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市南召县2023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_第1页
南阳市南召县2023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_第2页
南阳市南召县2023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_第3页
南阳市南召县2023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_第4页
南阳市南召县2023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19南阳市南召县2023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与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高速公路平坦如①,汽车风②电掣,窗外景色若奔。临近青黑色的北山时,地形缓降,车驶入疏勒河谷。前面就是玉门关了。但见一座四方夯土城堡孑然兀立,③如一位沧桑老者,面向一望无垠的沙漠,倾吐千载往事。这座城堡俗称“小方盘城”,据考证,正是汉代玉门关都尉治所。越靠近城堡,心头的震撼感越强烈——两千年风霜如剑,在城堡上雕刻出岁月的痕迹。厚重的墙体、高大的城垣,令人遥想起当年这里奔跑过的潇潇战马,飞扬过的猎猎旌旗。(1)依次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yíngjīng B.yíngjīn C.yínjīn D.yínjīng(2)在语段横线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①砥②弛③宛 B.①砥②驰③宛C.①抵②弛③婉 D.①抵②驰③婉【答案】(1)D(2)B【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字音。无垠:wúyín,释义是形容广阔无边、没有边际;多用于天空、草原、大海、沙漠;旌旗:jīngqí,旗帜的总称,也借指军士;故选D。【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字形。平坦如砥:平坦得像磨刀石一样,形容人心胸开阔。现在常指道路平坦,畅通无阻。风驰电掣:形容速度极快,像刮风闪电一样。宛如:意思是好像,仿佛。故选B。2.默写古诗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树树皆秋色,_______”(王绩《野望》)是秋意颇浓的山野之美;“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是登楼远眺的江景之美;“_______,_______”是白居易笔下西湖早春的花草之美。然览物之情,各有不同:面对傲雪凌霜的松柏,刘桢发出了“岂不罹凝寒?_______”(《赠从弟》)的赞叹;面对情谊深厚的故乡水,李白含蓄地抒发了“_______,_______”(《渡荆门送别》)的思之情。【答案】①.山山唯落晖②.晴川历历汉阳树③.芳草萋萋鹦鹉洲④.乱花渐欲迷人眼⑤.浅草才能没马蹄⑥.松柏有本性⑦.仍怜故乡水⑧.万里送行舟【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晖、萋、鹦鹉、蹄、怜”等字词的正确书写。名著阅读。3.在读《红星照耀中国》时,有同学发现“红”字是书中反复出现的字眼,“红星”“红军”“红小鬼”……请根据书中的具体内容和你的阅读体验谈谈你的理解。【答案】“红”不仅仅是红五星的颜色,而且是一种精神象征。可以理解为革命热情,不畏艰难,不怕牺牲,奋力拼搏的象征。在“长征”中,我们看到红军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赴汤蹈火飞夺泸定桥,还看到他们在物资极度缺乏的情况下,爬雪山,过草地。也可以理解为积极与乐观的精神象征,红军战士不管行军多疲乏,也不觉得苦;而“红小鬼”做事耐心、勤劳,空余时间还肯努力学习。【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内涵的理解。例如在《红星照耀中国》中,红军们冒着生命危险,飞夺泸定桥。面对只剩下铁索的桥和敌人的一个加强连,他们成立了敢死队,用性命换来了胜利、成功夺取了泸定桥。由此可概括出红军身上“红”的精神:革命热情,不畏艰难,不怕牺牲,英勇无畏,奋力拼搏等。在物资极度缺乏的情况下,战士们上雪山,过草地,不管行军多疲乏,也不觉得苦。由此可概括出红军身上“红”的精神:积极与乐观的革命态度。