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科学下教案_第1页
一年级科学下教案_第2页
一年级科学下教案_第3页
一年级科学下教案_第4页
一年级科学下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介绍:

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半学期的科学,上学期主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科学知

识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但是一年级的学生对课堂学习仍然还不适应,容易疲劳,有意注意

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在观察教材插图时,往往只对期中的色彩、人物等感兴趣。

知觉发展不够充分,做作业时往往看错题,或者把方位搞错,在观察顺序性方面,他们显得

杂乱无章,观察事物零乱,不系统,没头没尾。他们对能引起自己兴趣和关心的事物,注意

力就能保持相当长的时间,这说明他们在一定条件下,注意力集中相当长时间。他们注意力

的特点之一是,一旦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个感兴趣的问题上,就记忆了他,而忘记了别的事

情,他们注意力范围狭窄。

二、本学期教学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

征及现象。

2.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对象发生的现象。

3.渗透法制教育

水的特征《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八条国家厉行节约用水,大力推行节约

用水措施,单位和个人有节约用水的义务。

认识常见植物《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第七条任何单位和个人

都有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义务,对侵占或者破坏野生植物及其生长环境的行为有

权检举和控告。

三、教材重难点:

1.能在教师指导下,体验计划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初步体验搜集证据的

过程。

2.能按照教师制定的计划进行体验,体验计划的重要性。

3.能根据老师制定的计划进行实验,并能进行简单的分工。

4.了解科学家搜集证据、证明猜想的过程,反思自己搜集证据的经历。

四、本学期我打算采取以下措施提高教学质量:

1.我们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2.倡导学生开始合作学习。

3.多让学生观察与实践,让学生在玩中学。

4.积极学习新课改革的理论和经验,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

力,使他们学得轻松快乐,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

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和学习的效率.

五、本学期教学进度做如下安排:

周次日期课题注

--2.26—3.2常规教育1

3.5-3.9分工合作找证据1

—:3.12—3.161.水的特征1

四3.19-3.232.水和盐的故事1

五3.26-3.303.水能溶解哪些物质1

4.2-4.61.认识常见植物1

七4.9-4.132.缺水的吊兰1

八4.16-4.203.阳光和凤仙花1

九4.23-4.271.太阳和我们1

十4.30-5.42.太阳对动植物的影响1

十一5.7-5.113.多变的月亮1

十二5.14-5.181.空气知多少1

计划

周次日期课题注

十三5.21-5.252.找空气1

十四5.28-6.13.观察空气1

十五6.4-6.8我们也在找证据1

十六6.11-6.15复习1

十七6.18-6.22复习1

十八6.25-6.29复习1

十九7.2—7.6复习1

二十7.9-7.13复习1

主备人:苏爱敏参备人:

教学预期

课题工合作找证据年月日1

时间课时

学情及

教学内

容分析

1.在教师指导下,了解科学探究需要制订计划。

教学

2.在教师指导下,经历合作找证据的过程。

1.在教师指导下,经历合作找证据的过程。

教学

重难点

2.小组分工完成。

设计意图及

教学流程及预设时间

反思

一、情境导入

1.创设参观动物园引入情境。

2.引导学生发现不同动物的腿的数量不同。

3.引出活动目标:观察,找证据。

二、找证据

1.热身活动:数一数,每种动物有几条腿。

2.按腿的数量把动物分成3组,并统计每组动

物有几种。

设计意图及

教学流程及预设时间

反思

3.接下来,我们一起玩科学闯关游戏:游戏中,

我们将去不同的动物园参观,看看是不是每个动物园

都是4条腿的动物最多。

三、游戏规则

知道学生了解科学闯关游戏规则。

四、闯关游戏

L指导学生完成第一关“出示4种动物简图,按

照腿的数量把动物分成2组(2条腿、4条腿),并

统计每组动物有几种。

2.指导学生完成游戏第二关:出示8种动物简

图,按照腿的数量把动物分成3组(2条腿、4条腿、

6条腿),并统计每组动物有几种。

3.指导学生完成游戏第三关:出示12种动物简

图,按照腿的数量把动物分成3组,并统计每组动物

有几种,

4.指导学生完成游戏第四关。

五、小结:分工合作找证据更快速更准确。

主备人:苏爱敏参备人:

