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人教版高考物理选择性必修第3册专项复习第3章 学业质量标准检测(含答案)_第1页
2025人教版高考物理选择性必修第3册专项复习第3章 学业质量标准检测(含答案)_第2页
2025人教版高考物理选择性必修第3册专项复习第3章 学业质量标准检测(含答案)_第3页
2025人教版高考物理选择性必修第3册专项复习第3章 学业质量标准检测(含答案)_第4页
2025人教版高考物理选择性必修第3册专项复习第3章 学业质量标准检测(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高考物理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3册专项复习第3

章学业质量标准检测含答案学业质量标准检测

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其中第1〜8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

题3分,第9〜12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

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2024.吉林长春高二阶段练习)关于以下各图中所示的热学相关知识,描述

正确的是(C)

两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

各速率区间的分子数

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

厂、、1

分子

。,三速率

气体分子速率分布

A.图甲中,微粒越大,单位时间内受到液体分子撞击次数越多,布朗运动

越明显

B.图乙中,在厂由ri变到正的过程中分子力做负功

C.图丙中,曲线1对应的分子平均动能比曲线2对应的分子平均动能小

D.图丁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完成A-B-C-A一个循环中其温度始终

不变

答案:C

解析:图甲中,微粒越大,单位时间内受到液体分子撞击次数越多,布朗运

动越不明显,故A错误;图乙中,在「由门变到9的过程中,分子势能减小,则

分子力做正功,故B错误;图丙中,曲线A对应的分子速率大的分子数占总分子

数的百分比大一些,可知T2>TI,则曲线1对应的分子平均动能比曲线2对应的

分子平均动能小,故C正确;图丁中,完成A-5-C-A一个循环,温度先升高,

后降低,再升高,故D错误。

2.如图,密封的桶装薯片从上海带到拉萨后盖子凸起。若两地温度相同,则

桶内的气体压强p和分子平均动能Ek的变化情况是(D)

()上海(

A.p增大、Ek增大B.p增大、Ek不变

C.p减小、Ek增大D.2减小、Ek不变

答案:D

解析:由于温度相同,体积变大,由华=C可知,气体的压强减小,由于温

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相同分子平均动能相等,故D正确。

3.(202年河北保定一模)马蹄灯是上世纪在中国生产并在民间广泛使用的一种

照明工具。它以煤油作灯油,再配上一根灯芯,外面罩上玻璃罩子,以防止风将

灯吹灭。当熄灭马蹄灯后,灯罩内空气温度逐渐降低,下列关于灯罩内原有空气

的说法中正确的是(设外界大气压恒定)(D)

通风口

iTrffl—玻璃罩

g当一灯芯调节

—灯座,油壶

A.所有气体分子运动的速率都减小

B.压强减小

C.体积不变

D.内能减小

答案:D

解析:温度降低,分子的平均速率减小,并不是所有气体分子运动的速率都

减小,故A错误;灯罩内外由通风口连通,所以灯罩内外气体压强一直相等,即

气体压强不变,故B错误;由B可知,灯罩内原有空气为等压变化,温度降低,

体积减小,故C错误;灯罩内原有空气温度降低,内能减小,故D正确。

4.(2024.山东烟台一模)如图所示,某同学将空玻璃瓶开口向下缓慢压入水中,

下降过程中瓶内封闭了一定质量的空气,瓶内空气看作理想气体,水温上下均匀

且恒定不变,则(B)

-----空气——水一

三三三三蹙三三

A.瓶内空气对外界做功

B.瓶内空气向外界放出热量

C.瓶内空气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

D.单位时间内与瓶壁单位面积上碰撞的空气分子数不变

答案:B

解析:被淹没的玻璃瓶在下降过程中,瓶内气体温度不变,水进入瓶内,气

体体积减小,可知外界对气体做正功,故A错误;由于水温上下均匀且恒定不变,

所以瓶内气体温度不变,则气体分子平均动能不变,气体内能不变,根据热力学

第一定律可知,气体向外界放热,故B正确,C错误;由于气体体积减小,所以

单位时间内与瓶壁单位面积上碰撞的空气分子数变多,故D错误。

5.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分子间作用力不计),体积由V膨胀到V,。如果通

过压强不变的过程实现,对外做功大小为Wi,传递热量的值为Qi,内能变化为

AUi;如果通过温度不变的过程来实现,对外做功大小为牝,传递热量的值为

Qi,内能变化为八。2,则(B)