红小鬼们忠于职守,即使是彭德怀通过检查点,没有通行证,他们也不放行;“红小鬼”们年龄都很小,几乎都是在十一、二岁时加入红军,因为家里贫困或自己生活的环境条件恶劣,又听说红军帮助穷人,于是便都纷纷从家中走出来参加了红军,看出他们都非常爱国有主见;这些“红小鬼”们在红军中担任许多职务,有许多都因做过侦探或宣传工作而被捕关或被杀掉,但他们却依然能勇敢的胜任这些工作,这需要惊人的勇气;而且,他们也对红军有着无可置疑的,绝对的忠诚,这充分表现出了他们的有担当,有正义感与很强的爱国情怀。由此可概括出红小鬼身上“红”的精神:他们代表的是蓬勃向上的新生力量,让人看到革命的希望,中国的希望。4.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经典?②所以,我们读书,就应该挑最好的读。最好的书是什么呢?是经典。③今天阅读经典,是以此帮助我们思考人生,获得智慧,收获幸福。④什么叫“经”?经就是恒常。什么叫“典”?典就是模范。经典就是“恒常的模范”。⑤因为经典是人类文化的精华。古人云:取法乎上,仅得乎中。A.①③⑤②④ B.③①②⑤④ C.③④②⑤① D.①⑤②④③【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这几句话主要说明为什么要读经典,①句提出问题,⑤句回答问题,关键词“因为”,②句承接⑤句的“因为”,关键词“所以”,④句承接②句的“经典”,进一步解释“经典”的含义,③句进行总结,即:①⑤②④③。故选D。5.班级将开展以“诚信做人”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探“诚信”之义】为了探究诚信的传统内涵,请你收集中国古代关于诚信的一则名言,一个故事(只填名称)填在下表相应的空白处。名言轻诺必寡信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事曾子烹彘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访“诚信”之人】为了弘扬当代的诚信美德,你所在的小组将采访下面的诚信模范,请你拟写两个采访问题,完善下面的采访提纲。采访提纲采访主题:挖掘当代诚信的内涵采访对象:叶石云(2020最美诚信浙江人)2009年,叶石云的父母相继病逝,仅剩11岁的他毅然决定用瘦小的肩膀扛起父亲因病欠下的债务,这些债,没有一张借条,当时才上小学五年级的叶石云,根据亲友提供的线索寻找、核实父亲所欠债务,并将共计3万元的债务记录在册,经年累月,他节衣缩食,勤工俭学,在漫漫还债路中,践行着作为儿子的担当和承诺。2015年12月26日,17岁的他终于还清了父亲生前欠下的最后一笔100元的债务。2020年9月24日叶石云被评为“最美诚信浙江人”,他用最简单淳朴的守信和感恩之心,为这个社会注入正能量。采访问题: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获得“最美诚信浙江人”称号,你对“诚信”有了哪些新的认识?(3)【讲“诚信”之美】班级要举行以“诚信”为主题的演讲,小文第一次参加,感到非常紧张。请你告诉小文几个演讲的技巧,缓解他的紧张情绪。演讲技巧有“表达技巧”“发音要求”“体态语”等。(50字左右)【答案】(1)①.言不信者,行不果。/人无信不立。/君子一言,驷马难追。②.商鞅立木/尾生抱柱/季布一诺(或:一诺千金)/晋文公不贪伐原之利(或:退避三舍)/齐桓公不背曹沫之盟/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期(2)①.示例:①在还债的过程中都经历了哪些艰难?②.②对于你为父亲还债这件事,周围人是如何看待的?③是什么一直支撑着你坚持下去的呢?(3)示例:小文,深呼吸,不要紧张!注意要大胆的面对观众,面带微笑,放松心情。声音清晰,音量要适中,有抑扬顿挫的感觉。站姿自然、沉稳,同时辅以合适的手势动作等。记住,成败不重要,发挥出最好的自己就好。【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典故与名言积累。注意必须是中国古代的。示例:①一言之美,贵于千金。②范巨卿按时赴二年之前与张劭的约定;【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采访问题的拟写。注意采访对象与语言,针对“诚信”提问。示例:①还债的过程中,历经艰难,有没有过动摇?是如何克服的?②小小年纪,毅然决然,接过债务,你让我们佩服。现在无债一身轻了,想不想对我们说点什么?【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对演讲技巧的把握。演讲时要注意:1.面带微笑,放松心情。2.声音清晰,音量要适中。3.站姿自然、沉稳,同时辅以合适的手势动作等。4.直面观众,适时采用眼神与听众进行交流。5.保持饱满情绪,一气呵成完成演讲。据此告诉小文即可。示例:小文,不要紧张!