课1水的特征教学预期

年月日1

题时间课时

1.知道水是一种没有颜色、透明、没有气味、没

有味道的物质。

教学

目标

2.认真阅读实验计划,按计划进行探究,初步体验研

究计划的重要性。

1.知道水是一种没有颜色、透明、没有气味、

没有味道的物质。

2.认真阅读实验计划,按计划进行探究,初

步体验研究计划的重要性。

教学

重难

设计意图及

教学流程及预设时间

反思

一、导入

1.提出问题:同学们,这里有5个杯子,

分别装了不同的液体,其中只有1杯是水,

你们能找出来吗?

2.你们的方法很科学,我们就是要根据水的

特征来判断哪杯是水。为了准确判断,我们

先来研究一下水的特征吧。

二、制订计划

1.我们已经学过了科学观察的方法,小组讨

论讨论,我们乐意用()观察水的()。

来讨论研究水的特征时运用了哪些器官。

2.老师把大家想法整理出来,做成了一个研

究计划,这样就能让我们按照一定顺序进行观察,

也是保证观察得更全面、细致、准确。

2.水和盐的故事鬣年月日嚣1

课题

学情及

教学内

容分析

教学1.引导学生准确理解什么是溶解。

2.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引导学生按计划进行实验。

教学1.引导学生准确理解什么是溶解。

重难点2.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引导学生按计划进行实验。

设计意图及反

教学流程及预设时间

一、导入

1、阅读。通过阅读连环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

究热情。

2、提出问题。在阅读完连环画后学生会很自然地

提出问题:小红军把盐藏哪了?

二、制定计划

有了第一课的体验,学生对研究计划有了初步的

认识,在这里教师对“把盐化到水里”的庾计划进行

讲解。

设计意图及

教学流程及预设时间

反思

三、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每完成一步,在计划

表后打上,强化学生一步一步按计划进行实验

的意识。

四、得出结论

结论要在学生充分交流与谈、讨论后得出。让学

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

3水能溶解哪些物质鬻年月日鬻1

课题

时间课时

学情及

教学内

容分析

1.知道在常见物质中,有的能溶解到一定量的水里,有的很难

溶解到水里。

教学

2.通过“问题一猜想一计划一实验一结论”的完整探究过程,

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用事实说话的科学态度。

1.知道在常见物质中,有的能溶解到一定量的水里,有的很

难溶解到水里。

教学

重难点2.通过“问题一猜想一计划一实验一结论”的完整探究过程,

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用事实说话的科学态度。

设计意图及反

教学流程及预设时间

一、提出问题

在认识什么是溶解后,好奇心会自然而然地促进

学生思考,还有哪些物质能溶解在水里呢?教师要注

意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进行研究,先进行有依据地

猜想,既要说出自己认为生活中哪些物质能溶解在水

里,又要说出猜想的依据,在这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

溶解概念的理解。

二、制定计划

根据研究计划呈现课堂提供的实验材料,引导学生先

进行猜想,回顾“把盐化到水里研究计划”,思考实验步

骤。

三、实验

引导学生在猜想的基础上,按溶解食盐的实验步骤,

逐一验证味精、沙子、食用油、白糖等物质是否能溶解在

水里。

五、得出结论

在明确结论之前,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

实验现象进行充分地交流、讨论,在此基础上得出共同的

结论。

教学预期

课题1.认识常见植物年月日始言1

时间课时

学情及

教学内

容分析

1.观察并描述校园土壤里生长着的植物,并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教学

2.激发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能坚持观察校园土壤里生长着的植物,并说出

目标

他们的名称及特征。

通过引导学生对校园土壤里长江的植物进行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提出问

教学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植物、热爱大自然的意识。

重难点

设计意图及

教学流程及预设时间

反思

一、导入

同学们,春天到了,百花盛开,草长莺飞,大自然为我们展示了美

丽的花草树木,让我们一起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跟老师一起观察校

园土壤里的植物吧!(教师应多提醒学生注意仔细观察,多多地记住植

物的名字和它们的样子,回到教室开展比赛,看谁记得多、记得好。同

时,注意保护花草树木,不要任意摘花,踩坏小草)

