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污水之城市排水系统的体制和组成教案_第1页
城市污水之城市排水系统的体制和组成教案_第2页
城市污水之城市排水系统的体制和组成教案_第3页
城市污水之城市排水系统的体制和组成教案_第4页
城市污水之城市排水系统的体制和组成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给排水工程)城市污

水之城市排水系统的体制

和组成(教案)

2020年4月

多年的企业咨询顾问经验,经过实战险证可以落地执行的卓越管理方案,值得您下载拥有!

排水沟道系统

课程学习目标和基本要求:

(1)全面掌握和了解城镇排水工程系统规划的基本概念、常识。

(2)准确掌握有关城镇排水管网设计的基本原理以及相关的计算方法。

第一节城市排水系统的体制和组成

排水系统:为了系统地排除和处置各种废水而建设的一整套工程设施。

排水体制:污水不同的排出方式所形成的排水系统。

一、规划与定线

排水沟道系统应根据城市规划和建设情况统一考虑,分期建设。排水沟道系

统使用年限长,改建困难,因此,应按远期水量设计,远期的规划年限应与城市

的总体规划相协调。

排水沟道系统的平面布置,应根据地形、道路建设情况、原有和规划的地下

设施,施工条件以及城市污水处理厂的位置等许多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排水沟道的流向与在街道上的位置应与街道的坡度协调、配合。(堵塞溢流)

在一般情况下,排水沟道应尽量避免设在车行道下,如不可避免,应充分考

虑施工对交通和路面建设的影响。

二、排水系统的体制

合流制排水系统——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混合在同一套沟道内排除

的系统。分直排式合流制排水系统和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两种。

分流制排水系统一一将污水和雨水分别在两套或两套以上各自独立的沟道

内排除的系统。分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不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和半分流制排水

系统。

1、直排式合流制排水系统(见图1-1)

将排除的混合污水不经处理和利用就近直接排入水体。以往的老城市差不多

都是采用这种排水体制。

特点:对水体污染严重;沟道建设相对较少,又不建污水厂,所以投资较低;

不能满足环境保护的需要,一般不宜采用。

改造这种系统时,常采用截流式合流制排水系统。

2.f2)

彳丫,T及曾建一条截流干沟,并在干沟末端设置污

水厂。同时,在截流干沟与原干沟相交处设置溢流井。

特点:投资比直排式高;比直排式有了较大的改进"旦在雨天,仍可能有部

分混合污水因直接排放而污染水体,在多雨地区,污染可能仍然严重;随着环境

质量标准的提高,这种系统也将满足不了要求。

3、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见图1-3)

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通过污水排水系统排至污水厂,经处理后排入水体;雨

水则通过雨水排水系统直接排入水体。

特点:投资一般比截流式高;雨水污水分流,环保效益较好;将导致初污雨

水直接进入水体形成污染;适用于工矿企业和新建的城市。

4、不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见图1-4)

只设有污水排水系统,没有完整的雨水排水系统,各种污水通过污水排水系

统排至污水厂,经处理后排入水体;雨水则通过地面漫流进入不成系统的明沟和

小河,然后进入水体。

特点:无雨水排水系统,投资比较少;受地形的限制;适用于发展中的城镇、

工业区和居住区(可分步投资,先建污水系统,再完善雨水系统1

5、半分流制排水系统(见图1-4)

在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的基础上改进的。在雨水干沟上设置雨水跳跃并可截

留初污雨水进入污水沟道。雨水干沟流量不大时,雨水与污水一起进入污水处理

厂处理;雨水干沟流量超过截流量时,跳跃截流口经雨水出流干沟排入水体。

特点:环境效益最好;在生活水平高、环境质量要求高的城镇可以采用。目

前尚无实例。

排水体制的选择原则:

三、排水系统的组成部分

排水系统是收集、输送、处理、利用及排放废水的全部工程设施。

排水系统(图1-6)

沟道系统—收集和输送废水的工程设施①~④

污水厂——改善水质和回收利用污水的工程设施⑤~Qi)

出水口——废水排入水体的工程设施(12)~(13)

(-)城市污水系统

城市污水系统的作用是收集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污水并输送至污水厂,由五部

分组成。

L房屋污水管道系统—联结室内用水设备和室外沟道,以排除用过的水。

(见教材1

污、废水在排水管系中的流动并不是一相流,而是呈现复杂的气水两相流。

水封高度—存水弯中存有的水柱的高度。水封层越厚,防止气体穿透的能力越

强;但水封层太高,又会使存水弯底部容易产生沉积脏物,且安装也较困难。水

封高度按不同的卫生器具类型宜在25~100mm范围内选用。

2、城市污水沟道系统一一分坊内沟道和坊外沟道。有支沟、干沟和总干沟

以及一些附属设施组成。为了便于清通,每段沟道都呈直线,段与段之间设窖井。

倒虹管等,第三节会学到。

3、污水泵站及压力管道

4、污水厂

5、出水口和事故排放口

(二)工厂排水系统

工厂排水系统的作用是收集各车间及其他排水对象所排出的废水,送至回收

利用、处理构筑物,或直接排入城市排水系统。由五部分组成。

L车间内部沟道系统和设备(见教材)

2、厂内沟道系统(见教材,详细讲解图1-11)

(其他的组成部分与城市污水系统相同)

3、污水泵站及压力管道

4、污水厂

5、出水口和事故排放口

(三)雨水排水系统

雨水排水系统的作用是收集雨水径流,排入水体。由五部分组成。

1、房屋雨水管道系统——收集屋面雨水,并将其排入室外的雨水沟道系统。

2、街坊或厂区雨水沟道系统——窖井、控制井等。

3、街道雨水沟道系统——有检查井、跌水井、出水口和雨水口等。

4、排洪沟

5、雨水泵站及压力管——必要时抽升部分或全部雨水。

第二节沟道及沟道系统上的构筑物

一、概述

见教材

沟道的基本要求(对管材的要求):