A.Wi>W2,QI<Q2,kUi>Mh

B.Wi>W2,QI>Q2,kUx>kU2

C.Wi<W2,QI=Q2,AUOklh

D.Wi=W2,QI>Q2,AC/i>At/2

答案:B

解析:压强不变的方式:对外做功的过程压强不变,做功的力不变,根据盖

—吕萨克定律,温度升高,内能增加,A[/i>0,吸热。i=Wi+AUi。温度不变的

方式:由玻意耳定律,对外做功的过程压强减小,做功的力减小,W1>W2O温度

不变,内能不变,A[/2=0,AC/I>A[/2,吸热。2=/S+W2,QI>Q2,故B正确。

6.(2024.河南许昌一模)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变化到状态3,再变化

到状态C,其状态变化过程的p—V图像如图所示。已知该气体在状态A时的热

力学温度为450K,关于图示热力学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5

Ap/10Pa

3——1A

2-」

।BC

1------->;

o-------i------1---------i——>W10-3m3

(123

A.该气体在状态B时的热力学温度为300K

B.该气体在状态C时的热力学温度为300K

C.该气体从状态A到状态C全程放出热量

D.该气体从状态A到状态C与外界交换的热量是200J

答案:D

解析:气体从状态A到状态3做等容变化,由查理定律有第=第,解得加

1A1B

VoVr

=150K,气体从状态3到状态C做等压变化,由盖一吕萨克定律有元=方,解

1B1C

得Tc=450K,故A、B错误;因为状态A和状态C温度相等,且理想气体的内

能是所有分子的动能之和,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所以在这个过程中AU

=0,由热力学第一定律AU=Q+W,得。=一W,在整个过程中,气体在5到C

过程对外做功,因此W=—PBAV=—200J,即。=—W=200J,是正值,所以气

体从状态A到状态C过程中是吸热,吸收的热量。=200J,故C错误,D正确。

7.如图所示,柱形容器内封有一定质量的空气,光滑活塞C(质量为附与容器

用良好的隔热材料制成。活塞横截面积为S,大气压为po,另有质量为M的物体

从活塞上方的A点自由下落到活塞上,并随活塞一起到达最低点3而静止,在这

一过程中,容器内空气内能的改变量AE,外界对容器内空气所做的功W与物体

及活塞的重力势能的变化量的关系是(C)

A.Mgh+mgA/z=AE+W

B.AE=W,W—Mgh+mgA/z+p^S/\h

C.AE=W,W<Mgh+mgA/z+poSAh

D.A£WW,W=Mgh+mg^+poSAh

答案:c

解析:由于系统隔热,所以气体与外界没有热交换,活塞对气体做正功,所

以由热力学第一定律知气体的内能增加,且而从能量守恒的角度考虑,

机和M减少的机械能即重力势能和大气压做功共Mgh+mgA/z+poS^.h,这部分损

失的能量一部分使气体的内能增加,另一部分损失到碰撞过程中冽和M的内能

上,所以W<Mg/i+机gA/z+poSA/?,故选C。

8.如图所示,绝热的容器内封闭一定质量的气体(不考虑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力,外界大气压恒定),用电阻丝对其加热时,绝热活塞缓慢地无摩擦地上升,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C)

|电源|

A.活塞上升,气体体积增大,温度降低

B.电流对气体放热,气体又对外做功,气体内能可能不变

C.电流对气体放的热一定大于气体对外做的功

D.气体体积增大,单位时间内打到器壁单位面积的分子数减少,气体压强

一定减小

答案:C

解析:活塞可无摩擦滑动,外界大气压强不变,故气体为等压变化;由理想

气体的状态方程可知,活塞上升的过程中气体体积增大,故温度一定升高,A错

误;电阻丝向气体放热气体温度升高,而理想气体内能只取决于分子动能,故气

体的内能一定增大,B错误;因内能增大,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电阻丝向气

体放出的热量一定大于气体对外做的功,C正确;气体体积变大,故气体单位体

积内的分子数减小,故单位时间内气体分子对活塞的碰撞次数减小,但由前面分

析知气体压强不变,D错误。故选C。

9.(2024.天津一模)下列有关热学问题说法正确的是(C)

T各速率区间的分子数

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

一;

