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考点练习题(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考点练习题(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考点练习题(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考点练习题(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考点练习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考点练习题

一、(2024天津)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3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

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

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

有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

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区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

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藏,杂然而前阳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

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

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鹭,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

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

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佳木有而繁阴秀:茂盛。

B.杂然而前珍者陈:陈旧。

C.宴酣之乐,非丝非竹竹:管乐器。

D.树林阴赛鸣声上下翳:遮盖。

2.下列句子是判断句的一项是()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珊也。

B.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C.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D.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第1页共24页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作者抓住多个时间节点,写出山中早晚的阴晴变化和四时景物的迥然不同。

B.第③段所写的太守宴上投壶弈棋的乐趣,只有太守这个级别的官员才能享受。

C.第④段写日暮而归,在叙事中融入议论和抒情,托出本文“与民同乐”的主旨。

D.本文骈散结合,语言简洁流畅,错落有致,生动传神,体现了欧阳修游记散文独特的语言风

格。

(二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3题。

李皤①为福建将乐令,春秋行乡饮酒礼时,至村落间问民疾苦,牧竖②妇女皆环集,导之

以善,盹然③如家人。期月,邑人悉向化④,境无盗贼,讼庭稀鞭扑声。皤初至官,与家人约

曰:“在官,俸金外皆赃也,不可以丝毫累我。”官廨⑤有桂二株,方花开,李指之曰:“此亦官物也,

擅折者必治之。”自是家人不敢簪桂花。尝出郭省敛⑥,从仆摘道旁一橘,顾见之,责曰:“岂可

坏法自汝始!”立下马杖之,命偿其直。居三年,上官有索馈者,无以应,遂去官归。

(选自《清稗类钞》)

注①李嚼0逾。):清朝顺治年间福建将乐县县令。②牧竖:牧童。③盹(zhiin)然:诚恳真挚的样

子。④向化:受到感化而归顺。⑤官廨(xiB):官署。⑥省敛:考察收取租税。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⑴至村落间问民疾苦

至:_________________

(2)命偿其直

偿:_________________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亦官物也,擅折者必治之。

3.请结合原文分析,李皤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2024湖北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

【甲】嗟(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

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时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范文正公微①时,拳诣灵祠求祷,曰:“他时得位相②乎?”不许,复祷之曰:“不然,愿为

第2页共24页

良医。”亦不许。既而叹曰:“夫不能利③浮生民,非大丈夫平生之志。”

他日,有人谓公曰:“大丈夫之志于相,理则当然,良医之技,君何愿焉?无乃④失于卑耶?”

公曰:“嗟乎,岂为是(B)!古人有云:,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能及⑤小大生

民者,固惟相为然,既不可得矣夫能行救人利物⑥之心者莫如良医。果能为良医(C),上以疗

君亲之疾,下以救贫民之厄,中以保身长年。在下而能及小大生民者,舍夫良医,则未之有

也。”

(选自吴曾《能改斋漫录》,有删节)

注①微:贫贱。②位相:做宰相。③利:谋求利益。④无乃:莫非,恐怕,表揣测。⑤及:(恩惠)

到。⑥物:人,众人。

L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文言语句方法提示解释

⑴夫不能利浮生民查阅词典(①沼泽,湖泽。②雨露。③加恩惠于人。)

(2)拳诣灵祠求祷课内迁移(予学求古仁人之心)

(3)无乃失于里耶课内迁移(先帝不以臣卑鄙)

⑷下以救贫民之厄语境推断(联系上下句)

2.请将池”“夫”“哉”分别还原到文中括号处。

A.()B.()C.()

3.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既不可得矣夫能行救人利物之心者莫如良医

4.请翻译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大丈夫之志于相,理则当然。

5.甲文中说“进亦忧,退亦忧”,这里的“进”与“退”分别指什么?乙文中也谈到了范仲淹的

“进”“退”选择,又分别指什么?