1、不渗水——否则将降低沟道的排水能力或是污染邻近的地下水。

2、抗腐蚀和耐冲刷磨损——某些污水和地下水有侵蚀性杂质有冲刷磨损作用。

3、水力性能好——内壁面整齐光滑,减少水流阻力,保持水流畅通。

4、能承担外压力——土压力、车辆压力和内部水压,而且在运输和施工中不致

破裂。

5、价格便宜,易于施工,使用寿命长——应就地取材,考虑预制管件和快速施

工的可能性,以降低造价以及运输和施工费用,从而降低整个沟道系统的造

价。

二、沟管

通常是圆形的非金属管子。

圆形:水力性能好。在一定坡度下,在指定断面面积下,水力半径最大,因

此流速大,流量也大。止矽卜,便于预制,使用材料经济,对外压抵抗力较强。能

获得较高的稳定性,运输、施工和养护方便。

非金属:抗腐蚀性、耐冲刷磨损性和经济性都优于金属管。只有在外力很大

或对渗漏要求特别高的场合才采用金属管。

(一)混凝土管

混凝土管适用于排除雨水、污水。管径一般小于450mm,长度为0.6~1m。

管口有承插式、企口式和平口式(见图1-12\前两种方式适用于中、小口径的

管道,后一种适用于大口径的管道。

管间连接方式管节间用水泥砂浆或沥青油膏填封,前者为刚性,强度高,适

用于一般废水管道和水头低于5m的低压管,后者为柔性,适用于地基较差的管

道连接,能承受微量的不均匀沉陷(下同X

混凝土管一般在专门的工厂预制,也可以现场浇制。混凝土管的制造方法有

捣实法、压实法和振荡法。

优点:原料较易获得,设备、制造工艺简单。

缺点:抗蚀性较差,既不耐酸也不耐碱;抗渗性也较差;管节短、接头多,

施工复杂。

(二)钢筋混凝土管

钢筋混凝土管适用于排除雨水、污水。管径一般500~2400mm,长度在1~

3m之间。口径在700mm以上时,采用内外两层钢筋,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为

25mm。

当管道埋深较大或敷设在土质条件不良的地段,以及穿越铁路、河流、谷地时,

都可采用钢筋混凝土管(还可以用金属管)除用于无压管外,亦可用作倒虹管

0

以及泵站的压力管。其它优缺点同混凝土管。

管口:承插、企口和平口。制造方法:捣实法、压实法和振荡法。

其它优缺点同混凝土管。

(三)陶土管

陶土管差不多适用于各种水质,特别是酸性废水。缺点是质脆易碎,不宜敷设在

松土和地质不稳定地区(如土崩或地震地区\烧制过程管径管长外形(图1-

13)

