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达标名校初三4月化学试题二轮复习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如图是A、B两种固态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20°C时,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的质量相等B.30°C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20%C.只有在20°C时才能配制相同质量分数的A、B两种物质的溶液D.将A物质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加水或升温的方法2.2019
年3
月21
日,江苏盐城响水发生苯泄露燃爆导致多人伤亡的重大事故,安全生产,人人有责。苯是石油化工的基础原料,易燃易挥发且有毒,化学式为C1H1.下列关于苯的说法正确的是()A.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8B.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是1:1C.苯属于有机化合物,是由1个碳原子和1个氢原子构成D.苯蒸气密度比空气小,泄露后接触皮肤要用大量水冲洗3.在已调平的托盘天平两边的等质量烧杯中各倒入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再向两烧杯中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铝和镁,反应完毕后,若天平失去平衡,则下列情况可能的是:①铝、镁均有剩余;②铝、镁均耗尽;③镁耗尽,而铝有剩余A.仅②B.①②C.①③D.②③4.下列应用及相应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都正确的是()A.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B.甲烷用作燃料C.盐酸除铁锈D.实验室中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5.有X、Y、Z三种金属,只有Y在自然界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如果将三种金属分别加入稀盐酸中,只有X表面产生氢气.据此判断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A.X、Z、Y B.Z、X、Y C.Y、Z、X D.Y、X、Z6.2001年5月,传出“毒饮料事件”,一些厂商在饮料中违法添加了“塑化剂”。塑化剂的主要成分为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其化学式为C24H38O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邻苯二甲酸二辛酯是有机高分子B.C24H38O4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6:1C.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属于氧化物D.一个C24H38O4分子中含有66个原子7.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丙三种物质中甲的溶解度最大B.t2℃时,10g水中加10g甲,充分搅拌可得20g甲溶液C.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可使用甲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D.t1℃时,甲、乙、丙三者的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相等8.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碱的水溶液显碱性,所以碱性溶液一定是碱溶液B.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构成C.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会生成CO2,在氧气中燃烧有CO2生成的物质一定含碳元素D.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在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后变红,所以二氧化碳是酸9.下列化学用语所表达的意义正确的是()A.Al3+——铝离子B.2K——2个钾元素C.F2——2个氟原子D.2SO3——3个二氧化硫分子10.小红同学向盐酸与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记录滴入的碳酸钠溶液的质量(x)与有关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当碳酸钠溶液加至a点时,溶液中Na2CO3正与BaCl2发生反应B.当碳酸钠溶液加至b点时,所得溶液的pH=7C.当碳酸钠溶液加至c点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钠和氯化钡D.当碳酸钠溶液加至d点时,溶液中BaCl2与Na2CO3恰好反应完全11.2017年春季,在张献忠沉银现场,考古学家发现了金币、银币、铜币和银锭,还有铁刀、铁矛等兵器,金币银币光亮如初,铁刀铁矛铸迹斑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金银铜铁都是重要的金属资源B.金银的化学性质比铜铁更稳定C.自然界中,金、银、铜、铁主要以单质的形式存在D.可以用银、铁、硫酸铜溶液验证银、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12.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A.氯化钠B.金刚石C.水D.氢氧化钠13.类比推理是化学学习中的一种重要思维方法,以下类推结果正确的是A.烧碱是碱,同理纯碱也是碱B.浓盐酸有挥发性,同理浓硫酸也有挥发性C.氧化铜与盐酸发生反应,同理氧化铁也与盐酸发生反应D.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同理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硫酸14.推理错误的是选项化学反应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A镁能与二氧化碳反应,铁不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反应物的性质B通常木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反应温度C硫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反应物的浓度D加热氯酸钾反应速率较慢,加入二氧化锰后速度加快催化剂A.A B.B C.C D.D15.