案:C

解析: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在三角形内部,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在斜边上,钝角三

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在三角形外部;

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在三角形内部;

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在三角形内部;

故选:C.

3.答案:D

解析:当NA是顶角时,/B=g(180。-ZA)=55。,

当NA与都是底角时,ZA=ZB=70°,

当是顶角时,4=180。—2ZA=180°-140°=40°,

故的度数是40。或55。或70°,

故选:D.

4.答案:B

解析:是△ABC的一个外角,

...ZC4£>=ZB+ZC=40o+30o=70°,

第7页共17页

故选B.

5.答案:A

解析:VZC=90°,

ZCAB+ZCBA=90°,

':平分平分NABC,

/.ZFAB=-ZCAB,ZFBA=-ZCBA,

22

ZFAB+ZFBA=g(ZCAB+ZCBA)=45°,

ZAEB=180°-45°=135°.

故选:A.

6.答案:C

解析:在△496和△DOC中,

AO=DO

VJZAOB=ZDOC,

BO=CO

/.AA(9B^ADOC(SAS),

判定△AOB和ADOC全等的方法是SAS,

故选:C.

7.答案:B

解析:ZXAPD^ZXBPE,

:.PB=PA,ZBPE=ZDPA,ZEBP=ZDAP,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ZBPE=ZDPA,

:.ZBPE+ZBPD=ZDPA+ZBPD,

NBQ4=NDPE,选项C不符合题意;

,/ZEBP=ZDAP,ZOBP+ZEBP=180°

...NO5P+NA=180。,选项D不符合题意;

由现有条件无法证明05=PD,故选项B符合条件,

故选:B.

第8页共17页

8.答案:B

解析:如图,过点E作EF//AB,

ABIICDI/EF,

:.ZABC=ZBEF,ZFED=ZEDC,

,:ZABC=70°,

ZBEF=ZABC=70。,

':DE±BC,

:./BED=90°,

:.ZEDC=/FED=90°-70°=20°,

故选:B.

9答案:D

解析:A、添加NB=ND,由“AAS”可证△ABC之ZiAnE,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B、添加5。=。石,由“SAS”可证AABC名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C、添加Nl=N2,由“ASA”可证&ABC也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D、添加AB=4),不能证明△ABCg/VLOE,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10.答案:B

解析::NACB=90。,3ELCE于点E,AD,CE于点。,

NE=ZCDA=90°,ZACD+ZBCE=90°,ZACD+ZCAD=90°,

NCAD=NBCE,

ZCDA=ZE=90°

在△CDA和△5EC中,《NCAD=NBCE,

AC=BC

:.△CZM^AB£'C(AAS),

CD=BE,CE=AD,

第9页共17页

ED=CE-CD,

:.ED=AD—CD,

':AD=12,CD=5,

/.£D=12-5=7.

故选:B.

11.答案:6

解析:AD是△ABC的中线,

/.BD=DC,

.•.△ABD比△ACD的周长大6cm,即AB—AC=6cm,

故答案为:6.

12.答案:3。=5。(或/。45=/◎4^)

解析:由题意知,AB=AB,AC=AD,

添加BC=BD时,△ABC^^ABD,

故答案为:BC=BD.

13.答案:—

2

解析:根据题意得:当ADLBC时,有最小值,

△ABC中,帅=18,5。=16,。£,^5于瓦n=12,

-ABCE=-ADBC,

22

.-.-xl8xl2=-xl6AD,

22

27

AD=—

2

故答案为:飞

14.答案:65。/65度

解析:':BCLAE,

ZABC^ZDBE=90°,

第10页共17页

,?BA=BD,BC=BE,ZABC=NDBE=9Q。,

:.Z\ABC^Z\DBE(SAS),

:.ZBDE=ZA=900-ZC=90°-25°=65°,

故答案为:65°.

