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5年浙江省杭州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填空题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浙江的山水如诗如画,静谧()的西湖,碧波荡漾,岸边垂柳依依,怪石嶙峋,山谷中回荡着悠悠的钟声。在这片土地上)于人们的血脉之中,从古老的越剧到精美的东阳木雕,无不彰显着浙江独特的文化魅力。二、选择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他的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在众多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 B.面对困难,我们应该勇往直前,不能畏首畏尾,停滞不前。 C.这部电影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 D.老师的谆谆教诲,如春风化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三、名句名篇默写3.古诗文名句填空。(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诗经•关雎》)(2),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3),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4)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用典故,表达自己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5)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草色入帘青。”四、填空题4.“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副对联中提到的“三父子”是指北宋时期的苏洵、苏轼和苏辙,他们在文学上以词和散文著称,还有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五、名著阅读5.根据你对《骆驼祥子》的阅读,回答问题。祥子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但在经历了三起三落的买车经历后,他的希望一次次破灭请简要概括祥子第一次买车的经历。六、语言表达6.学校将举办“传统文化节”,请你为这次活动写一则宣传语,要求语言简洁,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七、现代文阅读7.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故乡的芦苇①每年,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还未褪尽寒意的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脑袋。它长得很快,要不了多少日子,它就可以长到几尺高②到这时候,我和小伙伴们最喜欢摘一片芦叶,熟练地卷成小小的哨子,吹出各种悦耳的乐音。孩子们为这美妙的音乐所陶醉,在亮晶晶的小河边,快乐地奔跑着,忘情地呼喊着……③我们还喜欢用芦叶折成绿色的芦叶船。手巧的伙伴,还会从旧火柴匣上剪下小片片,当做舵,还用香烟盒里的锡纸做成小小的银色的帆。我们一个个光着小脚丫,蹲伏在河滩上,在一片欢呼声中,绿色的“船队”便满载着我们纯真的幻想④在那星月交辉的夏夜,我最喜欢带着弟弟到芦苇丛中抓纺织娘。纺织娘通体透明,头上长着两根细长的触须,怕它们饿,就塞进几朵金红色的南瓜花。然后将笼子挂在蚊帐架上⑤啊,故乡的芦苇!每当我想起你,就会沉浸在童年甜蜜的回忆之中……⑥后来,我到了黄河以北的辽阔的平原上,那里也是芦苇丛生。然而,因为故乡的芦苇有着独特的韵味,它承载着我童年的欢乐(1)文章围绕“故乡的芦苇”写了哪些童年趣事?请简要概括。(2)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每年,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还未褪尽寒意的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脑袋。(3)文章第⑥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结合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对故乡的芦苇梦绕魂牵。8.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材料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阅读逐渐成为人们阅读的主要方式之一。网络阅读具有便捷、快速、资源丰富等优点,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阅读各种书籍、文章。同时,为读者推荐个性化的阅读内容,提高阅读的针对性和效率。材料二然而,网络阅读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网络阅读内容良莠不齐,容易对读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此外,网络阅读往往是浅层次的阅读,难以深入思考和理解阅读内容。材料三为了了解中学生的阅读现状,某学校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60%的学生更喜欢网络阅读;有30%的学生喜欢纸质阅读,觉得纸质阅读更有质感;还有10%的学生表示两种阅读方式都可以接受。材料四专家认为,无论是网络阅读还是纸质阅读,都有其各自的优势和不足。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阅读目的,让阅读更好地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服务。同时,我们也应该提高自身的阅读素养,抵制不良信息的影响。(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内容。(2)材料二中提到网络阅读存在哪些问题?请简要概括。(3)材料三中的问卷调查结果说明了什么?(4)结合材料四,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阅读。八、文言文阅读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岳阳楼记(节选)范仲淹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樯倾楫摧;薄暮冥冥,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静影沉璧,渔歌互答,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连月不开()②薄暮冥冥()③而或长烟一空()④微斯人,吾谁与归()(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日星隐曜,山岳潜形。②浮光跃金,静影沉璧。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3)文中“古仁人之心”指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4)作者写“迁客骚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目的是什么?(5)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的理解。九、诗歌鉴赏1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诗中“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描绘了怎样的生活场景?(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理解。十、作文1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生活中,总有一些美好值得我们珍藏,也许是一份真挚的情感,也许是一处美丽的风景……这些美好,如同璀璨的星光,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请以“珍藏美好”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文体不限(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