站到台上要面带微笑,放松心情,同时站姿自然、沉稳,可以同时辅以合适的手势动作。直面观众,适时采用眼神与听众进行交流。做到发音清晰,音量要适中。保持饱满情绪,一气呵成地完成演讲。相信你,加油!二、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齐白石的人格①一代国画大师齐白石,不但艺术成就为世人所叹服,而且人格也别具魅力,其傲,其痴,其谦,堪称三绝。②齐白石傲,傲如古松。③在近代,画而优则仕的人屡见不鲜。但先生傲骨一身,耻于从俗。不仅自己布衣一生,还刻了一方“白石书屋不出公卿”的印来儆戒子孙不要混迹官场。④先生出身农家,早年靠做木工维持生计,所以常遭人轻视。34岁那年作客胡沁园家中,胡家有位门客丁拔贡擅长治印,先生求他赐印一枚,丁拔贡因瞧不起这个出身寒微的画匠而婉言拒绝,先生遂傲然不复再求,回家买了印泥,又拣回石头一担,照着一本借来的《二金碟堂印谱》,磨了刻,刻了磨,弄得房间里石浆满地,无处落足。先生也许没想到,自己这一傲,竟傲出了个治印高手。⑤齐白石痴,痴如顽石。⑥先生喜欢画螃蟹,也非常喜欢吃螃蟹。一日与家人吃饭,先生忽然停箸,敛气凝神地盯着盘中螃蟹,若有所思。夫人见状惊问何故,先生如梦方醒,一边把蟹腿指给夫人看,一边眉飞色舞地说:“蟹腿扁而鼓,有棱有角,并非常人所想的滚圆,我辈画蟹,当留意。”夫人素知他痴,也懒得去数落,罚他吃一只螃蟹了事。⑦先生让弟子侍画于侧,常出其不意地考问:“虾背从第几节弯起”,“螳螂翅上的细筋有多少根”,“牡丹的花蕊和菊花的花蕊有什么区别”等诸如此类怪问题,弄得众弟子往往手足无措,先生却娓娓而谈,如数家珍。⑧齐白石谦,谦如空谷。⑨同行相轻,是文人的通病。先生虽然誉满华夏,但对前辈画家和同辈画家都非常恭谨,显示了一位大师,一位长者应有的谦逊风范。⑩先生作画,师古而不拘古意,主张“下笔要我有我法”,但他对先辈画家的成就却深表景仰,尤其推崇徐渭(号青藤),朱耷(号雪个)和吴昌硕三人,曾赋诗说:青藤雪个远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我愿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轮转来。⑪先生对同时代的画家也尊重有加,他常以一句话来自律:“勿道人之短,勿说己之长,人骂之一笑,人誉之一笑。”正是这种谦逊和宽容,使先生和同时代的许多画家保持着深厚的友情和艺术上的取长补短。30年代中期,某记者造谣说先生看不起徐悲鸿,认为徐悲鸿只不过到国外镀了层金而已。先生得知此事勃然大怒,对人说:“悲鸿是我多年的知己,他画人画马冠绝当世,我佩服之至!”⑫先生的傲,使他卓然不群;先生的痴,使他精益求精;先生的谦,使他博采众家。如果先生没有这人格上的三绝,又怎能成为集诗、书、印、画四绝于一身的巨擘呢?⑬欲立艺者,先立人。——这也许是齐白石留给后来者的一点启示。6.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齐白石的三个特点。7.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⑥段划线句子。先生如梦方醒,一边把蟹腿指给夫人看,一边眉飞色舞地说:“蟹腿扁而鼓,有棱有角,并非常人所想的滚圆,我辈画蟹,当留意。”8.作者前面说齐白石先生“傲如古松”,后面又说他“谦如空谷”,请你联系文章内容概括地说说这样行文是否矛盾?为什么?9.请结合本文内容和传记的文体知识,概括分析“人物传记”的特点。小贴士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的作品。传记要求真实,凡是文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都必须是准确的。有时还要引用一些可靠的资料,保证叙述的真实可信。但是,传记又不是枯燥的生平简介或履历表,作者可以发挥想象,以填补事实的空隙,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在记述事件时,要具体表现人物的言行,让人物“自行”展现他们的思想感情、性格特点。传记不一定要像散文、小说那样对人物做细致入微的描摹,记录典型语言和重要行为,往往就能达到所需要的表达效果。(节选自统编八年级上册教材第二单元《学写传记》)【答案】6.傲如古松痴如顽石谦如空谷7.这句话运用了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答出其中任意两种即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齐白石发现蟹腿特点时惊喜、激动的心情,表现了他的痴迷精神。8.不矛盾,说他“傲如古松”是指他不慕权贵,自尊自强;说他“谦如空谷”是指他虚心好学,尊重他人。这里的“傲”与“谦”,恰恰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齐白石先生的高尚人格9.