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VIA 73-2019 视觉疲劳测试与评价方法 第2部分:量表评价方法_第1页
T∕CVIA 73-2019 视觉疲劳测试与评价方法 第2部分:量表评价方法_第2页
T∕CVIA 73-2019 视觉疲劳测试与评价方法 第2部分:量表评价方法_第3页
T∕CVIA 73-2019 视觉疲劳测试与评价方法 第2部分:量表评价方法_第4页
T∕CVIA 73-2019 视觉疲劳测试与评价方法 第2部分:量表评价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ICS:33.160 C50/64团体标准T/CVIA-73-2019视觉疲劳测试与评价方法第 2 部分量表评价方法Testing and evaluation method of vision fatigue Part 2: Scale evaluation method:2019-07-19 发布2019-07-19 实施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发布目次前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与定义14 测试方法及技术要求35 实验伦理问题66 测试量表的选择6附录A 推荐的测试量表7附录B 其他测试量表10附录C 计算公示12II前言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越来越依赖于通过显示终端来

2、获取与交流各种信息。而视觉显示终端 设备的普及使得老人、低龄儿童甚至幼儿也可能成为使用群体,视觉显示终端设备对人们的影响面进一 步扩大。由于各类视觉终端设备制造成本的降低以及各类软件的丰富和强大,使得人们获取视觉显示终 端设备更加地便捷,对视觉显示终端的依赖程度和使用时间也不断增长。目前,人们长时间使用视觉显 示设备,容易造成视物模糊、眼睛干涩、眼痛、头晕脑胀等视疲劳现象,严重影响到用户的视觉及身心 健康,可能导致近视低龄化趋势及其他眼科疾病的发生。“视觉疲劳测试与评价方法 第 2 部分 主观测量量表”通用标准是根据社会和行业发展需求,由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显示与视觉健康创新联盟分会 联合相关

3、会员单位共同制定,旨在为企业提供各类显示终端设备视觉疲劳测试及评价的一致性评价方法, 以达到规范市场的目的。本规范主要针对各种视觉显示终端类产品对人眼视觉疲劳的影响制定相应的主观评价方法。本规范是协会相关会员单位在组织技术研发、采购和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参照规范,我们也推荐其他相关企业参考采用本规范。本规范主要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温州医科大学眼视光医院本规范参与起草单位: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电子标准化研究院、浙江三色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厦门市计量检定测试院、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太湖金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奥

4、熠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市计量测试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惠州市慧信标准化技术服务有限责任公司。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张运红、汪育文本规范其他起草人:郝亚斌、冯晓曦、彭健锋、刘越、赵晓莺、牟同升、阮玉娇、黄卫东、杨勇、王烨东、陈晓东、王喜杜、刘宏欣、王丹力。视觉疲劳测试与评价方法 第 2 部分 量表评价方法1 范围本技术规范规定了各类视觉显示终端产品的使用对人视疲劳影响的主观测量量表方法。本技术规范适用于工作及生活等多个场所使用的视觉显示终端产品涵盖电视机、电子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投影仪、AR/VR/MR(汉语)等显示终端产品)等引起的视疲劳的测评。不适用于可能会带来光生物安全的激光

5、显示、红外显示等类型产品。本技术规范也适用于照明产品(如台灯、吊灯等)引起的视疲劳测评。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规范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GB/T 6379.1-2004 测量方法与结果的准确度(正确度与精密度) 第1部分:总则与定义T/CVIA 57-2016显示终端视觉疲劳测试与评价方法 第1部分 眼视功能测试方法3 术语与定义显示终端视觉疲劳测试与评价方法 第 1 部分 眼视功能测试方法中的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规范。3.1量表 Scale确定主观的、有时是抽象的概念的