2025年浙江省杭州中学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小题)题号2答案C一、填空题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浙江的山水如诗如画,静谧(mì)的西湖,碧波荡漾,岸边垂柳依依,怪石嶙峋,山谷中回荡着悠悠的钟声。在这片土地上眷)于人们的血脉之中,从古老的越剧到精美的东阳木雕,无不彰显着浙江独特的文化魅力。【解答】答案:mì眷二、选择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他的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在众多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 B.面对困难,我们应该勇往直前,不能畏首畏尾,停滞不前。 C.这部电影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 D.老师的谆谆教诲,如春风化雨,滋润着我们的心田。【解答】ABD.正确。C.有误,抑扬顿挫:形容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电影情节可以用“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曲折离奇”等词来形容。故选:C。三、名句名篇默写3.古诗文名句填空。(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4)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用典故,表达自己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5)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清幽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解答】答案:(1)君子好逑(注意“逑”的书写)(2)采菊东篱下(注意“篱”的书写)(3)落红不是无情物(4)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注意“遣”的书写)(5)苔痕上阶绿(注意“苔”的书写)四、填空题4.“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副对联中提到的“三父子”是指北宋时期的苏洵、苏轼和苏辙,他们在文学上以词和散文著称,还有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解答】答案:曾巩五、名著阅读5.根据你对《骆驼祥子》的阅读,回答问题。祥子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但在经历了三起三落的买车经历后,他的希望一次次破灭请简要概括祥子第一次买车的经历。【解答】本题考查名著情节。祥子从农村来到北平,一心想凭借自己的力气当个好车夫,不怕吃苦。这三年里,不抽烟,不赌钱。终于,用这来之不易的钱。这辆车是他的希望和梦想的象征,觉得只要有了这辆车,能在北平站稳脚跟。示例:祥子初到北平,心怀买车梦,终攒够百元喜提新车。答案:祥子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买了辆新车。六、语言表达6.学校将举办“传统文化节”,请你为这次活动写一则宣传语,要求语言简洁,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解答】答案:示例: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七、现代文阅读7.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故乡的芦苇①每年,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还未褪尽寒意的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脑袋。它长得很快,要不了多少日子,它就可以长到几尺高②到这时候,我和小伙伴们最喜欢摘一片芦叶,熟练地卷成小小的哨子,吹出各种悦耳的乐音。孩子们为这美妙的音乐所陶醉,在亮晶晶的小河边,快乐地奔跑着,忘情地呼喊着……③我们还喜欢用芦叶折成绿色的芦叶船。手巧的伙伴,还会从旧火柴匣上剪下小片片,当做舵,还用香烟盒里的锡纸做成小小的银色的帆。我们一个个光着小脚丫,蹲伏在河滩上,在一片欢呼声中,绿色的“船队”便满载着我们纯真的幻想④在那星月交辉的夏夜,我最喜欢带着弟弟到芦苇丛中抓纺织娘。纺织娘通体透明,头上长着两根细长的触须,怕它们饿,就塞进几朵金红色的南瓜花。然后将笼子挂在蚊帐架上⑤啊,故乡的芦苇!每当我想起你,就会沉浸在童年甜蜜的回忆之中……⑥后来,我到了黄河以北的辽阔的平原上,那里也是芦苇丛生。然而,因为故乡的芦苇有着独特的韵味,它承载着我童年的欢乐(1)文章围绕“故乡的芦苇”写了哪些童年趣事?请简要概括。(2)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每年,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还未褪尽寒意的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脑袋。(3)文章第⑥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结合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对故乡的芦苇梦绕魂牵。【解答】(1)本题考查概括事件。根据第②段中的“到这时候,我和小伙伴们最喜欢摘一片芦叶,放在嘴边,写了摘芦叶做哨子吹这件童年趣事。根据第③段中的“我们还喜欢用芦叶折成绿色的芦叶船。手巧的伙伴,当做舵,还用香烟盒里的锡纸做成小小的银色的帆,蹲伏在河滩上,写了用芦叶折成芦叶船的童年趣事。根据第④段中的“在那星月交辉的夏夜,我最喜欢带着弟弟到芦苇丛中抓纺织娘,头上长着两根细长的触须。我们把捉到的纺织娘小心地放进小竹笼子里”可知。(2)本题考查语句赏析。从修辞手法角度来看,此句运用拟人手法。“迫不及待”一词、急切冲破泥土束缚的状态。通过这些拟人化的描写、寒意未尽时,使读者仿佛能亲眼看到芦苇在春天的蓬勃生命力,让读者更能体会到作者对故乡这一充满生机景象的赞美与眷恋。(3)本题考查句段作用。根据第⑥段中的“后来,我到了黄河以北的辽阔的平原上。然而,因为故乡的芦苇有着独特的韵味,寄托着我对故乡的思念”可知,文章前半部分围绕故乡的芦苇,如摘芦叶做哨子。而第⑥段对这些内容进行了全面总结。同时,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开头着重描绘故乡芦苇的生长姿态,结尾再次提及故乡的芦苇,使得文章结构严谨。从内容方面来看,这段文字直截了当地揭示了文章的核心主旨,即便看到别处丛生的芦苇。