三、(2023天津)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3题。

①臣本布衣,攀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

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

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第3页共24页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

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弩钝,攘除奸

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至,进尽忠言,则

攸之、祎、允之任也。

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生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

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t取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

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攀耕于南阳躬:亲自。

B.至于斟酌损至益:益处。

C.以告先帝之灵告:祭告。

D.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慢:缓慢。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B.奉命于危涯之间

C.先帝知臣遭博D.恐起付不效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作者从叙述自己身世入手,追述了先帝三顾茅庐、自己临危受命这两件往事。

B.第②段写作者已经完成“兴复汉室,还于旧者B”的重任,以此回报了先帝的知遇之恩。

C.第③段作者阐明了自己和其他朝臣的责任,并以“陛下亦宜自谋,以咨取善道,察纳雅言,

深追先帝遗诏”来劝勉刘禅。

D.选文句句发自肺腑,情辞恳切,体现了“表”这种文体“动之以情”的特征。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3题。

先恭王①性刚直。当时誉②鄂文端公③相业,先王颇不以为然,曰:“居相位者,当有相度,

西林偏袒乡党,非持平天下之道也!”素喜刘文正、裘文达、曹文恪④诸公,每训槎⑤必以诸城

⑥为式⑦。文恪薨,王亲临其丧。壬戌冬,路过三河旅店,见壁有文达诗,挑灯属和⑧,涔然泪下,

其真挚也如此。又善料事。甲午秋,王伦叛于寿张,率党北上,围临清,势甚汹恶。王笑曰:“贼

不西走大名,南下淮、扬,而屯兵于坚城之下,此自败之道也。”逾旬,果为舒文襄公所灭。

(节选自《啸亭续录》,有删改)

注①恭王:名永恩,谥号恭,清代宗室大臣。②誉:称颂,赞美。③鄂文端公:鄂尔泰,别号西林。

④刘文正、裘文达、曹文恪:均为清代贤士、名臣。⑤槌:恭王永恩之子。⑥诸城:刘文正

是山东诸城人,此处以诸城代指刘文正。⑦式:标准,榜样。⑧属(zh。)和:作诗与别人唱和。

第4页共24页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⑴素喜刘文正、裘文达、曹文恪诸公

素:___________________

⑵率党北上

率:___________________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屯兵于坚城之下,此自败之道也。

3.请结合原文分析恭王永恩具有怎样的品格与才能。

四、(2022天津)

(一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3题。

三峡

郦道元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

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瀚绿潭,回清倒影,绝僦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县多

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前,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

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沿溯阻绝溯:逆流而上。

B.则素满绿潭湍:急流。

C.良多趣味良:甚,很。

D.林寒涧肃肃:严肃,严厉。

2.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略无阙处B.至于夏水襄陵

C.清荣峻茂D.空谷传响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总体描写三峡概貌,写出了三峡的雄伟气象,为下文具体景物的描绘提供了大背

第5页共24页

景。

B.第②段中“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以乘奔马、御风飞行作比,表现出江水一泻千里的气势。

C.文章结尾写渔人的歌谣“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进一步突出了三峡秋天的

凄凉冷落。

D.文章抓住季节特点,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描绘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3题。

刘文正公①当乾隆中久居相位,颇为上所倚任。尝有世家子任楚抚者②,岁暮赂以千金,

公呼其仆入,正色告曰:“余承乏③政府,尚不需此,汝可归告汝主,赠诸故旧之贫者可也。”有

贤郎④昏夜叩门,公拒不见。次早至政事堂,呼其人至,责曰:“昏夜叩门,贤者不为。汝有何禀

告,可众前言之。”其人嗫嚅而退。薨⑤时,上亲奠其宅,门闾湫隘⑥,去舆盖⑦然后入。上归告

近臣曰:“如刘统勋方不愧真宰相,汝等宜法效之。”

(节选自《啸亭杂录》,有删改)