6、定量化测量的程序和工具,可对事物的特性变量用不同的规则分配数字,又称为测量尺度。3.2总 体 Population研究对象的全部。3.3样本Sample8研究中实际观测或调查的一部分个体。3.4样本量 Sample size样本中个体的数目。3.5题 项 Item构成量表或问卷的独立的内容单元。3.6选项Option组成量表题目答案的子单元。3.7准确度 Accuracy测试结果与接受参照值间的一致程度。(引自GB/T 6379.1-2004)注 1:术语准确度,当用于一组测试结果时,由随机误差分量和系统误差即偏倚分量组成。3.8正确度 Trueness由大量测试结果得到的平均数与接受参照值间

7、的一致程度。(引自GB/T 6379.1-2004)3.9精密度 Precision在规定条件下,同一样品多次测试结果间的接近程度。(引自GB/T 6379.1-2004)3.10主 试 Experimenter/observer科学实验中,主持实验进展的人员。3.11被 试 Subject/participant科学实验中,参加实验过程或接受实验的人员。3.12视觉任务 Visual task诱发被试人员产生视疲劳的作业任务。4 测试方法及技术要求本标准中的视疲劳评价量表主要针对进行视觉疲劳诱发作业任务后的视疲劳主观评价。附录A中列出业界主流使用较为广泛的视疲劳主观测量量表,建议选择采用。对

8、于其他视疲劳主观测量量表(附录B),如因实验需求不同并有实验研究结果证实有效亦可采用。4.1 测试基本技术要求建议采用国内外经研究验证,有准确度及精确度数据的的视疲劳量表,对视疲劳量表的主要技术要求如下:4.1.1 视疲劳量表题项通常,视疲劳量表题项至少应包括眼部疲劳和头部疲劳,如果涉及姿势等方面的操作,可包含肢体疲劳部分。通常,因使用显示终端而产生的眼部疲劳通常包含眼睛干涩、双眼模糊、视物重影、眼部流泪、眼睛灼热感、眼部疼痛、眼睛撕裂感、眼睛紧绷感、眼睛刺激感等题项。头部疲劳通常包含头痛、头晕等题项。肢体疲劳部分应突出与诱发任务相关的部分。4.1.2 视疲劳量表的答题标准一般视疲劳量表的答题

9、标准应以严重程度设置选项,建议以百分制为主,通常从“0”开始,“0”表示完全没有。建议采用如下形式:0 分100 分完全没有稍微有点中度较严重非常严重如因用户群体或实验设计需要,研究者的回答题项也可以采用李克特量表五点或七点形式。4.1.3 视疲劳量表指导语要求视疲劳量表指导语至少应包含两个部分:一是对题项进行适当解释;二是要求被试仔细感知自己的身体状态;三是应包含对题项回答的具体说明。关于量表采集数据的隐私保护方面的内容也应进行说明。4.1.4 视疲劳诱发任务要求通常视疲劳的诱发应以不会对被试造成不可逆的视觉损害为标准。通常,建议显示类产品进行视觉任务的诱发时间为40分钟左右,看电影的诱发时

10、间可视观看节目的时长而定。通常对于成人被试单次连续观看或使用时间不宜超过2个小时,对于6岁以上儿童被试单次连续观看或使用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视疲劳诱发时间可根据产品的特点、刺激类型以及实验目的和需求来确定。4.1.5 视疲劳测评量表的精准度要求通常应注明视疲劳测评量表的精确度和准确度指标数据或信效度指标数据结果,通常,精确度宜在0.80以上方可选用,准确度宜在0.70以上方可选用。4.2 测试环境要求测试环境依据实验设计及测试需求而定,下列因素可以参考:通常,为保证用户对屏幕观看的相对舒适性,应考虑到背景亮度与屏幕亮度的对比,通常建议二者亮度比控制不大于1:3。如果做不同样品间的对比,应保持