分子的速率I

A.图甲是理想气体分子速率的分布规律,气体在①状态下的分子平均动能

小于②状态下的分子平均动能

B.图乙是分子势能Ep与分子间距r的关系示意图,在r>n时分子力表现为

引力

C.图丙为压力锅示意图,在关火后打开压力阀开始放气的瞬间,锅内气体

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少

D.图丁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分别在Ti、T2温度下发生的等温变化,由图

可知T1<T2

答案:CD

解析:图甲是理想气体分子速率的分布规律,气体在①状态下分子速率占总

分子数的百分比的极大值的速率较大,则气体在①状态下分子平均动能大于②状

态下的分子平均动能,故A错误;图乙是分子势能Ep与分子间距厂的关系示意图,

在厂=f2时分子力表现为零,可知在厂2>厂>r1时分子力表现为斥力,故B错误;图

丙为压力锅示意图,在关火后打开压力阀开始放气的瞬间,锅内气体体积变大,

对外界做功,因来不及与外界进行热交换,则气体的内能减少,故C正确;图丁

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分别在Ti、T2温度下发生的等温变化,由图可知距离原点

越远的曲线上?丫乘积越大,可知温度越高,即为<72,故D正确。

10.(2024.河北石家庄高二阶段练习)如图所示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

A到状态B再到状态C的?一T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状态A到状态3过程,气体密度变大

B.状态3到状态C过程,气体先放热再吸热

C.A、C两状态气体分子单位时间内撞击单位面积的次数不相等

D.A、C两状态气体分子对容器壁上单位面积的平均撞击力相等

答案:CD

解析:根据牛=。可知状态A到状态5过程,压强减小,温度升高,则体积

变大,气体密度变小,故A错误;状态5到状态C过程,气体体积一直减小,外

界对气体做功,即卬>0;温度先升高后降低,则内能先增加后减小,根据AU=

W+Q可知,气体在前一阶段的吸热放热不能确定,后一阶段气体一定放热,故

B错误;A、C两状态压强相等,气体分子对容器壁上单位面积的平均撞击力相等,

但是温度和体积不等,则气体分子单位时间内撞击单位面积的次数不相等,故C、

D正确。

11.(2023•青岛二中高二期中)如图所示,由导热材料制成的汽缸和活塞将一

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封闭在汽缸内,活塞与汽缸壁之间无摩擦,活塞上方存有少量

液体,将一细管插入液体,活塞上方液体会缓慢流出,在此过程中,大气压强与

外界的温度保持不变,则关于这一过程中汽缸内的气体(C)

o

o

o

O

A.单位时间内气体分子对活塞撞击的次数增多

B.气体分子间存在的斥力是活塞向上运动的原因

C.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情况不变

D.气体对外界做的功等于气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

答案:CD

解析:活塞上方液体逐渐流出,对活塞受力分析可得,汽缸内气体压强减小,

因为汽缸内气体温度不变,则单位时间气体分子对活塞撞击的次数减少,故A错

误;气体分子对活塞的碰撞是活塞向上运动的原因,故B错误;外界的温度保持

不变,导热材料制成的汽缸内气体温度不变,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情况不变,故

C正确;汽缸内气体温度不变,汽缸内气体内能不变;汽缸内气体压强减小,体

积变大,气体对外界做功;据热力学第一定律,气体对外界做功等于气体从外界

吸收的热量,故D正确。故选CD。

12.(2023•山东莱州一中高二上月考)如图所示,绝热隔板K把绝热的汽缸分

隔成体积相等的两部分,K与汽缸壁的接触面是光滑的。两部分中分别盛有相同

质量、相同温度的同种气体a和b,气体分子的分子势能可忽略。现通过电热丝

对气体a加热一段时间后,a、b各自达到新的平衡,则(B)

A.a的体积增大了,压强变小了

B.b的温度升高了

C.加热后a的分子的热运动比b的分子的热运动更剧烈

D.a增加的内能大于b增加的内能

答案:BCD

解析:对a加热时,气体a的温度升高,压强增大,由于K与汽缸壁的接触

面是光滑的,可以自由移动,所以a、b两部分的压强始终相同。气体b被压缩,

外界对气体b做功,又因气体与外界没有发生热交换,所以b的内能增大,温度

升高。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华=C,可知b体积减小,温度升高,压强一定增

大,故A错误,B正确;a、b气体的压强始终相同,a的体积较大,则气体a的

温度较高,所以加热后a的分子的热运动比b的分子的热运动更剧烈,故C正确;