(四)金属管——铸铁管、钢管

在外力很大或对渗漏要求特别高的场合下才采用金属管。在压力管线上和施

工特别困难的场合也常采用。

优点:质地坚固,抗压抗震抗渗透性好,水流阻力小(内壁光滑),管节长、

接头少。

缺点:价格昂贵,抗腐蚀性差。

(fi)UPVC管(白色塑料管)(六)玻璃钢管(七)HDPE管

合理选择管材的原则

L静力学方面,必须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在承受荷载时应是稳定的和坚固的。

2、水力学方面,应具有最大的排水能力,在一定的流速下不产生沉淀物。

3、经济方面,市场供应充足,单长造价较低。

4、养护方面,应便于冲洗和清淤,使用寿命长。

5、适用性方面,不易被腐蚀和磨损。

特别说明:①生活污水以及中性或弱碱性(pH=8~10)的工业废水,上诉管材

都适用,当生活污水沟道,河流污水沟道采用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管材时,由于

沉积污泥会析出硫化氢腐蚀沟道,可在沟道内加入专门的衬层(多由沥青,煤焦

油或环氧树脂材料做成);②如果是碱性(pH>10)的工业废水,用陶土管或砖

渠;③如果是较强酸性(pH>5)的工业废水,用陶土管、耐酸水泥砌的砖渠或

内壁涂有塑料或环氧树脂衬层的管道;④其它情况下,可根据各管材的优缺点进

行选择。

三、沟渠

常用沟渠断面(见图1-14),各断面优缺点见教材。

四、管道基础

常用的管道基础有:砂土基础、灰土基础、混凝土基础。各种基础的形式、做法

和适用条件参见《给水排水标准图集》S222。

五、窘井

各种检查井

窖井,又称检查井,主要是为了检查、清通和连接沟道而设置的(见图1-15%

文字说明在p24

检查井的位置:①沟道交汇、转弯处;②管道尺寸、标高或坡度变化处;③

直线沟道上每隔一段距离处;④特殊用途处。

具体技术说明见教材p23①②③④⑤

窖井井身和井盖的材料见教材p23和p240

井身与地面的距离见教材p250

标准设计参见《给水排水标准图集》S231S232S233

六、跌水井

当上下游沟段出现较大的落差(大于1m)时,一般窖井不再适用,改用跌水

井连接。管道直径小于等于200mm时,一次落差不宜超过6m管道直径为300~

400mm时,一次落差不宜超过4m,管径大于400mm时,其一次跌水高度和

跌水方式应通过水力计算确定。

跌水井是设有消能设施的窖井,它可以克服水流跌落时产生的巨大冲击力,

宜设在直线沟段(转弯处不宜设\

跌水井的构造见教材。跌水井有多种形式:竖管式、竖槽式、阶梯式和堰坝

式。标准设计参见《给水排水标准图集》S234

图1-20竖管式跌水井和图1-21阶梯式跌水井

七、水封井

当工业废水中含有易燃的挥发性物质时(如汽油类物质),它的沟道水面空

间常充满空气和易燃气体的混合物,易发生爆炸,并点燃水面浮油,火有窜入车

间的危险。为防止这种气体进入车间,在连接车间内、外沟段的窖井中应设置水

封,这种窖井叫水封井(图1-22\当排泄这类废水的沟道很长时,在沟道适当

的位置也应设置水封井。这类沟道具有危险性,定线时要注意安全问题。

水封的深度一般为0.25m,井上设通风管(其管径不得小于100mm),井

底设沉泥槽。

八、溢流井(见教材)

在合流沟道与截留沟道的交接处,设置溢流井以完成截留(晴天)和溢流(雨天)

的作用。截流槽式溢流井(图1-23)

溢流井示意图(图1-24)

九、跳越井(见教材)

一般用于半分流制排水系统,设在截留沟道与雨水沟道的交接处(图1-25\

十、冲洗井(见教材)

当污水在沟道内的流速不能保证自清时,为防止淤积可设置冲洗井。

冲洗井一般适用于管径小于400mm的较小沟道,冲洗沟道长度一般为

250m左右(见图1-261

十一、潮门井(见教材)

为防止潮水或河水倒灌进排水沟道,在排水沟道出水口上游的适当位置应设

置潮门井,潮门井是装有防潮闸门的窖井(见图>271

H■一、雨水口

雨水口是在雨水沟道或合流沟道上收集地面雨水的构筑物。

设在交叉路口、路侧边沟的一定距离处以及设有道路边石的低洼地方(宜设在

汇水点或截水点,不宜设在汇水很少或不便的地方)。

雨水口的形式和数量应按汇水面积上所产生的径流量和雨水口的泄水能力

来确定。

雨水口包括进水篦、井身和连接管三部分。

形式:边沟雨水口(进水篦稍低于边沟底水平放置图1-281侧石雨水口(进

水篦嵌入边石垂直放置图1-29)和联合式雨水口图1-30。

汇水能力与适用条件p31间距p31篦面高p31与窖井的连接p31

雨水口井身一般不大于1.0m,一般为0.6~0.8m。

其泄水能力及适用条件见《给水排水标准图集》S235。

图1-28边沟雨水口图1-29侧石雨水口

十二、倒虹管

定义:

倒虹管由进水井、沟管及出水井组成。分直管式和折管式。

位置:①穿越河道、铁路、洼地、或地下构筑物等障碍物不能按原高程通过;

②尽可能与障碍物轴线垂直。

数目:①穿越小河,旱沟,洼地时可设1条;②穿越河道时一般设两条,1

用1备(穿过河道的倒虹管,应选择在河床和河岸较稳定、不易被冲刷的地段及

埋深较小的部位敷设。管顶与河床的垂直距离一般不小于0.5m。);③穿越特殊

重要的构筑物时应设3条,2用1备。

长度:角度:管材和管径选择:流速:进出水井:

图1-34避开地下管道的直式倒虹管

图1-33穿越道河的折管式倒虹管

防止倒虹管内污泥淤积的措施(前面都已经讲了,这里再次强调)

(1)提高倒虹管内的设计流速:一般采用1.2~1.5m/s;

(2)最小管径采用200mm;

(3)在进水井或靠近进水井的上游沟道的窖井底部设沉淀槽;

(4)折管式倒虹管的上升管与水平线夹角应不大于30。。

十三、管桥

沟道穿过谷地时,可以不变更坡度而用栈桥或桥梁承托沟管,这种构筑物称

为管桥。

十四、出水口(见教材)

(沟道出水口的位置和形式应根据出水水质、水体的水位及其变化幅度、水

流方向、下游用水情况、边岸变迁(冲、淤)情况和夏季主导风向等因素确定,并

要取得当地卫生主管部门和航运管理部门的同意。

污水和受水水体需充分混合时,出水口常长距离伸入水体。

雨水出水口设在常水位以上。污水出水口应尽可能在常水位以下。

出水口与河道连接处,一般设置护坡或土墙。

出水标高比水体水面高出很多时,应考虑设置单级或多级跌水设施。)

第二章城市污水管道系统的规划设计

第一节沟道中的水流情况

污水在沟道系统中的流动特点

1.管网呈树枝状且沿程流量递增;

2.靠重力流动;

3.污水中含有杂质(①|J>|J清水;②过水断面面积变化;③粗糙系数发生变化。)

近似按清水出厂管计算;

4.沟道中流速沿程有变化:(①沿程流量有变化;②转弯,交叉,变径等处流速

有变化。)近似按稳定均匀流计算。

第二节污水沟道水力学设计的原则

沟道水力学设计:根据水力学原理确定沟道的管径,坡度和高程。

一.设计原则(见教材)

L不溢流2.不淤积3.不冲刷沟壁4.要注意通风

第三节沟道水力学计算用的基本公式

水力计算公式

1.流量公式:Q=/K4.2.1)

式中:Q-设计流量(m3/s);

力-水流有效断面面积(m2);

v-流速(m/s1

2.流速公式:

式中:v—流速(m/s);

心水力半径(m);

7-水力坡降;

〃一粗糙系数。

3.方程组:①流速公式;②qv=

二.污水设计流量计算

污水管道系统是由污水管道及管道系统上的附属构筑物组成。污水管(渠)