二、新课

教师带领学生在校园内观察植物,记植物的名字和样子。学生边观

察边简单记录可以画图记录,并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教师适时

拍摄常见植物的图片,并保存好。

三、游戏活动

抢认植物。在这个活动中,教师提前准备把拍摄下的常见植物的图

片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方式,或把提前准备好的挂图展示给学生,让学生

抢认植物。在游戏过程中,适时询问学生:“你是怎样辨认出来的?”

“植物的哪些特征让你印象深刻?你觉得它长得像什么?”等等,

不仅让学生说出植物的名称,还能让学生辨别植物的主要特征。例如,

松树又高又大,叶子与其他植物不一样,像针;狗尾巴草长得毛茸茸的,

像狗尾巴:桃花粉红色的花瓣很漂亮......在此基础上,瓦以引导学生做

《学生活动手册》里的“填一填、连一连二

四、表达交流

交流辨认植物的方法,介绍植物的名称、特征和得出结论。一般通

过叶、花、果实的特征来辨认植物。培养学生愿意倾听、乐意表达的合

作意识。

2•缺水的吊兰籍年月曰器1

课题

学情及

教学内

容分析

1.通过为期一两周的中长期观察、照料植物,使学生认识到植物需要水来维

教学

持生存和生长。

目标

2.调动学生坚持中长期观察、照料植物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根据教师制订的“植物和水”研究计划,做好分工,观察植物的长势

教学和水的关系,并做好记录。

重难点

设计意图及

教学流程及预设时间

反思

一、导入

植物角里的吊兰怎么焉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热情。)