由于a气体的温度较高,所以a气体内能增加较多,故D正确。

第n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填空题(本题共2小题,共14分。把答案直接填在横线上)

13.(4分)两个内壁光滑、完全相同的绝热汽缸A、B,汽缸内用轻质绝热活

塞封闭完全相同的理想气体,如图1所示,现向活塞上表面缓慢倒入细沙,若A

中细沙的质量大于B中细沙的质量,重新平衡后,汽缸A内气体的内能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汽缸B内气体的内能,图2为重新平

衡后A、B汽缸中气体分子速率分布图像,其中曲线(填图像中曲线标号)

表示汽缸B中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规律。

各速率区间的分子数

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

图1图2

答案:大于①

解析:对活塞分析有p=管,因为A中细沙的质量大于B中细沙的质量,故

稳定后有PA>PB;所以在达到平衡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功有WA>WB,则根据AU

=W+Q,因为汽缸和活塞都是绝热的,故有AUA>AUB,即重新平衡后A汽缸内

的气体内能大于B汽缸内的气体内能;由图2中曲线可知曲线②中分子速率大的

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百分比较大,即曲线②的温度较高,所以由前面分析可知B汽

缸温度较低,故曲线①表示汽缸B中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规律。

14.(10分)(2024•上海徐汇高三期中)小明同学设计了一种测温装置,用于测量

室内的气温(室内的气压为一个标准大气压,相当于76cm汞柱产生的压强),结

构如图所示,大玻璃泡A内有一定量的气体,与A相连的B管插在水银槽中,

管内水银面的高度x可反映泡内气体的温度,即环境温度,将这个简易温度计放

入冰箱,静置一段时间后

(1)玻璃泡内的气体分子平均动能,气体压强(选填“变

大”“变小”或“不变”),请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从微观角度解释气体压强变化

的原因:当气体体积不变时,温度降低,分子热运动程度降低,可知分子与容器

碰撞的次数减少,故压强降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温度计放入冰箱后,B管内水银柱液面会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

“不变”)。设玻璃泡内气体内能变化的绝对值为AU,气体做功的绝对值为W,

则气体在这个过程中(选填“吸热”或“放热”),变化的热量大小为

(3)冰箱能够不断地把热量从温度较低的冰箱内部传给温度较高的外界空气,

这说明(D)

A.热量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B.热量不可以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

C.热量的传递过程不具有方向性

D.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必然引起其他变化

答案:(1)变小变小当气体体积不变时,温度降低,分子热运动程度降低,

可知分子与容器碰撞的平均作用力减小,故压强降低

(2)升高放热W+AU(3)D

解析:(1)温度降低,可知分子平均动能减小,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降低,分

子与容器碰撞的平均作用力减小,故压强变小。

(2)温度降低,水银柱液面会上升,温度降低,内能降低,△。为负值,液面

升高,外接对气体做正功,气体放热,根据一Q,则。=皿十4。。

(3)考查热力学第二定律:热传递的方向性,热量自发的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

物体,但可以在外界的影响使得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由于外界的影响

也即引起了其他变化,故D正确。

三、论述、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6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

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

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5.(8分)(2024.安徽黄山二模)一定质量的某种理想气体初始温度为To=400

K,压强po=IX105Pa,体积为Vo。经等容变化放出400J热量,温度降低到Ti

=300K;若经等压变化,则需要放出600J的热量才能使温度降低到300K。求:

(1)等压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的功W;

(2)初始状态下气体的体积Voo

答案:(1)200J(2)8Xlorn?