道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划分排水流域,进行管网定线;划分设计管段,确定各

设计管段的设计流量;进行管(渠)道的水力计算,确定管径、坡度、流速及埋

深等;绘制管(渠)道平面图及剖面图。

2.1污水设计流量计算

污水设计流量是污水管道系统及附属构筑物设计的依据。

2.1.1设计污水量定额

居民生活污水定额是指居民每人每日所排出的平均污水量。

居民生活污水定额与居民生活用水定额、建筑内给排水设施水平及排水系统

普及程度等因素有关。

我国现行《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规定,可按当地用水定额的80%~90%采

用。对给排水系统完善的地区可按90%计,一般地区可按80%计。

综合生活污水定额(还包括公共建筑排放的污水)

注意:采用平均日污水量定额。

工业企业工业废水和职工生活污水和淋浴废水定额:

与给水定额相近,可参考。

2.1.2污水量的变化

通常用变化系数来反映城镇污水量的变化程度。变化系数有日变化系数、时

变化系数和总变化系数。

日变化系数Kd-在一年中最大日污水量与平均日污水量的比值称为日变化

系数。

时变化系数Kh:最大日中最大时污水量与该日平均时污水量的比值,称为时变

化系数。

总变化系数Kz:最大日最大时污水量与平均日平均时污水量的比值称为总变化系

数。

Kz=KdKh

1,居民生活污水量变化系数

总变化系数与平均流量有一定关系,平均流量愈大,总变化系数愈小。生活污水

量总变化系数宜按现行《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规定采用。

(1)查表

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

污水平均日流量(L/s)5154070100200500>1000

总变化系数Kz2.32.01.81.71.61.51.41.3

注:

1.当污水平均日流量为中间数值时,总变化系数用内差法求得。

2.当居住区有实际生活污水量变化资料时,可按实际数据采用。

(2)公式计算

该式是我国在多年观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出的计算公式。它反映了

我国总变化系数与平均流量之间的关系:

2.3心5

5<a<i<

1.3>1000

式中——平均日平均时污水量(L/SX

2.工业废水量变化系数

日变化系数较小,接近10时变化系数见下表:

工业种类冶金化工纺织食品皮革造纸

时变化系数Kh1.0~1.11.3~1.51.5-2.01.5~2.01.5-2.01.3~1.8

3.工业企业工业职工生活污水和淋浴污水量变化系数

生活污水:一般车间3.0,高温车间2.5。

淋浴污水:下班后1小时使用,不考虑变化。

1.1.3污水设计流量计算

1,居民生活污水设计流量的确定

居民生活污水是指居民日常生活中洗涤、冲厕、洗澡等产生的污水。

居民生活污水设计流量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QI——居民生活污水设计流量(L/s);

G——居民生活污水定额(L/人d);

N1一设计人口数;

Az——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

设计人口指污水排水系统设计期限终期的规划人口数。它与城市的发展规模及人

口的增长率有关。

2.工业废水设计流量

八'k2必,必(1-力)

33^(m3Id}

3.工业企业的生活污水和淋浴污水设计流量的确定

工业企业生活污水和淋浴污水设计流量用下式计算:

(4)公共建筑污水设计流量

可利用综合污水定额计算,如有具体资料也可单独计算。

0>"卬"4(L/s)

7乙3600T.

4z

式中。——各公共建筑污水设计流量(L/s);

Oi——各公共建筑最高日污水量标准L/用水单位d);

N4\——各公共建筑用水单位数;

T4/一各公共建筑最高日排水小时数;h

Kh4i--各公共建筑污水量时变化系数。

(5)城市污水设计总流量

【例题】某工业区,居住区人口为4000人,居民生活污水定额(平均日)=80

(L/人d),工厂最大班职工人数1000人,其中热车间职工占25%,热车间70%

职工淋浴,一般车间10%职工淋浴。求该工业区生活污水总设计流量。

解:L居住区生活污水设计流量

q、,N[•幺80x4000•幺

=3.7*^=3.7x2.3=8.51(L/s)

86400~86400

•:3JL/s<5L/sk.=2.3

2.工业企业的生活污水和淋浴污水设计流量

Q_幻3a或3。7+k/3a2口3a[N3a2।

3-360%.3600

750x25x3+250x35x2.575x40+175x60>“一、

=-------------------+-------------=6.41(1/5)

3600x83600

3.生活污水总设计流量

2.2管段设计流量计算

1,设计管段的划分

(1)设计管段:两个检查井之间的管段,如果采用的设计流量不变,且采用同

样的管径和坡度,则称它为设计管段。

(2)划分设计管段:只是估计可以采用同样管径和坡度的连续管段,就可以划

作一个设计管段。根据管道的平面布置图,凡有集中流量流入,有旁侧管接入的

检查井均可作为设计管段的起止点。设计管段的起止点应依次编上号码。

2.设计管段设计流量的确定

每一设计管段的污水设计流量可能包括以下几种流量。

(1)本段流量ql一是从本管段沿线街坊流来的

污水量;

(2)转输流量q2一是从上游管段和旁侧管段流来的污水量;

(3)集中流量q3一是从工业企业或其它产生大量污水的公共建筑流来的污水

量。

对于某一设计管段,本段流量是沿管段长度变化的,即从管段起点的零逐渐增加

到终点的全部流量。为便于计算,通常假定本段流量从管段起点集中进入设计管

段。而从上游管段和旁侧管流来的转输流量次和集中流量如对这一管段是不

变的。

本段流量是以人口密度和管段的服务面积来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71——设计管段的本段流量(L/S);

F--设计管段的本段服务面积(ha);