11、测试环境一致。测试过程中应控制杂散光照度,通常杂散光照度小于或等于5勒克斯(lx)。对于一些特殊样品测试需求,如蓝光因素,通常测试在暗室中进行。通常,宜在下列范围内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测量。环境温度:2026;相对湿度:25%75%。4.3 被试选择要求4.3.1 人员基础要求年龄建议根据实验目的及实验设计而定,非双眼视觉功能异常者、阅读障碍者、视神经通路疾病患者。除非实验研究对象为具有某类倾向的特殊群体,实验需剔除重度屈光参差、视功能障碍、斜视和弱视以及其他眼科疾病的被试人员,如青光眼、白内障等。如果有文字阅读类视觉疲劳诱发任务,要求非文盲,无功能性阅读障碍。4.3.2 样本量被试样本量可

12、根据具体的研究设计、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实验目的以及以往相关测试数据等进行计算(计算公式可参考附录C)。4.3.3 基本信息采集通常应采集被试人口统计学参数,如性别、年龄等,同时应对日常使用各种电子显示终端产品的情况进行调研。如有条件应对被试的基础眼科数据进行采集,如视力、主视眼、屈光状态、眼压等方面对被试进行基础信息采集和筛选,记录被试是否做过眼科手术。4.3.4 被试知情参加测试的被试人员需知情同意。实验前主试应向被试说明研究目的、实验的安全性、隐私、保密以及实验可能带来的风险、受益等。在被试同意的情况下,请其签署知情同意书,以尊重被试,不违背被试的真实意愿,维护其知情权。4.3.5 被试准

13、备为避免视力疲劳干扰,所有被试在测试前一天均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且测试前应安排被试进行适当休息,以保证被试测试前处于良好的状态。4.3.6 测试时间为保证测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应根据实验设计及产品的使用条件安排被试的测试时间。如为前后对照性测试,在视疲劳诱发后宜在15分钟内完成测试。具体执行时,可根据产品特点、测试指标以及任务类型等安排测试时间。4.4 主试人员要求需经过专业操作培训。要求主试口齿清晰,能清晰地向被试传达实验任务指令,并准确地记录实验数据。具有眼科或眼视光学、心理学、社会学、光学、生物学等相关背景的人员为佳。4.5 测试方法本标准中视疲劳的测量通常采用前后测方法来进行,测试步骤

14、如下:(1) 前测,被试签完知情同意书,表示愿意做实验后,进行短暂休息,然后由主试将指定语介绍给被试,也可以让被试人员自己观看。主试应确认被试是否有不明白的地方,如有,应给予适当的解释说明。(2) 视疲劳诱发任务:请被试进行实验设计的视疲劳诱发任务,如观看电影、阅读或其他视觉工作任务等, 时间长短应根据实验目的设定,执行实验设计要求;(3) 后测,被试完成视疲劳诱发任务后,应立即进行视疲劳主观量表测评,主试应检查被试问卷填写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如发现问题,应当从询问被试,予以解决。注: 视疲劳主观测量量表也可以在电脑、手机或Pad上展示。4.6 结果计算方法n在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之前,需剔除不合格

15、数据。对同一条件的前后对照测试,可利用以下公式对数据进行初步处理:å xix = i=1公式1nÙt = D SD公式2n注: x 是样本数据;n表示被试数目(每组中用户的数量);ÙD 是(每个在体验两个不同产品)得分差值的均值;SD 是得分差值的标准差;t 是检验统计量。如涉及到不同条件的视疲劳的比较,实验设计不适合进行 t 检验,则可以使用其他方法进行统计分析。4.7 结果报告实验记录应完整,应尽可能保留完整的原始数据资料以备考证。测试报告需包含测试目的、方法、详细的视疲劳诱发任务、测试环境、实施程序、被试人口统计学信息、眼疾患病史以及被试的选择依据、样本量等

16、。测试结果部分应报告每一项测评结果,也可以使用表格或雷达图等形式展示各项测评结果。结果形式:+XX 分疲劳等级,参见下表:等级1 级2 级3 级4 级5 级分数0FI< 2020 FI < 4040 FI < 6060 FI < 8080 FI 100疲劳状态基本无疲劳轻微疲劳中度疲劳,在耐受范围内较严重疲劳,出现明显不适症状严重疲劳,可能会导致视力下降评价合格不合格5 实验伦理问题测试的设计和执行应确保参加实验人员个人的权利和安全得到保护,具体如下:测试给被试带来的风险不得超过最低风险(指日常在室内正常生活学习时的风险),不宜使参试者的生理或心智方面有过度付出;尤其当