解析:(1)等容过程中,气体做功为零,即AU=—Q=-400J

等压过程,内能减小400J,放出600J热量,则Q=200J。

(2)根据等压变化可得%得

W=po(Vo-Vi)

33

联立解得Vo=8X10-m0

16.(10分)(2024.山东滨州高二期中)如图所示,质量为胆、内部高为”的绝

热汽缸内部带有加热装置,用绝热活塞封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汽缸顶部有挡

板,用绳将活塞悬挂在天花板上。已知汽缸的底面积为S,活塞质量为mo开始

时缸内理想气体温度为300K,活塞到汽缸底部的距离为0.5H。用电流大小为1

的电流通过图中阻值为R的电阻丝缓慢加热时间/后,汽缸内气体的温度升高到

700Ko已知大气压强恒为po,重力加速度为g。忽略活塞和汽缸壁的厚度,不计

一切摩擦。求:

(1)温度从300K升高到700K的过程中,缸内气体内能的增加量;

(2)温度为700K时缸内气体的压强。

答案:⑴产出一冷⑦oS-Mg)(2)如。—喇

解析:(1)假设在活塞碰到挡板前,气体一直做等压变化,当为=300K时,

体积为0.5HS;当T2=700K时,设活塞到汽缸底部的距离为九则写”=州

1112

7

解得h=-^H>H

故假设不成立,气体先做等压变化,活塞碰到挡板后气体做等容变化。在等

压变化过程中,设气体的压强为p,对汽缸有Mg+pS=poS

此过程气体对外做功为W=pSXQ.5H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有^=I2Rt-W

解得kU=产~一二(poS-Mg)。

(2)设T2=700K时气体的压强为p',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

p'HS

T2

解得“—器)。

17.(12分)(2024.江苏南通高二阶段练习)一容器内部空腔呈不规则形状,为测

量它的容积,在容器上竖直插入一根两端开口且粗细均匀的玻璃管,接口用蜡密

封。玻璃管内部横截面积为S,管内用一长为人的水银柱封闭着长为/i的空气柱,

如图。此时外界的温度为Tio现把容器浸在温度为T2的热水中,水银柱缓慢上升,

静止时管内空气柱长度变为机已知水银密度为重力加速度为g,大气压强为

(1)求温度为Ti时封闭气体的压强pi;

(2)求容器的容积V;

⑶若该过程封闭气体的内能增加了AU,求气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

答案:(l)po+pgh⑵-T2—T1一

(3)A[/+(po+/>g/z)(/21/i)5

解析:(1)对液柱受力分析有piS=poS+/)g/zS

解得pi=po+pgha

(2)设容器的容积为V,对封闭气体,其初态的体积为Vi=V+/iS

其末态体积为V2=V+hS

由于该过程中气体压强不变,即发生等压变化,琮专

“S(TIZ-72/I)

解得v=-----2----------

72-T1

(3)由于该过程中等压变化,其体积变化为AV=V2-Vi=(/2-/i)5

该过程外界对系统做功为W=-/?i-AV

设吸收热量为Q,由热力学第一定律有AU=W+Q

解得Q=AU+(/x)+/g〃)(/21/i)S。

18.(16分)一太阳能空气集热器,底面及侧面为隔热材料,顶面为透明玻璃

板,集热器容积为Vo,开始时内部封闭气体的压强为po。经过太阳曝晒,气体温

度由7b=300K升至Ti=350Ko

(1)求此时气体的压强。

(2)保持Ti=350K不变,缓慢抽出部分气体,使气体压强再变回到小。求集

热器内剩余气体的质量与原来总质量的比值。判断在抽气过程中剩余气体是吸热

还是放热,并简述原因。

答案:⑴%。(2)与吸热原因见解析

解析:(1)由题意知,气体体积不变,由查理定律得

区=包

To~Ti°

所以此时气体的压强Z?1=^P°=3OO/7o=6po0

(2)抽气过程可等效为等温膨胀过程,设膨胀后气体的总体积为丫2,由玻意耳

定律可得piVo=poV2

可得.=*=*

所以集热器内剩余气体的质量与原来总质量的比值为/^=牛=冬

P-6VQ

因为抽气过程中剩余气体温度不变,故内能不变,而剩余气体的体积膨胀对外做

功。由热力学第一定律AU=W+Q可知,气体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第四章

1.