二、猜想假设

学生猜想吊兰是不是“渴”坏了?是不是长虫子了?教师及时引导

学生思考怎么救活吊兰,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创新精

神。

三、计划组织

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提前分好组,做好计划和分工,选一位认真

负责的组长给植物浇水,并组织组员观察植物、及时做好记录。学生根

据教师制订的“植物和水”研究计划,做好计划和分工。首先是植物的

选择。实验时每组要先选择两盆长势正常的植物进行对比观察和实验。

除了吊兰,也可以选择其他植物进行观察,但要注意选择的植物最好是

绿色不耐旱植物,可以很快看到实验结果。然后,学生分小组坚持按计

划照料植物、观察植物,并及时做好记录。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明白

凡是预则立不预则废,做科学研究需要制订计划,并按照计划进行分工

合作的道理。

四、搜集事实证据

这个观察过程可能延续一到二周,需要老师适时鼓励学生坚持观

察,将观察结果及时记录下来。

3.阳光和凤仙花篇年月日髓】

课题

学情及

教学内

容分析

1.通过为期一两周的中长期观察,照料植物,使学生认识到植物需要广告

教学

来维持生存和生长。

目标

2.调动学生坚持长期观察、照料植物的积极性

引导学生根据教师制订的“植物和阳光”研究计划做好分工,观察植物和阳光

教学的关系并做好记录。

重难点

设计意图及

教学流程及预设时间

反思

一、导入

引导学生观察阳台上的凤仙花和在阴影中的凤仙花,发现不同:阳

台上的风仙花绿绿的、壮)士的,植物角里的凤仙花却看起来焉焉的,引

导学生进行猜想

二、猜想假设

学生猜想水仙花是不是又忘记浇水了?植物角找不到阳光,植物是

不是缺少阳光了……

引导学生多角度猜想,并引导学生研究植物和阳光的关系

三、计划组织

老师根据学生的特点,提前分组,做好计划和分工,让组织负责照

料植物,并组织组员观察植物、做好记录。学生根据老师制订的“植物

和阳光”研究计划,做好计划和分工。选择长势差不多的植物,但最好

是绿色喜阳的可以很快见到实验结果的植物。

四、搜集事实证据

学生分小组坚持按计划照料植物,保证其他条件不变,把一盆植物

放在阳台上,另一盆植物罩上纸箱放在阴影里。按计划观察植物,并及

时做好记录。这个观察过程可能延续一到二周,需要老师适时鼓励学生

坚持观察,将观察结果及时记录下来。

1.太阳和我们篇年月日髓】

课题

学情及

教学内

容分析

1.知道太阳能发光发热,太阳对人类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学

2.知道太阳能发光发热,太阳对人类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目标

3.学生对探窕自然现象表现出兴趣。

知道太阳能发光发热,太阳对人类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学

重难点

设计意图及

教学流程及预设时间

反思

一、谈话导入,提出问题

谈话:今天的天气如何?看得见太阳吗?.....

讨论:关于太阳,我们都知道什么?(学生讨论,自由发

言)

二、组织活动,观察向阳处和背阴处

1.戴上太阳帽感觉有什么不一样?

2.摸一摸向阳处和背阴处的地面,感觉有什么不同?

3.在两个相同的塑料袋中装同样多的水,一个放在阳光

下,一个放在背阴处,一段时间后,观察两袋水有什么不同?

(学生边观察边记忆)

三、表达与交流,得出结论

通过以上观察,我们有哪些发现?(学生自由表达观察所

得的结论)

教师总结性板书:太阳能够发光发热。

四、观察:太阳本人类生活的影响

观察图片,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人们这样做与太阳有

什么关系?

师生总结:太阳市人类生活有着重要影响。

五、课堂小结

说一说你对本次活动的体验及收获。

2.太阳对动植物的影

教学预期

课题年月日1

响时间课时

学情及

教学内

容分析

教1.知道太阳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有着重要影响。

目2.运用多种形式搜集证据。

3.对自然现象有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知道太阳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有着重要影响。

教学

重难点

设计意图及

教学流程及预设时间

反思

一、提出问题,做出猜想

太阳能够发光发热,这对动植物有哪些影响?(学生自由

讨论,发言)

二、搜集事实证据:太阳对动植物的影响

i.植物的生长与太阳有什么关系?

2.动物的生存与太阳有什么关系?

(教师展示图片及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学生总结发

言)

三、接龙游戏

每人说出一个例子,证明太阳对动物、植物和人类生活有着重

要影响。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你的感受与收获。

3.多变的月亮篇年月日髓】

课题

学情及

教学内

容分析

1.学生通过说月亮、画月亮、剪月亮、比月亮,认识月相的变化现

教学

象。

目标

2.学生通过课后长期观察月亮,进行记录,知道月相是不断变化的。

3.有探究自然现象的兴趣,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得到培养。

学生通过说月亮、画月亮、剪月亮、比月亮,认识月相的变化现象。

教学

重难点

设计意图及

教学流程及预设时间

反思

一、引入活动:猜谜语

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

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

(学生猜谜)

教师提问:这个谜语中提到了月亮的哪些形状?(学生回

答)

二、表达交流

想一想,我们还见过什么样子的月亮?(学生讨论,说一

说)

三、设计制作

在纸上画出自己见过的月亮,再用剪刀剪卜.来。

将自己制作的月亮展示给全班同学看。

四、事实证据

展示一个月的月相变化图,学生比一比,自己看到的月亮

像哪一个?

讲解月相概念: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月亮圆缺不同的样子

就是月相,月相是不断变化的。

教学预期

课题1.空气知多少年月日1

时间课时

学情及

教学内

容分析

1.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情景中充分展现自己对空气己有的认知和经验。

教学

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目标

2.学生在有趣的空气游戏中产生科学兴趣。

通过对空气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的

教学问题意识。

重难点

设计意图及

教学流程及预设时间

反思

一、引入活动:猜谜语

看不见,摸不着,

不香不臭没味道。

说它珍贵到处有,

动物植物离不了。

二、游戏:空气游戏

同学们,你们玩过哪些有关空气的游戏。能给大

家展示一下吗?