人物传记要真实,一般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人物经历,充分引用传主的原话,用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精神品质。【6题详解】本题考查信息梳理与概括。文章主要写齐白石工作和生活的几件事。由第④段“先生求他赐印一枚,丁拔贡因瞧不起这个出身寒微的画匠而婉言拒绝,先生遂傲然不复再求”可知,写了先生求赐印遭拒绝;由第⑥段“先生喜欢画螃蟹,也非常喜欢吃螃蟹“可知,写了吃螃蟹谈画蟹;由第⑦段“先生让弟子侍画于侧,常出其不意地考问“可知,写了出其不意地考问弟子;由第⑨段“先生虽然誉满华夏,但对前辈画家和同翠画家都非常恭谨,显示了一位大师,一位长者应有的谦逊风范”可知,写了敬仰尊重先代和同时代的画家;由“其傲,其痴,其谦,堪称三绝”可知,主要赞扬了大师傲如古松、痴如顽石、谦如空谷的特点。【7题详解】本题考查关键词句赏析。按题干要求,应从描写角度来欣赏分析,可从句子本义、含义、情感主题三方面来分析。这句话中“如梦方醒”“眉飞色舞”是对齐先生的神态描写,“指给夫人看”是动作描写,“蟹腿扁而鼓,有棱有角,并非常人所想的滚圆,我辈画蟹,当留意”是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齐白石发现蟹腿特点时的神态表现和心理感受,表现他的大梦初醒般的快乐、兴奋,及有所发现收获的激动愉悦的心理。照应了第⑤段“齐白石痴,痴如顽石”的特点,有力说明他痴如顽石的特点,表现了齐白石先生潜心钻研绘画艺术的痴迷精神。【8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说齐白石先生“傲如古松”,对应的是文章第②—④自然段:从第③段“先生傲骨一身,耻于从俗。不仅自己布衣一生,还刻了一方‘白石书屋不出公卿’的印来儆戒子孙不要混迹官场”知,齐先生的“傲”,傲在不汲汲于权贵,认为做官是很俗气的事情;从第④段“丁拔贡因瞧不起这个出身寒微的画匠而婉言拒绝,先生遂傲然不复再求,回家买了印泥,又拣回石头一担”知,齐先生的“傲”,傲在自尊自强;所以,齐先生的“傲”不是清高看不起他人,而是淡泊权贵、自尊自强的铮铮傲骨。齐先生的“谦如空谷”对应的是第⑧—⑪自然段:从第⑨段“先生虽然誉满华夏,但对前辈画家和同辈画家都非常恭谨”可知,齐先生虚心好学、尊重他人;从第⑩段“青藤雪个远凡胎,老缶衰年别有才。我愿九泉为走狗,三家门下轮转来”可知,齐先生虚心好学;从第⑪段“先生对同时代的画家也尊重有加,他常以一句话来自律:‘勿道人之短,勿说己之长,人骂之一笑,人誉之一笑。’正是这种谦逊和宽容,使先生和同时代的许多画家保持着深厚的友情和艺术上的取长补短”可知,齐先生虚心好学、尊重他人。所以齐先生的“傲”体现在他虚心地对待同行前辈和同辈,虚心好学、尊重他人。故两者不矛盾。说他“傲如古松”其实是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齐白石先生的高尚人格。9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以小贴士为理论基础,以本文为参考对象来理解“人物传记”的写法特点。从小贴士内容“传记要求真实、凡是文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都必须是准确的。有时还要引用一些可靠的资料,保证叙述的真实可信”,再结合本文所写的齐先生的几方面特点可知:人物传记要真实;再从“但是,传记又不是枯燥的生平简介或履历表,作者可以发挥想象,以填补事实的空隙,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并结合本篇文章所写的齐先生的几件事知:传记一般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人物经历,用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精神品质;再从“在记述事件时,要具体表现人物的言行,不一定要像散文、小说那样对人物做细致入微的描摹,记录典型语言和重要行为”,并结合本文对齐先生的多次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可知,传记充分引用传主的原话,用型事件来刻画人物性格特点。(二)阅读下文,完成各题。歙砚①歙砚,因产于歙州而得名,包括今安徽省歙县、休宁、夥县、祁门及江西省婺源一带。歙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与甘肃洮河砚、广东端砚、山西澄泥砚齐名。②歙砚起源于唐代。南唐时期,歙砚风靡一时,南唐后主李煜也曾说:“歙砚天下冠。”宋代,歙砚高度发展,歙砚精品不断涌现。