存基提能作业

基础达标练

1.(多选)关于“能量量子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认为带电微粒辐射或吸收能量时,是一份一份的

B.认为能量值是连续的

C.认为微观粒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

D.认为微观粒子的能量是分立的

答案:ACD

解析:普朗克的理论认为带电微粒辐射或吸收能量时,是一份一份的,微观

粒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是分立的,故A、C、D正确。

2.(多选)(2023•甘肃张掖临泽县第一中学高二期中)根据黑体辐射的实验规

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在同一温度下,波长越短的电磁波辐射强度越大

B.在同一温度下,辐射强度最大的电磁波波长不是最大的,也不是最小的,

而是处在最大波长与最小波长之间

C.温度越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就越大

D.温度越高,辐射强度最大的电磁波的波长越短

答案:BCD

解析:在同一温度下,辐射强度最大的电磁波波长不是最大的,也不是最小

的,而是处在最大波长与最小波长之间,故A错误,B正确;黑体辐射强度与温

度有关,温度越高,黑体辐射的强度越大,则辐射强度的极大值也就越大,故C

正确;随着温度的升高,黑体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故D正

确。

3.关于黑体及黑体辐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黑体是真实存在的

B.普朗克引入能量子的概念,得出黑体辐射的强度按波长分布的公式,与

实验符合得非常好,并由此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

C.随着温度升高,黑体辐射的各波长的强度有些会增强,有些会减弱

D.黑体辐射无任何实验依据

答案:B

解析:黑体并不是真实存在的,故A错误;普朗克引入能量子的概念,得出

黑体辐射的强度按波长分布的公式,与实验符合得非常好,并由此开创了物理学

的新纪元,故B正确;随着温度的升高,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故C错

误;黑体辐射是有实验依据的,故D错误。

4.(多选)如图所示为关于黑体辐射的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T1<T2<T3<T4

B.TI>72>73>74

C.测量某黑体辐射强度最强的光的波长可以得知其温度

D.测量某黑体辐射的任一波长的光的辐射强度可以得知其温度

答案:BCD

解析:因随着温度的升高,黑体辐射强度增强,同时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

长较短的方向移动,所以T1>T2>T3>A,故A错误,B正确;测量某黑体辐射强

度最强的光的波长可以得知其温度,故C正确;由题图可知,黑体辐射的任一波

长的光的辐射强度对应唯一的温度,故D正确。

5.(多选)不能正确解释黑体辐射实验规律的是()

A.能量的连续经典理论

B.普朗克提出的能量量子化理论

C.以上两种理论体系任何一种都能解释

D.牛顿提出的能量微粒说

答案:ACD

解析:根据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随着温度的升高,一方面各种波长的辐射

强度都增加;另一方面,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只有用普朗

克提出的能量量子化理论才能得到较满意的解释,只有B能正确解释,故选ACD。

6.人眼对绿光最为敏感,正常人的眼睛接收到波长为530nm的绿光时,只

要每秒有6个绿光的光子射入瞳孔,眼睛就能察觉。普朗克常量力为6.63X10-4

J-s,光速为3.0X108m/s,则人眼能察觉到绿光时所接收到的最小功率是()

A.2.3X10-18WB.3.8X10T9W

C.7.0X10-1°WD.1.2X10-18w

答案:A

解析:因为每秒有6个绿光的光子射入瞳孔眼睛就能察觉,所以察觉到绿光

Ec

所接收的最小功率P=],式中E=6c,t=ls,又s=hv=hj,可解得P=

348

6.63X10X3.0X10l8人工丁互

6X--------l§-------------------------------------W^2.3X10-18WO故A项正确。

33UA1U

7.关于对热辐射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向外辐射电磁波,温度低的物体只吸收不辐射电磁波

B.爱因斯坦为解释黑体辐射的规律,提出了“能量子”

C.黑体辐射电磁波辐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情况只与温度有关

D.常温下我们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在不断辐射电磁波

答案:C

解析:温度高的物体和温度低的物体都向外辐射电磁波,选项A错误;普朗

克为解释黑体辐射的规律,提出了“能量子”,选项B错误;黑体辐射电磁波辐

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情况只与温度有关,选项C正确;常温下我们看到物体是因

为物体在不断反射可见光,不是物体辐射电磁波,选项D错误。

8.经测量,人体表面辐射强度的最大值在波长为9.4Rm处。根据电磁辐射

的理论得出,物体辐射强度最大时对应的电磁波波长与物体的绝对温度的关系近

似为T4m=2.90X10-3m-K,请由此估算人体表面的温度和辐射的能量子的值各

是多少。(/z=6.63X10-34J-s,T=273K+r)

答案:36℃2.12X1O-20J

2gox]()—3

解析:人体表面的温度为r=-7-7—77FT309K=36℃

zx1U

人体辐射的能量子的值为

£=hv=^=2.12XIO-20Jo

Am

能力提升练

9.关于黑体辐射,下列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