17、测试涉及老年人或残障人士时,需特别注意。应保护个人隐私。宜对所有被试的名字用编码进行替换,在处理分析被试数据时候均使用编码来进行,防止把具体的数据/症状与特定被试人名联系起来。收集的所有数据都需保存在有密码保护的计算机上。对于某些易受伤害的用户群,例如儿童、老年人或残障人士,需制定特别措施,如减少测试时长来保障这类用户的权利。应向参试者提供有关测试目的和实施方法的详细信息,以便他们据此决定是否参与测试。应允许参试者随时退出测试。6 测试量表选择本技术规范为视觉显示终端视疲劳测评提供了主观评价方法,附录 A、B 和C 列举了权威机构常用的视疲劳评价方法和量表以及样本量计算公式,供测试者选择使用。

18、在执行过程中可根据实验目的、测试样品情况以及项目周期要求等进行权衡和选择。附录A 推荐的测试量表(资料性附录)您好!现在,请仔细感知您的身体,然后,在题项下的评分尺上用“×”标定您的实际情况和真实的主观感受。评分尺上刻度仅为参考,您可以标定在 0 分到 100 分之间任意位置。0 分= 完全没有;100 分= 非常严重。本研究仅供学术研究使用,所有答案无对错之分,对不太确定的题请尽量尝试回答,不要跳过任何题。感谢您的支持和配合!(注:以下题项可根据需要自行选择,至少应包括眼睛和头部疲劳)1. 头昏眼花2. 眼睛疲劳0 分100 分完全没有稍微有点中度的较严重非常严重3. 眼睛紧绷感0

19、 分100 分完全没有稍微有点中度的较严重非常严重4. 眼睛撕裂感0 分100 分完全没有稍微有点中度的较严重非常严重5. 头痛0 分100 分完全没有稍微有点中度的较严重非常严重6. 视野模糊0 分100 分完全没有稍微有点中度的较严重非常严重0 分100 分完全没有稍微有点中度的较严重非常严重7. 眼睛干涩148. 眼睛疼痛0 分100 分完全没有稍微有点中度的较严重非常严重9. 眼睛紧绷感0 分100 分完全没有稍微有点中度的较严重非常严重0 分100 分完全没有稍微有点中度的较严重非常严重10. 眼睛刺激感0 分100 分完全没有稍微有点中度的较严重非常严重11. 眼睛灼热感0 分10

20、0 分完全没有稍微有点中度的较严重非常严重12. 视物有重影13. 颈部酸痛0 分100 分完全没有稍微有点中度的较严重非常严重14. 肩部沉重0 分100 分完全没有稍微有点中度的较严重非常严重0 分100 分完全没有稍微有点中度的较严重非常严重15. 腰部酸痛16. 聚焦困难0 分100 分完全没有稍微有点中度的较严重非常严重17. 思维呆滞0 分100 分完全不符稍微有点中度的较符合非常符合0 分100 分完全不符稍微有点中度的较符合非常符合18. 注意力涣散19. 反应迟钝0 分100 分完全不符稍微有点中度的较符合非常符合20. 困倦乏力0 分100 分完全不符稍微有点中度的较符合非

21、常符合0 分100 分完全不符稍微有点中度的较符合非常符合附录B 其他测试量表(资料性附录)视疲劳症状评分频率强度(注:若频率选没有,则强度可不填)没有偶尔经常总是轻度中度重度题号0123123AP1你是否感觉眼周不适?P2你是否有眼干?P3你是否有眼部疼痛如刺痛、胀痛等?P4你是否有眼睑(眼皮)沉重感?P5你是否有眼酸?P6你是否有眼部紧绷感?P7你是否有对光线敏感(如怕光、怕暗)?没有偶尔经常总是轻度中度重度0123123BP8当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时,屏幕亮度是否让你产生眼部不适?P9你是否有眯眼视物的现象?P10近距用眼时,你是否觉得阅读费力?P11看远或看近时,是否有视物模糊?P