0——比流量(L/sha)0比流量是指单位面积上排出的平均污水量。可用下式

计算:

式中n——生活污水定额(L/人d);

P——人口密度(人/ha\

某一设计管段的设计流量可由下式计算:

Qu=(%+%)£+%

式中qi}一某一设计管段的设计流量(L/s);

ql---本段流量(L/s);

q2——转输流量(L/s);

q3——集中流量(L/s);

kz一生活污水总变化系数。

第四节水力学算图

第五节沟道水力学设计数据

5.1污水管道设计参数

水力计算的两个基本公式给出了流量Q、流速v、粗糙系数水力坡度I、水力

半径/?和过水断面面积遍水力要素之间的关系。为使污水管渠正常运行,需对

这些因素加以考虑和限制。作为污水管道设计的依据。

2.3.1设计充满度

1.设计充满度h/D:在设计流量下,污水管道中的水深方与管道直径。的比值

称为设计充满度(或水深比1当h/D=1时称为满流;当h/D<l时称为不满

流。

2.污水管道的设计有按满流和非满流两种方法。在我国,按非满流进行设计。

原因是:

污水的流量很难精确确定,而且雨水或地下水可能渗入污水管道增加流量,

因此,选用的污水管道断面面积应留有余地,以防污水溢出;

污水管道内沉积的污泥可能分解析出一些有害气体,需留出适当的空间,以

利管道内的通风,排除有害气体便于管道的疏通和维护管理。

—.设计充满度

充满度定义:沟道中的水深力和管径D(或渠深H)的比值。如p43图。

设计充满度:沟道是按不满流的情况进行设计的。在设计流量下,沟道中的水深

力和管径D(或渠深H)的比值c称为设计充满度。

1.按不满流进行设计(h/D<l)

h/D<(h/D)max(最大设计充满度)

(h/D)max见表2-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排水管渠的最大设计充满度和超高,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重力流污水管道应按非满流计算,其最大设计充满度,应按《室外排水

设计规范》表4.2.4的规定取值;

表424最大设计充满度

管径或渠高(mm)最大设计充满度

200-3000.55

350-4500.65

500-9000.70

>10000.75

注:在计算污水管道充满度时,不包括短时突然增加的污水量,但当管径小于或等于

300mm时,应按满流复核。

(2)雨水管道和合流管道应按满流计算;

(3)明渠超高不得小于0.2m。

按不满流进行设计原因:

①留出一定空间,使管道通风;②考虑未预见水量;③便于沟道的疏通和维

护管理,④在一定条件,可提高流速,减少淤积(流速和充满度的关系见教材手

画图Xh/Dl,排量I;h/Dt;流速I。

2.按满流设计(h/D=1)

雨水沟道系统按满流设计(h/D=1)

4旷满=qv+q未预见,q未预见=(10-20%)qv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规定,明沟超高(渠中设计水面与渠顶间高度)不小于

0.2m。

二.设计流速

定义:沟道中流量到达设计流量时的水流速度。

1.最大设计流速(防止冲刷沟道):

金属管10m/s,非金属管5m/s

2.最小设计流速(防止沟道淤积):

污水沟道0.6m/s,明沟0.4m/s。

防止淤积所需的沟道设计流速的最小限值同废水中夹带的悬浮物的性质(颗

粒大小、相对密度)有关。同时,平坦地区,最小流速不宜定得过大。

就整个污水沟道系统而言,各设计沟段的设计流速从上游到下游最好是逐渐

增加的。

3.自清流速(保证沟道自动清洗的最小速度):

V清=0.7m/s支管,街坊管:V>Vmin

繁华街道支管:VNV清

三.最小管径

①管径越小,堵塞机会越多,维护养护费用越高;

②管径越小,流速一定,坡度会增加很快。

街坊和厂区管道:Dmin=200mm;

街道管道:Dmin=300mmo

排水管道的最小管径与相应最小设计坡度,宜按本规范表4.2.10的规定取

值。

表4.2.10最小管径与相应最小设计坡度

管道类别最小管径(mm)相应最小设计坡度

污水管300塑料管0.002其他管0.003

雨水管和合流管300塑料管0.002其他管0.003

雨水口连接管2000.01

压力输泥管150-

重力输泥管2000.01

四.最小设计坡度和不计算管断的最小设计坡度

L最小设计坡度:坡度和流速存在一定的关系,同最小设计流速相应的坡度就是

最小设计坡度。

满流或半满流时,相应于最小设计流速的坡度

—I=(nv/R2/3)2

Dmin=200mm,imin=0.004

Dmin=300mm。imin=0.003

2.不计算管段

定义:由于上游沟道系统上,沟道受水面积比较,流量较小,当设计流量小于最

小管径在最小设计流速条件下,h/D=(h/D)max时的流量,该段称不计算管段,

按最小管径,最小坡度设计。

街坊:Dmin=200mm,Q<Q(D=200,v=0.6,h/D=0.55)11.4L/simin=4%o

街道:Dmin=300mm,Q<Q(D=300,v=0.7,h/D=0.55)29.1L/simin=3%o

五.沟道的埋设深度和覆土厚度

埋设深度定义:指沟底的内壁到地面的距离。

覆土厚度定义:沟顶的外壁到地面的距离。

1.最小埋设深度:为了满足技术的要求所规定的埋深的最小限值。

(1)必须防止沟道内污水结冰或土壤冻胀破坏沟道,H1=HB-0.15;

污水在沟道中冰冻的可能与污水的水温和土壤的冰冻深度等因素有关。无保

温措施的生活污水沟道或水温和它接近的工业废水沟道,沟底在冰冻线之上的距

离不得大于015m。

(2)防止外荷载破坏沟道,车行道下最小覆土厚度不宜小于0.7(房屋排出管的

最小埋深通常采用0.55~0.65mo

H2=0.7+D+0.1=0.8+D;

(3)满足沟道在衔接上的要求,H3=h+iL+hi-h2+Ah(管径之差)?