明确指出故乡的芦苇不仅是一种植物,每一段与芦苇有关的经历。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将无形的思乡情寄托在具体的芦苇之上,让读者深切感受到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热爱与眷恋。(4)本题考查赏析主旨。根据第②段中的“到这时候,我和小伙伴们最喜欢摘一片芦叶,放在嘴边。孩子们为这美妙的音乐所陶醉,在碧青青的草地上,忘情地呼喊着”,绿色的‘船队’便满载着我们纯真的幻想,以及第④段中的“在那星月交辉的夏夜,故乡的芦苇贯穿了作者童年的诸多活动、折芦叶船,这些经历都充满了欢乐。根据第⑥段中的“后来,那里也是芦苇丛生,故乡的芦苇却让我梦绕魂牵,它承载着我童年的欢乐,故乡的芦苇有着独特的韵味。它不仅是作者童年欢乐的象征,所以作者对故乡的芦苇梦绕魂牵。答案:(1)①摘芦叶做哨子吹;②用芦叶折成芦叶船。(2)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迫不及待”“探”等词语把芦苇拟人化,表达了作者对芦苇的喜爱之情。(3)结构上,总结全文,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点明中心,表达了作者对故乡芦苇的深情。(4)因为故乡的芦苇给作者的童年带来了许多欢乐,它承载着作者童年的美好回忆,寄托着作者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8.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材料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阅读逐渐成为人们阅读的主要方式之一。网络阅读具有便捷、快速、资源丰富等优点,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阅读各种书籍、文章。同时,为读者推荐个性化的阅读内容,提高阅读的针对性和效率。材料二然而,网络阅读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网络阅读内容良莠不齐,容易对读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此外,网络阅读往往是浅层次的阅读,难以深入思考和理解阅读内容。材料三为了了解中学生的阅读现状,某学校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60%的学生更喜欢网络阅读;有30%的学生喜欢纸质阅读,觉得纸质阅读更有质感;还有10%的学生表示两种阅读方式都可以接受。材料四专家认为,无论是网络阅读还是纸质阅读,都有其各自的优势和不足。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阅读目的,让阅读更好地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服务。同时,我们也应该提高自身的阅读素养,抵制不良信息的影响。(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内容。(2)材料二中提到网络阅读存在哪些问题?请简要概括。(3)材料三中的问卷调查结果说明了什么?(4)结合材料四,谈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阅读。【解答】(1)本题考查概括内容。根据材料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阅读逐渐成为人们阅读的主要方式之一、快速,提高阅读的针对性和效率”可知。根据材料二“然而,网络阅读也存在一些问题,网络阅读内容良莠不齐……难以深入思考和理解阅读内容”可知。根据材料三“为了了解中学生的阅读现状,某学校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有60%的学生更喜欢网络阅读……还有10%的学生表示两种阅读方式都可以接受”可知。根据材料四“专家认为,无论是网络阅读还是纸质阅读。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阅读目的,表明了专家对阅读方式的看法和建议。综上,主要内容为介绍了网络阅读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专家对阅读方式的看法和建议。(2)本题考查提炼信息。根据材料二中的“网络阅读内容良莠不齐、暴力,容易对读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网络阅读往往是浅层次的阅读,难以深入思考和理解阅读内容”提炼可得:①网络阅读内容良莠不齐、暴力;②网络阅读是浅层次阅读,难以深入思考和理解内容。(3)本题考查提炼信息。根据材料三“为了了解中学生的阅读现状。调查结果显示,认为网络阅读方便快捷,觉得纸质阅读更有质感;还有10%的学生表示两种阅读方式都可以接受”可知,60%的占比表明喜欢网络阅读的学生数量较多,这可能是因为网络阅读所具备的方便快捷的特点吸引了他们,体现出仍有一部分学生看重纸质阅读所带来的质感以及有助于深入阅读的优势,这说明有小部分学生对于阅读方式的选择没有特别的偏好。所以,部分学生喜欢纸质阅读。(4)本题考查提炼信息。根据材料四中的“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阅读目的,让阅读更好地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服务,我们也应该提高自身的阅读素养,抵制不良信息的影响”提炼可得:①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阅读目的;②提高自身阅读素养,抵制不良信息。答案:(1)介绍了网络阅读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以及中学生的阅读现状。(2)①网络阅读内容良莠不齐,存在低俗、虚假等不良信息,读者易受干扰。(3)说明了大部分中学生更喜欢网络阅读,部分学生喜欢纸质阅读。(4)①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阅读目的,合理选择阅读方式,学会辨别和筛选阅读内容。八、文言文阅读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岳阳楼记(节选)范仲淹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樯倾楫摧;薄暮冥冥,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静影沉璧,渔歌互答,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连月不开(放晴。)②薄暮冥冥(迫近。)③而或长烟一空(消散。)④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日星隐曜,山岳潜形。②浮光跃金,静影沉璧。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3)文中“古仁人之心”指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4)作者写“迁客骚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目的是什么?(5)结合实际,谈谈你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的理解。【解答】(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①句意:整月不放晴的时候。开,放晴。②句意: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③句意: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空,消散。