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波义耳和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曾做过貌似相同的两个实验,实验如下图,关于这两个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实验均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B.两个实验中,曲颈瓶内汞的表面都有黑色物质生成C.波义耳的实验中,曲颈瓶内物质加热后质量增加,这种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D.拉瓦锡的实验中,玻璃钟罩内汞的液面逐渐上升,达到一定高度后不再变化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现有①氮气②盐酸③硝酸钾④生石灰。选择适当物质填空(填序号)。(1)可用作复合肥的是_____。(2)可用于做食品干燥剂的是_____。(3)焊接金属时常用作保护气的是_____。(4)人体胃液中帮助消化的酸____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8分)如图是电解水实验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A管接电池_____极(填“正”或“负”)。检验B试管中气体的操作方法和现象是_____。某学生观测记录了不同时间段A、B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实验数据如下:时间/分钟12345678910A试管气体体积(cm3)6122029394955657585B试管气体体积(cm3)24711162126313641仔细分析实验数据,1-4min内A、B试管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之比大于2:1,可能的原因是____。从第8分钟开始,每分钟内A、B试管收集的气体体积之比为2:1,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为进一步测定水中氢、氧元素质量比,某科技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如右图),通过称量反应前后装置A、B的质量,结果测得m(H):m(O)>1:8,比理论值偏高,其原因可能是_____(填编号)。A.通入的氢气未经过净化干燥B.装置A内管口有水凝结C.氧化铜没有完全还原D.装置B同时吸收了空气中的水蒸气和CO218.(8分)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现有H、C、N、Na、O、Ca六种元素,请选用其中的元素书写下列化学用语:①可做食品干燥剂的氧化物_______________;②厨房中常用的酸_______________;③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碱”_______________;④含氧量最高的氧化物___________;⑤造成酸雨的一种气体________________。铅蓄电池在生产、生活中使用广泛.其构造示意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①铅蓄电池充电时是将电能转化为________能。②铅蓄电池放电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Pb+PbO2+2H2SO4═2PbSO4+2H2O,据此可知,铅蓄电池在放电时,溶液的pH不断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③从材料分类角度看,塑料是一类________材料。(填“合成”或“复合”)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19.(8分)有一包固体粉末,其中含有碳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钙、生石灰、氯化钠中的四种物质。某兴趣小组为确定其组成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甲组同学进行如下探究。请完成表中空白。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及分析Ⅰ.取少量该固体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粉末部分溶解,得到白色滤渣和无色滤液滤渣中一定含有_____Ⅱ.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滤液中可能含有_____物质(填“酸性”“碱性”或“中性”)Ⅲ.向Ⅱ中所得溶液滴加足量稀盐酸_____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Na2CO3(实验二)乙组同学进行如下探究。取21.0g该固体粉末,加入160.0g10%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实验测得产生8.8g二氧化碳,将反应后溶液继续蒸发结晶,得到固体,测定所得固体中含16.0g氯元素。试综合甲、乙两组同学的实验进行分析,填空:乙组实验中一定发生的化学反应是:Na2CO3+2HCl═2NaCl+H2O+CO2↑固体粉末的组成中除Na2CO3外,一定还含有的物质是_____,可能含有的物质是_____(均填写化学式)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D【解析】
由A、B两种固态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详解】A、20℃时,A、B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不知道质量大小关系,无法知道含溶质的质量是否相等,故A不正确;B、30℃时,A的溶解度是20g,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故B不正确;
C、配制相同质量分数的A、B两种物质的溶液,在20°C或其他温度都可以,故C不正确;
D、将A物质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加水或升温的方法,故D正确。故选D。2、A【解析】
A、苯的相对分子质量=1×1+12×1=78,故A正确;B.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12×1):(1×1)=12:1,故B错误;C.苯属于有机化合物,1个苯分子是由1个碳原子和1个氢原子构成,故C错误;D.苯的密度比空气大,苯蒸气密度不一定比空气小,泄露后接触皮肤要用大量水冲洗,故D错误。故选A。3、D【解析】
①两种金属剩余,表明酸完全反应,等量的酸会生成等量的氢气,天平仍然平衡;②两种金属耗尽,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可知,等量的铝和镁完全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关系为:铝>镁,天平不平衡;③镁耗尽铝有剩余分两种情况:当镁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时,二者生成的氢气一样多,天平保持平衡;当镁过量硫酸有剩余时,铝产生的氢气多,天平不平衡。根据题意可知天平失去平衡,所以可能的情况是②③。故选D。4、C【解析】