式中:d一街沟的最小覆土厚度,m;

h一街区或厂区内的污水沟道起端的最小埋深,m;

Z—街区或厂区内的污水沟道和连接支管的坡度;

L——街区或产区内的污水沟道和连接支管的总长度,m;

M——街沟窖井处地面高程,m;

h2——街区或厂区内的污水沟道起点窖井处地面高程,m0

例题某工程冰冻深度HB=LOm,hi-h2=-0.05m,h=0.6m彳有坊沟道长150m,

求街道沟道①300mm的最小埋深?

解:HI=HB-0.15=1.0-0.15=0.85m,

H2=0.8+D=0.8+0.3=1.1m

H3=h+iL+hi-h2+Ah=0.6+4%oxl50+(-0.05)+0.1=1.25m

三个限值中的最大值就是这一沟段的允许最小覆土厚度

Hmin=max{Hl,H2,H3}=1.25m

2.最大埋设深度:根据技术经济指标和施工方法而确定的埋深的最大限值。

①对于干燥性土壤,Hmax<7~8m;

②在多水、流沙、石灰岩地层土壤,HmaxW5m

以上所讲,仅作参考,具体设计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作具体的调整。

第六节沟段的衔接

窖井上下游的沟段在衔接时应遵循的原则:

①尽可能提高下游沟道高程,以减少埋深,从而降低造价,在平坦地区这点尤其

重要;

②避免在上游沟段中形成回水,造成淤积;

③井下游沟底高程不得高于井上游沟底高程;井下游水面高程不得高于井上游水

面高程。

二淮亍接方式:

1.水面平接:

适用:同管径或管径渐增特点:易回水,会产生淤积

2.沟定平接:

适用:同管径或管径渐增特点:增加埋深

3.沟底平接:

适用:同管径或管径渐减

例题:见教材最后一页和第一页。

第三章污水沟道系统的设计

第一节污水设计流量的确定

污水设计流量:污水沟道的设计流量是设计期限(20~30年)终了时的最大日(或最

大班)最大时的污水流量,它包括生活污水设计流量和工业废水设计流量,在地下水

位较高的地区,宜适当考虑地下水渗入量。

一.生活污水设计流量的确定:城镇居住区和工厂居住区的生活污水设计流量是按

每人每日平均排出的污水量、使用沟道的设计人数和总变化系数计算的,

(-)居住区

式中:qv-居住区的生活污水设计流量;

*——居住区的生活污水量标准(见附录二);

N一使用沟道的设计人数;

K总——总变化系数。

1.居住区的生活污水量标准an的取值

与①室内卫生设备的情况②当地气候③生活水平④生活习惯有关。

(1)从总体规划中查得;(2)采用《居住区生活污水量标准》(见附录二);(3)

按本地区或相似地区实际统计得居住取用水量预测。

2.设计人口数/V:设计期限终了时的预估人口数,与城市的发展规模及人口的增

长率有关。

估算方法(1)按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人口密度计算:

式中:p.一人口密度,即单位面积上的人口数,人/hm2,分为城市人口密度和

街坊人口密度;

力——排水区域的面积,公顷(hm2)。

估算方法(2)按人口自然增长率估算:

式中:/V一设计人口数,即〃年后的估计人口数;

NO一现在人口数;

y-人口自然增长率;

n-设计期限,20~30年。

3.总变化系数K总

居住区的生活污水量标准an是一个平均值。流入污水管道的污水量时刻在

变化,变化程度通常用变化系数表示。

日变化系数K日——一年中最大日污水流量与平均日污水量的比值。

时变化系数度时——最大日中最大时污水量与该日平均时污水量的比值。

总变化系数K总——最大日中最大时污水量与平均日平均时污水量的比值。

K总—KdxKh

①0/n一定,NT,K总I;

②N一定,(JVnt,K总1;

③anxNT,K总I;f,K总1

1<总=(见教材66页)

4.比流量:设计沟道单位排水面积的平均流量(见教材66页)

设计沟段的排水面积/的确定——划分街坊的泄水面积—方式:

围坊式:通常用各街角的角平分线划分街坊成4块,每块街坊的污水假定排

入相近的接沟。

低侧式:通常假定整块街坊的污水排入在其低侧的街沟中。

对边式:通常将街坊面积用中线划分,被划分的街坊的污水假定排入邻近的

街沟中。

N=PXA-P=N/A

AI——城区总面积,N/Ai城市人口密度(方案和初步设计)

A2——街坊面积,N/A2街坊人口密度(精确设计)

(-)工业企业生活污水以及淋浴污水设计流量

见67页公式(3-5)

二.工业废水设计流量

包括两部分:①工业企业内生活污水量、淋浴污水量。②工业企业的工业废

水量。

①工业企业内生活污水量、淋浴污水量。

工厂生产区的生活污水流量不大,收集和输送这部分污水的沟管可以采用最

小管径(200mm),不需要进行计算,当流量较大需要计算时,可参考书中表3

-2,或用67页公式(3-5)

②工业企业的工业废水量。

按工厂或车间每日产量和单位产品(每件产品,每吨产品等)的废水量计算。

1.m的取值

(1)参考相似已有企业的数据

(2)用《工业用水量标准》来估算

(3)实测

2.M的取值:由工厂企业提供

3.K总二KdxKhKd=1.0..K总二Kh

Kh:①实测;②参考经验。

按生产设备的数量和每一生产设备的每日废水量进行计算。(具体情况具体

分析)