④句意: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儿呢?微。(2)本题考查译句。①重点词语:日星,太阳和星星;隐;曜,光芒,高大的山;潜;形,形体,山岳隐没了形体。②重点词语:浮光,浮动的光;跃;金,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璧,玉璧,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③重点词语:以,因为;物;喜,喜悦;己;悲,悲伤。(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末段中的“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何哉,不以己悲;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可知,在朝廷为官就担忧百姓,体现出古仁人超脱个人得失。故答案为:不以物喜;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4)本题考查写作手法。根据文中第一段“若夫霪雨霏霏……感极而悲者矣”以及第二段中的“至若春和景明……其喜洋洋者矣”可知,“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会因天气、处境,天气阴沉,天气晴好,完全受外界环境。而“古仁人之心”却是“不以物喜。这样将二者进行对比,从而突出“古仁人”“不以物喜,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的情操,作者自然地引出下文,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做好了铺垫。(5)本题考查阅读启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的是一种把国家,为祖国的前途,为天底下的人民幸福出汗流血的高尚精神,这意味着个人不能仅仅局限于自身的小利益和小情绪。当面对社会问题,能够主动站出来,在大众未忧虑前就思考解决办法。这是一种无私奉献,激励着人们超越个人的得失。示例: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无数医护人员不顾个人安危。他们在疫情刚刚爆发、最艰难的时候。那时物资短缺,充满了各种风险。他们没有先考虑自己是否会被感染,而是一心想着如何救治患者。他们就是在“先天下之忧而忧”。当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开始享受安宁生活的时候,这便是“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和榜样。答案:(1)①放晴。②迫近。③消散。④如果没有。(2)①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②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③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4)通过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与“古仁人之心”作对比,不以己悲”的豁达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也为下文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做铺垫。(5)示例:这句话体现了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怀。在生活中,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挺身而出。比如在抗击疫情期间,奔赴抗疫一线,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践行者。九、诗歌鉴赏1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1)诗中“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描绘了怎样的生活场景?(2)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一词。(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理解。【解答】(1)本题考查诗中画面。根据诗句“结庐在人境,“结庐在人境”表明诗人把房舍建在众人聚居的地方,而是处于人间热闹之处,但却没有世俗中车马往来的喧闹之声,诗人虽居人群聚集之所,享受内心的宁静,此句描绘了诗人居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超脱。(2)本题考查诗歌炼字。根据“采菊东篱下,“悠然”一词精妙至极、闲适的样子,诗人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从容自在的动作状态。同时,这种自然的举动和状态,完全陶醉在眼前自然美景之中的心境,将自己对田园生活那种轻松惬意的喜爱之情,都细腻地表达了出来,情感更加真挚。(3)本题考查赏析主旨。从“结庐在人境。问君何能尔,诗人虽身处尘世,只因内心远离名利纷扰、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悠然见南山,飞鸟相与还”描绘诗人在东篱采菊,日暮时分山间美景如画。诗人陶醉其中,对自然由衷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欲辨已忘言”则表明诗人在田园生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药剂学专业实习内容及安排试题及答案
- 合肥格力凌达试题及答案
-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备考过程中的挑战与机遇分析试题及答案
- 工程管理合规试题及答案
- 街头挑战考试题及答案
- 系统学习2025年计算机二级考试试题及答案
- 咸宁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 2024年高考历史母题题源系列专题03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与科技含解析
- 2024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单元作文范文集第三组选题人与人之间的关心帮助秋雨中的天使素材新人教版
- 系统规划师试题及答案的深入学习与研究
- 高二生物-2025-2025学年高二年级下册期中生物试卷
- 第19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互动课堂教学设计宝典
- 2 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
- 天然气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第3版)(微课版)(AR版)授课计划
- 实验活动7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课件-2024-2025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
- 2025年开封大学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必考题
- 班级管理措施与学生心理健康
- 高中主题班会 扬中国精神承青年担当团课课件-高一上学期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
- 《淋巴瘤基础知识》课件
- 滴滴新手司机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