注①刘文正公:刘统勋,谥号文正,清代名臣。②世家子任楚抚者:任楚地巡抚的大家族的子

弟。③承乏:谦辞,指暂时担任某职。④费(zi)郎:官名,因捐资而得。⑤薨(hdng):古代称诸侯

或大官的死。⑥门闾湫0近。)隘:家门低下狭小。⑦舆盖:车上用以遮阳避雨的伞形篷子。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⑴汝可归告汝主归:一

⑵有费郎昏夜叩门叩:一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如刘统勋方不愧真宰相,汝等宜法效之。

3.请结合原文分析,刘统勋具有哪些可贵品质。

五、(2021天津)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3题。

蒲松龄

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级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

狼之并驱如故。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敢。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

第6页共24页

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④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

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

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军,盖以诱敌。

⑤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缀行甚远缀:连接、紧跟。

B.恐前后受其政敌:敌人。

C.屠搴起暴:突然。

D.乃悟前狼假率寐:睡觉。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其一代坐于前

A.狼不敢煎

B.一狼迪其中

C.意将展入以攻其后也

D.屠自后断其股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是故事的开端,写出了屠夫危急的处境,为后面写屠夫与狼的斗争做了铺垫。

B.在遇狼到杀狼的故事发展过程中,屠夫从怯懦变得勇敢、机智,人物形象完整丰富。

C.文中“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瞑,意暇甚”“一狼洞其中”等语句,表现了狼的狡诈。

D.文章结尾运用记叙的表达方式,点明了故事的主题,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终归会被人的

勇敢智慧所战胜。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3题。

有范延贵者为殿直①,押兵过金陵。张忠定公咏②为守罔问曰:“天使③沿路来,还曾见好

官员否?”延贵曰:“昨过袁州萍乡,县邑宰④张希颜者,虽不识之,知其好官员也。”忠定曰:“何

以言之?”延贵曰:“自入萍乡县境,驿传⑤桥道皆完葺,田莱⑥垦辟,野无惰农o及至邑,则廓肆⑦

无赌博,市易不敢喧争。夜宿邸中,厚更鼓分明。以是知其必善政也。”忠定大笑曰:“希颜固

善矣,天使亦好官员也。”即日同荐于朝。希颜后为发运使⑧,延贵亦阁门祗候,皆号能吏也。

(节选自《东轩笔录》,有删改)

注①殿直:皇帝的侍从官。②张忠定公咏:张咏,谥号忠定,北宋名臣。③天使:皇帝的使者。

④邑宰:邑,县。宰,泛指地方官吏。⑤驿传(zhuAn):驿站。⑥田莱:荒芜不耕之田。⑦廓(chWn)

第7页共24页

肆:店铺。⑧发运使:与后面的“阁门祗候”都是官职名。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⑴国问曰因:

(2)厘|更鼓分明闻: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虽不识之,知其好官员也。

3.请结合原文分析,为什么张咏将张希颜、范延贵“同荐于朝”。

六、(2020天津)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3题。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

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呼夕阴,气象万

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

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才啬倾楫

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

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

神怡,宠辱僧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节选自《岳阳楼记》)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予观夫巴陵胜状胜:美好。

B.朝呼夕阴晖:日光。

C.橘倾楫摧倾:倒下。

D.宠辱僧忘偕:和谐。

2.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属予作文以记之B.前人之述备矣

C.至若春和景明D.而或长烟一空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8页共24页

A.第①段交代作记的缘由,其中“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高度地概括了滕子京的政绩。

B.“衔远山,吞长江”描写了洞庭湖的大观胜览,“衔”和“吞”极富表现力,写出了洞庭湖水气

势磅礴的特点。

C.第③段写作者在连绵阴雨中登上岳阳楼,看到满眼的萧条景象,触景伤情,感伤到极点。

D.第③④两段运用对比的写法,一暗一明,一悲一喜,情景交融,写出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境

界。

(二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3题。

鲍叔①死,管仲举上衽②而哭之,泣下如雨。从者曰:“非君父子也,此亦有说乎?”管仲

曰:“非夫子所知也。吾拳与鲍子负贩③于南阳,吾三辱于市,鲍子不以我为怪知我之欲有所

明④也;鲍子尝与我有所说⑤王者,而三不见听,鲍子不以我为不肖⑥,知我之不遇明君也;鲍

子尝与我临财分货,吾自取多者三,鲍子不以我为贪,知我之不足于财也。生我者父母,知我

者鲍子也。士为知己者死,而况为之哀乎?”