第二节污水沟道系统的平面布置

沟道系统的平面布置包括:确定排水区界,划分排水流域一选择污水厂出水

口的位置-拟定污水干沟及总干沟的路线-确定需要抽升的排水区域和设置泵

站的位置。

一.确定排水区界,划分排水流域

L排水区界:排水系统敷设的界限。

2.排水流域:通常排水流域边界应与分水线相符合。具体根据地形及城市和工业

企业的竖向规划划分排水流域。

(1)有明显的分水线:由排水区界内分水线所局限而成的区域;

(2)无明显的分水线:依据面积划分,使各个流域所承担的面积比较均衡。

二.选择污水厂出水口的位置

原则:城市的下风向;水体的下游;离开居住区和工业区

三.管道定线——拟定污水干沟及总干沟的路线

定义:在总体平面图上确定污水沟道系统的位置和走向,叫管道定线,(不准确

定位)

应遵循的主要原则:应尽可能在路线较短和埋深较小的情况下,让最大区域

的污水能自流排出。

.地形在一定条件下,地形一般是影响沟道定线的主要因素。

1P69abc0

2.排水体制

①分流制注意定线时平面,高程相配合;②合流制确定截流干管及溢流井的位置;

③混合制考虑两种管线的衔接。

3.地质条件

①尽量避免和减少穿越高地,基岩浅露,土壤不良地带。解决途径:绕道或用

污水泵加压输送通过。

②尽量避免和减少与河道,山谷,铁路及地下构筑物交叉。(施工不便,维护管

理困难)

4.路面宽度

①240m,两侧各设一根;②<40m,只设一根。

详见布置形式

5.污水泵站(见教材71页上面图)

中途泵站,终点泵站,局部泵站。

.选择最优方案,绘制污水沟道初步设计阶段的平面布置图。地形影响最

6P70o

大,但街坊的建筑特征也要考虑(三种形式X

三.控制点的确定和泵站的设置地点

L控制点:污水排水系统中,对沟道系统的埋深起控制作用的点。

控制点的位置:离污水厂或出水口最远处;排水流域中,地面高程最低处;沟道

埋深有特殊要求处(如地下室)。

①对单线沟道:地形平坦取起点;地形有低洼处,取低洼处。

②有旁入沟道,:有时取旁入管作为控制点。

2.如何减小控制点埋深

(1)降低最小埋深Hmin

①如果由冰冻深度确定:对上游部分沟道局部保温;②如果由外荷载确定:局部

加固或改快车道下为人行道下;③由衔接原则决定:局部泵站提升。

(2)局部低洼地区:局部填高。

(3)适当增加管径D,Iminl,埋深I。

四.沟道布置形式

(-)干沟及主干沟

L正交式;2.截流式;3.平行式;4.分区式;5.分散式;6.环绕式。

(二)支沟

L围坊式

适用:街坊地势平坦而且面积较大时采用。

特点:71页①②

2.低侧式(在街坊较低一侧布置支沟)

适用:街坊狭长或地形倾斜时。

特点:71页①②

3.穿坊式

适用:①街坊内建筑基本定型,或内部沟道自成体系;②恰好有一条街坊小道横

穿两个街坊。

特点:71页①②

第三节沟道在街道上的位置

与市政部门和规划部门协调安甘区由甲方协调),也可采用综合管道(共同沟X

1833粘最早用于巴黎;50年代我国北京,天津,平顶山设共同沟,最长lKm,

最短50mo

二.与其它管线及构筑物保持一定距离(附录三)

三.路侧选择:B<40m,布置在用户较多,地下管线少片非水量大的一侧;B>40m,

设两条。

沟道在街道下面设置时应遵循的原则:

①与房屋、树木保持一定距离,避免渗漏而影响房屋基础,避免树根挤坏沟管;

②污水沟道应设在道路上,街区连接支沟较多、地下管线较少一侧;

③街道宽度>40m时,可以考虑设置两条排水管;

④地下设施拥挤或交通极其繁忙场合,可以把地下管线集中在隧道中(共同沟)。

图3-5和图3-60

地下管线交叉时的处理原则:

小管让大管;有压管让无压管;新建管线让已建管线;临时管线让永久管线;

柔性结构管线让刚性结构管线。

一般布置方式:

①给水管在沟管之上;②电力线、煤气管、热水管、热气管在给水管之上;

沟道具有允许的压缩高度(表3-3)

第四节污水沟道的水力学设计

任务:根据已经确定的沟道路线,计算和确定各设计沟段的设计流量、管径、坡

度、流速、充满度和沟底高程。

原则:不冲刷、不淤积、不溢流、要通风。

计算步骤:确定控制点,从控制点开始,从上游到下游,计算和确定各个设计沟

段的有关数据。

设计沟段:两个检查井之间的沟段(中间可以有其他检查井),沟段可以转向,

要求采用的设计流量不变或基本不变,采用同样的管径和坡度

设计流量组成(可能):

①沿线流量:本沟段服务的街坊流量。ql

②集中流量:工厂或公共建筑的流量。q2

③转输流量:上游沟段和旁侧沟段转输流量。

污水沟道水力学计算示例

计算步骤一:将沟道划分为若干设计沟段,从污水厂开始标定每个设计沟段起讫点

上的窖井编号;

计算步骤二:确定各设计沟段的设计流量;