22、12看远或看近时,是否有视物重影?P13由于眼部症状,你是否感觉阅读速度减慢?P14你是否看运动物体时有眼部不适?没有偶尔经常总是轻度中度重度以下视疲劳评价量表可以作为观看视觉显示视疲劳的测试量表,也可以作为用户视疲劳前测的诊断标准。本部分为 19 个问题。每个问题都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症状发生的频率(0-3 分),另一方面是症状出现后的严重程度(1-3 分)。每个题目的得分为频率得分程度得分。另外,19 个问题可大致分为三个维度:A、眼部症状,B、视觉症状;C、全身及心理症状。0123123CP15用眼时,你是否注意力不集中?P16由于眼部症状,你是否难以记住刚刚阅读的内容?P17用眼时,

23、你是否有头晕或头痛?P18眼部不适是否让你感到焦虑情绪?P19眼部不适是否让你感到抑郁情绪?除了上述症状以外,若还有其他症状,请列出:l 计分方式:单题得分=频率得分×强度得分,例如“你是否感觉眼周不适?”若该题频率选择“经常”(2 分)强度选择“轻度”(1 分),则该题得分为 2×1=2 分。l 总分为 19 个题目单体得分之和;A 维度总分为 1-7 题得分之和;B 维度总分为 8-14 题得分之和;C 维度总分为 15-19 题得分之和。评分与建议:正常值可能问题维度正常值可能问题总计0-15 分16 分提示存在视疲劳A0-6 分7 分;提示可能是眼部健康问题造成的视

24、疲劳。B0-10 分11 分;提示可能是视觉功能异常造成的视疲劳。C0-2 分3 分;则已经存在全身及心理因素建议:u 若总分16 分;提示可能提示存在视疲劳:u 若A 维度分7 分;提示可能是眼表问题造成的视疲劳:² 进一步明确诊断:眼部健康检查;泪膜质量检测² 处理:热敷;抗生素;激素;睑板腺按摩;其他建议:u 若仅B 维度总分11 分;提示可能是视觉功能不足造成的视疲劳:² 进一步明确诊断:验光;视觉功能检测,如调节、辐辏等² 处理:更换镜片;视觉训练;手术;抗疲劳眼液:如,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角膜接触镜;其他:u 若 C 维度总分3 分:若伴有

25、 A 或B 任一维度大于正常值,则提示可能是由于眼部不适造成全身及心理因素;若总分,A、B 维度值均正常,但C 维度3 分,则可能是其他非视疲劳原因造成。² 进一步明诊断:眼部健康检查;心理咨询² 处理:转诊;随访观察;其他附录C计算公式(资料性附录)表 C.1 测试样本量的公式列表评估类型公式注意估计(非二元数据)t 2 s2n =d 2首先使用适合的双侧 z 分数 t 值作为所需的置信度,然后按照正文中所描述的,迭代计算出最后结果与基准比较(非二元数据)(t + t )2 s2n = abd 2使用适合的单侧 z 值代替 t 值,结合所需的置信度()和检验力(),然后按

26、照正文中所描述的,迭代计算出最后结果两组数据之间比较(非二元数据,组内设计)(t + t )2 s2n = abd 2使用适合的 z 值代替 t 值,结合所需的置信度(双侧 )和检验力(单侧 ),然后按照正文中所描述的,迭代计算出最后结果估计(非二元数据, 大样本)z 2 æ Ù öæ1- Ù öç p ÷çp ÷n = èøèød 2在大样本研究中使用,或者在小样本研究中作为第一步。在这个公式和下方的所有公式中,z2 都是 z,z 的和(置信度加检验力)估计(非二元数据, 小样本)Ùz 2Ùn p+ 2padj =n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