(节选自《说苑》)

注①鲍叔:即鲍叔牙,春秋时期齐国大夫。②衽(r6n):衣襟。③负贩:背货贩卖。④明:证明。

⑤说(shui):劝说,说服。⑥不肖:不贤。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⑴吾学与鲍子负贩于南阳

尝:_________________

⑵鲍子不以我为传

怯:_________________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士为知己者死,而况为之哀乎?

3.管仲为什么说“知我者鲍子也”?请结合原文进行分析。

七、(2019天津)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3题。

①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縻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

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

书,皆集于此,不必看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

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第9页共24页

②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

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邳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

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

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母岁有裘葛之遗岁:岁月。

B.不必若余之手录若:像如同。

C.生以乡人子谒余谒:拜见。

D.言和而色夷和:谦和。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B.撰长书以为贽,辞甚整不

C.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

D.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写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和生活衣食无忧,与作者当年求学的艰辛形成鲜明对

比。

B.作者以“岂他人之过哉”这一反问句式,鲜明地表达观点,显示出不容置疑的力量。

C.因为马生和作者是同乡,且学习勤奋刻苦,所以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高度赞美马生。

D.“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这句表明作者担心世俗之人对自己的歪曲,

从反面强化了本文的主旨。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3题。

况①守时,府治②被火焚,文卷号烬。遗火③者,一吏也。火熄,况守出坐砾④场上,呼吏痛

杖一百,喝使归舍。亟⑤自草奏,一力归罪己躬,更不以累吏也。初吏自知当死祝守叹曰:“此

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当哉!”奏上,罪止罚俸。公之周旋⑥小吏如此,所以威行而无怨。使以

今人处此,即自己之罪尚欲推之下人,况肯代人受过乎?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

(节选自《智囊》)

注①况:况钟,字伯律,南昌人,时任苏州太守,明朝著名廉官。②府治:府衙。③遗火:因失职

造成火灾。④砾:小石,碎石。⑤亟:急速,赶快。⑥周旋:这里是“对待”的意思。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第10页共24页

⑴文卷号烬悉:

(2)喝使归舍舍: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当哉!

3.选文结尾评论说“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况钟的“不可及”之“品”体现在哪里?请结合文

章内容具体分析。

模拟预测

课内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3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

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

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僧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

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舜发于映审之中吠亩:田间,田地。

B.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任:责任,使命。

C.行拂乱其所为拂:违背。

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脸喻:告诉。

2.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百里奚举于市

B.必先苦其心志

C.空乏其身

D.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从个人和国家两个不同角度论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

B.文章开篇以六位先贤的经历证明:只有出身贫贱的人,才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

第11页共24页

C.文章列举事例和阐述道理相结合,逐层推论,结构紧凑,论证缜密。

D.本文笔带锋芒,语言犀利,气势磅礴,对今天的写作仍具借鉴意义。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5题。

湖心亭看雪

[明]张岱

①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

媚囊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扬,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

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②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

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顶别。问其姓氐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用于喃喃曰:“莫说相公痴,

更有痴似相公者。”

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湖心/亭一点

B.有两人/铺毡/对坐

C.拉余/同饮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森衣炉火(裹、围)

B.惟长堤一痕(唯一)

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连词,就)

D.用于喃喃曰(船夫)

3.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崇祯五年十二月”与“湖中人鸟声俱绝”交代了游西湖的时间以及冰封西湖、万籁俱寂

的环境,为下文写西湖雪景和游人“痴”张本。

B.“雾淞沆碰……上下一白”写出雪中西湖的空阔感,“湖上影子……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写