计算步骤三:从上游沟段开始进行各设计沟段的水力学计算

步骤1:根据污水干沟平面布置图,从上游至下游将设计沟段编号列入表中第1

行。

步骤2:从沟道平面图上量出每一段沟段的长度,注在图上,并列入表中第2行。

步骤3:将各设计沟段的设计流量列入表中第3行。

步骤4:从该城镇的总体规划图中,求得设计沟段起迄点引颈出地面高程,注在

图上,并列入表中第10、n两行。

步骤5:计算每一设计沟段的地面坡度=地面高程差/距离,列入表中第18行。

步骤6根据流量和各个沟段的地面坡度估计需要的管径300mm或350mm),

查水力算图,将需要的管径、坡度、流速、充满度并列入表中第4、5、6、7四

步骤7:算出水深,万=(4)x(7),列入表中第8行

步骤8:根据求得的沟道坡度,计算沟段上端至下端的沟底降落量"=(5)x(2),

列入表中第9行

步骤9:根据现场条件,选择衔接方式,确定各个沟段上下端的沟底标高,并根

据各种衔接方式,计算水面标高,各数据分别列入表中第12、13、14、15四行

步骤10:计算覆土厚度,覆土厚度=地面高程-沟底高程-管径-管壁厚度,各数

据分别列入表中第16、17行

步骤11:将求得的管径、沟底高程直接标注在沟道平面布置图上

第五节沟段水力学计算举例(见教材)

某市一个区的街坊平面图。居住区街坊人口密度为350人/ha,居民生活污水定

额为120L/人•比火车站和公共浴室的污水设计流量分别为3L/S和4L/S。工厂

甲排除的废水设计流量为25L/s。工厂乙排除的废水设计流量为6L/S。生活污水

和经过局部处理后的工业废水全部送至污水厂处理。工厂废水排出口的管底埋深

为2m,该市冰冻深度为1.40m。试进行该区污水管道系统的设计计算(要求达

到初步设计深度X

设计方法和步骤如下:

1.在街坊平面图上布置污水管道

该区地势北高南低,坡度较小,无明显分水线,可划分为一个排水流域。支管采

用低边式布置,干管基本上与等高线垂直,主干管布置在市区南部河岸低处,基

本上与等高线平行。整个管道系统呈截流式布置。

2.街坊编号并计算其面积

将街坊依次编号并计算其面积,列入表中。用箭头标出各街坊污水排出的方向。

街坊编号1234567

街坊面积(ha)1.211.702.081.982.202.201.43

街坊编号891011121314

街坊面积(ha)2.211.962.042.402.401.212.28

街坊编号15161718192021

街坊面积(ha)1.451.702.001.801.661.231.53

街坊编号222324252627

街坊面积(ha)1.711.802.201.382.042.40

3.划分设计管段,计算设计流量

根据设计管段的定义和划分方法,将各干管和主干管有本段流量进入的点(一般

定为街坊两端)、集中流量及旁侧支管进入的点,作为设计管段的起止点的检查

井并编上号码。

各设计管段的设计流量应列表进行计算。

本例中,居住区人口密度为350人/ha,居民污水定额为120L/人d,则生活污

水比流量为

q1~2=25L/s

(78~9=0/AZ=O.486X(1.21+1.70)-Az=1.41-Az

=1.41x2.3=3.24Z/s

奥~10=0•尸任0.486,(1.21+1.70+1.43+2.21)kz

=3.18AZ=3.18X2,3=7.31ZA

qlO~2=0/Xz

=0.486x(1.21+1.70+1.43+2.21+1.21+2.28)/a

=4.88Az=4.88x2.3=U.23%

g2~3=0/Xz+q甲=(0.486x2.20+4.88)-Az+q甲

=(1.07+4.88)-AZ+25=5.95X2.2+25

=13.09+25=38.09人

管居住区生活污水量Q1集中流量设

段本段流量转输合总生活本转计

编街街坊面比流量流流量计变污水段输流

坊积qsL/s-104m2量q2平化设计L/sL/s量

编104m2qiL/s均系流量L/s

L/s流数Q1

量kzL/s

L/s

123456789101112

4.管渠材料的选择

由于生活污水对管材无特殊要求,且管道的敷设条件较好,故在本设计中,DN<

400mm的管道采用混凝土管,DN400mm以上的管道采用钢筋混凝土管。

5.各管段的水力计算

在各设计管段的设计流量确定后,便可按照污水管道水力计算的方法,从上游管

段开始依次进行各设计管段的水力计算。

水力计算步骤如下:

(1)从管道平面布置图上量出每一设计管段的长度,列入表中第2项。

(2)将各设计管段的设计流量填入表中第3项。设计管段起止点检查井处的地

面标高列入表中第10、11项。

(3)计算每一设计管段的地面坡度,作为确定管道坡度时的参考。

(4)根据管段的设计流量,参照地面坡度,确定各设计管段的管径、设计流速、

设计坡度和设计充满度。

其余各设计管段的管径、坡度、流速和充满度的计算方法与上述方法相同。

在水力计算中,由于Q、2AK各水力因素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

因此,在查水力计算图时,存在着一个试算过程,最终确定的D、I、V、勿。要

符合设计规范的要求。

(5)根据设计管段的长度和设计坡度求管段的降落量。如管段1~2的降落量为

/£=0.002x110=0.22m,列入表中第9项。

(61艮据管径和设计充满度求管段的水深。如管段1~2的水深h=Dh1D=0.35

x0.447=0.16m,列入表中第8项。

(7)求各设计管段上、下端的管内底标高和埋设深度。

控制点:是指在污水排水区域内,对管道系统的埋深

起控制作用的点。

各条干管的起点一般都是这条管道的控制点。

这些控制点中离出水口最远最低的点,通常是整个管道系统的控制点。具有相当

深度的工厂排出口也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