自此,歙砚为历代文人所称道,欧阳修、苏东坡、米芾、黄庭坚、唐伯虎等,无不对歙砚推崇备至。③歙砚砚石的特点是看似平滑而暗藏锋芒,墨汁稠密而润滑。歙石天然纹饰,主要有金花、金星、银晕及眉纹、角浪、水波等。金银的色彩原为黄铁、白铁等含硫黄物质,而纹饰多为远古的沉淀物。④歙砚不仅以其石质坚润、宜墨养毫的实用价值享誉古今,更因为雕琢精细、造型优美的雕刻工艺而蜚声中外。⑤歙砚制作工序分为选料、制坯、设计、雕刻、磨光、上油、包装等环节。歙砚的选料必须按照一定规格、形状、工艺要求进行选取,然后剥板,将石料凿平,锯成一定形状,再细磨成砚坯。制坯分为定型坯、自然形坯两大类。定型坯是按计划生产的规格型坯,如正方形、圆形、不规则形等。自然形坯则是就砚石之自然形状加以修整,锯磨成坯。设计是制作砚台过程中极其重要的关键性工序,要根据砚石的石质形态,考虑题材、立意、构图、造型以及雕刻的刀法刀路。歙砚制作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郑寒说:“虽然砚台往往是以精湛的雕刻技艺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但其实设计才是决定一方砚台是否能够成为精品的关键。”雕刻,即在设计完成后,对砚坯进行精细化加工。歙砚的雕刻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传统,雕琢雍容大方,图饰匀称饱满,刀法以挺秀刚健见长。“严格来说,歙砚雕刻运用的刻刀有上百把。”郑寒说:“歙砚雕刻以浅浮雕为主,要在细节上做文章,注重疏密结合、深浅结合、刚柔结合、粗细结合。”在雕刻完成后,一方砚台的主体工作就已经完成,后续再完成磨光抛光、上油打蜡、包装等工序就正式完成。⑥近些年来,随着歙砚砚石产量的减少,歙砚的产量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歙砚市场行情逐渐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传统手工雕刻的歙砚作品逐渐成为高端艺术品市场、书画名家、收藏和鉴赏爱好者的宠儿,低端市场则逐渐使用机械化生产的方式,降低成本,增加产量。⑦“机器雕刻的砚台可能很漂亮,但是线条缺少张力。如果仅作为练习使用,倒也未尝不可。”郑寒说。⑧郑寒认为,手工制砚仍然会继续引领歙砚发展的方向。“歙砚无论艺术价值多高,首先都是砚台,必须确保实用性;而在实用性的基础之上,手工雕刻融入了作者对于艺术的追求,展现了他心中对于美的理解,这是艺术品永恒的生命力。”(有删改)10.本文介绍了歙砚的得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相关知识。11.第⑤段划线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12.下面一句话是从原文中摘出来的,请你将其放回原处,此句放在哪个段落合适?请说明理由。歙砚砚石质地坚硬,砚面上石英微细颗粒均匀分布,质地坚硬细密,也就形成了“歙砚发墨养豪,贮墨久而不涸”的特点。【答案】10.①.历史演变②.特点③.雕刻工艺④.制作工序11.举例子。通过举出正方形、圆形、不规则形等,真实、具体地说明定型坯是按计划生产的规格型坯,使说明更具说服力、更真实。12.放在第③段之后。理由:这句话说的是歙砚形成“发墨养毫,贮墨久而不涸”特点的原因,与第③段说明的内容“歙砚砚石的特点”是一致的。【10题详解】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第一空,通过第②段中“歙砚起源于唐代。南唐时期,歙砚风靡一时,南唐后主李煜也曾说:‘歙砚天下冠。’宋代,歙砚高度发展,歙砚精品不断涌现。自此,歙砚为历代文人所称道,欧阳修、苏东坡、米芾、黄庭坚、唐伯虎等,无不对歙砚推崇备至”的内容可概括为:歙砚的历史演变或悠久历史;第二空,通过第③段中“歙砚砚石特点是看似平滑而暗藏锋芒,墨汁稠密而润滑。歙石天然纹饰,主要有金花;金星、银晕及眉纹、角浪、水波等。金银的色彩原为黄铁、白铁等含硫黄物质,而纹饰多为远古的沉淀物”的内容可概括为:歙砚砚石的特点;第三空,通过第④段中“歙砚不仅以其石质坚润、宜墨养毫的实用价值享誉古今,更因为雕琢精细、造型优美的雕刻工艺而蜚声中外”的内容可概括为:歙砚的雕刻工艺;第四空,通过第⑤段中“歙砚制作工序分为选料、制坯、设计、雕刻、磨光、上油、包装等环节”的内容可概括为:歙砚的制作工艺。【11题详解】考查对说明方法的理解和作用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引用、作比较、列数字、分类别、打比方、摹状貌、下定义、作诠释、作图表、作假设等。联系画线句“定型坯是按计划生产的规格型坯,如正方形、圆形、不规则形等。