15.答案:40或80/80或40

解析:根据题意,分三种情况讨论:

①高在三角形内部,如图所示:

••在△板)中,AD为边上的高,ZABC=30。,

ZBAD=90°-ZABC=90°-30°=60°,

ZC4D=20°,

ZBAC=ZBAD+ZCAD=60°+20°=80°;

②高在三角形边上,如图所示:

C(£))

可知NC4D=0。,

ZG4D=20°,

故此种情况不存在,舍弃;

③高在三角形外部,如图所示:

A

DC

第11页共17页

••在中,AD为边上的高,ZABC=30。,

ZBAD=90°-ZABC=90°-30°=60°,

ZC4D=20°,

ZBAC=ABAD-ACAD=60°-20°=40°;

综上所述:NB4c=80。或40。,

故答案为:40或80.

16.答案:(1)AB

(2)CD

(3)S^AEC=3cm2,Cf=3cm

解析:(1)由高的定义可知,BC边上的高是△回€:中与BC相对的顶点A到BC的垂线段,

故答案为AB;

(2)与(1)类似AE边上的高是△AEC中与AE相对的顶点C到BC的垂线段,

故答案为CD;

⑶•・•AE=3cm,CD=2cm,/.S^AEC=1AE-CD=|X3X2=3(化n?).

19

5/人\nAFrAC.-一CE•AB=3cm2,AB=2cm,/.CE=3cm.

17.答案:⑴个

(2)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同角的余角相等

(3)28

解析:⑴'.•在△ABC中,边上的高是AD,AC边上的高是的,

/.S,^-BCAD=-ACBE,

△/ARscC22

又,:5C=4,AC=5,B。边上的高AD=4,

/.S.=—x4x4=—x5xBE,

ZAA/LRDCr22

•no”

・・DLL——.

5

(2)ZADCZBEC=90°

NACD+N1=90。,NBCE+N2=90。(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

Zl=N2(同角的余角相等).

第12页共17页

故答案为: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同角的余角相等.

⑶延长C。到点F点、R在上,

由三角形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即点。是△ABC的垂心,可知:=

ZBAC+ZOCA^90°,

又:ZBAC=62°

:.ZOCA=90°-ZBAC=28°,

故答案为:28.

18.答案:(1)32°

(2)见解析

解析:(I)":OBIIFD,

:.ZOFD+ZAOB=1SO°,

又:ZOFD=116°,

:.ZAOB=1800-ZOFD=1SO0-116°=64°,

由作法知,OP是NAOB的平分线,

/.ZDOB=-ZAOB=32°;

2

(2)证明:尸平分

ZAOD^ZDOB,

':OB//FD,

:.ZDOB=ZODF,

:.ZAOD=ZODF,

又,:FM工OD,

:.ZOMF=ZDMF,

在△MFO和△MFD中

第13页共17页

ZOMF=ZDMF

<ZAOD=ZODF,

FM=FM

:.△MFCOXMFD(AAS).

19.答案:(1)见解析

(2)20cm

解析:⑴证明:由题意可知,AB=BD,NABD=90o,NBEE>=90。,

/.ZABC+ZDBE=90°,ZBDE+ZDBE=90°,

,ZBDE=ZABC,

在△ABC和△5DE中,

ZABC=ZBDE

<ZACB=ZBED=90°,

AB=BD

△ACB且△JBED(AAS);

⑵:△ACBmZ\BED,DE=14cm,AC=6cm,

AC-BE=6cm,BC-DE=14cm,

CE=BE+BC=20cm,

即两面“墙”之间的距离EC为20cm.

20.答案:(1)对顶角相等;BD-,SAS

(2)1<AD<7

(3)6

解析:(1)延长AD到点E,使=

在△AB。和△ECD中

</A£>=ED(已作)

ZADB=4DC(对顶角相等)

CD=班)(中点定义)

AABD^AECD(SAS)

故答案为:对顶角相等;BD-,SAS.

(2)V^ABD^ZxECD,AB=6,AC=8,

第14页共17页

CE—AB—6,

8—6VAE<8+6,

故答案为1<AZ)<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