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些器材,都是关于空气的,

你们想玩吗?(教师要在课前准备一些学生玩过的游

戏器材。)

游戏一:玩风车

游戏二:吹气球

游戏三:吹泡泡

引导学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知道那些是有关空

气的游戏。

三、头脑风暴:空气知多少

经过前面两个环节,学生对空气有了更深的了

解,并对空气有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及时组织学生对

空气进行交流。并把自己知道的写卜来或者回下来,

贴在“气球树”上。比一比看谁贴的多。

四、提出问题

关于空气,我们还有什么问题。快把它存入问题

银行。

五、制作风车

制作材料:剪刀、彩纸、小木棍、图钉

注意事项:使用剪刀和图钉时要小心,不要伤到

自己或别人。

制作步骤:见课本35页。

教学预期

课题2找空气年月日1

时间课时

学情及

教学内

容分析

1.通过空气活动,学生知道我们的周围充满着空气。

教学

2.通过认识压缩棉被的真空收纳技术,了解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

目标

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主动找空气、证实空气是客观存在的,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思维能力和收集证据的能力得到提升。

重难点

设计意图及

教学流程及预设时间

反思

一、提出问题

同学们,通过前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哪里有

空气吗?老师知道家里有空气,教室里也有。除了这

两个地方,你们还知道哪里还有空气?怎么找到它

的?

二、猜想假设

同学们,你们猜一猜哪里有空气。鼓励大家大胆

的猜想。并把自己猜想的,记录在学生的活动手册上。

三、事实与证据找空气

怎样才能找到空气?怎样证明我们确实找到的是

空气呢?

小组设计活动:尝试设计找空气的实验。寻找空

气要有证据。辅助材料教师准备好,先不让学生看到。

在学生需要时再展示出来。

四、得出结论

L学生汇报交流:

我们在哪里找到空气?真的找到了吗?你们组

是怎么证明的呢?将结果记入学生活动手册17页。

2.教师总结:我们的周围充满着空气。

学生将活动手册第17页补充完整。

五、知识拓展:压缩棉被

天气热了,不用的棉被太占地方了。

为什么刚买来的棉被又轻又薄呢?制作棉被的

叔叔阿姨们是怎么做的?

原来叔叔阿姨们把它装进专用的密封袋里,然后

抽去空气。原来棉被里也有空气呀!

3.观察空气篇年月日髓】

课题

学生在上册“五官”单元的感官观察能力的训练和本册“水

学情及

与溶解”单元对水的观察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按照科学

教学内

探究的一般过程,引导学生对空气的一些基本特征的观察认

容分析

识。

1.知道空气是一种没有颜色、透明、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物质。

教学

2.有尊重事实和证据的意识,学生搜集证据的能力得到提升。

目标

3.关注生活中空气被污染的现象,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环保意识得

到培养。

教学通过对空气的观察,知道空气的基本特征。

重难点

教学过程修改建议

一、回忆旧知,提出猜想

师:还记得水有哪些特征吗?

空气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物质,空气

又有哪些特征呢?哪位同学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

把我们的猜想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第18页。

二、收集证据,验证猜想,得出结论

师:上节课我们找到了空气,请同学们仔细地观

察空气。(提示学生可以用观察水的方法观察空

气)

工、学生小组活动,并相互交流。

2、汇报发现:可以先说一说师怎么做的,有

什么发现?你的发现能证明空气的哪些特

征?(生可边说边做)

生:把书放在矿泉水瓶的后面,从前面能看得见

书上的字。

师:说明什么呢?

生:空气是透明的。

实验:隔着装有空气的透明玻璃瓶观看白纸(看

到的颜色还是白色)。

生:用鼻子闻。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闻的?(用手把空气往鼻子

下面扇)

师:空气的味道是怎样的呢?

生:没有气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