雪中景物之小,寄托了作者对人生渺茫的深沉慨叹。

C.选文第②段主要写亭中游人邀“余”一同饮酒的情景,只是为了表现亭中游人的热情好客。

D.选文以时间为叙述线索,使整篇文章脉络清晰;写景形象生动,与题旨相扣,又有独特韵味。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第12页共24页

(2)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5.“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独”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3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朝眼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

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

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落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

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目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懑镑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

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

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眼衣冠服:衣服。

B.明目徐公来明日:第二天。

C.题镑而自视窥镜:照镜子。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偏爱。

2.下列句子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B.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C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D.皆以美于徐公

3.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先介绍邹忌是一个美男子,为下文写与徐公比美做铺垫。

B.妻、妾、客的回答从不同角度真诚赞美了邹忌的美丽。

C.邹忌从妻、妾、客的赞美中悟出真言不易的道理。

D.邹忌把家事、国事进行类比,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

课外文言文阅读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禹之治水土也,迷而失涂,谬之一国。滨北海之北,不知距齐州几千万里,其国名曰终北。

第13页共24页

当国之中有山,山名壶领,状若甑甄①。顶有口,状若员环,名曰滋穴。有水涌出,名曰神灌②,

是过兰椒,味过醪醴③。一源分为四埒④,注于山下。经营一国,亡不悉遍。士气和,亡札厉⑤。

人性婉而从物,不竞不争;柔心而弱骨,不骄不忌;长幼侪⑥居,不君不臣;男女杂游,不媒不聘;

缪水而居,不耕不稼;土气温适,不织不衣;百年而死,不天不病。其民孳阜⑦亡数,有喜乐,亡衰

老哀苦。其俗好声相携而迭遥终旦丕辍音,饥1卷则饮神灌,力志和平。过则醉,经旬乃醒。

沐浴神灌,肤色脂泽,香气经旬乃歇。

周穆王北游过其国,三年忘归。既反周室,慕其国,悄然自失。不进酒肉,数月乃复。

(节选自《列子•汤问》,有改动)

注①甑甄(dMzhui):盛水的陶器。②灌(曲):泉水。③醪醴(匕oli):美酒。④埒(哨:山上水道。

⑤札厉:瘟疫。⑥侪(chWi):共同,一起。⑦孳(zi)阜:繁衍盛多。孳,繁殖。阜,同“富”,繁盛。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⑴迷而失途,谬之一国涂:

⑵是过兰椒,味过醪醴臭:

(3)缪水而居,不耕不稼缘: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两处)

其俗好声相携而迭谣终日不辍音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过则醉,经旬乃醒。

⑵既反周室,慕其国,悄然自失。

4.请概括“终北国”的特点。如何评价作者的写作意图?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愚溪诗序

[唐]柳宗元

灌水①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

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②焉。

今余家是溪,而多莫能定,土之居者,犹断断③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

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

第14页共24页

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愚”

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④,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灌溉;又峻急,多垠石,

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

可也。

注①灌水:水名后文“潇水”也是水名。②家:安家。③断断(yinyin):形容争辩的样子。④见

辱于愚:被愚这个名称污辱。“见……于……”,古代汉语表示被动的一种格式。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八(灌水之阳,有溪焉

I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口(而名莫能定

B.s

I名之者谁

cf故更之为愚溪

I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Df大舟不可入也

1潭中鱼可百许头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3.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两处)

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

4.作者在文中说自己“愚”,他的“愚”和《愚公移山》中愚公的“愚”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文本

加以分析。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3题。

上①谓侍臣曰:“吾闻西域贾胡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有诸?”侍臣曰:“有之。”上曰:“人皆

知彼之爱珠而不爱其身也。吏受塔③抵④法,与帝王徇⑤奢欲而亡国者,何以异于彼胡之可笑

邪!”魏徵曰:“昔鲁哀公谓孔子曰'人有好忘者,徙宅而忘其妻‘,孔子曰'又有甚者,桀、纣乃忘

其身',亦犹是也。”上曰:“然。朕与公辈拿戮力相辅,庶免为人所笑也!”

(节选自《资治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