自然形坯则是就砚石之自然形状加以修整,锯磨成坯”的内容可知,本句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出正方形、圆形、不规则形等,以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增强了说服力。【12题详解】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歙砚砚石质地坚硬,砚面上石英微细颗粒均匀分布,质地坚硬细密,也就形成了‘歙砚发墨养毫,贮墨久而不涸’的特点”的内容可知,这句话介绍了歙砚砚石质坚硬和“歙砚发墨养毫,贮墨久而不涸”的特点;联系第③段中“歙砚砚石的特点是看似平滑而暗藏锋芒,墨汁稠密而润滑。歙石天然纹饰,主要有金花;金星、银晕及眉纹、角浪、水波等。金银的色彩原为黄铁、白铁等含硫黄物质,而纹饰多为远古的沉淀物”的内容可知,第③段主要介绍歙砚砚石的特点,而这句话所述内容也是歙砚砚石的特点之一,所以应放在第③段之后。三、古诗文阅读(一)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各题。【甲】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庭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乙】西湖念语①[宋]欧阳修昔者王子猷之爱竹,造门不问于主人。陶渊明之卧舆,遇酒便留于道士。况西湖之胜概,擅东颍之佳名。虽美景良辰,固多于高会②。而清风明月,幸属于闲人。并游或结于良朋,乘兴有时而独往。鸣蛙暂听安问属官而属私曲水临流自可一觞而一咏。至欢然而会意,亦傍③若于无人。乃知偶来常胜于特来,前言可信。所有虽非于己有,其得已多。因翻旧阕之辞,写以新声之调,敢阵薄伎,聊佐清欢。【注释】①此文写于欧阳修辞官退休流连颍州西湖山木之时。②高会:盛大的宴会。③傍,同“旁”。13.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1)念无与为乐者念:________(2)盖竹柏影也。盖:________14.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鸣蛙暂听安问属官而属私曲水临流自可一觞而一咏1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不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6.【甲】【乙】两文中的“闲人”有多重内涵。请结合内容,说说你的理解。【答案】13.①.考虑,想到②.大概是14.鸣蛙暂听/安问属官而属私/曲水临流/自可一觞而一咏。15.哪个晚上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16.示例:(1)清闲之人。苏轼和欧阳修,一个被贬,一个辞官退休,这样的处境使他们有时间走进自然,亲近清风明月。(2)恬适之人。苏轼因心境空灵自在,悠游自如,故能欣赏到一派空明的景象:欧阳修“并游”“独往”“至欢然而会意,亦傍若于无人”,留恋于山水间,自得其乐。(3)旷达之人。“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中的“但”字显示了苏轼在逆境中的旷达。欧阳修辞官之后,“鸣蛙暂听,安问属官而属私”(“曲水临流,自可一觞而一咏”),心无挂碍,平和旷达。【13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1)句意为: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念:考虑,想到;(2)句意为: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盖:大概是。【14题详解】本题考查断句。此句的意思是:听一听蛙鸣,何必问它属于官家还是属于私人。面对弯弯曲曲的流水,自然可以喝一杯酒就咏一首诗。同时,“安”疑问词,一般用在句首,“曲水”名词,一般在句首。据此断句为:鸣蛙暂听/安问属官而属私/曲水临流/自可一觞而一咏。【15题详解】本题考查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何……无?:哪里没有……?但,只。闲:清闲。但少闲人:只是缺少清闲的人。吾:我们;耳:罢了;16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结合【甲】【乙】两文中的“闲人”理解其多重含义。其一,有“清闲之人”的意思。甲文写于“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为团练副史已经四年了。乙文写于欧阳修辞官退休流连颍州西湖山水之时,正是有时间走进自然,亲近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