A、小苏打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的化学方程式为:,不符合题意;B、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不符合题意;C、铁锈的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符合题意;D、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不符合题意。故选C。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两个原则:一是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二是要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等号两边各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必须相等。5、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进行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Y在自然界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说明其性质稳定.解:由题意可知,X、Y、Z三种金属中只有Y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单质形式存在,说明Y的活动性最弱;把X、YZ分别加入稀盐酸中,X表面产生气泡而YZ没有.说明金属的活动性X>Z,故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X、Z、Y.故选A.6、D【解析】A、有机高分子为相对分子质量达几万以上的有机物的分子,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的相对分子质量=12×24+1×38+16×4=390不属于有机高分子;故A不正确;B、根据化学式为C24H38O4,C24H38O4中碳、氧元素质量比=(12×24):(16×4)=9:2≠6:1;故B不正确;C、氧化物为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因此不属于氧化物;故C不正确;D、一个C24H38O4分子中含有24个碳原子、38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共66个原子;故D正确;故选D7、C【解析】
A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因为没有具体说明温度;B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因为在该温度下甲物质的溶解度为40g,10g水中只能溶解4g甲物质;C选项是正确的叙述,因为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D选项是错误的叙述,因为没有指明三种溶液是否饱和,如果是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否者不一定;故答案选择C8、C【解析】
碳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但是盐溶液,A选项错误;物质可以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B选项错误;根据原子守恒生成物中含有C元素,则反应物中必定含有C元素。氧气中没有C元素,那么燃烧的物质中必定含有C,C选项正确;紫色石蕊变红是由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产生了碳酸,碳酸使石蕊变红,D选项错误;故选择C项。9、A【解析】A、离子的表示方法是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Al3+可表示铝离子,正确;B、原子的表示方法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K可表示2个钾原子,元素只讲种类不论个数,错误;C、F2可表示1个氟分子,1个氟分子中含有2个氟原子,错误;D、分子的表示方法是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分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2SO3可表示2个三氧化硫分子,不是表示3个二氧化硫分子,错误。故选A。10、B【解析】
解答图像类的题目抓住“三点一走势”,即首先看清楚横、纵坐标各表示的量,然后从起始点、转折点、终点还有量的变化趋势来进行分析解答;向盛有大量的盐酸与氯化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入Na2CO3溶液至过量,先后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BaCl2+Na2CO3=BaCO3↓+2NaCl。【详解】A、甲图中,当碳酸钠溶液加至a点时,表示溶液中Na2CO3过量,错误;B、乙图中,当碳酸钠溶液加至b点时,已经把酸反应完全,此时所得溶液的pH=7,正确;C、丙图中,当碳酸钠溶液加至c点时,NaCl的质量不再增加,说明两个反应都发生完了,此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只有氯化钠,错误;D、丁图中,当碳酸钠溶液加至d点时,加入的碳酸钠刚好与盐酸反应完全,开始与溶液中BaCl2反应,而不是反应完全,错误;故选B。11、C【解析】A、金银铜铁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都是重要的金属资源,正确;B、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金、银排在铜、铁的后面,金、银的化学性质比铜、铁更稳定,正确;C、除少数很不活泼的金属(如金、银等)以单质形式存在外,其余的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金属铁在自然界中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错误;D、铁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说明铁的活动性大于铜,银不能与硫酸铜反应,说明铜的活动性大于银,可以用银、铁、硫酸铜溶液验证银、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正确。故选C。点睛:在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时,通常采取“三取中”的方法,即取中间金属单质与两端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或取中间金属的盐溶液与两端金属的单质反应。12、C【解析】
A、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B、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C、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D、氢氧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故选C。13、C【解析】
A、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属于碱;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项推理错误。B、浓盐酸有挥发性,浓硫具有吸水性,不具有挥发性,故选项推理错误。C、金属氧化物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氧化铜与盐酸发生反应,同理氧化铁也与盐酸发生反应,故选项推理正确。D、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故选项推理错误。故选:C。14、B【解析】
A、镁能与二氧化碳反应,铁不能与二氧化碳反应,说明了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是反应物的性质,故A正确;B、通常木炭在充足的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氧气不充足中,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说明了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是反应物的量,故B错误;C、硫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空气中氧气浓度低于氧气中浓度,说明了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是反应物的浓度,故C正确;D、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中用作催化剂。加热氯酸钾反应速率较慢,加入二氧化锰后速度加快,说明了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是催化剂,故D正确。故选B。15、D【解析】
A、由图可知,波义耳的实验装置不是密封的,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符合题意;B、两个实验中,在加热的条件下,汞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红色的氧化汞,不是黑色的,不符合题意;C、在波义耳的实验中,金属汞加热后变成氧化汞,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不符合题意;D、拉瓦锡的实验中,在加热过程中,金属汞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汞,随着氧气的消耗,玻璃钟罩内汞的液面逐渐上升,当氧气被耗尽后,液面不再上升,符合题意。故选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③④①②【解析】
(1)硝酸钾中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故选③。(2)生石灰与水结合生成氢氧化钙,所以生石灰可做食品干燥剂,故选④。(3)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在焊接金属时常用作保护气,故选①。(4)人体胃液中帮助消化的酸是盐酸,故选②。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7、2H2O2H2↑+O2↑负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装有该气体的试管中,若木条复燃,则该气体为氧气。氧气部分溶解在水中导致试管内的氧气体积变小。水中溶解的氧气达到饱和了,氧气不能再溶解。ABD【解析】
(1)电解水的产物是氢气和氧气方程式:2H2O2H2↑+O2↑;(2)电解水产物中氢气体积是氧气体积的二倍,所以A管为氢气,连接电极的负极。(3)B管中产生的是氧气,检验氧气使用带火星的木条,实验现象是木条复燃。
(4)氧气部分溶解在水中导致试管内的氧气体积小于理论值。当水中溶解的氧气达到饱和时,氧气不能再溶解的时候,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会逐渐的趋向于:2:1。(5)结果测得m(H):m(O)比理论值偏高,是通过U型管的增重(水的质量)与硬质试管的质量的减小(氧的质量),其原因可能是通入的氢气未经过干燥时可能导致生石灰增重较多,计算时氢的质量变大,会出现m(H):m(O)>1:8或装置B中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导致计算时氢的质量比实际值较大,或者是水分没有完全被吸收,而氧化铜是否完全反应对数据没有影响,故选ABD.18、CaOCH3COOHNa2CO3H2O2NO2化学增大合成【解析】(1)①可做食品干燥剂的氧化物是氧化钙,化学式为:CaO;②厨房中常用的酸是醋酸,化学式为:CH3COOH;③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碱”是碳酸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 交通运输 第2课时 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 3学会自我保护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 2创新永无止境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1
- UTF-8‘’Brand KPIs for ready-made-food Aunt Bessie's in the United Kingdom-外文版培训课件(2025.2)
- 微量泵使用与护理
- 案例分析1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52
- 收藏品质押借款合同
- 仓库租赁买卖合同样本
- 软件开发合同技术创新目标
- 《探求知识的互联互通》课件
- (三模)吉林市202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测试 历史试卷(含答案详解)
- 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职责
- 江西省萍乡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 居室空间设计 课件 项目六 卧室空间设计
- 小红书运营:小红书账号运营培训课件
- 【WGSN】2025秋冬欧洲站童装趋势洞察
- DBJ04T 467-2023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 2025年中国刹车片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林业行政执法培训课件
- 第15课 钢铁长城 课件(31张)2024-2025学年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 食品加工行业的风险管理与应急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